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外阅读课教学反思(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外阅读课教学反思篇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正如吕叔湘先生听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个人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更新阅读理念,坚持课外阅读。事实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对老师介绍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主旨,并养成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技巧、分享阅读乐趣。因此,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大量的实践证实:拥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潜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很有可能阻碍潜能的发挥。读书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读书不惜千里求名师指点,历代科学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学法,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老师,是不善教学的老师。因此,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并让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使之成为书迷。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人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循规蹈矩、勤勤恳恳,对老师的要求总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地完成,可谓品学兼优。但要他单独面对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却呆若木鸡,束手无策。他们只满足于对知识的机械理解,从不想到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发展。学生在学习感到困惑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授人以鱼倒不如授之以渔。
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只要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就会不约而同、意气风发地主动阅读。当然,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层次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实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坚持每天都阅读并记载自己的阅读心得,字数、质量等不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有感而发均可。同时我每周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勃发。当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要求合情合理,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均写好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的事,而且是个人的终生大事。当然,每周的阅读探讨、交流、对话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实了单调的学习生活。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乐趣,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心智,从而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慢慢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并且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我都鼓励学生虚心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因此,我每周都花一节课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心得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便更积极主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考。
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我尽量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多媒体放映、报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茶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指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事后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的基础性的带着技术性的知识。没有体味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这个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师必须打开学生们心灵的天窗,闪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手中小小的船在学海中扬起生动的风帆。
课外阅读课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上了一节“1751”学习汇报课,我把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李心灵老师的绘本故事《犟龟》稍加改动讲了一遍。我本着她的情感主线“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和音乐主线“乌龟进行曲”来设计教学,模仿她把音乐、美术、朗读等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来阅读绘本,观察绘本,大胆想象故事情节。总的来说,达到了引导孩子观察绘本、阅读绘本、爱上绘本的目的,但是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不论是绘本教学,还是平时的语文课本教学,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而我在教学中只是形式地训练读、说,没有深入地训练下去,学生朗读表达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其次,语文教学就要上出语文味,绘本虽然只是简短的绘画加小故事,其中的语文元素却非常丰富。绘本中丰富的画面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还要把观察到的用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观察不到的要想象出来。这种表达不是一个字一个词就能代表的,要有精练的语文“语言”,准确的语文词汇,完整的语文文字来表达,而我只是为了“阅读”而教学,并没有树立大语文观来训练孩子的表达。
还由于自己的语文素养不够高,驭驾课堂的能力有限,因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有些学生站起来嘴也不张,有些学生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思考、回答,这都值得我思考、反思,并在今后常规中要训练的地方。
另外,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把学习运用到生活中,知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该怎样去做。而我在最后就没有把孩子喜欢犟龟的这种“坚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等品质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使他们明确在平时遇到困难该这样去做。
总之,学无止境,课无完美。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素养慢慢提升;要不断锻炼,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
课外阅读课教学反思篇三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曾经看过这样一幅画:一位小学生手里拿着50分的试卷,垂头丧气,然后,他走进了《三国演义》,当他从书里走出来之后,手里拿着的是100分的试卷,头昂着,脸上满是自信,画的标题是《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觉得这里面并没有夸张的成分,阅读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思维品质,大大地促进智力发展。可以说阅读不仅对提高语文素质而且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引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9条)
1、动员每位同学买一些合适的书,宣传鼓动加上一点利诱这一点总算做到了。订了书报之后教学生怎样阅读。如利用《语文报》可以读(好的文章、诗歌可以朗读),可以看,可以摘录,可以剪贴(按相关知识点),可以做(相关练习),还可以整理收藏当作资料以供复习时查找。
2、每周拿出一节课供学生自由阅读。在这节阅读课中,我尽量做到开放、自由,不强加给学生各种限制。不管课时怎样紧,尽量保证每周一节,以形成延续性,逐步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摘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想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2、阅读课上,鸦雀无声,我也想趁这时机读点自己的书,偶或抬头,发现有同学奋笔疾书,心下甚喜,“嗯,读书进入状态了,感悟颇多,不吐不快了,下去看看他们读的是什么书。”一看吓一跳,他们正在忘我地做作业!
3、从交上来的读书笔记看,三分之二的同学停留在大段大段的摘录上。我甚至怀疑有不少同学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摘录的东西,抄完就忘,更有甚者,连自己抄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仍有不少同学未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仍然不会阅读,更不会思考、也没有感悟,思想肤浅,感情贫乏。
1、“真正的读书是指与考试无关的与书籍亲密接触。”——薛瑞萍。真正的阅读状态应是在心灵自由,思想放松,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失去了进行阅读的宽松的时间、心境,失去了对文学作品进行领略、鉴赏、审美的客观条件。
2、学生的阅读过于功利化。这种功利化的阅读是考试逼出来的,和审美是无缘的,是相背离的。这种缺少美感和情感愉悦体验的阅读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动力,甚至于使阅读成为一种负担,因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所能起到的效果。在这种功利化心态下的阅读,其接受的信息只在脑中过了一遍,而未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在阅读中的摘抄整理,也只是为了积累好句好段,积累论据,以期在考试中派上用场,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语文素养的问题。真正的阅读积累应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其作用在写作上体现为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而非像现在的学生那样粘贴式的机械引用。
3、由于过分追求给学生阅读的自由与宽松,而造成放羊式的阅读状况。在这种放羊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缺少具体的指导,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这些问题的根子之一是作为教师,本身的阅读面不够宽广,阅读素养不高,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阅读,未能形成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因而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作为教师,自己要抓紧读书,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素养,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高品位的阅读,才能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作为老师,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长,也正失去自由阅读的宽松时间和心境,并且这一点正趋恶化,近期要改变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靠自己去挤时间了。
2、阅读课形式可丰富些,不要一味只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书,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读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朗读他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并谈点阅读感想,进行介绍交流。
有书读”的局面,“人人爱读书”的氛围。
课外阅读课教学反思篇四
本学期我校研修的课题是《对学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自己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现列举一二与大家共商讨。
当我校课题研修的主题确定后,开学伊始,我便结合校本研修主题在班内宣读本学期的班级课外阅读计划。按计划我首先在班内举行了一次班级朗读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个学生都参加(由于我班人多,分6堂课举行)。有一堂轮到唐宇航朗读了,他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一个片断。由于他读的时候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极象,加上他比划的动作,再富于滑嵇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同学们课下都称他是“马不跳”的化身。说来也怪,就从那天起,我们班的马小跳每天都在增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读《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大课间,仍有一部分人不舍得休息,争分夺秒地读这本书。同学们都开玩笑地说:“我们班的马小跳已经泛滥了。”于是在“马小跳”的带动下,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反思:说实在的,仅仅通过一次不起眼的班级朗读会就把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包含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班级朗读会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朗读才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老师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就会给你一个精彩。”我想长此以往,学生与好书本打交道,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此,我们开展的这个活动是多么的有意义。
根据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检查同学们前一天阅读的内容,请一位同学带上摘录本走上讲台,先说故事梗概或谈感受或谈收获或赏析某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等,接着每个同学都必须过这一关,就是不看摘录本,大体上能背诵自己摘录的的优美词、句、段,最后老师稍作点评。
反思:开始学生对我这一做法不怎么理解,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做的是些无用功,训练时间长了,大家终于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因为这种训练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为写作夯实了基础,促使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提高。
记得一位行家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大阅读的量,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不二法门”。“课堂教学也好,课外活动也好,切忌搞形式、走过场,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照我看,最为简单易行,效果也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学生多读好书”。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换教学观念,让学生从繁重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把热情、冲动、阅读、理解、体味、感悟、表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学生定会爱好语文,他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