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夏季预防较常见自然灾害的措施
2021夏季预防较常见自然灾害的措施,小暑过后,夏季的自然灾害频发,夏天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容易发生暴雨、雷电、山洪等,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灾害预防知识,以便当危险来临时,我们能够自救。以下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较常见的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台风
1、警惕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的报道或通过“121”气象咨询电话、温州新闻网、气象网站等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2、在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转移的途径,转移所需的食物、净水、药品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 3、台风来临的时候,要根据各种媒体及时了解台风的动态,检查自己的准备措施是否完善,以及宿舍周围是否安全,要听从学校的安排,不要在危险范围内活动。如果被通知撤离,要立即执行,以确保人身的安全。在学校的同学没有课就不要出门啦!尽量待在寝室里,以免出去受伤。4. 台风袭来时,切勿靠近宿舍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片弄伤。
暴雨
1.畅通水道防堵塞。暴雨持续过程中,应确保各种水道畅通,应防止垃圾、杂物堵塞水道,造成积水。
2.关闭宿舍电源防伤人。暴雨来势凶猛,一旦宿舍楼中进水,应当立即切断屋里电器的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3.减少外出防意外。暴雨多发季节,注意随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和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
4.远离水深,看不见路的地方,以免滑到摔伤。
洪水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火灾
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学校都有相应的场所,请同学们到哪里去避难。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龙卷风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灾害到来时,要尽可能呆在室内,减少外出。
4、龙卷风到时在室内,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
冰雹
1、遇到冰雹的袭击,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寻找遮挡物。
2、远离窗户、天窗等易碎玻璃制品,下冰雹时,我们要顺风走,这样可以避免和冰雹的“正面冲突”。
3、躲避时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的严重后果。
4、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如小孩、盲人、老人时,快速冲过去帮助其躲避到安全地点。如果发现有人被砸伤,应立刻将其带入遮挡物下,进行相关急救,同时拨打报警电话寻求帮助。
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的前兆特征:
1、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2、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3、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自然灾害自救手册
强降雨引发的山体垮塌,往往会伴随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当这些灾害来临时,我们一定要记住这7个要点:
1. 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迅速判断出安全路径,果断撤离;
2. 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千万不要顺着滑坡方向跑;
3. 要往地质坚硬、不易被雨水冲毁的没有碎石的岩石地带逃生;
4. 要轻装逃生,保命要紧,不可贪恋财物,但通讯工具不能落下,以便与外界联系求助;
5. 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
6.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交通、水、电越方便的地方越好;
7. 仍要注意观察环境,如远处山谷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等,很可能是滑坡、泥等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要保持警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部相关内容了,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优秀作文,请持续关注可圈可点。
【2021夏季预防较常见自然灾害的措施】相关推荐文章:
关于夏季防溺水演讲稿 夏季预防溺水安全演讲稿
最新夏季预防溺水小学生优秀作文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倡议书2021(夏季防溺水)
2021夏季预防溺水国旗下演讲稿(精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