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篇一
女排夺冠,让闲适的周末荡起涟漪,是感动?是兴奋?是自豪?举国欢呼的背后是精神的穿透力量。强势扭转巴西,奋力赢下荷兰,竭力战胜塞尔维亚,在一场精神、技术与心态的较量中,抱团发力的女排为他们在里约奥运赛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留给国人大大的感叹号。
朋友圈被刷频,有人评价“女排归来,昨日重现”,有人写下了铿锵有力的“点赞”,有人因为追忆而落泪,有人因为胜利而欢呼……一场伟大的比赛,跨越了空间与时间,让国人不约而同的为此振奋。究竟是什么力量?其实,在输赢之外,“中国女排”上演的更是一场励志的精彩。
回顾30多年写入国人记忆的中国女排,有振奋一个时代的历史,也有怀揣梦想的挣扎;有成绩滑坡的低谷,亦有卧薪尝胆再出发的崛起,夺冠之路是一个个险关的攻破,也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可以说,“女排的拼搏史”关联着一个民族拼搏与胜利的记忆,也映射着每一个人的奋斗与生活。
诚然,我们不能把一场夺冠的胜利过度拔高,但是,不可否认,女排的拼搏自信精神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当今时代的价值所需。“精神”不是成功后看似云淡风轻的叙述,也不是胜利者自我标榜的勋章,而就在点点滴滴的实践与证明当中。正如女排,用过硬的技术、过硬的作风,证明了“坚韧永远是中国人的强项”,她们挺起了民族自信的力量,也写下了励志的生动注脚。
之于当今中国,“女排精神”是大国文化的象征缩影。中国的历史,从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到和平开放的发展时期,再到克难攻坚的改革年代,一部发展史,就是一部智慧史,一部奋斗史。有过辉煌,有过低迷,有过沉沦,有过展望,最终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的迈向未来、憧憬希望。其实,女排所传递出来的敢拼敢打精神、团结协作文化,这种所向披靡的劲儿正是大国崛起的力量源泉,就是大国文化的缩影和象征。时下,“双百目标”近在咫尺,还有许多的硬骨头需要啃,还有许多险滩需要涉足,奋力前进的中国用成绩和行动,传承着古老中国“不抛弃、不放弃”的拼搏文化,也演绎了“打不垮、拖不烂”的世界传奇。
之于当前社会,“女排精神”是民族自信的极力彰显。在奥运的竞技场上,我们不仅享受的是体育带给人的快乐,也是国家体育实力的较量带给国民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轻易就会集体沉默,需要这么一种精神唤醒社会的集体发声、集体振奋与自信。当前,发展道路上的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自信是破浪前行的基石,也是逢山开路的积累。从遇事不乱的大气沉稳,到迎接挑战的泰然自若,再到面对困难的冷静应对,彰显的正是民族发展的自信底蕴,而这种自信需要一个社会的呐喊与参与。为女排呐喊,就是精神的释放,精神的回归。
之于当代国民,“女排精神”是奋力前行的价值砥砺。在女排的比赛中,我想,我们每个人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拼搏。每一次跳起来的抵挡,每一次纵身拦下的身影,每一个倒下的瞬间,她们使出浑身解数,靠着每一分的积淀走向成功,她们在困境下拼每一分球,其实就是平时拼在每一天。生活工作中的我们,也是同样,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拼的是实力,也是心态。时下,一些人或是急于求成,或是心态浮躁,或是怨天尤人,往往容易看到精彩,而无法体味背后的艰辛与努力。其实,只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就是成功。我们应该知道,成功不是偶然,也当看到,华丽的精彩篇章更是沉甸甸的励志华章。女排告诉我们,挫折中前行,脚踏实地,梦想就有了价值与意义。
“女排精神”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为她们耀眼的光环所动容,更为她们传递的精神所震撼。从这场励志的精彩中,我们有所得、有所悟,而后有所动、有所行,就是对她们最好的礼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篇二
66岁的王娅是一名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生活条件一般的她,持续捐资助人近30年。去年3月,王娅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可她却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治疗,捐出她唯一的房产用来继续助学。2月16日,王娅去世。按照她的意愿,亲友们为她办理了遗体捐献的手续。
王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要在死神降临前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一生都在为慈善尽力
王娅生于1952年,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刻捐出100元,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xx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她持续不断的爱心捐赠足迹。
20xx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她马上搜索网络了解到,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主要捐助甘肃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习,一次性捐款额为6000元,正好是高中三年的学费。
王娅立即给基金会发去电子邮件,询问账务公开情况。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教授的回信。信中,陈章武的一句话坚定了王娅通过基金会捐资助学的信心。“他说‘我们没有专职人员’,就这一句话,我就告诉陈教授,我终于找着了,我要早知道,早给捐了。”
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
甘肃灵台一中的高一学生白云成为了王娅的捐助对象。20xx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
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负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篇三
在全民屏住呼吸的瞬间,朱婷一记神奇的发球,将那枚渴望已久的金牌揽入中国姑娘的手中。永不言败、绝不服输的女排精神,再度在中国天空激荡回响。
这两天,除了中国女排奥运夺冠这个事件,还有另外一件更为重大的命题令国人内心澎湃——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健康中国”成为又一个国家战略选项。
两个并非同一领域的热点事件,其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将女排精神融入“健康中国”建设,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所谓,女排壮举为国民体魄赋予精神之魂,而“健康中国”为国民体魄赋予长远战略之义。“若要真小康重点看健康,若要真健康精神当自强”。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号角,然而,建成健康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并非坦途。从能看病到看好病到不生病,我们才迈出了第一步。
要真正实现习提出的“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美化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大目标任务,绝非一蹴而就,医卫战线的选手责无旁贷自不必说,其实关乎全民体魄之事,各行业、每位国民又岂能仅当啦啦队甚至作壁上观?
“百战艰险多”,尤其需要一种精神支撑,今天的女排精神不正是我们建设健康中国的正能量吗?我们需要傲视困难的女排精神,需要舍身一扑的女排精神,需要咬紧牙关放手一搏的女排精神。唯有如此,在世界竞技场上、国与国的比拼中,我们才能最终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笑到最后!
梁启超有句名言: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我们要说:体魄强则中国强,精神旺则国运昌!
我们每天付出艰辛努力的医疗卫士,需要学习女排精神;我们在医改攻坚过程中,需要舍身一扑的女排精神;我们在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期间,需要咬紧牙关精准一击的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篇四
台上,盲人中医师朱丽华讲述自己这些年的故事,一件又一件;台下,党员干部感动于情、铭记在心。
“我们福利院儿童护理部照顾的都是一些脑瘫、肢体残缺、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的孩子,他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24小时精心护理,丽华姐就是为这样一群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胡惠娟是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儿童护理部主任,在她看来,朱丽华是她和其他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勇气和动力,20xx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孤残儿童服务一线,没有退缩,“每次想到丽华姐身上那股韧劲、钻劲、干劲,我就又有了勇气和动力,一次次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朱丽华是我的挚友,更是我尊重的大姐。她失去了光明,却用她的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感慨道,这位她身边的大姐,身残志坚,心有大爱,乐于奉献,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生动诠释了红船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朱丽华抹亮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对于即将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朱丽霞来说,朱丽华是她梦想的领路人。20xx年,品学兼优的朱丽霞如愿考上了浙江大学。当这个贫寒的家庭为学费发愁时,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学费,为朱丽霞的梦想插上了翅膀,让她的人生不再低着头。
“我对朱阿姨的了解,始于新闻上对朱阿姨事迹的描写。朱阿姨在失去光明的情况下,通过自学,获得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中医师;在闯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后,为社会无私奉献——从为嘉兴现役军人提供义务推拿服务,到捐资助学行为变成一种常态,再到创办私人诊所,为社会服务,这一切,都令我肃然起敬。”朱丽霞动情地说,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因为一份善举,有了胜似血缘的关系,也改变了一名优秀寒门学子的人生轨迹。“我知道,张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对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大影响,而今天,我想对朱阿姨说: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样!”
“无论前方道路多么曲折,我必披荆斩棘,闯出美好的未来。”这是对朱丽华的真实写照,更是我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守好信仰初心的动力所在。
听着朱丽华的事迹宣讲,现场的党员干部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点赞,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时刻牢记初心,担负起责任和使命。
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易太贤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为两次意外双目失明,重新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就足以让人佩服,后来她参加培训学技艺,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不仅自强,还用大爱捐助了那么多孩子,为她的奉献和大爱致敬,向她学习。”
“朱丽华身残志坚,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她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费晓义和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瑜都情不自禁地为朱丽华鼓起了掌,在她们看来,优秀的浙大学子朱丽霞已经在传递朱丽华的信仰和初心了,“这也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努力克服,斩除荆棘,不把困难当困难,坚定理想,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听了朱丽华的事迹报告,真正体会到了一个红船旁的特殊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人生境界。初心如磐,‘心灯’长明。”嘉报集团党委委员张渊学感慨万千,他感受到了朱丽华在人生道路上写就的满满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心中有信仰,光明在心里,落实在行动,她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