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范文(17篇)
如果我们能够将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材料,就能够更好地沉淀和传承所得到的经验。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一
这次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二
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这样就能让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要善于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犯下的过错,不轻易下结论、对学生的爱,不是过分的迁就,而是善意的引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找到归属感,不偏袒优等生,不打击后进生,给孩子们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氛围。
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3天,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们每一位新教师对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下一步走进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最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
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学领域的重大任务、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对于如何落实课改,具体有如下心得: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求也更高了、接下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三
历时两个多月的学习,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次学习,共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讲解精彩,体现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用什么新的教学策略,用什么教学素材,怎样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讲授了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教师从教书匠变为教学研究着。
这次学习中,感受最新的是如何定位化学,专家把初中化学教学定位为公民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专家化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的化学是有用的,在实际生活中能体现出化学,让学生在化学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从而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观,不像以往那样,把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轨。所以,通过本次学习我全新的明白了学生要学什么样的化学。
感受最全面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鉴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维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二节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在学习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氧气的知识,在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工业制法后,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只形成在理论表面上,认识不是很深刻,如果把氧气的抽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加强把氧气的相关知识比较系统地呈现在实际操作中,换句话说,在书本中学习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整合,强化知识体系,从而把能力和知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其次是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以饱满地热情进入化学课堂教学,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实际上把教学生学变成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行为习惯的落实是很重要的,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利用作素材,让学生有效地去主动获取资源,获取素材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比如,在学习水一节中,对水的的净化的学习,教师布置学生去自有来水厂参观或组织学生去参观,学生会为参观主动获取素材外,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通过主动获取本地资源,把素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比老师用语言生动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要重要的。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教学资源形成素材,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本次学习的感受,即,把专家讲座“溶解”在学习行为中,再把获取的知识体系从学习行为“结晶”出来。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四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学理科实验(教师)管理员培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实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都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参加培训的教师,我非常感激这次培训班,也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了学习,悉心聆听了夏学茂、王立春等专家的专题报告,刘奇国站长的新课程实验配备标准解读。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拓宽了知识层面和认知深度。
通过学习夏学茂老师就中学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告,是我对于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场所。加强化学实验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才能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严格遵循实验室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王立春老师就实演的改进的专题报告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学中对实验研究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明确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目的和要求、所用仪器、操作步骤,虚心向同行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改进实验,研究实验成败的原因。认真阅读实验杂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根据大纲要求,能开足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配合学校对学生加强科学素养的教育。
从刘站长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报告总我认识到: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并运用于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上。可有效弥补当前实验教学的不足。通过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我们实验教学的精度和效度。
培训中也学习到了山丹二中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充分施展其才能的空间,促使他们动手、动脑、活跃思维,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同学们课外的科研性实验,小制作等顺利开展。
总之,这次培训组织得力,效果良好,受益匪浅,我们要把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力推广,以其全面提高我县的实验教学水平。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五
我有幸参加了48月19到22为期两天的“2022年海南省义务教育新教材教师培训”的学习。在会上分别聆听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邹海龙主任,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吴益平主任等专家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分析解读报告,受益良多。
修订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象: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俱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并在标准中特别强高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编入了: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情景素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通过这次的培训中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了解到新教材的编写确确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原教材中的对“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呈现次序和课题内容进行了调整,呈现顺序调整达到了分散难点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对水的全面了解。而“自然界的水”中课题顺序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宏观物质水平下的水的学习,逐步进入微观水平上了解,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对物质认识的过程和方法。教材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删减了其它学科中学生学会了和知识内容,这些变化来之不易,是经过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才得到的认识。虽然这是课程标准的一贯理念,但真正落实并不容易。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现并不缺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而这些好的教学理念却很难落实到教学的行动中,其中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不能落实是因为存在教学习惯、教学时间、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等诸多问题的影响。说其简单是因为对这些理念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这就是认识问题。人们说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中落实到位,这次的培训让我对这些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我会更多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把学到的理念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行动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六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化学实验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又要注重培养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强化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新课程目标中将“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列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完成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
目前,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穿插设置的往往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集中在教材后面且数量较少。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尽可能做到演示实验学生化,委派并指导学生在讲台上独自或协作完成,让学生有动手(协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如在做教材第一册实验6-2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让学生对比前面实验6-1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并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次氯酸的漂白性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初中化学学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比较这几种漂白的原理、效果的异同,加深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及漂白能力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都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指导好学生化的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及数据,并经处理数据和缜密思考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应该在总结评价学生操作的同时亲自进行示范演示,用教师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用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自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来自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但更多的应该来自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无论是什么情况,始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目前,由于考虑各种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功能实验,课本编排出详细准确的实验药品及条件、具体的实验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按“讲述—实验—讨论”的程序,教师先讲述用什么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甚至板书到黑板上,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讲的去做,缺少创意和新意,对学生的培养和训练作用非常有限。对于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已有实验内容,结合学生已具备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化学知识改为创设有新意境、新内容的探究性实验,便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中,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去创新,努力去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可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教师要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汲取新鲜信息,根据学习内容适时补充布置一些“家庭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仪器小且许多可取材于日常生活用品)、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受到普遍欢迎。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这样既能体现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总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可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是化学实验的主要教育功能。广大化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实验展开中学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实验教学为化学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七
2022年9月25日——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精品课程《普通化学》的高校师资网络培训。在这里领略了同济大学吴教授的风采,严谨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授课经验、以及独特的授课艺术,让我深受感触,收获很多。
本次培训以分机构为中心,以班级为团队进行在线讨论,大家分别创建bbs课程论坛、班级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这里自由的交流,传授课程经验、提供经典教材、理出关键问题、吐露教学心声,在这里大家擦出了教学上的火花。网络的盛行让大家没有了距离,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大师面对面,与专家面对面,从更深层面理解了普通化学相关内容。同时大家也把各自对本课程的看法也进行了相关的表达和阐述,让我们对本课程有了新的见解。
我从xxxx年开始给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学生讲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大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求知欲也很强。作为一名教师,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有很大的压力,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但课后总觉得这堂课效果很差,对课程内容的讲授不够清楚、深入,没有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培训给我提供了思路,经过思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以后工作中做到几点:
最后,采用辅助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教案、各方面的素材、习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此外,也尽可能的将化学的相关知识,如化学前沿发展、热门研究领域的一些报告ppt或文献等资料也放在网上,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动态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最后衷心感谢吴庆生教授的辛勤授课和精彩的讲解,同时也感谢组织这次培训的所有工作人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八
导学案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熟悉教材基本知识,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任务,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的起始环节。
导学案重点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而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础上,基于新课标和学情,发挥点拨纠错、归纳总结和深化引领的作用,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流程更加优化、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教与学质量更加优良的课堂样态。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九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回顾本次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是我这次最大的体会。
课题研究中过程,这我的感受,我努力的研究,体味到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的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热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是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不断的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轻松、预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切实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认真按时的完成我课题研究的各项人为。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探索中找到答案。首先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分层分类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布置;其次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导入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再次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但对于那些很少回答问题,且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对这些学生我投出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你先坐下,我们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真正的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对待作业练习时必须进行精选,少做题,摆脱题海战术,注重练习作业与中考的联系,注重质量而并不追求数量。我真切的感受到课题研究必须实施崽子啊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通过本次研究,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也调到了我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我积极的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寻求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更认真的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得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节课,充分的利用好教学案,努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总之,我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改进自己教学方法,努力推进课题研究的进行,通过这一段时间课题研究的实施,也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本次课题研究的`信心和热情,我一定要将本次课题研究开展的更好,更扎实。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
教师要精心背课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
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一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二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与“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年来,我们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的基础上,去考量、去实践“新课标”,对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探究式教学认识感悟不少。下面谈谈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探究性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1)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化学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能源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可联系这些问题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h2s性质时,可以联系开县天然气井喷事件。在该事件中,为了避免人畜中毒,将天然气点燃了。“天然气中的h2s有哪些性质呢?”这个问题随着情境的展现自然生成了。
(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分别演示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氯气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并进一步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学生由此问题情境产生了探究氯气化学性质的愿望。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例如,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中,学生观察了实验之后,教师提出: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比较,进行联想、迁移、推理、综合等思维活动,作出各种解释,如强电解质是由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的,还是由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决定的,或是由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决定的。当然,这些解释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它们都是学生思维的结果,是探究过程的产物。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例如,在研究用h2so4、al和naoh溶液为原料制取al(oh)3,时,先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如:
方案一:al和稀h2so4反应,生成的'al2(so4)3,再和naoh反应生成al(oh)3。
方案二:al和naoh反应,生成的naalo2,再和稀h2so4反应生成al(oh)3。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两个方案都是用等量的al制得了等量的al(oh)3,但方案一消耗的h2so4和naoh比方案二多。接着提示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最终设计出优化的方案三:用方案一得到的al2(so4)3。和方案二得到的naalo2以1:6的剂量反应制得al(oh)3,这样最节约试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对原先的设计进行比较、取舍和优化,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铁和铁的化合物”时,学生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往往是灰绿色的,而不是白色的,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得出原因:fe(oh)2在空气中被迅速氧化。那么,怎样才能使氧化速度变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各种方法:
(1)先将所用的naoh溶液煮沸;
(2)用氢气把fe(oh)2溶液中的空气赶走;
(3)在fe(oh)2溶液上滴加油膜……。
师生进一步通过分析、比较,最终找到了较好的实验方法:在硫酸亚铁液面上滴加几滴苯,另将滴管伸到液面下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即可看到液面下方有白色沉淀,且保持较长时间。经过这样的探索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了培养。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决定着课堂学习氛围。如果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想、敢问、敢辩、敢说,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就会异常活跃和丰富。因此,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课堂上多走下讲台,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态度亲切和蔼,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减少学生因学习引起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探究知识。
2、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中寻找问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设计探究活动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到“已知区”推进。太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须探究就能回答;太难的问题,学生会认为高深莫测,要解决问题简直是望尘莫及,从而丧失探究的信心。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所说:“学生必须面对困难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问题,能享受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摘到果子的乐趣。
3、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听取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对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探讨和实践。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先后实施了初中新课标,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意义。下面我将通过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发展”是初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也是其与传统课程的最大区别和亮点之一。以往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新课标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甚至可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性”,即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与传统课程的又一重要区别。新课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法,而非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第三,新课标强调“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成功与否不同,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新课标设计了一系列能力素养要求,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这一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
第四,新课标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再单一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不再强调繁琐的语法点和背诵单词,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对话、演讲、写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
最后,新课标强调“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新课标提倡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科学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讲解科学原理,而是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对初中新课标的解读和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课标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它通过“发展”、“学生主体性”、“能力”、“多元教学方式”和“生活化教育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意义,更加富有成效。相信只有通过努力掌握新课标精神和理念,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四
近期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版)》进行了学习,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课例式解读》,我对课程性质与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范式,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相比于20xx版课程标准,20xx版的课程标准在与学生认知能力、学科课程要求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完善。此外,20xx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段间的衔接和学科间的综合,凸显了课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20xx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五
通过《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我认为其最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六点:
2、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将科学探究的实验和要求更加具体化,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加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保教育,更加体现了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更加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3、新课标适当降低了部分微观知识的难度:作为比较抽象的微观知识,特别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知识,特别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符号的推法,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每年教学进度一到这里,便有大批的学生就此对化学失去兴趣,这也是老师非常头疼的。新的课程标准适当降低了此部分内容的难度,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4、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更加明确:《标准(2022年版)》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了更为准确、具体的描述:有的将综合的内容分条目具体阐述,有的对学习内容作了一定的限制(见表3),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5、及时更新了和生活联系紧密的部分学习情境:本次修订从四个视角考虑学习情景素材的更新,即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情景。每个单元增加的学习情景素材不仅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更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看到了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更加激励学生学好化学,热爱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化学情感。
6、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更加具体: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都重新确定新的框架,根据历年来一线教师的建议,适当进行修改和更新,并附有典型的实例,使得教学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性,使得化学知识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第一、要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第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第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六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做为一线教师,要从英语课程标准的育人价值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我更进一步认识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途径,以下是我对课标的内容精髓和教学理念的浅显认识。
以往的英语教与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为了应试而学习语言。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主要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并通过外围活动(方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关注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与立德树人相关的主题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让语言学习不再仅仅围绕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展开,而将语言学习的目的定位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去理解和表达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思维品质、体现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做为一名正在任教低段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要依据课程内容营造积极的课堂生态,构建符合低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的课堂,要突出听说,重视模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语感,奠定良好的语音基础;要创设丰富的语境,遵循形式、意义和使用统一的原则,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形式与意义的联系;要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形式多样、分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
我们通过问题,基于问题,不断地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反思,吸取教益,实现改进,在持续的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分享篇十七
通过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1、《新课标》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材从讲述一些化学初步理论的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医药生产与化学等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转载自 COoCO.NeT.cn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验部分有增加也有删减,更注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5、《新课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新课标》要求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获得真知。
学习后,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这个道理。化学教学不应该过多求同,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体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一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意义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会观察、试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
(三)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
总之,我认为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也体现出了教学内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和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力争与时代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钻研新课标,把新课标的理念不断内化吸收,在教研工作中不断践行,力求在新课改的园地中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