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一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4.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2.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和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当未说明用量时,固体、液体的取用量是多少?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底、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
一、化学实验安全
[学生讨论、回答]仓库、实验室、研究所等,它们都是安全标志。
[简介]各图标的意义。[讲解]实验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我们的探究实验要想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应注意的问题
1、2、3、[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
[板书]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思考]根据初中你做的化学实验,想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写在卡片上互相交流。
[交流]讨论情况及归纳
总结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学生回答]具体的方法。(水冲刷、磁铁)
[过渡]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实现。
[板书]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学生阅读]p5中间自然段,思考回答学与问。
[过渡]粗盐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提纯后才可食用;但粗盐中的杂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理原料。例如我们山东的海化公司,就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的大型化工厂。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来提纯你课桌上的粗盐。
[板书]
1、过滤和蒸发 [学生阅读]实验1-1内容
[学生实验](前后位四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实验。
[交流]p6所填的操作步骤及现象。
[幻灯]展示图1-2
图1-3
[问题]过滤操作及蒸发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回答]学生回答:一贴、二低、三靠老师补充、完善。
[板书](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发。
[点击高考试题] 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④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
(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等
3、k2so
4、kcl等 [思考]制得的食盐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如何检验?
[阅读] 资料卡片;注意:物质检验的原则。
[过渡]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能够除去粗盐中不溶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可溶于水的杂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检验上面实验得到的食盐中是否含so42-。
[讲解]操作步骤:
[分组实验]1-2;老师指导试管实验的操作方法。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向老师汇报。
[板书](2)so42-检验: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baso4+2nacl
[思考交流]为何加入稀硝酸酸化?
[问题]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后得到的盐,还含有cacl
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同学们考虑如何除去?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小结]主要内容:过滤与蒸发操作、[作业]
1、p7思考与交流
2、p10习题
3、4
3、预习:蒸馏和萃取
附:板书设计: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一、化学实验安全
so42-检验。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和蒸发
(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一帖、二低、三靠
(2)so42-检验: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baso4+2nacl
4、碘水。
教学过程:
[纠正作业]作业中的问题:语言叙述不严密,不符合逻辑,无因果关系;规范答案。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 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板书]
2、蒸馏和萃取
[幻灯]展示: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利用了什么原理?
[阅读]p7最后一自然段。
[讲解并板书](1)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者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先阅读实验内容。
[思考、回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老师演示]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部分学生实验。
[填表]p8实验记录表,学生组内交流。
[强调并板书] 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
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讲述]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的道理。
[幻灯]展示:海水淡化工厂相关新闻
(位于天津塘沽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经可以产生出口感不错的淡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节约用水的?为何要珍惜淡水资源?
[过渡]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板书](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展示]萃取用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讲解]几种常见的分液漏斗。
①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溶解易溶气体。
②长颈漏斗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③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或组装气体发生器。
[演示]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振荡方法(图1-7)及拿法:
[学生分组实验]据实验1-4要求,认真做;老师巡回指导。
[强调] 注意:分液漏斗的震荡方法及拿法。
[交流]实验记录,最后萃取出来的产品,观看图1-
8、图1-9
[讲述]第四步又叫分液。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点击高考试题]
1、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案:(1)蒸馏方法。(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ag _____ 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学生阅读]p9最后一自然段。
[强调]dna测序、尿糖试纸检测。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是我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有力助手,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小结]略
[作业]
1、p10
1、2、2、课后复习本节内容
3、预习第二节
附:板书设计:
2、蒸馏和萃取
(1)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
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萃取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三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一)课前准备
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
直观性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发现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突破难点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练习、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倾听学生的见解
(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变化。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_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
(第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第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观察实验
分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的猜想有: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观察、听讲、思考]
[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实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并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分析与交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原因,组外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2、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学生欣赏动画
[学生分析、交流、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练习]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证实验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激发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及时进行分析,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四
【引言】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五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的习,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入情境]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课件3)
4、5)
②实验中出现意外如何处理?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
一、化学实验安全 [学生发言,小结讲述] 1.遵守实验室规则。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
1、2、3、[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情境创设1]实验室规则展示(课件6-8)
(1)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座,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实验前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仪器和药品要按其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情境创设2]常见意外情况展示,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件9-13)(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钠、磷等失火用细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2)玻璃割伤,应先除去伤口玻璃碎片,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用纱布包扎,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洗涤伤口。
(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先用碱液中和,然后用水洗净擦干;浓酸溶液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抹3%~5%的nahco3溶液。
(5)浓碱洒在桌面上,应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擦干;浓碱沾在皮肤上,应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思考]根据初中你做的化学实验,想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写在卡片上同为交流。
[交流]讨论情况及归纳总结。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作业设计]配套课时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过滤和蒸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过滤和蒸发等方法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分离、提纯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分离、提纯原则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过滤和蒸发所使用的仪器及操作要领;
2.掌握so42-的检验(重点)。
教学难点:粗盐提纯过程的实验设计要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过滤、蒸发实验仪器装置。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 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物理方法。加盐酸,将铁屑溶解掉——化学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或指定的状态)称为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称为物质的提纯。
[板书]
二、过滤与蒸发
(1)概念: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 漏斗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3)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上沿低于漏斗上沿;②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 酒精灯 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①蒸发过程中要 不断搅拌
(1)概念: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 漏斗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3)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2.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 酒精灯 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①蒸发过程中要 不断搅拌
②当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讲解]溶解(粗盐溶解有少量不溶物)——过滤(烧杯内为无色透明溶液,滤纸有残物)——蒸发(有白色晶体析出)[问题情境2]粗盐中除含有泥沙外,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可溶性杂质。
[复习回顾]除杂问题中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不增(不加入新的物质);不减(不消耗被提纯的物质如:不能减少nacl成分);易分(杂质转换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如:将nacl溶液中可能存在的na2so4转换为沉淀baso4)。
除杂思路:根据杂质特征选择除杂剂,通常选择易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沉淀的物质为除杂剂符合复分解反应类型。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总结学生发言,讲述] 可行性方案(1)bacl2——na2co3——naoh——hcl(2)bacl2——naoh——na2co3——hcl(3)naoh——bacl2——na2co3——hcl [小结] na2co3在bacl2之后加入,na2co3除cacl2 和bacl2。稀盐酸最后加入。
[深化并板书] 2-4和cl-的检验 2-so4的检验
(1)试剂:盐酸、氯化钡溶液。
滴加稀盐酸酸化加bacl2溶液(2)步骤某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24。
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
+硝酸+agno3——agcl↓(验证)过滤除去
[本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过滤和蒸发的操作要点,并通过实际问题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演练。
[板书设计]:
二、过滤与蒸发 1.过滤(1)概念: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烧杯 漏斗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3)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2.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蒸发皿 酒精灯 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①蒸发过程中要 不断搅拌
②当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2-4和cl-的检验
2-so4的检验
(1)试剂:盐酸、氯化钡溶液。
滴加稀盐酸酸化加bacl2溶液(2)步骤某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24。
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
+硝酸+agno3——agcl↓(验证)过滤除去
[作业设计]配套课时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 蒸馏、萃取和分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蒸馏和萃取等方法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混合物分离、提纯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蒸馏和萃取两种分离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 2.了解萃取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相关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蒸馏、萃取实验仪器装置。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某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硝酸银溶液,可恰好蒸馏水刚刚用完,他就用自来水配制,结果如何?如何检验自来水中的cl-? [学生回答] 配制出的硝酸银溶液中将会出现少量白色沉淀,分析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cl-杂质。
cl-杂质的检验: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若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
[设问]如何除去自来水中的cl-杂质?
[讲述]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分离与提纯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另外三种方法——蒸馏、分液和萃取。
[板书]
三、
蒸馏、分液和萃取。[问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后准确得出蒸馏的概念、仪器用品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记忆性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1.蒸馏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
(3)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水银球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处;②冷凝水,下口进冷水,上口出热水;③投放沸石或瓷片防暴沸;④烧瓶底加垫石棉网;⑤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板书] 1.蒸馏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
(3)注意事项
[问题情境]海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海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nacl、mgcl2等可溶性杂质而无法食用,现请设计一实验方案实现海水的淡化并验证。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依据教师对问题分析的辅助完成学案。验证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盐酸盐杂质——蒸馏分离——验证上述杂质已被除净。
[实验情景]用ccl4萃取碘水
现象: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显(黄或几乎无色)色;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分组讨论]
1、上层液体中的溶剂是?下层液体中溶剂是?
2、碘单质(i2)在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ccl4)
3、ccl4与h2o比较有何异同? 注:
原理: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溶剂里溶解性不同被萃取物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主要仪器: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4)分液的操作方法: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萃取和分液结合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板书] 2.萃取与分液(1)萃取
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
萃取和分液结合的操作方法:
三、蒸馏、分液和萃取。 1.蒸馏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
(3)注意事项 2.萃取与分液(1)萃取
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
原理: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3)主要仪器: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4)分液的操作方法。
萃取和分液结合的操作方法。[作业设计]配套课时练习题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六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中感受研究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精神。
在制取氧化铜和氧气的具体实验中训练称量、溶解、加热、蒸发、过滤、收集气体、仪器连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是否有勇于实验的精神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cuso45h2o晶体,kclo3粉末,饱和naoh溶液
单人单组
[引入]
[幻灯] 托盘天平、过滤装置、蒸发装置。
[提问]这三套装置的名称和用途是什么?
[回答]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粗称)。
过滤装置——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蒸发装置——用于蒸发溶液的溶剂而得到固体溶质。
[提问]怎样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1、称量前先调零点。
2、称量时,左物右码,不可颠倒。
3、取用法码,使用镊子,添加法码由大到小。
4、不能直接称量热的物质。
5、不允许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可垫两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然后把称量物放在纸上称量。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6、称量完毕,法码归盒,游码归零。
[提问]制作过滤器和过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1、滤纸与漏斗应紧贴无气泡。
2、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液面低于漏斗边缘。
3、漏斗颈紧贴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烧杯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
4、如果滤液浑浊应再次过滤。
[提问] 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蒸发皿中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溶液局部过热,造成溶液飞溅。接近蒸干前(析出大量固体)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幻灯]实验室制氧气装置
[提问]这是实验室制氧气装置,安装此装置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要点]1、“从下到上”:放铁架台→摆酒精灯→固定试管
2、“从右往左”: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提问]装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持试管距管口约1/3处,试管中的导管刚露出橡胶塞。
[提问]在装药品之前,应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什么?
[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
[提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先均匀加热,再给药品集中加热。
[提问]收集氧气后,应如何结束实验?为什么?
[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提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物质来制备氧气?
(kclo3、mno2或kmno4)
[提问] 通过kclo3、mno2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是什么?
(催化作用)
[讲解] 今天的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cuso45h2o先研后称,溶解时可加热。
2、在沉淀cu2+过程中不搅拌,逐滴加入naoh溶液,根据溶液的颜色来判断cu2+是否沉淀完全。
3、过滤时可先将上层清液倒入废物缸中,再将固体移入过滤器中,并洗沉淀2-3次。
4、氧化铜冷却之后再研。
5、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实验台的整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写实验报告。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篇七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