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写作心得(模板13篇)
总结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总结的篇章结构要合理,开头要有明确的引子,中间部分要有清晰的层次和逻辑,结尾要有感言和展望。总结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个及时概括。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一
写作是一门艺术,对于作家来说,是一种创造、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在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造就了文坛的辉煌。这些作家们在他们漫长的写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成为大神级别的作家。他们的写作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身写作能力的总结,更是对所有人的写作启示和指导。本文将探讨大神作家们的写作心得体会。
第二段:激发灵感的源泉。
大神作家们认为创作灵感是写作的第一步,是作品的灵魂。他们深知灵感无处不在,小到一寸广告词、一句随口说的话语,大到一个真实的亲身经历,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作品的灵感源泉。所以,他们经常将自己置身于观察、思考和与人交流的环境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鲜活的创作素材。除此之外,他们也善于利用想象力去创造富有表现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第三段:刻苦钻研的精神。
大神作家们都具备刻苦钻研的精神。写作对他们来说既是天赋,也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练的手艺。他们一直追求创作的完美,不断地在文字、结构、语言和节奏等方面进行推敲和修正。尽管有时他们也会遇到瓶颈期和写作困难,但他们从不放弃。相反,他们会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创作中,善用各种方法来突破难关。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和反思,大神作家们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四段:勇于表达的自信。
大神作家们都拥有极高的自信。他们坚信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同时也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不怕批评,不怕失败,更不怕被误解。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毫不掩饰地传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他们如此自信,是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创作理念,他们的作品一定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第五段: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大神作家们经常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读者的情感相结合,用文字打动读者的心。他们深入人心,透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共鸣之情。这些作家们的作品中,不仅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还有流淌着血与泪的真实情感。通过作品,大神作家们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心灵契合的联系,这也是他们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总结。
大神作家们的写作心得体会包括激发灵感的源泉、刻苦钻研的精神、勇于表达的自信以及与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些心得不仅是大神作家们自身写作能力的总结,也是对所有写作者的指导和启示。对于广大的写作爱好者来说,了解和吸取这些心得是提升自己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从大神作家们身上学习,勇敢地去发掘并表达自己独特的写作之美。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二
第一段:引言(120字)。
无论是诗人、小说家还是散文家,那些被誉为“大神”级别的作家们,无一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努力和精湛的技艺,才得以成为文坛的璀璨之星。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心得和经验。本文将讨论大神作家的写作心得,探寻他们成功背后的秘密。
第二段:培养创作习惯和写作环境(240字)。
大神作家们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和营造舒适的写作环境。他们普遍倾向于制定一套严格的写作计划,确保每天都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同时,他们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写作环境方面,大神们常常选择安静、明亮、整洁的地方,以减少干扰,专注写作。他们还会在书桌上摆放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以提高创作的愉悦感。通过培养良好的创作习惯和搭建适宜的写作环境,大神作家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创作过程中。
第三段:独特的写作技巧(240字)。
大神作家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运用一些独特的写作技巧。他们擅长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逼真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共鸣。此外,大神们还善于运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丰富文本的层次和品味。还有一些大神作家擅长运用非线性结构,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开故事。这些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吸引力和独特性,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们的注意力。
第四段:对于创作的态度和挑战(240字)。
大神作家们对待创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和虔诚。他们将写作视为一门手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新的挑战对大神们来说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新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但是,写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抵抗,大神作家们也不例外。在面对创作的低谷时,他们会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寻找突破口。他们了解到,创作不仅是技巧和灵感的结合,更是需要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五段:成为大神的启示(360字)。
大神作家们的成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坚持不懈创作的道路。他们不仅有独特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创作的态度。他们勤奋、坚持,不畏困难和挫折。他们的创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这些经历为他们的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学习大神们的写作心得和体会,不仅能够提升写作技巧,更能够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总结(120字)。
大神作家们的写作心得和体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定制自己的创作计划和写作环境,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保持坚持与挑战的态度,是我们在成为优秀作家的路上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学习他们的成功之路,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写作技艺,创作出更加优秀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三
王跃文说:好小说须有三个层面的呈现,一是讲好一个故事,要写得好看;二是塑造好的人物形象,人物须有名片性,如林黛玉;三是提供了思想积累,如《阿q正传》。
小说的标签在行家眼里一看便知,一位老编辑有句话最说明问题,他说:好小说不用看,用鼻子一闻就知道。
二、小说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说不能有自己的态度,而是要通过小说语言、构架,左右读者的态度。作者永远是第三者,哪怕是用第一人称写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不可靠,想修改出好作品,要塌下心,把自己转换成读者(前提你得是好读者,一流读者),来审视自己的文字。多看名家作品,多看与自己文学气质相近的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不断搁置,不断修改,写出好小说不是件难事。
很多小说作者对小说缺少认识,虽然发表不少,但没有在文坛、读者中产生影响,这种创作就变成无效写作,给社会造成物资、时间上的浪费,给年轻读者带来困惑。并且这种作者往往习惯沾沾自喜,听不进意见,无法沟通。
来自 CooCo.net.CN
写小说不要轻易下笔,好素材来之不易,轻易写出来,功力不够,读者只是感觉得还行,这样就白写了。就像是一块玉石,通过好工匠的手,就能雕刻出精品,通过一般工匠的手,就不能雕刻成精品。雕刻完了,玉石(素材)也就定型了,没法还原。所以即便是老工匠好工匠,面对玉石也不会轻易下手。据说有位大师面对一块玉石,光看就看了三年。
一篇篇写出来,发出来,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丝毫声响,全都是无用功,漫天发稿只是混个脸熟,不如把发稿的机会留给新人。
要有一定的写作方向和规划,找准自己擅长的、能够立足站稳的地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花园”式写作。后花园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把自己熟知的环境(社会、生活、人文、民俗)写的过于自我,要注意在写作中适当收放,实现和读者有效沟通。
刘庆邦老师在谈小说创作时,有个“种子说”,就是说,小说产生前提,需要有个种子,这个种子可以是一件事、一句话。有了种子,才能慢慢扎下根,长出叶,培育出小说来。种子是小说的文眼,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小说的精神凝聚点。同样,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小说的一个标志。
小说还有个特点,就是蒙太奇(电影镜头)的转换,由a到b,由b到c,由c到d,很多时候d似乎和这篇没有什么关系,但整篇的彩有时全都出现在d这样的细节上,d使小说的水准得到最大提升。这个说法或许不易理解,有沟通障碍,需要机缘。
我们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坎儿,特烦,实在写不进去,这个时候,基本是到了要紧的时候,这是突破的好兆头,迈过去就是进步。因为艰难,所以精彩。
三、理顺好读者、编者、作者的关系。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小说作者在对读者“讨巧”的行为过程里,要比诗歌、散文作者艰难。从阅读上来说,诗歌、散文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和谐关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是仆与主的服务关系。从这个角度去认知小说,写小说,小说的艺术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读者想看到的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拨动心弦的”、“幡然醒悟的”、“醍醐灌顶”的内容。你要写出这样的作品,就得想办法,忽视和轻视读者都会死得很难看。一个好的作者需要有驾驭读者的本领,这就必须要在学识、修养、见解上远远高于读者。这样你才有能力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创作,才有可能知道各种层次的读者需要什么,希望读到什么。
好的小说作者必须得是修为很高的读者,一流读者。这样才能分辨出啥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一流作品。知道了啥是好作品、一流作品,才能写出好作品,写出读者喜欢的一流作品。读者喜欢是王道,连什么是好作品都不能辨识,就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
作者和编辑的关系。
很多人喜欢研究杂志风格,其实杂志风格就是个标签,基本代表编辑风格,所有有职业感的编辑都希望得到好稿子,除非他恰好和这杂志有仇,正准备辞职离开,或者他骨子里就是个混进文学队伍里来的流氓文人。即便是后者,他也需要好稿子来撑自己门面,实现自己的荣耀。所以说不要担心能不能发表,好稿子是硬道理,好稿子砸倒编辑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简单为了发表,凭借一两篇范文揣测杂志风格的做法不可取。
反过来,编辑必须要为好作品负责,在好朋友和好作品面前我们选择好作品,要把珍贵的版面留给好作品,留给那些籍籍无名潜心创作的作者。在好朋友和坏作品面前,我们要关紧大门。因为一旦把好朋友的坏作品、平庸的作品放出去,不光丢杂志的脸,更丢好朋友的脸,砸两家的牌子。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果在杂志上常露脸,作品又不入读者法眼,读者下一次看到作者的名字就会跳过去,哪怕以后写的很好也没人看了。
作者自身的养成。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小说作者?《都城纪胜》论说书云:“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我的理解是,小说家的职业就是观察人和物,看人心看人性都是透明的。真正的作家对人性的了解大都保有专业的品智,这种与生俱来加后天锤训的品智,使他们对一切周边人甚至陌生人的真诚、虚伪及各种表演,持有一眼看透的能力,他会依据对方的品性对此表示理解、不屑或狠狠一击。
文学要有担当,文学虽然走上商业化,但作者的文字不可以彻底商业化。凭借想象对社会对生活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左右逢源、暗藏歧义,都不是正确的写作。个人觉得,还得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智慧地认知和认同现实生活中的大是大非,不能依靠貌似的义正言辞夸夸其谈,拿一些大家均知的简单道理,凭个人喜好和目的智商低下地说理说事。
我一位老师感叹,说“写小说的人都是天上的星宿”。刚听这句话的时候,十分不解。蒋勋也说曹雪芹是人间的佛陀,整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满满都是慈悲。星宿和佛陀的说法不是要说优秀小说作者有多高大上,而是在说小说作者要想优秀有多么不容易。他什么都要懂,这又无法实现,无法去一一体验。优秀小说作者都无法做正常人,他需要有大关怀、大悲悯,要观照一切。需集心底纯真、善解人意、傲骨悲情、阴险狡诈、恶贯满盈于一身,矛盾重重,饱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沉重的思想压迫。
四、小说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早期说法是,小说比散文有情节,比故事有品位。现在散文中的情节细节也很多,故事也越来越接近小说,小说可以固守的阵地就大致剩下结构和语言了。
如果拿棋类比方写作:散文是跳棋,入手简明快捷,偶然性大过水平;诗歌是象棋,技术一定要延伸到虚空之外,一步一个坑,三步五个坑,像月球的脸;小说是围棋,一开始你就知道它要干嘛,接下来又不知道它要干嘛,每颗子都有用,每颗子都有死掉的可能。
说实际点,小说是描述,故事是讲述,散文是倾诉,诗歌是控诉。故事因为需要快速展开,所以是讲述,小说需要语言艺术的构成,所以是描述。小说是由点及面,散文是由点到点,故事是由面及点。诗歌得把自己写进去,散文随意进出,小说得把自己写在外面。
(以上说法不准确,可意会。)。
五、要关心政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电影《茶馆》的墙上贴着“莫谈国事”,今天,有许多媒体平台也对“谈国事”进行潜规则,很多人尽管没有明着提倡远离政治,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政治真实的影子;有的杂志干脆就标明:不收抗日的稿子,不收官场的稿子,不收对社会不公提意见的稿子,说白了,就是跟着政治气候走,不收有政治标签的稿子,防止受牵连,吃瓜唠。
政治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从事写作,不管你是写诗歌、写散文还是写小说,也不管你是写爱情、写风景还是写感悟,都离不开政治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体验。没有政治,哪来社会?没有社会,怎么可能会有文学?一个人不关心国家、不了解社会、不留心政治,他作品的生命力就不可能存在。不说国家,不谈政治,不评社会,这样的作品不否认有暂时存在的价值,但绝对没有存世的意义。
关心政治,为社会把脉,为社会的沉疴新症解疑难、开良方,这是写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家要有勇气要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学养,培树恢弘的大局观,持有端正的谋断思维。不妄议国事、认真分辨、不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事生非,随性发挥,脱离了文学的轨道。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四
王跃文说:好小说须有三个层面的呈现,一是讲好一个故事,要写得好看;二是塑造好的人物形象,人物须有名片性,如林黛玉;三是提供了思想积累,如《阿q正传》。
小说的标签在行家眼里一看便知,一位老编辑有句话最说明问题,他说:好小说不用看,用鼻子一闻就知道。
小说不能有自己的态度,而是要通过小说语言、构架,左右读者的态度。作者永远是第三者,哪怕是用第一人称写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不可靠,想修改出好作品,要塌下心,把自己转换成读者(前提你得是好读者,一流读者),来审视自己的文字。多看名家作品,多看与自己文学气质相近的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不断搁置,不断修改,写出好小说不是件难事。
很多小说作者对小说缺少认识,虽然发表不少,但没有在文坛、读者中产生影响,这种创作就变成无效写作,给社会造成物资、时间上的浪费,给年轻读者带来困惑。并且这种作者往往习惯沾沾自喜,听不进意见,无法沟通。
来自 CooCo.net.CN
写小说不要轻易下笔,好素材来之不易,轻易写出来,功力不够,读者只是感觉得还行,这样就白写了。就像是一块玉石,通过好工匠的手,就能雕刻出精品,通过一般工匠的手,就不能雕刻成精品。雕刻完了,玉石(素材)也就定型了,没法还原。所以即便是老工匠好工匠,面对玉石也不会轻易下手。据说有位大师面对一块玉石,光看就看了三年。
一篇篇写出来,发出来,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丝毫声响,全都是无用功,漫天发稿只是混个脸熟,不如把发稿的机会留给新人。
要有一定的写作方向和规划,找准自己擅长的、能够立足站稳的地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花园”式写作。后花园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把自己熟知的环境(社会、生活、人文、民俗)写的过于自我,要注意在写作中适当收放,实现和读者有效沟通。
刘庆邦老师在谈小说创作时,有个“种子说”,就是说,小说产生前提,需要有个种子,这个种子可以是一件事、一句话。有了种子,才能慢慢扎下根,长出叶,培育出小说来。种子是小说的文眼,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小说的精神凝聚点。同样,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小说的一个标志。
小说还有个特点,就是蒙太奇(电影镜头)的转换,由a到b,由b到c,由c到d,很多时候d似乎和这篇没有什么关系,但整篇的彩有时全都出现在d这样的细节上,d使小说的水准得到最大提升。这个说法或许不易理解,有沟通障碍,需要机缘。
我们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坎儿,特烦,实在写不进去,这个时候,基本是到了要紧的时候,这是突破的好兆头,迈过去就是进步。因为艰难,所以精彩。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小说作者在对读者“讨巧”的行为过程里,要比诗歌、
散文。
作者艰难。从阅读上来说,诗歌、散文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和谐关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是仆与主的服务关系。从这个角度去认知小说,写小说,小说的艺术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读者想看到的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拨动心弦的”、“幡然醒悟的”、“醍醐灌顶”的内容。你要写出这样的作品,就得想办法,忽视和轻视读者都会死得很难看。一个好的作者需要有驾驭读者的本领,这就必须要在学识、修养、见解上远远高于读者。这样你才有能力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创作,才有可能知道各种层次的读者需要什么,希望读到什么。
好的小说作者必须得是修为很高的读者,一流读者。这样才能分辨出啥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一流作品。知道了啥是好作品、一流作品,才能写出好作品,写出读者喜欢的一流作品。读者喜欢是王道,连什么是好作品都不能辨识,就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
作者和编辑的关系。
很多人喜欢研究杂志风格,其实杂志风格就是个标签,基本代表编辑风格,所有有职业感的编辑都希望得到好稿子,除非他恰好和这杂志有仇,正准备辞职离开,或者他骨子里就是个混进文学队伍里来的流氓文人。即便是后者,他也需要好稿子来撑自己门面,实现自己的荣耀。所以说不要担心能不能发表,好稿子是硬道理,好稿子砸倒编辑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简单为了发表,凭借一两篇范文揣测杂志风格的做法不可取。
反过来,编辑必须要为好作品负责,在好朋友和好作品面前我们选择好作品,要把珍贵的版面留给好作品,留给那些籍籍无名潜心创作的作者。在好朋友和坏作品面前,我们要关紧大门。因为一旦把好朋友的坏作品、平庸的作品放出去,不光丢杂志的脸,更丢好朋友的脸,砸两家的牌子。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果在杂志上常露脸,作品又不入读者法眼,读者下一次看到作者的名字就会跳过去,哪怕以后写的很好也没人看了。
作者自身的养成。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小说作者?《都城纪胜》论说书云:“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我的理解是,小说家的职业就是观察人和物,看人心看人性都是透明的。真正的作家对人性的了解大都保有专业的品智,这种与生俱来加后天锤训的品智,使他们对一切周边人甚至陌生人的真诚、虚伪及各种表演,持有一眼看透的能力,他会依据对方的品性对此表示理解、不屑或狠狠一击。
文学要有担当,文学虽然走上商业化,但作者的文字不可以彻底商业化。凭借想象对社会对生活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左右逢源、暗藏歧义,都不是正确的写作。个人觉得,还得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智慧地认知和认同现实生活中的大是大非,不能依靠貌似的义正言辞夸夸其谈,拿一些大家均知的简单道理,凭个人喜好和目的智商低下地说理说事。
我一位老师感叹,说“写小说的人都是天上的星宿”。刚听这句话的时候,十分不解。蒋勋也说曹雪芹是人间的佛陀,整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满满都是慈悲。星宿和佛陀的说法不是要说优秀小说作者有多高大上,而是在说小说作者要想优秀有多么不容易。他什么都要懂,这又无法实现,无法去一一体验。优秀小说作者都无法做正常人,他需要有大关怀、大悲悯,要观照一切。需集心底纯真、善解人意、傲骨悲情、阴险狡诈、恶贯满盈于一身,矛盾重重,饱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沉重的思想压迫。
早期说法是,小说比散文有情节,比故事有品位。现在散文中的情节细节也很多,故事也越来越接近小说,小说可以固守的阵地就大致剩下结构和语言了。
如果拿棋类比方写作:散文是跳棋,入手简明快捷,偶然性大过水平;诗歌是象棋,技术一定要延伸到虚空之外,一步一个坑,三步五个坑,像月球的脸;小说是围棋,一开始你就知道它要干嘛,接下来又不知道它要干嘛,每颗子都有用,每颗子都有死掉的可能。
说实际点,小说是描述,故事是讲述,散文是倾诉,诗歌是控诉。故事因为需要快速展开,所以是讲述,小说需要语言艺术的构成,所以是描述。小说是由点及面,散文是由点到点,故事是由面及点。诗歌得把自己写进去,散文随意进出,小说得把自己写在外面。
(以上说法不准确,可意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电影《茶馆》的墙上贴着“莫谈国事”,今天,有许多媒体平台也对“谈国事”进行潜规则,很多人尽管没有明着提倡远离政治,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政治真实的影子;有的杂志干脆就标明:不收抗日的稿子,不收官场的稿子,不收对社会不公提意见的稿子,说白了,就是跟着政治气候走,不收有政治标签的稿子,防止受牵连,吃瓜唠。
政治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从事写作,不管你是写诗歌、写散文还是写小说,也不管你是写爱情、写风景还是写感悟,都离不开政治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体验。没有政治,哪来社会?没有社会,怎么可能会有文学?一个人不关心国家、不了解社会、不留心政治,他作品的生命力就不可能存在。不说国家,不谈政治,不评社会,这样的作品不否认有暂时存在的价值,但绝对没有存世的意义。
关心政治,为社会把脉,为社会的沉疴新症解疑难、开良方,这是写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家要有勇气要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学养,培树恢弘的大局观,持有端正的谋断思维。不妄议国事、认真分辨、不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事生非,随性发挥,脱离了文学的轨道。
共
3
页,当前第。
2
页
1
2
3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五
我对小说的理解也很肤浅,只能结合自己创作谈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很不成熟,甚至有可能偏差,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是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希望我们在这里互相学习,互相共勉,共同进步。
有文友希望我谈谈小小说,我个人觉得,从小小说的角度去研习小说创作,或单纯解读小小说创作,不太好讲。因为从事小小说创作和小小说编辑很多年,对小小说现状有个大体的了解。从文学创作的思路上讲,我对小小说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看好,先大致有个介绍。
网上有专门论述小小说创作的文章,讲如何开头,如何收尾,可以找来看看。学习之初,一定要多看多学多想,创作时,则需有意避开那些教科书式的写法,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是重复就是模仿。小小说速成,容易混脸熟,可以快速融入圈子,有不断的小满足,因为越短越难写好,所以不大容易出成就。
小小说大量产生的原因是网络时代,阅读变成了“碎片化时间阅读”,小小说为适合这种国民阅读新习惯而产生。它不是新的文体,它和后来的闪小说一直存在于现当代文学之中,以“短、新、奇、精”为特点。也可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世说新语》、《笑林广记》、《搜神记》、《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甚至《史记》中都有其影子。它们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
小小说首先是小说,1800字以下的小说,它具备小说特质,适应时代特色。当下很多小小说剥离了小说的部分本质,但还是叫小说。关于小说的本质很多教科书中都有。说一件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简单的办法是比较,比如小说和散文及故事的比较。这种小说故事混搭的现象,在小小说圈子内如今已经约定俗成,没法解构或拆分,势成洪流,惯性使然,如今的小小说只好——或者就该是这样子。
这些年继小小说之后又兴起了闪小说,字数限定在600字内,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形式,也就是小小说的微缩版,骨子里仍然应该是小说,(闪小说不是段子,不是所有的段子都是闪小说。)它和小小说一样,依然是市场文学的产物,这不妨碍它成为小说家族的一种样式。
我觉得,不管是小小说还是闪小说,都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微型,指篇幅超短;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巧妙,指构思精巧;精粹,指言简义丰。)汪曾祺说:“小小说只能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但要让人想象出生活的全盘。写小小说要留出大量空白。能不说的,尽量删去。”
老舍先生也倡导过小小说创作,他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作品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写的多不易字字玑珠,写的少易于精益求精。写这种小说,作者需要极其深入地了解问题和人物,并能够及其概括地叙述事实,用三言两语刻画出人物。这是很高的本领,作者学会这个本领将终生享受不尽。
小小说和闪小说的悲剧是数量太多,铺天盖地,成为互联网文学的霾。小小说的初学者甚至老作者都在精心研究“抖包袱”,闪小说作者的认识大都从“闪”入“闪”,以“闪”定位,偏离了小说的艺术本质。这样往往作品偏重新奇,在艺术结构上,在逻辑和哲理上漂浮不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固定思维一旦形成,就注定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很难走远。
我这里想说的是小说写作,也同样是小小说和闪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小说写作。
一、先谈小说写作的路子。
在这里用路子,是个很傻的词,其实也可以说套路,网上流行有“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话,其实这句话就有小说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小说写作需要经历几个过程,大致是:爱小说、读小说、懂小说、写小说。
1.爱小说。
就是从骨子里喜欢小说,就觉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适合自己阅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闲下来就想,睡觉做梦也想,十几年如一日地喜欢,离了它就没劲,有了它就兴奋。也可以说,小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管做什么,无论是打球、钓鱼、摄影,死心塌地的喜欢是最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做好。
爱小说不是简单的爱,要对小说写作心存敬意,甚至顶礼膜拜。在中国,唯有写作这个行业没有传承,没有纯粹的师从,没有清晰的谱系,但我们的文脉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为小说而生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历了多少转身,跨越了多少沟壑,最终他依然会回归到小说中来,一生不离不弃。
只要不是叶公好龙,只要是发自内心,只要是不以此为手段实现某种目的,只要是在其中能深切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有“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的想法,这样就成了,欢迎来到小说世界。
2.读小说。
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只要爱小说就自然会大量阅读小说。爱小说的人其实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享受阅读小说的过程,一种是为创作小说做准备。我们是第二种。
第一种阅读,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他们就是喜欢小说,喜欢通过阅读获取人生经验,获取领悟和觉悟,获取超脱现实、甚至击溃现实的快感。
第二种阅读,是写作者走向专业写作的通道,我们在保留第一种阅读经验的同时,需要做更多的事,必须进行有效阅读。
完全实现有效阅读,阅读就成了一个训练的过程。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更好地学习视频编辑,手工剪辑了一部bbc纪录片和《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是把几千个镜头都分割开,体验它们剪辑拼接之前和之后的效果,进而去体会拍摄前从无到有的过程,完成脚本构思、技术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训练。
小说也是这样,小说的段落比较直观,更容易分割,我们可以找一篇好作品,细心体会段落之间的衔接、次序,这样整篇的布局思路也同时清晰了。同样,我们还可以对一个自然段进行分割,体会每句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段落、句子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这样去判定:某一段或某一句,如果去掉对整篇没有影响,那它就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反之,它就是重要的、必须的。
越是好作品,多余的段落和句子就越少,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鲜明的标准。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的作品啰嗦,有的作品干净利落,原因基本在这里。懂得这些,我们写的时候,就知道去主动规避。
有效阅读必须要做读书笔记,否则你的阅读就会变成第一种阅读甚至无效阅读。阅读带来的感悟要及时记写下来,因为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感悟大都是灵光一现,最容易消逝,不记下来,就白读了,做了无用功。
文学阅读始终是我的短板,所以有深切的感慨感叹,文学阅读决定我们起点的高下,是生命与文字融合的枢纽所在,做到有效阅读,汲取前人足够的养分,才能孕育出好作品,大作品。
3.懂小说。
所谓懂小说,不是指要懂得小说的基本的语言、细节、结构等基本技法,而是指要懂得小说产生的由来(前世今生)、脉象(功力的深厚)、疗效(推动力和创造力),由此很快判断出小说的优劣、价值和地位。
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余秀华的一些诗,诗人铁骨(奔腾的诗群中大家叫他铁队)表示不屑,说你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你现在正停留在读那些诗的水平上。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现在我仍然喜欢余秀华的诗,我更清楚地记着铁骨的那些话。
假设有人说:我就喜欢老宗的小说,看不进去《红楼梦》,那就说明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还不够,我们对写作的认知还落在后面。说实话,我过去就是那种想法,现在,尤其是听了台湾学者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才清晰地感受到那部巨著的伟大之处,清晰地看到自己文学素质的落后。
通俗点说,懂小说的人,就是有强大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人。阅读和鉴赏,就是对我们个人文学素质的考验。为了使自己真正地懂,我们得在提高文学素质,提高自身整体修养上,不遗余力地往前挤、往前进。
小说需要寻求读者认同,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好作者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是一个懂小说的好读者,一个品位极高,鉴赏水平极高的一流读者。好的小说作者必需要做到善读,由善读而真正懂。袁枚说“善读者长精神,不善读者生痴瘤”,一旦不善读,就偏离了轨道,走上歧路。明明错了,因为自己认知水平不够,还以为很对,这样就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4.写小说。
基本的技法,各种关于写作的书中都有,早期硬着头皮看《文学概论》,看不懂,没人解读。现在看,看懂了,甚至有不同意见,但说不明白,因为我们在这方面不是专业人士,没经过系统训练,很多地方只能意会,没能力解释的很到位。所以说,我们写作者都不是文人,离文化人就更远了。我们只是喜欢,想在这方面干点啥,如此而已,这里之分享个人感悟。
临摹说。
学习书法时有个词叫做临摹,写小说也是先要临摹。临摹是必须的过程,但不是一两篇就能做到的,经典的好小说很多,得多研习它们手法上的奥妙之处。比方那些被文学界认定经典的小说,可以试着去按照它们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细节描写进行一段时间的模仿。
结合前面读小说提到的有效阅读的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不用太多纠结。我想说的是,踏实的训练总是好的,训练的越多就得到的越多,视野就越开阔。
学习写小说和练习书法基本一致,书法求形似,进而求神似,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梅兰芳有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作也是这样,只能神似,不能形似,形似即有抄袭之嫌。鲁院老师推荐阅读和自己创作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作品,因为心灵的无障碍,会轻松跨过形似的影响。
其实临摹,就像是咱小时候,用压井抽水前,倒进去的那瓢水,有了那瓢水,井水才能被抽出来。一个人的个人阅历十分有限,比方说我们写小偷,总不能去偷点东西体验一下,再比方我们写杀人犯,更不能杀个人体验一下,但还想写到位,怎么办?就得寻找其他办法,听故事和阅读是首选。阅读时产生的灵光一现,临摹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就是激发小说创作本能所需要的那瓢水。我把它叫“一瓢水”理论。
背景说。
若涉猎摄影这个行业,会知道一幅照片有前景、中景(要表现的主题)、背景之分,一切以中景为主,换成小说也是这样。文本的背景若大出了中景(主题),就比较失败了。前景是点缀,使照片(文本)上档次,背景是烘托,使照片(文本)更接地气。中景(主题)可以虚构,比方一个人、一匹马、一群羊,但背景是真实不变的。真实的背景,这恰好是小说的命脉所在,一篇小说,背景虚假了,小说也就立刻死掉了。
细节说。
小说要有合理的细节。打个比方,还说写小偷:最初的体验和惯犯肯定是两码事,偶然起意的心态、干过一两次的新手的心态、惯犯的心态都有相当复杂的不同,大家当然知道,我们不能简单地写“他是第一次偷”、“他是老手”,怎么办?那就需要通过场景、肢体语言进行描写,新手的慌乱、东张西望、下手时什么样、逃走时什么样;或者有小偷潜质的新手的心态、出入意料地镇定;还有善良的小偷、坏透腔的小偷、险恶凶狠的小偷等等,这些都要根据你小说的需要来写,精彩的写,或惜墨如金、或泼墨如雨,虽然它只是你小说中的一段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汇聚起来,决定了你小说的高下。
描述说。
小说是描述,并一直以此为主。很多作者的作品中虽然也注意描述,但大都是过多的讲述(不是不能有讲述,能不用尽量不用)。另,人物和作者本人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你写一个坏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坏人,写一个恶人的时候就是一个恶人(还要知道坏人和恶人的区别,其他同理,如好人和善人),这又涉及到一个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范围、火候不好界定的时候,跟着通篇的调子走。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美学中也有音乐美。调子是作品的音律,音律杂乱,细节再好也受影响。我们常提及的正、插、倒、补等叙述方式在小说结构中纷繁复杂。成功的结构,曲折不失流畅,平淡不失恢弘,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旋律,整体又化作一部完美的乐章。
人物说。
说到“有文学高地无文学高峰的话题”时,评论家们也常提到小说人物,他们认为新时期的小说很少有鲜活的可以立得住的小说人物出现。按照文学既是人学的说法,人物才是小说魂魄所在,故事列为第二,因人物塑造也是需要靠故事支撑,人物塑造的成功,故事也就有了丰满的基石。很多小说家不擅长写故事,故事家写小说没头绪,这都是由于理念上的惯性和诟病在作祟。
语言说。
小说语言是一个整体的构成,自然不是随便一句两句就能判定是还是不是。小说语言不单纯是文字的组合方式,是文字组合后构成的视角、感知和自觉,它使读者欣然进入阅读的角色,体验小说艺术的与众不同。
小说追求艺术性,艺术性这个概念放在文学理论中太抽象,没法具体。怎么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小说的语言问题。小说语言有魔法杖的功效,我认为好小说正是通过这个魔法杖,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还原和再现。
由此推及到结构,结构的千变万化是小说艺术的具体体现。结构的齿轮带动这些个场景若即若离,围绕主题运转,这也是小说和散文的共同之处,只不过散文是感性的,小说是理性的。小说的理性使小说背后的东西,幽灵般围绕读者徘徊,使读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小说的伟大。
故事说。
小说踏步前行时,每一步都有故事,也是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主题,或细腻婉转,或大步跨越。或紧紧拥抱主题,或游离远去,但始终在视线之内,做到这些即是掌握了小说艺术。
诺奖获得者门罗接受采访时说“我永远都在编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写作,一个好故事可以成就一篇好小说,但一篇好小说却不一定依赖一个好故事,其唯一的区别在于大作家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平庸的作家讲了一个拙劣的故事。卡夫卡可以编一个一流的故事,莎士比亚可以用一个二流故事写出伟大的悲剧。把故事作为文学的起点和终点,把故事和情节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推到淡化的缘化,都不正确。
纳博科夫说: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棱镜”,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撒谎);经过文学“棱镜”的照射与过滤,世界焕然一新,艺术宣告诞生;这个时候的作家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魔法师和发明家。
故事总是产生在事实的阴影里,就像是苔藓总长在阴湿的墙根,无论故事多么真实,那也只是文学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标签说。
好小说要有三个标签:大气、才气和正气。正气尤为重要也最难把握(对政治的回避,显然就缺乏正气)。一篇可以拿出手的小说怎么也得有这三要素中的一点或两点。其实作者的才气基本都有,大气慢慢修炼,正气最难。正气为啥最难?因为它最容易出现。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六
生活中每一次感动都可以入小说,比方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第一只蛰伏的小虫爬上窗台。
还有好奇心,比方说我们好像从来没见过苍蝇半大小子的时候是啥样,它们好像摇身一变就出现了,等等。
作品是要拿给读者看,培养自己的读者群,征服每一个有层次的读者,包括对手和敌人。不成熟的作品不能轻易放出来,糊弄读者,就完蛋了。(想起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可以套用说:“有的作家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作家死了,他还活着。”因为只有好作品才能不朽。)。
我觉得,一个好作家,至少要有十几篇像样的短篇,五六篇像样的中篇,两三部像样的长篇。
对于陌生的题材,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也不是不能写,比方我从来没有煤矿生活的经历,但也可以写煤矿一些细节,如下:
咋样?还不错吧?但如果写人物和对话语言时,就一定不能做到在矿区生活的作者那样游刃有余。所以说个人经历的生活才是写作者的后花园。后花园式写作是一个作家最坚强的理由,把个人生活转化为大众接受认可的艺术形式很不易,有时会沉的太深不能自拔,变成了纯粹的个人写作,这个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一个作者,写了一篇关于交通纠纷的小说,我说这是个老话题,网上常见的桥段。他不开心,说这是自己亲身经历。我说那没办法,别人没经历,但别人编的比你这个真事儿还圆满,不是不能写,是考虑一下怎么写才与众不同。我这作者还是个很较真的人,说那别人写了还有啥意思?我写别的吧。他可能没想到,已经没别的了,人间的这点事儿其实都叫人写过了。我想说的是,“不怕旧瓶装新酒,就看手段有没有”。你的阅读量足够的话,可以规避雷同的内容,你的水平超强的话,也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来。
文中都是个人想法,拼凑了1万余字,可谓之“小说写作万言表”。因为表达的水平不够,漏洞很多,可拿取所需,抛却不同。本文就是一篇简单的心得分享,不否定、不站队、不争论。喜好就读,不喜欢就弃。文友读后有些许收获和不同感悟,进而坚定自己方向,是我最大快乐。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七
作为一名作家,我走过了无数个夜晚,用我的文字描绘出了许许多多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赢得了读者们的赞美和掌声。然而在这个写作的旅程中,我不仅仅是尽情倾注情感和思想,也不断体悟和反思,久而久之,积累了一些有关写作的心得体会。在这篇作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作家的心路历程和体会。
首先,作家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不管是面对创作中的困惑,还是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放弃是最重要的。就像我自己一样,在某些时候我也曾觉得我写不出更好的作品了,但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机会突破自己,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作品。因此,作为一名作家,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之一。
其次,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作是作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作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的点滴,因此,作家应该保持对于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然而,作家不仅仅是把生活原封不动地呈现在纸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艺术手法将其升华。作家需要通过创作,给读者带来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因此,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我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之二。
第三,自我反思和改善是作家不断进步的关键。作家不仅仅是写文章,还需要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我总是会在写完之后仔细审查和修改,以求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同时,我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他人阅读,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改善,我能够不断进步,并提升我的写作水平。因此,自我反思和改善是我作为作家的心得体会之三。
第四,作家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作为一名作家,我相信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作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勇于表达并质疑现实。只有在思想的自由和独立中,作家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影响读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作家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是我在作家生涯中的经验总结。
最后,作家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作为写作的人,我相信内心的纯净和善良对于创作的力量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一个纯净的内心,才能创作出真挚而动人的作品。作家在创作中要坚守善良和道德,用文字传递正能量,为读者带来充满希望和温暖的体验。因此,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是我作为一名作家的心得体会之五。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作家,我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持之以恒的毅力、创作源于生活、自我反思和改善、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内心的纯净和善良,这些都是我在写作中体悟到的重要道理。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坚守这些信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用我的文字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思考。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八
说到我最讨厌的东西,唉,没有什么比每天的作业更好的了。关于这个“敌人”,我有很多话要说。不,它又来找我了!
第一轮:中国。
唉,今天语文作业很多。看来我又要奋斗到半夜了。没门!我需要想办法。
我环顾四周,没有人。棒极了,我偷偷把大练习册塞进书桌,然后以刘翔的速度步出教室,飞快地跑了。我正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终于可以摆脱语文作业的“爪子”了!但这种喜悦没过多久,老师的电话突然来了:“卢正雨,你没带你的.大练习册,值班同学看到了,导致我们班扣了一分!”明天复印五页小字!”“没有!”我“绝望”地大叫,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二轮:英语。
上完一节课,我不敢拿这个疏漏来糊弄老师。哎,可以少写几行,反正老师看不到。于是,我侥幸少写了几行,我说:别让老师发现!
第二天,我忐忑不安地把作业交给老师。没想到老师不但没发现我写的少,还夸我作业做的好,让我很开心。不知道哪个家伙突然插话道:“老师,他少写了几个字。”
最后一轮:数学。
呜呜呜,我在脸上擦了一个红点。谁这么爱打小报告?唉,我还是把作业做好吧。今天我把作业都做好了,心想:今天应该更好。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九
说到写作,我的感触就个性深刻,在我的心里,写作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自我内心最真切的情感,无须用任何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只要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最美的文章。
在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是按自我的想法去写,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自我的真实想法,我们的老师经常强调:要写出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不是胡编乱造的,更不是从别的地方抄袭来的,自我当时的想法、感想,就是真情实感,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想法嘛!
其次,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写“流水帐”了,这样的作文是不可能好的,要充分表达你当时的感想,就要把自我真切的一面展露出来,写“流水帐”就好象写梗概,把大体粗略的叙述了一遍,根本没有把每一个部分都细腻地去描述。写作文时,字里行间都要表达出你的真切情感,不管是一句话,一个词,都要用得恰当,不要胡乱搭配,而且在用词方面要仔细,要挑选好最能体现当时感想的词汇,这样作文才会生动、真切。
作文不是编出来的,要想写好作文,平时就要多积累好词好句,多练习写作技巧,这样,作文才会有提高和进步,还要多学习别人的作文的精华所在,用在自我的作文里,这样才称得上“作文大师”呢!
我的作文还不算的上很好,我还要加倍努力,如果今后在作文上有什么,你们必须要告诉我哦!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
要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着眼于本行业、本系统,关注社会有关情况,遵循适度、有用原则,广泛采集感性与理性资料、现实与历史资料、直接与间接资料、正面与反面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要用好“两把刀、一支笔”。所谓两把刀:一把是“机械剪刀”,剪贴报刊等资料;一把是“电子剪刀”,剪辑网上资料。所谓一支笔:就是采取摘录、提要、心得式的笔记方法,摘录文电资料,记录会议讲话等。
积累资料的诀窍:
一是多读伟人传。从伟人传中认识伟人、领悟伟人的处事招术,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多看上级机关文件。从上级机关的文件中学习公文写作知识,熟悉公文写作规范,提高思维层次。
三是多学本职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政策法规水平,熟练掌握有关标准制度。
四是注意留心身边素材,参加集中学习、开会,日常工作交流,参与有关活动等,要注意留心听记领导的讲话、同志的发言,善于对比分析和思考归纳。只要能持之以恒做到上述“三多一注意”,久而久之,写作公文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信手拈来”的熟练程度,制作的公文质量也就可以不断提高了。
正确理解意图,包括了解熟悉上级领导机关意图,准确把握本级领导意图。上级领导机关和本级领导意图,是指上级机关和本级领导关于某项工作的'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基本要求和大致思路,是各级机关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起草公文要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要注意学习领会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精神,熟悉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善于站在上级、领导和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二是要创造性地体现领导意图。由于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有时是指导性、原则性的,加之领导在考虑成熟某个问题前,其意见想法有时还不连贯、不集中、不清晰,因此,起草公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完善、拓展、创新,做到融会贯通。
三是要善于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是指在起草公文和整理领导讲话时,要完整准确地归纳整理领导意图。尤其是整理领导的即席讲话,有的没有明确的标题,有的只是要点,这类讲话往往有的是“半截子话”。这就需要整理者提炼标题,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正语句,规范口语,做到既不偏离领导讲话的主旨,又要高于领导即席讲话的“水平”,这才是写作者的高招。
公文的构成与写作通常包括“四大要素”、“五大步骤”。“四大要素”,即公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五大步骤”,即精心设计提纲—认真拟制标题—划好层次段落—巧设过渡照应—斟酌开头结尾。其中最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提纲”。写提纲,就是搭建公文构成中的“骨骼框架”,是公文作者思路要点的文字体现形式,是公文的间架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蓝图”。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强调重在写好提纲,目的是便于在写作时按“纲”行文,一气呵成,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文脉。写提纲好比“修房子”,只要把框架搭好,再砌砖和装饰就不难了。写好提纲犹如“编筐与装粮”,只要把“筐编好”,按顺序摆放整齐,再往里面“装大米、小麦”就很方便了。根据不同的时限和文种要求,公文写作提纲可分为三类:
(1)粗纲,只简略标出公文的层次段落和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
(3)粗细纲,就是两者的结合,将某些部分详细列明,有些部分只用简略语句加以概括。
公文提纲写作方法:可采用“纲目设计法”,即首先使用序码标识的方法,将全文分成若干部分,标出每一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然后采取划分逻辑层次的方法,把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内容用序码标注出来。公文提纲写作步骤:
一是确定主旨,即要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一步实际就是写主标题,是写好提纲的关键。
二是全面罗列素材,从素材中精心归纳提炼各层次的标题。精心提炼标题,既可大题小做,也可小题大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标题必须涵盖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标题的提炼,尽量采取“对称”和“排比”等写作手法,尽量使用短语,使其便于记忆。
三是细分写作层次。公文提纲越细,往往写作质量就越高。
写作公文提纲时,尽量具体到一、二、三级标题以下各层次的内容,并对每一级标题下所要表述的内容都作相应的注明。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一
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了,作业也随之增多,每天做作业要做到很晚,真是苦不堪言,每天一回家,就要被“押”进牢笼,被逼无奈地坐上那只令人毛骨悚然的“老虎凳”,不许踏出三八线半步,否则,妈妈以她那天悬地转的思想教育经把我弄得团团转。
终于,爸爸说完了,已是七点多了。我的作业还是一字末动,本子空空如也。我为不禁小声地地嘟囔看:“世界末日来临了,本拉登再现江湖……。幸方声音小,否则,把爸爸“引“来了,又是一番寒彻骨。七点半了,我不得不加快了写字的速度,终于把数学作业做完了,我稀里糊了做完了语文考卷,接下来的是英语抄书了,要抄整整两面书啊!不知要抄到何年何月,痛苦的艰熬来临了,我写着写着,一不小心被周公拉去了,迷迷类糊糊了看见妈妈在给我洗脚。小狗闹钟叫了七下,哇!七点了,上学要迟到了,我连忙穿好衣服,擦去嘴角残留的口水,这时,谁来救救我,我彻底绝望了,胡乱地作业装进了书包,等待着老师的责罚。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组长来收本子了,我吞吞吐吐地对她说:“等一下……交……交给你”。我慌忙地拿起笔直“乱涂”几页,交给了组长。还好,幸亏我写字快。要不然,就要倒大霉了,我暗自庆幸道。
嗨,都是作业惹的祸。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二
大家好,我是xxx,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和体会要与大家分享。
写作是语文的灵魂,作文写好了,语文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有的同学不喜欢写作,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无话可说,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其实,世间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天,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搞笑的、好玩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这些都是你宝贵的创作源泉和写作素材。二是不明白怎样写,久而久之,同学们便更怕写,不想写。其实,写作文就好像编故事。你就是编剧,你就是导演。为了招揽多一点的观众和读者,你就得花心思去构思。三是部分懒惰的同学只愿意说,但不肯写。其实,只要你讲得出,你就必须写得出,俗话说:“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好作文非一日之功,我们平时要多看,多写,一步一步积累。言为心声,语言文字最容易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如何把作文写好,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把句子写通顺;二是意思表达要完整;三是标点符号要用对,遇到不会的字就去请教“字典先生”,如果你连字也要写错的话,那谁也没办法呀。
我在一年级时,刚开始接触日记、作文,但不会写。我就把每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把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讲清楚。以前,我在学写作文的时候,一度感到很吃力,一憋就是半天,过了很久也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话来。每到写作的时候,我就如临大敌般地紧张,怎样办呢?于是,我尝试在下笔之前先确定作文的题材,脑子里像建房子一样先起好框架,肚子里打好腹稿,然后再动笔,碰到不会写的字就请教字典先生,写完后,先自我默读一遍,然后读给家长听,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寥寥几行,但已充满童趣。于是我开始学着作家写作文的方法,一点一滴去改正自我的不足,碰到不通顺的地方,改!遇到不朗朗上口的地方,改!觉得差一点火候的地方,还是改!这样,我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寥寥几行了,而是绘声绘色,读出来,常把大人逗得前仰后合。这四年来,我的一本《新华字典》“献身”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四分五裂了,一本《成语字典》也快翻烂了。我觉得,透过学习工具,能够养成独立解答问题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次,我看见报纸上有征稿的活动,我告诉妈妈:我想参加。妈妈鼓励我去尝试。我满怀信心地写了,一篇、两篇、三篇,篇篇都石沉大海。我意识到,自我肯定还有很多地方不足,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写完第十遍,我才请妈妈帮我投稿。之后,作文发表了,我十分高兴,有一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后,请同学们要相信自我,我行,你也行!用我的方法去试一试,我相信,你必须行!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三
论文写作是一个一边思考和一边探索的过程,难免也走了一些弯路,我蓦然回首,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还记忆犹新,深有体会,下方谈谈对论文撰写的几点体会:
一、选题要准确。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题要结合自身状况,量体裁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一个贴合自我实际的题目。如我所处的浙江地区,是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在身边发生了不少融资难问题,个性是在经济危机影响还没消去的这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我选取了将“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题目。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不断地去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犹豫不定,必须要相信自我,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我有潜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光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例如在本文中从分析事物的一般顺序出发,先描述了现状;分析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再到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应做什么。由表及里的确定论文的思路。
三、论据要充分。论文论文,重在论证。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能够不完整,但必须要亮出自我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必须要充分,在论文中我们深刻探究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先后从中小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中进行探讨,这样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四、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但是论文写作中要标注出来,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
论文撰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凝结着导师和作者的心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预祝在一齐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顺利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