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地球上的星星》不止是一部普通电影,它宛如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它展现了成长的曲折、家庭的影响以及教育的重要。影片中孩子的经历触动人心,让我们深思教育的方式。它提醒着我们,要用爱与理解,去引导孩子成长,这是这部作品给予我们的珍贵启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每个小孩都有独特的才华、能力和梦想。但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得更长,去吧,把手指拉断吧。”——《地球上的星星》
观看完这部经典的印度影片,作为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我感触良多。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成果才是将教书育人发挥到了极致,响当当的口号,也只是满清热情的教育理想,《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他通过对不一样的理解和关注,真正走进学生的做法特别值得借鉴。
温暖有爱,从心开始。尼克先放下身段和小伊夏真诚平等的沟通,用爱心搭建起心与心的桥梁,当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他才向老师敞开心扉,这样老师才真正走近孩子。记得作家张琦说过这样一段话: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既能给人以无比的温暖,又能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残疾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爱,智障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爱,做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我们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关心,更要在思想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
天赋不可测量,梦想不可毁灭。尼克老师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夏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为了让伊夏显露他的绘画才华,尼克老师向校长建议要举办绘画比赛,这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伊桑的画胜过尼克老师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伊夏成功了,这更是尼克老师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师智慧地发现伊夏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才发掘了孩子的天性,发挥了他的特长。我们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并且是行为各异的智障学生:子娟经常脱堂,管不住自己手和脚,惹是生非;子萱、立奥随自己心情哭哭笑笑,李林霄课堂上大闹天宫……类似的学生还有很多,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细心观察到他们情绪上的变化,把握他们的情感走向,把握教育的契机,做好引导教育。如果只是讲一番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共同成长。你会发现,上帝为残疾孩子关上了一扇门,也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他们生命多样性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也许会有枯木逢春日,铁树开花时的那一刻。医生救死扶伤,律师匡扶正义,我们的使命就是唤醒每一个沉睡的灵魂,呵护残缺的花朵让他们在枝头灿烂。如果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终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会感受到无比的喜悦!
不管是普通孩子还是残疾孩子,他们都是上帝给人间的礼物,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孩子们终将长大成人,在社会的某一位置上实现自身价值,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与陪伴,一旦哪个孩子在成长的大队伍中掉队了,老师要及时把他拉回来,这就是老师的作用。所以老师要留心发现孩子的不一样,像尼克一样懂得不一样的真谛,然后将它作为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孩子的优势与天赋。对于特殊儿童,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就像是地球上的星星,虽然渺小,但是依然闪闪发光。
篇二: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假期里,利用闲暇时间观看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从阿米尔·汗的作品中,我总能够深刻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人性的挣扎。《地球上的星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成长、家庭和教育的厚重教科书。
影片中的小男孩伊桑,他眼中的世界与常人不同,他是一个阅读障碍症的患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地阅读和书写。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他的眼中却有着无尽的星辰与大海。他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是充满奇幻与想象的。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有着读写障碍症的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有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个傻瓜。
伊桑父母及老师,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代表,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正常”地成长,却忽略了伊桑的内心世界,忽略了他的感受。这使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因为与“主流”稍有不同而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被要求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光芒,而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当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限制他们的可能性。
令人欣喜的是,电影中的尼克老师出现了。他是一位懂孩子的老师,他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他不强迫孩子追赶时间,而是选择与他们并肩同行。细心的尼克发现了他,他的孤单,他的自闭,他的才华。他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了他的眼睛。在他的帮助下,伊桑找回了自己,找回了那份属于他的光芒。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成长。
电影中尼克老师与伊桑的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是伙伴。尼克老师用他的耐心和理解打开了伊桑的心扉,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也使我反思,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地球上的星星》给了我许多启示。它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成长,同时,我们也应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希望我们都能像尼克老师一样,用爱和理解去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星星。
篇三: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老师讲的每堂课都很吸引我,课上跟随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同时,也知道接下来老师又会带给我们一场视觉大餐,老师又会推荐好看的电影了,我也很期待。
周六迫不及待的看《地球上的星星》,开始的时候,看到小伊桑的表现,我在猜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看到这个孩子的真实想法?他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才导致他有这样的表现?带着好奇看着,我才恍然大悟。
剧中的父母认为这是个竟争的世界,现在的分数便为将来,我看到了爸爸的认知: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妻子负责照顾家和孩子;孩子负责好好学习,当妻子和孩子出现的状况不是他所期望的样子时,他就去指责妻子和孩子。
我看妈妈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小伊桑生活和学习上事情的大包大揽,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时,她感到委屈,因为她为家放弃了事业。
爸爸妈妈以大儿子尤汉学习成绩优异而骄傲,他们觉得小儿子也应该像哥哥那样,这才是正常的,他们的基因是如此的好,伊桑学习不好,就是他不肯努力的结果,这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所以父母决定把伊桑送到寄宿学校,严加管理,这孩子缺少的是“大棒政策”,可是伊桑的状态并没有改观,反而更加糟糕了。
当伊桑在学校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时,父母也不站在他这边,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我猜想伊桑的心是困惑的,恐惧的。得知父母要将他送到寄宿学校时,他很委屈,他真诚的告诉妈妈他在努力的学习,却被父母无视。
伊桑没有办法学会,这真的不是他的错,可惜,父母并没有去听他内心真实的声音。被送去寄宿学校的伊桑绝望了,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放弃,他也放弃了自己,他与面的一切抗外着。
美术老师尼克姆的出现,告诉孩子们课上可以自由驰骋的想像,活出自己,尼克姆拯救了伊桑,他透过种种现象,找到了伊桑问题的根源,这是他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他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真实的想法,给他们鼓励和肯定,不给他们压力,让他们顺从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学习,享受生活。
当父亲打伊桑的时候,我的内心有愤怒、有指责也有对孩子的心疼,感受到了伊桑的委屈。当尼克姆给伊桑的父母讲所罗门群岛伐树事件时,我有自责、有羞愧,因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但我又有很庆幸,自己在从那个无知的意识里往外走着。我也感叹到,遇到尼克姆这样老师,是何等的幸运啊,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幸运,不是吗?想到这,我不禁有点小失落呢。
可是,转念一想,我又问自己:为何要把这种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呢?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就是孩子这样的老师啊?就等于把这份偶然变成必然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想到这里,心情瞬间好了,也增进不少继续努力学习的力量呢。
在剧中我也看到了孩子对爸妈的爱是那样的单纯真诚,虽然爸爸不顾及伊桑的感受,打他骂他不听他的解释,但伊桑仍然深爱着爸爸,爸爸明明是出差,却骗说不回来了,为了挽留爸爸,伊桑不停的认错,看到当时的他是恐惧和自责的,而爸爸还活在他对伊桑的不满中。当哥哥告诉他爸爸回来的时候,还在床上的伊桑,迅速冲到爸爸怀里撒娇,那一刻的爸爸也很享受这种亲情,孩子对父母的爱就是这么简单,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却附加了那么多条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扭曲的爱,是伤害!
篇四: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看完后我被片中的尼克老师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而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喜悦。伊桑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学,同时又具有无限爱心的老师。
在每个班级几乎都会看到伊桑的影子。他们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听课,经常在座位上玩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作为老师,我们感到很无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很痛苦。这些孩子缺乏主动性,一点小挫折就能打消他们的耐心,他们需要太多的个体关注。因此,当这些孩子受到老师的特别关心时,便会对老师付出全部信任。
教育所做的不只是让学生快快成长,教育是发现和引导,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在工作中,我也遇到过很多“伊桑”,他们或许是学习困难,或许是叛逆,或许是不合群。面对这些特别的孩子,我常常告诉自己:耐下心来,走进他们的内心,找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班里的学生小宇平时看起来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五年级时有一次家长打电话给孩子请假,细问后家长才道出:因为孩子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怕同学笑话,在家闹着不想上学。我心里一惊:原来小宇大大咧咧的外表下,竟是这么敏感的内心,我有点自责自己平时不够细心,没有发现孩子受困惑已久。经过与家长细致沟通,我找到了一些原因:其实小宇很想学好,奈何学习能力有限,老师和他对自己的期盼与现实学情之间形成落差,再加上家里孩子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他便丧失了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后来,我请小宇来办公室坐下面对面聊了很久,给他讲我小时候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告诉他学习上遇到困境是很正常的事情,以此减轻他的思想负担。同时,我也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了小宇的情况,我们适当放宽对他的学习要求,照顾他的情绪。平时我也会找他帮忙干一些整理作业、布置教室的活儿,他都能认真细致地完成,我会及时给予肯定,让他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六年级时,小宇在学习上慢慢有了进步,学习态度更加认真,每位老师都能感觉到他的改变,家长也反映孩子情绪很好,再也没有说过不想上学了。
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原本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终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让我知道:静候“花”开,要懂“花”的特点。我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在面对学困生时,不只把原因单纯归结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要挖掘孩子本身的潜能,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篇五: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看了《摔跤吧,爸爸》后,对印度电影有了颠覆性的改观,对阿米尔汗充满了好奇。于是,在上个闷热粘腻的周末,无力的窝在沙发上,翻到了这部十年前上映的,由阿米尔汗导演并主演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伊森,对世界充满了想像和探究,但是在成人的眼光中,他却是个问题儿童。他功课门门最差,到处调皮捣蛋,闯祸惹事。终于,忍无可忍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伊森从心里感到抵触、恐惧。在新的学校里,他一如继往的被嘲笑、惩罚,被贴上智障的标签。终于,他的自信心被完全摧毁,他越来越自闭,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木讷,消沉,更是连原来喜欢的画画都失去了兴趣。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老师用他的爱心和耐心,激发出伊森的天赋,唤回阳光、自信的伊森,并更将会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
影片用细腻的叙述,触动人内心深处的震颤。影片中的父亲,暴怒于儿子伊森的的不争气,面对尼克老师的询问,一味的指责与抱怨,却从来没有去关注过儿子的内心世界,没有发现他的画作是如此的富于想像,没有发现他作业中所犯的错误的规律。而老师尼克却从中看到了他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视角,予以引导和激发,造就了完全不一样的伊森。
影片中提到,在所罗门群岛,原住民在需要砍伐树木的时候,他们并不是把树木直接砍倒,而是一群人聚集在树木周围,大声咒骂,过不了几天,那颗树就会慢慢枯死,自己孤独死去。看到此处,心不仅一颤,树木经受不起的,孩子又如何经受得住。
我不禁反思与儿子相处的模式,是不是也一样掉入了世俗的偏见,用唯一的标准来评判他的人生?在面对他面对升学的贪玩,我们愤怒、失望于他的表现,并把表现当成了原因,而没有去深究影响他行为的真正原因。而我们自以为的付出与关爱,是不是真的是他需要的呢?要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被关爱,拥抱、亲吻,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失望冷漠。我们语言、态度上的冷暴力,很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扼杀孩子其他方面的创造力。就像影片中所讲,面对成绩的落后,伊森用不服来掩饰自己表现的无能,这是他与世界在抗争,与其承认“我不能”,不如说“我不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引导他,找到最适合他的路。而且,人们并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会逼着我们不断的脱胎换骨。该是他需要经历的苦痛,我们无法代替。我们认为显而易见的道理,他却无法深刻理解。生活终将会教会他一切,我们只能在旁边守护,给他鼓励,而不是拔苗助长。
跳出框框,世界会随你的眼光而不同。
篇六: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这次看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已经不是第一次,但却是内心触动最深的一次,尼克姆的爱心和智慧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影片结束的一刹那,我想起了我的三种身份,每一种身份思考的角度不同,但对教育的感悟是相通的。
孩子·叛逆or抑郁
让我们来罗列一下八岁的伊桑在常人眼中的问题,他孤僻、脾气倔、打架、撒谎,读了两三次三年级,门门功课还是零分,英文写得像俄文……用老师的话来说,读书写字对他来说是惩罚,把课本当敌人。与此相反,哥哥尤汉则是父母的骄傲,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了班里的一哲难道不是吗?不会微笑、不会说话、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整个人看起来暗淡无光,这些行为常常被我们贴上标签——叛逆。其实不然,是鄙视、嘲笑,以及优秀的别人给伊桑这样的问题孩子带来太大的阴影,也像极了儿时的我,有时也是一颗孤单的心灵。
老师·修炼唤醒大法
尼克姆老师的行为我们也来总结一下,发现伊桑的“另类”后,尼克母老师细心观察伊桑的行为,检查他的作业,去家访,发现伊桑有“读写障碍症”后,用同理心唤起伊桑的自信心,一点点地拉近与伊桑的距离。
重点就在尼克姆老师帮伊桑找回自尊和信心的过程,一是给全班同学讲名人故事,爱因斯坦、达芬奇、毕加索,这些名人都有读写困难,而他们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最后改变了世界;二是尼克姆老师把儿时的经历告诉了伊桑;三是努力为伊桑找到自信,办画画比赛。把光给医生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尼克姆老师却做到了。
这给我带来了启示,针对我们班的几个问题孩子付诸行动吧,吕涵同学爸妈工作太忙,那就让我每天最少抽出十分钟和她交流;良晨语对玩的兴趣胜过学习,那就设计几款把单元知识融入其中的游戏,和他一起玩吧;一哲有些读写困难,以后他的作业量身打造……
努力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打开那装满宝藏的盒子。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家长·把期待换成按关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伊桑的父母都很尽责,但面对伊桑,他们毫无办法。
发火、流泪、送走……让他们与医生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老师家访,父亲的心才被真正触动。后来……的父亲来到学校找尼克姆老师,说他们查了有关读写困难的资料,想证明自己是关心孩子的。尼克姆老师却告诉他,真正的关心不是大人角度的关心。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深刻反省自己,关心孩子吗?大宝中招前,心里最焦虑的是孩子自己,而我却一再把焦虑情绪过分地传达给孩子,在他心中积压的巨石上“添砖加瓦”,再看我,一副关心他的模样。其实关关心能使关系事半功倍,也能缓解痛苦,让孩子感觉被需要。
偶尔一个拥抱,告诉他“我关心你儿子,我爱你,如果你怕尽管来找我,你跌倒或失败,别担心,我陪着你。”这才是我应该做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愿我们能够不断学习,不但探索,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篇七: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放假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让我不止一次落泪,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和小主人公伊桑一样处境的孩子,他们虽然不像伊桑那样特别,但是他们也和伊桑一样,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肯定。我担任班主任将近二十年了,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面对学生,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从来不会歧视他们,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部。后进生因为成绩靠后,他们本身就会感到自卑,甚至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所以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上课听讲时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作业也是拖拖拉拉的。我首先找孩子的父母了解情况,通过和家长交谈,了解到由于孩子接受慢,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大声吼叫孩子,有时甚至直接说孩子笨死了。我又找学生了解情况,通过了解我知道有些同学因为成绩好,经常用言语奚落这个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当务之急必须先改变家长的想法。我告诉家长父母的鼓励和关爱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甚至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不时地表扬孩子“有进步,反应快”,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孩子反应慢”“这孩子太笨了”等等。经常这样说,孩子就会自我否定,慢慢就对学习失去信心,性格也变得越来越自卑。家长听了,下定决心,为了孩子,他们一定会做出改变。
除了改变家长的想法,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上课时,我会多关注他,在他发呆时,我会轻轻走到他的身边,用眼神示意他;在他遇到不会的题时,我会耐心的指导他;看到他进步时,我会马上给予真诚的表扬。课下,我会主动和他聊聊天,问问他作业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使他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我还通过主题班会让全体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欣赏、赞美和尊重,只有做到尊重他人,自己才会受到他人的好评和尊重,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改变。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作业遇到不会的题也知道主动请教老师了,下课后也愿意主动和同学玩耍了。在本次期末水平测试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放学典礼上,我亲自给孩子发了一张进步奖状,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事实证明,想要帮助后进生,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找到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耐心地引导,才能让他们变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要用真心去沟通,用爱心去呵护!
篇八: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小伊夏从出生到8岁,挺不容易。因为他从小学习任何东西都比其他人慢很多。但是,就像很多父母一样,他的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什么问题,就感觉大一点就会好了。也如他们想的一样,随着长大,伊夏能说会道,能跑会跳,很是活泼,甚至他还对画画很感兴趣。就这样,伊夏成为了别人眼里一个淘气的正常男孩。
可是,当伊夏上学后,这一切都变得不再正常。他根本学不进去,即使复读一年级,仍然没有改观。而且他也变得越来越淘气,跟人打架,甚至逃课。说起逃课,这也许是他噩梦前最快乐的一次经历了。当看到小伊夏独自一人流浪街头,以他自己的视角观察这个多彩的世界时,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那种轻松与自在;当他坐在石头上发呆时,我更加体会到了那种无奈与无助。
随着伊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出格,而父母终究不愿承认他智商有问题,在父亲努力下,可怜的伊夏被送到了一所有名的寄宿学校学习。而这是他噩梦的开始,也是他命运的转折。
噩梦是因为在只关注升学率而不管学生死活的学校里,伊夏的愚笨被无限的放大并受到老师的严厉对待。这是一种残酷的现实,正因为是现实,所以它不容易被改变,也正因为是现实,所以它才能够被改变。但,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付出努力。试想一下,当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别人看到的鹿是鹿,而你看到的鹿却是马,当你诚实的说出来后,大家会说你是错的,甚至认为你是疯子。你会如何?孤独,无助,痛苦,崩溃,然后……。伊夏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到最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他封锁了内心,将自己陷入无限黑暗。
转折是因为在这看似残酷无情的社会里,还有很多热心、热情和善良的人。阿米尔·汗饰演的尼克就是这样的人。他作为伊夏的绘画老师出现在了伊夏的世界里,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善良质朴,思路活跃。通过了解,他成为第一个发现伊夏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人。然后他又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伊夏一步步走出了阴霾,获得了新生。伊夏释放了天性,就像蒙尘之星再次闪耀,并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获得了家人和师生的夸赞。
那么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对我触动是怎样的。
首先,这是一部让人揪心,让人心痛,又让人宽慰,让人快乐的电影。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作为导演和演员的阿米尔·汗,他给如今浮躁且缺乏关爱的世界带来了一阵春风、一股暖流。
伊夏,作为影片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已经8岁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很标准的印度工薪阶层的家里。为什么说是标准的家庭,不是因为这个家庭有一个温柔贤惠的母亲、一个为养家糊口而辛苦工作的父亲和一个学习优秀的哥哥,我所说的标准是指那刻板到几乎强制性的望子成龙。这是印度无数工薪阶层家庭的一个缩影,又何尝不是中国很多家庭的现状。我对此不好做出任何评论,因为这是一个世界,社会阶段的必然过程。但我希望,这个过程尽量缩短,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无情与无奈,掩埋甚至磨灭了无数颗星星的光辉。
篇九: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观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我感触颇深。这是一部充满了教育的真谛、充满了爱的力量让人深受感动的电影。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叫伊桑,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小男孩。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他的学习成绩糟糕,性格孤僻,做事磨蹭拖拉,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受尽了家长、老师、同学的嘲笑讽刺甚至鄙视责骂。但是,他也有自己寻找快乐的独特方式,他的内心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包容。在他情绪最悲观、人生处于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尼克老师,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变成了成绩进步的孩子,从一个惹人讨厌的小傻瓜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天才少年。这其中无不渗透着尼克老师的辛勤付出——细心观察找原因、关心支持多沟通、耐心辅导想办法。尼克老师是平凡又伟大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能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关键原因,施以正确方法,最后取得成功。
身为同行的我们,为伊桑和尼克的故事所感染,甚是欣慰。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三十余年教学经历中的点点滴滴,也曾多次遇到类似伊桑这样的学生。小宇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是二零零二年的第二学期,他从水冶镇转学来到南关小学。长得又黑又壮,刚开始不爱说话,行为拘谨,有点腼腆的样子。没过几天大变样,上课小动作不断,随意说笑,作业错题较多,字体潦草;下课时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不愿意吃亏……我也经常批评教育他,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后不得不把他的家长请到学校。通过和家长交谈沟通,原来他们文化水平也有限,平时做点小生意,经济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经常忙于生计很少和孩子交流谈心,只要小宇惹了麻烦,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而小宇也可能受他们的影响,学会和同学打架。针对小宇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教育目标——先转变小宇错误的想法,再提高他自律自控的能力。为了达到目标,我又抓住良好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让他换位思考,认识到欺负别人是错误的,学生来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是平等的,应该学会谦让,互相尊重对方,不要因小事而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大度。在随后的教育过程中,也确实看到了他的变化,例如:搀扶脚部扭伤的同学上下楼梯,主动承担打扫走廊卫生的任务……除此之外,还多次对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行为加以暗示表扬。比如:今天的作业字体比以前好看了,上课也没有那么随意说笑了,坐得也端正了……他听后也不好意思笑了。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所说那样:“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在肯定他进步的同时,我也让他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一定能行,一定可以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教育的力量在于唤醒和塑造。老师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责任,更在于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包容学生的不同,用真诚和理解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向我们敞开心扉,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心悦诚服。
篇十: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看完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真是有惊喜有感动,有欢笑有泪水,每一句台词甚至里面的歌词,都会引人深思,只要看过就会深深的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并为之动情。“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
影片中八岁的伊夏,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可是他有着读写障碍症。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一塌糊涂,以至于他总是被老师罚站,被父亲打骂,被同学们嘲笑。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伊夏还是被学校开除,送到寄宿学校了。从此,伊夏伤心至极。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包括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成了一个自闭儿。
细心的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了他,那颗陨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了他的眼睛。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一种情感在尼克老师的心中沸腾起来。没错,有爱才有奇迹,他说服校长让他不要放弃这颗小星星;他用伊夏的方式教会了他读写……为了向所有人展现伊夏的绘画天赋,他特地举办了一场校级比赛,最终,胜出的伊夏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影片的最终,即将回家度过假期的伊夏紧紧地拥住了尼克老师——这个改变他命运的人,看到此处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影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它好像真的有自己生活的影子,作为家长,我对于自己孩子的状态,也曾深感焦虑,无所适从,甚至也要把他扔到寄宿学校去管理,一个好朋友说我其实是在逃避,我们校长说的话更是深深震撼了我,她说:上天赐予我们的孩子就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他们,爱他们,不能心急。是啊,孩子都是来陪伴父母的,我们怎能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缺席呢?因此不要再感到忧思和焦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急躁,是不是还不够正确的去爱他们,了解他们呢?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有体会,我们班有个特别的孩子,我带了他五年多了,来到学校总是不进教室,不是在外面转悠就是趴在栏杆上不动,别人说是不管用的,只要我叫他一声,他就回来进班了,我们学校老师都笑着说,看来这个孩子只听你的话,认得你了。我想,每个孩子都会是特别的,而我们应用友爱,包容,耐性,关怀的态度去看待那些”特别”的孩子,只要老师能拥有阳光的亮度,每位学生能会是一颗闪耀的星辰。
看完影片,我从尼克老师身上学到“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想想我们何曾真正地俯下身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关注过他们真正的需要呢?没有。我们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考虑,却不曾真正的懂得孩子,更缺少耐心和爱心。或许在班级中,我们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那么对于那些相对特别的孩子们,应读懂他们,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从本质上剖析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显得如此重要。在影片中尼克老师告诉我们,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的观察孩子们平时的表现,用成绩检验他们,而是应该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在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中,寻找共同点,找出隐藏在那些错误下的根本原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一点点的重拾自信,找到快乐。没有爱就不能谈教育,如果要让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大树,让心灵去温暖另一颗心,爱便是最好的灵丹妙药,爱会让天空中的每一颗小星星更璀璨,更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