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学习其表达方式和论述技巧。心得体会是每个人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宝贵经验,以下是一些学子们分享的真实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一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二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19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9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a、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出处 cooCO.net.cn
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
谚语。
小词条。
小脚印:
自我评价。
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块内容。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这位美女教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针对任何学科的微课制作与使用的专业培训。
她的讲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讲座的结构方式一样,都是先抛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阐述,这样让人感觉非常有条理。
三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首先我们处于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我们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须紧抱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腿,微课也就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微课呢?定义者众多。这里选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微课创始人胡铁生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运用于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形成的全部教与学资源。时长一般在5至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微课的特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使用基于以下三种理论: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2、学习金字塔理论(美。
国学。
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普通的听讲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5%,而观看现场演示却能够识记30%以上。2、个性化学习理论:这种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外加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模式,其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其实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使用。如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讨论探究、课后的试卷讲评,教师均可制作微课,发至指定处,让大家观看学习。
微课的类型有:精讲型、实验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虚拟面批型、游戏学习型等。
三、如何开发微课?
1、设计流程: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2、开发流程: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
4、录制设备:1、电脑2、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用于采集电脑外部的视频;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电脑屏幕形成视频3、话筒(音频源)。
6、制作微课技巧:写。
解说词。
对着读善用暂停,分步录制操作录像与解说录音分开录制。
7、微课录制中的细节:控制好时间、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结束语简短有力、ppt简介大方、画面简洁干净、要有完整的信息、关键信息字幕呈现、录制环境安静、生成视频文件格式正确。
四、什么是好的微课?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评价标准:叙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学微课教师比赛评价指标: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c、公众标准:1.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2.时间不超过10分钟;3.知识点够细;4.受众定位明确;5.情景定位明确;6.知识准确无误;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8.语言通俗易懂;有视觉美感;10.视频画质清晰;11.版式设计好;12.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三
暑假我学习了孙彩平老师主编的《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全书分为六章,从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实施、德育意义的通达和教学伦理的彰显六个方面专章讨论。针对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书中细致分析了优秀的教学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在各个环节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做了有效引领。看完这本书,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新旧教材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书中对“人与自然”这一主线背后的伦理观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导儿童养成的是超越人类中心的功利主义思维,转向弱人类中心的和谐共在的自然观。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题中经常出现的,了解动物、植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说明其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人们要爱护他们的教学设计显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论指导实践,研读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变化,及时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至关重要。
书中说,“便教利学”是新教材编写的初心,新教材从框架搭建、编写体例及呈现方式都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对新教材的陌生与隔阂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上为教和学所提供的方便,教学栏目的内在逻辑、各个栏目的实施、绘本式教材的精要……通过研究和解读,这些陌生的板块都为教学带来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要做教材积极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课堂教学伦理讨论。“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四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五
xxxx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xxx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xxx教研员xxx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研究体会。
首先xxx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研究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研究,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研究。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终身研究。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六
20xx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七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八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九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16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a、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出处 cooCO.net.cn
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19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从2019年秋学期起,小学一年级国家德育课程将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立德树人”和“依法治国”等要求,帮助我县教师理解新教材,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活动。现将此次培训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2019年9月8日上午报到时间:8︰10。
沭阳县孙巷小学。
各小学一年级德育学科教师(每校4人,人数不足的再安排二年级德育学科教师)。
1.各小学要安排学科骨干教师带队,并加强参会教师的纪律要求。
沭阳县教育局教研三室。
二〇一六年九月六日。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接受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为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更要理解和关心他人。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的权益,懂得与人和睦相处。而这些观念是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出我们的关怀之心和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孩看到地上有一块钱,虽然急于捡走,但还是把钱交给了失主。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捡到别人丢的东西不能私自占为己有,要将其交还给失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道德的力量。
其次,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注重的是自律与自我约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遵守纪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更加守纪律,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才能培养出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早睡早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三,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关爱弱者,帮助他人,共同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懂得了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我们知道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不能说脏话,不能动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
第四,小学道德法治教育使我们懂得了孝道。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恭敬地对待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和指导。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如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我们应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最后,小学道德法治教育使我们学会公平正义。只有公民能够认识到社会是公正和谐的,才能懂得维护公正。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法不容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我们要学会正义与公平,不偏袒个人的利益,要用法律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道德法治教育,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自律与自我约束,注重了社会责任感,懂得了孝道的重要性,学会了公平正义。我们要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遵守法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改变,应从“我”开始。
7月26日,我们来到了弋阳进修学校七楼参加了小学统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上午,陈主任组织我们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朱之文《统一思想抓细抓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视频讲话。
朱之文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朱之文指出,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随后,陈禾根主任就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做了整体介绍,就编者的指导思想、编写思路和特点、以及《道德与法制》教材框架和说明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生活中、教学中生动的实例加以说明,浅显易懂。
下午,二小骆帅老师就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材做了详细的剖析,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做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教者有据可依,有法可学,让我们明白了编者的意图与目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这门学科开设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有义务把编者的思想落到实处,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与法制意识,切切实实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的小公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这次培训结束后,让我想起了方华局长写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书中的一些观点:他说教育还应有一些更深、更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一时发现不了,甚至永远都无法量化和具体化的东西。这些东西成不了教育的功劳,而只是教育的功德。他还说教育就是育人,我们不要做“十八岁的应试教育”,而要做“八十岁的终身发展教育”.是的,《道德和法治》学科里有很多的知识是不可量化的,也是无法检测的,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好教材,竭尽所能多做一些功德无量的事。
老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停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应该从“我”开始。(弋江镇第二小学黄慧英供稿)。
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7月26日,为时一天的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紧张而有序。上午学习了视频的重要讲话。以及陈禾根主任对新编教材的理解和分享。下午聆听了骆帅老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一天下来,真是受益匪浅。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须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9月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央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体现了贯彻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彰显了中华文化特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价值观的教学,不是知识的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观就是课程和教学中的“最大公约数”,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以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教材和教学。
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经过培训、学习,正像一支训练有素大军的先行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中,将会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深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境脉,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朱坑小学杨月龙供稿)。
3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会由教育局陈禾根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重要讲话。朱之文强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接下来是二小的优秀教师骆帅分享了她在教学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下午的课堂,由最近到南昌参加部编历史教材教研员培训的骆帅老师主讲。她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的内容,要求和教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加以阐述,鼓励老师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各种有趣活动中去体验,从中获得收获,促进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网上有种说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认为,年纪越小,教材越薄,课越难上。教师绝不能等闲视之,率性而为。教育人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学会新本领,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于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风,更不推波助澜。
最近,中国环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绝塑料、纸张等四类二十多种固体垃圾入境。现在,国家推进部编中小学历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抵制国内外反动、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过陈老师、骆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701学校朱宗琴供稿)。
4
教育需要方法学习需要乐趣。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曹溪镇芳湖小学叶福英供稿)。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道德法治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的道德法治课堂上,小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提升了自身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本文将从我在小学道德法治学习中的体会出发,分别从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正确道德观念、树立法治信念、规范自身行为以及推动社会进步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小学道德法治学习使我增强了法治意识。通过了解宪法、法律法规,我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基石,而我们每个公民都要遵守法律规定,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尊重和保护自己权益的方式。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法律知识,例如交通安全法、消防安全法等,让我们认识到一旦违法,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这些知识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了我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其次,小学道德法治学习有助于培养我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道德规范,告诫我们要诚实、守信、友爱和团结合作等。这些道德观念对于塑造正直、善良、友善的人格十分重要,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尤为关键。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损人利己、欺骗、伤害他人是不道德的,我应该尊重他人权益,积极帮助他人,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这些道德观念的灌输和引导,使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小学道德法治学习让我树立了法治信念。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些法治文化故事,如女娲补天、无用之用等。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我明白了法治的智慧和力量。法治体现了公正、公平和正义,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些法治英雄的事迹,他们以身作则,为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故事和事迹让我深信法治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我要成为一个拥护法治、遵守法律的好公民。
此外,小学道德法治学习也帮助我规范了自身行为。在学习中,老师让我们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参与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能够思考如何正确应对不同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培养了自我规范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积极遵守校纪校规,不搞小动作,不欺负同学。同时,在和家人相处时,我也会注意遵循家庭规则,与父母一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最后,小学道德法治学习也对我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学习中,我了解到社会的进步与每一个公民的道德素质息息相关。作为小学生,我虽然力量有限,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影响身边的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校内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帮助老师和同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还会向身边的同学传授道德知识,倡导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积极的行动,我希望能够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推进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法治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正确道德观念、法治信念、自我规范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不仅提升了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还积累了一系列行为准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我相信这些学习和体会将伴随我成长,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20xx年9月11日至12日,我参加了海南省培训院组织的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左梦飞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和教学建议;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整体目标: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今年10月20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顺庆区教研室,南充市进修校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教材的解析,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品德与生活,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发动,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驯化了中学法制教育,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生的教育之中,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针。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作了以下一些改变:1.课程性质发生变化。
2.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3、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突出全球意识。
4、增加了学生权利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5、突出情感体验,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担保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总体设计。
以中学生生活经验为论据,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核心,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
三、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三个层次的教学。
1住址学习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按教材编排的活动步骤进行教学。
2、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丢弃活动需要,组织教材进行教学。3以课文为基础资源,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出彩。
(二)、做好课前准备1.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2、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老师。备课堂,抓住每个环节。
3、准备教学工具,学生活动用具,教师教学用具。
4、创设情境,制作课件。
5、写教案,课后写反思。
四、教学方法的探讨:
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实践法。
本教材大量使用了探究与分享,教学时就多引导学生讨论,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之间思想发生碰撞,从而得到教育。
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孙浩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介绍(一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一、教科版课标教材特点: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1、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2、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
3、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性认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材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学生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19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19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9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a、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出处 cooCO.net.cn
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
谚语。
小词条。
小脚印:
自我评价。
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块内容。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这位美女教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针对任何学科的微课制作与使用的专业培训。
她的讲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讲座的结构方式一样,都是先抛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阐述,这样让人感觉非常有条理。
三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首先我们处于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我们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须紧抱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腿,微课也就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微课呢?定义者众多。这里选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微课创始人胡铁生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运用于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形成的全部教与学资源。时长一般在5至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微课的特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使用基于以下三种理论: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2、学习金字塔理论(美。
国学。
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普通的听讲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5%,而观看现场演示却能够识记30%以上。2、个性化学习理论:这种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外加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模式,其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其实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使用。如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讨论探究、课后的试卷讲评,教师均可制作微课,发至指定处,让大家观看学习。
微课的类型有:精讲型、实验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虚拟面批型、游戏学习型等。
三、如何开发微课?
1、设计流程: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2、开发流程: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
4、录制设备:1、电脑2、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用于采集电脑外部的视频;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电脑屏幕形成视频3、话筒(音频源)。
6、制作微课技巧:写。
解说词。
对着读善用暂停,分步录制操作录像与解说录音分开录制。
7、微课录制中的细节:控制好时间、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结束语简短有力、ppt简介大方、画面简洁干净、要有完整的信息、关键信息字幕呈现、录制环境安静、生成视频文件格式正确。
四、什么是好的微课?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评价标准:叙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学微课教师比赛评价指标: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c、公众标准:1.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2.时间不超过10分钟;3.知识点够细;4.受众定位明确;5.情景定位明确;6.知识准确无误;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8.语言通俗易懂;有视觉美感;10.视频画质清晰;11.版式设计好;12.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