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优秀19篇)
教案是教师为教授一门课程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和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一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课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这个数学的好朋友带来了吗?(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板书: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3、那你们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想象的一个角画出来好吗?你们对黑板上画出的角想说些什么?(小朋友画的一个角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等一下再来看。)
4、但老师又有点明白了,看来角不单单是一个点,(多媒体演示)这一点尖尖的只是角的顶点,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来指。(再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的顶点与边,学生模仿指)
5、用这个方法把你身边的角指给同组同学看。(指名上来指)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角记在头脑里,问:头脑里有角了吗?是怎么样的?
7、画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头脑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
(1)你准备怎么画呢?
(2)(多媒体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的?再来看一遍,对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小朋友也用正确的方法画两个方向不同的角,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再看看你们组画的角,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真会欣赏人。
8、小结:学到这里,你对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辩论提高
2、学到这里你对黑板上的这些角又想说些什么?
6、你们都送这么多角给角爷爷,这下小猴可急了,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只要在这个三角形上……就会使角变多起来。你们有办法吗?那赶快来试一试。(小朋友也可以到别组去看看,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三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看看大家还认识吗?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叫?还可以叫?(正三角形)
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叫?(正方形)十二条边相等?二十条边相等?
(正五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
(圆)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数学中圆的奥秘,感受一下圆的魅力。
(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师:观察一下圆,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边是弯弯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一)徒手画圆,体会画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个别板演)
师: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圆?
(二)用绳子画圆,初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都没办法了?看陈老师带来的工具行不行?请个同学帮忙(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拉紧绳子,绕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看清楚,我是怎么画的吗?
师:谁愿意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点要固定)
师:只要有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是吗?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黑板尝试)(拉紧绳子,长度要固定)
不是只要固定这个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吗?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要固定点,还要固定长度。
再来回顾一下,固定的点在哪里?绳子的一端作为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刚才在黑板上借用工具我们画出了圆,现在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打算用什么工具?为了方便画圆,人们发明了圆规,拿出你的圆规先来观察一下吧,圆规有2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只是带铅笔的脚。现在就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要求:用圆规画圆,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次完成,不能擦。)
2、师:(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这个圆画得很漂亮!
师:(再展示一个不成功的)这个是圆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圆是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图形没有封闭。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针头的脚移动了、带铅笔的脚动了。
师:那么应该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
师:把两只脚分开,针尖固定,捏住上面的把手,旋转一周。(媒体出示)
3、师:现在你会用圆规画圆了吗?
在练习纸上再试一次,画好后同桌相互欣赏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成功地画出了圆,说说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四)对比、总结圆的特征。
1、师:固定点在哪?固定长度在哪?
(针尖所在的地方、两脚之间的长度)
2、刚才用铅笔为什么不成功?(没有固定点,固定长度)
(五)认识圆心、半径
1、师:在圆中,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学习一下。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固定长度就叫这个圆的半径,什么是半径呢?书上找到这句话了吗?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师:半径还有吗?有几条?(无数条)
师:圆有一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板书)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吗?
师:看来墨子对圆的认识和我们刚才对圆的认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圆,一中同长也。”
1、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判断
(1)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半径越大,所画的圆就越大。(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小胖: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巧: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亚:所有的圆半径都相等。
(1)夺宝游戏,怎样站才公平?
(2)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选择圆桌?
师:这样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个人伸出的距离都差不多。
(3)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师: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更为平稳,如果将车轮做成其他形状,估计大家都不愿坐车了。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四
1、结合个生活中的情景和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来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学会辨认角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图中找出角。
一、情境导入(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来加深对角的认知,让学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师:出示三角板问:“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生:三角板
师:“那为什么我们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两角板、四角板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能指出角在哪里?(学生来指)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角?比如我们的教室。
生:门(四个角)、黑板(四个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师:对于“角”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角”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补充完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现实中的角(直观感知现实中的角)
师:打开课件
师:观察课本38页图,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引导一个如老伯伯剪树
师:还有......
生:老师、踢球的同学、做操的同学
师:那我们找一找这里面的角。
生:球场的边角线、老师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说出很多角来,还是主要引出几个关键的角。
如果没有足球门的话,老师进行引导:还有足球门。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准确的将叫找到。
老师将找到的角标记出来。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角的存在。那我们在观察一下,这几个图都是什么?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角?试一试
生:剪刀口、吸管弯弯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过于要求)
2、折一折(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生:是
师:老师已经折出来自己喜欢的角了,大家动手试一试。老师会找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折好了吗?
通过老师的示范折角,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纸片,折出角。展示两名同学折的角。
师:他们折的是角吗?
生:是
师:好,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师先示范感觉的路线,去感觉角,看能达到效果
2、如果同学没有感觉出来的话,见如下:
老师与学生一同用手去感觉这折出的这个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师:二(1)班,我们一起用手感觉这个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即可
师:那扎手是不是说明,这里是尖尖的的啊
师:那边的这里有什么的感觉
生:滑滑、平平等词即可
师:那平平的是不是说明这里直直的啊
生:是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那这两个平平、直直的叫角的边。
师:顶点的感觉是
生:尖尖的
生:师一起,直直的
师:那我们一起看刚才从这几个刚才从图里面找的那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他回答的对吗?
继续在找两个同学指出。
师:刚才的那个找出来了,老师在给你们三个角,哪位同学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她回答的对吗?
生:对
师:好的请回
师:剩下的老师指你们判断对错
师:......
生:对或错,根据老师当时指出的情况
师:那我们看一看一个角有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对或错,老师都要引导
师: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展示课件的信息
一起读两遍
生:不可以
师:我们会找角了,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么我们一起来判断这些是不是角。
看课件:判断角后,在次找顶点和边,强化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三、画角(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又到抽象,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思维)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画角。老师先示范话。
二(1)班,仔细听,认真看,画角这里很关键的。
师: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边说边演示。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你们听懂了吗?老师在说一遍: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那大家拿出笔、尺子、本子。动手画一个角
画好后展示两名同学画的角,如果有画的不一样,马上到黑板指出。老师呢,将画角和角的构成编成了一个小口诀,大家读一遍。
四、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老师现在制作一个角,活动角
师:看看老师手里的黄色角和紫色角(重合),发现了什么?
生:角相等
师:那这两个角的边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那是不是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那与什么有关呢?
生:是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师:我们看一个角,(慢慢张开两条边)角有什么变化?张开的越大角越?
学:越大
师:老师慢慢的合拢角的两条边,发现怎么了?
生:变小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以上过程如果同学们不能理解,老师必须引导。
师:跟着老师读一遍
生:我们在声音洪亮的读一遍。
拓展:看课件“大雁”。
四、疏理总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交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五、巩固练习
40页做一做1、2题
练习八1、2、3题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五
教学内容:课本38、39 例1、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开的越大,角越大,*开的越小,角越小。)
3、 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3)学生练习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你们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一试。
3、 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课本40、41,例3、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
(3)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4)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5)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4)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教师示范和说明比的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合在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另一条边是否都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在一起,这个角不是直角。
(5)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是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3、 第2 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教学内容:
课本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3题
要还应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说明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完成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4、 完成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一下是不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后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
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
同桌互相指一指。
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
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都有顶点。
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6、小朋友都会画角了,那现在大家都能当小老师了,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角会判断了,我看大家是不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看这些图片中有没有角,它在哪里?
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7、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角?看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做完一个角。
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同桌的小朋友。
现在和老师一起玩角,注意用心玩,边玩边观察。来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通过刚才玩角,你发现了什么?
现在老师做好了一个角,大家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大。比老师的角小。
和老师的角同样大。
你怎么知道和老师的角就同样大呢?
现在是第3次玩了,请一个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谁愿意?小朋友你先做一个角,尽量大。大家都来当评委,看老师做的这个角,谁的的?老师再想想办法,教师把角的边拉长,问:现在呢?再次拉长,问:这次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张开的大小有关)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
2、摆一个角需要几根小棒?3根小棒能摆出多少个角呢?
3、大家通过努力知道了角的许多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自己创造一个角,大家有没有信心?(毛线,铁丝,圆形纸片)
把你创造的角贴在黑板上。
评价黑板上的各个角。
你觉得上面这些作品有创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角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再去探索,好不好?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更多资源请本站其他频道查找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更多资源请本站其他频道查找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七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操作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交流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能
师:现在我(请勿抄袭好范文 网:)们先来欣赏几张照片(课件显示)
师:这是一个小朋友分别在一岁和九岁时拍的两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我保证你们看了下面一张照片就会一定会知道是谁了。来,一起看。谁?(课件)
生惊讶的说:哇!是刘翔。
生:大
师:是的,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大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出“一半”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看。(课件显示胎儿图)
师:这是一个胎儿图片。你们知道胎儿是指多大的小宝宝吗?(还没出生)你们以前见过吗?(没有)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
生1:眼睛是闭着的。
生2:头特别大。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胎儿的头真是特别大。那你们知道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吗?(课件显示)
生:一半
师:为什么是一半呢?现在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同学们想一下应该怎样来找到它的一半?(出示苹果)
生:平均分(板书)
2、“一半”的表示方法
师:那“一半”应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学生创造,师巡视,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汇报想法。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示方法。
3、引出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1/2来表示“一半”(课件显示1/2),它读作:二分之一(课件)。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写法:(师边说边板书)因为是平均分,所以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2”,其中的一份就在上面写“1”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下。(生写)
师:它读作?(二分之一)生答师板书。
师:现在谁能再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苹果的1/2的?
生答课件显示。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巡视)
师:像1/2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4、多种形式,认识1/2。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1/2,现在我们自己再来找一找1/2,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颜色。(课件显示要求)学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
生1:横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2:竖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3:斜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没有了。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找到1/2的。(生交流)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小结:折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课件显示)
(2)、判断。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显示)读“判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生答:1、3能(课件显示)
师:第二个为什么不能?他也是分成了两份?
生:不是平均分的。
师:最后一个是平均分的,怎么也不能?
生答:因为它分成了三份。
师:那应该怎样表示?
生答:应该用1/3表示。
师:你们能自己写出1/3吗?
生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那它怎么读?
生:三分之一(板书)
5、认识1/4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问题)
生: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课件显示) 师: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1/4.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齐读:四分之一(师板书)
6、利用材料,探究其他分数。
生1:1/5、1/6(师板书)
生2:1/7、1/8(师板书)
(学生继续说)
师:如果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分数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说不完。(师在1/8后面加上??) 师:像1/2、1/3、1/4、1/5、1/6、1/7、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
(2)、介绍分数发展史
子和分母隔开(课件),分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3)师:现在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另一张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
学生动手折,师巡视。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我把它平均分成4份,涂了一份,是它的1/4。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折出了自己的分数,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折法。
学生交流,师巡视找三个不同的1/4。
师:老师还发现,有几个同学的图形虽然不一样,但是却有相同之处。老师把他们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课件显示) 生: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也就是说,不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 生:能
师: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涂色部分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即使是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看书
师:现在同学们合起课本。谁起来说一下?
中间短横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2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
1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指着黑板上其他的分数:看谁能很快地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是多少? 生:??
三、巩固练习
1、读分数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分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你们见过这些分数吗?请读一读。
指名读
2、填空
师:刚才的同学读的都很好,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3、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下面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师:下面老师再带同学们去生活中看一看。(课件显示)读题目要求
图1:法国国旗
生:1/3师:哪一部分表示1/3?
生答师小结: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的1/3。
图2:奥运五环(1/5)
图3:巧克力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现在我们来看一块大巧克力。(课件显示巧克力)
生:1/6
师:谁都能想到巧克力,那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答:6个
师:同样是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5、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2,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4,那长大成人后头长又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几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
生:1/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成人身高平均分成8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
生答课件显示
师:对,还有这张9岁时头部占的分数不知道。你们现在几岁?
生答
学生估计,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十岁左右的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四、拓展延伸
1、师:看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分数,现在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课件显示)
生1: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
生2:我班有50人,我占全班人数的1/50。
生3: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吃了1个,我吃的占苹果总数的1/10。
??
2、猜一猜
生答并说理由
师:到底是哪根长呢?请看这里(课件)
四、小结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都非常善于动手动脑,真高兴认识你们。最后老师再送你们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课件显示)成功源自勤奋、努力与汗水。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认真勤奋,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1/2读作:二分之一
1/4读作:四分之一
1/8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九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讲故事导入。
2、板书课题: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学习课文内容。
1、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组内讨论。
5、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熟练认读分数,能够写简单的分数。
3.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
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分数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分一分”。
看到这个“分”,你想到了什么?(平均分)
对,我们分东西的方法有许多,但是数学上要重点研究“平均分”。我们就来解决几道平均分的问题。
(1)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2)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3)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你能列式吗?
这半个苹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吗?
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你会写二分之一吗?(生示范写)
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数?
师示范写,强调书写顺序。
先写短横线,它的名字叫分数线;
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它叫做分母;
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它叫做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一起来边读边写。
比较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那你知道分数线、分子、分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这个分数代表什么意思吗?
再回到开始的问题。笑笑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淘气也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二、1、拿出学习纸,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吗?
2、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评价。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请学生多次叙述。
3、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其它更多的分数吗?
请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涂色的部分应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请学生将图贴在黑板上,并写出这个分数。(共4个)
4、一起读一读写出的这些分数。你发现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特点?
(涂色部分只占一份,分子都是一。)
如果涂色的部分不止一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拿出正方形学习纸,将它平均分成4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想一想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
请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5、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你能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
6、看看黑板上,我们写出了许多分数,像这样的分数还有许多。
板书: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所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也可以叫做“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你认识分数了吗?
我就用分数的知识来考考你。送给你们一个闯关游戏,想不想玩?有没有信心过关?
1、 第一关:看图说分数。(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2、 第二关:看图写分数。
3、 第三关:判断。
4、 第四关:黑板上有8幅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它们没有涂色的部分吗? 师:恭喜你们,这么快就轻轻松松过关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的聪明。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1/7,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与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后评析: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涂一涂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始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分图形中,感悟分数、理解分数、比较分数。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动手折,动脑想,动口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一、在探索中发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
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装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有“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第一层次,从自然数引入,以生活中的两个实际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分数“1/2”产生的必要。在这个阶段,“1/2”这个分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模糊的。因此,一学生用剪刀估摸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的直观操作,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到剪下的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第二层次,另一学生的质疑并“把圆形纸片对折,在用剪刀沿折痕剪成两半”的演示中,学生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感受到只有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2。
第三层次,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质疑:“这一份是这个月饼(出示一个更大的圆形纸片)的1/2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特指原先用来平均分的那个月饼)而不能是另外的月饼的1/2。至此,对于一个月饼的1/2,学生有了较清晰的感知。但此时学生对“1/2”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的一个月饼的1/2,认知结构还不能转化为智能。
第四层次,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例。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为以后分数意义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感悟分数1/2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
历经四个层次,学生享受到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发现中体验
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在认识1/2后,教师以一句“认识了1/2后,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自然引入认识分数“1/4”。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去体验分数1/4,3/4,4/4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不曾涉及到的知识。如“2/4就是1/2”,“4/4就是整一张纸”等。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主选择的轻松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感受、体验。
三、在体验中发展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多元化的,除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全面
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情感,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完善个性人格等。案例中,在教学的总结阶段,一学生提出了学习中碰到的疑问“怎样才能在圆形纸上表示出1/3?”至此,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3。”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认识结构,对折出一张圆形纸片的1/2、3/4等有了实践体验。但对于一张圆形纸片如何折出它的1/3,即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困难。学生通过尝试操作、探索研究这一环节,顺利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操作探索解决了问题。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本案例中,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他们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学得兴趣盎然。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国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有一位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情况,适当给予点拨、诱导。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名人的成长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阅资料后写出来。
2.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资料。
让学生去自读自悟,重要的是能通过本篇课文学会怎样去做人。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
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
同桌互相指一指。
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
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都有顶点。
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6、小朋友都会画角了,那现在大家都能当小老师了,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7、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角?看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做完一个角。
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同桌的小朋友。
现在和老师一起玩角,注意用心玩,边玩边观察。来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通过刚才玩角,你发现了什么?
现在老师做好了一个角,大家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大。比老师的角小。
和老师的角同样大。
你怎么知道和老师的角就同样大呢?
现在是第3次玩了,请一个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谁愿意?小朋友你先做一个角,尽量大。大家都来当评委,看老师做的这个角,谁的的?老师再想想办法,教师把角的边拉长,问:现在呢?再次拉长,问:这次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
2、摆一个角需要几根小棒?3根小棒能摆出多少个角呢?
3、大家通过努力知道了角的许多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自己创造一个角,大家有没有信心?(毛线,铁丝,圆形纸片)。
把你创造的角贴在黑板上。
评价黑板上的各个角。
你觉得上面这些作品有创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角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再去探索,好不好?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三
“喀嚓”按下快门,一座漂亮的亭子呈现在了照相机中。“喀嚓”再次按下快门,亭子中几位老人谈笑风生的愉快表情也被照相机记录了下来。目标仍然是那美丽的亭子。拿起照相机,选好角度,调好焦距,准备再次响起那充满着收获之感的“喀嚓”声。“喀嚓”,这声音再次响起,不过勾起的却是我的好奇心,注视着相机中倚靠在亭中柱子边的小女孩。
桃红色的上衣衬托着那黝黑的皮肤,瘦弱的手臂搭在围杆上,硕大双眼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不过似乎漫无目的——我走进亭中休息,才看清了她的模样。就在这时,耳边飘来了几位老人的声音,“她呀,是从江西来的,才七、八岁,她父母到这边打工,她也跟着来了。她家贫苦,她这几天每天到外面捡空瓶换取一点钱。”听到这儿,心不禁颤动: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出来为家补贴家用……真懂事!心中不禁感叹。“小姑娘,快过来,这边有空瓶!”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声音。寻声望去,看不清是谁,只见他向这边的小姑娘招着手,“这边的垃圾筒里有空瓶,要不要啊?快过来呀!”他继续喊着。我侧过头看了看她,她并没有动,也没有出声。这时也响起了同坐在亭中的老大爷们的声音“你快去啊,那边有瓶,你不是需要的嘛,去吧。”一句句鼓动她的话从他们的口中窜出来,声音是那样淳朴可是在我看来是那样刺耳。
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讽刺她吗?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嘲笑她吗?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看不起她吗?问题一个个在我的脑海中闪过,但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在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好朋友的提问却肯定了它们“你说她(小姑娘)会不会像小狗一样跑过去拿瓶?”我看了一眼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会!”“为什么,那个瓶子不是她的利益所在吗?”“看她。”——小女孩已把头侧向了一边,对他们的叫喊毫不理会,眉宇间,她给了我答案。虽然她只是一个捡空瓶的小女孩,但是尊严却是平等的,人格却是平等的。她那愤怒的眼神在说话“我是一个平常人,我也有我的尊严!”她那紧握的拳头在开口“我和别人一样,我不失尊严!”拿起相机,调好焦距,目标则是那个小女孩。“喀嚓”,这次的响声充满了我对她的敬佩之感。因为从她的表情中我读懂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四
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尊严无价。
附件:资料。
人们对哈默年轻时这件事的评论我赞赏杰克逊的慧眼,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我更钦佩这个小伙子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的话,他能结识杰克逊吗?能找到这份活儿吗?更不用说娶人家女儿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销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广告语。自尊也是一种力量。如今,许多人都苦于碰不到伯乐,找不到机遇,长叹无人识,空有回天力。但他们却忘了,手中还有自尊这件武器。杭州有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一家面包房推销黄油,和老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第二天,这个大学生准时到达,但等到下午4点,老板才慢慢赶来。大学生厉声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我的黄油,但你不能伤害我的尊严!似这样言而无信,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惊得满头大汗,但很快就竖起了大拇指,不仅自己和这个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合同,而且给他介绍了很多生意伙伴。
自尊更是一种高尚。因为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自我提问:
本教学设计特色是什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1、想象读:体会逃难者的艰苦,加深对尊严的理解。
2、角色读:请学生扮演角色读一读,体会劳动的艰辛。
3、感悟读:体会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五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二、学生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7*尊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有一位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情况,适当给予点拨、诱导。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名人的成长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阅资料后写出来。
2.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资料。
让学生去自读自悟,重要的是能通过本篇课文学会怎样去做人。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二、学生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七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平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来自 COoco.net.CN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
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中国结,这是什么?它
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八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学习时间: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九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程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
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
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2、师小结:
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
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