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弈课堂实录(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弈课堂实录篇一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但却蕴含着一个道理。
你对孟子有多少了解?(学生手中的材料不多,预计肯定不太知道)
不知道。那好,老师给你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你认真听,就会对孟子有一些了解。
(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邹县人,他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人们尊称为圣亚,后来将孔子与他合称为孔孟。)
老师:再看课题,通过你预习,说说弈是什么意思?
学生:下棋。
老师:怎么知道的?
学生:看注释。
老师:对,看注释是理解文言文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就会运到它。知道是下的什么棋吗?
学生:不知道。
老师:据我所知,当时下的是围棋。不过,现在不限于下围棋,就指下棋。你会下围棋吗?围棋是我国古代人的发明,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如果有这方面的爱好,好好练,争取为咱祖国争光。
学生:学下棋。
老师:不错。让我们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谁学?跟谁学?怎样学?学得怎样?
老师:我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相信通过你的反复朗读,这些问题就会很快解决。
老师:想想以前是如何朗读文言文的?
学生:放慢速度,停顿得当。
老师:那好,下面我们就自由朗读课文,如果你还有哪个句子有困难要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学与老师。开始吧。
老师: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
(找一生读)
老师:虽然你读得有些吃力,但你能第一个站起来读,很佩服你的胆量。这样吧,老师再教你一招。对照注释,按照序号,将注释中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你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意思,知道意思,再读可能就顺多了。如果还有困难,随时问老师,怎样?
(学生再按照此方法标记,然后再读)
老师:谁想起来试试?
(抽生读)
老师:这位同学读得还真不错。读古文讲究断句。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要根
据它的意思,在适当的地方拖声,这样读,自己比较理解,别人也能听懂。我读给大家听听怎样?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明白,我读得慢一点,拖音也长一些,你可以用手中的笔将你听到的结果用/标记一下,好吗?
(师范读)
老师:古人读书讲究呤咏,读得入情后便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摇晃起来,(师范)别笑,读出滋味
来的人都是这样。下面你模仿老师刚才的朗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滋味来?一会我们再展示,如何?
老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敢站起来展示?
个人读,齐读,指导读(为是其智弗若与)
老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好懂一点?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
听好:弈秋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一个人名。
老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会下棋。
老师:没听明白。他会下棋,会到什么程度?
学生:他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老师:这么说,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比赛的金牌啦。哪一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
学生:(读第一句)
老师:这句话有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学生:作文章的人。
老师:那读者?胜利者?那善弈者呢?
学生:读文章人的。取得胜利的人。善于下棋的人。
老师:这样看来,者字,严格地应该当“的人”来讲。你们刚才讲的作者是作文章的人,。。。都是的人,是吗?
老师:第二个问题?谁学下棋?
学生:两个人。
老师:他们让弈秋干什么?
[!----]
学生:让弈秋教导他们。
老师:有些别扭。如果说老师今天教导《学弈》这课,你听着觉得怎样?那可以怎么说?
学生:让弈秋教他们学下棋。
老师:对,这样说就顺多了。其实我们在利用注释帮助理解文言文时,不能只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进去,这样听起来有种硬邦邦的感觉。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话,自然地讲出来就行了。
老师:弈秋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他们学得怎样?下面你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谁最先解决问题。
学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老师:之是什么意思。
学生:的教导。
老师:没错,注释上是这么说是,但我们平常不是这样说话。比方说:我们要听老师的话。这个老师的话是不是就是教导我们的话。所以这里怎么说较顺口些。
你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个句子的意思连起一说说?
老师:这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
学生:专心致志
老师:除了可以用专心致志这个词外,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了的学习态度?
学生: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老师:同学们想一下,有了这样的学习态度,这棋肯定能学得怎样?用一个词来说明?
学生:成功
老师:另一个学生怎样学呢?
学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老师:第一个之是什么意思?
学生:弈秋的教导。
老师:对,和上面的是一个意思。第二个呢?
学生:天鹅。
老师:你怎么知道?
学生:前面说的是天鹅,后面肯定射得就是它。
老师:你真会理解,能根据上下句子理解,真会学习。你能说说这句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略)
老师:你看这个学生,不好好学习,还想猎杀珍贵动物,比起前一个人,这人能不能学会?那他失败的原因如果也用成语来概括,你想到哪个成语?
学生:一心二用,心神不定。
好,下面我们对比着读这个两句子,体会一下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男女读。)
老师:弈秋的这两个学生,一个是专心致志,一个是三心二意,他们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会怎样呢?书上是怎么说?你能找到吗?
学生:虽与之学。。。。。
老师:这里也有两个之,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第一个是前一个人,第二个是后一个人。
老师:你再联系句子去读读,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学生:都指前一个人。
老师:对,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但是总是不如前一个人。
师;真是奇怪,同是一个老师教学下棋,竟然会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学生:(读最后一句:为是其智。。。。。。。)
老师:同学讨论一下:这句话如何理解?
学生:(说意思)
老师:造成两人学习的结果不同,并不是他们智力存在着差别,而是(引出——
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是专心致志,后一个是三心二意。)
老师: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1: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生2:学习要专心致志。
老师:对,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
老师:实际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反面的。谁愿意起来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老师相信咱们同学今后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课后可这个小故事讲给父母听听,把文背诵下来。
下课!
学弈课堂实录篇二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状况。
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介绍作者
二、简介文体
三、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
四、教师范读全文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3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阅读课下注释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六.找到通假字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七、阅读课文并思考
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3.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八、课文分析
1.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2.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着就用“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文。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法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4.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愚蠢、狂妄、浅薄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狂妄、浅薄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法,同时为下句蓄势,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十一、练习
1.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2.课外练习:背诵全文。
3.韩愈用“千里马”比喻____,用“食马者”比喻____,表达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学弈课堂实录篇三
1、师生为好,手放松,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一下,想上课了吗,我们早点上好不好?好。
2、介绍孟子,五年间我们曾学过他的一个句子“生,亦我所欲也……”(齐背)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1、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就来这读读课文吧。初读课文。
课文已经和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师: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这样吧,周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2、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老师不做答。
1、咱们的学习就从你们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个女孩子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谁读得明白了?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亦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结合注释理解前几个字,重点理解:者也。“也”表示语气肯定,反复诵读。
2、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刚才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释。同学们自己看注释,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顺畅一些?评价: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活学活用。
有问就有答呀,“曰:非然也。”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同桌配合读对话,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师生配合直接朗读对话。
3、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同吗?究竟是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出来吗?自己读。“使奕秋诲二人奕……弗若之矣。”
(1)小组合作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总结刚才用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合作学习这段话。
(2)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生:我想说通过我们小组的交流,我们大概弄懂了这段话的意思。能大概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老师来起个头,从前,有两个人……
(3)伟大的发现“有很多之字”用的很多,数一数,有多少之字?能说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指导直到理解几个“之”的意思。
生:第一个是“的”的意思
老师:不太准确,关于这里“之”的意思,同学们到初中再正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理解一句话的方法理解之字。
第二个之字注释有。
第三个:生:是天鹅,这个书上有注释吗?(没有)你说说你是怎么样知道的?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新方法:结合上下文。
继续提问题。对屏幕上的话学懂了吗?一起读读吧。
师:文言文的朗读,如果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断句,把有的地方拖长一点,感觉会更好,自己再练习练习。师巡视,并和一个同学一起小声配合读。找三个同学配合读句子(分别读第一个人的表现,第二人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分组配合读。
(4)能分别找一个成语形容他们吗?
其实你们说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文,比如“心不在焉”,出自……如果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这句话。
4、我们轻松一下,看由文言文改称的动画。短短七十几个字,改编成了简单的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吟诵古文,想想自己是孟子,是……
练读,配乐指名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能大概背下来了吗?让我们用刚学的古文给动画配音好不好?配乐诵读。
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交流情况不太好,师:你们需要什么?生:注释。
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师: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
课下看昨天告诉同学们的网站,我发了两篇短文,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网上和我交流学习古文的感受。
学弈课堂实录篇四
(铃声响,师生问好。)
师:课前,老师听到同学们在背古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古诗的?
生:我上一年级就会背古诗了。
生:我五岁就会背很多古诗了。
生:我三岁开始爷爷就教我背古诗了。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可是光会背还不行,会用吗?
生:会。
师:那好,老师提供画面,你们来配以恰当的诗句。
(学生非常踊跃地竞猜诗句)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的很棒。那么,有谁会背古文呢?
生:我以前背过《论语》。
(多数同学沉默)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还没有接触过古文,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对古文产生兴趣。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弈”)
师:谁知道“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生:“弈”就是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习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文章后面的注释后知道的。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注释,学习古文”。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谁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
(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余同学拿出铅笔,在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做个记号)
(生读完全文后马上有同学举手。指出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教师相机指导全班朗读。)
师:我们知道,读书时还要一边读一边想,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生:我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两个学生一起和弈秋学习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总是想着有没有天鹅飞来,所以,他学得不如前一个人。
师:说得不错,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呢?
生:老师,我不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
生:老师,我不知道“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问一下“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学贵生疑”。你们能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很好。怎么解决呢?老师教你个办法,这些句子中有的词语的解释就在文章后,你们把它们批注在词语旁边。然后,连起来想一想,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自学读不懂的句子。)
(生自学完后开始举手。)
师:谁来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心想着拉弓射箭把天鹅射下来。
师:射天鹅?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生:我从“之”知道的,“之”的意思就是“天鹅”。
师:看来你是真的读懂了。其他的句子谁能读懂?
生:我知道这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却不如他。
师:我还想问问,你是怎么分清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的?
生:我是联系前面的内容知道的。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前一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生:(看图描述)因为第一个人专心致志,而第二个人却在想着会不会有天鹅飞过来。所以,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师:谁能再用书上的语句说说。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谁的表述更清楚?
生:我觉得第一个同学说得更清楚些。
师:是不是用书上的语言表述就不清楚了呢?听老师读读。
(师范读)
生:老师注意了停顿,所以,听起来就清楚多了。
师:老师刚才在哪些地方停顿了?
(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也在书上标出来,然后试着读读。
(生朗读。)
师:你看,注意了停顿,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第二个人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生:“其”。
师: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生:试读。
(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把全文读好吗?
(生充满自信地回答:能。)
(自由朗读。
(师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平时读书一定很棒吧?
(生纷纷摇头)
生:老师,他平时学得不好。而且还会拖欠作业呢。
师:(疑惑)是吗?“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然也。”
师:那是什么?
生:因为他这节课专心致志,平时上课他总喜欢开小差。
师:你看,专心致志就有收获。同学们,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有。上星期,由于我上课听讲非常专心,所以上周的作业每次都是优。
生:有一次,我做手工,刚开始还挺认真,可后来弟弟叫我下楼陪他玩,我一心想着快点做好。于是,就匆匆忙忙完成任务,结果第二天我的手工制作受到老师的批评。
生:我写作业时总是不专心,老想着动画片,所以,每次作业质量都不好。以后,我一定专心写作业。
……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专心听讲了吗?
生:专心听讲了。
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咱们合作背诵全文怎样?
(生很流畅地背诵了全文。)
师:这节课,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己学懂了文章,由于你们专心听讲,课上就把文章背了下来。还想再学习古文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布置一篇文章请同学们自学——《夸父逐日》,有信心学好吗?
生:(满怀自信地回答)有。
下课。
学弈课堂实录篇五
六年级语文学习是十分关键的,老师记录的教学实录学生很有必要去参考和借鉴,下面学大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上《学弈》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学好语文知识会有所帮助。
1、师生为好,手放松,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一下,想上课了吗,我们早点上好不好?好。
2、介绍孟子,五年间我们曾学过他的一个句子“生,亦我所欲也……”(齐背)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1、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就来这读读课文吧。初读课文。
课文已经和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师: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这样吧,周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2、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老师不做答。
1、咱们的学习就从你们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个女孩子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谁读得明白了?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亦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结合注释理解前几个字,重点理解:者也。“也”表示语气肯定,反复诵读。
2、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刚才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释。同学们自己看注释,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顺畅一些?评价: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活学活用。
有问就有答呀,“曰:非然也。”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同桌配合读对话,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师生配合直接朗读对话。
3、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同吗?究竟是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出来吗?自己读。“使奕秋诲二人奕……弗若之矣。”
(1)小组合作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总结刚才用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合作学习这段话。
(2)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生:我想说通过我们小组的交流,我们大概弄懂了这段话的意思。能大概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老师来起个头,从前,有两个人……
(3)伟大的发现“有很多之字”用的很多,数一数,有多少之字?能说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指导直到理解几个“之”的意思。
生:第一个是“的”的意思
老师:不太准确,关于这里“之”的意思,同学们到初中再正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理解一句话的方法理解之字。
第二个之字注释有。
第三个:生:是天鹅,这个书上有注释吗?(没有)你说说你是怎么样知道的?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新方法:结合上下文。
继续提问题。对屏幕上的话学懂了吗?一起读读吧。
师:文言文的朗读,如果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断句,把有的地方拖长一点,感觉会更好,自己再练习练习。师巡视,并和一个同学一起小声配合读。找三个同学配合读句子(分别读第一个人的表现,第二人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分组配合读。
(4)能分别找一个成语形容他们吗?
其实你们说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文,比如“心不在焉”,出自……如果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这句话。
4、我们轻松一下,看由文言文改称的动画。短短七十几个字,改编成了简单的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吟诵古文,想想自己是孟子,是……
练读,配乐指名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能大概背下来了吗?让我们用刚学的古文给动画配音好不好?配乐诵读。
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交流情况不太好,师:你们需要什么?生:注释。
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师: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
课下看昨天告诉同学们的网站,我发了两篇短文,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网上和我交流学习古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