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一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天一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 ? 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 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 ; 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梦想是引导前进的目标,但奔向梦想的道路却十分曲折,战胜困难需要精神的力量,中国女排就是这样成功的。站在冠军的领奖台往回看女排的里约征程,我们就能感受到精神力量的伟大。
小组赛 2 胜 3 负排名第四,让中国女排面对很多质疑,但这并没有打垮女排姑娘们,反而激发了她们放手一搏,敢于进攻的斗志,这种 “ 斗志 ” 是姑娘们的 “ 洪荒之力 ” ,是主教练郎平随机应变的谋略,更是强大的 “ 女排精神 ” 。它让中 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实现逆袭,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比赛之激烈,过程之曲折,结果之振奋,让人看的心惊动魄、喜极而泣。她们的胜利真的是一分一分拼出来的,是一次次飞身一跃的扑救,是一次次高高跳起的重扣,更是一次次逆境之后的绝地反击。
女排姑娘们绝不放弃任何希望,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每分必争,这就是 “ 女排精神 ” 的再现,它让中国女排打出最佳的竞技状态,所向披靡,这样的中国女排,怎能不取胜 ?
的确,排球也是一项集体运动,只有所有队员积极配合互补,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看到每得一分,大家都挥臂 庆祝,相互加油鼓劲 ; 每失一分,也在相互提醒,研究战术。
在半决赛对阵荷兰时,来到里约的 12 名队员全部上场,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有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敢于拼搏,这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在 “ 女排精神 ” 的指引下,这种力量势不可挡。
带领中国女排团结一致的人就是郎平 ! 历史证明,郎平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更是一名传奇的教练。
当球员她是 “ 铁榔头 ” 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 ; 当教练,她总是临危受命,挽救低谷中的中国女排。这一次她也终于获得金牌教练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从队员到教练,郎平是 “ 女 排精神 ” 最好的传承者。
32 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 ” 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注入强劲的动力 ;
12 年前中国女排再次夺取奥运冠军, “ 女排精神 ” 得以传承发扬,振奋了中国体育各项目不断突破 ;
今天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 “ 女排精神 ” 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在实现 “ 中国梦 ” 的道路上振奋人心,给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顽强拼搏的动力。
“ 女排精神 ” 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 ! 今天我们愿意为女排夺冠刷屏 !
吴天一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我省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工作,曾让他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患白内障……他扎根高原,长期奔走在高海拔地区,为牧民群众送健康,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如今,八十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有请吴天一!”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现场观众的掌声,吴天一院士步入了颁奖盛典现场。他的脚步虽迟缓,目光却坚定。“还有什么样的目标要去完成?”面对主持人白岩松的提问,这个曾经是14万“天路大军保护神”的医者表示,希望将自己高原医学研究的经验贡献到川藏铁路的建设中。
“哪个地方高,我就到哪个地方去。”
“十几年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工作,我跟青藏高原建立了血肉的联系,这种感情是非常深的,这也是我真正的事业上的幸福感。”
……
吴天一院士的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一名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一名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饱含着他对高原人民的深情厚谊。
《感动中国》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观看了颁奖盛典后,激动地说:“吴天一院士是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如今,他依然奋斗在高原医学研究一线,深刻体现出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青藏高原的深厚感情。我们将以先进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做好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工作。”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更登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习吴天一院士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为建设健康青海作出贡献。”
“看了颁奖盛典后,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吴天一院士是我省卫生健康系统的楷模,他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标杆与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立足本职工作,为新青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斌说。
吴天一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政治工作部组织开展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了颁奖仪式。评选出的58位全国道德模范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善行的力量。
在这些道德模范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宁波的一位小学退休教师,在古稀之年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贵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溆浦和宁波两地架起了爱心桥梁,将长三角上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的大山深处。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小学,帮扶了400多名贫困学生,为学校捐款捐物3400多万元……
她就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周秀芳。
周秀芳不仅助学,还是“扶贫带头人”。她牵头成立爱心基金,精准帮扶湖南溆浦、吉林延边等地产业脱贫。她在吉林和龙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在湖南溆浦创设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点燃了希望之灯。
初心不改年近古稀远赴山区支教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深受学生爱戴。20xx年退休后,她被一所私立学校返聘。虽然拿着丰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内心却依然不平静,只因她还有一个未实现的支教梦想。
周秀芳的支教梦源自年幼时的经历。在念小学时,周秀芳因家庭贫困差点辍学,班主任鲍老师为她垫付了三元五角的学费,让她得以继续学业,也在她心中照进一束光。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为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做点什么。
20xx年,66岁的周秀芳得知贵州省惠水县正在招募支教教师,她的内心又燃起了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周秀芳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高龄支教路”。20xx年春节,从贵州回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好友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更需要支援,便决定去看看。而她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的情景。”长途跋涉辗转来到九溪江乡桐林小学门口时,眼前的情形让她震惊了——一栋简陋的木房,16个孩子正在认真聆听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讲课,这位老师也是桐林小学的老师。见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贵州的周秀芳决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开始了在溆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进教育理念带进了乡村学校,用启发式的教学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当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难户,走访贫困学生时,她总会偷偷给学生家长塞点钱;看见孩子们穿着单薄,她张罗着给他们买校服;为让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她又张罗着给学校买电脑;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联系医院给孩子做手术……周秀芳和儿子、儿媳长期结对资助16名贫困生,用于支教的钱超过了10万元,而她自己却常常一碗米饭、一碟泡菜对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资每个月有7000多元,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觉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说。
助学路上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溆浦地处雪峰山北麓,层峦叠嶂,很多学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医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过多可能有坐轮椅的风险,但她坚持到每一户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有一次,她来回走了8个多小时。还有一次家访途中,周秀芳身体不支摔倒。被救回后家人劝她放弃,她却说:“如果我倒下了,你们就把我埋在学校旁边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