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考察观摩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考察观摩心得体会篇一
一、总体印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面积仅有714平方公里,大小岛屿60多个,本岛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23公里,国土面积只是肥东县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518万人,其中:华人占74%,马来人占13%,印度人占9%。在这样一个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资源匮乏、多民族混居的小国家里,经过短短的四十多年时间,由一个第三世界贫穷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第一世界的领跑成员,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典范。
新加坡市容整洁,绿树成荫,无愧是一个花园式的城市国家。行走在大街上,你很难看到地上有烟蒂等杂物,没有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非常干净。市民举止礼貌,言谈文明,素质都很高。我们在新加坡的十余天时间里,没有看到市民闯红灯的现象。交通状况也非常好,车速相对较快,流量大,驾车人员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行人。尤其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新加坡的马路上见不到一个交警,而车辆都是在有序通行。据当地人介绍,文明行车已是新加坡市民的良好习惯,交警只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才会出现在马路上。
新加坡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政府以组屋的形式帮助市民解决住房问题,通过科学的建设规划,合理的准购制度,完善的配套设施,使85%的国民居住于政府组屋当中,老百姓购买组屋住宅,每套政府需要补贴数万新币。
新加坡城市建设不仅仅地面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下的建筑也让我们难忘。我们住在乌节路的商业区,地面上高楼林立,地下也是非常繁荣,基本都是负两层的商业门面,地下建筑之间相互连通,商铺鳞次栉比,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圈,以购物、餐饮为主,人流量非常大。不仅如此,地下商场都与地铁站相连,非常方便。也让我们体会到,为什么新加坡人口密度很大而街上行人并不是特别多的原因。
目前,新加坡是全球五大外汇储备国之一,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货运中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万余美元。已远远超过了“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地区。
二、学习体会
新加坡的成功令世人惊叹,必有其内在的道理,通过在新加坡的学习考察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1、确立为民众谋福利的理念。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决策时,以民众的需要为追求,处处事事为老百姓考虑,不是与民争利,而是让利于民。组屋建设就是政府拿钱为百姓建房,让民众居者有其屋,为了引导家庭和谐,对在父母住宅附近购买组屋的政府还给予奖励;在市政建设上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长远规划,每20xx年及5年一次的检讨修正,也为规划更加合理的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马路边的人行道为行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人性化设计非常明显;个人所得税不仅名义税率较低,实际扣除项也很多,吸引了大批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据上课教授介绍,在新加坡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实际税率仅3%左右。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由于新加坡只有弹丸之地,仅靠自身的资源和人才是难以发展的,新加坡的成功是开放型经济的成功。新加坡走的是产业国际化道路,推动以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化发展,形成现代制造业、现代石油化工业、现代金融业、国际化的航运业和物流业。新加坡走的是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道路,为吸引外来人才,新加坡政府舍得投入,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广纳贤才,引进了一大批专家、尖端人才和创业者,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航运业为例,国际航班在新加坡机场停机只需要缴纳很少的费用,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不仅促进了新加坡航空业的发展,也为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提供环境,每年外来游客达1300多万人。
3、重立法更重执法。如果说花园一样的城市面貌是新加坡的外在形象,那么严厉的法律、严格的执法,就是对新加坡内在本质的一种认识。规范的法制环境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准则,新加坡法律调整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权力、商业往来、交通规则、旅店管理,一直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正是得益于如此完备的法律制度,新加坡才有了井然社会秩序和幽雅洁净的生活环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新加坡完善的法制,更重要的是严格执法,只要是触犯了法律,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政府高官,不论是国人还是他国公民,都同样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且没有徇私的余地。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鞭刑视频画面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让人感觉到违法行为需付出高昂的成本。据说,在新加坡违规抽烟要被罚款1000元新币,乱丢垃圾罚款500元新币,我在新加坡这段时间没有看到市民违规抽烟、乱丢垃圾的现象,这似乎已成为新加坡市民的自觉行为。
4、多元化的包容文化。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体,马来人、印度人和欧美人等组成的多人种、多民族国家,在1965年建国初期,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后期,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元化的政策来化解民族矛盾,如,在议会选举中,规定每个选区必须有非华人的人员;组屋分配中充分考虑各种族人员的配比,防止种族人员大量聚集,让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语言使用上,确定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同时,保留各民族自己的母语语言;在劳动用工上,各种族平等,并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人员等。所有这些措施,都为新加坡各民族人员共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5、面孔上中国人骨子里英国人。这是国立大学教授给我们形容在新加坡华人的一个说法,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新加坡华人的理念、思维和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新加坡有着英国100多年的殖民统治历史,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很深。目前,在新加坡的华人已经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远离祖国大陆,除了在家庭里还受到传统语言和儒家文化熏陶外,在社会上则感染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礼仪,他们看上去和中国人有一样的面孔,但说出来的基本都是英语,有的甚至不会说华语,他们的言行也很有英国人的典雅和绅士。我觉得这是民族融合、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三、工作启示
这次新加坡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思路,增加了见识,使自己能更多地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1、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工作。新加坡的发展道路无疑是成功的,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政府的创新举措,探索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模式。信托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如何保持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控制好经营风险?都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来对待和处理,探索适合国元信托发展的业务模式。
2、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新加坡不仅法制健全,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有人曾说:新加坡的整洁市容是靠罚款罚出来的。公司作为一个组织,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更需要以严格的执行力来保证各项制度贯彻落实,让每一个员工都能领悟违规需要付出的成本,增强合规创造价值的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合规文化。
3、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学习。这次培训学到了很多金融衍生产品知识,进一步了解了金融衍生品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次贷危机中的杠杆效应,学习了衍生产品的交易结构等。金融衍生品是信用发展的金融工具,信托公司作为金融创新的平台,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金融产品创新的知识,通过培训促进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学习、思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创新产品运用到信托业务实践中去。
4、努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众安居乐业,能充分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社会和谐稳定,市民也都有很高的素质,这是新加坡政府努力打造和谐社会的结果。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大家庭,需要通过制度、规范、管理、引导、教育等手段,培养员工与企业共荣共存的理念,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共建和谐的大家庭,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考察观摩心得体会篇二
11月22日至25日,市教育局在西四旗组织召开了鄂尔多斯市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工作现场会,历时四天,内容安排有现场观摩、领导讲话、专家点评、交流互动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几天下来,虽是累了一点,但满载而归、收获颇丰,真是“一路鲜花一路歌”。
第一次在刘少先局长的带领下以校长的身份参加这样的现场会,印象比较深刻,四天的拉练式培训会,每走一处都能让自己眼前一亮。精神抖擞的小小交警训练,气势宏大的威风锣鼓表演,全员参与的马头琴展示,整齐化一的民族舞蹈,诵诗起舞的国学经典,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栩栩如生的师生作品,以学为主的新型课堂,以人为本的精细管理,校本生成的理性思考……,这些都彰显着各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下面就自己参会的感受和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以先进办学理念为先导,引领内涵发展。
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管理的着眼点和归宿是师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西四旗的教育都已开始重视通过专家把脉及在专家引领下形成自己对本校教育的理性思考,并对其理念文化进行阐述。如杭锦旗中学在“实施学习优势教育”的理念引领下,摸索出了“导学结合、艺教结合、体教结合”的三结合办学模式,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逐步形成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
作为校长,我们也应该提炼自己所在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核心确立自己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德育理念和服务理念,并通过解读与践行,让全体师生和家长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为此而共同努力,即理念上的认同产生行动上的合力,从而形成学校教育共同体。把办学理念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各项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划、计划和工作行动中。只有理性的高度和行动的深度结合起来,才会有效果,才能有成果,才能促进内涵发展。
二、以东庐教学模式为课题,深化课程改革。
在现场会期间,我赞成一位校长的说法:“校长最应该关注的文化是课堂文化”。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课程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会议期间所考察参观的中学大多都在研究并践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法,四个旗区的学校都分批派出领导和教师亲自去东庐中学学习考察,也多次请该校的领导和老师到校进行理论讲座和示范教学活动,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提出了“导学案教学法”、“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三元载体学科异步导学法”等本土化的讲学稿。
由此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东庐中学的成功在于该校能在困境中大胆创新,根据本校实际改革摸索出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这与先前“洋思中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效果。仔细想来,其间所体现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宗旨和要求,所有这些改革,都是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操作层面的创新,这种成功的模式学来为我所用,已初见成效,若真能坚守和坚持下去并生根发芽,那的确是件好事,她能使我们迈开缓慢前行的课改步伐。那么,除“讲学稿”模式外,我们能不能开拓出更新的、更切合我们教师个人实际的、本土化的有效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刘永胜教授也指出:“教学模式可以灵活,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吃透新课程标准,领会新教材意图,一切以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能学会且会学为衡量标准,充分挖掘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从“教无定法”中得法,得到更多的、更适合每位教师自己的“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统领下,让“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准旗的初高中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世纪中学、准一中、准民中和准九中的教学质量在全市高中、初中学校分别位居前茅,准民中连续五年中考全市第一,说明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率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要求的,但我们所欠缺的是没有对自己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推广,我们缺乏必要的自信!这也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亮化办学特色。
刘少先局长曾多次说过:“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也听过好多教育专家的讲座,最终都要用所带学生的中考或高考成绩为依据来说明其理念的超前性,思想的先进性和方法的科学性。会上对20xx年全市中、高考质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高屋建瓴地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市教研室梁耘主任强调:“素质教育不是不追求质量,而是在提升内涵的前提下追求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硬道理”。校长和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以学生为本,而不是在做表面文章时,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才能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程锁明教授在点评时指出:“真正的高质量是让优生更优,让差生变优,从单一到丰富,为孩子的未来、幸福和生存奠基”。我们所参观四个旗区的教育,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把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把科学文化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学校的主要领导也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教学管理上。虽然他们的中高考质量和我旗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这种努力的方向和劲头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没有不好,只有不同”,这些朴素的教育理念诠释着西部学校新的人才观念和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马头琴拉响乌审召,蒙古舞跳亮毛乌素”,全员参与的特长教育已不仅仅是一门校本课程,更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在讨论时王广源局长曾说:“民族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杭锦旗中学的体育竞技队能在区运会上一举夺得十几枚金牌并非偶然,其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喜人绝非一日之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恰恰是因为该校生源质量较差,靠文化课成绩无法生存而逼出来的,这些事实更加说明,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可挖。学校、老师应努力去发现并积极地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通过三位专家的点拨和校长间的讨论交流,自己对什么是学校特色,怎样才能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也有一些思考:(一)学校特色不完全等同于特长教学,但持之以恒的特长教学可以形成教学特色。(二)当我们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贯彻到学校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之中,并能持之以恒,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这就是一种学校的文化和特色。(三)当我们把校本课程或某一项常规活动或改革、管理行为做精、做细、做实并能坚守、坚持和不断改进时,这就是一种学校的文化和特色。
四、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细化学校管理。
学校是在做人的工作,需要人去做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是以师生为本的,学校所有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应以师生的健康向上、和谐幸福为宗旨。四个旗区各学校都很重视抓师资队伍建设,“三名工程”的实施,“青蓝互助”活动的开展,都说明了这一点。以校本教研为中心,强化集体备课工作,实现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注重反思、总结和积累。鄂旗实验小学建立的师生成长档案袋,已成为该校科研课题的一个亮点,他们曾和北京地区一些名校进行互动交流,让师生学会记录成长过程,校刊、校报、学生成果集、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集、课改成果集、校史展览、系统化的学校彩封简介、宿舍餐厅的服务承诺、学生管理的各项措施等都体现了“在积累中走向成长成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的理念,都说明了各学校都在注重实施“以人为本”前提下的精细化管理。注重提升内涵,提高办学品位,都在注重师生的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现场会之后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虚怀若谷海纳百川,虚心学习是必须的也是绝对正确的。我们需要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怎么定位自己?实地参观学习、听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课都有三个层面的东西,即“道,法,术”,道即思想理念和道理,法即方法,术是技能和技巧。道——大家都可以领会,只是程度不同;法——可借鉴不能照搬,术——是属于自己的,是学不来的东西。这也许正是全国再没有出现第二个魏书生和陈鸿彬,也没有出现第二所盘锦中学的原因所在吧。学了道,借鉴了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让学来的东西在自己身上生根发芽,使其本土化、校本化,这也是我今后学习培训的思路和目标。
我们不能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丢掉了自己,一个人不能没有自信,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更不能没有自信!作为准格尔旗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因为我们正处在准格尔经济迅猛发展和准格尔教育稳健跨越的大好时期。拔尖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园长奖励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和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全国名师实验基地的诞生和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让我们的教师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有计划地外出学习和校本培训,名师育名师活动,校际结对互助活动,学段衔接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引进东庐讲学稿,出台各学科教学常规等措施,都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上而下的质量意识在不断强化,中高考成绩在全市位次不断前移,学校特色化建设稳步推进,全旗素质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校安工程和校园城域网工程的实施,正在快速改善全旗城乡的办学条件;准格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准格尔教育的未来绘制了美好的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准格尔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考察观摩心得体会篇三
zz月zz日至zz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师院组织的xx市名师培养工程人选到南京、上海、杭州的教育考察学习。我们先后到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凤游寺小学、上海洵阳路小学和杭州崇文学校参观考察,这四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或传统、或鲜活、或深厚、或新锐,这四所学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各具特色,让我体会到江沪浙一带教学改革的多元和深入。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应该是专家的讲座,华师大的吴亚萍、李政涛、李永成三位专家分别从新基础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学生工作的核心命题和教师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做了三场深刻而精彩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更理性的反思自己。
一、调整心态,享受工作带来的苦乐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这是李政涛博士讲座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
虽然在名师培养工程的队伍里我是小字辈,但实际上我也工作了18个年头了。随着自己在工作中从青涩走向成熟,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而内心追求完美的标准却不曾降低。这些压力有时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不知不觉中,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不那么强了。我不得不承认,职业倦怠找上我了。我时常自问:曾经那么喜欢当老师的我,现在怎么就不快乐了呢?
“教师职业特点就是艰难、繁重、劳累。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没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创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长和发展?”李政涛博士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醍醐灌顶,原因很简单,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务太重,不是超过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记了享受,忘记了享受教学、享受学习、享受失败、享受成长!再看看比我年长的名师们,这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执着,感染着我,也让我汗颜,我想他们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后的品位、成长和发展,所以才能累并快乐着。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宠爱自己,用工作宠爱自己。
二、审视自己,看清自我更新的方向
吴亚萍教授将课堂教学的“改革”状态分为:方法的改革(旧框架+方法技术=教师主导)、形式的改革(旧框架+新元素=学生主动)、加法的改革(情境+活动+技术+开放题)、局部的改革(认识部分内化并转化为行为),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框架不变,学科知识立场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的状态。这让我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真的还要努力更新自己、提升自己。
吴教授用案例的方式解析了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的结构设计,从教结构到用结构,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其间体现了融合渗透的策略和整体感悟的策略。这种结构设计很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它完全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不是将知识一口一口掰碎了喂给学生,而是呈现一个整体,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先是跟着老师学结构,再让学生去用结构,这种大体系、大探究,对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掌握学习方法、思想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听实验小学老师的执教时,以上的思想体现得并不是很理想,让我有一点怀疑它的可操作性,好在吴教授的课后评课,并不停留在批评层面,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做法。让我羡慕洵阳路小学有华师大这么雄厚的专家支持的同时,也让我坚定地相信这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愿景,更是可以真实达到的现实。
三、名师团队,获得持久前进的力量
名师培养工程这个团队,既有市教育局人事处的方向领航,又有xx大学师范学院的专业引领,再加上各区名师们的相互碰撞,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华师大的教室里,我们放下盒饭就开始分组讨论,不管是师院的老师还是名师都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交流、甚至争论,一直到下午的教授来上课才被迫停下来。在从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整整一路我们都在交流、在分享,话筒在手中传递,思想在分享中丰富,情感在掌声中交融,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更加充盈、更加丰沛。相信浸润在这个优质团队中,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逐渐充满生长气息,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生命自觉,乃至达到对学生的生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