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简短(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事实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1.基本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把活动课与练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果能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效果也许会更好;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因为复习很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什么兴趣,如果学生没什么学习的兴趣,那课堂教学很可能就会成为无效的教学,更别提什么优效的教学了,所以我觉得复习课更应该关注学习情景的创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带来了精美的“数学智慧大门”的图片,可要看到它就要获取5把金钥匙。这样学生一下子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来。
落实双基,就是在课堂中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复习有“深度”即:复习横向要全面,纵向要透彻。教学中复习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教学中也采用不同练习题类型如填空题、口算题、笔算题、分析改错题、加减法应用题、提问题并解答问题、文字题等。教学中采用了“算一算”,“猜一猜”、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
如“猜数”一题的设计就使学生思维灵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到了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形结合”一题的设计是在基本练习题基础上稍作变化的习题,是具有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认识、区分几种图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碰撞的过程,引领学会学生数学思索,渗透了数学思想,达到“一题多用”的效果,使习题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做到了融会贯通。
课后也发现了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辨析改正错题时,学生自我归纳总结错点后老师应该归纳,要用既简练又符合学生记忆的`数学语言如:进位不加,退位没减,数位不对齐,加减不分等来进行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记忆。
思索探讨的问题是:
1、复习课中如何处理知识回顾和课堂归纳总结?
2、怎样使知识回顾具有实效性?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上完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这一课后,我不断的反思,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备课时要想的多些,抓住所教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出详尽的教学过程。而我在本课300-116的竖式处理中就不是很到位,应该用严密的数学语言组织好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的数字分别是怎样减的。
2、对于学情没有很好的掌握,个别学生听课过程、掌握知识都不是很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
1、探究时间上:有了备课的充分准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这个环节中,学生开始演示300-116可能觉得有困难,但是他在思考,在质疑,有思考有质疑才会有收获,这时的教师不应告诉他如何去解决,而是给他时间,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思考,勾起他们的解决欲望,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一手包办,急于求成地去讲解,去帮他们解决。
2、练习太少,不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在思想启迪上,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的关系对啄木鸟还不是很了解,应该再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应知识,引导出要保护益鸟的主题。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2―25页,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 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新授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训练,我觉得这与学校倡导的精讲多练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个教学环节不冗长,更有节奏感。
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练习题的训练方法应该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学生一看到同类问题,脑海中呈现的是老师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2)反馈应该更注重实效,对错误的学生的训练跟进不够。
(3)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了资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总之,每一次相同的课例都会上出不一样的感受来,从中不断地锤炼与改进,会让自己不断提高,也会让别人有所收获,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本节课把活动课与练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果能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效果也许会更好;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九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低年级口算是基础的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把加减法与数的组成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加减法的算理。以10的组成与分解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来,即2+8=10。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从总数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既能照顾到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又能使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让学生视算,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听算,听算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