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演讲稿(五篇)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演讲稿篇一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
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
一定要低头弯腰,
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
还有“行不中道,
立不中门”的原则,
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
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
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
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
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
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
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
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
立而不俯,
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
在进门与落座时,
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
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
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
拱起再按下去,
同时低头,
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
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
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
即双膝着地,
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
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
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
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
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
尊者上坐,
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
如果盲目坐错席位,
不仅主人不爽,
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
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
即贵客坐西席上,
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
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
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
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
非饮食时,
身体尽量靠后,
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
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
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
“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
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
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
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
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
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
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
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
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
主客相互敬重,
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
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
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
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
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
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
不仅态度恭敬,
口诵贺词,
俯首叩拜,
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
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
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
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
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
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
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
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
重新取一个名号,
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
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
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
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
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
所谓“周公六礼”,
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
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
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
亲友纷纷前来恭贺,
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
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
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
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
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
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
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
谦恭待人、尊重他人,
“若要好,
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
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
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
礼节就成为了虚套,
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
需认真辨析,
择善而从。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
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
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
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
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
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
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
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
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
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
协调和谐人际关系,
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
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
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
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
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
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
俊杰在位,
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
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
不管过去和现代,
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
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
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
都在身体力行,
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
五十不为甸徒,
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
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
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
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
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
声容易肃,
勿因琐事,
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
却非宜”。
总之,
上至君王贵族,
下达庶人百姓,
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
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
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
见闻广,
经验多,
劳动时间长,
对社会贡献大 ,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
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
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
对长者和老人,
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
乘车主动让座,
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
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
三国时候有个典故,
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
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
再而三,
诸葛亮才答应。从此,
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
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
历来有作为的君主,
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演讲稿篇二
“什么是孝?不同的时代对孝有不同的理解。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他把孝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层次就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再往上的一个层次就是要为父母争光、争气,不使他们因为自己的言行而受羞辱;孝的最高层次,就是对父母要尊敬。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把传种接代看成是孝的最重要的内容;厚葬也是儒家所提倡的孝的内容,孔孟就都主张“三年之丧”;顺从也是传统孝道所强调的内容,有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和“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悦亲也被认为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二十四孝所说的老莱子穿五彩衣,学小儿游戏以取悦父母的故事,讲的就是悦亲的事,等等。
善孝为先”,孝是一代人与下一代之间感情的链条。
作为精神文明的象征。
“孝”而有道,非愚孝愚忠愚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应该予以摈弃。多与父母交流感情从而消除代沟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正确的“孝”的时代性观点,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终身教育是保持自我的最好方法。
“孝”简单点讲就是“爱”,一种父母与子女间所特有的爱。任何类型的情感都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孝”需要传达爱和精神上的满意。给自己选择一个安静而有幸福的生活,减少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与父母进行更多地交流,从而表达亲情。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还把它提高到国家社会的层面,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自己努力奉献国家,为普天下的父母增一份爱。
做为一个人要孝为先,孝是一个人道德的开端。做为一方百姓父母官要做到孝为先,把一方百姓当做父母儿女一样全心付出。做为一个国这领导人要做到孝为先,像疼自己的父母一样疼全国人民。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所有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父母生养了我们,为我们付出的是辛勤劳苦。固然有时我们工作忙会顾不上回家探望,但也要有个电话。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没有必要和父母联系,其实错了,即使没有什么说的,只要一个电话父母就会特别欣慰!
我会一直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年纪越大,我就应该越细心,越贴心!一生难报生养恩啊!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演讲稿篇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演讲稿篇四
为促进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我中队在本学期开展了“文明伴我行,礼仪伴我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具体是:
开展“我身边的礼仪”故事比赛,“校园竞开文明花”演讲比赛,“画身边的文明礼仪”等活动。
利用国旗下讲话、周会、中队会等时间,对学生深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推进文明礼仪。
通过活动,我想谈几点体会:
1、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监督小队,各小队要认真实施监督任务。
3、在学生中开展 “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比一比,谁能在校勤学识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4、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应该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5、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我们要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定期开展评比“文明小标兵”、“文明好学生”、“雏鹰争章评比”活动,每月评比一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6、把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应该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和他们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教育好学生。鼓励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要最大限度地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使学校的礼仪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勤学、知礼,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会进一步养成,会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演讲稿篇五
二千多年间,中国人养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过去中国人的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开拓,皆赖于此。这种精神,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
历代以来,中华民族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向上之心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明代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清代从荷兰殖民地者中誓死守卫,和敌人同归于尽的邓世昌;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用笔作抗战,唤醒民族的鲁迅、老舍等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相与之情深厚。“两弹元勋”邓稼先,“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钱学森,他以过人的胆魄,让新中国发出最强音!铸就“五载两弹成,千秋功,万古绩。丹心照日月,凭轩向高峰”的壮美诗篇。荣获20__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的师昌绪。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中国才逐步成为今天的军事大国。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无怨无悔的给予,不求回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都可以感受到的是,从温饱迈向小康,生活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了。但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化,人人都向“钱”看。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已成为我们现如今面临的新课题。“哈韩族”“哈日族”,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抢先过,对李敏镐、灌篮高手如家数珍,信手拈来;而问他们“王孟组合”“唐宋八大家”却支吾半天都说不上来。我们该怎么做?以往的向上之心,曾经的相与之情与我们渐行渐远。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认为,虽然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千万不能迷失和放纵自己。现如今生活好了,人民安居乐业了。我们更应该饮水思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让中华文明散发着悠久的韵味,有着闻名于世界的科学技术,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崇礼重德,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先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从现在开始,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向上之心。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的相与之情。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