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热门16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合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头绪和思考。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是每个文学爱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一
20xx年的高考已经过去,但作为一名送过这一届高三学生的地理教师而言,我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还有好多东西是我必须反思的。比如,认真总结今年高考试卷的特点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复习中的不足之处,为明年的高考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并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总体看来,今年高考地理卷比较平稳,基础知识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难,但得高分却不易。试卷在难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的试题内容大幅减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显著增加,最后五个大题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试卷的特点为,首先,整张试卷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线,海水的盐度,气候,铁路线等,这些都是书本中的主干知识,尤其是试卷的最后一题,太阳高度的计算与运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与学生的双基。第二,试卷更关注社会生活,体现出开放性渗透性,重视探索性与联系实际。今年高考地理卷的几道综合题都是如此,一道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题目,要求考生分析东经108度以西农业以及基础设施;一道江苏海洋开发的题目,要求学生从中拓展开来,谈谈海洋资源,滩涂,港口等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一道红色旅游的题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热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充分体现出地理的学科特点,强调图文并茂,地图知识考得较多,符合地理学科特点,这对于基础扎实,有较强的地图分析能力,特别是各大洲经纬度意识强的考生比较有利;第四是新题比较多,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新。以往关于地球运动等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今年却都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尽管内容相差不大,但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红色旅游,这个内容教材里并没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选修教材,必修教材,初中地理等,知识面比较广。在今年的地理考试中,还出现了空间定位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有此类试题的考前专项训练,是属于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考生应该掌握的高要求试题。第五,江苏地方地理知识考题不多,只有一道试题涉及到江苏海洋资源内容。
从我们学生的高考分数来讲,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间,虽然比几次模拟考试都有了进步,但与我的期望还差了一些。由于试卷在难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试题内容大幅减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显著增加,这对我们学生来讲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都不占优势。比如,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一直以来是难点,以往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不大,而今年作为最后一道综合题,就有12分。而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在我估计是极低的。气候内容也是难点,今年考的也比较多。选择题除外,综合题就占19分。但由于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平时也练了很多,估计得分情况比上述一题要好得多。当然,学生的考试情况与教师的复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综合题第34题是有关海洋资源的,虽然我们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一一过关,但平时缺少综合练习,也没有引起重视,所以这道题中第一小题海洋开发利用的这张图表填起来有些费劲。另外,我们关注了,红色旅游就考到了,而我们复习时反复地绘制了铁路分布图,这应该给学生答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地理考点何其多,出题又千变万化,抓基础还是最根本的。
认真研究今年地理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与思路,对指引新高三的地理复习有重大的意义。
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印度的陆上邻国、我国的重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分布与开发等。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万不能忽视。高考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今后的高三复习中,夯实基础永远是地理复习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图的考查功能,是历年地理试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对地图的精确认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题要求学生对六大板块的边界范围有准确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题,需要学生能用直接或间接给予的经纬度大致判断出所在的区域,从而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特点解答各地理问题。面对高考,读图训练必须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线图、示意图、区域地图的阅读等都要掌握其阅读的方法与步骤。特别重视各类变式地图的判读,熟悉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学好用好地图是复习地理的基础,经常动手画图填图可以帮助你建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把重要的地图变成"心图"、"脑图"。因此加强地图的教学,强化地图的精确记忆,形成较为清晰的"心理地图",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关键之一。
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应在7月,因为7月气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实际上,考虑到冰雪融水汇入河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径流量应在8月。再如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要求表述a城市的气候特点。由于该城为地中海气候,因此答案极容易写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也是一种过分拘泥于模式或思维定势的结果。实际上从题中所给的7月平均气温图中,不难读出a城7月的均温低于20℃,因此a城夏季气温特点应写成"凉爽或温和"而不能是"炎热"。这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与规律,又要能在实际运用中对原理与规律进行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关心社会现实、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地理知识与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觉地尝试发现问题、评价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新课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试题中有所体现。如世界能源问题、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用手表定方向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又需要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新的一学年又来到了,应该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做好地理教学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探究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其次,强化地图教学。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动教学。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力图每一项活动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学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二
理科班的文科课程教学对于许多文科任课教师都是比较头疼的事。在当前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势下,上好一节理科班的地理课也实属不易,可以说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理科班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生本教育。怎么能让学生上课能听进去是我备课时考虑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学期我在理科班的一节课为例,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节课为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节课,由于课时紧张,所以课前简单了介绍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新学期要求后就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本学期主要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问题、工农业发展问题。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而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介绍了区域发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案例过程。
导入新课:新闻“新西兰南岛7.1级大地震零死亡”,介绍基本的新闻信息,提出问题:为什么新西兰地震零死亡?(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表现活跃,特别是一些爱读书,关注身边生活和新闻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熟悉,回答问题中表现出阅历广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教师。
总结。
:新西兰地震零死亡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抗灾防灾意识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过渡承转:与新西兰一样,在防震减灾方面比较成熟的还有哪个国家?(日本)。
新课学习:设置讨论问题——新西兰和日本两个国家地理特征有哪些异同?
(不同学生知识面不同,很多学生对于不太熟悉的地区有天生的好奇感,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良好)。
教师补充拓展:新西兰和日本的国旗、国徽、旅游胜地、风俗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等,让学生思考总结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与国家地理特征的哪些方面相关。深切的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差异。
过度承转:由此可见区域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所以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从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与其农业、工业、人口及文化景观的联系,即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人地辩证统一的思想)。阅读教材,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差异,验证这一理论思想。
学生思维拓展:讨论交流南北、东西差异(南甜北咸、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齐、东辣西酸等等)。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三、
本学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比较以往的教学教训和经验,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展开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比较活跃,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基本杜绝了上课睡觉、说闲话、做理科高考科目作业练习、摆弄电子产品、看闲书等现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我觉得我们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本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服务,站住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素养。
2、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属于理科专业出身,所以在高中阶段偏文科性质的地理教学中,理科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均比较强,但是缺乏文科知识底蕴。为了使课堂教学充实有趣,地理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的充电,博览群书,特别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政治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3、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不参加高考,也没有会考的理科班学生来讲,如果地理课堂毫无趣味,学生肯定不会买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听进去,课堂中参与进来,就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以讲授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设置课堂有趣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4、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中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而且考试多像曾经的会考一样,发复习提纲和试题,然后选取比例很高的原题考察,不仅埋没了很多学习认真同学的成绩,也给很多学习开小差的同学开了“绿灯”,显然有失教育评价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理科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旗帜,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突破口,让学生释放鲜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体现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乐学、好学、善学、巧学”为第一要务,才能让理科班的地理课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三
20_年的高考已经过去,但作为一名送过这一届高三学生的地理教师而言,我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还有好多东西是我必须反思的。比如,认真总结今年高考试卷的特点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复习中的不足之处,为明年的高考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并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总体看来,今年高考地理卷比较平稳,基础知识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难,但得高分却不易。试卷在难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的试题内容大幅减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显著增加,最后五个大题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试卷的特点为,首先,整张试卷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线,海水的盐度,气候,铁路线等,这些都是书本中的主干知识,尤其是试卷的最后一题,太阳高度的计算与运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与学生的双基。第二,试卷更关注社会生活,体现出开放性渗透性,重视探索性与联系实际。今年高考地理卷的几道综合题都是如此,一道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题目,要求考生分析东经108度以西农业以及基础设施;一道江苏海洋开发的题目,要求学生从中拓展开来,谈谈海洋资源,滩涂,港口等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一道红色旅游的题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热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充分体现出地理的学科特点,强调图文并茂,地图知识考得较多,符合地理学科特点,这对于基础扎实,有较强的地图分析能力,特别是各大洲经纬度意识强的考生比较有利;第四是新题比较多,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新。以往关于地球运动等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今年却都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尽管内容相差不大,但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红色旅游,这个内容教材里并没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选修教材,必修教材,初中地理等,知识面比较广。在今年的地理考试中,还出现了空间定位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有此类试题的考前专项训练,是属于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考生应该掌握的高要求试题。第五,江苏地方地理知识考题不多,只有一道试题涉及到江苏海洋资源内容。
从我们学生的高考分数来讲,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间,虽然比几次模拟考试都有了进步,但与我的期望还差了一些。由于试卷在难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试题内容大幅减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显著增加,这对我们学生来讲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都不占优势。比如,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一直以来是难点,以往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不大,而今年作为最后一道综合题,就有12分。而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在我估计是极低的。气候内容也是难点,今年考的也比较多。选择题除外,综合题就占19分。但由于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平时也练了很多,估计得分情况比上述一题要好得多。当然,学生的考试情况与教师的复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综合题第34题是有关海洋资源的,虽然我们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一一过关,但平时缺少综合练习,也没有引起重视,所以这道题中第一小题海洋开发利用的这张图表填起来有些费劲。另外,我们关注了,红色旅游就考到了,而我们复习时反复地绘制了铁路分布图,这应该给学生答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地理考点何其多,出题又千变万化,抓基础还是最根本的。
认真研究今年地理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与思路,对指引新高三的地理复习有重大的意义。
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印度的陆上邻国、我国的重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分布与开发等。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万不能忽视。高考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今后的高三复习中,夯实基础永远是地理复习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图的考查功能,是历年地理试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对地图的精确认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题要求学生对六大板块的边界范围有准确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题,需要学生能用直接或间接给予的经纬度大致判断出所在的区域,从而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特点解答各地理问题。面对高考,读图训练必须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线图、示意图、区域地图的阅读等都要掌握其阅读的方法与步骤。特别重视各类变式地图的判读,熟悉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学好用好地图是复习地理的基础,经常动手画图填图可以帮助你建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把重要的地图变成"心图"、"脑图"。因此加强地图的教学,强化地图的精确记忆,形成较为清晰的"心理地图",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关键之一。
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应在7月,因为7月气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实际上,考虑到冰雪融水汇入河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径流量应在8月。再如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要求表述a城市的气候特点。由于该城为地中海气候,因此答案极容易写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也是一种过分拘泥于模式或思维定势的结果。实际上从题中所给的7月平均气温图中,不难读出a城7月的均温低于20℃,因此a城夏季气温特点应写成"凉爽或温和"而不能是"炎热"。这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与规律,又要能在实际运用中对原理与规律进行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关心社会现实、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地理知识与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觉地尝试发现问题、评价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新课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试题中有所体现。如世界能源问题、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用手表定方向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又需要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新的一学年又来到了,应该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做好地理教学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探究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其次,强化地图教学。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动教学。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力图每一项活动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学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四
经过一年的复习教学,送走了我的又一届学生,静下心来理理思路,回顾本学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
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学习枯燥,与理科相比似乎又较为简单,与文史相比又比较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是根本原则。而能力的积累一是平时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
1、问题驱动——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光是知识的探索过程,练习题的探索过程同样能使学生主动展开思维活动,经过探索、发现、创造的全过程,不断发掘内心的潜力,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师生互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更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重视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平时上课时就要扎实、准确、熟练,要有分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同时,学习中要注意三要、三不要: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
4、加强课堂限时训练,注重实效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回归教材,参照考纲,以"想"为主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回想每一部分内容的出题思路与做题方法使学生系统地熟悉教材,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师制定的回扣提纲进行回想。
教师制订的回扣提纲逐点进行回想并与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对照。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一、二轮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2、"看"与"想"结合
主要看教材、看过去整理的错题集及过去做过的练习。"看"要结合回"想"进行,重点看达不到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类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避免重蹈覆辙。
3、重基础
高考前的学习,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现在不要再去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了,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
4、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在教学中,往往不是教师的忽视,而是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具体做法有: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要让学生多想、多思,在想、思的基础上,加强看和练的针对性,教师要号准高考的脉搏,切实落实双基,培养学生答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五
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构建自己复习模式。
三、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六
俞洁岚: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胡建仓: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
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
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构建自己复习模式。
三、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七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八
从近年海南高考试卷分析,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同时我明显感觉到进几年海南高考另一特点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内容减少,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侧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考查,侧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现实问题,情境设置新颖,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尤其社会生产或生活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设问,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和依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落实以上知识与能力,必须针对性设计教学课件,加强训练,积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1、掌握读图的方法,常见的图表类型有:坐标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应选择上述典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如在读坐标图,要求学生必须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读区域图中,要求学生要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图中典型的地理景观、图中的区域轮廓特征等判断出区域的具体位置,在等值线图中要判断是什么等值线,等值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如果出现异常,必须思考产生异常的原因等。
要达到上述教学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包括课件内容,典型例题选用,模拟训练题的编写等教学资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九
从高考能力要求反思地理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提高高三地理教学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高三地理教学反思随笔,一起来看看。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
学习计划。
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xx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
这次一模考试,我校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学生试卷上非选择题的32、33、37、38题答得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1.我们的学生选择题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单选题部分,除了第3题粮食问题,12和13题太阳波长范围图,全市失分率均较高,我们第5题和第6题青藏地区城镇分布,青藏铁路线路题,第9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好多学生一看等高线地形图,也不看具体的经纬度就轻易选了四川盆地,第10题云贵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错。第15、16题风向、渔港2题错误率也很高。双选题21题——23题有关沃尔玛的知识,24——25题等温线、等压面,26题锋面气旋的题目,29题贸易比率等几题错误率也很高。
2.平时讲题可能讲得不够透,比如选择题第15和16两题是上学期考过的,33题澳大利亚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及其成因,我平时都讲过,但学生错误率很高。可见老师不应光看到自己讲了多少,而应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力争做到试后100分。还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讲到点子上,比如咸海附近种棉花的有利条件是有一点是光照充足,我们学生有好多人只写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这和我平时没强调到点子上有关系。
3.尾巴还是比较长,我们这次还有10人不及格,有几个恰恰认为应该及格的,反到没考及格。高分不多。看来平时应把眼光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关注一些中等学生,不应只注意一些后进的学生。
1.先用前两个星期把专题复习进行完毕。平时插入几套综合练习。后两个星期多做些练习。讲题要讲透,不仅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要重视讲解考卷这一环节,尤其要注重选择题部分的讲解。
2.进一步提优补差,争取把不及格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
3.教会学生进一步学会审题,规范答题习惯,选择题部分要逐项做过去力争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4.进一步拾缺补漏,这一次34题印度半岛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等几个知识点我平时没有强调,学生失分率较高。争取在二模前尽量减少这种情况。
本份单元练习卷的命题范围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主要供高三单元复习教学使用,是学生的单元过关培训题目。因此本份练习卷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本份练习能级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比如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台风属识记部分。三圈环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就属于理解部分。亚欧大陆一题属实际运用题。
本份练习卷考察的知识覆盖了整个章节应掌握的知识点的百分之八十。重点放在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断四部分。难点是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部分。针对重点难点,我反复通过题目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比如气候类型的判断、位置、成因,我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四种气候的掌握情况,因此单选1——8题,综合1,2题都是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通过单选9、10两题考察学生对三圈环流的理解。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我通过台风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台风本身就是一个热带气旋,这样又可以和天气系统一节很好的联系起来。综合题16、17分别考察学生对我们居住的亚欧大陆及我们国家区域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景观,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是地理考试中最能够区分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通过17题考察了学生这一部分知识。并能根据气压图判断风向、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通过19题考察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点。17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一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同时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是教学改革难以触动领域,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核心,将自己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细致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填鸭式”的灌输。然而这样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学生学会的也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技能。这种技能既适应不了信息量大、灵活多变的高考形势,更谈不上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了。基于上述情况,我尝试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具体通过如下图四步骤来完成。
高考典型例题展示学生分析暴露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规律教学反思教学相长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能够有效地暴露学生在主干知识、重要知识点中的缺漏,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又通过规律总结,举一反三,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考。具体做法如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问题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而以近年来高考题型为案例设疑更能够激发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由于近年高考试题不讲究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覆盖面,而是采取专题化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命题的切入口小,纵向挖掘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小专题复习的时候将近年来高考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型集合起来统一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分析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时候,就把20xx年全国卷(1)高考36题和20xx全国卷(2)36题展示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高考题型的设计让学生思维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就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知识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体的复习课堂中,暴露学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较多样,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个别提问:让个别希望生起来回来问题,要求回答结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哪些,比如题目中的材料,图表信息,运用的地理原理等,通过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分析,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分析优劣。(2)小组讨论:对于一些综合题目,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允许同桌之间,上下桌之间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时,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题过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现的思维障碍,同时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结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获得了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一方面确保纪律,另一方面个别小组,对于要讨论的内容无从下手,白白的僵持着浪费时间,此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深入到讨论中来。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二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情开始变得急躁,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作为高三教师都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
3.教给。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三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由近及远。
例如:本课导入,我以镇江的地形地势为材料背景,用语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悟出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区别。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利用标字母的方式让学生一一对应着找。这样,学生就很快找出来了,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学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答案,便于形成连贯的思维,得出结论。采用“学案”,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五)得到的启示。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四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xx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反思总结范文三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出自 CoOCo.Net.CN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五
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2、对。
教学设计。
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2019年的高考试题地理首次达到100分,与历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高三地理教学的教师反思篇十六
大家会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三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年度我承担了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年工作结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
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本学年教学反思如下:
2、对。
教学设计。
的反思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表现信息多样性和集成性的优势,拓展地图的教材内容,优化地图要素的呈现方式。大纲指出,"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地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电子图》,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和快速反应的优势,构建人机对话的电子地图,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优化地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在高二复习西亚和北非的位置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的文本响应交互功能,构建学生可从键盘三洲两洋名称、计算机快速判断正误的《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电子地图。
二、不足之处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反思。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这两个多月来的地理教学,本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