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和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写心得体会时,要把握好适当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阅读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更好地开展写作。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一
无锡博物馆,位于无锡城市客厅——太湖广场,建筑面积有71000平方米是无锡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个建筑采用现代化全钢架,结构厚重,具有吴地的水文化灵性,是无锡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无锡博物馆,只见墙壁上有三台液晶电视,六个音箱。电视里播放着一些航天军事方面的画面,并倡议“创想未来”。
拐了几个弯儿,又乘了一层电梯,我们来到了收藏着徐悲鸿真迹的徐悲鸿纪念馆分馆。走进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在这里,我还看到了徐悲鸿画的一匹马,这马的神态细节都被徐悲鸿刻画出来了。看着它,就像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马向我奔来。紧挨着这幅画的是一幅风景画,这幅风景画画得是黄山,让人一看,仿佛身临其境,飘飘似仙。看了这些画,我觉得画画不是简单的事情,而徐悲鸿却画得这么像,我真佩服他。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展厅,这里的事物又让我大开眼界。这里有阿炳创作的乐曲,有泥人的模型,这里有古时候的一些习俗……无锡的历史可真丰富啊!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出了这个馆,我们看到了用泥做成的《惠山泥人》,这些小人可有趣了,有的在买甘蔗,有的在做面,有的在做鸡蛋饼,有的在练习武功,还有的在划船……真是名副其实的繁华的惠山庙会!在这里我还知道了无锡是著名的泥人之乡,自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无数艺术大师倾其精力和心血,精心探索,使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得到传承和弘扬。看这些泥人造型浑厚,简约干练,形神兼备,古今人物,无不生动有趣,尤其寓意吉祥喜庆的作品更为多姿多彩,雅俗共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惠山泥人工艺在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我真为无锡感到自豪!
无锡博物馆的珍藏可真丰富呀!这一次来,我又增长了不少见识。我以后一定要当一名考古学家,多多研究祖国灿烂的历史与文化。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二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来说,参观博物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某著名博物馆,这次经历带给我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段: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
进入博物馆,我被整齐划一的队伍和秩序井然的环境所吸引。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个区域都有专门的导览员,耐心地向观众讲解。参观者在每个展品前细细琢磨,展品上方的介绍文字也使得观众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学生们还是游客,大家都安静、自觉地参观,相互之间也不会互不搭理,形成了一种学习的氛围。
第三段:受教育与启发。
博物馆参观不仅仅是感受美术品的魅力,更是通过展品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在博物馆内,我重温了历史的沧桑,看到了我们祖先们的智慧和才华。例如,在中国历代陶瓷展览区,我看到了汉唐、宋明、清代的不同风格的瓷器,每个时代的陶瓷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也被古代文明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第四段: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博物馆展览品种繁多,内容丰富。不仅有绘画、雕塑,还有古代的书法、器物等。通过观看这些艺术品,我学到了很多艺术上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时,参观博物馆也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在观看了一系列绘画作品后,我逐渐明白了艺术家的构图、用色和线条所传递的意境和情感,从而培养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第五段:回味和结论。
博物馆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良多。除了个人的感受外,我还意识到大学生们应该多去参观博物馆,通过观察、学习和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了解了历史和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未来做好准备。
总结:博物馆参观不仅是一次观赏艺术品的机会,更是一次文化熏陶和心灵洗礼的经历。大学生们应该积极参观博物馆,通过观察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审美能力,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与尊重。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博物馆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三
带学生参观博物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领导学生参观了本地博物馆,并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历史、艺术和文化的海洋中。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让学生们扩展了视野,还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第二段:博物馆的魅力。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国宝级的文物、名画和历史遗迹,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资源。他们能够亲眼目睹历史的痕迹,感受到过去的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博物馆也提供了各种互动性的展示手段,如VR技术和模型展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历史,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第三段:博物馆对学生的影响。
博物馆的参观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博物馆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欲望。当学生们置身于历史和文化的海洋中,他们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对学习更加热衷。其次,博物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观赏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和雕塑,学生们能够提高审美品味,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同时,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们也能够了解大师的创作理念和背后的寓意,拓宽了他们的艺术视野。最后,博物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博物馆展览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归纳和推理来理解展览信息,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段:老师的角色与责任。
作为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老师,我们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首先,我们应该提前准备,了解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向学生们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使他们在参观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展览信息。其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从互动和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们遵守博物馆的规则,尊重文物和其他游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段:总结。
总之,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是一次极为有意义的活动,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赏博物馆中的文物和艺术品,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外,博物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提前准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遵守规则,并且从中汲取教育意义。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和机构能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博物馆,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四
参观博物馆有感:参观“二七纪念馆”
如果每天干活要比别人多干十倍;如果每天都过着吃不饱的日子;如果每天只要一干活偷懒就要被挨打,伤痕累累,不能休息;如果每个月的薪水少的连自己都不够花,更别说去照顾自己的家人。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可是他们却经历过......
坐落在市中心的二七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他们就是京汉铁路的工人。
现在的二七纪念塔又重新修建了,前天,我就和妈妈去二七纪念馆参观。
一进二七纪念馆的大门,就来到了序厅,有两面浮雕,一面浮雕介绍的是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的场景,另一边墙上展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为“争人权,争自由”,不畏艰难、团结互助的'场景。
上了楼梯,我发现扶手就像一条铁轨,还有窗雕,都有很多的铁路元素!
第一展厅,介绍了京汉铁路的修建与通车。从中我知道郑州火车站是19xx3月通车的。
第二展厅,介绍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的筹备和成立。京汉铁路分为16个工会,京汉铁路工人要求成立总工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经过全路16个工会代表三次筹备会议,决定1923年2月1日举行总工会成立大会。1923年2月1日,工人们手拿红旗,抬着“劳工神圣”、“赤焰辉煌”等匾额,向普乐园前进。最后,京汉铁路总工会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诞生了!
第三展厅,介绍了大罢工。第一部分为“二四罢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罢工游行队伍的图片,非常的壮观!工人们的罢工,遭到了军阀的追杀,所以也就引出了第二部分“二七惨案”,军阀将京汉铁路的委员长等领导人抓起来,准备杀了他们。林祥谦、施洋、高斌就是被杀的对象。可是在敌人面前,他们宁死不屈,从不后悔,他们都不怕敌人,顽强、勇敢!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五
12月16号,旭日的阳光映射大地,我与舍友决定一同前往位于清秀山森林公园南侧的广西民族博物馆。据介绍,广西民族博物馆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兼顾对广西周边省份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所以我们怀揣着憧憬一起去见证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作品。
我们乘坐97路公交车到青山菜市,然后再转乘w8路公交车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尽管路程稍稍长远,但是一路上风景优美,路途还经过具有文化气息韵味的孔庙。当我来到民族博物馆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远远观望民族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古铜状的主题大楼,就如同一颗镶嵌在美丽青秀山上巨大的明珠,散发着庄重大气的祥瑞气息。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进馆可凭身份证或者学生证即可领票进入,主展厅是一栋铜鼓型的建筑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参观者纷纷合照留影。展厅有三层,分为壮族,多民族,和谐中华等等展厅。展示了民族服饰、乐器、住宅等,还有仿真场景和影像展示。其中,二层展厅内有着出自北流的雷纹大铜鼓,它是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五彩八桂——介绍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在照顾整体性的基础上,注重突出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该陈列包括“序厅”和“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谐乐章”四个展区,分别介绍和展示广西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
此次参观让我不禁感叹到我国的历史悠久、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大广西的民族特色以及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人文风情。也让我真正意识到了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有义务去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爱广西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六
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艺术和科学的重要场所。作为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对文化艺术的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次博物馆参观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和获益之处。
第二段: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宝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智慧。参观博物馆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了解人类文明的源起和发展。博物馆还能够提供实物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和艺术的魅力。此外,博物馆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参观博物馆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我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获益之处。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可获得多方面的收获。首先,博物馆参观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博物馆中,学生能够亲自接触到历史和艺术的实物展示,通过观看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博物馆参观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回顾历史的长河和艺术的发展,大学生将徜徉于一个美的世界中,培养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再次,博物馆参观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博物馆中的展品,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出全面而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近期我参观了一家历史博物馆,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首先,我对于历史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博物馆中,触摸历史的实物,我仿佛穿越到过去,亲身体验了历史人物的生活。其次,在博物馆中我认识到了价值观的多样性。通过观看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和文物,我意识到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对于价值的定义是多样而复杂的。最后,博物馆参观让我更加关注和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看到许多文物已经损坏或者失去,我深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待我们共同的呵护和传承。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博物馆参观的心得体会,我深刻体会到了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和获得的多方面收获。大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多参观博物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对历史和艺术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博物馆参观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参与其中,让我们的青春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七
穿过广州近代历史博物馆长长的走廊,我们看到了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英勇地将那一箱箱罪大恶极的鸦片销毁;看到了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留下来的炮台和武器;看到了洪秀权的画像,想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接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洋务运动爆发,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一个沉积几千年的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被蹂躏、瓜分和凌辱。六君子的血迹仍未褪色,鸦片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北洋水师的覆没依旧历历在目,黄花岗前的血河还在流淌,三民主义口号刚刚响起,随即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又笼罩在整个中华大地。在博物馆中仿佛历史重流,一切的一切都感受到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震憾,感觉着中国人民一步步走来的不容易。漫步在博物馆的长廊,思索着近代的中国,心灵得到了洗礼,不禁赞叹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坚信在不久将来,中国一定会变的更强大、更繁荣、更昌盛。
展馆内革命烈士的血衣和就义前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内疚,深情的表露中又真切地体现了“他们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与深明大义的豪迈气概。回首历史,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林觉民,从“为了明天的青年能够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爱,我们死而无憾”的周文雍、陈铁军,到视死如归的江姐,他们的豪言壮语,他们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怀壮志豪情的人民。
一曲悲壮的革命的历史告诉了我,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告诉了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的英雄本色告诉我: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心怀一种超越人世间任何艰险的信念,在黑暗中不断的探索,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头可断、肢可折,为了全中国的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坚信:若祖国面对危机,当民族面临危难时,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人为了信念与理想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鲜血,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都是中国人。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黄花岗起义,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祖国生死存亡之际最黑暗的日子,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我们的生活相对是宁静的,但是青春与激情将永远伴随我们,报效中华的赤子之心将永不变更。我们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加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党,随时做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一切的准备。我会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激情转化为实际工作学习中永不熄灭的热情和永不放弃的坚持。具体到实际工作学习中,就要做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认认真真想问题,踏踏实实干事情。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创优秀,在大是大非前树形象,用自己的行动促使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添砖加瓦,提速增效。在“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争创一流。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发展。
参观完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再看看眼前繁华的广州,环顾四周,昔日的小渔村已经耸起一排排机声轰鸣的厂房;山脊上高速公路输送着文明和富强;溢绿滴翠的田野衬托出农家欣慰的笑脸;座座大桥像条条彩虹模架在峰岭之间,眼前的一切告诉我昨天已经遥远,时代在飞速前进、民族在展翅高飞、巨龙在扶摇直上。先驱和烈士们若有知,一定会为民族的强大而热泪盈眶。
希望在于奋斗,未来在于行动。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祖国的昌盛系于我们一身。我为历史博物馆所记载的深重历史而震撼和感动,而我更爱它美好的未来,因为那将是我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我们在未来不同的岗位上都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在未来的史册中汇成辉煌的篇章。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倡导开展博物馆教育,将博物馆作为课堂的延伸,将学生带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幸带领学生参观了一次博物馆,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带学生参观博物馆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学生们通常在教室里面接触到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博物馆则是将这些知识展示出来的地方。在博物馆中,学生们能够看到真实的实物、文物或者模型,这些展品都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时,学生们能够亲眼见到各种动物标本,观察它们的特征和习性,从而加深对动物分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其次,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很多学生对于学校的知识教学感到乏味和枯燥,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而博物馆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感到新奇和有趣。在博物馆中,学生们可以互动、探索和触摸一些展品,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能够让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我带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时,他们被那些绘画作品吸引,不仅仅是欣赏,而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
再次,带学生参观博物馆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博物馆中的展品通常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的,它们有着丰富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当学生们面对这些展品时,需要他们用心来观察,思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他们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主动探究和学习。例如,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学生们能够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和实物,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最后,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博物馆中,学生们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参观和讨论,他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共同完成一些探究性的任务。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同时,带学生参观博物馆也会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参观科技博物馆时,学生们了解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改变,从而产生了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关注。
综上所述,带学生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从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力和合作意识等方面来看,博物馆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博物馆教育,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并逐渐成为热爱学习和探索的人。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九
今天我们去了大名鼎鼎的博物院,进了博物院,我们看到了一个叫古代中国的展厅,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参观。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很简陋,主要工具就是石头,用石头来打猎、防御,吃的是生肉,很容易生病,而且一生病就必死无疑,还有被野兽咬死的、吃野果子毒死的不计其数,当时的生活条件真是太差了,人们可真可怜。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他们学会了耕田、种地,驯服动物作家禽,那时的石器也比旧石器时代的更薄、更锋利,打起猎来也更容易,后来还做出了弓箭,他们还会用火来烤家禽吃。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土地,人们组成了许多部落,并开始打仗,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慢慢的,有些人的土地、粮食、家禽比别人多,有些人则一无所有,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为有钱人打工,却得到极少的报酬,穷人就成了奴隶,富人就成了地主,后来,有了xxx,就有了朝代,就有了国家。
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目前能证明夏的青铜器只有一个青铜爵。后面就是商,商朝的青铜器做得很笨重,上面的飞翎也很小,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妇好,妇好很能打仗,是个女将军,在妇好墓里,我们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的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从周朝开始,周王就给诸侯封地建国(诸侯国)。夏商周的时候就有了早期的青铜器,就代表我们用了冶炼的技术,一开始青铜器是用来当武器和日常用品的,但是,普通老百姓可用不了这些东西,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到了周朝,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青铜器了。
因为有了周朝的封地建国,许多诸侯国强大起来,开始争夺土地,春秋战国,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等人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这时候,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灭了其他小国家,秦王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钱币、统一文字,为我们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秦朝没统治多久,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开始了斗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建立了汉。
汉后面就是三国,魏灭了蜀国和吴国后,又被司马家族夺了皇位,唉,三国一个都没得到好处。司马家族统治的朝代叫两晋,后面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李世明打进京城,建立了唐朝,唐朝的时候,国家很繁荣,社会安定,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大家都安居乐业,唐朝的人都很胖,还讲究时尚,但是,没有可以永远统治全国的朝代,还是被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到了宋朝,瓷器就到了高峰期,因为宋朝的瓷器很清秀,宋朝的瓷器做得很好,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上做得不怎么好,被蒙古铁骑忽必烈赶下皇位。蒙古人,就是元军很能打仗,打到了欧洲,不过,再能打仗的朝代也有灭亡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灭掉元朝的人,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朱棣迁都北京、建造故宫,编了永乐大典,这比伦敦的一本类似的百科全书早几百年编好。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造反时,明朝大将吴三桂在嘉峪关放满人入关,抵抗起义军,满人的首领皇太极压住了起义军后,顺便推翻明朝,自己当皇帝,就是清朝。清朝的工艺品是很精细的,颜色很繁多,线条优美,十分好看。最后,民国推翻皇帝,xxx打败xxx,解放了中国,一直到现在。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看完古代中国展厅,我觉得一个朝代再怎么繁荣,但总是有衰落的时候。朝代的更迭,物事的变迁,连缀成漫长的历史之河,在这历史长河里,出现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孕育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豪杰,诞生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直为人传颂,直到今天。
这次参观博物院,让我彻底地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惊心动魄的历史和绚烂的艺术文化。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84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我们集体组织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身在九一八纪念馆中,心情无法平静,眼前的一幕幕罪证,一幕幕血-案,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上个世纪发生的,永远镌刻在历史圣碑上的无法磨灭的事件。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像刀疤一般,伤在每一代国人的心上。
身在九一八,警笛缓缓拉起,我心潮澎湃,想起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日本人在当代难道还要继续演绎着他们在上个世纪所演惨剧的续集?国人们,脚踏这片用鲜血换来的热土,请不要忘了我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它的所作所为已经无法再让我们继续忍耐,中国是一头睡狮,那个支离破碎的年代,睡狮醒来过,请不要让雄狮再次沉睡,不要让全世界藐视了这头雄狮,主席不在了,八路军不在了,但我们十三亿中国人还在,我们将历尽艰辛,坚定不移,不忘国耻,与外来侵略,破坏祖国利益的一切势力作斗争!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参加了旅协赴许昌博物馆社会实践队,在这15天的社会实践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我们到达博物馆后就开始进行工作的分工。经过简单的分组,我负责的讲解的展厅是夏都之源,之前我自己也来过博物馆,但再次走进我负责的展厅时,自己用一种更加认真的态度来欣赏和了解这些文物,我们的工作内容也包括写讲解词。所以对博物馆的文物有了大概了解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写我的讲解词,通过查阅资料所以来到博物馆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自己的展厅,对自己的文物进行进一步的熟悉,拿着手里的讲解词,感觉自己的责任很大,因为很担心自己讲解不到位或是因为自己准备不足而不能准确的解答游客的疑问,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背稿子的空闲时间,都会进行模拟的讲解,通过彼此间提问各种问题,来使自己的讲解词更加完善和具体。我觉的这是我们在准备期间必须要做好的功课,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正是因为我们在平常的不断努力与练习,所以我们在讲解时才能给游客一个更加深刻的一个感受,通过我们的讲解,会让他们觉得这是参观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说,通过我们的讲解,会让他们觉得这次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很失败,我们希望我们的志愿者讲解员的价值就是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参观感受,我们是一个媒介,通过我们让一些不了解许昌历史的人们知道,原来许昌是有这么悠久的一个历史,这些感受都只有是参观后才能感受到的,当在给人们讲解的时候,听到他们说的那一句谢谢,我觉的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准备讲解词,修改讲解词,背稿子,熟悉展厅,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因为在博物馆实践的时间很短,所以我们更加注重对时间的把握。经过前几天的准备与训练,我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再是简单的要求自己能够把博物馆的文物讲出来,而是更加注意以怎样的语言和表达形式让游客来更好的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讲解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游客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文物的内涵和它的历史意义,我觉得这就是讲解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几天的社会实践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在进步,虽然进步很小,或许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当我们静下来回想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从一开始对文物的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到逐渐掌握。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当我们真正努力做一件事情时,很小的进步都会使我们欢呼雀跃很久。我们在付出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受。
当你真正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究竟是有多大,所以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各种困难,但是因为你想把它做好,所以你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好它,或许你从来都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因为你想做,所以你就会克服你所认为的困难,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的过程。所以在这段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很开心,因为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收获了友情与欢乐,我觉得这就是参加活动的价值意义所在。
通过我们的讲解,会让他们觉得这是参观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说,通过我们的讲解,会让他们觉得这次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很失败,我们希望我们的`志愿讲解的价值就是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参观感受,我们是一个媒介,通过我们让一些不了解许昌历史的人们知道,原来许昌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些感受都只有是参观后才能感受到的,当在给人们讲解的时候,听到他们说的那一句谢谢,我觉的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所以我也会继续努力,希望能讲的更好。不过看着自己呆了十几天的展厅,还是感觉有一点不舍,不过生活就是这样,有得也会有舍,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欢乐和友情,也付出了汗水和努力,这些都都是对等的,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回报,可能有时候是一种情感上的回报,但我们还会感到十分的开心与快乐。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非常感激这次有机会去到_博物馆参观,回来之后我感慨万千,这次的参观让我见识到了我们过去的历史,大开眼界,我很多时候都会去想我过去为什么不早点来参观,自从这次去到了博物馆之后我感觉我就深深的爱上了博物馆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在参观的过程当中会有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种有趣不是嬉戏,我是真的感觉一件件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西,摆在我面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有趣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现在我是真的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生活当中让自己去学习,多多去接触,见识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时候我就会感觉非常的奇妙,一些过去的上百上千年的东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这种感觉是在是太好了,现在我一直都在怀念这种感觉,有的时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吸收学习,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抱着学习的心态,这就是现在我对自己的一个态度,这次就去到_博物馆我也有一些心得。
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参观博物馆一行真的也让我感触良多,我是一个喜欢文化的人,接触这些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浓厚,这绝对不是偶然,我认为我们的过去的就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我们只有了解的过去的才能更好的去面对未来,博物馆就能够让我们明白这个到底,参观博物馆看到我们历史的兴衰,看到的我们的文化的结晶的时候,我便感觉自己未来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因为我们的现在经历的或者我们即将要经历的,我们的先人们都经历过了,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那一件件漂亮至极的文物,让我流连忘返,我当时站在展厅里面似乎感觉永远都欣赏不够,有些构造复杂,外观精美的文物让我咂舌,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现在怎么就看不到这些东西了,不禁就惋惜了起来,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只有见识过了才能知道那种手艺之高超。
我认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见证了我们的过去,在历史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见证了兴衰,然后存留至今,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我与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缘,但是这一面之缘却让在我脑海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参观国家博物馆之后,我相信大家对国家的历史了解会有更深刻的想法。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参观国家博物馆。
心得体会。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在邻近五一之际,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有幸参观了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x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走进国博,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此浮雕是根据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画而做成的。然后我们又去楼上观看了历史上的各种艺术品,中国信奉佛教,就不乏有很多不同姿态的佛。还有青铜时代的各种青铜器,犹属鼎最为常见。
最后就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中国的瓷器,中国原始的陶器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年左右,从商代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到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出现了“南北白青”的局面;再到宋元明清时期进入了发展兴盛时期。无论是唐三彩还是青花瓷,活着各种颜色的釉,都是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
第一部分是颜色釉,颜色釉始于商代,在元代一度失传,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重新发扬光大。商代时,人们发明了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到了隋朝,人们发明了不使用着色剂的白瓷。随后,又发明了以铜红,铁青,钴蓝,铬绿和锰棕等着色剂。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难忘,因为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上周周末,我们班的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一块儿参观了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感触很深。国家博物馆是原历史博物馆向四周扩建后重新命名的。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宏伟、庄严的气氛就笼罩在我身上。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着,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走进国家博物馆,我的心陡然沉静下来,长安街上喧嚣的车流仿佛都化成了无声的岁月之河。
首先参观的便是复兴之路主题馆。主题馆通过展出“复兴之路”大型图片、雕塑,结合声光电,借助珍贵历史文物,向人们阐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才真正走向独立,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大国、强国。在《复兴之路》展览中,我从首厅到尾厅,认真听取专家的讲解,认真观看每一个阶段的陈列,认真阅读展览中流动的沉重而恢弘的历史。我仔细阅读着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的含义,仔细聆听着每一个讲解背后的深远意义。从鸦片战争到党的成立,从党的成立,到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到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筚路蓝缕,终于取得现在的伟大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艰苦而又豪迈的过程。
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入侵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由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衰退,积贫积弱。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我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家四分五裂,不断被割地赔款,国之不国,人民苦不堪言。1920xx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挽救落后的中国,中国被北洋军阀分割得四分五裂。就在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1920xx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新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0xx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从此,历史的巨大重担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而奋斗。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胜利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从一国两制方针的构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中国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针策略,为民族复兴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勇敢而理智地应对一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该朝哪里奋斗,用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
时至今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原来的温饱到现在达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芯片的诞生,中国在科技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都表现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经融危机,局部战争,恐怖主义,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然而中国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了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国渡过了难关,走到了最后的胜利。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提出了要戒骄戒躁,保持事实求是、认真务实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用清醒的头脑向着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沉着而稳重地前行。
中国的历史象一个幻灯,它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上,放映出明亮的片子,展示那些造福的善人和天才的勇士们在怎样走着荆棘路。这些闪光的图片把各个时代、各个阶层都展示给我们看。每张片子只映几秒钟,但是它却代表中华民族的一段漫长历程——充满了斗争和胜利的历程。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必将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盛。
这次参观国家博物馆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伟大的祖国让我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妈妈们带着我们几个到了普陀博物馆去参观。那是一个十分偏僻有窄小的地方,而且外面的造型非常老式,让人感觉有点茫然。可是当你跨进大门就会让你大吃一惊,好像来到了渔民的皇宫一样。这是一幢二层中国古式的仿造建筑,栏杆上精雕细刻,房子前的空旷地都是用石板铺成。在里面让我们回味了前的沈家门渔村风貌,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面收藏了渔民老前辈们用过的最古老的各种船,有大捕船,双拖船等……好像只要我们一眨眼,就能回到过去,看到渔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如箩筐,鱼叉等…在透明的玻璃柜中,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人物、景色。在一旁的墙壁,还有一首有意义的打鱼词:“吃吃雨淘饭,困困湿舱板,裤脚缚草绳,风沙当背心。冬打天暴夏张网,秋柯大捕无没空,柯得鱼虾满舱板,剩下只有一竹篮。篙子一甩,上岸讨饭”。把过去的人捕鱼的辛苦和沈家门渔港做得有声有色。
来到第二层,走进了大厅就是四德堂,迎面的八仙桌上放着猪头和鸡鸭鱼肉等供品,妈妈告诉这是我们舟山人的习俗,每逢过年时都要祭祀菩萨。在旁边还有龙椅,龙櫈,和古老的电话机,真是庄严气派。往里走去,里面还有古代人用的煤油灯,古代人穿的衣服、生活用品、取暖的暖炉等。在墙壁上还有清代名人留下名句。
参观完了这些珍贵的物品,我的脑海里印出古时候的老百姓怎样生活,渔民们怎样捕生。虽然历史在前进,但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古人的辛勤付出。
今天,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一进去,就感受到了独特的金沙氛围。
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遗迹馆,里面有很多的挖掘现场的结构。沿路走去,那里有一块大玻璃,走近一看,脚下有一颗千年大树的树干,听说这树有着接近一万年的历史了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陈列馆,第一个进入的是第三展厅——天地不绝。第三展厅有出土的金器、铜器、石器、象牙和卜甲等精美文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十节玉宗,因为它展现了金沙先民的手艺和技巧。
第二个进入的是第四展厅——千载遗珍。第四展厅最显眼的当然是精美绝伦的“太阳神鸟”金饰了,在那个时期制作的金饰到现在能够保存得那么完整,不容易。而且在没有机器情况下,能制作的那么漂亮、对称,真的是很不容易。其他的三十余件精品在“它”眼里都不在话下。在这里我进行了第一次采访:“阿姨,可以打扰你一下吗?”“可以啊”“请问您了解铜立人吗?”“不知道,我要好好了解一下。”“谢谢阿姨,再见。”“嗯,再见”第一次采访完的美结束了。
第三个进入的是第五展厅——解读金沙。第五展厅里最漂亮的要数玉海贝形配饰了,它温润柔和、形态逼真,简直是世间珍宝。还有其他的瓷器等精美饰物也很漂亮。
最后我们去了第一展厅——远古家园,和第二展厅——王都剪影。
远古家园展厅展示了金沙时期的自然生态环境,王都剪影从居所、工具、烧陶、冶涛、制玉、墓葬方面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蜀王都社会生活剪影。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古蜀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细腻与精致。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8月16日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了仰慕已久的河北省博物馆。我们先后参观了《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慷慨悲歌—燕国故事》,《河北商代文明》四个展厅。
我们先去的是《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古文物造型奇特,工艺考究,最使我难以忘记的是银首人俑铜灯:它是耍蛇男子头,用银制成的。黑宝石的眼珠,胡须微翘,笑容可掬。其双手各握一条长蛇,两蛇头部分别擎住一只灯盘;底部灯盘内也盘踞一蛇,蛇头顶住男佣左手之蛇,创意巧妙。还有错银镶金铜牺尊,是盛酒器具。兽口为流,双眼嵌绿松石,器身错银及红铜,并嵌绿松石,盖钮为曲颈的天鹅,整个兽身布满精美的花纹……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
然后我们去的是《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用石片编织而成的古代战士的铠甲,还看到了用金丝和玉片编织而成的金缕玉衣。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还仿佛看到了古代战士披甲冲锋的场景!
后来我们去的是《慷慨悲歌—燕国故事》和《河北商代文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时候的货币竟然是精美的贝壳,而贝币则是古时候的重要货币。远古时代的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生活,去战胜大自然!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伟大!
参观完博物馆,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古文物,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古文物。他们就是历史的见证!他们就是我们的骄傲!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非常感谢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五。我们去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户外阴沉的天气和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进门,我就被国家博物馆雄伟的建筑、大方的格局所吸引,真是太壮观了。
首先我们参观了远古时期,从元谋人的牙齿,北京人的头盖骨中我们发觉了祖先们曾经生活的气息,那么鲜活炙热。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商夏西周时期,从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中看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以当时经济的发达。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经济实力及社会地位的象征。
接着,我们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局面动荡,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我们从精美的青铜鼎和吴越兵器中看到了手工业的发达。
然后,我们进入了秦汉时期,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从秦始皇的琅琊刻石中看到了专制封建王朝的霸气与秦始皇的气宇非凡。秦汉时期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钱币,统一了度量衡,这也让人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才干。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间展馆;隋唐五代时期展馆;夏辽宋金时期展馆;明清时间——青花瓷艺术的高峰展馆。期中隋唐五代时期最为繁荣昌盛。百姓和乐,国泰民安……。
这次的国博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
今天给自己留一天在北京逗留,参加国家博物馆。
20xx年的国庆或者20xx年的元旦,我来过一次。当时跟着同学大部队,匆匆忙忙地,留到现在印象只记得当时看到了历史书上的四羊方尊,还有郑和下西洋420xx年纪念特展。郑和的展览是最后里离开时看到的,没能好好看。后来上课用到郑和海上导航用的过洋牵星术为讲课的案例,好遗憾当时没有细看相关内容。这次打算弥补当年的缺憾,看个够。
根据楼层展示内容提示有中国古代、复兴之路、领导人蜡像、甲骨文和金文、古代玉文化、宋代石雕文化等。我没有特别感兴趣的,所以还是去看中国古代吧。印象中我看过这个展览的,但再看一次也无所谓。总体上前半段时间我的精力比较集中,到了宋以后又点兴趣索然。一来当时很累了而且没吃东西;二来宋及其以后的主要展出物陶器实际上在一些“寻宝”类节目里也经常看到。有以下几点印象特别深:
1、河姆渡文化中,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约公元前5200~4200的一种农器——耜(si)。有骨制的,也有木制的。通过一定办法绑制,形成类似于今天铁铲的形状,但比方铲稍细且长,有点像木浆;更像我在阿拉干见到的那个木器。我到现在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考虑到几十年前当地有行船的事实,是船浆的可能性很大。但今天看到这个耜,确实很像。
2、石镰。公元前6100~5000的裴李岗文化的石镰,有点像后来东周及秦汉时期的戈的样子。绑上木柄就构成镰刀,后来直到汉代还有这种造型,只不过把材质改成青铜、铁等。今天的北方地区所使用的镰刀,也不过只是多了一部分铁柄圈(方便直接插入木柄,而不是秦汉时期以石器时期通过绑绳的方式)。
可见有的文化是会传承的,而且这种文化的传承不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就会终止的;强大的文化,会传承数千年而不绝!
3、陶甑。我们老家把用来蒸米饭的木桶叫做“甑子”。后来爸爸在铜梁一带贩来一种像坛子的陶罐,居然也是甑子。所以知道这种器物得名字是“甑子”(瓦旁)的时候,一点也不奇怪!但今天看到约制作于公元前2500~20xx年(距今4020xx年)的陶甑(出土于河南陕县三里桥)的时候,我还是惊讶了!我想重复上面那句话,真正强大的文化,是传承千年不绝的!
4、小口尖底陶瓶。一种中间粗(带双耳)、两头细的陶器,可用于打水。公元前5000~3000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后来汉代还有类似的陶器。当时恰好有导游在给小朋友讲解,说道这个瓶的精妙所在:中间部分粗大(所受浮力大),在水中上浮,两头细小下沉。打水的时候容易进水。所以是很实用的汲水器具。前两天看《南渡北归》,其中有一个教授在昆明联大期间生活困苦,自己打水跳水,因为生活经历少,用常见的木板桶多次无法汲水,结果在向水井中使劲贯桶的时候,把桶底搞掉了。那么如果有7020xx年前宝鸡人的智慧,或许就不会这么麻烦。
5、骨针。新时期时代出现的骨针,有的很细很小,针鼻就更小了。我无法理解针鼻处是怎么钻眼的。当然后面也看到了比较粗的骨针,那么可以相对方便地钻眼。
6、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产物。彩陶盆内绘有图案:圆圆的人脸、鱼。鱼和人的抽象恰到好处。好绝妙。我打算回去给儿子看看,让他认一下,因为儿子画的鱼也是这样子的。都说原始时期是人类的幼儿时期,很多原始时期人的想法与我们今天的幼儿想法或者是相通的。不过比较惊讶的是,这个彩陶盆居然是给夭折儿童的棺盖。看来,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系统的丧葬文化了。
7、鹳鱼石斧彩绘陶缸。出土于河南临汝,是当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一幅陶器绘画。上面画着一个鹳鸟衔着一条鱼,旁边划一个绑有木柄的石斧。鹳鸟衔鱼自然是很生动的。但这个带柄的石斧,让我们了解到先民是怎么制作石斧的。一般出土的石斧,只剩下石质斧身,木质斧柄和绑制方式我们无从得知。所以前面从旧石器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时候,我想这些石斧怎么用呢?看到这幅画就释然了。
8、锯齿纹彩陶鼓。形成于公元前3200~20xx年,出土于青海民和。一头小,一头大,像个喇叭(或大型的漏斗),宽口的一端是没有封口的,但是周围有锯齿状的倒钩。推测是方便蒙兽皮用。这个鼓的样子,与今天非洲一些土著的鼓很像!
9、带箭伤的人骨。形成于约公元前4200~2520xx年,箭镞还在骨头上。虽然是复制品,但是我想国家博物馆肯定不会凭空臆造一个吧。石器时代,箭镞都是石头磨制的,能有多锋利呢?看了这个实物,就知道有多锋利了!
10、干栏式建筑的榫卯结构。中国古代的建筑物主要为木结构,那时没有今天这么方便的铁钉,早期连铁都没有。所以斗拱之类的组合,全靠榫卯结构连接固定。这当然是中国古人的创举!让我意外的是,浙江余姚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这个形成于可能早到公元前5020xx年的干栏式建筑,居然就已经开始采用榫卯结构了。我们今天农村的木工还在用这种方式,而且很有效。所以真的是好东西可以经千年传承而不绝!
11、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以前我以为“鉴”是镜子,这才发现至少直到战国甚至秦,鉴还只是酒器,盛酒的青铜大罐或者大缸。而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这个“青铜冰鉴”更是有特殊的构造和意义。因为这个大酒缸(鉴)内部还放有一个缶,用于装酒;缶的周围可以放冰。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把饮料放在冰箱的样子。可见,当时的湖北随县(夏天)是很热的,热到有用冰冷却酒的需要。原来奴隶主曾侯乙也可以享受冰镇啤酒!
他是前320xx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的经商“通行证”(共5块),上面有错金铭文,记载了鄂君启的舟节和车节的颁发时间、使用办法,详细规定了其商队车、船的数量、行商路线、货物种类及课税、免税情况。
13、平坦无沿的砚盘。我们现在一般所见的砚盘都是有沿的,这样可以蓄水,确保研磨以后墨汁不会流失。但今天看到出土于湖北江陵的一块圆形石砚,西汉时代的产物,就像一块圆饼,上面没有沿也没有凹槽,怎么蓄墨呢?另外一块同一时期的漆盒石砚,长方形的,同样没有边沿和凹槽,好奇怪!
14、熹平石经。东汉熹平四年——光和元年(公元175-183年),东汉蔡邕等人以隶书写定《诗》《书》《乐》《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刻成46碑。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它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因为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废除6国原来的文字)、秦末动乱等原因,汉朝独尊儒术的时候,对于儒家经典的文本,找不到标准。因为书籍毁坏了。当时能做的就是让那些硕儒门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当时的文字写出来,后来出了一个伏生,他们家在夹壁里藏了一本老书。结果拿来与硕儒们的回忆版进行比较,大家都傻眼了,两个严重的问题:a、文字不同,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互不认识哟;2、就算好不容易认出来了,还存在内容上的不一致。尤其体现在《尚书》里面。所以今古文尚书,谁真谁假,好像我们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不过好在我们的儒家不是宗教,搞不清楚可以再讨论,或者大家做一个约定,认定某一个就好。所以我想,蔡邕搞的这么一个石经,大概就是为了别再出现什么乱子,把老祖宗的经典搞丢了。
这种刻经典于石的情况,汉朝以后多次出现过;后来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都有这种意味在里面。好像连佛教、道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汉族人死心眼么?非也!
我以前听师兄师姐说过一个故事,不知真伪。但我想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穆斯林相信上天曾先后派了几个先知来到人间传递神的旨意,第一个先知传教形成了犹太教。传教过程中,教义被有意或无意地改写了。神不满意,就派了第二个先知,形成了基督教,结果发生了相同的事。于是便有了最后一个先知穆罕默德,他传播的神的旨意记录在《古兰经》里面。穆斯林吸取了前面两位先知传教后遇到的问题,于是规定所有的《古兰经》都必须严格统一,每一个字/词在第几页第几行,都必须严格一致。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确保页码、行数、字数的一致。师姐说某年在苏联某处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的《古兰经》与今天的书,仍然存在很好的这种页码、行数和字数的对应关系。是否真实如此?我想只有穆斯林朋友才知道了。
15、钱镠铁卷。唐昭宗颁发给曾作过吴越王的钱镠的一份诏书,因镌刻在铁板(弯曲)上,所以称铁卷。内容的大意是即便钱镠犯了死罪,也可以免死。《水浒传》小说里出现过柴家因禅位给宋太祖,而获刺“铁卷丹书”,永保柴家后人免死。过去我以为这是小说家杜撰的美好愿望,原来真有此事,只不过是另有其人罢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装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今年春节后终于开馆,又适逢德国的启蒙艺术展也在那儿开幕,于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来自 COOcO.Net.CN
进去之后感觉这博物馆被整得很巨大很现代,但半天看下来,德国人的启蒙艺术展非常好,我们自己的东西却很令人失望。
启蒙艺术展分为9个部分:启蒙时代的宫廷生活、科学的视野、历史的诞生、他乡与故乡、爱与感伤、回归自然、阴暗面、自我解放与公共领域、艺术的革命。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许多名家名作,是迄今为止国外博物馆在中国展出规模最大的一次。我个人感受是:与其说这是一次让人陶醉的艺术展览,不如说是一次给人以启迪的历史重现。这个展览从以上9个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人的价值、人的权利的发现和回归,对理性的追求,对科技的热衷,对世界探索的狂热,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观的改变等等。内容丰富而不凌乱,条理清晰而富有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期间我偷拍了几张pp与大家共享,因为没用闪光灯,又是偷拍,难免有点虚,将就着看吧。
这是柏林街景的画,明快的色彩,休闲的行人,让人深切地体会到18世纪那种光明、自信社会心态,也反映出当时各阶层相处融洽、各得其所的社会氛围。
这幅画既表现出和谐生活的场景,又表达了当时欧洲人对大洋远处未知世界的憧憬,对世界探索的激情。
这幅画描绘的是英国人第一次热气球试验成功时的情景,观众们欢呼雀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整个欧洲社会对科学、对航天、对创新的探索的无比高涨的热情和勇气。
启蒙运动让社会恢复了对人的关怀,这幅画中的少女神情刻画得非常生动,画工细腻,简直可与照片媲美。在这次展览中,肖像画不少。
几个小孩在自然环境中玩耍,这种群像画突破了以前肖像画的单人套路,表现了启蒙时期特别的人文关怀,也表达了卢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思潮以及当时人们对生活特别是小孩教育的价值倾向。
这幅18世纪的世界地图给我很大震动,根据库克船长3次环球航行的成果所作,图上连我国的很多河流都绘出来,绘图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可见当时欧洲的视野是多么广阔,思想是多么开放,与同一时期我们大清帝国又闭关又禁海的夜郎自大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东西,有“复兴之路”展、青铜器及佛像展、瓷器展,古代中国馆还没开张。
复兴之路展最为冷清,基本上就是近代革命史的教科书,老套路:一上来就是鸦片战争,接着就是120xx年屈辱史,至于为什么西方那么强大,老能欺负人,却只字未提。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整个历史过程的叙述既片面且了无新意,基本上与中小学课本一字不差。解放后的部分,就是为各代领导核心歌功颂德,更没什么看头。最为讽刺的是,展览中明文批判袁世凯“尊孔复古”,而国博自己门口就杵着一尊9.5米高的孔子大像。
青铜器及佛像展和瓷器展里,宝贝挺多,但尽是一件件器物的简单陈列,解说文也是敷衍了事,你既无法把历史串起,也无法看出其中文化和思想的演变,而且你还看不出一丝人气!我看到的只有“权”(各式的鼎)、“力”(出土的兵器)、“权贵的奢华”(琳琅满目的各色瓷器)、“偶像崇拜”(众多雷同的佛像、菩萨像),连器物上刻的图案、瓷器上画的图案也是龙、饕餮、花草,鲜见有人,更遑论平民了。唯一对我来说有点启蒙的,竟是下面这幅“佛、菩萨造像各部位名称”,真让我难堪。
在我看来,博物馆是何等神圣的地方,它对人的启蒙作用不亚于一所大学。首先,博物馆要讲人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会讲故事(不是编故事)。我在墨尔本博物馆参观时,在显著位置竟是一匹叫pharlap的著名赛马的标本(见下图),以及有关它的故事的一系列物品、文字、视频等资料。它出身“贫寒”——马主用低价从新西兰购得,却在1929-1931年短暂的3年间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绩,成为当时澳洲人心中的英雄,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一匹马就让我们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经济大萧条时期澳洲人的心境,也让我们了解了澳洲人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在讲“stolengeneration”(澳洲白人政府在同化土著人政策实行期间强行将土著小孩带走进行白化教育的那段黑暗历史)时,他们不象我们教科书式的宣教和简单粗暴的控诉,而是通过讲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来感动观众,比如一位母亲以为警察走了,就让她的孩子们出来玩,结果一转眼孩子们就不见了,痛不欲生,直到几十年后才重逢,其文字配合着真实的物品和照片,催人泪下。就是这样“万恶”的帝国主义,她的总理在20xx年亲自公开向土著人道歉,这更加催人泪下,让人佩服于这个民族的自省精神和“万恶的资本主义”的纠错能力。
再次,博物馆不能一味灌输,要善于与观众交流,其展出手段应富有创意,比如墨尔本博物馆中的热带雨林馆,地方不大,但那儿除了有丛林、大树、飞鸟之外,还在植被下面设计出土壤和小溪的截面隔着玻璃让你看(就像我们在海洋馆里看海底生物一样),对其中的生物还有详细的文字解说;比如恐龙化石馆,除了有各种骨架、详尽的图片介绍,还有两名工作人员在现场一块大土方里认真清理真实的恐龙化石,小孩们就在旁边指指点点。他们用各种办法来跟你互动,让你感到它时时刻刻在跟你交流,而不是灌输,而且最起码你能知道它要说什么。且不说它能让你恍然大悟,醍醐灌顶,最起码它能让你在欣赏之余若有所思,这已经足够了。
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启蒙;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宏伟、有多现代、有多少古董,而在于它的思想、它的视野、它的价值观、它带给观众的启迪和它所传递的精神。花巨资刚翻新过的国博竟无半点人文关怀,无半点世界视野,无半点时代精神,让我惊诧不已。一个连人话都不讲的博物馆,不要也罢。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已沉寂了两年的上海博物馆今年将举办6个精彩大展,与世博会园区内的展览相映成辉。这是上博历年来举办大型特展最多的一年。
首展“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是乌菲齐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艺术展览。乌菲齐博物馆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艺术收藏机构之一,其绘画收藏颇丰,全面展现了从拜占庭风格、哥特艺术、文艺复兴早期、文艺复兴盛期、矫饰主义直至20世纪艺术发展的历史。展览精选了82件绘画作品,包括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画作。
“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是为纪念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而举办。展品由意中双方共同提供,共约180件(组)。意大利展品由马尔凯国立美术馆、翁布里亚国立美术馆、罗马科西尼美术馆等数十家艺术与图书收藏机构提供;中方展品来自上博、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展览以利玛窦一生的经历特别是在中国的历程展开,全面介绍他为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称“冬宫博物馆”,是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之一。展览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中心,反映她与伏尔泰、狄德罗以及欧洲各国君主和艺术家的关系及女皇在位前后的俄罗斯艺术。展品种类涉及油画、版画、雕塑、家具、服装、珠宝及其他工艺品。
“印度古代神庙艺术展”是继古代埃及、玛雅、伊特鲁里亚、罗马、亚述之后,上博举办的又一个世界古文明系列大展,展品共104件(组),由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院提供,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部分,通过石刻、青铜雕塑、建筑构件、陶器、绘画以及丝织品等,追溯公元1世纪直至19世纪的古印度文明。
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都说我们祖国富源辽阔,地大物博,可不今天我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参观了常州博物馆的精品矿石展。
一进博物馆我就立马向矿石展览区飞奔而去。可别看矿石展区面积虽小,但里面的展品却可是佳品中的极品。矿物一般分为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含氧盐矿物等等。在我们日常生活用具中的金银铁铜铅磷锌,都是在这些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我看到了一块长相奇特的石头,这块石头的纹路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块块鱼眼石如同麻花一般扭曲在一起,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上面的辉沸石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晶莹剔透,乍一看好似美味的冰糖,洁白无瑕。玉化树,这个名字甚是奇特,树根型的底座,映衬着光滑无比的玉石,酷似一课小巧玲珑的白桦树,让观赏的游客啧啧称赞。这时,一块纹路奇特的矿石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块名为青金石的矿石,表面呈青蓝色,纹理清晰直观,如同纹路精美的大理石,却比大理石更胜一筹。玉髓玉髓,真可谓是矿石中的精髓。他的外表好像柔软的绒毛,色泽艳丽,使人们感到温馨舒适,又仿佛是一块质地优美的面料,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在展厅中我还看到了自然生成的金丝和银丝,互相缠绕在一块,好像一对好兄妹编织成了一把金光耀眼的芭蕉扇。
这一块块质地精美的矿石,正是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象征,这次的博物馆之旅真是别开生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