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10篇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助其茁壮成长,直至排挤掉自身缺点的杂草。倘若我们以成人的冷漠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任何“语重心长”的教育都将徒劳无功。教育需要真心与热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走向正途,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与希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语言朴实而富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做最好的老师》那一句句耐人寻味的话语正是李镇西老师几十年教书育人的切身体会。在书中尽情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老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其中他的班级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启发着我……我常常在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当一个好老师起码得具备怎样的条件?”拜读了李镇西的书之后,我知道了“做一个可爱的老师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起码条件。”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唤醒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这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我们在实实在在的每一天的平平常常的教学中付诸实施,需要我们有追求“真”的勇气与恒心。可见,我们的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当他们与我们不合拍时,你更需要冷静地观察、倾听、思考……鼓励他们展示自我,勇于质疑,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教学生活才是鲜活的,才是丰富的。也许我们不会成为“大教师”“善于思考的专家”,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一个有思想的优秀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得是一名爱读书的老师。爱读书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这份职业对我们的要求。
篇二:《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中第三辑第一节,我被李镇西老师深深地折服。
文章叙述的是一位学生在随笔本上加了一句话:想和老师聊聊。李镇西老师答应了。但学生进了办公室却迟迟不开口。李镇西老师慢慢引导,终于说出了星期中途星期三要回家的事。李镇西老师没有批评她的娇气,而是跟她开了一个玩笑:“那你以后考大学最好考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离你家最近,这样你回家最方便,呵呵!”女孩破涕为笑了。于是,李镇西老师又告诉她同意这个要求,对她的成长不利,应该战胜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女孩虽然点头答应,但眼泪流下来了。这时,李老师并没有搬出“学校纪律”来要求她,而是说:“这样吧,我同意你每周三可以回去一次,但你自己控制好自己,如果能不回去最好。如果到了星期三你坚持不回家,第二天早晨起来你会非常自豪,因为你战胜了你自己。当然,如果你忍不住想周三回去,也没有什么,你就回去吧!然后第二个星期又开始考验自己。我觉得如果是因为我不准你回去而没有回去,这并不能算你战胜了自己;只有当你可以回去而不回,这才是了不起的。你尽量试试看能否战胜自己,好吗?”后来,果然这个孩子战胜了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周末回家。
假设一下,如果女孩来找李镇西老师的时候,李镇西老师不是给她聊其他的而是急躁地追问:“有什么要对我说的,怎么不说话呢?快说呀!”在李镇西老师的追问下,她吞吞吐吐地说出自己的困难和要求,然后李镇西老师语重心长而又严肃地和她谈“学校的规定”,谈“坚强”谈“毅力”,那么李镇西老师不但不能解决她的困惑,反而会让她从此不再主动向李镇西老师谈心倾诉。李镇西老师的那次谈心为何能取得成功,正因为它蕴含着一些走进孩子心灵的普遍原则。
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这是成功谈心的前提。可以想象,孩子第一次主动找老师谈心,一定有过犹豫甚至有过思想斗争,如果不是遇到了困难,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找老师的。因此,在这里,“尊重”首先应该应该体现于对孩子善解人意的体贴与关切。当孩子叩开老师的办公室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求助,我们应该以真诚的眼光给孩子以心灵的安全感,进而自然而然向我们敞开心扉。
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在一些班主任眼里,所谓“谈心”就是“老师谈,孩子听”。其实,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善于倾听。必须摆正师生关系,不能仅仅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还英该认识到,师生同时也是平等的朋友。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而言,教师一般来说远在孩子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孩子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既然是平等的朋友,那么当朋友向我们诉说的时候,我们当然应该耐心倾听,并用温和的眼神鼓励孩子畅所欲言,一吐为快;通过“倾听”走进孩子的心灵。没等孩子说完便自以为是地打断孩子的诉说,这样的老师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面对孩子的倾吐,班主任任何不屑或不以为然都是对童心的亵渎。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颗孩子的心去理解。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既然是孩子,他们的观点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否则便是老师的失职。但是这里的“引导”,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更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而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关切,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谈心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作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谆谆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按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自然包括教师和孩子的谈心——“关怀备至”说的是“细心”,“深思熟虑”说的是“慧心”,“小心翼翼说的是“耐心”。如果面对孩子的第一次求助,我们能够表现出“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和“小心翼翼”,我们就能真正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帮助者和引领者,并继续赢得孩子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永远的信任!
篇三:《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也受益匪浅。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了。现在我才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记得我曾经因为个人情绪化,打过一个学生,以至于到今天我还对自己的行为而悔恨。我从书中感受到:在实践中成长的老师将要经历那样多的磨砺,学生对教师的爱是多少点滴的累积,教师对学生的爱又是多少岁月里的呕心沥血。我开始思索:假如没有爱与责任,仅凭满腔的热情,我最终将收获什么?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篇四:《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当我捧起《做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时候,犹如一股甘泉涌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怎样才能做到更好、最好……从李镇西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能够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级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
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叫魏久淇,从外表上看,这孩子给人的感觉是聪明可爱,可是一谈学习,就让人大失所望。上课他总是蒙头大睡或是自己在纸上随意涂鸦,一副自娱自乐的模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与同学们来往。作业完全看他的“心情”偶尔写一次,座位上每天总有碎纸片又脏又乱,为此我多次批评教育,可收效甚微。与家长联系,得知他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也许这孩子,从小缺少安全感,总是做一些想引起别人注意的事情。为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无论在课间,还是在课堂上,我都有意识地和他接触,有时一个微笑,有时用手摸一下他的头,有时上课我提问简单的问题他还会偷偷地举起小手,我就给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答对问题我就重点表扬。他喜欢画画,我就让他承担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和绘画工作。慢慢的我发现这孩子,上课能注意听讲,还能积极发言,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和以前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
因此,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篇五:《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最近在读书吗?读的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吗?大家看,一说起读书,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也最爱用那句古诗来勉励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2023年的寒假,我买了《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计划在假期当一个读书的雅人,也去寻找寻找心中的疑问: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教师?而这次读书的收获,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我感动,荡涤心灵。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李镇西何许人也?他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更是被誉为是“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著作等身,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可以说是语文教学领域响当当的大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生动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饱含着深情。这些故事平凡得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可是蕴含的教育智慧却让我不禁为之赞叹,折服。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
李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读到这里,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6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刚考上中师,虽然已经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是老师,但是对当老师还是比较茫然的。有一天,我父亲对我说:“你看咱们街上的朱老师,那可是咱们商南县的优秀教师,走到哪儿大家都对她客客气气,敬重得很。你以后要是像朱老师那样,你娃就有出息了。”这句话我记了很久,我觉得朱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看奥特曼,里面最有名的一句就是“你相信光吗”,不管你们相信不相信,反正我是相信的,因为朱老师就像一束光亮在我的心里好多年。后来真正踏上三尺讲台,这一站,如今已经22年。我在一位位教育界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职场小白一步步摸爬滚打,慢慢成长为商南县优秀班主任、商洛市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也算是稍微有一点点出息了。如果听见有家长说,田老师是个好老师,教我娃我放心,我心里还是蛮自豪的。但是我也知道,离李镇西老师那样的大师还只能望其项背,离____的“四有好老师”的教导,也还有云泥之别。更何况身边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我只能鞭策自己,勤奋学习,见贤思齐。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读书的第一个收获。
图片
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一条就是“热爱学生”,这是从理性角度提出的要求。我认为,“热爱学生”更应该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一种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有段句话常常被我们奉为座右铭: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最好的老师》中写到,李老师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满了他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用自己伟大的师爱在唤醒着一个个可爱的灵魂。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不仅仅有传道授业解惑恩师之情,更有引导陪伴教学相长的朋友之谊。你爱他们多一点,他们的回报就会超乎你的想象。
我们班有个男孩叫可可,挺高的个子,坐在第一排,为什么呢?他很像向日葵,上课的时候他的凳子可以自动切换成旋转椅,我站在哪里,他永远面向着我,一双大眼睛时刻盯着我,非常认真的样子。可是一提问他,他就一个字:“啊……”,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做课堂笔记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我不提醒,他是一个字都不写的。遇到这样的孩子真是很头疼啊!但是他又是个两面派,经常语文课结束的时候,他就会跑到我面前说:“田老师你今天的课讲得好得很。田老师你好漂亮!”有一天早读,同学们读书声特别洪亮,我说:“你们今天咋表现这么好?”可可大声喊:“因为我们想你啦!”我憋住笑,在心里嘀咕:昨天还在批评你上课的笔记一个字都不写,今天就想我了?真是小马屁精。每次一批评,他的认错态度可好了:“老师,对不起,惹你生气了,我知道错了,我一定改。”那目光绝对真诚,可是效果等于零。有一天,我和班主任聊起他,听说他也经常追着其他老师公开“表白”(这个表白是带引号的哈!)。好嘛,原来他是个“中央空调”呀。可是谁能扛得住一个孩子天天见面一张笑脸对你说:“老师我喜欢你!”这个孩子确实有点“又癞又懒”,脑袋很机灵,学习习惯却很迟钝,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天真烂漫、心里有爱的孩子,他喜欢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等,他也喜欢每一位老师,这是多么纯洁美好的金子般的心!所以我总是对他另眼相待,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时刻提醒他读书、做笔记、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及时表扬加鼓励。他还是会一如既往追着我说:“田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还是会笑着故意说:“哪里漂亮了?作业写完赶紧拿来给我看。”这种师生“双向奔赴”的相处模式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我在观察、反思、总结中慢慢调整、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倾注更多的爱来提高教育的艺术性,这样和谐有趣的师生关系让我和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学期末的时候,可可的成绩进步非常大,我很意外,也很惊喜,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也为我的成长感到高兴。热爱学生、用心教育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读书的第二个收获。
李镇西老师还做了什么呢?
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也是随手拈来。李老师之所以能够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实践积累的结果。李老师一直在不停地阅读、思考、积累、写作、积极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才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去摇动那一棵棵小树;变成变成一朵有趣的云,去推动那一片片天真可爱的云;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去唤醒那一个个稚嫩可爱的灵魂。乐读善写、学思笃行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读书的第三个收获。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是对某些欲望的放弃,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更是“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的荡气回肠。也许我们不能光芒万丈,但是我们一定要温暖有光。因为你听,泰戈尔在诗中这样说: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篇六:《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禁想起自己读书时的一些事一些人,也不禁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可能有些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些老师兢兢业业、严肃敬业,也有些老师知识渊博、风趣幽默。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呢?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要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于我而言,好老师就是要从始至终热爱这份教育事业,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好老师应该热爱生活,坚持用心用情去做事;好老师不仅能授学生以渔,还能育学生以德。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成长路上值得我学习的三位好老师。
向易艳萍老师学做“教育人”
好老师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教育这份事业的人,是一个能从其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的人。
易艳萍老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讲师。见到她的第一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手里那本泛黄了的高英教材。可整堂课下来,她从未打开过它,因为其中的内容她早已经烂熟于心。在课堂上,她既可以教我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可以和我们用英语谈天说地。她擅长向学生学习,她说她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学生就是她新知识的灵感来源,即使每天在四个不同的班,上相同的内容,她必定会上出不同的风采。我们每次都好奇,下节课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在她和她儿子相处过程中,她也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宽容的心。她会主动去了解儿子感兴趣的hip-hop,尝试儿子介绍的新款游戏,和儿子一起阅读小说,聊聊爱情故事。在我们心中,她也是我们的妈妈。
易老师教会了我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专业知识就是她手中那本泛黄了的教材,我们要时刻带在身上,放在心里;课外知识就像每天面临的不同的学生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见得越多,了解得越多,这份爱也就越深了。我要像她一样,热爱这份事业,享受其中的快乐,这样,难道还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吗?
向刘凌主任学做“有心人”
好老师是一个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用心用情做事的有心人。
记得刚进常外时,我很荣幸地分到了刘凌主任所带的年级当班主任,初出茅庐的我,跟着他学习了两年,与其说学教书育人,还不如说学做人,学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刘凌主任幽默机智,乐于助人。在高23班第一次举办全校“文明礼仪伴我行”班会观摩课时,作为经验丰富的前辈,他主动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好的建议,并多次抽出百忙时间临场观摩预备班会,最终这次班会才得以顺利完成。我要向他学习,学做一位能迅速感知别人的困难、热情帮助周围的同事和学生的好老师;学做一位富于创造性、有良好的教养以及丰富的知识的好老师。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主任接人待物时的言谈举止。面对不同的人群,他总能应付自如。对于上级给的任务,他愿意主动克服困难,奋勇而上;对于意见各异的同仁们,他能耐心倾听,解释周到,最终还能让我们开怀一笑;对于刁难的家长,他既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又能做到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对于千奇百怪的学生问题,他也能及时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学生愿意听他服他。他就是这样一位能力卓越,人格魅力无边,坚持用心用情做事的好老师。
刘主任教会了我要做一位“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周围的人和物,用心去做好该做的事。我想,这也是一位好老师必须做到的。
向刘亚琴老师学做“引路人”
好老师不仅能授学生以渔,还能育学生以德。
我和刘亚琴老师相识于桃源一中,从那时开始,我们就亲切地叫她“刘刘”。在教学上,我心底一直都认为她是我的师父。她的课堂激情洋溢,语音语调优美,严谨又不缺乏幽默感。她坚持一视同仁,但又因材施教;她坚持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夯实基础,却也对学生授之以渔,鼓励开拓和创新。刘老师带的学生英语学习劲头很足,因为她自己就是学习榜样。对于每年各省的高考题,她会认真的研究,并对各年的高考题都能耳熟于心,信手拈来。记得教研会评价考试试卷时,她总能说出这道大题是哪年哪省的高考题,当年的考试情况和试卷整体情况。遇到难题,她也可以废寝忘食的去探究交流,寻找答案。正是她这种不折不扣地勤奋学习精神,给学生们和同仁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大家都们对她的知识量和学习精神敬佩不已。
在她多年班主任的生涯中,她始终坚持以德育人。她非常重视每日午读时间,并抓住每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今天是分享名人的励志故事,明天是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她还时常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励孩子们。她从未错过每日新闻,陪伴学生们一起了解国内外大事,和他们一起聊一聊各类话题,引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课后教室外找学生谈心、及时疏导,有她的身影;周末陪学生户外活动、宣泄压力,有她的身影;假期登门家访、了解近况,也有她的身影。她是亦师亦友的榜样者,更是学生通往未知世界的引路人。
刘老师教会了我要自身知识过硬,才能授学生以渔;要自身三观为正,才能育学生以德。只有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才能当好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是人,教育是一份事业,只有做好教师人,才能办好教育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向身边的更多榜样学习,坚守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坚持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坚定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做一位学生称赞怀念的好老师。
篇七:《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李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技巧以及情感全都融汇其中。读着李老师的文字,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
我分享的读后感题目叫做《沐书香,悦成长》。
一、做老师,要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赖。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亲身体会了之后,我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
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更要学会“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要做个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镇西老师讲“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作为年轻教师,我想自己应该要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付出更多的汗水,才会收获更多的果实。
四、要做“最好”的老师。
在李老师的教育世界里他成功了,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做最好的老师,说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做起来却是很难。李老师的观点和做法都深深地激励了我,在教育路上唯有不断学习,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超过昨天,这样才能慢慢往“最好”去靠近,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
纵观全书,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良品质,其坚韧、好学、勤奋等美好品质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今后,我会用他的这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作为格言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
篇八:《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非常感谢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郑__老师组织这次研修活动,让我能够潜心与大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谈到李镇西老师编著的《做最好的教师》,我们一定会想到序言里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等言语。所以我就用这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鞭策自己,每天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去做更好的自己。
手捧李镇西老师编著的《做最好的教师》,每天挤时间读上几页,每天都有些许收获。书中谈到:“最好的教师”应该有“童心,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的情怀。”应该有“爱心,师生之间互相依恋的情怀。”应该有“责任心,和孩子一道成长,并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公民的情怀。”应该是“专家,课堂教学很棒,并有专业造诣的情怀。”应该是“思想家,并有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的情怀。”应该是“心理学家,并有用心灵赢得心灵的情怀。”让我想到先前工作室的蒋刘敏老师曾遇到一个问题:今年接手七年级,遇到一个棘手的学生刘飞(化名),爸妈离异,刘飞跟了爸爸。刘飞的爸爸每天上班,基本上不管他。家里还有一位患病的爷爷,更是拿刘飞没办法。现在上网课,刘飞在家没有上课设备,我便让刘飞跟着离他家比较近的同学家上网课,结果刘飞用同学手机打起了游戏玩。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同学学习状态非常不好。我和刘飞爸爸交流,说孩子一直没设备上网课可怎么办?家长回应却说刘飞不能有手机,他太爱打游戏,还偷钱买东西……
遇到这样的问题,确实非常考验我们做教师的爱心、耐心以及智慧。案例中蒋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面对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不丢弃、不放弃。无论是帮刘飞想办法先能上网课,还是家访做家长工作等等,更展现了一位非常富有爱心的好老师形象。
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编著的《做最好的教师》,我们再来思考蒋老师遇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他们,不要期待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让他们蜕变,不要期待一件两件事就能让他们新生。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爱,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蒋老师的做法在刘飞心中一定已起了些许作用,只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才能一丁一点融化这块坚冰。如朱永新教授常说: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这两天我刚好阅读了李镇西的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写的《从问题中收获成长的幸福》,其中谈到: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人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惧怕问题、回避问题,问题永远都是问题。如果勇于面对它,努力解决它,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所以,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人生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的,解决一个问题就前进了一步。
希望我的理解,能对蒋老师有点滴帮助。最后,再次感谢郑老师组织的这次研修机会,让我感悟如何去做一位有童心、爱心、责任心的老师,以及如何去做一位专家型教师、反思型的教师、用心灵赢得心灵型的教师。
我将继续认真研读李镇西老师编著的《做最好的教师》,努力每天都能有收获,每天都能去做更好的自己。
篇九:《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战国时期,庄子的朋友惠施曾经这样发问。在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这句话仍然被人们视为经典、津津乐道。话虽简短,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一个人要想知道另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非常困难的。一位老师要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是要迎难而上,把不可能转化成可能,在帮助孩子们学习学科知识和做人道理的同时,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和他们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做到这些,前提是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要想知道鱼之乐,自己就要化生为鱼。要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就要走出我们所认为的孩子的世界,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说到这里,童心对于教师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什么是童心?童心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孩子气,儿童般的心情。
教师怎样才能拥有并保持一颗童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观念,平等看待周围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一个像高高在上的长者,另一个则是唯命是从的晚辈。虽然学生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但是却与老师充满了距离。老师不理解学生,学生对老师自然敬而远之。所以,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身份,用平等的双眼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朋友,理解学生,包容学生,才能拥有童心,得到学生的信任。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一些孩子般的兴趣爱好。“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孩子做的事,大人一样可以做。做孩子喜欢做的事,可以让我们体验到属于孩子的欢乐;说孩子喜欢说的话,可以让我们跟孩子之间的交流像跟朋友交流那么简单;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可以让我们获得孩子般的独特感受。
第三,教师应该具备儿童般的纯洁心灵。比起大人,孩子的性格更加率真、纯朴,他们爱憎分明,不圆滑世故。明朝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是最纯洁的,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可能性的儿童的心灵。教师在人格上真诚、坦荡,才能更贴近孩子的心灵。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想,带着纯洁的童心,守住最初一念之本心,我们一定能走进孩子们的真实世界,体会到孩子们的真实感受,见证孩子们的快乐童年。
篇十:《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回首十年前,遇见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心有戚戚,欣欣向往,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给了我巨大的启示。让我感受到教育家的睿智,博爱与伟大。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诠释了李老师的教育人生,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艺术,彰显了李老师的教育智慧。
而今,恰逢党的二十大,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不负其时,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捧起枕边的《做最好的老师》,向未来,我更有决心、更有信心、更有斗志、更有力量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书就在灯火阑珊处
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我,迷茫中夹杂着惶恐,有点手足无措……还好阅读与旅行为我的三尺讲台平添了些许美好与幸福!非常喜欢那句: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也就是那时,徜徉书海有幸邂逅《做最好的老师》,如同久旱逢甘霖般,我感受到了内心的滋润,从此,它成了我的枕边书,为我指引方向,给我前进力量!
等风来不如追光去
遇事的精神胜利法,让我有了很多懈怠的理由,也让我慢慢失去斗志:我也想成为好老师,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嘛;我也想成为好老师,可是条件不足资源有限啊;我也想成为好老师,但是感觉……拜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它真的带给了我三尺讲台的灵丹妙药,让我那颗积极上进的心重现三尺讲台,“做有思想的教师”、“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字字走心句句入心。站上三尺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老师,与其等风来,不如主动追光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成为我心目中那道教育之光,心有光,追逐光,成为光。
满载一船“星辉”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将《做最好教师》装进行囊,满载一船“教育理念、教师素养、育人之道、师爱,童心、理解……”的星辉,向教育更深处漫溯,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老师,奔赴教育的花海,追寻教育的诗与远方!
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满载一船“星辉”,航向教育花海,走进每一朵小花,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小花慢慢长大,伴着风花香四溢,而我将在花香弥漫中继续航行,追求更棒自己,做更棒的老师,为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紧握着《做最好的老师》,聆听着党的二十大:辉煌成就激荡人心,伟大思想凝聚人心,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我深受鼓舞:心有教育梦想,脚下充满力量,定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成为“最好的老师”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我相信,所有蓄过的力,都是远行的光,每一天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努力向着“最好的老师”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