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热门17篇)
汉字是我国独有的文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总结时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一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也是决定物理学科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一些感悟,简单总结了几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实验课是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常规课程,在很多师生看来,实验课无非就是观察、操作、记录、归纳、总结这样几个步骤,比起理论课,实验课似乎上起来更加轻松有趣。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对实验课一种很大的误解,事实上,比起理论课,上好实验课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实验课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在让学生简单地看一看、做一做的标准,实验课要承担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责,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赋予实验课的责任,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实验课,努力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优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实验。
很多教师都认为实验课很好上,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不需要教师挖空心思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只要在实验室一步步教给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很多教师都不会花时间认真地备实验课。事实上,与理论课一样,实验课也需要认真撰写教案,教师要及时获取实验的第一手资料,把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很多教师拥有多年的讲课经验,对于每个实验都烂熟于心,但在上课之前依然要认真进行实验预演,因为即使做过千百次的实验,选用的实验器材和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踏实地再做一次,才能将意外降到最低,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才能显得游刃有余。除了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外,学生也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如果学生空着脑袋走进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思考的资源和能力,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这样单纯的模仿实验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布置实验笔记、发放实验预案等方式,如果是分组实验,教师就可以把权力下放给小组负责人,由他们帮助教师进修监督指导。一旦学生在课前对实验进行了提前预习,就会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思维主动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这是我们对实验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目标。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实验课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演示实验通常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演示实验无论是难度、呈现效果还是可控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然而,一味地重视演示而轻视探究会给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带来很大的缺失,探究能力恰恰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因此,努力变传统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在讲到“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按照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实验是演示实验,然而,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演示光在水中传播的实验时,现象并不明显,即使后来为了提高可观性,笔者还特意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向水中加了一些牛奶,但最终的效果依然不理想。于是,笔者此次决定将实验改成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实验,并且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蚊香放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这样,实验现象就变得明显很多,并且由于是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表现得异常积极,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观察眼前的实验现象,还时不时与同组学生进行探讨,在仔细观察和研究中牢牢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由此可见,这种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摆脱被视为知识容器的命运,更好地在实验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三、积极拓展实验活动。
如今,大多数的物理实验都是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完成的,然而,待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里的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数量有限的几个实验中获取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显然具有局限性。因此,尽可能地增加实验量,拓展实验范围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除了课堂和实验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鼓励学生课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并且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相关比赛活动,让学生即使在课下也愿意勤于动手进行实验。这些课外的小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验机会,而且很多课外小实验都是选用一些身边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器材,如空瓶子、蜡烛头、铅笔头、橡皮筋等,这些废物利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并不深奥难懂,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四、做好实验反思工作。
在传统实验教学观念中,实验活动一旦停止,实验教学活动就基本结束了,事实却绝非如此。即使整个实验活动结束了,但实验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总结,如果不能对实验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就会浪费很多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进行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灯泡串联在一起一个灯泡更亮一些,而另一个灯泡更暗一些的现象。如果在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对这个现象进行反思,那么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可能就这样错过了。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将这个问题明确地提了出来,并要求学生思考原因,本来学生认为已经结束的实验活动又在思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最终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究下,学生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它的实际功率,而不是之前所认为的简单由电流的大小或者电阻的大小所决定。这个结论的提出显然是通过有效的反思而获得的。由此可见,有效反思是强化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有效举措。总之,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演示,它更多地融合了思考和探索在其中,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地位。物理教师要紧紧把握实验教学的改革步伐,努力对传统实验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泰坤.新课标下再谈物理实验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00).
[2]张松林.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j].实验教学与仪器,(z1).
[3]卢旭东.关于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半月),(03).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二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3、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马慧连。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9、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4、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15、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16、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洛克。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20、盖世功勋,多是老成建来。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三
摘要:素质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积极性,在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浅要分析在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
初中学生已经脱离了小学时期的稚气,逐步成长向高中生活迈进。所以说,学生的初中时代较为关键,它是链接小学与高中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育要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物理课堂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才能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落实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物理教学水平。
1、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教师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更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事实上与传统的教学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相似性。由教师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明白教学重难点以及各类知识的运用、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思路。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教师在理论教学法的进行授课的同时,充分地考虑到物理知识的强理论性与逻辑性,以及概念的.抽象性,结合学生初中阶段的特点,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使物理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拉进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融入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作为基础,并且物理的学习也将会充分地应用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离不开动手操作,即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课外实验等。通过实际现象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实验教学法也是通过实物的感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具体化的方法。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以最佳的最清晰的实验过程向同学们呈现物理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主体地位逐渐被确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实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实理论教学课堂。
在初中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或制作教学课件等进行丰富的极具趣味性的课堂引入。或者运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四人位一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由小组进行讨论,开阔学生思维,并且可以拉近学生间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结合小组教学以及探究教学模式,丰富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很多物理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单纯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仅仅是动手操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物理知识渗透进实验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自主地提出疑问并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挖掘学生潜能,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进行动手实验,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物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
教学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革新。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采用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培养学生专业的科学素养;实践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炳权.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05:133+164.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四
(1.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02;2.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创新教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强调的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体育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当下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老套,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单调,体育教师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能力提升上,对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法比较欠缺。而在创新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必须做出调整,由单一的实践教学向综合教学转变,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本文对创新理念下体育教学进行了诠释,并针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实施建议,希望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五
1.用类比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是进行其他教学的基础。物理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相对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于理解或是理解错误,教师即使在多次讲解后仍然会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属性和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属性和特征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看不到摸不到,难于在脑海中产生具体的映像,初中生难于理解也属正常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用类比的方法解释物理概念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特别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来进行类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记得牢。比如:在讲电流、电压、电阻时,可以用水和水管作个类比,电流与流经水管的水量很相似,而电压类似于水压,电阻类似于水管的粗细程度――水管越细、阻力越大。因此同等条件下,水压越高,流过水管的水量越大;水管越细,流过它的水量就越少。流过水管的水量与水压成正比而与水管的阻力成反比。这样的描述情景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就讲清楚了,同时把三者之间的主要关系也描述得很清楚,一举多得。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应用,以提高课堂效率。
2.用对比、分类教学法,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掌握新知识,同时发现各个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种方法在许多学科是都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物理学科也不例外,但因其相对花费时间较长或是教师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并不太多,实在是一大损失。对比、分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知识点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化学”反应,从而将机械的概念、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活的”东西。这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思”其实是相通的。例如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复习功率、压力、密度等概念,通过对比去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容易掌握压强这个概念,还能更清楚了解过去所学的一些知识点或是排除过去潜在理解错误的地方,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看似费了不少时间,但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正确地理解一些知识,实在比那些先囫囵吞枣地去理解,然后通过做大量习题去不断修正脑海一些含糊概念的`做法效率要高的多,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3.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网络上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电脑的普及,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门槛也基本不存在了。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子课件满堂灌、堂堂多媒体、简单替代板书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这种错误的应用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不如不用。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应运用在物理课程入门阶段引起学生兴趣、对实验中难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演示、在需要列举大量事实时进行展示、在实验条件不具备时进行模拟等这些方面,事实也证明是有效地。如一些微观的、抽象的、不可见的,教师用板书和语言难以讲清楚的东西,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模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思考的威力是巨大的”,教师应主导整个课堂的大框架,把课内更多细节上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发言与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去把知识摆在桌面上让学生去记忆。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加强概念,不断推理的过程,各个概念间的内在的、深入的、有机的联系,仅靠教师灌输是根本达不到“领会其中微妙”的目的的,只有学生自己认真思考了,在思考过程中能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能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是超越当前知识点的疑问,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否则只是机械的记忆,这种学习其实是假学习,零散机械的记忆在过段时间后很快会忘。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进行这种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将思考过程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
二、重视实验,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历史上意大利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从而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等,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易操作、有趣、的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实验,并尽量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教师要在准备实验方面多下些功夫,提高实验成功的机率、增强不易观察到的实验效果,尽量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使学生容易信服。还可在一些基本实验基础上修改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加强学生印象和亲切感,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了实验。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六
市场经济在从社会深层召唤出生气勃勃的改革活力时,它也呼唤生机勃勃的创新人才的产生,因此,市场经济必然呼唤生产这种人才的新型教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这种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出发,吸取了当代知识观合理成分,对知识和知识教育进行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诠释。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物理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很显然,新的理念表明,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尊”,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取,并且适时地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教学双方”积极性的提高,所以教材有多处地方不直接给出答案或现成的结论,这迫使师生要用最直接的实验加以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地域差异、学校硬件差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智力水平不同等客观原因,新课程实施的成效并不理想。在不少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热闹非凡,又是演示实验,又是电脑动画;教师问了几十个问题,学生回答异口同声;有时教师抛出几个看似很有探究意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所给的讨论时间仓促,三分钟没到就总结结论,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总结出类似于课本或教参中的结论……这样的课,热闹是热闹,但并没有收到实效,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并不深刻。显然,流于形式、只注重外表形式的课程改革是不能算成功的。新课程的实施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物理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次上。
1、设法教会学生如何听课。
学生听课要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眼睛认真看教材,看教师的表情、手势;耳朵注意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回答;积极动脑思考;笔不离手,随时记下重点、难点,或书上没有的知识,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及时请教并弄懂。我在和几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谈话时问他们:“听不懂的地方,为什么下课不问?”他们说:“上课时有好几处不懂,下课想问,又忘了该问什么。”这充分说明了上课记录的重要性。学生及时动笔作记录,可增强记忆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以学生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师可采取男女同学竞争的方式:男生回答问题,女生纠正错误;或女生回答问题,男生纠正错误。教师也可多找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各小组选代表做,最后评出小组第一。这样既能增强竞争的学习气氛,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去备课、讲课,教师帮助学生备课,设计教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提问,预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怎样回答,如何布置作业。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3、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展示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创新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4、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
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能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开放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一言堂”的教学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
三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品尝成功的甜蜜,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能更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5、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
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教师要想与时俱进,走在学生前面,就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地渊博,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有利于提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七
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10、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11、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12、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徐谓。
1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八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对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用运和教学法的创新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体育教师在选用教学法的时候,多数会以学生为出发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是不能够充分的利用新式教学法,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老套的问题,文章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对新教学法的改进分别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内容丰富、乐于主动参与的体育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免费体育论文发表,体育教学法投稿。
教师在选择教学法的时候,原因是比较多的,有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做出的选择,有的是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做出的选择,也有根据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应的做出选择,还有从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法,210份调查问卷中,128名教师把学生的基础作为选择教学法的主要原因,有110名教师认为在选择教学法的时候,最先应该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然后是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基础的条件设施,教学时间限制等。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多数基层教师是把教授对象学生放在了教学法选择的原因之首,这正是新课程对教学要求的结果,把学生作为主体,过份的强调的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影响体育教学法实施的因素有很多,有教师方面的(老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等),也有教学法方面的问题(教学法本身的特征、教材的性质、教学的原则和内容等),还有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等),这些因素对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24%的教师认为影响体育教学法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后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因素占到了18%的比例。其它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大多数教师观念中,觉得是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最小。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明白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等是影响到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因素,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往往关注了其它的因素。以至于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以至于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更有效的完善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由于体育教师个体差异,教学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选用的教学反思方式也大有差别。有32%的教师选择的教学反思方法是自我整理式的,自己写笔记,自己总结。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只在头脑中想一想。[2]其实,后面的几种教学反思方法,大家都知道效果相当好,只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所以,真正的去观摩教学,去参加小组合作或者研究课题的占很少一部分。不难看出,大数的教学经验都是在自我的反思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很难把更科学的,更好的教学方法溶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也很难把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实践教学做到一个更有效的结合。
体育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建议大概上有两个方面:从学生的教育角度来说,有87.3%的体育老师认识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方面入手,在教学中要多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组织上多样化,灵活多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中找到乐趣,在教学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从教师自身的情况考虑,有92%的教师认为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业务水平和教学理念,要参加一些教学艺术的培训,多提高自身素质;从教学方法的安排上考虑,有73%的教师认为要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练习的方法,在设计上要严谨逻辑;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角度来说,教学方法要贴近现实教学需求,能够经得起实践教学的检验;还有一些其它的建议,比如要淡化应试教学等。
2、学生的改进建议。
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法在具体实践方面也有不少建议,建议的出发点也很多,有的是从教师授的内容形式的角度出发的,也有的是从客观条件、环境的角度出发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九
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一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对中小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通能力,如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再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锅煮、一碗盛”的教学方法,而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每个学生一般的共同发展,而要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创造适当的条件,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1、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即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自主互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以较好地解决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调和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根据这一理论的设想和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在保证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分层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分层教学理论安排教学活动。
2、学校的教育现状。
过去,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学生间差距不大,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问题显得不太突出。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学生的生源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成为摆在各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学生本身入学成绩差异也十分明显,今后还有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按照原有的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结果出现多数科目有不及格的情况;部分学生上课好动、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拿出相当的气力和时间维持教学秩序,对此,很多教师不适应,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甚至出现师生在课堂上发生“纠纷”的现象;再者学生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一系列情况表明,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生源,采用旧有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已行不通。正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既符合当前学校办学实际需要,又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学生实际。
(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根据智力发展水平,习惯上把学生分为超常生、正常生和低常生。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多数人为正常,超常和低常的为少数。就一个班级而言,一般约有70%的学生为正常生即所谓的中等生,拔尖生和学困生各占15%。
(2)认识方式的差异。认识方式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和能力等认识活动过程中进行信息加工时独特的、稳定的方式。根据人的认识方式,个人在认知行为中较少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注重主体性的倾向,具有独立性的学生在课堂环境易获得好成绩。具有依存性的学生在认知行为中,往往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外在的参考标志,不那么主动地对外来信息加工。一方面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进入学校后课程门类增多、难度增大,学习要求的坡度突然变大,使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分化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生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差异、学习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分化方式呈多元化的态势;再者,学校实行平行编班,致使同一班级内学生差异较大,分化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层次性。所有这些,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4、课程实际。
由于顺应学习的需要,学校增加了活动课,使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更少,课程的内容结构显得吃不饱,这就迫使教师提高教学要求,反过来使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后进生更加困难,显得吃不了,致使后进生面扩大,合格率降低,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个体需要。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指导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
分层教学的思想提示出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以往对教学的认识太浅薄了,自己对自身的责任的理解也同样的是太肤浅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既具有与他人的质和量上的差异--“个人外差”,也具有自身先进面和落后面的差别--“个人内差”。按照马克思主义差别即矛盾和矛盾的绝对性原理,学生个体的这种差异性是绝对的。忽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只用单一标准、单一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单一评估方法,压抑甚至泯灭学生的个性特长,削足适履,让学生去适应呆板的教学模式,显然是违背上述原理的,因而势必产生种种教育上的弊端。按照个性发展的观点,学生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抹杀,相反,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怀。一个懂得学生的差异和特殊需要,懂得爱护学生的一切方面包括对他们缺点的理解的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具体到每节课怎样安排,怎样组织,这是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要求我们要做到五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设问、精心设计练习、精心研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检测题目。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不断充实和改进提高,力求适应学生。除了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个关键之外,还要强调教师要再学习,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进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即要进行互相之间的听课、评课,做到优良教法的自觉良性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缺少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评价和监控,往往会产生夜郎自大的现象。
2、实施“希望教育”
教师只有满腔热情,将爱的阳光播撒在孩子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关心“学困生”尤为重要,并要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关心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教学工作的灵魂,是教师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体现。作为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是教师施教的前提。要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业和家庭等情况,教师就要亲近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用民主方式开展教学和工作,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通过关心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希望”的目标。利文斯顿论文中有这样精彩的语句:“淑女与卖花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其行为举止如何,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待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所难免,教师用“期望效应”理论加以指导,想必会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带来大的福音。
3、建立评价体系,鼓励、启发、发展所有的学生。
“分数”并不是评价一位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应采用对比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如在教学中,从基础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每项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每个单元的考核,只要学生稍有进步,就应予以激励评价,从而培养其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追求更高目标的学习欲望和自信。根据课堂提问表现、作业完成质量高低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实行分层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每个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满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的信念和勇气。
三、实施分层教学时课堂教学的探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太多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在探索分层教学过程中,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指导思想,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其主要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发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反馈等自主实践活动,获得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习创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有灵活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差异和实际需要,在下列几方面进行“分层”:
1、按课程学习基础分层组织上课,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要精心钻研教学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水平层次相统一,在教学目标上应分为a层、b层和c层。a层次教学目标:适当提高教学进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拓宽知识面,注意学科的发展。b层次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国家教委的必修和分科性选修的综合要求。c层次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国家教委必修要求,采取“慢进度、多反复、重三基、常反馈”的办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划分学生培养层次。
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对每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水平、记忆发展水平和学习的意志、品质及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然后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并确定合适的比例,b层人数大概占45%~55%左右。将学生分成相对稳定的层次,一段时间后再作调整,如每次单元检测后作调整。当然也可以是每一章学习后作调整。并且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坐位,如让a、c层的学生坐在一起,而a、c层的学生又在同一纵向单列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有利于相互学习。
3、教学分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首先要落实好课堂中提问的层次。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制和拟定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a类生回答,简单问题让c类生回答,中等难度问题则由b类生来回答,使每个学生均等地参加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诀窍是多设计深层次启发式的提问,把“灌输式”的“这样做”变成“启发式”的“怎么办”,把“浅层次”的“是不是”变成“深层次”的“为什么”,把“单向思维”的“用什么方法”变成“多向思维”的“有多少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真理,把学生思维引入求新、求异的天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
4、练习分层。
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来,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对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1)让他们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2)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对其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三优先: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成效。
实施分层教学,解决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难以适应的问题,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分层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变革。
在课程结构上,分层教学体现了从宏观课程结构改革向微观学科课程设置的转变;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形式多样、统分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千篇一律、以学科为中心的统一模式向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结构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要求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目标划一、脱离学生实际向分层递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激励学生不断趋向更高目标的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上,分层教学实现了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转变。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2、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而且还要求多类型、多层次、多特长、有个性。亦即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除了共性的基础性素质外,还要有不同的个性素质,同时,社会的不同岗位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千差万别的要求。因此,在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学校教育既要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又要促使受教育者特长、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共性和个性的发展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共性基础,而打基础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个性,打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个性的过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强调更多的是整体性、统一性和全面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多元性和个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全发展。现在,我们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分层教学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后,对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教育教学组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
4、分层教学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层教学有效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快速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虽然分层教学实施起步不久,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但分层教学已经显现出它的魅力: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成功的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树立了远大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懂得欣赏,石头也会放光彩;不会赏识,金子也会被埋没。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6、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
27、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28、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0、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1、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2、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3、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4、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5、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6、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37、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8、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39、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3、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4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5、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
46、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
4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
48、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49、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0、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一
论文摘要:目前,在中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难度。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中职班主任可采取如下管理方法:服务管理法、欣赏管理法、目标管理法、自主管理法、全员管理法。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学生管理。
来自 COOCo.neT.cN
中职学生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班集体和每个学生。现在,中职学生越来越难管理,班主任越来越难当。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管理,提高中职学校育人质量,中职班主任必须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必须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弱势群体。
中职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处于弱势。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收入水平多处于中低阶层;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学生缺少母爱或父爱。
(2)学习上处于弱势。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生理性成熟度与社会性成熟度不一致。
生理性成熟度与社会性成熟度不一致,表现在:生理性成熟超前而社会性成熟滞后。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即生理性成熟期,但社会性成熟未能及时跟上,即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较强;在成就动机、求知欲、自尊与自信、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弱于普高学生。
(三)沉迷于网络。
学习压力比普高学生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觉得无事可做;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使大多数中职学生喜欢上网,尤其是男生,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二
1)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2)教育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我却乐得其所。
3)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4)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5)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6)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7)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8)我相信,讲台就是锻炼我、锤打我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9)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10)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11)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12)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13)用我的真诚、执着与爱心,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
14)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15)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
16)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
17)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18)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19)用真诚的心去温暖孩子们,伴随他们成长。
20)让星星撒满整个夜空,让孩子填满整个心胸。
21)热心对待工作,真心呵护幼儿。
22)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23)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24)我们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耐心等待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能更好地书写中国美好的我们未来!
25)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使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26)用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
27)一年最美是春季,一生最美是奉献,播撒教师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28)信赖、尊重,让每个孩子都有灿烂的微笑!
29)用金子般的爱心收获纯洁的欢笑与真诚,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30)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1)关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32)工作着并快乐着,因为孩子在我心中,我又在孩子心中!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三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6)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8)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9)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2)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13)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17)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18)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鲁迅。
19)让每个孩子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接受到平等的关注和关爱,让每个孩子拥有自主大胆探索的空间是我工作的信条。
20)将幼教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孩子就是我事业的基础,用心去对待每个幼儿,让每个孩子喜欢我爱是我不解追求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四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很多地区全面展开,然而在台面上搞课改私底下仍然坚持搞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大部分教师没有内化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按照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仅仅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表面上的理解,犯了机械照搬的错误,结果导致本身的教育教学背离了新课程的基本精神,成为了一种在新课改的表面下仍然坚持应试的教育方式。新课改如何抓?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这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在我国目前教育现实中,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旧比较盛行,复习、新授、小结、巩固、测试等教育教学环节仍然被大多数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被很多教师长期应用,难以改变。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被教师长期应用,但这种方法却让学生深恶痛绝,他们渴求自己的老师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这次新课改过程中,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首要任务。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改精神,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改变教育模式,用新的理念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只有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将学生解题的心理过程与情绪的调节有机结合,将知识的传授与引领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价值取向和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人生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教育与心理教育、人生观教育相结合,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得到新课改带来的好处。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立体地、多视角、全方位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就必须真正内化新课程的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教学行动的思想灵魂和指南。
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新课程理念看作一种行动的标签,并没有从教师专业性的角度进行转变观念,认为只要对学生态度温和、耐心教育,对家长进行帮助指导,就算是对孩子的关心,就算做到了以人为本,其实不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这个行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学生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做是都可以做到,但是我们现在要求的是用新课改的理念来从师,达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首先,应该在学校建立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研制度。这是发动和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行为,履行教育职责,努力把新课改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与新课改共同成长的一条根本的途径。
其次,倡导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注重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法的指导,改革课堂教学。要着力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勤于学习,乐于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获得学习所必备的适用于众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共同发展。
再次,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好的地方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坚决改正。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要科学、合理、公平、积极地评价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长,这是当前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也是衡量教师评价改革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好的教师,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教师才算公平公正?答案是只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使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教师评价改革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放眼时下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只是对新课改精神进行表面理解的人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倡导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内化和提升,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机械性行为验证;必须通过建立一种好的教研制度,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增加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等方式,让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深切体会到新课程倡导的精神,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作为基本的教育和教学立场,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系统地转变今天的教学思想,形成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艺技巧等。
参考文献。
1、曾本友《内化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蔡梓权《用新课改理念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工作》。
3、青岛市南区教体局《发挥评价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五
1)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们自豪,因为我们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我们把爱心奉献给孩子,孩子把微笑传递给我们。
2)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小精灵,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愿尽我的全力去点燃学生心中求真求善求知的火把。
3)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4)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快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6)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7)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8)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9)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快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10)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11)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1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13)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14)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15)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16)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17)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18)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19)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20)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1)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22)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六
1)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2)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3)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4)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6)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7)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
8)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9)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10)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11)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12)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13)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14)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5)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篇十七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教育理念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下面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对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十大教育理念进行探讨和体会。
首先,对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个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保持着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对教育理念“培养创造力”我深有感触。在当今社会,创造力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作为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教育理念“关注终身学习”是我在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的一点。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不断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作为教师,我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我也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上的动力和兴趣大大增加,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寻求知识。
第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差异”是我在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体会。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我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关注。在我的教学中,我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歧视和评判,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潜能。同时,我也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们能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上更加自信和开放,他们多了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思维方式,发展了更广阔的视野。
最后,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学术知识的传授,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们不仅在学术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些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价值,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努力地践行这些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