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模板14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必备工具。编写教案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将呈现一些教育界认可的教案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备课带来一些灵感。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一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二
教学内容: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4、5题。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利息如何计算?
明确: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
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
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
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三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四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97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折扣的含义,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2.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学生出示所收集到商店一些促销活动资料。
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
2.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例如: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1.商品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是什么关系?
2.试概括打折的含义?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
1.原价乘70%恰好是现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是70%。
2.商店又是降价出售商品,叫作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四、讨论发现:
思考讨论:
1.说说八五折、九折的含义。
2.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怎样列式计算?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九折就是原价的90%。
2.是以原价为单位“1”。
3.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做一做”习题。
六、作业安排:
1.把折扣数化成百分数。
五折就是()三折就是()。
九折就是()七五折就是()。
八八折就是()九二折就是()。
2.某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第八课时:纳税。
教学内容: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4、5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五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六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沟通与算术方法解的联系与区别,排除知识间的干拢,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或者说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根据例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例:“篮球比足球多5个”。数量是相等的关系是:足球的个数+5=篮球的个数。
练习:
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解答例3。然后说主自己的分析解题思路,最后理清下面问题。
从题目的本身和解答方法进行比较看,两道题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客车和货车每时共行的距离×时间=甲乙两站间铁路长。
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方法解答较简便?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解比较简便?
总结:第(1)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时间,求路程,直接改用算术方法(乘法)解答很方便。第(2)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路程,求时间,可根据第(1)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60x+55x=460或者(60+55)x=460较为方便。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则需逆向思考。第3题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小段练习:
说说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较简便?为什么?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09页第1题。
学校图书室有文艺书2280本。比科技书本数的3倍还多4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设科技书有x本,选择下面正确的方程。
3x-48=2280。
3x+48=2280。
2280+3x=48。
完成教材109页2题、3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圆片dvd。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二)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页利用例1。
(1)dvd出示例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同学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1块的1/3就是1/3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1/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1/3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2、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2。
(1)板书例题。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1/4,3块月饼共157=0.60.5=2.14+0.6=12-3.6=1.50.3=得到12个1/4,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合在一起是3/4块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3/4块月饼,所以每人分得3/4块。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教学设计。
(三)课堂作业。
1、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x,分母。
2、要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出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五)家庭作业练习十二1.2.3。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3.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6.《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百分数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
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
(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
练习巩固。
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九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 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设计理念:本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对比例尺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体现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主动探索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
二、理解明确。
实践运用。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后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大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5×8000=40000…… 2、 5×80=400……。
3、 5/x=1/8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出自 cOocO.NeT.CN
学生列式 5/x=1/8000并计算。
三、尝试练习。
巩固提高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 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 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学生练习。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练习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
回顾反思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五、知识拓展。
激发兴趣p51“你知道吗?”
1、收集地图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学生观看。
阅读后适当交流。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一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2.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完成对课文的了解。
3.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渗透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渗透理解。
难点:教育学生体会白衣天使这一职业的神圣和崇高。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个人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白衣天使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献身护理的南丁格尔。
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于18出生于意大利富裕的天主教家庭,年幼时,随父亲侨居在英国。长大后,自愿放弃安逸舒服的生活,随军到前线率领一班护士去做救护伤员的工作。当时用品奇缺,卫生极差,而且耶里的医生对她还抱有敌视态度。但她抱着崇高的理想,战胜了一切困难,她的努力,竟使军医院面貌改观,以致士兵们都称她是“提灯女士”。1856年,她被提升为军医院妇女护理部总监。次年,由于她的努力,成立了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又在当年建立起军医学校。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南丁格尔护士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以后她又创立了助产士及济贫护士的培训工作,她的成绩卓著。
南丁格尔做事只是为天主,不图人的赞美。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国人民准备欢迎她的归来,政府还派一艘战舰去接她,她婉词拒绝了。而于1856年八月的一天,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伦敦。19英王爱德华赐她最高荣誉勋章,她并不重视,只静居乡间,一心关怀护士训练工作的推展。19南丁格尔去世了,按照她的遗嘱不举行国葬。而她的事业则永远流传下来,英国人为纪念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抢救伤员而闻名于世的南丁格尔,特在十英磅的票面印上了她的图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白衣天使》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涵。分组讨论交流。
三、熟读感悟: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南丁格尔为什么要作护理工作?她身上具有什么品质?
四、拓展延伸: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你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涌现出那么多白衣天使,非典是一次人类与疫病灾害的较量,虽没有敌人的攻击,却有病魔的来袭;虽没有可怕的战争,却有殊死的搏斗。面对非典型肺炎的威胁,我省一部分护士已经走上了战场。她们忠于职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质。她们比寻常人更知道病魔的凶险,也有与寻常人一样难以割舍的亲情,但她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以自己弱小的身躯,光大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用真诚的爱心谱写着新时代可歌可泣的篇章。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二、熟读感悟:
在熟读的过程中感受南丁格尔的高尚品质,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资源开发:
在去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白衣天使,你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吗?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四、拓展阅读:
把听到的故事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板书。
设计。
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二
2、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完成学校人均绿地面积的统计。
教学难点:怎样获得学校人均绿地面积计算的有关数据。
设计理念:在绿地面积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观察图表。
分析信息一、指导学生阅读折线统计图。
提问:
1、说出相关年份我国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引导学生说出从到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二、指导学生阅读条形统计图。
提问:
通过看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北京人均绿地面积最多,重庆人均绿地面积最少。某两个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相差多少。某两个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百分比关系。)。
相机提出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学生看图。
集体交流。
学生看图。
交流获得的信息。
讨论方法。
根据信息。
解决问题三、指导学生独立解答教材中两个问题。
(1)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比19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增加了百分之几?
(2)北京市的人均绿地面积比上海市多百分之几?比天津市和重庆市呢?
四、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世界上一些国家首都的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校对。
学生阅读交流体会。
实践操作。
交流反思五、实践活动。
学校的绿地面积有多少?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
组织讨论:要求自己学校的人均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可以怎样知道学校的总人数?
学校绿地总面积的数据又可以怎样获得?
(使学生明确:计算学校人均绿地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可以用调查、查询资料、实际测量等方式来获得)。
六、交流反思。
(1)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阅读你知道吗?试着解答其中的问题。
总结表格填写。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
调查、查询资料、实际测量完成p122页的统计表。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自选重点段,分析理解美猴王是怎么出世、如何称王的,它的生活美在什么地方?
3、体会美猴王敢作敢为的特点,提高对古代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美猴王。
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四、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五、课堂小结|。
美猴王的性格特征: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六、布置作业:1、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2、了解其他古代名著。
板书设计:
石猴出世。
美猴王。
石猴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