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秋节有关的散文作品(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与中秋节有关的散文作品篇一
月亮坐在桂花树上
望万家灯火
有轻轻碰杯的声响
飘出的酒香蘸有桂花味道
清凉的桥头
仍有翘首朌归的人
月饼点点的分碎
甩给兴奋的鱼儿尝尝
月亮与桂花屏住呼吸
听夜晚风送来歌声
有的唱给亲人
有的唱给远方
小城翻新着故事
举杯不为独酌
凝眉不再空枉
心儿全揉进甜甜的月饼上
今夜,月饼好香
那些多情的朋友
想将月亮喂饱
月亮担心身体发胖
最好,不是在秋风中流浪
最好,下一场雨
冲走那圆圆的月亮
最好,不吟诵哀婉的诗句
最好,独饮之后
醉倒在梦中的家乡
一个人的中秋
格外漫长
分分秒秒
都是万里长江
一个人的中秋
又是短小的形状
恰似望乡的视线
却无法将乡关丈量
不吃月饼
月饼不仅像月亮
还有太多
故乡的蜜糖
不去歌唱
一开口
定然是熟悉的民歌
定然是家乡的风光家中的爹娘
不如掏出所有的往事和心事
这样
要么,人成为空壳
要么,中秋被压弯了脊梁
与中秋节有关的散文作品篇二
就在中秋节的前夕,来势汹汹的莫兰蒂台风,从中国台湾南端的海上掠过。强风复以豪雨,大地景致丕变。
一根根拦腰折断的电线杆,一排排倒伏仆地的行道树,惊慑着正处风雨笼罩中的人们,也几乎声断了中秋佳节团圆赏月之梦。转移了怵目惊心的灾情画面,调整着风雨飘摇的起伏心灵,一首描写山居平静生活的〈山居秋暝〉诗篇,便轻巧地于外头风强雨骤之际,跃入眼帘。
这是一首唐朝王维的诗,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此一明月与清泉的大地视野里,感受大自然动静之间的氛围幻化,流淌雨后秋凉的山林意境,让那原本躁动不安的心思,竟然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地沉静了下来。
走进了这空山新雨的宁静境界,探访了那松林幽篁的月韵大地,古代多少有关明月的风流韵事,也就在台风呼啸而过的风雨声中,逐渐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轻轻浮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不同的时空夜色,相同的古今孤寂,只不过李白是独酌于月色皎洁的花间月下,而我则系隐居于风雨弥漫的书房灯前而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系为五言古诗。此诗的背景为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自己,动作则系独酌,这种饮酒的场面,显然相当的单调孤寂。然而,李白却把这种寂寞的月夜花间,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透过惊人的想象力、旷达的胸襟,描写了一场以月亮和孤影为伴,酣饮歌舞的奇特幻化场景。让原本无情的“物”和有情的“我”这两者之间,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心灵交流、以及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
李白的才情自然流露,表现手法灵活自如,在他大气磅礴的诗情笔下,大自然的山、水、风、月等现象,都成为懂得诗人心情的知交朋友。此种生动的大自然取景,和宋朝苏轼〈前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心灵意境,则颇有曲韵相通之处。
然而,相对于〈月下独酌〉的场景,系属于当下时空的现在进行式,李白的〈把酒问月〉,则更是穿越时空、往来古今,在今人古月以及今月古人的历史长河映照之中,数度悠游、徜徉回旋。而那驰骋于古今的诗文内蕴气势,则显然有别于花间月下独酌时的两人对影。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首〈把酒问月〉诗词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喻着月亮的绵长永恒,人生的幻化无常。虽然,古人不见今时月,但是古月依然照今人,以如此恢弘的心思以对,古人、今人就像是逝去的流水一般,虽然时光永远不会再行回头,但他们所曾见到的那轮明月,却是亘古如斯、毫无变易。
整首〈把酒问月〉诗中,从酒写到月,从月又回归于酒,也从空间的场景描绘,写到时间的心灵感受。它跨越了物质的制限,连结了时空的古今长河。而此一贯串永恒与变易的哲理意境,如衡之宋朝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则也颇有着一番异曲同工之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终究,对于事物的解析和看法,似乎仅系于个人的一念之间而已。
同样以明月为主题,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显然另有一番绵绵的亲情境界存乎其中。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也很明显地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因为此时的苏东坡与胞弟苏辙,已经有七年时光未得团聚了。
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当一轮皓月当空,遍地银辉洒落之际,此刻的苏轼的心潮起伏,于是乘着酒兴正酣之际,挥笔写就了这首传颂千古的诗词名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词的起句,苏轼沿引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意,采用“明月几时有?”的问句,把读者引入此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之中。他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却又隐约在赞叹着中秋的美景,并且在这绵绵意境中,涵蕴着对人生意境的层层泼墨。
苏轼的〈水调歌头〉,设景清丽雄阔,心思优游于月下广袤的清寒世界,来回驰骋于天上人间的开阔视野,并且将这些所见的外在景物,与内在豁达的胸襟予以结合,体现出了苏词意境中豪放飘逸的风格。而苏轼后来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在〈前赤壁赋〉中所描绘的月下泛舟,那种飘飘欲仙的人间感觉,似乎皆与此种思维有所关联。
伴随着整天绵延不绝的强风大雨,莫兰蒂台风终于逐渐远扬。就在中秋节这一天的黎明时分,台风再度临去秋波,让高雄下起了一场超大的豪雨,只是下雨的时间不长,约仅一小时左右的光景而已。随着台风雨霁、积水渐消之后,原本阴沉黝黑的天空,终于转成淡淡的白云布敷,而那隐匿云端的太阳,竟然也于中午时分,露出了灿烂的光芒。
张九龄〈 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许浑〈 秋霁寄远〉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这种对着明月传送相思的期盼,在这台风才刚刚过后的中秋夜晚,似乎显得特别的殷切。庆幸的是,月娘知人心,浮云淡如纱,在这风雨过后的高雄东方夜空,终于出现了朦胧的月亮光影,正在温柔地俯视着满目疮痍的街道树影,以及余悸犹存的市井小民。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仲秋风雨后,古月依旧照今尘……
与中秋节有关的散文作品篇三
岁月无情,人心易老,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来了,沉睡许久的灵魂终于苏醒了,想到了曾经栖居过心灵的圣地,已经落满尘埃。我不再像从前一样的直言欢喜,因为我更深的懂得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失散的亲人们,想见却无法相见的痛楚,流漓天涯的朋友,想见却无缘再见的伤怀,沦陷在风雨中的恋人,想念却不能相见的难言,团圆这个词是多么的沉重啊! 中秋,也许是我们感情中最深的烙印,思念,留恋,往返,尽在这一刻上演。这轮明月,不知承载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承载着多少寂寞和无奈。
从月缺等待到月圆,从分离煎熬到相聚,人人都盼望月圆人圆,然而团圆又是多么不易啊!月亮离我们如此之近,它为黑夜散放光芒,唤醒人性的柔情,为人间千古明照,夜夜独醒,在万物睡眠时,它在寂寒的夜里放尽所有的慈悲,温和的贴进我的心灵,和灵魂对白,抚平一日劳累所致的皱褶和难奈,我想用手触摸到它,想更深一层的感受它的婉约和柔情,却总不能和它聚集在一个焦点之上。我只能远远的望着它,用我多情的目光填补它的空虚,用它的温存释怀我的忧愁。想起失散在沿途的那些亲人和朋友,再也无法回到我们的身边,就好像一层蒙蒙薄纱覆盖心田,只能遥远的想象着,同赏一轮明月的机缘,可怜情深缘浅,过了今夜,月亮又会一点点残缺,便又流溢成一弯弯的思念,相逢容易,相聚总是如此之难!
想想古人们中秋夜的那份浩然情怀,"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这是多么绝妙的诗句啊!在冷清的夜间,曾有这般审美脱俗的雅趣和壮丽的情怀。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天地之大,心界无际,大得足以去幻海游弋,驾白云,乘长风,唯独自在。心海无边,可以同思绪无尽的绵延,在太空之外,人海之颠,出神入化,用尽一腔灵气换回生命的真谛。清风一缕,入心;白莲一朵,入境;静若明月,动若繁星,一动一静,组成了宇宙的生机,在黑夜里相辉相映。
在这浮躁的世俗里,梦想和现实已达不到起码的平衡度,从心理上渐渐失去了本真,我们总忘记和心灵私语,无法感知精神上的憾缺和难奈。像古人那般的风花雪月,我们很难再遇见了,但我们仍然把中秋节当成传统的节日来过,又过得是那样的奢侈,美酒佳肴、一醉方休,醉生梦死在这中秋夜里。早忘了赏月的雅趣,放眼现实,有品质的忧愁越来越少了,功名利禄的烦燥越来越重,叫我们如何去舞风弄月,以解闲愁呢?如何像古人一样毫无杂念的吟诗作画呢?
在这中秋之夜,虽然没有和亲人团圆,没有和朋友相聚,但我只愿做个月下闲人,尽情一梦。不管生活在怎样残酷的世道里,我仍然要效仿古人的那般人豁达超脱,因为我知道曾有人视诗意为天地灵气,因有了春花秋月,便有了诗的境界,可以让生命自由的吟唱,无论是快意的豪气,还是优柔的思郁,都尽在一字一句间,释放起灵魂的底气,才会成就思想的正义。诗歌是我今生最亲昵的朋友,是它为我解脱困惑,是它陪我度过寂寞时光。每当不堪生活的重负时,它就是我心中最大的救赎,在风风雨雨里陪我一起度过。
古时候只有粗茶淡饭配老酒,再邀清风明月相伴,不做神仙也胜似神仙,洗尽繁华,独对冷月,或低诉闲愁一缕,或遥寄情思万千,或乘清风驰骋天地之间,或幽居荷塘岸默言禅语。无论以何种方式消遣,都不失风趣。 古人总是在月下话凄凉,大概是冷风紧,黄花瘦,再加上月亮之上的千古神话,更能够让人体会到那种凄美的心境。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几多愁,白了少年头。 这种悲情切切又不失风雅的词句,足以触动心底的幽意。无从取舍,月难长明,情更难以久留,不知不觉今夜又沦落到宋词里去了,沦为西楼上的落寞女子,感叹嫦娥奔月的凄美,沉湎唐诗宋词的缠绵。
年年岁岁,冷秋落心间,不知又冷漠了多少情切,不知又凉薄了多少意绵,不知有多少相思流漓在红尘的尽头,又有多少亲人沦陷天涯,这月色虽美,却充满了哀愁,这月虽圆,却弥补不了残缺的情感,星星虽然皎洁 ,却照亮不了团圆的途捷。我痴迷于月光流动的温情之中,难舍难离,像是在诉说一个千古神话,用割舍不下的眷念,抒情着最美妙的那一段。梦在风里飞扬,魂在月色下迷离,月亮牵着我的思绪,一步步向远方而去,去会见久违的亲人和朋友,穿越了灯火的浮世,穿越了黑色的山峦,眼底仍旧白纱翩翩,轻揉了一地碎语,拨动骨子里的万种风情,流溢血液里的柔情似水,在千年的清梦里,久久品味秋月的淡雅和秋语的温存。
在这赏月、品月的幽境里,我用心灵对衬着这浩瀚的太空,像月亮一样,寄托着许多人的梦和念想,经历了团圆的美满,又饱尝了思念的苦涩,却无法完成文字间的尽善尽美。在这吟风咏月的情趣中,我细细地感受着生命的美妙,感受着灵魂的安暖,感受着百味人生。
放任心空自由自在,放任月光如流水,绵绵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