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十一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中国齐名是中国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平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
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带大家去参观的就是号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市瑶里风景区, 我们大家从热闹的都市来到此地,远离了喧嚣,想必都有一种特别的舒适感。而我们今天要去的瑶里的,更是犹如瑶池仙境一般,都说瑶池是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那景德镇的瑶里同样也是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的名字是叫另一个“窑里”(瓷窑的窑),为什么称为这个窑里呢?这是因为瓷窑的窑,代表的就是烧窑制瓷的家乡,远在唐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手工制瓷作坊。由于这里的瓷矿石和瓷釉矿量多而且质量优,所以这里称为了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之一。
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近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才更名为现在的瑶里。只因后来随着窑厂向景德镇的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了,所以直到现在,依然向景德镇的瓷厂中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原料,尤其是釉料,深受制瓷厂家的好评。 瑶里位于景德镇的东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瑶里镇镇政府,距景德镇市区55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瑶里的山和水构成了它美丽的自然风光,三银深潭、南山瀑布、原始森林等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这里的陶瓷和建筑文化更是瑶里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瑶里的古镇游览区了,整座古镇在西汉末年建村,此镇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抱之中,由于建镇年代久远,所以保留有不少古建筑,例如民宅、祠堂、店铺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又因这里与安徽相邻,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也多以徽派特色为主。 在古镇游览,有一景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观鱼”,各位可能都去过杭州,那里的“花港观鱼”是西湖著名的一景,而瑶里古镇的观鱼与之相比,可说是另有特色了,那就是大气、野趣。这座古镇,千人居住,一水中流,四桥横跨,站在任何一座桥上,都可尽情的欣赏鱼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鱼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鱼见人是不怕不惊不躲,悠然自乐。古镇还有一个禁渔协会,有一个乡规,古镇河段严禁捕捞,其他水域是有计划捕捞,至于投毒、电击等野蛮捕捞方法则是严令禁止的。
接着经过了古镇,我们现在来到就是汪湖风景区了,这是一个汪姓和胡姓的村庄。这里同样也是群山环抱。请大家随着我沿着这条石径小道再往前走一小段,你现在看到的这一条古道,就是以前通向古徽州地区的休宁县的,所以称它为“徽州大道”,它也是古时候的一条国道,所以至今在瑶里镇还可以见到清代乾隆年间设置的“徽州大路转弯”的青石路碑。至今古道上保留最完好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复原桥”,用大块麻石条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只因此桥是屡毁屡修,故而得名。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中的意境。 走过复原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汪湖的原始森林区了,看到这么好的环境,可能大家会说这里过去窑炉众多,瓷业兴盛,那一定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各位请看这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字,有哪位朋友认识么?不知道么?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是当地老百姓造出来的,在“罪”字上面叫了一个“山”,意思是说,破坏山林有罪。由此可见,瑶里人把保护山林看得有多么重要了吧。 各位游客,接着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银圆深潭,它是位于梅岭之巅,因为有三条溪水注入其中而得名,在深潭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叫高际山,那里还有一片颇为壮观的瀑布群,全场400多米,总落差就有220米,其主瀑布南山瀑布宽有20多米,落差100多米,
只见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真是“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霞”。 下面我们去参观的就是饶南村古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在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窑厂。是唐末詹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
在村子附近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就是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旯。其中经专家发现,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从而说明了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在陶土坊中保存的最完好的龙窑,去瞧一瞧瓷器到底是如何烧制的吧。龙窑是陶瓷窑炉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因南方丘陵地形是其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条件,所以龙窑大多分布在南方,考古发现,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因其依山而建,不与农业争地,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以就近取用燃料,还可以更方便的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多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就放置烘烤的胚件,可见其热量利用的较为充分。自龙窑的发明后,不断地完善,它历经了20xx多年,从未间断,被广泛的应用,还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著名产品。也为烧瓷窑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还创造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镇窑,也就是柴窑,而在我们面前大家看到的这座龙窑,当时还烧制了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了。
好了,在瑶里的参观游览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回到镇上后,大家还可以去品一品这里的茶,还可以尝一尝咱们这里的河鲜、红薯、南瓜等特产,也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各位。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中国齐名是中国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平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
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四
现在我们的旅游大巴车已经启动,我们的首站将要到达的,便是中国瓷都景德镇,为什么我要说景德镇呢?或许大家都知道,我来自景德镇,景德镇就像我的母亲一样,我对她拥有非常深的情感。
千年不熄的窑火成就了景德镇这样一座奇特的城市,她的山丘是由匣钵堆成,她的河流从碎瓷片的河床上流淌,她的里弄由窑砖头砌就,她的城市雕塑全与火有关……火与土构成的陶瓷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悠悠古城,千年瓷都。只有到了景德镇你才能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瓷都,只有到了瓷都你才能知道瓷器的真正魅力。景德镇用他的千年窑火,延续了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丝绸之路上,景德镇将瓷器送往世界各地,也造就了千年瓷都,也正是这样一步步这样走来,才有了“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美誉。
那么说到这里,怎么判断我们到达了景德镇呢?我看过很多导游词是这样描述的:“当你感受到一种向我们扑面而来,一种气息,一种深沉的文化,一种千年的江南古镇独有的魅力,一种大街小巷处处散发的陶瓷信息这样一种感觉,你便到达了景德镇”。这种说法可能比较夸张,但是作为景德镇人,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不错的经验:当你看见两旁的路灯变成了瓷器做的,你就差不多已经进入了景德镇的土地了。是的,景德镇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它能将关于瓷器的一切抒发的淋漓尽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今天,我们在这里将迎来短暂的两个小时的旅行,作为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经纬度的这样一个小城,在迎来了千年庆典后,这个江南的小城已经不在是个面积只有5247.9平方公里,人口152万这样一个数字性的概念了,它更多的是一种展示瓷都风彩的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让全国,甚至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化之城,陶瓷之都。
景德镇,是因为公元1020xx年,也就是宋景德年间烧制的陶瓷,作为贡品而得名。景德镇汉称新平镇,近代叫昌南镇。在发展了1020xx年以后,景德镇已经成为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与一体的著名城体。说到古老,我们不得说我们的陶瓷,这是我们的骄傲。china的大写意为中国,小写意为瓷器,而china的得名便是由来自昌南镇这个名字。在景德镇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著名的陶瓷的精品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展示,我们当然有自己为之叫绝的特产,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是我们的四大精品。
瓷都人民是那样的热情,就象窗外的那条昌江,几千年来见证着这里的一幕一幕。昌江属于江西五大水系中的饶河,他东流鄱阳湖,最后入注东海。昌江两岸杨柳依依,微风袭人,在河岸的两边,你或许还能看到一条条瓷路,一点点陶瓷的碎片。这些让我们还可以依稀可见当年这里的繁华,当你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景德镇的老一辈,也可以问问我们馆内的各位专家,他会告诉你们,这里曾经有那么多的柴窖,以前昌江5000平方米的上空红光四见,代表着何止是一条昌江水系,寂静的夜晚来临,秋风还是那样的疯狂逼人,可是昌江一点都没有沉睡,也没有看见滚滚的昌江之水,因为他真的不象长江那么雄浑有力,也没有济南大明湖的那份幽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得到的只是那红红的火光印称着两岸古树昏鸦的叫声。清晨,当太阳还没来的及普光照射,两岸已经热闹非凡,要知道这里是重要的瓷器港口,以前这时没有桥,没有这么方便的水陆交通网,没有九景高速,没有206国道,没有方便的火车,更不要说现在景德镇的罗家机场,直飞上海、深圳、北京、厦门、武汉、郑州6条航线。陶瓷是世界的,靠的就是大量的民工挑着离开昌江,离开景德镇。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先辈在为景德镇所作的一切一切的贡献。
据说,有一位外国客人来到景德镇是这样说的:没有昌江也就没有陶瓷。我不知道他说的这句话里到底包含多少内容,至少我们应该这样称呼这条河,母亲河,景德镇的母亲河,如今的昌江已经成为景德镇重要的水上运输渠道,可以直通鄱阳湖,直入九江,通过长江水运,把我们这里的一切一切告诉世界。看看江两边的高楼,再看昌江两岸的瓷器壁画,我不知道是不是景德镇的母亲河在变,还是我的心在变。
景德镇,属于亚热带气候,它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降水量丰富,就因为此,森林覆盖率达到60.2%,在全省的连续三年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中排名第一位,古老深厚的陶瓷文化,明朗清新的空气,热情善良的人民,这里还缺少什么?对了,我们的旅游景观到处可见,市中心的景德镇的标志:龙珠阁,座落在瓷都大道后面的陶瓷博物馆,郊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瑶里等等,我就不一而足了。所以,景德镇也被评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和中国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50个地方之一。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显得那样的匆忙,我们常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在短暂的介绍了一下景德镇之时,我想套用这句话而形容美丽的景德镇,因为景德镇的美丽不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而在于文化深厚,景德镇的可爱不在于它的瓷器精致玲珑,而在于它的秀外慧中。如果你在旅游完景德镇后有同感,那么就把这份美长留在心中吧。别忘了,有空常来。谢谢大家!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五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xx.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xx.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带大家去参观的就是号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市瑶里风景区, 我们大家从热闹的都市来到此地,远离了喧嚣,想必都有一种特别的舒适感。而我们今天要去的瑶里的,更是犹如瑶池仙境一般,都说瑶池是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那景德镇的瑶里同样也是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的名字是叫另一个“窑里”(瓷窑的窑),为什么称为这个窑里呢?这是因为瓷窑的窑,代表的就是烧窑制瓷的家乡,远在唐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手工制瓷作坊。由于这里的瓷矿石和瓷釉矿量多而且质量优,所以这里称为了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之一。
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近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才更名为现在的瑶里。只因后来随着窑厂向景德镇的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了,所以直到现在,依然向景德镇的瓷厂中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原料,尤其是釉料,深受制瓷厂家的好评。 瑶里位于景德镇的东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瑶里镇镇政府,距景德镇市区55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瑶里的山和水构成了它美丽的自然风光,三银深潭、南山瀑布、原始森林等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这里的陶瓷和建筑文化更是瑶里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瑶里的古镇游览区了,整座古镇在西汉末年建村,此镇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抱之中,由于建镇年代久远,所以保留有不少古建筑,例如民宅、祠堂、店铺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又因这里与安徽相邻,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也多以徽派特色为主。 在古镇游览,有一景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观鱼”,各位可能都去过杭州,那里的“花港观鱼”是西湖著名的一景,而瑶里古镇的观鱼与之相比,可说是另有特色了,那就是大气、野趣。这座古镇,千人居住,一水中流,四桥横跨,站在任何一座桥上,都可尽情的欣赏鱼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鱼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鱼见人是不怕不惊不躲,悠然自乐。古镇还有一个禁渔协会,有一个乡规,古镇河段严禁捕捞,其他水域是有计划捕捞,至于投毒、电击等野蛮捕捞方法则是严令禁止的。
接着经过了古镇,我们现在来到就是汪湖风景区了,这是一个汪姓和胡姓的村庄。这里同样也是群山环抱。请大家随着我沿着这条石径小道再往前走一小段,你现在看到的这一条古道,就是以前通向古徽州地区的休宁县的,所以称它为“徽州大道”,它也是古时候的一条国道,所以至今在瑶里镇还可以见到清代乾隆年间设置的“徽州大路转弯”的青石路碑。至今古道上保留最完好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复原桥”,用大块麻石条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只因此桥是屡毁屡修,故而得名。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中的意境。 走过复原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汪湖的原始森林区了,看到这么好的环境,可能大家会说这里过去窑炉众多,瓷业兴盛,那一定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各位请看这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字,有哪位朋友认识么?不知道么?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是当地老百姓造出来的,在“罪”字上面叫了一个“山”,意思是说,破坏山林有罪。由此可见,瑶里人把保护山林看得有多么重要了吧。 各位游客,接着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银圆深潭,它是位于梅岭之巅,因为有三条溪水注入其中而得名,在深潭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叫高际山,那里还有一片颇为壮观的瀑布群,全场400多米,总落差就有220米,其主瀑布南山瀑布宽有20多米,落差100多米,
只见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真是“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霞”。 下面我们去参观的就是饶南村古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在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窑厂。是唐末詹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
在村子附近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就是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旯。其中经专家发现,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从而说明了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在陶土坊中保存的最完好的龙窑,去瞧一瞧瓷器到底是如何烧制的吧。龙窑是陶瓷窑炉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因南方丘陵地形是其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条件,所以龙窑大多分布在南方,考古发现,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因其依山而建,不与农业争地,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以就近取用燃料,还可以更方便的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多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就放置烘烤的胚件,可见其热量利用的较为充分。自龙窑的发明后,不断地完善,它历经了20xx多年,从未间断,被广泛的应用,还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著名产品。也为烧瓷窑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还创造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镇窑,也就是柴窑,而在我们面前大家看到的这座龙窑,当时还烧制了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了。
好了,在瑶里的参观游览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回到镇上后,大家还可以去品一品这里的茶,还可以尝一尝咱们这里的河鲜、红薯、南瓜等特产,也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各位。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七
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xx。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xx。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八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xx.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 °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xx.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九
这里是乐平市东北部的洪岩镇,这座山叫峁山,这里距乐平城区38公里,峁山起伏连绵,海拔三四百米。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一个溶洞,称为“洪源仙境”,这个名称是有来历的,等会儿再给大家介绍。既然有溶洞,说明这里是喀斯特(karst)地貌。karst是岩溶的意思,所以此种地貌在中文里称“岩溶地貌”。它是以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地面有孤峰、峰林、石林、石牙、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残丘等景观,地下则有溶洞、地下河等。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山上有石林、石牙、溶沟等岩溶地貌的特征,它们似刀丛剑树,隐藏在林木之中。到过云南石林的人都知道,在那碧莲玉笋式的岩溶孤峰和峰林之上,岩石裸露,几乎没有什么植被。实际上,多数岩溶地貌都植被稀疏,而我们眼前的岩溶地貌却与众不同,林木葱郁,溪流清澈,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90%,还是省级森林公园,所以别有一番风味。下面就让我们去参观洪岩洞,探访一下仙境。
前面平台尽处有一个扁而阔的鲶鱼嘴形的山洞,那就是“洪源仙境”。来到洞内,大家是否感到此洞颇有气势呢?全洞主要为厅堂式,洞长有1620米,最高处高达80米,最宽处有近百米,洞内面积约8万平方米,容积超过200万立方米。此洞为圆拱形袋状漏水洞,形成于距今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时期。它分旱洞和水洞两大部分,旱洞在地质学上称“渗流带洞”,也称“饱气带洞穴”,意思是洞内有渗流,但无积水,空间充满空气;水洞又称“地下水位洞穴”或“潜水面洞穴”。有专家推断,更下部很可能有完全充水的潜流带洞穴,或称“饱水带洞穴”,也就是地下河。溶洞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沿岩层层面或裂隙溶蚀,天长日久,孔穴被溶解扩大,加之岩层塌陷,形成巨大的洞穴。各溶洞逐渐扩大,便相互通连,并形成时宽时窄的地下廊道,地下河道穿行其间。由于地壳问断上升,因而有的溶洞呈层分布。洪岩洞有水洞和旱洞之分,又可能有地下河,这是喀斯特地貌溶洞形成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各位请看,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坡地,酷似梯田。石梯田、石边坝多达10余层,高度差达1.5米,层次分明,大小参差,错落有致,首尾相接。梯田中水清见底,终年不干,真是一派田园风光。这片田凡人是无法耕种的,恐怕只有仙人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它得名“仙人田”。可能有游客会问,这样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溶洞中景观的形成与地下水的状态紧密相关,水中含有碳酸钙等易予析出沉积的物质,这些物质经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就会淀积,而淀积形成的形状与水流的状态有关。石梯田是片状水漉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的。
这里有一个大洞厅,它呈圆形,直径近百米,高约50米。厅正中矗立着一根巨大的石柱,高近50米,直径达8米。巨型石柱给人的感觉是气贯中天,力挽狂澜,所以石柱取名为“擎天柱”。石柱是由钟乳石和石笋上下连接而成的,它们都由渗滴水流造就。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碳酸钙呈微碱性,能被酸性水流所溶解形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又很不稳定,遇到温度升高,气压降低时,便又变成碳酸钙在水滴的出口处沉淀下来。如此自上而下逐渐增长,时间长了,就形成状如钟乳的积淀物,这就是钟乳石。石笋是溶洞中直立于洞底的碳酸钙淀积物,溶有碳酸氢钙的水自洞顶裂隙(或自钟乳石)下滴至洞底,也是由于同样的道理,形成碳酸钙沉淀,并自下向上增长,外形如笋,故名“石笋”。自上而下的钟乳石与自下而上的石笋有时正好对接,于是便形成石柱。溶洞中的石柱比较多见,但像我们眼前如此气势恢弘的石柱还是稀罕的。各位如有兴趣,可以查查地质资料,算算这根石柱经历了多少年才生成,可以肯定,一定是极其漫长的岁月。
离仙人田不远处,有一处景观,也不一般,我们过去看看。在这里请大家使劲用脚蹬地,啊!声大如雷。而且因为洞体空旷,形如苍穹,所以还能听到悠远的回声,这处景观取名为“震天雷”。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呢?有的游客可能已经发现,此处疏松多孔,这是震动发声的重要原因,不错,确实如此。但其声如霄,恐怕还不仅仅是这个原因。专家解释说,底部可能还有隐伏的溶洞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是在一个大的音箱上蹬脚。所以能产生宏大的声音。
请各位随我继续往前走,请看这里有一泓池水,异常清澈,请再瞧瞧水中的景象,里面是蓝天一片和白云朵朵,仿佛还有海鸟翱翔其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水中景观是洞顶在水中的倒影。我们抬头看看洞顶,这处洞顶较为平整,石灰岩集块角砾化发育,形成众多直径数十厘米至一二米的灰白色石灰岩集块,同时被灰黑色的碳酸钙胶结,洞顶还悬挂少量石钟乳,这些构造倒影在水中,于是就产生了蓝天的景象。这个地方称为“水中蓝天”,可谓是名实相符。
我们在洞中放眼望去,还可看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碳酸钙积淀物,它们有的像帘、幔;有的像莲、竹;有的像花、枝、毛、针;有的像葡萄、珍珠、银耳等。所有这些都是由状态不同的水流造就的,分别为隙状水流、管状水流、毛细水流、飞溅水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沉积而形成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旱洞和水洞的接合部,其实到这里之前,早就听到了雷鸣般的声音。一条汹涌飞瀑分两级沿峭壁奔腾直下,吼声如雷,慑人心魄。北宋著名地理学家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称此洞:“云气泉声,四时不绝”,说的就是这个瀑布。飞瀑落差30多米,宽约5米,周围雾气弥漫,水花四溅,在溶洞内欣赏此类瀑布,别有一番感受,非常难得。飞瀑自高处而下,使人想起李白的名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这里取名为“九天飞瀑”。
很快就到出洞口了,又一个洞厅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为之一振的是洞顶一穴通天,一束锥状光线从近百米高的山顶直射洞厅,使原本黝黑的洞厅惊现阳光和生机,也使我们在洞内滞留很久的人有重见光明的快慰感。至此,我想起了开始的承诺,要向各位讲讲“洪源仙境”这一名称的来历。在这溶洞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村子,叫“岩前村”,说它著名,是因为这个村是洪皓的故乡。洪皓是北宋朝廷的重臣,有第二苏武的称誉。入仕前他在岩前村教书,据说是他首先发现此洞的。他为了探个究竟,便领着书童,挑着一担蜡烛,秉烛游洞,走了一天一夜,还没走出洞口,正当他们蜡烛用完,进退维谷,一筹莫展之时,偶然发现两位仙人在一处下棋,情急之中向前求助,其中一位仙翁赠给他一根蜡烛,叮嘱他们只向前,不后退,最终定能走出洞口。他们又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惊喜地看见了洞口的光明,此时蜡烛也突然熄灭了,一看,原来点的是自己的一个手指。
洪皓经过此番探险,有感于奇特的经历和神仙的叮嘱,欣然写下了一首游洞诗:
有此乾坤有此岩,谁知仙境在人间。
行行行到光明处,始信当初进步难。
由于洪皓探洞遇仙,故洪岩洞得名“洪源仙境”。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十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谢,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瓷都大道一号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先利用坐车的时间介绍一下古窑民俗博览区。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再现了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尤其是15~16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景区”。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亲自去看看,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在前面那片宁静秀丽的小树林里,大家请有序下车随我进去参观吧!
首先我们来到陶瓷制作展览区,快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轱辘车上放一团泥,看,他双手轻触着泥团,轱辘车旋转起来,不久,一个大肚子花瓶的形状就做好了,这一个步骤就叫“拉坯”,瞧,那个师傅拿着刀片,正在给刚出来的泥坯休整合适的形状。现在到了施釉的环节,师傅正拿着小刷子施釉呢,这白白的一层就是釉。现在到最后一步了,这一步叫“画坯”,就是在洁白的泥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画坯”,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工作区,我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工作人员会把它烧制好寄给你哟。
下面,大家请跟我来,这个黑乎乎的拱洞就是专门烧制陶瓷的窑洞,说到烧窑,就不得不提起童宾,童宾就是古代的以为陶瓷工匠,在一次烧制的时候,为了烧制出满意的瓷器,他奋不顾身的跳入了火海,葬身于此地。后人把他尊为“风火仙 ”。烧制陶瓷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如果没有掌握它,那么一窑的陶瓷全都会变成残次品,然后摔碎,全都扔掉,非常可惜。
参观完陶瓷制作工艺展览区,我们要去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咱们边走边说。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陶瓷是青花瓷、粉彩、颜色釉和青花玲珑瓷。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就在这里,这儿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的巨大花瓶,有大象的身体那么粗的水缸,还有精致的瓷碗,瓷碟……大家赶快进去看看吧。这些碗可是会说话的哟,只要沾一点水抹在碗岩上,不停地划就行了,你们听,声音多美妙呀!如果想要,可以买一个带回家做纪念品呢!
游客朋友们,上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下午我们再继续领略景德镇的悠久文化吧!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吧!
介绍景德镇的导游词篇十一
女士们、先生们,瓷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相信大家见得很多。那么多姿多彩的瓷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到了瓷都景德镇,我们就不能不去探寻一番,所以今天我就请各位去参观古窑瓷厂,这个瓷厂为什么用"古窑"二字来命名呢?等会儿到了,我再作解释。现在我利用在路上的时间,向各位介绍一点陶瓷知识。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食"就需要"器",所以陶瓷的发明,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类以启示,人们用粘土加水涂抹在篮子上,然后在火中烧烤,得到了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人们用这种器皿来盛水,存放粮食、食品。陶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发明了陶器。瓷是在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瓷和陶相比,瓷比陶细腻、光滑、坚硬;瓷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而陶一般不到1000摄氏度。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在烧制白陶和印纹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和制作工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出了原始瓷器。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人惊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于是就称这奇妙的物品为"中国",即china;这是为什么在英语中"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一种解释。
郭沫若先生在1965年来景德镇视察时,写下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这样的:"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景德镇以产瓷享誉世界,素有瓷都之称。它古称新平,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就是说景德镇在汉代开始烧制陶瓷,至今已1700多年,"景德镇"这个名称也是因瓷而起。这里的制瓷业发展到宋代已相当兴盛,影青瓷都是当时的一大发明,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特别看重这影青瓷的产地,他下令这里的瓷工烧制宫廷用瓷,即御瓷。经能工巧匠们的精心制作,这批御瓷尤为精美,而且烧上了"景德年制"的字样,于是普天下的人称这批瓷器为"景德瓷",朝廷把这种瓷器的产地也改名为"景德镇"。当然,现在这个城市远比昔日的景德镇大得多,是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1953年,景德镇被列为江西省辖市。讨论名称时,有人建议改称为"景德市",但"景德镇"三个字是历史形成的,被全世界认可,分开不妥当,最后还是定名为"景德镇市"。
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1000多年来,窑火连绵,制瓷业代代相传,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如南宋末年创造了制瓷原料新配方,即瓷矿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创烧了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明代发明了颜色釉、斗彩、釉上五彩瓷;清代发明了玲珑、粉彩瓷等等。经过长期的锤炼,景瓷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古窑瓷厂到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情况请允许我在以后的参观中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我们现在来到了昌江区的蟠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冷冻将要参观的古窑瓷厂。瓷厂,尤其现代化瓷厂,在国内,在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在景德镇当然也不少。但像眼前这样的瓷厂,据我所知,当今世界,只此一个。这个厂是采用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奖品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洞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都是仿古的,所以这个厂被称为"古窑瓷厂"下面请随我进厂参观。
大家可能已经觉察到了,这里没有隆隆的机器声,道路用青石板铺成,电线杆、电线等现代设施被藏起来了,我们是滞有脱离现代城市喧嚣的清新之感呢?这个厂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和继承明朝以来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技术,再现明、清官窑制造皇宫用瓷的过程;同时也为了集中保护当时散落在全市的明、清时期的作坊和柴窑,把它们按照严格的程序搬迁,复原于此。可以说这里保留了陶瓷文化的重要遗产。建成后,工厂按古代方式进行生产,制造瓷器,同时对国内游人开放,现在成了来景旅游者的必到之地。这一字排开的四幢古作坊和为坯房,每幢占地约600平方米,外形和内部布局基本一样,但制作的产品不同,工艺和设备也有差异。请进这一幢坯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呢。
请看,古代的制瓷作坊就是这样,它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部分构成。正间和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的内院。各间均向内院敞开,组合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光照好,建筑、操作工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序,全在这里面完成。这是辘轳车,是制作瓷坯的主要设备,它们排列井然有序,各工种操作岗位环环相扣,严谨而且协调。请往上看,那个被称为坯架,用木料托着一排排瓷坯半成品,这样的设置使正间的上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廒间即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它近东门,方便原料运进。
请大家看西面的泥房,这里很阴凉,里面是经过精制的泥料,它比和好的面粉还细腻。工人师傅正在用脚踩,以后还要存放一段时间,再拿去做坯。请各位考虑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好!这样先生讲得很好,是为了消除夹杂的泥料中的有机物和空气,因为这些东西都影响瓷坯的质量,所以泥料存放时间越长,揉打越充分,越有利于提高瓷器的质量。
现在我们来看看内院,这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场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池上部是个木架子,统称为晒架塘,这可是古老作坊内的重要设施,而且非常巧妙。是否有哪位女士或先生能解释它妙在何处?请这位小姐讲一讲,很好!谢谢您。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池内的水大部分是下雨天储存起来的。水是淘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既方便又省力。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用意。我们知道水分是会蒸发的,而蒸发量又随气温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气炎热干燥之时,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增加了池上方晒坯区域的水分,也就是说这部位的气候得到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架上坯体的干燥速度,坯体干燥缓慢,收缩就均匀,到高温烧成时,就可以减少或消除成瓷出现裂纹的毛病。
瓷坯大部分是在这些辘轳车上完成的。你们看,工人师傅坐在上面,用木棍使劲搅车盘,车盘快速转动,这时即进行做坯或旋坯,工作中车盘转动逐步变慢。慢到不能作业时,又使劲搅几圈。就这样,惯性维持车盘运转,所以没有马达的轰鸣,显得安静、和谐。这位年轻师傅正在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捋,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坯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碗、瓶、罐、缸等器皿都是这样拉出来的,可见做坯师傅的双手是多么灵巧,真可称得上是"万能模具"!
请看!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出来的初坯至一定的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称为"旋坯"和"利坯"。坯体放在中心的木桩上,师傅根据坏体的外形及尺寸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来旋削坯体的多余部分。他基本没有什么测量工具,控制坯体的外形、高低、厚薄等几何尺寸,得是眼观、手摸、耳听。"眼观"、"手摸"似乎还可以理解,但耳听是怎么回事呢?所谓耳听就是用"弹指听音"的方法来确定坯体的厚薄。旋坯师傅根据坯体不同部位,不同厚度,指弹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决定何处下刀,旋削多少。一件坯正是经过旋坯师傅高超手艺,一丝不苟,一刀一刀地旋削,变成一个形状规整,厚薄得当的半成坏。当然,弹指听音,听其音而知其厚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陶瓷艺人长期丰富经验的结晶。清代著名督陶官司唐英说:"款式粗细,关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匠为紧要之工。"
这几个师傅在画青花。青花是釉下彩,青花料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在坯胎上画好青花纹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这些年轻的青花女工,右手拿一支特殊的毛笔,笔尖很细,但笔头是鼓鼓的,饱蘸着青花料。碗坯在她们左手上转动,右手下笔灌酒自如,轻重粗细恰到好处。大家可看一下表,画完一个碗需多长时间?对,10多秒钟,只需10多秒钟,碗坯上就布满匀称、豪放、带有丰富色彩的茶花。
从原料到瓷坯,全部工序都在一个坯房内完成。看完了景德镇这种特有的制瓷作坊,不知各位有保感相?总的说来,它外观简朴,工艺布局紧凑通畅,既经济又实用,而且方便管理,达到了最佳组合状态,实现了功能、结构、风格三者和谐的统一。
瓷坯如何变成瓷器呢?这就要把它们送到窑房,装进匣钵,放到窑炉内,经过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的烧炼。下面就让我们去窑房看看吧!
只有景德镇才有的柴窑就在这座古朴的屋子里,请大家留意一下那根烟囱,它们顶部不是圆形,而是钢笔尖形,与众不同。为什么呢?有专家讲是为了减少风力对烟囱的影响,使烟囱抽力时不会时大时小,比较的均匀。柴窑又称镇窑,是古代制瓷重而关键的设备。这座柴窑已被列为省级文物。它以松柴为原料,是烧制某些特色传统瓷,尤其是颜色釉瓷最合适的窑炉。柴窑长达18米,呈长锥形,犹如俯卧的半个蛋壳。尾部直接砌筑高约21米,壁厚80-90毫米的薄壁烟囱。令人费解的是烟囱砌接泥缝呈8°的倾斜,这又与普通烟囱两样,为什么呢?原来8°的倾斜缝可以大大增强烟囱的牢固度。
柴窑是景德镇瓷工智慧的结晶,它综合运用了热工学、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容量大,一次可装烧8-15吨日用瓷,烧制的品种多,以颜色釉为例,一窑能同时烧造出100多和中成色离奇的瓷器它热效率高,烧1公斤瓷器仅耗松柴2-2.4公斤。
请看这窑房,也很独特。构架是99尺的方形柱网。梁柱都是砍去枝丫,削去树皮的自然躯干,工匠巧妙地利用弯曲的木材作为构架,使房屋结构大为提高。二楼用于堆放松柴,楼面负荷每平方米超过1吨。据说明代时景德镇发生一次地震,许多房屋倒塌,而这窑房却巍然不动。
这里窑工们正要满窑。演窑就是将装有各种瓷坯的匣钵按预先设计放入窑内。20余名工人配合默契,紧张有序。要装满全窑,大约需8小时;然后封上窑门,点火烧炼,需延续24小时左右;接着熄火冷却,至少一昼夜以上。最后从窑内取出的就是各种成品的瓷器了。开窑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进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智慧和汗水的成果,这成功的喜悦令人陶醉。各位,这次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看到烧窑和开窑,有点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能补上这次的不足。
在同一窑炉内要同时烧出10余吨瓷器,其工艺之复杂是可以想象的。但自古至今,这种窑炉从不使用什么测试仪器,没有任何设备帮助工人控制烧炼过程,直到本世纪60年代初,照明还是用煤油灯。用柴窑烧制瓷器,是工人人们的实践经验,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管,称之为"把桩"师傅。他是柴窑烧瓷工艺的总负责人,烧瓷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的把握最为关键,烧炼时间过头,瓷器会发黄,甚至出现倒窑,倒窑即窑内装坯的匣钵被烧倒塌;火候不到,瓷器又未烧熟。这时完全把桩师傅的一双眼睛。他除了从窑的望火口观看火焰颜色外,还借助于唾沫,向窑棚望火口吐适量唾沫,根据唾沫在火中瞬间变化的情况,来作出判断。柴窑烧瓷的确有几分神秘色彩,有关把桩师傅的传奇故事也不少,其中"童宾跳窑"的故事广为流传。
童宾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把桩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为皇宫烧制特大号青花龙缸。皇家贡品,不仅件头大,而且要求不能有任何疵点,即瓷器表面须"万里无云",这在当时是极难做到的。童宾和瓷工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造均未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瓷工们的身家性命受到威胁。身负重任的童宾为了瓷工们的活路,在烧造龙缸的关键时刻,乘人不备,毅然纵身跳入熊熊的窑火。说也奇怪,这次果然把龙缸烧成功了。直径3尺,高达2尺多的大龙缸,确实万里无云,白瓷如玉,青龙腾去驾雾,呼之欲出。真出谓世间奇珍。人们说,这次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童宾被嘉封为"风火仙"。自此,景德镇世代供奉风火仙,香火不断。真是"千年窑火承天锦,十里陶歌动地诗"。
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这里的产品陈列室,也让我们对景德镇瓷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来到这个琳琅满目的瓷器陈列室,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人们买东西都讲究正宗,这里的瓷器可说是最为正宗的景德镇瓷。对景德镇瓷器的特点,人们用四句诗一般的话来描述,即:"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人最引以骄傲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在这个陈列室里景瓷的特点有充分的反映,上述品种也有全面展示,请大家欣赏。
女士们、先生们,古窑瓷厂的参观就到此为止。有一位来自英国的研究工业史的专家,在参观这个厂后对我说:"到这里我仿佛回到了16世纪的景德镇,这里的作坊、柴窑、窑房、工具等都是有价值的文物,而更有意义的是:这里按古代的方式制造瓷器。所以可以讲,古窑瓷厂是名副其实的'陶瓷业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