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承德普宁寺导游解说词(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承德普宁寺导游解说词篇一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您到涞源来参观游览。今天我们游览的是白石山景区,现在从县城出发,大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然后盘山而上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到达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开始步行游览,需用半天时间。
涞源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从地理位置上讲,涞源北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西面是山西省大同市,因此,涞源处在两省两市交接的地方;从地学角度讲,涞源位于燕山西南端,恒山东南端,太行山最北端,是三山交汇的地方。拒马河就发源于涞源县城,流经紫荆关、野三坡等汇入大清河,归海河,东注入渤海,而太行山和燕山以拒马河为界,那么白石山呢,就处在八百里太行的最北端,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太行山前深断裂西缘的一部分,也是紫荆关抬升的一部分。我国从东到西是由低到高的地势,白石山处在华北平原到山西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白石山是清西陵万年吉地龙脉的龙首,清西陵背靠永宁山,而永宁山一直从紫荆关到达白石山最高峰。
白石山山体高大,在54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基座上顶起一块20平方公里的白云质大理岩。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白石山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和优美的自然风景,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通过国家风景名胜区评审,20xx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全国总共有85家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批为20xx年通过的11家,第二批为20xx年通过的33家,第三批为20xx年通过的41家。第二批通过的还有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等;第三批通过的有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障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等)。20xx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国科协公布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总共有200家,第一批为九十年代通过的100家,第二批100家,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则是其中之一)。白石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桂冠,是因为它山体高大,地质结构独特,植被繁茂,人文景观荟萃,集雄、险、奇、幻于一身。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白石山景区,刚刚买票的地方叫风凉沟,从海拔800多米的县城出发到海拔1200米的风凉沟,已经爬升了400多米,现在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在悬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时后将到达野花坡停车场。这条盘山公路建于1968年4月,全长14公里,要拐97个弯,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数一数。
白石山总面积54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组成。古人对涞源白石山有这样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第一屏”之称,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拔地而起,矗立在涞源盆地东南部,北部相对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对高差则1600多米,这样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强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则高耸入云,极其壮观。
我们现在到达的这个地方叫老牛槽,海拔1400米,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那边看,会看到一股清流,如同一个大的瀑布。它是一个常年均量的泉,出水量是每秒3升,也就是一秒钟流出3公斤水,常年不断。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有这么大的泉呢?其实在白石山的十瀑峡还有龙虎泉,森林公园有党参泉,离这不到500米的白沙寺泉,这几个泉的流量大致相等,且几乎都在海拔1400米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呢?大家听我解释,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详细的说就是白石山从海拔1400米以上几乎都是相对破碎的变质岩,而1400米以下则是结构致密的花岗岩。降水从变质岩下渗到花岗岩层,不能再往下渗,这样在花岗岩层上便形成含水层,含水层的水顺洼处流出山体,也就形成了几处泉眼,我们刚才看到的泉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东行至8公里处),请大家向北看风凉沟村北部的山,可以看到左侧是凹凸的花岗岩,而右侧则可以看到白色的岩石呈弧形向上弯曲。那里的岩石在燕山期花岗岩运动期已经被掀翻了、顶弯了。这种现象在地学上被称为褶皱。
(东行至9公里处),请大家注意司机师傅可以停一下车。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有20多亩,据说,燕昭王曾在这里求过仙,因此,此台被称为“燕王求仙台”是白石山的六台之一。大家往远处看,我们前面是一个幽深的大峡谷,这个峡谷被称为三谷,我们路上经过的白石口,是长城的重要隘口,被称为云谷重关,在云谷的中间,有一道著名的山岭叫鼻子岭,因为从北部的长城上眺望此岭,会看到象人鼻子一样的山峰,惟妙惟肖。沿云谷向东北方向眺望,远处那个村是黄土岭村。震惊中外的黄土岭战役就发生在那里。那次战役发生在1939年11月3日至8日,战斗是从白石口沿云谷展开的,11月3日、4日在雁宿崖村歼灭了十村大佐率领的近500日军,11月7日在黄土岭一线歼灭了由阿布规秀率领的1000多名日军,创下了我八路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1500名的纪录,击毙了名将之花“阿布规秀”中将,这是在远东战场打死的日军最高将领(详细故事见后面导游词)。好了,请大家上车,我们马上就要到达韭菜园,是因为满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野韭菜在林间树下成片生长,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菜园。韭菜味道当然很纯正,大家到那里可以品尝到山韭菜馅饺子,吃上一口鲜味十足。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海拔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请大家注意,在这里你有没有闻到一股强烈的辣味呢?这就对了,这股味道就是从山坡上翠绿的山韭菜身上释放出来的,这里的韭菜园大概有二千多亩,所以“韭菜园停车场”也就由此而得名。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山韭菜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实呢?这儿韭菜生长茁壮、味辣好吃,尤其在农家,生腌在菜缸里,终年不变质不变色,味浓可口好吃,这里加工成的韭菜花别具风味,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山韭菜的来历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参观一下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对白石山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它涉及地学、水资源、动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及保护、人文历史等诸多学科,可以说它是一座天然的大课堂。我们眼前的这个展室,展出了白石山地区的主要岩石和矿石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白石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白石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带中部涞源--阜平复背斜北端,向东横越太行山深断裂带,与燕山台褶带西南端衔接。在10--14亿年前,白石山地区是一个潮坪环境,即海滨环境,潮涨潮落数亿年,沉积了厚达20xx米的白云岩,它的下部地层是高于庄组白云岩,上部则是雾迷山组和铁岭组白云岩。2亿年--6.5万年前,白石山地区遭受了最强烈的“燕山运动”的洗礼,炽热的岩浆在白云岩盖层下剧烈运动,向上顶举,使白石山地区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物理变化,简单地讲,就是岩浆巨大内应力将顶部的白云岩盖层顶起并顶裂、顶斜,之后由于重力崩塌和水流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沟谷和山峰;二是化学作用,白云岩在高达上千度高温岩浆的烘烤下,发生了变质,转化成了大理岩。白石山地区绝大部分是白云质大理岩。同时,在热液的作用下,接触变质带生成了许多矿藏,白石山地区是典型的热液交代型矽卡岩成矿模型。在白石山周边已探明有铁、铜、铅、锌、钼、金、银、石棉、云母、海泡石、石榴石、石英、水晶等多种矿藏,其中以铁矿储量为最大。这些矿大家都可以看实物标本。
白石山地区出露的岩石分布情况大致为4类,一是分布于西南边缘基底部的形成于28--25亿年的古老的阜平群片麻岩;二是分布于白石山基底部的燕山期花岗岩;三是分布于顶部的高于庄组白云质大理岩和雾迷山组及铁岭组白云质大理岩。雾迷山组沉积构造十分发达,有潮汐层理,藻纹层理及各种形状的叠层石,以及泥裂、“鸡笼网格”构造等暴露标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叠层石,这种石头是在潮汐的环境或极浅水的环境下由单细胞的藻类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种明暗纹带相间的沉积构造,在极浅水或退潮时,藻类在沉积物表面“爆发式”生长,争夺阳光,往往形成向上的球面,并形成暗色藻纹层;当涨潮时,藻类生长受遏制,沉积碳酸盐岩条带,形成明亮纹层。因此,形成了波状、半球状和柱状叠层石,尤其是半球状叠层石象刚出锅的大馒头,也象恐龙蛋,人们谓之称“馒头石”。
白石山是典型的双层结构,底部是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稳固的基座,上部是由白云质大理岩发育而成的构造峰林,也称为顶盘悬挂体。
(出博物馆),朋友们,我们马上要进入白石山景区的精华地带,请跟我来,前面是迎客峰,我们将穿越65米的“别有洞天”隧道,正式踏上白石山的神奇之旅。因为坡陡路窄,请大家踩稳踏实,不要拥挤,注意安全。这条台阶路从东山到西山共有一万米9999级台阶,穿越了白石山的“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大家注意,白石山拥有众多的地质遗迹,我们第一步看到的是发生在10亿年前海底的一次古地震遗迹,10亿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大地从这里被撕裂了一道宽约200米的口子,众多的岩石崩塌下去,堆积起来,经过漫长的过程,又二次胶结,形成了巨角砾岩,这些巨角砾岩很象“片石混凝土”,这里是古地震遗迹的东断层。前方的迎客峰及海豚出水都是由巨角砾岩发育成的。
(穿过隧道,眼前兀立着海豚出水的巨大石柱)前方的这个巨大石柱高达30米,被称为海豚出水。因为白石山的云海常常出现在这块石柱的下面,从北部回望这块石头,象一只巨大的海豚从水中穿出一样。(在海豚出水下稍为休息),朋友们,白石山“北山南象平朴中见诡异,雄奇中见秀丽”,“集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张家界之秀”于一身,实为北方山岳景观中的精品。
白石山的景观可概括为“雄奇险幻”4个字,所谓雄是指它高大的山体、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宏伟,雄风荡荡,撼人心魄,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险则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是山岳景观中奇与险的代表,白石山南麓拥有高差达600米的世界第一绝壁晴云顶、豹子窝至今人迹罕至;而奇则是指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野趣十足,置身其中趣味无穷;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幻,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化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山峰隐于云雾中,如仙山浮岛,太阳直射云雾使佛光频频出现。白石山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来到聚仙台)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是聚仙台,大家可以稍事休息,听我讲一讲。我们刚刚走过的峡谷叫栖霞谷,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清晨,太阳穿过薄雾,透过六坪塔和灵狐峰照射下来,谷中霞光万道,蔚为壮观,相传白石山有许多仙人,经常跑到这个台上来聚会、休闲,现在我们大家来到这里,不妨也沾点仙气。请往下看,前面那座直上直下、壁立万仞的山峰就是灵狐峰,神奇的是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石头小屋,传说有只灵狐得道成仙后变幻成白石仙女就住在那座石屋中,早晨常常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梳洗打扮。回头朝西边望,这座山崖叫豁然崖,穿过豁然崖的石缝,眼前豁然开朗,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在豁然崖上端座着一位妙龄少女,正好扭头梳理着自己如瀑布般的秀发,在向远方的客人们微笑致意,这个峰因而被称神女峰,在她的身后,有一只调皮的猴子,立于悬崖边上,正跷着二郎腿在那里抓耳挠腮,闹着玩呢。其实白石山上的许多山峰从不同角度都如人、如兽、大家都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去发挥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白石山南麓的云盘洞。云盘洞位于南面那座孤峰的半山腰的峭壁之上,海拔1100米处,洞并不深,仅有十几米,是一个天然的溶洞,依洞建有一处庙宇,崖壁上生长着许多千年古柏,洞的右侧有一根高达4米的石笋,洞前的院落里横躺着一棵烧焦的菩提树,尤其一提的是石壁上有几个洞穴用石头垒着,据传是在那里修佛、修道的人圆寂后被藏于洞中。第一故事是边老道成仙。清末有一个老道姓边,长期在云盘洞修行,道行极深,能够掐草为药,四方百姓常找他看病。一日做一奇梦,梦见洞口白云滚滚,看上去金光闪闪,远处玉皇大帝端座于云朵之上,向他频频招手。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老道忙起身到洞外观察,发觉洞前云海茫茫,波涛翻卷,远处小山如蓬莱仙岛,天上太阳金光灿烂,宛若梦中一般景象,很是惊异。马上唤来徒弟,将梦学与他听,并说,看来玉皇大帝真是接我来了,话音刚落,便纵身跳入云中。这一跳老道灵魂升入了天国,可肉体却摔下悬崖。小徒弟发现师傅已经升天,便翻山到县城向县官报告。县太爷听后很是惊讶和婉惜,骑着驴子绕道银坊来到了云盘洞下,当时正值暑期,而且已是第五天,可令人称奇的是边老道真身一点也没有腐臭,县志载称“蚊蚋不及”,就是说蚊蝇没有下蛆,县官深受感动,便捐出自己的奉禄为这一方善人在洞旁空地中修墓安之。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义和团和红灯照的,上世纪初,京津地区为抗击洋人,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涞源地区也受到影响,城北金家井村有个木匠叫郭逢春,他拉起了一面“广昌团练”的大旗招兵买马,闹起了义和团和红灯照。很快便形成了势力,横刀立马、杀富济贫。1920xx年清政府联合洋人,对义和团进行围剿,将京津地区的义和团红灯照很快消灭殆尽。涞源的郭适春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退出县城,跑到了白石山南麓的吉河村躲藏。当时他们20多个人在村里教功布道,教当地的年轻人练刀枪不入之功。半年后,有一个小伙子声称得到了真传,练成了刀枪不入之功,于是择吉日、打开场地,给村里人演武。他拿着砍刀朝自己肚子上连砍数刀,只留下一道道白印,于是壮着胆子喊到,拿枪来,照着我肚子打。同堂练武的一个小伙拿出鸟统朝着他肚子扣动扳机,结果这个小伙子应声倒在血泊中断了气。老百姓一看出了人命,便跟义和团的人打起来,什么刀枪不入,原来是邪教。无奈之下,郭适春带着人马躲进了云盘洞落草为寇。1920xx年春天,清政府怎么也不能容忍这伙官府的反叛力量存在下去,于是勾结德法联军,对白石山云盘洞进行围剿。联军靠当地放羊的老头引路,在火炮掩护下,分两路向云盘洞包抄,从山顶点着浇着煤油的柴禾烧。郭适春等人虽然武艺高强,终因寡不敌众,20多个人除郭适春外,其余全部被杀,其中女的被割下乳房。郭逢春被联军用钢丝穿上锁子骨,被带到保定府大西门斩首示众。广昌团练的大旗被德国人获得带回了德国。1952年民主德国总理科罗提渥访华时,将这面旗帜送还给了周恩来总理。现在这面沾着英雄们鲜血的大旗被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
好了,现在我们出发,前方出豁然崖就会看到峰林景观了。
现在,我接着给大家介绍白石山的景观特色。白石山总体上是山岳型景观,它的资源规模大、品位高、类型全,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第一,峰林独特。
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在全国是唯一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以峰林地貌而闻名的景区有张家界的砂岩峰林,有云南的石灰岩石林,有黄山的花岗岩峰林,有广东的丹霞峰林,也有西北黄河边上的土林等,而大理岩的构造峰林,白石山在全国独树一帜。
第二,植被茂密。
白石山森林覆盖率为82%,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全景区有高等植物739种,野生动物很多,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三大分布中心区之一(其它两个是雾灵山和小五台山),白石山是春有花、夏有果、秋有叶、冬有雪。
第三,天象莫测。
白石山主脊线长达7000米,平均高度在海拔1900左右,而且呈北北东向走势,与季风形成垂直状态。再加上白石山南麓相对高差达1500米。因此,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白石山独特的气候。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高大的白石山拦截在峰林巨壑间,经常形成云雾、佛光。在云盘谷的山脊线上冷暖空气突然交锋,云雾飞速升上天空,这一景观被称为风云际会。在升烟井,云雾从底部被吹上来,沿崖壁直冲霄汉,象古代的滚滚狼烟,实为奇观。由于冷暖气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经常出现锋面雨、地形雨,也经常出现蓝天白云映苍山的景观,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所以“白石晴云”是涞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
第四,人文荟萃。
南麓的云盘洞已经讲过,北麓的长城值得介绍。白石山长城保存相当完好,属内长城,与八达岭长城相连接,修建于明朝万历元年至万历三年。涞源的长城总长116公里,是河北省拥有长城最长的县。登上白石顶,远眺长城岭,长城象一条巨龙蜿蜒于其上,实为胜境。白石山也是自然与人文的分界线,春秋时度岭分燕赵,辽宋时一山分两国。
现在我们来到了云都峰下,这里有一个岔道,拾级而上就能登上海拔2096米的白石顶,沿台阶而下,过云都峰栈道,我们就会深入到峰林巨壑之中。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冲击白石顶。白石顶海拔高度为2096米,是白石山最高峰。站在白石顶,可西望五台,东瞰狼牙,南览群峰,北腑田畴。古人说,白石山山多白石,秀列若屏。白石山主山脊走向为北北东向,在主山脊两侧,尤其是南侧,象梳子齿一样分布着一列一列的次山脊,每一列次山脊都是由一排排山峰怪石组成。站在白石顶向西望去,太行第一屏扑面而来,悬崖绝壁,雄风荡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这时,我们会被大自然的伟力所折服,深深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现在我来给大家解密白石山构造峰林的形成原因。地质专家评审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时,评价这里的大理岩构造峰林“是一种新的独特的峰林类型”,它是在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以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构造峰林。它高大挺拔,以气势磅礴、阳刚威武的雄姿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峰林。
首先,在形成的原因上有所区别,张家界的砂岩峰林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黄山的峰林主要靠风化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隙),主要靠重力坍塌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具备了五个条件:1、白石山地区的岩石有一定的硬度和抗风能力。
2、经过亿万年的沉积,使白石山地区的岩层厚度达20xx米以上,而且物性均匀。
3、白石山的岩层产状平缓具备垂直叠置的稳定性(就象一叠大饼,水平地摞在一起)。
4、发育了两组以上与岩石层理相垂直的宏大节理,对岩层进行了深度切割。
5、侵入于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的大型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了坚固的底盘。在以上5个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坍塌部分形成了沟、残存的部分形成了峰。专家说,白石山的峰林正处于“青壮年期”,因其年轻而奔放,因其奔放而巍峨,因其巍峨而壮美。
我们现在来到了双雄石,眼前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很像两名并肩作战、威风凛凛的骑士。因其酷似人形,所以附近村的老百姓都称其为“双石人”。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块悬石,亿万年来它一直悬在那里,好象一咳嗽就会把它震下来。可这块小小的石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体验了世间冷暖的变化,见证了“绝世双雄”旷世友谊,更演示了发展与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请大家和这两个巨人合影留念。
大家往右边看,那个景观叫“恋人观景”。在树丛后面隐约有一对男女正在依依不舍地深情送别,女的梳着短发,男的戴着军帽,那个情景最象是战争年代妇女送郎参军,很令人感动。
朋友们,沿木台阶往下走,再下300米就到景心台了,从景心台向西看,就是豹子窝峰林。有人问豹子窝里有没有豹子,可以肯定地说,有。白石山由于山高林密,有许多野生动物,如山羊、狍子、獾成群出没,最近几年,许多人见过豹子的身影。
前方就是列屏谷,列列山峰如画屏般矗立其中。
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叫兽王台,人们看见豹子经常在此地休息。虎为兽中之王,白石山没有老虎,山中没有虎,豹子称霸王,因而人们把这个平台称为兽王台。看前面这座山,左边高的是重阳峰,头戴道帽,一脸慈祥;右边瘦的是玉女峰,象少女亭亭玉立于画屏之前,莺声燕语、姿色相风。最右边这组峰,迎风而立,从东边看象布达拉宫,从西边看宛若黄山的始信峰。为了使大家经松一下,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列屏谷的沟口,有一块2亩地大的石板被一小块石头支着,人们认为这块小石头是一名大力士,因此称它为“大黑汉”。在大黑汉的旁边有两块石头,四棱四角,分立于山谷两侧,人们称之为石门,石门下是几丈深的悬崖,石门一侧是一条羊肠小道,十分险要。过去附近村民上山采药路过此地,每年都有摔死的,人们惧怕这个地方,起名为“肉锅”。有一年,村里有个叫铁蛋的小伙子上山打柴,不小心从石门旁掉了下去,后来被救起,只受点轻伤。从那起事故之后,这个地方一直没有再死过人,人们戏虐地说,是铁蛋把肉锅给砸漏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列屏谷,古人说:白石山秀列若屏。的确,我们眼前这横向成岭、纵向成排的山峰象一列一列的巨大的画屏。我们脚下这个平台,叫兽王台,右手也就是著名的豹子窝峰林,据当地老乡说,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经常有野兽出没,其中华北豹最多。最近两年,在山上修路的民工和卖山货的老乡曾几次看到过豹子的身影。从豹子窝向西去还有两道峡谷,沿峡谷向西翻过金鸡岭就是大桦树背,在那里生长着万亩原始次生林,可以说人迹罕至,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茂密的丛林中,有成群的野山羊、獾子、狍子、野兔、山鸡等。
好了,请大家往东边看,前方这列山崖很象黄山的始信峰,左边这个靴形孤石,象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帆。这是留影的好位置,请大家拍照。到这里我们的游程已经过半,前方将攀登飞云口。经过半天多的游览,我们的体力都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因此,前方这段路也是今天爬白石山最累的一段路,请朋友们注意保存体力并注意安全。飞云口已经到了,这个垭口的海拔高度为1900米,由于列屏谷两侧崖壁陡立,既深又长,因此,这里也是一个风口,平地无风的天气,站在这口也会感到凉风阵阵,更不用说狂风大作的天气,会把人吹倒。因为风大、风急,所以,这里在云雾天气,经常是乱云飞渡,云聚云散。冷馊馊的风裹挟着雾滴雨丝,吹打在人脸上,奇凉无比,那种滋味会令你终身难忘。
到了飞云口,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线。这里是个四岔路口,往东走,目前还是羊肠小道,就会返回双雄石、云都峰、豁然崖,然后回到韭菜园;往西边沿上坡台阶路走,经翠屏谷到达索道上站;往西沿下坡的台阶路,经指北梁到达1820峰南侧的索道中站2,无论到上站还是中站大家都可以坐索道下到西山积木场索道下站。如果不愿坐索道,那么沿台阶路也可以下到积木场,不过距离较远。从飞云口到积木场共有3767个台阶,共3000多米,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如坐索道40分钟即可到达积木场。白石山索道总长1891.5米,是华北地区比较长的索道,他采用的设备是四川江油重型机械厂生产的,为单循环、固定抱锁器、双人吊箱式,全线共挂有108个吊箱,每箱乘座2人。目前票价为上70元,下65元。
以飞云口为界限,将白石山划分为东山和西山,到东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长城。前面我已经讲过,白石山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区之一。这里既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白石山地区过去是省级林场,过去主要以育林、营林为主,植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自1996年开始全面封山禁牧、禁猎。因此,在人力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已经看不到很大的树木,最高树龄在40年左右,而在大桦树背因运输困难,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里面有大树生长。值得一提的是,白石山有许多珍稀物种,在长城脚下有六株黄柏松,这种树树皮象海绵一样非常有弹性,一般生长在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在我们这个纬度十分少见,估计是侯鸟将其种子带到了这里。在白石山上生长有大面积的红桦林,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他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景区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一会儿我们乘坐索道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白石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还能够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错落起伏的长城,那就是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竣工于万历三年,全长19986米,其中有关城一座,敌楼61座,战台12座,烽火台5座,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敌楼有24座,较好的30座,残毁7座。因此许多长城专家评价说:涞源境内的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长城,这种历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残旧美,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令人遐思,顿发思古之幽情。
白石山长城是石头砌成的,“石头长城”正是她特殊的价值所在。这石头长城用毛石直接垒在花岗岩山脊上,依山势用石料将两面墙体砌好,中间用毛石和白灰土夯实,再用平面石头铺平上面。在山洼的地方,长城建的又高又厚,险峻处山崖可当作城墙。城墙上有小水沟,通向石槽,下雨天,可以通过石槽将水排到墙外,以免冲刷墙基,体现了当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建筑思想。
白石山这段长城是从北京怀柔经八达岭、紫荆关过白石口,插箭岭到山西雁门关一直到朔州西北的偏关和那里的长城相接,属真保镇管辖。是明朝的“内长城”。(大明朝几任皇帝都认识到八达岭到白石山、雁门关一线,虽山势险峻,但这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就决定修一道长城复线。这条复线,在明朝叫“次边”,后来长城学上叫“内长城”。)
白石山长城是白石山景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具备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每当雨过天晴,夕阳斜照,长城上空彩虹高悬,长城像一条巨龙盘绕在白石山上,其景十分壮观。
我们参观完了白石山的东、西线,白石山的全部游览行程就算结束了。涞源是个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的地区,今天我们参观的只是涞源旅游资源的一小部分,包括白石山在内的绿色景区还有十瀑峡、仙人峪、空中草原等,涞源还有抗日英雄王二小、白求恩纪念馆、黄土岭战役纪念地等红色景区,如果有幸我还可以陪大家一同游览这些旅游景点。热烈的欢迎大家能够带着您的家人、您的亲朋好友再次来涞源观光游览!再见。
承德普宁寺导游解说词篇二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承德普宁寺导游解说词篇三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竖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承德普宁寺导游解说词篇四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