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优质16篇)
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瞬间,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总结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效果。以下是法律专家总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请大家遵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一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否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千变万化。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方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所用教具一般是粉笔和黑板。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清楚,学生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听清楚。这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传授中学化学知识、学生接受中学化学知识并运用好中学化学知识。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有必要根据中学化学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一些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内容,教师仅仅用口头描述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将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化学教材不再只是一本书,而是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在中学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将实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可用cai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将比以往只用语言叙述,死记硬背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构建起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有许多的化学概念的知识内容因为抽象,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中学化学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优化的中学化学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将中学化学的知识表达多样化。对有危险的实验、有污染的实验,可用信息技术展示,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学生也容易理解。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如把水注入浓硫酸错误操作后引起硫酸飞溅的后果,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用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获得最佳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很多现象坐在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楚。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实物投影仪可以将实验现象演示在大屏幕上,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学习中学化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将学习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网络,搜集到了许多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但应该注意一些误区,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根据中学化学化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化学课堂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只要持之以恒,大胆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用于教学中,一定能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二
第9课走进“写字板”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写字板,认识写字板的基本界面。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中文。
3.在写字板中录入文章,并保存。
教学任务:
在写字板中录入文章。
教学重点:
来自 COOcO.net.CN
认识写字板的界面,能输入文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在桌面上建好写字板的'快捷方式。
注意点:
1.要注意提醒学生,智能abc输入中文时,必需在小写状态,即capslock灯灭时才行。
2.如果输入法状态关闭了,要显示输入法状态,可以通过单击输入法状态,使其打上勾。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分下面几部分内容:
1.启动写字板,可以让学生通过快捷方式启动,也可以从开始菜单启动。
2.写字板的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格式栏、书写区和状态栏等,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在大部分windows软件都有。
3.智能abc输入:这在画图当中已经接初步触过,这里可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
4.保存文件:这里最主要要注意文件名和保存文件的文件夹。下次打开文件时需要用,学生往往会出现在打开文件时找不到文件的情况。
5、练习将海报的部分内容输入电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持者的作用,所以,我提倡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记住了就不会忘喔,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嘿嘿,自恋一下,我也是家里的好帮手!我有一个细心又负责的妈咪,我们都很喜欢和她谈心,她把我们每个人紧密的连在了一起,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我们的英雄爹地,它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睿智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让我们离不了他,对他深深地崇拜着……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个得力忠心的助手,老爹也不例外,随从小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老爹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这一家子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将各个分离的部落连成一个整体,传递消息,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得了英雄之家的美名。
教师引出这么有意思的一家子后,自然过渡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英雄之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探趣环节。
2)探趣。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卡通的性格能力,参考书本的讲解和网上搜索,找到桌上与人物相对应的硬件一家子。小组分工合作,组员自己确定角色,重点查找角色相对应的硬件,通过查找,能明确该硬件的名称和作用,再与角色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组员用标签记录硬件名称贴在该硬件上,并以简要的方式在记事本中记录该硬件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前准备了一些颜色不一的内存,让风扇虚盖着cpu,设置小小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根据实物,初步感知硬件设备,明确其对应的名称和功能,带着一种兴趣和可能性去发现,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小组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过程经历和结果后,做一个引导解释。
当学生认为自己都掌握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那他们又是怎样紧密相连,团结合作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由于场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先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展示,取得自己的真经!
学生视频观看主机的组装,了解分离的个体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承载了计算机的运行。
英雄一家子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庭中必不可缺的成员。这些硬件也如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谁生病了,找上一个替补就可以,不需要整个更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四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章作者]薛小平[文章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心小学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五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又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应用广泛。从这些特点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领头羊,但从我国现有的教育机制来看,有些地方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没有真正体现出计算机的现代化特征,重教不重自学,重灌输不重启发和创新,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仅有的一些思维火花也给无情地熄灭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紧迫任务。我就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一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目标,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明确目标的“任务”,以此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立目标、任务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了解了本章学习内容之后,他们会想一想,自己在学完本章后将要完成一件什么样的作品,从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大的方面不说,就说小的方面。例如:在讲完文字编辑软件word的学习任务目标后,又向大家演示了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其他学校学生制作的优秀电子报刊,让学生为自已的班级作一个电子报刊。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已见,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或者能参与、能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例如,在学习幻灯片powerpoint时,背景音乐的使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在上课之前,我没有讲出它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先各抒已见,用以前学过的办法,和自己认为有效插入音乐的方法,看是否行的通。通过实践,有的同学做成功了,有的不行。于是我分析了音乐插入的原理,讲了正确的方法。学生掌握起来很快,很透彻。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如何让音乐自动播放,并且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放映中,这又是一个现实的、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又开始在菜单中寻找与其相关的设置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完成这一过程中,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兴趣的持续时间,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改进教法,提高创新能力。
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对话交流的模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支持,使我们能克服原来的`障碍限制,在个别化教学中做到积极的对话和交流。
例如我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根据具体课程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
(2)先上理论后上机操作,利用液晶投影仪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部分的讲授后,引导学生上机作业,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
(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任务”,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更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高。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了教学效果质与量的高水平。
四、分层指导,发展个性。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前,我按难、中、易分层提出要求,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练习。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手段,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展的生机,但是并没在减轻教师肩上的重任,作为从事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利用这种最新的学习工具,将培养创新人才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黄耀忠.《中学计算机课的基本教学方法》.《中国电化教育》.,(7).。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六
本学期教材仍然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册,共7课,17课时。另外,因本学期学期较长,因此,把下学期的第一课《认识键盘大家庭》拿到本学期来进行教学。这8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信息及信息工具概念的理解;学会并熟练鼠标的操作;画图界面的认识;利用常用画图工具绘制图形;学会复制、移动、翻转的图片处理;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学会对图片综合性处理。教学难点为:信息及信息工具的概念的理解;鼠标的双击操作;文件保存方法以及保存位置的选择;文件打开方式的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图片的复制操作;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场景的构思与设计;学会基本键的指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在本册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
2、了解计算机是获取、处理信息的工具。
3、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关机。
4、认识windows桌面及了解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鼠标指针等概念。
5、认识鼠标、键盘、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6、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
7、了解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学会举行、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
8、学会撤销和清除画图的操作方法。
9、初步学会文件的保存方法。
10、学会橡皮工具的使用。
11、初步学会曲线、放大镜工具的用法。
12、初步学会按指定位置保存文件、打开文件。
13、学会用选定工具选定突破。
14、学会移动、复制、翻转等图片处理方法。
15、初步学会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
16、学会图片的缩放处理。
17、学会文件的另存操作。
18、熟练掌握移动、复制、翻转、缩放等图片处理的方法。
19、熟练掌握各类画图工具的应用。
20、认识键盘,了解键盘操作规范。
21、学会基本键的指法。
22、学会在记事本中输入文字。
23、学会回车键、退格键和大写锁定键的用法。
三、学情分析。
本计划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中心学校,很多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前并未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很多学生都是零起点。而另一半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较好,很小就接触了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来说较为熟练,但很多学生都热衷于游戏,习惯不佳。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加强复习与巩固,加强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
4、在教学方式上面,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辅以自主学习、师生演示等学习方法。
5、鉴于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本学期在座位安排上采取好坏互搭,每组设立一名组长和副组长,让他们辅助教师对组内学生进行辅导,提高操作水平。并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并辅以一定的奖励措施,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进度。
(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七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对传统的凸显强制性特征教学方法的彻底摒弃,促使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向着学生的“学”而转变。教师在择取教学方法时不再强调自我主宰意识,而是注重以启发、点化、引导以及唤醒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其自主学习的需求。此类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指向的教学方法,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应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方法手段的创新,必将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体系的变革。
2.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需求日趋强烈,由此引发了学校培养目标体系的重组与变革。而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相对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于修正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语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的社会职能涵盖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所有环节。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语文教学更是其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条件,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愈加凸显。因此,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系构建的发展与完善,对于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与规范。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致使教学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受此影响,造成了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唯成绩论”思想泛滥,教学环境既凸显功利性,又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行为紧紧围绕着“60分万岁”这一狭隘的功利目标。因此,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首要环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摒弃“唯成绩论”的教学思想,树立起彰显“以人为本”内涵的教学观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变革,以便于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诗人的千古绝唱,勾勒出的是一种清幽静雅的意境,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体验与遐想。同理,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亦可以达成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功效,对学生的心境起到积极的洗涤与净化,使得学生能够在保持心态平和、情绪松弛的状态下,开展积极有效地自主学习活动。
2.实现地位互换,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教学活动为媒介所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理想化的实现。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的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主要是指因师生间地位落差过大而难以形成彼此间平等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因此,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对于教学方法的择取也彰显出明显的强制性,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其自主意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以及语文教学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互换,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将是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前提[4]。其原因在于:首先,师生地位的互换,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地接受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所给予的引导与辅助,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师生地位的互换,有助于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择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第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教学氛围进一步优化,师生间彼此尊重、信任与依赖的关系自然生成,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愈加通达。这种建立在彼此信任以及真挚情感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达成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进而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结语。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素质教育给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必然需求,适应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强制性因素,注重对人文化元素的引入,将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成为点化、启示、引导、刺激以及唤醒等手段,来实现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这对于实现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的目标,推动与维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八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九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这学期主要担任四至六年级共11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但作为已进入教师行业第四年的我,相对于上一年,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个人教学博客,这有利于同行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这大大有利于我教学的提高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在学校设备管理方面,本学期,本人对自己负责的电教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教学方面,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拼音打字时,要先学习指法。为了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并准确记忆指法要点,我采取利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打字比赛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的成绩好准确率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一节课下来,学生指法也轻松掌握了,同时,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抓住重点,精益求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如在讲五年级flash《孙悟空变变变》时,教师先把自己做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开启新课。首先要把孙悟空变公鸡的方法精讲给学生,并让学生依此方法操作练习,学生很快很高兴地完成了。于是,我又提出,孙悟空会72变,你们还想让他变成什么样?自己做一做吧!通过学生自己的创新和实践,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大部分学生便能随心所欲的制作形变了。
4、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有时还会加班加点,这同时煅练了自己。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整学期的工作任务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加强自身学习充电。同时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与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各项教学活动。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网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回顾这几年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有了欣喜的收获,也发现了不足。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
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一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以便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是《剪贴图形》,其中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学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
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任务教学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见表1
表一 “在‘画图’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
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
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
能力
1、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分析同学的“我和好朋友”作品
2.欣赏教师选取的对比性照片,对画面的主体大小、构图、情趣等审美因素进行分析解说
3.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好朋友。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
4.在“好朋友”主题下提供的资料包括同学的自画像、各种可爱动物、美丽植物的图片,演示作品中也设计为既有人、又有动物、植物,暗示好朋友的范围,调动学生的环境意识。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关于对文件进行保存的操作。文件的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的合作
小学计算机房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机。这当然给教学带来不便,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练习要占用的双倍时间。但这也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带来了自然的需求。学生两人一组,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双方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给与指导。如:什么时候两个人分别练;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与解决并及时给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
4、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得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5、课堂教学评价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
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学科实施教育的点滴体会”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3、教育科学研究 2001年第8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二
(1)学会进入与正常退出windows的“画图”窗口。
(2)认识windows2000“画图”窗口的组成。
(3)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windows2000“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
教学准备。
计算机图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为迎接家长会,学校举办了计算机绘画比赛,巍巍参加了这次比赛。瞧!下面就是巍巍画的一幅图画。(演示图画)。
图上画了些什么呀?用计算机画图的软件有很多,为巍巍使用的是windows2000里的“画图”程序。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个“画图”程序。
出示课题:认识“画图”(板书)。
二、新授。
你们知道怎样来启动这个程序吗?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
1.启动“画图”程序。
步骤:在启动windows2000后,单击“开始”按钮,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画图”命令。(师演示)。
这时屏幕上就出现了“画图”程序的窗口。
学生操作:启动“画图”程序(师巡视)。
2.认识“画图”窗口。
“画图”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一些特有的组成部分。
(1)画图区。
在这个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画图区”。
(2)工具箱。
画画当然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图区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橡皮、铅笔、喷枪、直线等16种绘图工具,这么多工具怎样来记呢?不要着急,把鼠标移到其中一个工具按钮上,停留几秒钟,你会发现什么?(出现此按钮的提示)而且形象化的按钮本身也能帮助记忆。
那么我们怎样来选择这些工具呢?下面老师就以“直线”工具为例。
方法: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使用它就可以到画图区去画直线了。
[试一试]。
认识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并试着分别选定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喷枪”、“矩形”工具。(学生操作)。
(3)工具状态选择器。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选定不同的工具时,在工具箱的底部分别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我们把它叫做“工具状态选择器”。它是用来确定所选定的工具的类型、大小、范围的。(师演示)。
(4)颜料盒。
一幅好的图画当然少不了色彩,你们知道选择颜色的地方吗?(在画图区的下面)我们把它称为颜料盒。使用时只需把鼠标指针移到你要选用的颜色上,单击就可以了。
3.退出“画图”程序。
如果我不想画画了,那怎样来退出这个“画图”程序呢?
方法:单击“文件(f)”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后,找到“退出(x)”命令,单击它。(师演示)。
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y)”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
[练一练]。
练习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
教师巡视。
[读一读]。
请同学们把书上的“读一读”看一下,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4.练习。
(1)说说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
(2)说说工具箱中有些什么工具。
小结: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怎样进入与正常退出windows2000的“画图”窗口,以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的使用。
教后感:学生刚认识“画图”对它,十分喜爱,所以接受起来很容易,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通过程序-附件来启动“画图”还需要加强练习才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三
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更为广阔的信息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不断探索学习新知识。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协调老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保持整个教学系统的统一性,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职校创新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创新教学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许多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走进课堂,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格局,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格局,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更有主人翁意识,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其次,满足培养信息时代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培育一批实践能力强、大胆创新、自主学习和协调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既有人才竞争又有信息竞争,现代社会对信息化人才是极其渴求的。信息化技术在职校教育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职校教育为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在积极地与社会发展接轨,为培养信息化的人才不遗余力。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比较新兴的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处在探索阶段,也是一个与信息技术发展一起成长的阶段,二者一旦同步,势必会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职校教育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走在技术发展的前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最后,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优化课堂管理,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信息技术在职校课堂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发展中,不同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不同。但无论其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深浅,信息技术都会应用到。这样的应用在潜移默化中让教师和学生接受了信息化技术带给他们的变化,包括教学模式的变化,课堂管理手段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又促使信息技术继续发展完善。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育观念。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大力倡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实现创新型教学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自己的`见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促进创新教学课堂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重点,职校老师要树立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积累的同时,还要了解前沿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创新教学系统。
信息技术让职校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比如,本人所教学科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仅学生要学,教师更要学,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上都要用到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基础就是计算机的应用。掌握计算机操作,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是现代职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技能随之提升。因此,信息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促使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让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画和音乐吸引学生,将演示文稿穿插到教学中。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之一是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一切交易的发生都有赖计算机技术。在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理论课和实践课平分秋色,很少有课程能做到实践课程占如此大的比例。这是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熟悉实际操作整个系统运作的流程。这一现象的出现改变了固有的教学方式。从前的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几乎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电子商务的出现,让学校对教学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以及对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合理分配学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电子商务的教学方式,让职校重新审视了各课程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将合理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其他课程中,推进职校创新教学的发展。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培养,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热情。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发挥信息技术在职校创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期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培养的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让学生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人尽其才。
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看似与信息技术无关,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尤为深入。现代企业要想在商海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为本企业的各种业务服务,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符合市场规律的。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早就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业务的处理和交易都是通过信息手段完成的。几乎一切管理都依赖信息技术完成,比如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等都是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完成的。
三、总结。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校创新教学中去,不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观念引领行动,学校要大胆尝试,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改变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质量和效益的最优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2]孟奕杉;中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及支撑软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
[3]杨成,邵敏;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0期。
[4]隋金雪;杨莉;;自动化类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整合下的探究式教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四
(-第一学期)。
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为了更好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微机室管理方面。
在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三至六年级的微机教学,及微机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将尽职尽责,保持微机室有一个清新、干净的学习环境,保证微机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
本学期将重点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辅助小教师,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每个班在上课时都能分好组,每个组都能相互帮助,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文化素养得到改观,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及主人翁意识。在学习时,要求学生严守微机室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之初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业务方面。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新学期里,本人将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并能够在操作上学会正确操作,我将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同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在选编上,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各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注重以图释义,在写作体例上,注重各部分的相关对应和程度变化,做到教学相长。
2、在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尊重他人成果、平等共享等新的理念;树立信息安全与法律意识;培养判断、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任务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工具,进行各门学科的学习,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4、改变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利用网络有效地获取信息,学会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形成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三年级学生开始上机,熟练开机和关机。对电脑简单的认识,对键盘上的每一个键的功能的一个了解。学习鼠标操作,并学会中文输入法和英文输入法。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2.学生学习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学习“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和“金山画王”的操作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能力。
3.学生主要学习word软件的操作使用,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会制作简单的电子报刊。
4.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学生代表,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本学期主要采取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学生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五
根据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我校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对本学年的教学计划规划如下:
一、教学主导思想。
1、兼顾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讲清楚,使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注意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领悟信息技术中蕴涵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素养。
2、重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做一做”、“试试看”等操作实践体系,用于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巩固练习”、“实践活动”构成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空间,刻意营造有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充分考虑我区一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在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教学内容前提下,教材内容尽量选用最常见且容易得到的软件,对硬件也无特殊要求,适合我区信息技术教育不同起点的学校使用。
教材具有浓郁的宁夏乡土气息,将宁夏的地域、人文素材作为背景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解决与自己密切联系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产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篇十六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任教年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家庭基本没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一星期40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平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上课能积极探索,主动求知。
现有差生情况如下:
各班都有部分学生因缺少操作机会,导致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不熟练。
针对本年级的不同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提补差上要多动脑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在实、广、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2、掌握智能拼音输入文字;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3、学会打开文档;学会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
4、掌握文章段落的复制、移动及删除;
5、掌握文章的查找和替换。
6、掌握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及颜色设置等修饰的基本方法;
7、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作相应的调整。
8、学会对文章段落的对齐、缩进等操作;掌握行距和字距的调整。
10、学会用打印预览查看文章编排效果;掌握纸张大小的设定、页边距的设置方法。
12、掌握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
13、浏览幻灯片、放映幻灯片。
二、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信息化意识。
三、质量目标:
期末成绩争取学区a级。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初步了解word20xx窗口结构及其功能;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了解文件保存方法,掌握智能拼音输入文字;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学会打开文档;学会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了解powerpoint20xx;学会启动powerpoint20xx、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绘图工具箱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初步学会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的图形。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贯彻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工作,认真学好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认重点、难点,坚持做到教学有计划,课课有准备,堂堂都上好。加强学生操作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内与课外合理安排,辅导点拨,做好防差工作。加强直观和实际操作,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动手动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二、提优补差内容、途径和方法。
提优: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以赛促教。
补差:加强辅导。
目标:
本学期教研工作按学校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系的研究》,着重研究在新课程标准框架内用好原教材,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积极主动学习的关系进行研究,把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计划:
1、加强理论学习,发展多向思维,用创新思想指导教学工作。
2、课堂教学中明确目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辅助教学。
3、及时做好经验总结,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撰写教学论文,写好心得体会。
周次章(或课)、节内容及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与要求。
3第30课文字的输入掌握智能拼音输入文字;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4第30课文字的输入。
6第31课文章的修改学会打开文档;学会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文章。
7图庆放假。
8第32课段落的调整(一)掌握文章段落的复制、移动及删除;掌握文章的查找和替换。
9第32课段落的调整(二)。
11第33课文字的修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