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范文5篇
新闻报道并非信手拈来或抒情浪漫。它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需精心锤炼文字。将思想观点巧妙隐藏于客观事实中,进行绝妙诠释。以严谨态度呈现真相,为大众传递信息。新闻工作者肩负重任,用文字记录时代,让新闻报道成为社会的镜子,展现生活的多彩与复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篇1
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为了成为一名新闻人,我放弃了曾经稳定安逸的工作追寻我的新闻梦想,在新闻这条路上奋力跋涉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果实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闻报道这个武器惩恶扬善时,我树立了党报记者的威信。7年的采写历练,我学会了用嘴与被访者沟通,用眼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成熟的心态和对新闻导向准确把握的能力,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而备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觉新闻记者不好当。一位同行对我说,“这一行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与顶峰的差距。对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时为了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想表述的内涵,却要绞尽脑汁想大半天;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本来用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去采写效果会很好,而经验丰富的你却偏偏在策划时无法想到,以至于对写出来的稿件不满意而懊恼。这,也许就是做了多年记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颈吧。”
7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与痛苦。所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然而,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读者的好评时;当我的新闻作品获得广东新闻奖时;当名字成为文章的金字招牌时,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便犹如母亲经历了孕育和生育阵痛之后,抱着哭声响亮的孩子时那样甜蜜。
走在新闻的路上,我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但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篇2
11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xx个记者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也许我们正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用纸和笔记录着新闻的点点滴滴,又或许,我们正在电脑前,为一篇稿件字斟句酌。这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们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着工作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冷冷的立冬时节吃着烫烫的饺子,爽!想着明天是记者节,为自己再喝一杯酒:一路走来,五味杂陈。之后,钻进厚重的被子里狂睡。天亮时,管他鸡叫不叫呢,该起来就起来,开启这新的一天!加油!
明天就是记者节,很多节目、文章、讲座、活动都在聊记者该怎么做,我发现越是远离新闻现场的学者、大腕们,越有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昂或痛心疾首或悲天悯人或发人深省的论述。真正在新闻一线的人反倒说不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记者管不了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心里有一点东西去坚持就是了。
如果我们越界了,请用法律限制我们,而不是暴力。法律在限制的同时也能保护我们,而暴力只会剥夺这个行业的安全感,无人敢将她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工作。当火海逼近的时候,我们要迎面而上;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要向前披波;无论怎样艰难,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新闻的地方,我们就没有理由退缩。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篇3
转眼之间,11月8日就要到了,这一天或许是某人的生日、结婚日、又或者是其他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它也是除教师节、护士节,中国第三个以职业而命名的节日---记者节。记者,一个特殊而平常的职业,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高尚的色彩,经常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一份荣耀,相应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
也就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河曲电视台《骄子》栏目的记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这一行的新人,我是幸运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表现出对我在写作这方面很高的期望,经常教育我要随时随地写,哪怕是一句话,笔和纸这两样要随身携带,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学生时代,遇到的语文老师也常把我写的文章拿来作范例,而我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话筒出现在屏幕上的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记者也是最初的梦想和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自然无以言表,能够选择这份职业,并且引以为荣,对我来说,很知足!
聆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由于《骄子》这个栏目,我所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佼佼者,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其实每一行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做记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只要你努力去做好,结果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要特别感谢我的领导李老师、窦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指导;谢谢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祝所有的记者,节日快乐!!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篇4
梁山草寇排座次,凭的是是实力,我们有幸欣逢中国5000年来最高盛世,因此常常能看到“排名不分先后”的安民告示,只是这样的好日子似乎并不多,现实生活中,上帝不掷骰子,排名永远需要硬件作后盾,古今中外都一样,与特色或普世性无关。
上世纪60年代,沙特国王侯赛因有次请客,当座次图送给他审阅的时候,他用铅笔把排在外圈的媒体记者全部划入最核心的位置,并对目瞪口呆的侍从说:“记者的职务是国王”。此话曾流传一时,侯赛因国王晚年请人写回忆录,书名就叫《我的职务是国王》,想必潜意识里还受其影响。
其实,从十九世纪初开始,记者就开始演变为“国王”。1802年4月20日,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报刊应该成为对立法、司法、行政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的“第四权力”说。从此,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在国家与社会的地位青云直上,如日中天,在它的照耀与温暖下,连媒体的记者也摇身一变、与时俱进为“无冕之王”。
籍着“第四权力”的时代东风,以美国纽约《世界报》的成功为显著标志,廉价报纸取代了政党报纸的主流地位,报社开始实行现代化营运,独立报业集团在美国和欧洲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也把人类社会带入了大众传媒的新时代。
自那时开始,国外的报业同仁,渐渐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可以把他们的报纸办成左派的或右派的报纸,但最耻辱的是办成“党派的报纸”,也就是中国社会无所不在“党报”。因为前者只是表达一种观点或诉求,而后者则让他们感到是在掌控之中,这与新闻媒体与新闻人的独立精神格格不入。
小平同志访美时,里根总统曾告诉他,作为总统最怕记者,稍有怠慢记者们就会把你最难看的境头登在他们的报纸上,当场让小平同志开怀大笑了一回。小平同志的开心,是有国情作后盾的。看看中国报纸上凡是与领导人有关的照片,哪一位领导不是不是高大丰满容光焕发地鸟瞰着眼前的.读者?个中差别,折射出来的正是中国“政府对媒体的操控”,所不同的是,这种“操控”在中国叫“舆论导向”,甚至被中国各级政府纳入到自己的“执政能力”。
时至今日,中国媒体不但仍然是政府的囊中之物,而且“宣传”也被党和政府当作对付人民的“喉舌”。也因此,中国的记者,一如妓者,都只是“被搞”的玩物。
中国的报纸,由于落实了世界上最健全的管理制度,被世界同行称为“官办官报官买官看”,无庸讳言,现如今,每到下半年,强行摊订党报党刊已成为中国社会有目共睹的一大政治公害。近年来,这一“办报方针”还日益向网络覆盖,让网络这一时代新兴宠儿越来越像是“党报”。
自由交流思想、意见和信息是人的最宝贵的权利之一,而对媒体的操控,其实质就是对这一天赋人权的压抑与扼杀。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在开放的语境中,人们能对各类信息作出自己的与正确的判断。时代终归在进步,今天的中国政府,终于认识到“操控”媒体是“丑闻”,以丑为鉴,把自己看不见的手从“第四权力”中缩回来,管好自己该管的事,这才是当前中国政府应该提高的“执政能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篇5
李大钊指出:“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这样看来,记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记者那样去崇尚真实、信仰真理、热恋真诚,忠于新闻事实。记者的实践,追求一种理念,内容为天,第一速度,关注民生,记录真实,这是记者的理念,新闻的理念。记者,见证历史,但并不单单记录历史。记者的称号,蕴含一种动力,向生活学,向实际学,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发现,发现新闻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实际中挖掘,挖掘新闻作品艺术上的感染力;在群众中探究,探究新闻作品审美观赏的愉悦性。记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因盲从和麻木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记者的道德。舆论如果嘲笑规律,最后必定为规律所嘲弄。
“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新闻是特殊职业,而历史,是容不得半点亵渎的,“太史简”“董狐笔”诠释了历史的尊严。而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储安平、波利特科夫卡娅、昌西•贝利、拉善塔等人也以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忠诚。“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他们的事迹极大的鼓舞着新闻记者继续奋斗,也值得所有人沉思。
如此看来,记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是当代记者的楷模。但不和谐声音有之,个别记者追逐名利,抛却职业操守,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从而迷失了方向。他们自认头上顶着“无冕之王”的光环,便私欲膨胀甚至为所欲为,“称王”者终将遭到人民唾弃。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敬业精神,有修养,还要有骨气。古人说得好,无欲则刚。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权力是你的,钱也是你的,但手中这枝“金不换”是我的。新闻终究是事实真实而正确的反映,扬善砭恶总是要得罪人,患得患失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文章。有这么一首诗,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时光如淘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一旦进入此般境界,心胸磊落,坦坦荡荡,还怕鬼把你吃了不成?
不错,新闻报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记者,你给失败者以希望,给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于锦上添花,只热衷于雪中送炭。你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做特写从来都不留名,你只发表在报纸新闻中。历经千幸万苦,一线捕捉真实,一双眼紧盯不放,一双脚不停追踪,一双手精摄不停,一颗心永系百姓。你从不说累,哪怕奔波不停;你从不说怕,哪怕枪林弹雨;你从不说忙,哪怕没空吃饭;伸张正义,是你的使命。你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更有热情、有生活、有智慧、有责任而理性地对待工作、善待他人。
记者凭敏锐洞察社会,将激情融入笔端,他们在记录着历史。每一名记者都是纪实作家,每一名记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我们赞美记者,他们侠肝义胆,举世无双。我们欢迎记者节,它是记者们最美丽的回忆,最温馨的家。记者节是加油站。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历练与财富,在生命深处存留这一记忆!
在这记者节来临之际,这不,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为了正义,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谨祝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