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18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是我区农村基层工作的一大创举。认识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事关全局,做好“三农”工作,是贯彻落实xx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全区三年目标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零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干部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初始,我坚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村的实际,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克难攻坚,解决村民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通过调研,我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着力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1、x村位于x镇东北部,距离圩镇2公里,209国道从村边蜿蜒而过,辖朝南屯、同昌屯、龙庆屯、大岭屯、田心屯、瓦窑屯等6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人口3300人。朝南屯有1329多人,同昌屯有551多人,龙庆屯有675多人,大岭屯有225人,田心屯有240人,瓦窑屯235人。全村耕地面积2160亩。其中水田约1000亩,旱地约800亩。经济上该村“多元”养殖业活跃,走的是一条以养猪业、养兔、养鸽为主,其他养殖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外出务工人口约500人,占全村人口的15%。
2、x村抓住新农村建设和被列为广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村)契机,依托本村区位优势,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多元”养殖业发展,形成了以养猪业、养兔为主,其他养殖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该村有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0多家,生猪存栏2万多头,年出栏3万多头,占全镇生猪存栏总数的1/4以上,200只规模以上的养兔场3家,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养鸽场、养鸭场、养鸡场等,逐渐形成一个以养猪业为主,其他养殖业为辅的多元发展养殖专业村。每年为农民增收达300多万元,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率先赶超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x村大岭屯是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屯有45户,人口250多人。全屯以养猪业为主要特色产业,生猪养殖已成为该屯群众经济收入的一个新亮点。全村现有规模养猪场3个,生猪存栏6000多头,年经济纯收入达60多万元。近年来,该屯积极打造“园林特色”新农村,加强“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共筹集15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村中“一环路”和二环路”,村中主、支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投资30多万元建设屯级文化活动室,并修建了村青年小公园;村民自筹资金18万元建设村前三面光水利引水工程和渠道清淤工程;全屯沼气池入户率达100%,80%以上农户完成改水改厕工程,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条件明显改善。该屯还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新农村建设联合产业园,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果树种植为一体,实现了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的目标。大岭屯屯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每年屯级收入仅种养殖就达到了3万多元。屯里先后成立了村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村建设办公室、畜牧业产产供销联合会、养猪专业合作社和老人慈善基金会等,使得屯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民主化。该屯创建的养老慈善基金会,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享受到60元钱的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发放慰问品等。目前,x村大岭屯管理民主,乡风文明,产业特色明显,已成为x区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
(二)加强城乡清洁卫生,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第四,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第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将此项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屋前屋后及可种树的山坡种植果树、经济林,既绿化、美化村屯,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一是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不断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自挂任第一书记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
一、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要立即行动起来,高度重视,投入到“美丽·清洁乡村”活动中,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二、发展教育方面:“两基”迎国检是当前我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正在努力抓紧抓好此项工作,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在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实际,与村党支部、村委及群众一起制定出符合本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
五、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配合有关部门督促村委干部建好村办公用房;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大石山区大会战工程,修建好进村的四级公路。拟建村务公开宣传栏。完善自来水进农户的收尾工程。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履行党员义务,立足该村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x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今年以来,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目的,以落实“三大任务”为根本,严守纪律,认真履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一)调查研究,理清思路。调查研究,把握情况,找准问题,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了xx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市人口计生委班子成员、各科室调研的情况,提出了“1345”的帮扶工作思路,即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个中心”,抓好个体经济、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三个关键”,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四项保障”,实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五有目标”,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班子,规范工作。抓班子、育后备、建制度,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上任时,支部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免职,计生专职主任被解聘,仅有的两职干部村主任、村会计,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班子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面对这种状况,我积极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一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党员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解决了村党支部选人难的问题。我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工作实效。通过短信、谈心等形式,就为什么要当支部书记、近期打算怎样打开工作局面、怎么谋划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与支部书记沟通交流,及时进行提醒引导。该同志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作为第一书记,我坚持在村吃住,解决了“下得来”、“蹲得住”的问题,而且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处得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7月底,为xx村成功地建起了党支部领导班子。目前,村班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扭转被动落后局面有了良好开端。在选配好带头人的同时,我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帮助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三)解决困难,改善民生。一是整修房屋五保户。通过排查发现,有四户五保户的房子破旧,漏雨严重,存有安全隐患。我把这些情况立即向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作了汇
汇报,提出了具体整改落实意见。市人口计生委党组随机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动员机关干部捐款,为五保户整修房子,并在汛期到来之前落实到位。目前,枣庄市人口计生委干部职工捐款3万元,为四户五保户整修房屋10间,解决了他们的安危问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解决吃水问题。吃水问题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该村仍有三分之一的群众吃不上水,他们怨声载道、意见很大。经过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吃水按人头收费,而不是按用水量收费,造成了部分家庭浪费严重,再加之管道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造成部分家庭吃不上水。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多次召集村干部,专题研究解决吃水问题的措施办法,提出了整修管路、减少跑漏;分路供水、延长供时;安装水表、按量收费;合理定价、定期收费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目前,已整修管路3600米,安装水表320块,实行分路延时供水,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三是整修道路。枣滕公路至xx村之间的乡间道路,是附近三个村群众进出的唯一通道。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坎坷不平,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特别是给孩子上学带来隐患。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建议镇里把该路整修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计划,协调附近三个村同修同享,争取资金4万元,用于道路整修。7月中旬,总投资40万元的1800米进村公路和80米村内道路的整修工程如期完工,群众出行不便,特别是孩子上学路途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四)密切关系,维护稳定。一是解决低保问题。在走访群众过程中,群众对低保问题反映强烈。群众说:咱们村低保变了味,有应该吃低保的没有吃,有不该吃的吃了。低保问题不仅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反映村干部公信力的问题。第一书记借助20xx年度低保申报的有利时机,对低保工作进行规范:村“两委”严格按照标准条件,逐一审核,提出初步意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在村内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取消低保人员,逐户登门,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理解好支持。通过严密的程序,低保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应该享受低保的78名群众办理了低保,消除了群众的怨气,赢得的群众的认可,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二是解决纠纷问题。针对该村当前宅基土地、债权债务、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增多的实际,第一书记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调解、司法等手段进行化解。4个多月来,第一书记已成功处理化解矛盾纠纷3起,达到了在加强沟通、理解信任中维其权、顺其气、聚其力的目的。三是救助困难家庭。市人口计生委把一户因病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第一书记把2位孤儿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了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帮扶。特别是第一书记,先后自己出资20xx多元,帮扶救助了3户困难家庭和3个孤儿,“六一节”期间给3个孤儿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鼓励我们树立信心,快乐生活。
(五)狠抓落实,搞好生产。一是修井浇地。年初,降雨偏少,春旱比较严重,而这时正是小麦返青时节,必须尽快浇水,否则,小麦收成就会减少。我就发动村干部,找来包井人员、电工,安装变压器,架设高压线,及时进行浇地。在浇地过程中,先后有三台机井因常年失修出现故障停机,我立即组织人员,连夜加班维修。在修井现场,我和群众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身土,一身泥,但我毫无怨言。经过两天的艰苦奋战,三口机井全部修好,及时把800多亩小麦全部浇灌一遍,保证了小麦的高产丰收。二是全力夏收。坚持早协调、早谋划,我与村两委就夏收工作认真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夏收工作实施方案。先后组织7部收割机,利用5天时间, 800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做到了颗粒归仓、应收尽收,群众非常满意。三是认真防火。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xx村成立了由我任组长、村两委成员和村民骨干组成的麦收防火领导小组,设立防火指挥部,设置3处防控点,组建了有20人组成的防火小分队,昼夜24小时值班巡逻,确保万无一失。麦收期间,我村没有发生一起火情,保障了三夏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集中夏种。针对今年旱情严重的实际,麦收之后,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夏种工作,制定了包括种子选购、播机协调、灌溉浇地等各环节的工作方案,组织两委成员全力做好夏种工作。截至6月底,xx村800多亩玉米夏种工作全部结束,是全镇夏种工作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村,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六)着眼长远,发展经济。建立土地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基于这种认识,我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村土地资本化为切入点,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以土地合作社为载体,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目标,提出了“总支倡导、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土地合作社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土地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加分红”的农村土地合作社模式,不仅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带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明确政策界限。按照土地合作社的要求,坚持“三不”政策,即始终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三不”政策,在坚持稳定承包权同时,实现搞活经营权,把握土地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稳定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针对大多数农民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普遍存在怕烦、怕难、怕失利等思想顾虑而不愿入社的实际状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印制宣传品、入户走访、广播介绍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合作社的好处,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群众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提高群众土地入社的积极性,为土地合作社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完成注册登记。通过认真排查、反复考虑,筛选了5名合作社发起人,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组建了合作社机构,成立了“滕州市御宿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履行了合作社注册登记手续,给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加上双保险,走上了合法经营、受法律保护的的有效种植道路。四是签订入社合同。在确认土地的基础上,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入社合同。合作社以农户入社的土地认定股东股权,并提前兑付了保底金1000元/亩,农户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使农户更放心的入社。目前,已有220户农民与合作社签订了入社合同,占全村农户的68%;入社土地200余亩,占全村土地的20%;兑付保底金20万元。五是确定种植项目。为解决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的问题,确立了种植中药材的发展方向。前不久,赴安徽亳州进行了3天的考察学习,经过商谈最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全部收回的合作合同,确定种植白术100亩、丹参85亩,白术育苗15亩。预计总投资约55—60万元,预算纯收入在70万元左右。目前,合作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为村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制度建设薄弱。村党支部班子刚刚建立,虽然工作激情热情很高,但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工作程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xx村现有党员19名,年龄结构上老党员多、青壮年党员少,文化结构上文盲半文盲多、有知识有发展头脑的少,性别结构上男党员多、女党员特别是年轻有知识的女党员少,年龄老化的现象非常突出。目前党员年龄均在38岁以上,最大的85岁。其中38—40岁的1人,仅占5.6%;40—50岁的1人,仅占5.6%;50—60岁的7人,占38.9%;60岁以上的9人,占50%。其中女党员1人,仅占5.6%。三是发挥作用不够。多数党员年龄偏大,精力跟不上,家庭负担较重,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会;有的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够积极作为;有的党员思想意识不正,甚至发挥副作用,群众不信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级工作的需要。四是村级后备干部严重匮乏。由于经济条件落后,45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在家务农,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村级干部后继无人、断层脱节现象严重。1981年以来的30多年间,该村仅发展1名党员。五是派系纷争。派系复杂,相互纷争,相互诋毁,信访不断,工作难度很大。
(二)经济发展方面。一是集体经济空白。该村总人口1421人,总户数350户,集体经济上不仅没有任何项目,没有任何收入,而且欠债50多万元,发展的包袱相当沉重。二是个体经济薄弱。该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还相当薄弱,全村仅有加工户2户、养殖户5户、代销点4个,拖拉机、收割机等生产设备4台(套)。三是农业结构单一。该村村耕地814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仅有4户种植不足5亩的金银花,经济作物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单一,结构调整缺乏主导产业。四是基础设施滞后。虽然村内道路较好,但进村道路和田间生产道路较差,影响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虽然有自来水,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群众还吃不上自来水;虽然耕地都有机井,但由于设施不配套,浇地仍有困难,群众盼望吃水浇地、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五是群众生活困难。由于收入少、条件差,农民增收缓慢,20xx年实际人均纯收入3600元,群众生活相当困难,而孤寡老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人群以及因病因灾返贫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目前,xx村有孤寡老人11人、孤儿3人、五保户10人,享受低保人数78人,困难家庭8户,群众盼望发展增收的愿望强烈。
(三)社会管理方面。该村精神建设、道德建设滞后,舆论导向发生偏差,群众思想混乱,村风民风较差,干群关系紧张,上访、告状的时有发生,矛盾较为复杂,不稳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仍然不少。
(一)以提高干部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自治和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努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把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村级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和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完善水利灌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利灌溉管网,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以创办土地合作社为突破口,加强经济建设。一是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手段,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帮助农民增收。二是以扶持壮大养殖专业户为重点,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坚持因势利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场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创办土地合作社为突破口,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树立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的理念,强化宣传引导,落实资金投入,加强过程控制,规范公司治理,建立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抓好土地合作社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帮助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四)以转变群众发展观念为重点,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市场观念和发展意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五)以宅基地整合置换为突破口,加强社会建设。搞好宅基地整合置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村容卫生管理制度,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xx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xx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xx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xx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xx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xx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xx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xx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xx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xx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xx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xx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xx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xx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xx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xx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xx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xx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xx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xx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带领驻村工作组,密切联系 实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致力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真帮实扶,务求实效。通过一年的努力, 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也有较大改善,各项工作有了进步,定点包村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调查摸底,确保了包村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包村工作的前提。为详细掌握 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的第一天起,我就带领工作组的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专访群众,同当地群众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参加了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村党支部、村民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帮扶计划,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为民意识,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进千家万户 ,充分利用了夏种的大好时机,多次前往农业局寻单位向专家请教,把科学的种植方法、施肥方法、施药方法、优质品种推给农民朋友,带领工作组的同志走街串户发放农业资料,为全村群众提高技术和信息,利用广播、培训等形式,让农民掌握这些技术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种植,调整农业结构。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号文件精神,我与 村委委会经过多次商议,决定由工作组人员带队,将村干部以及部分党员成立了个工作小组,分片在全村设立了个宣讲区,深入宣传,讲解号文件,同时将一些国家优惠政策、农业税下调、粮食直补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带给村民。粮食直补资金到位后,我带领工作组同志一起挨家挨户将补助款发放到位。为尽快将农业税下调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我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于月上旬,统一给该村农户发放了农民负担监督卡和纳税通知书,并张榜公布。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
一年来,我和工作组人员围绕建设 五个好 村支部目标,坚持包村工作和学教活动相结合,把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
一为提高办理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
二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素质,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xx大届x中、x中全会精神,并通过组织集体讨论加深理解,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经常找村干部和党员谈心,密切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责任,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目前,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 村已成立了新一届村支部。
三配合村党支部有计划的培养致富能手和先进村级干部加入党组织。通过一年全面系统的培养,一大批种养大户加入了党组织,这些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涌现,为 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狠抓了工作组自身建设
工作组入村以后,为加强工作组自身建设,先后创建了学习、工作、请假等制度及驻村工作纪律,做到了制度上墙、严格遵守。利用节假日,组织队员们认真学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了 比学习、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 的五查、五看活动,队员能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坚持写驻村工作日记,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回顾一年来的驻村工作,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得到了加强。实践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和工作队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尽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取得的成绩与上级的要求,村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把工作进一步做实,把实事进一步办好,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
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
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
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12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1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六
20xx年上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第一责任人,我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基层党建责任制目标要求,紧紧把握自身在村工作中牵头抓总、当好表率的具体职责定位。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抓发展、夯基础、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履行xx村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述职如下,请各位领导、同志们评议:
一、狠抓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构建打造党建工作的“核心工程”。
一是建设“学习型、思考型、进取型”两委班子。坚持每月一次两委学习制度和业余自学制度,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以“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查思想、查信念、查作风,促进党性观念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查、三促”活动,互帮相促,乐于交流,形成“工作学习化、休闲学习化、生活学习化”氛围,同时利用农家书屋,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科技实用技术及其它文学、人物传记等书籍,增长知识,另外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区、乡、村举办的教育培训3次,解放思想,开拓了党员干部视野。
二是坚持“三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即:抓培养,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基础。抓管理,强化党员先进作用辐射。抓制度,力求党建工作规范科学。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抓制度与落实,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xx村共有党员41名,新发展党员2名,积极分子转预备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7名,培养后备干部3名。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活力作表率。
自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来,xx村将“创先争优”活动列入了村支部、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之中,x月xx日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了乡党委、政府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工作部署,又从本村实际出发详细制定了以“抓党建强管理,激活力作表率,创机制谋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办法,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人员为成员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了创建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政策,互相交流讨论,以典型示范村为榜样比发展,党员之间比“岗位奉献”等各种形式,激发了村两委和党员活力,使创先争优活动起到了明显效果,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为xx村西小区48户村民清理了公共厕所卫生遗留问题,并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村西小区一到雨季粪池涨满,粪便四处流,村民行走困难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35名党员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自x月份起历时38天时间,清理了因修建承唐高速辅道拆迁和村民建房遗留垃圾1立方米,清理道路2条总长2400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新建了垃圾池9个,为了解决全乡垃圾堆放处理问题,xx村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协助乡政府做占地户思想工作,协调解决征占农户山地补偿问题,最后在本村山湾子山沟内,新建了全乡大型垃圾场一处。
三、发挥党建工作的牵引力和带动力,创机制谋发展。
xx村始终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党建牵引带动作用,切实为人民群众兴办了一批好事实事。一是在区乡的帮扶下,为51个农户安装蔬菜大棚卷帘机51套。二是通过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科技知识和聘请技术专家讲课,以党员带群众,种植各种蔬菜500亩,栽植各种树木25000棵,发展农户养猪1000头。新建便民煤场3个,发展沼气30户。三是深谋细化为民生,为了真正解决xx村万亩稻田和蔬菜大棚上水难问题,年初村两委形成共识,谋划了年内修建2700米渗水渠计划,在上级的帮扶下,目前已完成超平测量xx米,修建渗水渠便道600米。
四、强基固本,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的有效统一,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xx村从工作实际出发,一抓联动,健全责任体系。二抓培训,增强落实能力。三抓宣传,构建浓厚氛围。四抓落实,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坚持“四抓”措施,强化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实施。促进了村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在上半年筹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严格把关,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确定了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集村部、村民议事、党员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一处,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顺利完成。
虽然我村抓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两委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双带”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与乡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兄弟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将以更强的责任心、更高的热情、更清的思路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用真劲,叫真章,实现由“被动抓”向“主动抓”,由“应付抓”向“务实抓”,由“一人抓”向“合力抓”的真正转变,开创了xx村工作新局面。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七
自20xx年4月担任xx村第一书记以来。我尽快转变角色,扑下身子,脚踏实地,迅速投入到xx村的各项工作中去。现将半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
位于羊庄镇驻地东部2公里处,大水泥路南侧,济枣公路北侧,是一个平原村。现有人口247人,58户,耕地面积196亩,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6人。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以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为主。去年人均收入1.5万元,村基本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现阶段村级经济比较薄弱,全年集体收入为零。
20xx年,该村残疾人赵文忠投资50万元建成残疾人养殖基地,养牛50余头、猪90余头。该养殖基地年可盈利20万元。20xx年,村招商引资引进投资200万元的塑胶加工厂,主要生产劳保用品。现安置20余人就业,年人均收入2.4万余元。另外该村还有出租建筑模版个体户10户,每户年收入10万余元。
二、深入调研、摸实情
为了掌握我村在组织建设、群众思想状况、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具体情况,自被任命为xx村第一书记起,我便迅速入户进行调研。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同两位干部座谈。探讨村庄年度发展规划、土地流转、农民增收措施、村容整治等。二是深入部分农户家中走访了解。主要了解经济收入、外出打工、技术培训以及养老医疗等情况。三是实地查看。看村庄规划、农民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环境综合整治等情况。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脚踏实地开展工作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助“村村通”硬化道路的契机,对村内大小街道进行全部硬化,全长1500米,共耗资34万余元,其中村民自愿捐助5万余元,上级扶持10万元,该村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老总徐德友捐款15万。下一步,我们村两委打算在村内主干道两侧安装路灯,同时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争取达到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2、改造升级电网、解决电网老化问题。近年来。xx村电网老化非常严重,农村用电质量很差。为使本村电网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的,满足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我村在10月初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电网改造,至此困扰村民多年的村内电网老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3、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备受关注。村五保、低保对象和80岁以上老人,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将基本生活保障金及时足额的发放到困难人群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对村内幼儿园进行粉刷,为小朋友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治安和信访工作稳步推进。由于村两委一直对治安和信访稳定工作高度重视,村治安状况良好,没有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今年村内借助上级优惠政策安装了电子监控,进一步保障了我村的治安稳定。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实现大事、小事不出村,因此,我村一直没有信访案件发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部分村级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受传统思想束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带领引导共同致富本领不强,致使全村还没有完全形成争先致富的浓厚发展氛围;村内制度存在不完善,村级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不够。
2、经济发展较慢。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农民“小农意识”的思想比较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保守;二是党支部在引导规范,开拓群众视野的工作方面存在着不足。
3、土地流转问题。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村的种植大多是粗放管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具有的优势
在清醒地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也发现该村具有发展的优势。一是有一个想干事创业、健全团结的村两委班子。二是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发展黄芪、党参、桔梗等药材种植的巨大潜力。三是大水泥路经过此地,交通便利,便于农作物买卖。
六、几点想法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今后的工作中,两委班子要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同时还要健全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使村务工作有规可约、有序运行。
2、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章要求,帮助村支部培养文化层次高、视野开阔的优秀人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动员党员掌握致富技术。
3、抓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目前状况下,我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黄芪、党参、桔梗等药材作物的种植。把“一村一品”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使农民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入到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xx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八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3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x县x乡x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
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
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
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12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九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12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
自被选派为羊庄镇xx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xx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村级发展方面:xx村土地流转面积318亩,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种植20余种蔬菜。土地租金550元/亩,租金于每年6月1日兑现于农户。蔬菜基地为黑龙江伊春伊林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类大棚共计108个,与之相配套存储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西红柿等30多种蔬菜,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该基地成立了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广更多的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村里现有规模较大的两家编织袋加工企业,年产值2019余万元,利润256万余元,解决了村内170多人的就业。其中枣庄市启航塑胶有限公司于2019年建厂,2019年正式注册公司,生产编织袋远销日本。另一家企业编织袋厂产品也产销两旺。村民除了靠基本作物收成以外,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利用农忙闲余时间在本村蔬菜大棚和两家企业内打工20xx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8365元。
(五)民生建设方面: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
虽然市里村内道路网化工程项目资金能够补贴一部分,但要完成户户通的村内道路铺设在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号召村民捐款20余万元,发动在外工作的xx村人捐款10万多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上级补贴可利用资金11.6万元,财政局帮扶1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6400米,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的出行难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xx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土地租赁收入,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房屋也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由于村级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经济也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导致群众致富发展经济难上加难。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52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6000米,安装享受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路灯70盏。
(二)村内自来水已铺设20余年,目前只能够保证村内276户每天供一次水,准备对水塔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变频泵等设备,让村民可以随时用上自来水。
(三)我和村两委干部将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xx村现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能够保证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在一年任期临近结束时,我将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下一任xx村第一书记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一
自被选派为羊庄镇_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_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村级发展方面:_村土地流转面积318亩,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种植20余种蔬菜。土地租金550元/亩,租金于每年6月1日兑现于农户。蔬菜基地为黑龙江伊春伊林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类大棚共计108个,与之相配套存储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西红柿等30多种蔬菜,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该基地成立了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广更多的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村里现有规模较大的两家编织袋加工企业,年产值20__余万元,利润256万余元,解决了村内170多人的就业。其中枣庄市启航塑胶有限公司于04年建厂,07年正式注册公司,生产编织袋远销日本。另一家企业_编织袋厂产品也产销两旺。村民除了靠基本作物收成以外,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利用农忙闲余时间在本村蔬菜大棚和两家企业内打工。20__村人均年收入为8365元。
(五)民生建设方面: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
虽然市里村内道路网化工程项目资金能够补贴一部分,但要完成户户通的村内道路铺设在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号召村民捐款20余万元,发动在外工作的_村人捐款10万多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上级补贴可利用资金11.6万元,财政局帮扶1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6400米,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的出行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_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土地租赁收入,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
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房屋也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由于村级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经济也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导致群众致富发展经济难上加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52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6000米,安装享受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路灯70盏。
(二)村内自来水已铺设20余年,目前只能够保证村内276户每天供一次水,准备对水塔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变频泵等设备,让村民可以随时用上自来水。
(三)我和村两委干部将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_村现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能够保证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在一年任期临近结束时,我将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下一任_村第一书记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二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
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开始了“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目资金73万元。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预计12月中旬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困村——苏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好评。
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申报了新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等,申报资金达156万元。
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三
自被选派为x镇x村第一书记的一年时间里,我按照《关于开展“到基层、办实事、走前列”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现作风在一线养成,形象在基层提升为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是我区农村基层工作的一大创举。认识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事关全局,做好“三农”工作,是贯彻落实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全区三年目标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为驻村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零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干部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初始,我坚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村的实际,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克难攻坚,解决村民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通过调研,我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着力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1、x村位于x镇东北部,距离圩镇2公里,209国道从村边蜿蜒而过,辖朝南屯、同昌屯、龙庆屯、大岭屯、田心屯、瓦窑屯等6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人口3300人。朝南屯有1329多人,同昌屯有551多人,龙庆屯有675多人,大岭屯有225人,田心屯有240人,瓦窑屯235人。全村耕地面积2160亩。其中水田约1000亩,旱地约800亩。经济上该村“多元”养殖业活跃,走的是一条以养猪业、养兔、养鸽为主,其他养殖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外出务工人口约500人,占全村人口的15%。
2、x村抓住新农村建设和被列为广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村)契机,依托本村区位优势,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多元”养殖业发展,形成了以养猪业、养兔为主,其他养殖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该村有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0多家,生猪存栏2万多头,年出栏3万多头,占全镇生猪存栏总数的1/4以上,200只规模以上的养兔场3家,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养鸽场、养鸭场、养鸡场等,逐渐形成一个以养猪业为主,其他养殖业为辅的多元发展养殖专业村。每年为农民增收达300多万元,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率先赶超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x村大岭屯是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屯有45户,人口250多人。全屯以养猪业为主要特色产业,生猪养殖已成为该屯群众经济收入的一个新亮点。全村现有规模养猪场3个,生猪存栏6000多头,年经济纯收入达60多万元。近年来,该屯积极打造“园林特色”新农村,加强“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共筹集15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村中“一环路”和二环路”,村中主、支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投资30多万元建设屯级文化活动室,并修建了村青年小公园;村民自筹资金18万元建设村前三面光水利引水工程和渠道清淤工程;全屯沼气池入户率达100%,80%以上农户完成改水改厕工程,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条件明显改善。该屯还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新农村建设联合产业园,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果树种植为一体,实现了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的目标。大岭屯屯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每年屯级收入仅种养殖就达到了3万多元。屯里先后成立了村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村建设办公室、畜牧业产产供销联合会、养猪专业合作社和老人慈善基金会等,使得屯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民主化。该屯创建的养老慈善基金会,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享受到60元钱的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发放慰问品等。目前,x村大岭屯管理民主,乡风文明,产业特色明显,已成为x区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
(二)加强城乡清洁卫生,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第四,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第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将此项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屋前屋后及可种树的山坡种植果树、经济林,既绿化、美化村屯,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班子合力。
一是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不断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自挂任第一书记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
四、x年工作计划
一、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要立即行动起来,高度重视,投入到“美丽·清洁乡村”活动中,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二、发展教育方面:“两基”迎国检是当前我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正在努力抓紧抓好此项工作,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在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实际,与村党支部、村委及群众一起制定出符合本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
五、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配合有关部门督促村委干部建好村办公用房;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大石山区大会战工程,修建好进村的四级公路。拟建村务公开宣传栏。完善自来水进农户的收尾工程。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履行党员义务,立足该村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x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四
自被选派为羊庄镇xx村第一书记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市直机关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情民情方面: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xx村位于羊庄镇政府东北部5公里处,紧靠中联水泥专用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260亩,耕地1230亩,有276户1061人,其中81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4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42位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低保户41户,五保户13户。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两委成员4人,小组长1人,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村主任倪玉国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孟庆福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多次和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克学同志进行交流,准备在该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滕州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面:通过走访农户,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村内道路问题。经实地查看后发现,村内道路狭窄,坑凹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走访农户的同时,始终坚持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并积极和司法、纪委、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村级发展方面:xx村土地流转面积318亩,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种植20余种蔬菜。土地租金550元/亩,租金于每年6月1日兑现于农户。蔬菜基地为黑龙江伊春伊林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类大棚共计108个,与之相配套存储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西红柿等30多种蔬菜,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该基地成立了升滕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推广更多的新品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村里现有规模较大的两家编织袋加工企业,年产值20xx余万元,利润256万余元,解决了村内170多人的就业。其中枣庄市启航塑胶有限公司于20xx年建厂,20xx年正式注册公司,生产编织袋远销日本。另一家企业编织袋厂产品也产销两旺。村民除了靠基本作物收成以外,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或者外出打工,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利用农忙闲余时间在本村蔬菜大棚和两家企业内打工。20xx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8365元。
(五)民生建设方面: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
虽然市里村内道路网化工程项目资金能够补贴一部分,但要完成户户通的村内道路铺设在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号召村民捐款20余万元,发动在外工作的xx村人捐款10万多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上级补贴可利用资金11.6万元,财政局帮扶10万元,目前已硬化村内道路6400米,解决了村民长久以来的出行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xx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土地租赁收入,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
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活动阵地房屋也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由于村级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经济也受到没有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制约,所以导致群众致富发展经济难上加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52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6000米,安装享受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路灯70盏。
(二)村内自来水已铺设20余年,目前只能够保证村内276户每天供一次水,准备对水塔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变频泵等设备,让村民可以随时用上自来水。
(三)我和村两委干部将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xx村现有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能够保证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在一年任期临近结束时,我将和村两委干部根据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下一任xx村第一书记工作能够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基础。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五
x年10月,本人作为清镇市驻村第一书记,被安排到王庄乡洛阳村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在洛阳村挂职快半年。回顾自己近期的驻村工作,感触颇深,启发很大。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工作的短短时间中,我与广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认真履行自己“执行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的职能职责。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驻村后,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农时安排,参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会,参与村两委工作会议,研究扶贫开发、民政救济、人畜饮水等工作。深入洛阳村寨角落、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拉家长、谋发展。走访所在村老干部、老党员、经济能人、退休教师等,基本掌握了我们村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对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要求一一记在心头,也从中了解分析本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按照组织部和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今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了驻村工作的目标:一是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帮助村民解决热点难点实际问题;三是走家串户访疾苦,提高群众满意率;四是本合村党支部开展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使一年的驻村有所作为,我给自身的工作定位是:出思路,出点子,对党务村务决不大包大揽;抓协调,抓沟通,对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拖延。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采取“一事一议”制度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达成共识。针对我村地理位置较偏、人员素质较差,外出务工人口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等现实情况,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加强班子内部团结,交心通气、搭成共识、形成合力。在控辍保学、新春慰问、扶贫开发等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工作。一是配合完成了村务公开栏建设,把村里大小事情一律张榜公布。将村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打消群众的疑虑;二是公开自己的工作信息,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三是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四是到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多次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跑项目,培养村两委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能力;五是积极协调资金3000元,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牵头组织开展各个阶段的维护稳定工作,实现了“零非访”的既定工作目标。我从整合综治资源、提升工作能力入手,致力于创新调处方法,全面化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多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保持零信访”,确保村内的和谐稳定。1月26日,积极争取谢乡长的支持,组织村支两委、群众代表、人大代表等召开专题会议,以组为单位一一审议表决通过了全村低保户申报问题。审议中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不搞个人照顾,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全村评定的低保户未有村民群众提出异议,消除了村民何某对低保问题的一贯偏见。多方协调、调解村民王某、吴某等反映农网改造损坏农作物等矛盾。
调整种植结构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根据洛阳村地理位置、土质特点,我在村两委会议提出自己新的思路: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加快推进烤烟生产,试验推进养心菜等特色蔬菜种植。为了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种植结构调整意识,拟于近期组织村民到红枫湖镇、暗流乡等参观特色蔬菜种植,了解公司+农户+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模式,逐步与温氏、大发等养殖企业实施订单养殖,增加群众的收入。
按照市委的安排,我单位今年有三名同志分别在王庄乡驻村工作,分属在洛阳、罗田和后坝三个村挂任村干部。作为政法委的一分子,我坚持做到驻村不分家,工作一起抓,与其他两名同志一道深入到三个村,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利用所在禁毒办的工作便利,出资2万元在阳光家园组织生产200余套迷彩服,于春节前送到乡政府。积极组织单位同事捐款,为后坝和洛阳村购买了电脑桌和沙发,同时还为两村干部每人购买了一套青花瓷优盘和中性笔。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向三个村每村给予2019元计划生育补助费。协调10吨水泥用于后坝村卫生室硬化,还出资为此安装防盗窗。
回顾近半年的驻村工作,实践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虽然取得点滴成绩,但是离领导的期望、群众的满意还有一定距离,存在学习不够刻苦、对驻村工作理解不够深刻,工作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等问题。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六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于20xx年7月选派到xx区田镇街道办事处xx村任职锻炼学习。
xx村,共有村民175户,410人。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接近9000元,主要经济来源有三种:一是外出务工经商,约占总收入的60%;二是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收入约占30%;三是政策性补贴收入约占10%左右。村里现有党员19名,设有3个党小组、3个村民小组和理财小组。
任职两年来,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和村同志们的帮助下,认真按照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五好"要求,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自觉遵守基层的各项规章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的源泉还是学习,所以,我把学习放在首位。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从机关到农村任职工作人员,要想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上有所作为,必须先静下心来加强学习。期间,除积极参加各项组织活动,虚心向领导和身边的同事们请教外,我还积极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到村任职干部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重点学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关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中央一号文件、《xx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有关规定》及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思想得到更好的进步,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得到增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为到村里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转换角色,增强服务意识。
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从职务和职责上来说,就是积极协助村支部书记完成好支部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中,摆正位置,找准坐标,分清职责,掌握分寸。做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服从而不盲从,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求实而不死板,竭力当好书记的参谋和助手。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以为农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热情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工作。
自到村任职以来,自己克服交通不便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铺下身子,安心基层,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工作。两年来,除积极协助书记完成好支部的日常工作外,还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调研,掌握实情。熟悉村里的日常工作内容和程序,详细掌握村里的发展规划和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经常向村两委成员请教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2、积极参与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宣传、指导、督察、协调"作用,确保了xx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完成。
3、协助村委实施了新建住宅楼工程。根据自己过去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在工程预算、招投标和施工管理中积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该工程于20xx年5月18日顺利开工,共建10幢240户,建筑总面积33000平方米,计划今年下半年全部竣工。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
4、积极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新政策。传播农业新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引导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秸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连续两年全村实现"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的任务目标。
5、协助村委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的会议精神,在xx村扎实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治。
6、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做先锋"活动。多方呼吁,积极争取资金,热心为困难党员解决实事难事。连续两年的春节,都走访看望了村中的家庭困难户和老党员,并送去慰问金和粮油等生活用品,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
四、收获、体会与打算
通过两年来的任职锻炼,在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中,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服务和奉献个意识;丰富了自己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做到"四心"。一是要虚心。必须放下架子,谦和待人,虚心向群众学习。二是要耐心。因为耐心是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前提。三是要热心。要热心的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尤其要争取村委班子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才有坚强的后盾。四是要细心。做到心细而周密,认真而不得有半点马虎。
两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们的帮助支持下,我虽然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开拓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与xx村的感情联络,不管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农业信息方面尽可能的提供一些帮助。工作中,我将取长补短,恪尽职守,认真把在基层学到的理念和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以实干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七
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我被选派到翼城县南梁镇南岭村,任南岭村第一书记。南岭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至今仍未彻底解决人畜用水问题,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760口人,贫困人口322人,贫困人口几乎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常住人口多为老弱病残,村民生活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发展经济一无厂矿、二无劳力、三无集体收入,村民脱贫任重而道远。自驻村以来,我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了农村脱贫攻坚的热潮。
一、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
存在问题:一是人畜用水困难;二是土地弃耕现象严重;三是农副产品销售难;四是村集体无经济来源。
形成原因:一是南岭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分孙家、坂上、陶家三个片,由10个自然村组成,地势高加之居民居住分散,铺设自来水管道战线长,打机井成本过高,村民饮用水源主要依赖旱井,遇天旱井漏村民断水缺水情况十分严重。二是全村耕地2670亩,95%为贫瘠的山坡地,且山高谷深路面窄,田间路基本为羊肠小道,无法进行机械化操作,村民收种主要靠人力肩扛背驮,村民大多年事已高,无力耕种导致弃耕现象严重,全村弃耕面积460亩。三是南岭村常住居民以留守老人为主,基本上不会使用电脑,更不懂得网络营销,加上村子离集镇较远交通不便,农副产品销售十分困难。四是南岭村属纯农耕区,以前的铁矿煤矿,由于政策原因全部关停,我们常说靠山吃山,南岭村靠山却成了发展障碍。此外,自然灾害、劳动力文化素质差、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也是该村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二、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努力办好。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心中的大事,驻村以来,我时时刻刻牵挂着百姓的疾苦,群众反映的事,我丝毫不敢懈怠,每件事都尽努力去完成去做好。
一是蜂蜜和小米,给百姓卖了百姓就能救紧。
南岭村地处山地丘陵地区,环境无污染,再加上山区昼夜温差大,当地农特产品品质非常好,但由于交通和信息闭塞,经常处于滞销状态。村民张秀花一家五口人,老伴腿有残疾,儿媳有智力障碍,孙子还在上学,两个月前儿子不慎从柿子树上跌落摔成重伤,需卧床静养半年,高额的医疗费用,顶梁柱的重伤在身,使张秀花家一时雪上加霜,家中的收入来源蜂蜜收成不错,却卖不出去难以变现,我了解情况后,迅速和张秀花老人取得联系,通过微信平台和爱心商家为老人销售蜂蜜,并及时将货款送到老人家中,现在张秀花老人20xx斤蜂蜜已经全部销售完毕,不但支付了儿子高额医疗费用,还在我的鼓励下将蜂箱从四十箱扩大到了八十箱。驻村以来我还义务为逯栋梁、张慧言和赵俊林等村民销售蜂蜜1800斤,小米2200斤,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为了实现规模化养殖和种植,拓宽村民销售渠道,我多次与商务粮食部门、工商质监部门联系,商讨南岭村农副产品开发销售事宜,并多方动员发动群众,帮助村民建立了南岭村蜜蜂养殖合作社,设计了产品外包装,向工商质监部门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二是引水修水窖,哪怕是旱井水也要满足老百姓。
南岭村现在使用中的旱井有52眼,主要分布在陶家、南天井、凡家岭、石坡和赵家后五个自然村,涉及44户151人,今年天气炎热干旱降水稀少,旱井集雨场雨水渗漏,旱井断水缺水问题十分严重,而现在常住村民多为古稀老人,挑水极为不便,旱井水含有大量污秽杂物,饮水安全也亟待解决。上任第一天我就召集村两委主干和党员代表收集和整理村民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对策,之后我去10个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历时12天,行程150公里,没有交通工具,就借电动自行车或步行走访,翻山越岭统计数据绘制地图,在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后,我七上水利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水利部门拨付维修资金,及时对损坏旱井进行维修加固,净化饮用水源。近日,县水利部门和建筑公司工作人员对南岭村缺水问题进行了现场勘验测绘,拿出了预算报告,将南岭村引水调水、修建蓄水池和集雨场列入工作计划,决定明年开春破土动工,彻底解决南岭村村民饮水难问题。
三是集资募捐,努力让两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村医刘文宝老人每月工资仅四百块钱,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孙女刘亚楠在吕梁学院大二读书,学费至今未交,生活费没有着落,孩子在学校靠借钱度日,家人打算让刘亚楠退学务工,在得知此事后,我四处奔走,多方努力寻求援助,积极联系翼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面向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捐款捐物,共募捐到爱心款3800余元,连同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一并交付到老人手中。贫困生逯瑞杰,今年考入南京林业大学,因家庭贫困,难以凑足学费,我立即送去助学金500元。中秋节前夕号召翼城青年志愿者对张立龙和张玉梅二位老人进行了慰问,给两位老人送去了衣服、大米、食用油、肉、月饼和水果。此外,我还和村两委主干,对南岭村老党员、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通过一系列的走访慰问,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拉近了干群关系。
三、件件抓好落实,为群众脱贫打好坚实的基础。
1、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问题。南岭村十个自然村相距十分分散,总里程30公里,战线长劳动力匮乏,村里办事没钱,干活没人,引水调水、修建蓄水池和集雨场、维修旱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要继续向水利部门、财政部门申请项目资金,面向社会募捐,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动员党员干部逐户发动群众,争取干部群众齐上阵,解决劳动力匮乏无人干活的问题。
2、解决产品无品牌销售难的问题。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申请注册南岭商标,打造出南岭翅果油蜂蜜、南岭小米等翼城乃至山西知名的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加紧与商务粮食部门、工商质监部门的合作与沟通,通过网络销售打通销售渠道;组织村民在公园广场举办南岭农副产品展销会,扩大南岭农副产品知名度,让南岭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回归价值,使群众真正成为受益者。
3、解决村集体无经济来源的问题。鼓励村民对荒坡荒地进行治理开发,打造牡丹园芍药园和桃园等特色园林,把荒山变成花果山,栽下梧桐树,只等凤凰来,借助翔山风景区开发的东风,通过招商把南岭包装起来,打造起来,把南岭这种乡土特色的劣势转变成优势,发展旅游业,壮大南岭集体收入,让老百姓守得住赚的足;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发展农家乐旅游;以陶家千年古松和百年翅果油树为核心开展寻根祭祖节,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观光旅游收入;积极争取以光伏发电为重点的电力扶贫工程;大力开展以垃圾处理、农村厕所改造及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将贫困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南岭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争取通过不懈的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让山区百姓早日脱贫,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篇十八
今年以来,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目的,以落实“三大任务”为根本,严守纪律,认真履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调查研究,理清思路。调查研究,把握情况,找准问题,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了xx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市人口计生委班子成员、各科室调研的情况,提出了“1345”的帮扶工作思路,即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个中心”,抓好个体经济、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三个关键”,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四项保障”,实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五有目标”,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班子,规范工作。抓班子、育后备、建制度,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上任时,支部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免职,计生专职主任被解聘,仅有的两职干部村主任、村会计,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班子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面对这种状况,我积极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一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党员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解决了村党支部选人难的问题。我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工作实效。通过短信、谈心等形式,就为什么要当支部书记、近期打算怎样打开工作局面、怎么谋划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与支部书记沟通交流,及时进行提醒引导。该同志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作为第一书记,我坚持在村吃住,解决了“下得来”、“蹲得住”的问题,而且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处得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7月底,为xx村成功地建起了党支部领导班子。目前,村班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扭转被动落后局面有了良好开端。在选配好带头人的同时,我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帮助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三)解决困难,改善民生。一是整修房屋五保户。通过排查发现,有四户五保户的房子破旧,漏雨严重,存有安全隐患。我把这些情况立即向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作了汇报,提出了具体整改落实意见。市人口计生委党组随机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动员机关干部捐款,为五保户整修房子,并在汛期到来之前落实到位。目前,枣庄市人口计生委干部职工捐款3万元,为四户五保户整修房屋10间,解决了他们的安危问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解决吃水问题。吃水问题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该村仍有三分之一的群众吃不上水,他们怨声载道、意见很大。经过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吃水按人头收费,而不是按用水量收费,造成了部分家庭浪费严重,再加之管道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造成部分家庭吃不上水。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多次召集村干部,专题研究解决吃水问题的措施办法,提出了整修管路、减少跑漏;分路供水、延长供时;安装水表、按量收费;合理定价、定期收费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目前,已整修管路3600米,安装水表320块,实行分路延时供水,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三是整修道路。枣滕公路至xx村之间的乡间道路,是附近三个村群众进出的通道。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坎坷不平,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特别是给孩子上学带来隐患。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建议镇里把该路整修纳入乡村道路建设计划,协调附近三个村同修同享,争取资金4万元,用于道路整修。7月中旬,总投资40万元的1800米进村公路和80米村内道路的整修工程如期完工,群众出行不便,特别是孩子上学路途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四)密切关系,维护稳定。一是解决低保问题。在走访群众过程中,群众对低保问题反映强烈。群众说:咱们村低保变了味,有应该吃低保的没有吃,有不该吃的吃了。低保问题不仅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反映村干部公信力的问题。第一书记借助20xx年度低保申报的有利时机,对低保工作进行规范:村“两委”严格按照标准条件,逐一审核,提出初步意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在村内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取消低保人员,逐户登门,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理解好支持。通过严密的程序,低保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应该享受低保的78名群众办理了低保,消除了群众的怨气,赢得的群众的认可,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二是解决纠纷问题。针对该村当前宅基土地、债权债务、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增多的实际,第一书记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调解、司法等手段进行化解。4个多月来,第一书记已成功处理化解矛盾纠纷3起,达到了在加强沟通、理解信任中维其权、顺其气、聚其力的目的。三是救助困难家庭。市人口计生委把一户因病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第一书记把2位孤儿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了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帮扶。特别是第一书记,先后自己出资20xx多元,帮扶救助了3户困难家庭和3个孤儿,“六一节”期间给3个孤儿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鼓励我们树立信心,快乐生活。
(五)狠抓落实,搞好生产。一是修井浇地。年初,降雨偏少,春旱比较严重,而这时正是小麦返青时节,必须尽快浇水,否则,小麦收成就会减少。我就发动村干部,找来包井人员、电工,安装变压器,架设高压线,及时进行浇地。在浇地过程中,先后有三台机井因常年失修出现故障停机,我立即组织人员,连夜加班维修。在修井现场,我和群众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身土,一身泥,但我毫无怨言。经过两天的艰苦奋战,三口机井全部修好,及时把800多亩小麦全部浇灌一遍,保证了小麦的高产丰收。二是全力夏收。坚持早协调、早谋划,我与村两委就夏收工作认真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夏收工作实施方案。先后组织7部收割机,利用5天时间,800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做到了颗粒归仓、应收尽收,群众非常满意。三是认真防火。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xx村成立了由我任组长、村两委成员和村民骨干组成的麦收防火领导小组,设立防火指挥部,设置3处防控点,组建了有20人组成的防火小分队,昼夜24小时值班巡逻,确保万无一失。麦收期间,我村没有发生一起火情,保障了三夏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集中夏种。针对今年旱情严重的实际,麦收之后,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夏种工作,制定了包括种子选购、播机协调、灌溉浇地等各环节的工作方案,组织两委成员全力做好夏种工作。截至6月底,xx村800多亩玉米夏种工作全部结束,是全镇夏种工作进展最快、效果的村,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六)着眼长远,发展经济。建立土地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基于这种认识,我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村土地资本化为切入点,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以土地合作社为载体,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目标,提出了“总支倡导、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土地合作社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土地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加分红”的农村土地合作社模式,不仅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带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明确政策界限。按照土地合作社的要求,坚持“三不”政策,即始终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三不”政策,在坚持稳定承包权同时,实现搞活经营权,把握土地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稳定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针对大多数农民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普遍存在怕烦、怕难、怕失利等思想顾虑而不愿入社的实际状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印制宣传品、入户走访、广播介绍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合作社的好处,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群众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提高群众土地入社的积极性,为土地合作社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完成注册登记。通过认真排查、反复考虑,筛选了5名合作社发起人,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组建了合作社机构,成立了“滕州市御宿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履行了合作社注册登记手续,给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加上双保险,走上了合法经营、受法律保护的的有效种植道路。四是签订入社合同。在确认土地的基础上,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入社合同。合作社以农户入社的土地认定股东股权,并提前兑付了保底金1000元/亩,农户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使农户更放心的入社。目前,已有220户农民与合作社签订了入社合同,占全村农户的68%;入社土地200余亩,占全村土地的20%;兑付保底金20万元。五是确定种植项目。为解决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的问题,确立了种植中药材的发展方向。前不久,赴安徽亳州进行了3天的考察学习,经过商谈最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全部收回的合作合同,确定种植白术100亩、丹参85亩,白术育苗15亩。预计总投资约55—60万元,预算纯收入在70万元左右。目前,合作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为村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制度建设薄弱。村党支部班子刚刚建立,虽然工作激情热情很高,但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工作程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xx村现有党员19名,年龄结构上老党员多、青壮年党员少,文化结构上文盲半文盲多、有知识有发展头脑的少,性别结构上男党员多、女党员特别是年轻有知识的女党员少,年龄老化的现象非常突出。目前党员年龄均在38岁以上,的85岁。其中38—40岁的1人,仅占5.6%;40—50岁的1人,仅占5.6%;50—60岁的7人,占38.9%;60岁以上的9人,占50%。其中女党员1人,仅占5.6%。三是发挥作用不够。多数党员年龄偏大,精力跟不上,家庭负担较重,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会;有的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够积极作为;有的党员思想意识不正,甚至发挥副作用,群众不信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级工作的需要。四是村级后备干部严重匮乏。由于经济条件落后,45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在家务农,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村级干部后继无人、断层脱节现象严重。1981年以来的30多年间,该村仅发展1名党员。五是派系纷争。派系复杂,相互纷争,相互诋毁,信访不断,工作难度很大。
(二)经济发展方面。一是集体经济空白。该村总人口1421人,总户数350户,集体经济上不仅没有任何项目,没有任何收入,而且欠债50多万元,发展的包袱相当沉重。二是个体经济薄弱。该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还相当薄弱,全村仅有加工户2户、养殖户5户、代销点4个,拖拉机、收割机等生产设备4台(套)。三是农业结构单一。该村村耕地814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仅有4户种植不足5亩的金银花,经济作物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单一,结构调整缺乏主导产业。四是基础设施滞后。虽然村内道路较好,但进村道路和田间生产道路较差,影响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虽然有自来水,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群众还吃不上自来水;虽然耕地都有机井,但由于设施不配套,浇地仍有困难,群众盼望吃水浇地、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五是群众生活困难。由于收入少、条件差,农民增收缓慢,20xx年实际人均纯收入3600元,群众生活相当困难,而孤寡老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人群以及因病因灾返贫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目前,xx村有孤寡老人11人、孤儿3人、五保户10人,享受低保人数78人,困难家庭8户,群众盼望发展增收的愿望强烈。
(三)社会管理方面。该村精神建设、道德建设滞后,舆论导向发生偏差,群众思想混乱,村风民风较差,干群关系紧张,上访、告状的时有发生,矛盾较为复杂,不稳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仍然不少。
三、下步打算
(一)以提*部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自治和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努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把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村级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和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完善水利灌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利灌溉管网,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以创办土地合作社为突破口,加强经济建设。一是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手段,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帮助农民增收。二是以扶持壮大养殖专业户为重点,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坚持因势利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场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创办土地合作社为突破口,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树立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的理念,强化宣传引导,落实资金投入,加强过程控制,规范公司治理,建立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抓好土地合作社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帮助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四)以转变群众发展观念为重点,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市场观念和发展意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五)以宅基地整合置换为突破口,加强社会建设。搞好宅基地整合置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村容卫生管理制度,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