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最新
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通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理解、技能和态度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4)介绍“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讨论。
想象景色,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五、作业。
1、学编导游解说词。
2、背诵优美的句段。
3、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指名朗读。
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
(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导朗读训练:
(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找读句子;
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
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读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觉——
a、齐读
b、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练读、指名读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
板书:大、黑、奇
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感情朗读。指读。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1、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2、为金华双龙洞写广告词或导游词。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大、矮、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二」
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理解字词;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读中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2、落实分清文章的层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材料,如文字介绍、图片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都依次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随机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那么,你们认为文中对哪些地方的景色介绍比较具体呢?
生:外洞、孔隙、内洞。
设计意图: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条理,在理解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条理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洞、孔隙和内洞,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读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处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再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着这一理念,我从学生的感受入手,让他们分别体会出内洞、外洞、孔隙各部分特点,接着带着各自的感受去读,同时不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大胆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先汇报哪个地方,就先讲哪个地方 。)
师:谁想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外洞:
⑴ 生可能谈:
外洞高、宽、大,随机板书。
⑵ 师:你在文中哪段话有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⑶ 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 其他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⑸ 质疑:
可能不懂的问题突兀森郁等。
⑹ 出示外洞多媒体课件。
⑺ 指名读。
2、孔隙:
过渡:
谁还想谈一谈其他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⑴ 学生可能汇报:
窄、矮、小随机板书。
⑵ 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感受?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
⑶ 媒体出示这段话并随机说:
这是这位同学的感受,其他同学也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⑷ 重点研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船就慢慢移动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段话主要写了我们躺在小船里进内洞,那么直接就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进内洞就行了,后面的内容不写了行不行?为什么?你们觉得后面哪句话或者哪个词用的好?(贴)为什么好?能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吗?
生汇报
师:那么你们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
第一次读,出示孔隙画面的课件,感受孔隙的窄小。
第二次读,边听同学读边闭眼想像孔隙的窄小。
设计意图:孔隙这一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找出有关语句,然后进行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让学生读,充分悟,体会孔隙的一刹那,这样学生感情得到升华,理解会更加深刻。
3、内洞:
过渡:
最后内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学习方法、环节同上(外洞、孔隙)
⑴ 学生可能谈:黑、 奇、大随机板书
⑵ 奇这部分话让学生想像,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都会像哪位神仙或小动物?
生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想像力,想像完后让学生看课件,使学生思维有一个拓展的空间。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这课的资料,使学生对这课的了解有一个延伸。
四、回归整体,配乐读
1、配乐读。
2、课外、课内相结合。
师:学习这节课,你想为自己布置一个什么任务?
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游了三个洞》,本文就节选自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窄、矮、小)(黑、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