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实验报告单(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一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二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三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四
1、书写认真,干净。实验步骤清晰
2、书写整齐,实验数据真实,明确
3、书写杂乱,
4、实验目的明确,经过数据分析等到的结果很好
5、实验过程有些乱,但总体还好
6、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
7、通过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8、看了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对知识的掌握很好
9、通过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严谨的实验态度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五
x班x组组长:xx
实验时间:x年x月x日
实验名称:吹纸片(奇怪的纸片)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有压力。
所用器材:2张条形纸片(约30cm----40cm)。(装置)
实验步骤:
1、准备2张纸片。
2、用两手分别捏住纸片的一端,让它自然下垂,使两纸片间的距离约2厘米。
3、用力向纸片中间吹气。
4、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只听“哧”的一声,那两张纸合起来了。
认识结论:
空气中有压力,当我们吹气时,就把纸中间的空气吹跑了,两与旁的空气向内挤压,两张纸就合起来了。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六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七
学校:xx
年(班)级:xx
实验小组成员:xx
实验时间:xx
实验名称:盐到哪里去了
实验器材:玻璃杯2个、锯末、盐、玻璃棒、小勺、记录卡片、水
我的猜测:化在水里了
我这样做:
1、取一勺盐放一杯里。
2、擦擦勺取一些锯末放一杯
3、将两个杯中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4、用棒搅拌,下数相同
5、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
1、盐不见了。溶解在水里了。在水中变成变成微小的颗粒。
2、锯末浮在水面
我认为:
1、盐不见了。溶解在水里了。在水中变成变成微小的颗粒。
2、锯末浮在水面,没溶解。
授课教师:xx
评定等级:xx
注:
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八
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九
认识各大类岩浆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了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类型,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通过对未知岩石标本的鉴定,达到复习和巩固对三大类岩石特征的认识,了解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一些主要区别,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岩浆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概念。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代表性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矿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其代表岩石。
标本:
岩浆岩: 花岗岩、伟晶花岗岩、正长岩 、闪长岩、辉长岩 、橄榄岩 、 花岗斑岩、流纹岩 、金伯利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变质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蛇纹岩、矽卡岩、角岩、混合岩。
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主要分类及分析
(1)岩浆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2)沉积岩:
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3)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很多都具有片状结构,也因此变质岩能以结构构造来命名为片岩、片麻岩等。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十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让学生自己设计或选择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介绍给学生。
例如,《电磁铁》一课,研究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能产生磁性,教师问:“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能产生磁性?”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设计了许多实验,如:“让铁钉接近大头针,看是否吸引。”“让指南针靠近铁钉,看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等。教师让学生按次序都实验一下。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设计实验中运用的器材,并要提前做一做。
(四)验证结论阶段
学生设计实验后,就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再如,《电磁铁》一课,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放一些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然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带有磁性。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注意不要将实验结果轻易认为是实验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肯定正确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相矛盾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查找原因。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运用此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的1、2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3、4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此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
3.运用此模式,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两句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在四环节自然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指导下,必将实现整个教改过程科学化、高效化,必将大面积提高自然实验课教学质量。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
【实验目的】感受热空气的能量,体验风的成因
【实验器材】风的形成实验材料 火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观察风的形成实验材料
3.点燃蜡烛,罩上实验材料,观察
4.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实验目的】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电池 电池盒 小灯泡 灯座 开关 导线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
2.观察材料的特点。
3.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4.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5.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6.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注意事项】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三
实验内容 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 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 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十四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
【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物体(钩码及小车代替)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用弹簧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向小车内加放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再减少钩码,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你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将杠杆尺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请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若向左边偏,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若向右边偏,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或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左边第一格处挂1个钩码,右边第一格处挂几个?左边第二格处挂2个钩码,右边的2个钩码挂哪里?
3.在3处分别挂一个钩码,观察。右侧挂两个钩码,观察(怎样做才能平衡?)
4.将左侧钩码挪到4处,观察(怎样才能平衡呢?)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左侧距离×左侧质量=右侧距离×右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