2023年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篇一
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
(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动性增强。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公认。其次,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应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最后,对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严厉处置。处置的过程及办法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党教工作实效性。一要建立党的领导非凡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四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流动党员治理机制,扩大党管工作覆盖面。一是运用网络治理。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党建网站,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到网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实行专人联系治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加强党员组织治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五)创新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荣誉感。一是要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精神上,坚持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和在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重,激发他们再接再励,永葆先进。在物质上,应建立优秀党员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设立党员建设基金会,对连续二年被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二是要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由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进行帮扶。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同时,可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党员的警示教育。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篇二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篇三
党员教育治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党员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忙,疏于对党员的教育治理。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不愿走在群众的前面,热衷于象普通群众那样随大流;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党员消极落后,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些“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与党组织讨价还价。四是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少数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动摇,对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有的思想出现庸俗化,混淆了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区别,党员的先进性无从谈起。五是宗旨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他们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嘴上经常说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谋私利,捞好处。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出入不畅,造成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层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热衷于定指标、下任务,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进行评议,即使评议出来,对那些“三不”党员和其他不合格党员处理也软弱无力。
(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造成对流动党员难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不愿接收,流动党员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党组织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使下岗职工党员无法过组织生活。三是下岗职工党员返回家乡、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四是离退休党员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乡、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动性增强。
(三)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造成党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效果很一般。
(四)党员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一些党员放任自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党员的监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党员监督的社会体系也不完善,民主监督气氛不浓。许多人还存在不敢监督的问题。
(一)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从抓源头入手,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一是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党委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主要看预备发展的党员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被认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党。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通过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
(二)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首先,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准确判别和认定不合格党员。制定的标准要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公认。其次,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应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最后,对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严厉处置。处置的过程及办法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规范、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党教工作实效性。一要建立党的领导非凡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考评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以块为主”抓党教工作的机制。大到党委,小到党的小组,必须切实负起党教工作主抓责任,并把能否抓好党教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三要建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四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形象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快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改进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流动党员治理机制,扩大党管工作覆盖面。一是运用网络治理。有条件的基层党委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党建网站,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到网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实行专人联系治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定期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加强党员组织治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五)创新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党员的自我约束和荣誉感。一是要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精神上,坚持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和在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重,激发他们再接再励,永葆先进。在物质上,应建立优秀党员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设立党员建设基金会,对连续二年被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二是要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由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进行帮扶。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同时,可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党员的警示教育。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篇四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和颠覆。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党依靠群众,依靠信念,勇于胜利,取得了历史辉煌的伟大胜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佐证。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具体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群众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党的群众路线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人民公仆”变为“群众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诚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行为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要保证群众路线不失其根本实质,必须要提高走群众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党员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广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要求我们从更加善于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和基础,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新生动力。群众路线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思想,把党的奋斗目标凸显集中地概括了出来,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群众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地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和施恩惠,是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将权力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和奉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职能优势,将权力化作服务群众的工具,引导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队伍积极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的“勤务兵”。
就国企而言,存在着企业效率与职工个人利益、企业盈利与职工劳资待遇、企业利润与职工生活福利、企业条件与职工生产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与职工切身利益的享受分配等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和情感交结的操作环节及法规流程。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和领导,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和职工的沃土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企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为了职工,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多为职工群众着想办事,大走群众路线,实施厂务公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调查研究为基本手段,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断解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达到均衡、和谐、有力、成效,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品尝到改革发展的硕果、享受和谐进取的乐趣、体验恪尽职守的快乐、拥有积极奋斗的希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在国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取得新发展,迎得新胜利。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师篇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综上所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开展好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为切实大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