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重要讲话重视粮食生产心得体会2篇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粮食储备和流通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有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才能为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学习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重要讲话重视粮食生产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重要讲话重视粮食生产心得体会
2024 年 3 月 20 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原材料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 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要认真学习领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把中部地区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 放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定位思考, 努力把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部地区要主动对接其他区域发展战略, 积极引进东部地区产业创新资源, 增强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 在新型城镇化、 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优势、 释放潜能,推动区域内部加强合作、 整体联动, 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力提升粮食、 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开放合作, 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 5 年来, 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 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产业基础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同时要看到,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要切实研究解决。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加强重大科技攻关, 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 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 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加强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 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 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 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 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全面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为,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 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 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综合治理、协同治理, 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推进产业、 能源、 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 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形成新的增长点。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 区) 振兴发展,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移风易俗。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
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进一步提升煤炭、 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 深度融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 研究提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举措。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扛起主体责任, 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推动重点工作任务、 重大改革事项落实落地。 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激励干部大胆开拓、 担当作为。
学习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重要讲话重视粮食生产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3月20日下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划好耕地“保护圈”、清好耕地“外围圈”、补好耕地“丢失圈”一体推进,全力以赴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
划好耕地“保护圈”,守住民生发展“红线”。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以耕地为基数、底图,从实际出发明确各级耕地保护任务,对现有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进劣出,做到现有耕地应保尽保、基本农田应划尽划。要科学划定城镇国土空间,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组织实施好村庄规划,统筹安排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统筹划定耕地后备资源区边界,为耕地垦造预留空间。
清好耕地“外围圈”,盯紧耕地目标“防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落实耕地管理。在2023年7月20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党委政府必须把握耕地“占用”这个关键,从“非农化”和“非粮化”两端,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守护好民生“命根子”。要完善节约用地长效机制,全面清理批而未供土地,持续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实行收回一批、开发一批、盘活一批。是要科学实施耕地“进出平衡”,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对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及时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有序引导调整并恢复为耕地。
补好耕地“丢失圈”,筑牢土地安全“准线”。坚持复垦开发占补平衡到位,始终将加大补充耕地力度、提高耕地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各级党委政府准确把握“补”的这个要害,立足实情,坚持平衡补充、统筹并举、新增开垦与后期管护并重,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双到位”。
要完善补充耕地统筹机制,设立补充耕地指标,健全统一的补充耕地指标,确保补充耕地指标优先使用,建立补充耕地任务落实情况与指标使用挂钩机制。要强化补充耕地后期管护,以区域实际为本,以建设发展为要,科学制定本区域补充耕地规划,明确管护职责、措施、标准等要求,压实项目实施各级的管护责任,防止新增耕地“非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