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范文12篇
选择成为教师,就要接纳教育中的酸甜苦辣,用心对待每个孩子,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既然选择了“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就必须做有温度有思想的教师。比如关心学生的内心,启发独特思考。用温暖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让教育充满爱与智慧的光芒。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最近认真阅读了《教育的100种可能》。不仅使我受益匪浅,更使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同时也让我领悟到只有不断阅读、学习,才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书中有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觉得说得很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莫过于陪伴。阅读是教师专业提升的一个最佳途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多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视野,多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和解决自己平时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给我很大触动,让我对教育,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重新认识。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李镇西老师要抱着怎样的一份热爱,才能够记住这么多学生的故事,能够把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在浮躁的环境中,坚持用爱心去做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事情,才能够留存那么多孩子的作文、书信等资料,还能够在这些孩子们毕业之后一直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人生成长之路,和他们成为相伴一生的知心好友这哪里是一个中学的老师啊,简直就是人生的导师!无论是哪个孩子,遇到这样一个老师,在这样的老师所带的班级里成长起来,都一定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因为老师不仅仅是在教他们知识,更是在教他们做人做事。也难怪未来班的孩子们在毕业后的数十年,都对中学的经历念念不忘。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一样了,那时候的孩子比较单纯,思想没那么复杂,那时候的社会也比较民风朴实,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也没有当下这么卷,所以可以去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不否认现在的时代和那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但是作为老师这个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性质永远是不变的,而在今天如此内卷的时代,在很多人只重视成绩的现状下,李老师的教育中更是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是顺其自然的心态和当初激情飞扬的教育理想。这就需要坚守自己的初衷,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的走下去,相信自己,相信学生,相信教育的100种可能。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相貌不同,孩子不同,习惯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自然不同。每天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有时真感觉力不从心,偶尔也会幻想如果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该多好啊!但幻想终归不是现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老师,就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力量,就要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天使都能够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成为真正的自己。高尔基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孩子在智力上、学习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孩子长大后都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但是成绩不优异的孩子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了吗?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认识清楚。李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更好不一定是要功成名就,可能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或者说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平凡的人,但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幸福的人,这也许就可以称之为优秀了。
教育的100种可能,其实不只是100种,也有可能是1000种、10000种,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有无数种可能的。用李老师的话说,既然是无数种可能,那么就远远不只是成为著名火锅品牌创始人的可能,也不只是成为瓦特、爱迪生和牛顿的可能,而更多是成为善良、正直、勤劳、智慧的普通劳动者的可能我们尊重眼前的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的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而只有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教育才能回归起点、回归纯粹、回归到人的本质。
从李老师的身上,也能深深的感受到,作为老师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有多么重要,想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老师自己首先要不断学习,让自己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以自己的魅力影响学生。如果老师自身没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是很难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智慧也很难做好教育,而想要成为一个有爱有智慧的老师,唯有不断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孩子们学习……让自己只要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一天,就尽可能的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孩子们!《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给新教师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没有空洞乏味的说教,有的只是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通过李镇西老师自己成长的故事如丝丝温柔细腻的春风,润物如无声。感谢这本书,给我指明了迷茫中的方向,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篇二:《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教育的100种可能》记录了李镇西老师的36个学生的成长故事。他们的多数在当年是普通生甚至“问题”,但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他呵护、尊重、引导孩子们,如今,当年的孩子已人,成为医生、教师、足球教练、摇滚歌手、火锅店老板、公交车司机、打工仔、大学教授、科研工作者、飞行员、空姐、作曲家、企业家、校长……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绽放光彩,让李老师为之感动和骄傲。很多同学都有“如果没有你,我会怎么样”的感慨。36个故事演绎了教育的各种可能,他警醒自己,提醒同行:善待孩子,耐心陪伴他成长,相信他的未来有100种可能。他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个性的成长和成功。
《教育的100种可能》是李镇西和他的36个学生共同演绎的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爱的故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爱是教育的前提,有爱才有教育。李镇西老师曾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在他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李镇西老师记住了好多学生的生日,在这本书中有很多老照片,还有很多他和学生之间的往来书信。他能详细地描写出他对许多学生的印象,以及上学期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校期间的表现,一直到毕业之后的发展状况,职业,家庭等他都了如指掌。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非常细心,而且是充满爱心的老师。他在书中写道:“教师爱孩子,爱的是这个孩子的本身,而不是爱他几年后可能有的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高考状元的荣耀,或几十年后院士、部长等‘头衔’和‘光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更多的人成为普通劳动者,这依然是教师的骄傲”。“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李镇西老师真正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教育,不应该用一个模子浇铸本来具有不同潜质、不同个性的学生,而是应该让他们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看到辽阔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方向,创造无限的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孩子们展现无限的发展可能,就在于为孩子们创造各种机会,把可能变成现实。他在书中说:善待你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耐心陪伴他成长,因为他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初中时的柴粒,是一个差生:非常顽劣,成绩极为糟糕,好动,不学,上课要么捣蛋,要么就睡觉,有时还和同学打架。这样的一个学生,在我们普通老师的眼里,那绝对是一个不招待见的主儿。但是李老师,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他对他们因材施教,为了让这些学生改正缺点,费尽了心思,只要他们稍稍有一点进步,就星期天带他们去公园玩,奖励他们的进步。
柴粒上课坐不住,听不懂课,李老师就让他手抄长篇小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上课能坐得住,不影响别人,同时自己也有些收获。就这样一名差生,最后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是部队一名副营职参谋,让李老师也忍不住发出感慨:对学生的确不能因为当时的优缺点就轻易否定孩子的未来,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不可估量,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和潜力。
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展现了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读完李老师的教育故事,我进一步明白: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陪伴孩子个性化成长,悉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相信他们的未来有100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展现自我,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三:《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一年前有幸能聆听到李镇西老师关于“用一生的时间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的讲座,李镇西老师幽默又真诚的分享给我很深的启发,也在我心里埋下了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师的种子。李镇西老师的分享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多次的回想和品味,于是今年暑假我在李镇西老师的多本优秀作品中先选择了《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运用假期的时间沉下心来细细品阅,真是如获至宝收获良多。书本中的情节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触动,让我感触颇多。李院长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阅读完后与我而言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
《教育的100种可能》看书名就知道,这是送给所有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的读物,是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枕边书,对新教师们可能面临的100中情境,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形式展开并进行了详细解答和指导,分别从职业理解、阅读、写作、师生关系、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六个方面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哪怕是已经走上教育岗位多年的我读起这本书来,竟然也颇觉得心情澎湃,似乎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我能感到教育的初心又被唤起,教育的热情重新燃烧。本书如一位慈祥的老人,从职业理解、阅读空间、写作指津、师生之间、班级建设、课堂探秘等六方面给新教师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没有空洞乏味的说教,有的只是大量鲜活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通过李镇西老师自己成长的故事如丝丝温柔细腻的春风,润物如无声。感谢这本书,给我指明了迷茫中的方向,对我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以下这几点对于我来说特别深刻。
一、教育是“人的传递”,是生命影响生命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你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教育生活的全部,这就是职业的认同。教育中的成功与挫折、喜悦与烦恼、欣慰与委屈、赞誉与非议等等都是自己的情绪,是与它人无关的,因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修行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教育心态与行为,更不会成为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的挫折。就如一位刚毕业成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满怀信心走入职场。一个学期、二个学期……许许多多工作上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和面对的时候,更多的会想到教育生活的的酸甜苦辣。这就是教育的全部。书中的一位学生,成为了一名公交司机。为了完成这本书,李镇西特意乘坐了他的公交车,他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我没有出息,但乘客很喜欢我。”李镇西说:“这就是出息。”这就启发我教育是“人的传递”,是一个生命影响一个生命的过程,在做老师的路上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心中要有每一个孩子。
所以,如果选择了当一名教师,就要接受教育给我们带来的酸甜苦辣,叫要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教育意义。作为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就要就必须要做有温度有思想型的教师、那么有温度有思想型教师。
二、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李镇西说,“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这就才教育真实的样子。不仅仅是孩子们在成长,李镇西老师也在成长,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他说:“我的教育其实伤痕累累。”而在这本书的最后的代跋中,他写道:“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在从教三十多年的生涯中,他反思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情不自禁地对不喜欢的学生冷眼相待,不由自主地挖苦讽刺,或不公正地批评、惩罚……对潜能生学生的忽视……还有对先进生的“偏心”。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回忆录把我带回了初次走上三尺讲台的情景,那时的我焦虑、惶恐的准备如何上好第一节专业课,担心学生喜不喜欢自己的课,既要想办法让学生跟着我的课程思路踊跃的参与进课堂活动中,又要想着法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下来,翻阅着各种教学案例,维持好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甚至为了第一次上公开课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多年后再读这些新老师的困惑和故事,给年轻老师传经送宝,留下一笔又一笔财富。如临其境,感动很久。
同时我也不经的探索起来怎样才能尽快地成长起来?李镇西老师说,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就是教师成长的标配。何谓反思型教师?他说到,反思型教师就是通过不停的研究课堂、思考和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认真专研课堂,反复的研究课程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
教育思考对于像我这样还处于成长期的老师来说,要多多的对教育过程中失误进行反思、对学生课堂反应进行反思、对教育行为实施实效进行反思等等。正是要将这些反思落实到这种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的进行有效反思,总结出来有效的方法与经验。我们整堂课应该是把由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化为学生主导的课堂。要时刻把自己当作一位新教师,努力备好每一节课,用研究的标准来规范自己。我们作为年轻的教师,也要具有勇于反思的精神,提高反思的能力,在反思中前行,才能逐步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理想教育。
三、教学要时刻为自己充能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修行就是阅读,是教师最好的充能方式,一个有阅读的老师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可以在读书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辩证吸收优秀思想,感悟教育与生活的真谛。李镇西老师也强调了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指出教师应当让阅读成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提倡读四类书籍:教育类、人文类、科技类和儿童类。
回顾自己这几年的教育生活,实在汗颜,在生活中我留给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并不是认为阅读不重要,实在是应付工作中诸多事情后精力已是所剩无几了。书中为我指点了迷津:让阅读成为内在需求,养成习惯,挤出时间,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化零为整。可见,只有真正将阅读融入生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从中书中获得养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生命的状态决定着我们教育的品质。但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前,我们工作状态很多老师在具体事务中,很多时候丢掉了自己最初的“教育理想”。计划、总结、值班、开会、家访、维稳、防疫……,无数琐碎的工作让老师们分散了太多的精力。那么最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呢?李镇西老师讲到,拥抱生活,用生命润泽生命。对于我个人来说,读书,每一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途径。在学生漫长的一生中,我们能给予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只是他们人生中的沧海一粟。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好教学的水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的给予学生“新鲜感”,让我们摆脱“无物可教”。
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途径。我觉得李镇西的《教育的100种可能》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它又好像是我慈祥的师长,不断地给教师岗位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在这本书中,李镇西写了36位学生的人生轨迹,这些学生有的来自他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也有的来自他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他们之中有不同职业的人。教育是具有无线的可能性的,不仅仅100种可能有千万种,它是指向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宽广、人生和人性的圆满与完善。这不是每一个怀抱理想的教师都应该去追求的吗?愿我们都能成为一名坚持阅读,善于反思的教师,充实内心、感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老师。让我们的教育温暖而有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成长中汲取力量,在教育中感受温暖。
篇四:《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教育的100种可能》记叙了36个孩子从中学到现在的成长经历,而本书的作者李镇西老师,在自己朴实的文字中处处体现着他对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关爱,小心呵护每一株幼苗的成长,用最合理的方式为他们修枝剪叶。
在书中记录的丰富事迹中,保留着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暖心的细节,事无巨细地还原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李镇西老师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幸福的教师,他用心爱学生,同样也得到了学生的爱。他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出着贡献。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绽放光彩,身为老师无疑是骄傲的。
作为一名踏入岗位不算很久,资历尚浅的教师,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回忆起我时,也能像李镇西老师的学生们回忆起他那样,把老师作为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篇五:《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我深入阅读了《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它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教育的新世界大门。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让我们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憧憬。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首先,作者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在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向我们展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需求。而教育的目标就是发现并培养这些潜能,让孩子在宀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个性化教育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个性化教育强调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成长道路应该充满无限可能。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下,性格千差万别。反映到集体中,有的学生热情奔放,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遇事开朗,有的则顾虑重重。但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并不在意这些差异。不同性格的人,往往会对某种事物表现出拥护或反对,积极或消极,厌学或乐学等不同思想倾向。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细心观察、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只有根据每个人性格差异因人施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成长需求,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更加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成长需求,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时光。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情感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社会问题,深刻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讨论案例等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培养他们的同情和关爱之情。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尊重他人的权利、观点和差异,培养他们的包容和尊重之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过的帮助,鼓励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可以通过写信、制作感恩卡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谢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授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之情。还可以组织参观纪念馆、举办爱国主题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伟大和骄傲。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价值。在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尝试更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篇六:《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中,我仿佛穿越了一片广阔的教育森林,目睹了不同种子如何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动人景象。每一种可能,都代表着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与温情。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李镇西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天赋和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他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辉。
书中在写未来班学生陈峥的案例时强调了“教育的幸福是彼此珍藏”的理念,让我深感赞同。教育不仅仅是单向的灌输和塑造,更是一个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以及教育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彼此的影响和启发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这种彼此珍藏的幸福,体现在每一个微小的教育瞬间。当教师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当他们关注学生的需求并适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当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并不断努力超越自己;当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当他们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希望和力量——这些瞬间都是教育的幸福,都值得彼此珍藏。
认真品读陈峥的故事,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走向成功。我们需要与学生共同成长,互相启发,创造更多属于彼此的教育记忆。同时,我也明白了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珍藏与学生共度的时光,也要学会珍藏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成长。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每一次课堂的探索、每一次教育的尝试,都是我们教育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的多种可能性。我将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去教育、去影响他们。同时,我也会珍惜自己的教育经历,不断反思和总结,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育的幸福是彼此珍藏的,这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这里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七:《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以往我总觉得读书、买书、拿书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况且每天那么多的事情,不如看电子书,随时随地手机一打开想看什么搜索一下,遍地都是。然而读电子书内心总有一种不踏实感,总是浏览过电子书后,内心留下的东西并不多,或者说当时心里有什么或者急于输出什么,但是由于是电子的,没有及时标注,时间一长,就慢慢淡忘了。最近我翻阅了一直束之高阁的李镇西老师写的《教育的100种可能》,也可能是由于假期的原因,也可能这本书本身就太吸引人了,我的读书时间也不知道从哪儿挤了出来,有时候是在孩子和同伴玩耍的间隙,有时候是在做饭等水开的间隙,有时甚至在上厕所的间隙,我花费了5天左右的时间,终于将上册读完了,那些感动和事迹冲刺着我,使我肚子里有好多话想喷薄而出。最后我略微思考,还是以我在全书里边经常会遇到的一句话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就是教育目的——“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展开吧!
从我2000年走上讲台开始,迄今为止将近22年了,如果算起来我和李老师的学生第一届学生相比,我们都属于70后,所以李老师文章中学生遇到的人和事,都能跟我产生非常大的共鸣。我每读一个学生的故事,我便惊诧于李老师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清新的记忆?另外还有收藏学生的作品、书信,这样的一个习惯,那么写这本书的素材,好多都是从以往交流的信件中截取的。记得03年我刚调到济源四中后带的第一届学生,那也是我正儿八经的第一次当班主任,到现在也快20年了,有一次我在轵城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学生,他先认出了我,叫了一声:“老师”,我仔细一看:“嗳,崔雷雷,是你啊,你怎么在这儿?哦,对了,你家就是这儿的?”随后聊了些什么,我不是太记得了,但我回家以后就收到了崔雷雷发给我的短信,他说:“这么多年了,当时在班里我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存在,我从没有想到老师您能一口叫出我的名字,让我感动坏了!”的确,他当时不调皮不捣蛋,学习成绩也不拔尖也不落后,就属于中不溜的学生,的确容易被忽略,或许从那以后我没有当过班主任,也或者对自己带班的第一届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就是第一眼就叫出了他的名字,而且没有思考。看看这也是李镇西老师说的一句话,孩子是多么纯真,多么容易满足,心胸是多么宽广啊,他不因在校的一点琐碎的事情记恨于你,而是因为一点点真情的流露而感激于你。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夫妻两个人都是教师,不能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我爱人除了有一年身体有恙,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之外,其余时间全是班主任。而我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就是把家里照顾好,给爱人默默支撑,当他背后的女人。而读了《教育的100种可能》后,我突然发现了,我没有当班主任,我后悔了。虽然我对学生也是全心全意的付出,学生也能跟我打成一片,毕业的学生回学校来看老师的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去找任课老师的我,然而终究是在他们关键的成长期,我参与的少了。就在2020年,有位班主任老师突然身体有恙,我接过她的班,又当了一年的班主任,仍然对学生全心全意的付出,由于工作关系高二的时候,我没有再当他们的班主任,每次在路上与班里的学生偶遇时,他们都会拼命的晃动着他们的双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胆子大的学生冲上来就给我一个熊抱。回忆一下,我只是做了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当然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从来不会说伤学生自尊的话,学生说的话我大都予以充分的信任,学生都说从来没有见过比我还温柔的老师。当时班里有个叫“白俊”的学生,他是一名体育生,中招文化课成绩200来分的分数考入了我校,文化课几乎什么也听不懂,他文化课也只有上午上课,下午进行体育专业训练,或许我已经年逾四十,对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我对他说:“学体育不简单呀,这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道路,每天的体育锻炼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哪一个体育生身上在训练时都会有受伤现象,你可有过呀?”我的话似乎引起了他的共鸣,他终于打开了话匣,他说到他哥哥就是练体育的,非常辛苦,也多次受伤。在家里,父母非常忙,每天他要跑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回来家还得自己做全家的饭,对于2005年出生的孩子来说,多少还被捧在手心里啊。而他就要……他也有伤在腿部,需要强行每周往腿里注射药物,说到那种揪心的疼痛,他红了双眼,我亦红了双眼,我找借口背过脸去拂去脸上的泪水,回头告诉他,“你练习体育多么不容易,专业课是这样拔尖,但如果考大学时,因为文化课而拉了你的后腿,那多遗憾呀,你把心用在专业课上,文化课只在课堂上用点心,别让文化课成为你成功路上的一个绊脚石,文化课上老师在哪里能帮得上你的尽管说,尽管问?”或许就是这一点点共情,让他在课堂上有了一些微弱的转变。有一次周末他妈妈来学校接他回家,硬是给我捎了一包山上的野菜。这哪里是一包野菜呀,分明是一颗学生爱我的心。随后他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在初中我是个刺儿头,经常把老师气哭,老师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上高中以来他却从来没有气过我。现在我不教他们了,路上遇到我,他只是边走边对我憨憨的一笑。
是啊,我们能为学生做的并不是太多,有时一个倾听,一个共情,就能俘虏一个学生的心,当然这都建立在自己有爱心,真正关心学生这样一个基础上。作为教师,我愿意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也会把这个理念传达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带着这个目的去感染他们周边的更多的人!
篇八:《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今年暑假,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读完《教育的100种可能》这套书。本套书分为上下两册,记录了李镇西老师教育生涯中的36个学生的成长故事。李老师写过许多感人的学生故事,但这本书中的故事和以往不同,虽然也有师生情感,也有教育技巧,但更多的是深入学生内心,展示他们的精神成长,以及他们走出校园后的人生经历,主要想展现他们的人生与当年教育的一些关系,同时也表达了李老师对教书育人的深度思考。使我从字里行间感悟出教育的真谛,给自己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教育的100种可能》主要采用教育故事和对话的方式来阐述教育的智慧与力量。整套书细读下来,李老师本人的质朴以及他与学生之间真诚的情感让我沉浸在其中。因为这些案例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所以更容易产生共鸣。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
除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本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些学生长大成人后对教育的理解,包括他们自己对教育子女的感悟,和他们回忆中的教育以及对当年李老师教育的解剖,我认为这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内容。在学生们写的回忆里,你不难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建荣的回忆里这样写道:“李老师的每节语文课一开始,都会有一分钟的新闻时间,同学们会轮流站在讲台上给大家汇报这一天的新闻。还有坚持写日记,分组轮流办板报,给组长背诵课文,到街上“捉”错别字等等”。他这样评价李老师的语文课: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让他觉得语文学习是非常轻松愉悦的,在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复习,更没有题海战术的情况下,总能把语文考试应付得不错。陈峥在“从未忘却的记忆”里这样写到:“在李老师组织的语文兴趣小组里,我们参加了拜访名人、去乡间采风、对街头文化环境做社会调查等”。在八十年代,既没有“素质教育”的提法,也没有“社会综合实践”的说法。但李老师却带着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她还清晰的记得李老师给他们读过的报纸、小说,名著等。她说: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对与当时的我,更是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这些当时称之为课外知识的东西,奠定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还有许多学生在回忆里都说到的“班长竞选、班干部是民主选举、就职演说、班会课、辩论会,以及他们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班徽、班旗……”,不禁让人感叹,这是四十年前的教育教学吗?这是何等的超前,富于改革创新的李老师,不愧是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反观今天的教育……更能理解为什么说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读李老师的书,你能感受到他对学生满满的爱。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会有那么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在王红川的回忆里说:“李老师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好老师”。是呀!当老师的就是应该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快乐,感受学生的烦恼。这跟学历无关,跟教学技能无关,而是跟老师的爱心和修养有关。如果一位老师根本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的情绪完全无感,甚至经常和学生发生矛盾,那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引领。这也许正是在这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线上教育依然无法取代学校教育的可贵之处吧。
从这本书中让人感受到最本质的教育及爱的力量。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医生、教师、教练、歌手、司机、老板、教授、企业家、校长……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发光发热,让李老师为之感动和骄傲。意在提醒我们:请善待孩子,耐心陪伴他们成长,相信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李镇西老师说:“希望家长和老师通过读这本书,能用另一种眼光欣赏孩子,和孩子一起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或者教育童话”。于我而言,奇迹不敢说,童话也未必有。但我希望我正在教的孩子们都能喜欢我,并在多年后依然觉得我是他们遇到的好老师之一。
篇九:《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初登讲台时,就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书,每每翻开他的书,就会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个暑假,当我翻开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时,除了感动于他的敬业精神,更感动于他无私的大爱!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李镇西老师就是如神一样存在的老师。在他的班里,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孩子,他都能客观公平地去对待,他能如父亲一般地去爱,他更能对每一位孩子做到因材施教。
一、做一个眼中“没有差生”的好老师
和所有的教师一样,所有的班上都有差生,因为教育质量的压力,大多教师更关注的也是中上等学生。而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的花期,教师要学会等待,静待花开。正是他这种可贵的教育情怀,使他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工作之余,还抽空记录特殊孩子的学习生活。几十年后,正如他的期待,班上的李嘉文,从顽童变成了眼科专业的博士;班上的王洪川,从一名差生变成了医院的管理者……正是李老师当初的不舍弃,才使走入医生岗位的王洪川面对患者时,能做到像老师爱他一样,关爱患者,不舍弃每一位患者。
爱需要传递,李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这些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也都用自己的力量发挥着光和热。
二、做一个亦师亦友的好老师
李老师对待教育工作是无比热爱的。在课堂上,他做好了一个教师应该尽的职责:每天除了上课,他给孩子们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让孩子领会书中主人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周末,他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孩子们到野外郊游;他会到医院照顾生病的学生,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等;他会给留守儿童送温暖,写信关爱他们……李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从校园延伸到家里;从当年延伸到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若干年后。这一点,正是我这样普通的教师急需努力学习的。
三、做一个心怀幸福的好老师
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为孩子们幸福人生奠基的同时,也让我们老师收获幸福的工作。李镇西老师的成功教育实例,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幸福的来源,在于以爱育爱的传递中,在于以德立德的培养中,在于以真教真的育人中。看到学生们个个成为行业精英、人人成为有用之才,不仅是孩子们努力成长的最好结果,而且是我们为人师者辛勤付出的最好报答,让孩子们在收获人生幸福的同时,我们为人师者又怎能不幸福满怀、欢欣鼓舞呢?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教育英雄李镇西学习,用我们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无愧于时代的幸福!
篇十:《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在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深有感触和体会。
他写到:“教师爱孩子,爱的是这个孩子本身,而不是爱他几年后可能有的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高考状元的荣耀,或几十年后院士、部长等‘头衔’和‘光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更多的人成为普通劳动者,这依然是教师的骄傲。”
他在书的自序中写到:“我当然为我学生中赫赫有名的精英人才骄傲,但同时也为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自豪。我认为这才是教师应有的‘骄傲观’,尤其是在当今十分功利也十分势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千万不要把教育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培养‘高端人才’,应该把培养数以千万计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公民做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高尔基
所以我想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的爱心在哪里,他的成就就在哪里;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他的成长就在哪里。正是对学生满满的爱心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造就了一位教育家。
这部书的扉页里有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李镇西老师真正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篇十一:《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我刚踏上教师岗位之初,我就拜读了他《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他的那句“让我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成为了我做教师的座右铭。他喜欢记录、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读了他的书,他的许多做法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贯彻。近日,我再次拜读李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再次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记录了36个孩子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的全程成长故事,他们之中有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也有教师、医生、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不同的岗位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而这些成长经历的背后都浸透着李镇西老师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留下爱的教育痕迹,做班主任的有心人。李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几百页文字,其中有很多老照片,以及和学生的书信文字,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现,我看到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彩的班主任生涯。他一直保存着和学生沟通的资料,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
一、走进并了解学生
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相貌不同,孩子不同,习惯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自然不同。每天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有时真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真幻想自己如果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该多好啊!但幻想终归不是现实。朱永新老师说“在这么多学生的情况下,了解学生更能够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变得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老师,就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力量,就要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天使都能够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二、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要发现更多可能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表示,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是一片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沃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不断培育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身上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可能变成现实。
三、坚守自己的初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平凡忙碌的教育生活中。时光已去,容颜易老,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学生,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是顺其自然的心态和当初激情飞扬的教育理想。相信每一个老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心中都充满了理想的信念,尽管在现实的生活中也没有忘记自己当初选择的初衷,是随波逐流还是激流勇进?是淡泊名利还是相信未来?这就需要坚守自己的初衷,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的走下去,相信自己,相信学生,相信教育的100种可能。
四、不用一把尺来衡量学生,要引导个性发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李镇西老师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寻找适合“每一个”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方法、耐心去帮助一个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极大的教育智慧与艺术。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想我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有教无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小问题。第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最后,要将正直、善良、勤奋的种子默默种在学生的心田。通过自己每天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注重德育,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也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我们要善良地对待他人,也要机智地对待生活。善良,并非意味着愚昧;正直,并非意味着鲁莽,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静下心来,呵护、尊重、引导孩子,认真倾听、耐心陪伴他们成长,相信他们的未来有100种可能!
篇十二:《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
“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教育的100种可能》封面上的一句话,究竟是怎样的陪伴,才能创造出100种可能?带着这些疑问和期待,我慢慢地打开了这本书,循着作者的足迹去感受一个个不一样的故事。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记录了36个孩子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的全程成长故事,他们之中有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也有教师、医生、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不同的岗位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而这些成长经历的背后都浸透着李镇西老师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一、教育是一双眼睛,要发现更多可能。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表示,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普及,然而学生成绩仍然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成才和成绩呢?我想只要我们从教育的本真出发,用心、用情、用爱,让每个孩子以他最合适、最舒服的方式享受教育,也许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好的可能。正如李镇西老师写《教育的100种可能》的初衷一样,他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是一片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沃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不断培育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身上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可能变成现实。
二、教育是一把尺子,要引导个性发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李镇西老师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寻找适合“每一个”的教育方式。文中邹冰的成长经历令我印象颇深,用李老师的话讲,几乎所有“差生”的缺点他都具备了——违纪、打架、上课捣蛋、不做作业,还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李老师最常用的秘密武器就是和他谈心,引导他分析自己的优点,激发他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当他上课纪律有进步,被评为“进步最大的同学”时,李老师就带他去公园玩,踢足球,摔跤等等。此外,李老师发现邹冰有出色的运动天赋,鼓励其竞选班级体育委员,为班集体服务。在李老师用心教育及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如今的邹冰善良、成熟,昔日的“调皮大王”今天成了老师的骄傲。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会遇到很多“邹冰”式的学生,如果遇到李老师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大不一样。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曲折、反复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要有足够的方法、耐心去帮助一个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极大的教育智慧与艺术。
三、教育是一支画笔,要适当“留白”。
什么是留白?留白是指书画创作中常用技法,创作者在巧妙构思的基础上恰当留白,让方寸之地的画纸延伸出天宽地阔的美妙。绘画需要留白,教育也同样需要留白。这里所说的“留白”,不是不管、不问,而是以孩子喜欢的方式,给予孩子更多思考、吸收的时间,充分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比如,目前在大力倡导课程游戏化,我们尝试把游戏化的精神、理念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晨间入园、户外活动、过渡环节等一些“零碎时间”,在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让游戏渗透在每个细节处,真正让游戏精神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这些游戏化就是幼儿教育的“留白”,孩子不再被动地跟随教师前行,而是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静下心来,呵护、尊重、引导孩子,认真倾听、耐心陪伴他们成长,相信他们的未来有100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