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优秀范文【三篇】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三篇,大家好,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活动开始了,我们要共同的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一
说起母亲河,可能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长江与黄河。没错,这两条著名的长河从古至今一直养育着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自然是伟大无比的,但今天我想说的母亲河,是我们祁门的“母亲河”---阊江。
这天下午,我们小记者配戴着装备,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出发了。咦,这是干什么呢?
嘿,这是大名鼎鼎的凌校长带我们去参观祁门供水厂呢,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目的地。讲解员叔叔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大家好,这里是祁门供水厂,欢迎大家来参观参……”
首先,我们来到了混凝土沉淀池,叔叔介绍道:“我们右边是阊江河原本的水,再看看左边,是经过滤池用消毒水消毒,把污染物过滤出来的。”
呀,过滤出来的水清澈见底,看不见一点儿污染物,可从阊江河里抽取出来的水源,却有很多小的杂物,上面还有许多泡沫,浑浊不清。阊江河水怎么这么脏呢?这还是我们祁门的“母亲河”吗?我的心里有点失望了。
参观完毕,听完讲解,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去清理垃圾。沿着阊江河走来,我们发现不少垃圾,河边不少地方七零八落地散着塑料袋、烂菜叶,还有酒瓶、损坏的玩具。草底下、树底下,我拿着火钳,弯下腰,拾了很多袋子、饮料罐等等,都放进了我们随身带来的垃圾袋中。我们一直走到阊江河的上游,没想到阊江河的上游也这么浑浊、脏兮兮的,装了满满三大袋,可垃圾还遍地都是。河边还偶尔有人倾倒垃圾,我真想对他们说:“阊江河的水越来越脏了,你们真的看不到吗?”
我回家查阅了一些资料,这使我大吃一惊,从河流、海洋到大气,人类已经彻底污染了地球。人类学家认为,180万年到1.2万年前,人类祖先学会了用火取暖、做饭、锻造工具。但与此同时,火的利用也开创了人为污染之先河。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离不开它,人更是离不开它。看到这些资料,想着参加活动时看到的那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我终于懂得了“助力河长制,共护阊江源”的重要意义了,我们要快快行动起来,保护好阊江河,要告诉人们不能往河里乱扔垃圾!
既然同饮一江水,何不共护母亲河?美丽的阊江是你我共同的家园,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爱通过心灵在大地上传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祁门美好家园吧,让山更青,让水更绿,让祁门更美丽!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二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
黄河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人们不但不感激母亲河,时至今日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
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
我们应该让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他以他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更好.
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他.
我以下几条建议:1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观,要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我们要号召大家共同看护生态,爱护黄河.
人类啊!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三
蜿蜒流淌的龙津河,是新罗城的血脉。
放眼五月的新罗城区,风习习水清清,飘散着淡淡的木棉花香。身入龙津河滨的苍翠中,有走不完的夹绿小道,虽显繁复却绝不疲累。原本春困中的烦燥感,竟在碧色葱茏中消除。这是为何?绿景诱人,水润身心。
聆听龙津河的水声,里面藏着灰色的曲折历程。
千百年来,作为城市“生命水道”,龙津河源源滋养着新罗百姓。就是这么一条哺育闽西中心城市的河流,却有着泥沙俱下、水患频发的灰历史,曾被戏谑为“黑河”、“龙须沟”,任污水直下新罗城内。早在二十多年前,每逢气候反常的年份,就会导致河中的水生物锐减,生态恶化让沿河两岸的居民苦不堪言。“濯濯河水缺鱼虾,萧萧千里少鹭鸦”,便是龙津河曾经的历史写照。
穷则思变,沧海桑田。而今放眼龙津河,有一组数据雀跃人心:七千亩的景观面积,一千二百亩的沿岸绿化带,超十种水生植物的绿化量,逾七成的水体利用率……这些水生态改造的不凡实绩,是龙津河脱胎换骨、健身强体的生命记录。
而今,12.5公里的新罗城区段,分布着两个生态公园,一百四十公里的绿道,十多座桥梁,这些数字美化了这条母亲河的生命形态。无论是穿行在上游的港湾塘洼,还是徜徉于水草丰茂的下游水畔,你都会由衷感叹这条河流从灰色到绿色的治保征程。
源自绿色的生命力,穿透历史、感动天地,激活了今天的龙津河。从一条格局窄小、水影黯淡的城内河,到满眼碧色的城区水景绿廊,这条河流的蜕变历程充盈着长度和温度。这浸润人心的绿意,显然写不尽也道不完。
瞩目晚春的龙津河,荡漾着一河透亮的绿意,绿得很执着,绿得长精神。
对于护河治水,新罗人有着秉持的信念。什么信念?就是人定胜天,滴水穿石。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从河水断流到洋洋碧波,从徒手修堤到智能护河,这是一番鬼斧神工般的沧桑变迁。穿行于绿韵盎然的河滨栈道,望着一河的生态水景,听着愚公移山式的治河动人事迹,我们眼眶里怎能不盈满感恩的泪水?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兴城市水利开始,到十二五的“五年河流绿化工程”,再到新时代的“水生态文明治理行动”,新罗人抒写的是护河治水的人间奇迹。这其间,不乏共同投身治河的父子兵,更有坚持观测水情的“夫妻档”。
有一种实践,显见治河事业的执着。
说的是水保专家陈名建研究生态治河的往事。1992年早春,满怀青春壮志的陈专家,尝试打造生态转河模式。为了让新罗人拥有一个“水生态家园”,他大胆承担了主设计师重任,为龙津河流域设计了有“亲水温度”的生态工程。十多年来,新每设计一公里的河道景观带,他都要用双脚丈量三十多趟;为增加老人在沿河步道上的舒适度,他在现场试验多次后才确定多少米宽度、需铺多少块地砖;每个落在图纸上的细节,他都要在施工现场反复试验和测算过。一年复一年的时日,一个又一个的工程,陈专家长期从事着“无假日工作”,乃至过度加班而被开水意外烫伤了双脚。而他还强忍疼痛,坚持在病床上手绘河道景观图。经十多年的亲历实践,他首创了“软体护岸”生态治水模式并在业界加以推广。在科技治河的二十多年生涯中,他由入行尚浅的年轻小伙熬成了早生华发的中年高工。但他无怨无悔,坚信绿色就是希望,河流一定会给他最大回报。而今,陈高工原创的“软体护岸”法,让整条后河增加了颜值,长成了闽西地区最好的“河相”。忆起往事,他笑着说:“我把龙津河当作自家‘孩子’养护,而今它终于长大成人了!”
一代代新罗人踏石留印,秉承对河流的绿色初心。其中,有个故事很感动人心。
采访新罗区水利局技术员小洪时,他是这么讲述的:早在2006年有一个广东地产商,渴望得到龙津河洋潭村段堤边的三百亩水保地来开发别墅区,竟开出了每平方三千元的收购天价。但所有水利人不为一时的利益所动,始终坚守生态家园,“宁守一寸河,不贪万两金”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天人共生、相互回馈,才是人类最大的收益。新罗人把握好“取”与“赠”之间的辩证尺度,在水生态文明应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人与自然的交流,需要心灵相通感应。
对于绿,新罗人诚而信之。既然双手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绿色,就加倍地珍惜和呵护。如今,这里的市民呼吸着清新的负氧离子,饮着Ⅱ类国颁标准水得来的甘霖,享用着富含维他命的生态果蔬。
打造绿色河流,是新罗人文明向上的生态观。
为了涵养一条美丽的龙津河,新罗区要求大中专生每年春天都要到东肖镇河边的青年世纪林植树。等到毕业季,大学学子们都会选择在河边送别,有节拍地踏地并齐喊“守护母亲河,美我新罗城”的口号。他们心底有着对河流的无限虔敬,与同学分手后留给自己记忆的,一定是仰头欢呼时,看到的河畔水保林的浓绿叶子。想来,大楼不是大学的象征,学子对大自然的虔诚之态,却表达了现代高校的绿色品格。
走向文明的碧河,也优化了人的视觉。
在龙津河边漫步,总觉得看什么都清新可人。春日清早到河滨公园,河畔有一优雅女子挎大红印花的包,另一位穿浅色衬衣披粉色纱巾,怎么看怎么养眼。这种视觉感受,难道就没有触目皆绿、心神皆怡的功劳?满目绿意擦亮了我们疲倦的眼神,滋润烦躁的心境。心灵的田地里,浮漫的绿意在愉快地流淌。
细思量,我们无需妄责公众的浮躁,缺少淡定平和。没有河流的柔情抚慰,我们的心灵何来诗意的收藏,高尚的理想又何处安放?缺失了生活美感,还整日赏花吟月、大唱赞歌,不免过于矫情了。
身处河畔,我唯有一个愿望:传播河流的快乐水声。
人与河流,本身并无共生共长的约定。是河流给了人类感恩的机会,使得新罗有了独特的生态气息和文化品格。在河流相伴的城市,良知和真诚永驻人心。
河岸生态景观,成了区综合治理中心修复河流生态的点睛之笔。“小桥流水、河畔人家、客家风情”,这沿河兴建的多个文化景观带,织就了这个国家园林城市的风景线。“一河三岸﹒水美新罗”,这水生态主题中蕴含着多少闽西水文化的景致,该是怎样一幅绝美的“清明上河图”呢?
如今,新罗市民像疼爱婴孩般深爱着一草一木,铭记着河水的点滴之恩。
当地居民身在福中更惜福,呼吸着洁净空气,饮着常年治水得来的甘霖,品着碧水滋养的清茶,吃着富有营养的有机瓜果。
走向文明的新罗水景,也擦亮了人们的视觉。当地文友廖君感慨说,他儿子以前的作文只能写“我家门前的龙津河黄水滚滚,看不到水草和鱼儿”,而现今他却能大抒一笔家园的丽光秀水了。廖君的感言,透出新罗人对未来的绿色生活有着十足信心。
诚然,更有一些有强烈责任感的行动家和志愿者,引领着未来新罗的绿色生活。正是陈耿平、陈名建、刘津君一拨拨治河英雄的积极作为,造就了美丽新罗的水生态样板,让“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一片乡愁”的愿望,不再是纸上的空谈。
在市新媒体工作室,我观看了航拍片《龙津新貌,河美新罗》,其中打开的是一条水韵之城的“金腰带”:河贯城中,桥在水上,河畔楼盘如琴键。通过高空视角俯瞰,龙津河的水文化蓝图浮现眼前,从上游的生态景观带到下游的大众创业园,流淌着一河的诗意碧波。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中唐时代,汀州刺史、大诗人张籍就形容了新罗城的美景:“岸柳吟秋车水悠,碧波难载笛声幽”。而我眼中的龙津河,无疑是这城市图景的唯美底纹。
春夜里,我漫步在龙津湖公园的绿道上。晚春之夜有大美而不言,心静得像那湾龙津河水,呼吸里尽是花木的清馨。仰望夜空,呼吸一下清爽的水气,城市一片幽宁。
“跟随内心的选择 我来到这城市 她最美的颜色 是稚嫩的春色 将爱汇成一条河 浇灌着绿色……”我的心灵跟随歌谣《最美的城市》的指引,思绪如河水一般流向诗和远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部相关内容了,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在提供的文章中有所收获!阅读更多优秀作文,请持续关注可圈可点。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征文优秀范文【三篇】】相关推荐文章:
以护环境的话题作文700字 护环境的作文精选五篇
护苗2021绿书签活动观后感 护苗网络安全课堂观后感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写景作文范文
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