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专业22篇)
勇敢面对失败和挑战,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甜蜜和幸福。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增加文章的个人色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人生哲理,希望能引发大家对人生的思考与瞩目。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一
《感动中国》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它给我们讲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最深处的感动。
在观看的过程中总让我泪流满面。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大家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脑胶质瘤,当她得知自己只有三个月的生命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但她的爸爸骂了她一顿,因为按老家的习俗,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说:“我希望能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时10分,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了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着何玥的故事,我热泪满眶,我为何玥惋惜,12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却悄然离开;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无私,面对死亡她不但不惧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这样的举动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样飞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间照亮。
就像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一样:“何处春江无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这个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儿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何玥来过这个世上,但,她不曾开!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二
近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其中,有这样一群融入年轮的追梦人,彷徨时,他们用行动描绘坚定;怀疑时,他们用忠诚表达坚信;迷茫时,他们用担当书写坚守。他们的事迹深深敲击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他们是中国脊梁,是良知,是责任,是偶像。党员干部要汲取“感动中国”人物的追梦力量,汇聚成“行动元素”,浇筑追梦之路,真正为人民服务。
总有一种力量令人勇往直前。无论是六年坚守扶贫一线,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的基层干部张渠伟;还是为孩子们劈柴生火、执鞭上课,用扁担挑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还是无畏戈壁寒暑,无惧野地黄沙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梦力量,汇聚成忠诚担当、矢志报国的“行动元素”。
将追梦力量化作为民情怀。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疾苦记挂在心上,以“民”的心态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张渠伟同志,始终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为民热血,把群众装在心里,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谋心谋事,察民情、体民苦、排民忧、解民难。
将追梦力量化作责任担当。从一名放弃城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到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师。几十年间,张玉滚用心中的追梦力量诠释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追求。张玉滚的一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学生的课本、文具,更是将孩子们对知识对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挑进了大山。张玉滚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强化责任担当,敬业报国。广大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火热的“温度”,将“温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满电”状态,激情常在线。
将追梦力量化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如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于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办实事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上,不追求“轰动效应”,多些“细水长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真正把一件件关系民生的事办出实效。更要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汲取营养,充实追梦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三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16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16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四
又一个春天,又一次感动。一座座奖杯颁给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相信,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未来。这是感动中国的结束语。
出自 coOCo.NET.CN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身边的卫生纸叠成一团,这是眼泪,是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当音乐沉沉响起,当奖杯缓缓竖立,当我眼前被一簇簇马兰花所吸引,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了我心中,。敬一丹说:马兰的生命力很强,它在戈壁上慢慢开放...是啊,提起马兰花,我想起儿时的一首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他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他一再强调:“我们核试验工作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医生让他躺下休息,他却说:“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不要勉强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完成他的责任,他与死神展开了争分夺秒的赛跑。没有人让他这么做,这是他心中的信念,对工作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很多很多: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的陈斌强;她背着药箱,他背着她行医在大山中的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她们的善良,她们的执着,她们的坚持无一不感动着中华民族上上下下五千年的子孙。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时代,我们变得麻木冷漠,胆小怕事。
为了一己私利,你争我搡;为了所谓的虚荣,骄奢逸侈;电视频幕上的感动人物,有几位是完好的站在我们眼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何没有他人伸出援手?为何学校不给予残疾人帮助?为何张丽莉老师会无故被车撞?为何本应像陈家顺那样的领导,却坐在空调屋吃着瓜子,赞扬着陈家顺?莫不是世间的丑陋之处?过去一年,丑陋之事多不胜数,只养了40多天就上市销售的“速成鸡”掀起波澜,科研机构对24名湖南儿童进行“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事情,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却一笑而过;王立军的腐败...她们的迂腐,她们的贪婪,她们的肮脏无一不被世界人们所耻笑。
可喜可贺的是,我们还有这样的节目—感动中国。这足以证明,我们有心改变,我们也希望向好的方向努力,我们的灵魂在与现实接近,我们的美好品质在发扬,我们的身边有可爱的人。就像屏幕中一次次出现的花,像马兰坚强、勇敢,拥有着对生命的珍惜;像蒲公英平凡、坚韧,拥有着对美好的向往;像海棠洁白、纯净,拥有着天使般的善良;像玫瑰热情、执着,拥有着对爱的呵护;像青松伟岸、正直,拥有着对祖国的奉献。我们是平凡人,但平凡的人就是庸俗吗?不!我们应该像这颗颗植物,顽强,执着,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共谱美好的人生!
她们的名字,已为陌生。我想,我应该买几盆马兰,带在身边,给我提醒,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有值得让我相信的东西。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五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六
11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七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颁奖典礼》终于在20--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八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品质的民族。千百年来又有多少英雄儿女。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观看了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节目。看了这一位位英雄豪杰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中发出震撼,从中得到了感受。
首先,我们观看的是魏青刚的英雄事迹。魏青刚是一名来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他从小生活在乡村,所以懂水性。他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人,而在8月8日作出了不普通不平凡的事情—三次跳海救人。
是啊!英雄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一名歌手,它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灾区的孩子,被他捐款而上学的孩子共有178个。而他自己身患胃癌晚期却没有钱做手术,他就是——从飞。在从飞生病住院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却是那178个孩子如何上学。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把毕身的钱都捐给那些失学儿童时,他说:“从我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就下定决心要把一切都献给那些孩子。无数得人们都和我一样,心动不如行动。”我认为社会上正因为有许多像从飞这样的人,灾区的儿童才可能上学,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富强。
当然!祖国的繁荣是离不开科学家的。有位知识分子这样说过“今天我们努力学英语,就是为了明天别人学好汉语。”这位知识分子就是成功制造大型航空刹车片的科学家黄伯云。前,中国没有大型航空刹车片,外国在航空方面瞧不起中国人。黄伯云心里很不服气,下定决心参与世界的航天刹车片挑战。20年的心血,黄伯云终于成功了,他让20年前讥笑中国的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他为中国赢得了尊严。他曾一次次地失败,但他却从未灰心,最终获得成功。科学是无限的,他站在了报效祖国的高点。
不光是立下很大功劳的人才是伟人,在乡村也同样有“平凡”的伟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是苦难中坚强的,是全社会人学习的榜样。李春燕就是两位乡村伟人之一。5年里,李春燕所在的大塘村里共有7千多人生病被她治好,而村民们都很贫穷,留下来的只有一张张欠单。李春燕并没有打退堂鼓去别处工作,而是继续给村民看病。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时,她说:“村民是离不开我的。”
还有一位乡村伟人,他在苦难中坚强,在他眼里贫穷不是让人同情的理由,他就是洪战辉。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抚养了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一边照顾抚养的那个小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学,生活贫穷却从来不要别人的捐款。他是善良的,抚养了一个小孩;他是坚强的,用自己的力量担起生活的担子。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九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的事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支持。三年后,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他们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其实,《感动中国》的每个事迹让每个有良心和中国人都十分感动,我们作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学校里捡纸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这时我们虽然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自有小草的春天。我们要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生动,路边的石子一样平凡,把感动变成行动,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被感动的中国,也将感动世界!
爱是什么?爱是连接妈妈的布带;爱是放弃自己成全别人的无私精神。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才真正明白了——爱是无止境的。
提到妈妈我们一定会想到支柱、关爱和温暖。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孝子教师陈斌强也是这么想的。陈斌强今年37岁,是一所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镇学校的教师。他的妈妈六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四年前父亲又不幸去世。他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就用他小时候妈妈背他的那根布带,把妈妈和自己紧紧地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一起去上班。精心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用自己的孝心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他是多么孝敬父母啊!想想我自己:差不多每天都要惹妈妈生气,妈妈让我帮忙干点活我还磨磨蹭蹭不愿意。比起陈斌强叔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选择逃避。可是年仅12岁的何玥却不害怕。12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恶的小脑胶质瘤“病魔”却逼近了她。病痛的折磨让她更坚定了捐献器官的决心——她要用自己残存的生命去换来更多人的健康。她是个富有爱心的坚强的孩子,弥留之际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是回报伟大的祖国。在她生命最后的三天,她一直在唱:“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她的壮举让她的生命在三个人的身体上得到了延续。何玥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正是孝子陈斌强的真实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何玥精神的诠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两个人的名字,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我们要把他们这种孝敬父母、坚强勇敢、博爱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爱无止境!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领贫困户脱贫,可惜壮志未酬——因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衷心感谢。“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位获奖者都在所处的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温度,让我们更有动力前行。比如朱丽华,她因伤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运摆布,而是自学成为当地盲人中医师,从事推拿工作30余年,开创了自己的诊所,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贵的是,朱丽华坚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达373万元。
恰巧,17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朱丽华本身是残疾人,靠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又为残疾人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也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可敬可赞。
我们有责任用感奋回馈他们。每位获奖者身上都蕴藏着“精神富矿”,他们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坚守,诠释和定义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特别在当下,更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面对这场大战和大考,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举世瞩目。比如,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同样的逻辑是,从获奖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们就更有勇气走过苦难,走向胜利。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一
20__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__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__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__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二
3月3日晚八点,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张顺东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名单。他们登上央视领奖,颁奖辞让人泪目。
20xx—20xx
《感动中国》
陪你走过了20年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
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
请记住这些
平凡却闪亮的名字
他们是故事的主人公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张顺东1974年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他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
1993年,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
庄稼人,有耕种才能有饭吃。两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们有能力、有决心面对以后的生活吗?
张顺东:生活不是说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这个家庭的希望。李国秀说,别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们的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一双儿女渐渐长大,原本仅够填饱肚子的生活,越来越捉襟见肘。
每天天不亮,村里人还在睡梦中,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就开始忙碌了。想让日子好一点,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国秀练出了绣花的本领贴补家用,他们养殖的鸡鸭猪仔也越来越多。
张顺东:勤劳奋斗去干活,是一个丈夫应该去做的,更是一个父亲应该去做的。
懂事的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师范大学。但同时,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因为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命运再次给这个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击。
截肢后的张顺东没有倒下,装上假肢继续耕作于田间地头。夫妻二人更加珍爱对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脚。
坚强,自信,乐观的张顺东、李国秀,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李国秀:我觉得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
在乌龙镇,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来搭把手,国家又给报销了两万多元医药费。20xx年,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扶持下,家里盖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高,张顺东家成为村里最早一批脱贫户。
张顺东:汗水不是白流的,总有收获。
如今,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四世同堂,尽享天伦。对张顺东、李国秀而言,因为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三
20xx年12月,武汉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引起张定宇的高度警惕。在那之前,他刚刚应对完12月初爆发的冬季甲流。
当月29日,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病区。
凭着多年在传染病领域的专业经验,张定宇感到这个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进行检测。
“为什么要采集肺泡灌洗液?因为我们发现,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检测的时候是阴性,但病情却在持续加重,肺部ct异常,我们怀疑病毒已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果不其然。”张定宇说,病毒躲在肺泡里,咽喉检查根本不起作用,到后来病人肺部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病情进化非常凶猛,但究竟这是一种什么病毒,谁也不知道。
科学家团队从分离样本中,确认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面对新的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
在夜以继日的诊治中,该院医护人员发现,他们以往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很快,这种药便在金银潭医院率先用于治疗。
王立伟(化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经营户,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这次疫情中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月5日,王立伟的妻子来到金银潭医院,坚持要住院。张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后发现,虽有阴影,但症状较轻,建议配合药物,居家隔离疗养。
在家坚持每人戴口罩,实行分餐制。两周后,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药物帮助下恢复正常,肺炎治愈了。
“在我接诊的轻症病人中,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例。眼下,提高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传染病不是绝症,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惧。”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四
8月1日,是一个让国人热血沸腾的日子。
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一个黄种人身上——苏炳添。他是我们亚洲之光,是国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山人的优秀代表。
在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在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他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整个过程,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紧盯着那张被黑色、白色皮肤人种包围着的面孔,紧盯着那双充满坚毅和信心的眼睛!虽然最终决赛没有拿到奖牌,可是,以32岁的运动员之高龄,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两次进入10秒大关,已让世界万般惊叹,国人无比沸腾。
苏炳添是广东中山人,出生在古镇,是一个地道的广府仔,从他的身上,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这个没有得到任何奖牌的运动员,却没有让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乐,反而是让我们很多人兴奋得一夜难眠。
首先,过程胜于结果,虽然喊了那么多年,但是这一次,却真切地被大家认同。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奖牌,但是苏炳添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攥紧拳头,往前冲刺的镜头,他那胸前的红通通的“china”,他那兴奋得大吼大叫的马步和表情……整个过程,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黄种人身上的坚强与斗志,感受到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百倍艰辛与汗水,感受到了他圆梦之后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报也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致敬中国速度!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创造新的纪录,本身这个过程已经十分精彩绝伦,给人惊喜,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这样说:“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结果和成绩不重要。”可是,来到真正接受现实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么说,心里还是万分看重那个结果。
是啊,我们要言行一致,才能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既然这么说了,就要这么做。苏炳添的经历,就是最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认真和艰辛地付出过,享受过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结果不如期许,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哪些东西该大力宣扬,哪些东西该远离唾弃,每个成熟的人心中应该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带着儿子看了苏炳添半决赛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家伙激动得上蹿下跳,像个欣喜若狂的猴子,马上催促我赶紧吃完饭,回家去看决赛。在车上的时候,我给他讲了近期发生的事件,有某个明星,刚刚被刑拘了,还没讲完,他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对我笑了起来。我说,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的心里,要十分清楚;每一个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必定要凭自己的实力和问心无愧的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听完我一席话,儿子点点头。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
苏炳添,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健康自律,训练刻苦,坚忍不拔,胸怀国家荣誉……当前,我们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会蹦蹦跳跳,靠脸蛋、靠流量去赢得灯光和打赏的小鲜肉们,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坚实更勇敢的榜样;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时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坚韧意志与人生历练。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这个用意与要求!
再次,苏炳添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奇迹总会降临,逆袭迟早发生!一直以来,因为体质和肌肉构成等原因,黄种人都被认为无法在田径100米短跑上跑赢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苏炳添做到了!通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长年的艰苦付出和不断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袭!无论在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希望,人人皆可通过卓越努力,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此外,从苏炳添成功的人生经历中,除了他个人艰苦的付出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体育人才系统的培养,也可以佐证,基础性、系统性的体育建设十分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与培养,从小抓起,抓出实效,无论硬件还有软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现在的“双减”政策,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和培训之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给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们,站上自己或者国家的荣誉台,为自己的人生或我们的国家增添绚烂的光彩!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五
“她急着赶回村里,心里记挂着村里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想到,她就这样消失在滚滚山洪中……”在北京广西大厦,黄文秀 同志生前同事蒋丹丹在报告会中动情回忆壮烈一幕。
黄文秀 生前是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广西定向选调生,回到家乡工作。后来,她主动请缨到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今年6月17日凌晨,她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连日来,黄文秀 同志先进事迹 报告会在北京广西大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西长治学院举行。报告团成员有黄文秀 担任过第一书记的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同学陈丽美、黄文秀 姐姐黄爱娟、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汤婧等。
宣讲人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了黄文秀 短暂而壮美的一生,表达了对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的无比崇敬。
忆起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时黄文秀 的选择,陈丽美说,面对工作与家庭,黄文秀 也有压力,但她选择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她俩曾彼此勉励:“农村是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黄文秀 的事迹 让陈丽美更加坚信当初的信仰,感到对黄文秀 最好的告慰,就是继承她的遗志,继续前行。
“我们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黄文秀 刚来到我们村的时候,我看她文文弱弱、秀秀气气,像个大学生。”周昌战说,没想到她工作起来像大男人一样“冲锋陷阵”。她走村入户,访遍全村190余个贫困户,并标注在自己绘制的地图里。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汤婧用镜头追寻黄文秀 走过的路,被她的故事深深感染。“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愿这份感动永远陪伴我们。”汤婧一步步走进黄文秀 的真实世界,用心用情宣传她的事迹 ,激励更多的人前行。
7月1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 的先进事迹 ,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
在北京广西大厦,赶来聆听报告的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生黄尚尉说,黄文秀 的事迹 令他十分震撼。他表示,自己也来自广西,从事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用于家乡建设。
在山西长治学院,曾经给黄文秀 上过课的教师任红霞聆听报告时,忍不住哽咽起来。“她特别开朗、爱笑,她的父母都有疾病,但从来没有跟我和同学们说过困难。”任红霞说,黄文秀 将小我融入大我,启发我们思考怎么活出人生的价值。
长治学院中文系学生顾帆听了报告会后深受感动:“我在长治学院编排的短剧《文秀同学》中看到过她的事迹 。黄文秀 学姐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给我们上了一场深刻的党课。”
北京广西博士生联谊会会长鄂尔江说,黄文秀 服务家乡、扎根基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她不畏艰险的奋发精神,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六
今天一段视频在排球迷得到广泛的关注,在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过亿的浏览量,视频的内容是:在世界杯前夕,80岁高龄的老爷子宋世雄老师到女排探班慰问,并向女排的队员鞠躬代表球迷声称祝贺对女排的感谢。老人家的这一躬让许多网友感慨万千,让许多人的记忆回到了那个用声线传递比赛的年代,许多网友表示了对老爷子的敬意之心,通过这一躬让人们看到了老人家对于女排的感情有多深,敬意有多浓。他的这一躬体现的是老一辈媒体人对于排球的热爱,对于女排思想的尊重,对于新一代女足的期望。
老爷子动作突然,让女排姑娘惊呆了,在过去那个平面媒体的年代,宋世雄老师用自己慷慨激昂的将女排比赛送到了千家万户,他用自己独特的解说将女排比赛的画面描绘得独特性有声有色,绘声绘色语言将收音机前面的听众带到了激烈的赛场,将人们的心紧紧地中国男篮拴在了赛场上,让所有听众的观众的.心跳和赛场上的每一个回合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安随着赛场的起起伏伏而激动混乱,有欢笑也有泪水。一言一语的描述像一只彩笔将女排的拼搏精神画成了参天大树,一场场解说让这棵大树成长在全国球迷的心里长盛不衰。正是宋世雄老师的解说让女排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而这个传奇延续至今面向未来!
在真人秀节目里说道宋世雄老师曾说过他和郎平指导有着39年的交情,其实这是他与中国女排39年的风雨同舟,老爷子的这一躬体现的不仅是他老人家谦谦君子之风,更道德素质体现的是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尊重的是女排的精神,忠贞的是自己的职业。让人们看到了老一辈的媒体人蕴含着怎样的潜藏着觉悟和领悟。,他们更尊重这些努力拼搏的人。有着一如既往的热切和热爱。
这些是现在有些媒体人应该学习的东西。现如今许多媒体人脚底无根高高在上,总是用一直俯视的眼光看待他人,要不就是语言尖酸刻薄、大肆批评,要不就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单单就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正如有些回帖说的那样:有些主持人媒体人才更应该看看这样尽可能的视频!与老爷子的这一躬让人因泪目不同,他们才是真的让人辣眼睛!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七
事迹:
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高龄”跑出九秒八三的成绩获小组第一。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九秒九一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八位,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他是中国短跑的骄傲!
颁奖词:
摒住了呼吸,九秒八三,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八
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事迹你知道吗?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杨宁颁奖词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事迹,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3月4日晚,央视播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小山村,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我彻夜难眠。大苗山养育了我,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
2010年7月,大学毕业的杨宁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几经思考,杨宁下决心回村里当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村任职的第一天,杨宁就换上了一双解放鞋,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纾困解难,只能治标,无法治本,杨宁开始思考怎样帮助村民彻底摘掉穷帽子,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杨宁(右)到田间地头与村民谈心。柳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咬住产业不放松。杨宁尝试种植葛根,搞养殖,一番折腾下来,有赚有亏。2017年一次下村入户走访时,她发现一位阿嫂家里有一种紫色的糯米,询问得知这是苗家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叫紫黑香糯的独特品种。后来经过了解,种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两倍。
为发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杨宁把婚房卖了。全村60多户贫困户跟进,大力发展“稻+鸭+鱼”共作模式。一年下来,每亩增收1500多元,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身处大苗山,目光却投向山外。2016年7月,杨宁看到村里的西瓜品质好,但没有销售渠道。她灵机一动,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很快就帮群众卖掉了西瓜。
杨宁(右)带领苗阿嫂种植泉水西瓜喜迎大丰收。柳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跟着市场走,杨宁创办了“苗阿嫂”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3200多元;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三年来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
杨宁在“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里摆放货物。廖子渊摄。
在上级党委领导下,杨宁带领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杨宁也被村民一致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宁也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勤廉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成为大苗山的骄傲。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杨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登台领奖。
党的会议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党代表通道首场采访活动上,杨宁讲述了自己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故事,让人不禁称赞:“这个广西女孩子家家,得!”
此外。
杨宁还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当过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上过春晚。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杨宁的颁奖词是: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
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江门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为村里的老人、残疾人、瘫痪病人、留守儿童等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真情拥护。
她在6年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选择留在基层,带领村里94户326人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她带领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成立泗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十九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xx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据知情者透露,1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完成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节目录制,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本人或者其代表,在晚会上获颁了年度感动中国奖杯。莫振高校长的妻子黄西彦老师,代表他领取了奖杯。
记者就此向都安县宣传部求证此事。一名负责人表示,莫校长确实当选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代表莫校长领奖的黄西彦老师和陪同人员,在节目录制完毕后于1月25日乘机离京,颁奖晚会预计将于2月14日晚播出。同时,莫校长的亲属和黄西彦老师也证实了此事。
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校长,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xx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3月11日,南国早报刊发了题为《“莫爸爸”一路走好!》的独家报道,在广西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广西日报以及南国早报从3月18日开始,连续一周在重要版面推出莫振高事迹系列报道,引发广西各界学习莫振高事迹的热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也纷纷赶往都安,对莫振高校长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20xx年开始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10位人物,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前,由央视发起对20xx年22位候选人的网络投票,莫振高的票数一路看涨,网络呼声很高。20xx年1月19日12时截止投票时,他获得2305574票,票数位列前茅。
农历猴年大年初七,晚上8点整,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平凡而感动的故事再次触动着每一个人心间最柔软的部分。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啊。”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6厂的高级技师――徐立平。在颁奖盛典上,大国工匠徐立平当选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红色的地毯,温暖的灯光,一身航天蓝工装,徐立平走上舞台,向观众们挥手致意。
台上的徐立平语气平和,主持人白岩松与他你来我往地交谈起来。
“每次危险操作前都有一系列的准备,包括劳保护具、安全预案、心理准备,所有的都准备万全了,任何一方准备不足都不行。”对于危险而孤独的工作常态,徐立平这样解释道。
巧合的是,白岩松和徐立平同岁。“咱们都不年轻了,要干这行一辈子吗?”白岩松问道。“只要岗位需要我,就干下去。”徐立平如此前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样。
视频中,徐立平的母亲很是平静,那般淡然的态度引得很多人敬佩。“我平常也经常是报喜不报忧。”但徐立平知道,母亲的心里比谁都清楚,一切都尽在每次的一句叮嘱“多注意安全”。
当被问到今年的梦想和愿望时,徐立平说了两个。第一个是他希望工作上平平安安,并带领班组安全地把工作做好。第二个便是多陪陪父母,找个机会带他们出去转一趟,也想尽尽孝心。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就坐在台下,看到此处,老人笑着对记者说道:“他带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八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主持人敬一丹念出《感动中国》节目组给予徐立平的评语。
徐立平拿着奖杯和捧花走下台,转身将捧花献给了母亲。徐立平的爱人对温荣书说道:“您是咱家的功臣。”
录制节目前,生平第一次化妆的徐立平多少有些不习惯,但他心里很激动。徐立平的母亲和爱人都陪着他来到现场,全程陪伴在他左右。
在化妆间的时候,徐立平和另一位感动人物官东偶遇。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却有着很多共性。他们的工作都是危险而孤独的,很多事情他们都是故意瞒着父母。
“他们都很厉害,很是令人感动,和他们相比,我做的工作很普通。”节目录制完,徐立平对记者说道。当还想多问两句时,一下子围上来很多人,他们争相与航天人徐立平签名合影。
录制节目那天,北京的温度达到了这个冬天的最低值,屋外寒风凛凛,而《感动中国》演播大厅内却十分温暖,源自那份深藏心底的感动。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二十
我看了20xx,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心中是一片激动与期待。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神,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并善良而有质量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陈晓兰,她无私无畏地坚守医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良知。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良知,这是白衣天使的良知,一个医生所具备的基本良知,然而我竟惊讶地发现,在中国,这种良知竟少得可怜。陈晓兰现在已经不能再穿上白大褂,不能她当她喜欢当的医生,不能帮助人们救死扶伤。然而这个勇敢执着的医生,却拥有着高于常人的品质和精神。在全中国人的心中,她是我们最负责,最好的医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无力是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二十一
2022年度。
人物陆鸿颁奖词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陆鸿事迹,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来自江苏苏州的陆鸿入选。陆鸿是残疾人创业者的代表,他背后的故事太励志。
01。
招工时残疾人优先入职。
源于他此前的经历。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平望镇,有一家相册工厂,招工时残疾人优先入职。这个特殊的要求始于老板陆鸿自己的经历。
陆鸿一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脑瘫,他的小学和初中时光也因此在痛苦中度过。每次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去操场上开心地跑跳,只有他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同学都模仿我走路,每次体育课老师都不让我上,真难受,我想钻到桌子底下。”
初中毕业,陆鸿去找工作,单位负责人拒绝了他,“厂里那个人跟我妈妈说,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他能干什么。”那时正值酷夏,陆鸿却感到浑身冰冷。他埋怨天、埋怨地,甚至埋怨妈妈,为什么要生下他。
万般无奈之下,陆鸿只能去叔叔的厂里学敲白铁皮。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学会了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往返50公里。在路上,他不知摔过多少次跤。由于手不灵活,手指经常被敲出血,陆鸿也咬牙坚持着。渐渐地,陆鸿的手艺越来越好。
02。
他从摆地摊开始创业。
“不愿成为家人的累赘”
由于父亲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陆鸿的收入不能给家里带来太大的帮助。父亲离世后,陆鸿决定撑起这个家,开始创业,“我不愿当家里的累赘”。
陆鸿的创业从摆地摊开始,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收入却依然微薄,直到他开照相馆。
刚开始,顾客看见是一个脑瘫患者给他们拍照,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承诺不满意就免费,并苦练了一手修图的绝活。凭借着技术与认真,陆鸿打动了顾客,照相馆的生意越来越好。
不少顾客问陆鸿,“你有照片,怎么没有相册?”这启发了陆鸿,他决定开始制作相册。
遗憾的是,这次创业并不顺利。陆鸿投入的几十万元打了水漂。但他没有气馁,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了怎么去面对对手、面对困难。
03。
开办工厂、招残疾人。
“想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
2017年,在苏州市吴江区残联帮助下,陆鸿开了一家相册工厂,并吸纳残疾人就业。短短几年时间,他的相册厂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正式企业。
后来,陆鸿的工厂里有40多名员工,其中30多名是残疾人。“残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我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岗位,让他们把自己的光给发亮。”陆鸿想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
疫情期间,陆鸿的工厂一度停工,独守空厂的他坚持给工人们发工资。
随后,陆鸿购置了近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在员工们不能来上班、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机器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陆鸿还带领员工做自媒体、开网店。
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1年的营业额约1000万元,2022年营业额近1400万元,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未来,陆鸿希望能继续努力,“从被帮助转换成帮助,为社会作贡献。”
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
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
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
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
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
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陆鸿:人生贵自强。
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永不服输!”
了解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篇二十二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