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热门19篇)
教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还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教案要合理组织示范和练习环节,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这些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一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急措施。
人文地理。
人口增长类型及特点、分布。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因素的具体内容)及例子。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影响人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商业区在市中心的原因。
工业区分布的影响因素。
城市形态的类型及优缺点。
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形成城市的原因)。
城市化的含义(标志)。
城市化的特点,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我国主要的农业类型及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新兴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新兴工业产品的特点,新兴工业生产的特点。
鲁尔工业区形成的原因、衰落的原因、整治的措施。
美国硅谷形成的原因。
工业集聚的优点(原因)。
工业分散的原因。
工业主导因素划分的工业类型的特点和部门。
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特点)。
铁路或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修建铁路的意义。
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人地关系三个阶段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道路、方法)。
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优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三大自然带,三大经济地带,三大工业地带,四大工业基地的概念。
我国三大自然带的特点。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发展经济的优缺点。
跨区域资源调配对调出地和调入地的影响。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布:记住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
2、旅游资源的内涵: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5、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7、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和形成的地理原因。
黄山四绝及其成因。
夏威夷主要的旅游资源及成因。
大堡礁的成因。
云南元阳梯田的成因和特点。
长城是那些地理事物的界线,及各部位的作用。
巴黎城市景观主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8、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作用。
9、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
10、旅游点的确定及旅游线路的合理选择。
11、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12、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3、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4、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东亚。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日本气候特点及成因。
3、日本冬季西北多雪灾的成因。
4、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5、日本城市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成因。
6、日本农业类型及特点。
7、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
东南亚。
1、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的成因。
2、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海啸的成因。
3、马来群岛的主要农业类型及发展的区位优势。
4、东南亚发展出口加工型工业的区位优势。
5、克拉地峡的作用。
6、泛亚铁路选择东线的原因。
7、泛亚铁路的意义。
南亚。
1、喜马拉雅山,此处多地震的成因。
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岂拉朋齐作为世界雨极的成因。
4、印度河平原5月气温最高的成因。
5、印度西北部热带沙漠的成因。
6、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成因。
7、孟加拉湾沿岸多海啸的成因(6、7题对比记忆)。
8、印度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不足。
中亚。
1、中亚位置重要的表现。
2、中亚东南山区降水多的原因。
3、“白风暴”的成因、措施。
4、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3、4题对比记)。
西亚和北非。
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的表现。
2、死海的成因。
3、红海的成因(2、3题对比记)。
4、西亚气候干旱的成因。
5、两河流域农业发达的成因、问题。
6、石油输出线路(尽量细)。
出自 COOco.NEt.CN
7、苏伊士运河的作用。
8、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1、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2、非洲大陆气候特点及成因。
3、马达加斯加东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4、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5、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6、非洲西海岸多沙漠的成因。
7、非洲三大问题及成因、措施。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
3、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成因。
4、欧洲西部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
5、乳畜业发达的成因。
6、德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7、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问题、措施。
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河流的水文特征。
4、贝加尔湖的成因。
5、俄罗斯的资源类型。
6、俄罗斯农业集中在本国西南的成因。
7、俄罗斯工业集中在本国西南的成因。
8、俄罗斯交通以铁路为主的成因。
北美。
1、北美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2、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和降水)。
3、密西西比河的水文特征。
4、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5、美国农业的特点。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7、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
8、美国西、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
拉丁美洲。
1、安第斯山脉成因(地震火山)。
2、两小块热带雨林的成因。
3、热带沙漠成条带状延伸到赤道的成因。
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5、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在西南的成因。
6、热带雨林的作用、问题和措施。
7、巴西迁都的成因。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二
(l)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概念:是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3)旅游活动的作用。
2.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本质属性分)。
(2)旅游资源的特性。
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长存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3)旅游资源的价值。
美学价值: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形象美是核心。
经济价值。
3.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千峰万壑——远眺俯视(武陵源群峰)。
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
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
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
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
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
山水组合景观——乘船现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国的景色,以扩大园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
(5)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悟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
4.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修建旅游设施;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地区接待能力: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三)中国的旅游业。
1.中国的旅游业。
(1)旅游业。
旅游业的特点: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2)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西湖、白头山天地、“天涯海角”
革命纪念地: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3)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一为什么要保护、怎样保护。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三
[教材分析]《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学情分析]学生对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位名书法家。但对他的勤学苦练缺乏深刻的了解且对做人的道德修养缺少体会。教学中应串联补充,唤起学生“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文本思想及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轶事和历史上的勤学故事及典故。教师可以作简要补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1.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墨池记》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明语气)2.朗读课文。朗读方法可以多样。自读、默读、范读、齐读等。3.根据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4.积累: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然。
有地隐然而高岂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书。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积累语句: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5)合作探究文中设问句的特点,积累:
(6)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1.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参考: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2.探究文本。(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
(5)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6)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课文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
环节五拓展延伸,活动体验。
1.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参考资料: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
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磨杵成针(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让学生对本文做小结。总结不完整的,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习惯,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七推荐作业(任选二题)。
1、熟读成诵,掌握内容。
4、了解了这么多通过勤学而终于成就事业的人的事迹,你一定深有感触,请写下你的感受,并抄写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努力上进。(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加以运用和巩固,并做到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记叙故迹而生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的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对表达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一切学问都是“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道理,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特点,弄清议论句的含义并能正确解释。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四
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江。
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五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六
八年级的新学期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学习地理的什么知识呢?,下面本站小编分享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提纲,帮助同学们更有效的复习地理。
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
1、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南、横断山脉以西。
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25%。
新的大部、甘的西北部、整个内蒙古、冀、宁的北部,约占全国30%。
青藏高原上的藏,约占全国25%。
人口。
约占全国40%。
约占全国55%。
约占全国4%。
约占全国1%。
植被。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
荒漠。
高寒草甸草原。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
长江、珠江。
塔里木河(内流河,2176千米)、额尔齐斯河。
雅鲁藏布江、黄河源头、长江源头。
主要山脉。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南岭、武夷山。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
中温带、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干旱区。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400毫米以下。
400毫米以下。
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季。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燥、日照充足。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低氧、日照充足。
主要粮食。
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小麦、玉米。
青稞、小麦、豌豆。
主要经济。
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蚕丝。
瓜果、棉花、甜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牧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牧场类型。
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种植特点。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种植业分布。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优良牧种。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藏绵羊。
新疆牧区:细毛羊。
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
2、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一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小于0℃。
大于0℃。
河流是否结冰(封冻)。
是、结冰(封冻)。
否不结冰(不封冻)。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半湿润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水源。
短缺。
丰富(充足)。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主食。
面食。
大米。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的重要地理意义。
(1)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河流有无结冰现象的分界线。
(4)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的地方。
(5)温润地区和半温润地区界线。
(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7)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界线。
(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望,加之我国众多的山脉,使得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地面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因此,“高”“寒”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3、练习题:。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南方地区。
(3)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由北至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49.6℃,被称为火焰山。
(5)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冰山雪融水(由于西方北地区日照充足,坎儿井的暗渠是为了避免水的大量蒸发)。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7)骆驼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在高寒低氧的高原上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8)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位于拉萨附近,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9)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10)哈尔滨市的美称是冰城,广州市的美称是花城、羊城,昆明市的美称是春城,拉萨市的美称是日光之城。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面积是937万km2。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23.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1.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
32.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33.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美国有世界第四长河是密西西比河。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34.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中,麻纺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棉纺工业中心孟买。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70%以上,两个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是荷兰和丹麦。
36.世界最高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
37.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达到10亿。
39.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40.日本的领土由四个岛屿组成,是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上。
41.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伏尔加河注入里海。42.印度从气象灾害看,旱涝灾害频繁,原因是该国的气候主要以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43.欧洲共有四个大的半岛,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所在的半岛是亚平宁半岛。
4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45.我国已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罗斯有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终年不冻的港口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该国有丰富的资源:淡水资源(贝加尔湖)、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世界最广)、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4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48.俄罗斯最大的海港是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1万多千米。俄罗斯的两个农业区是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俄罗斯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0.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经济属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环境、粮食三者成为当地发展经济重点考虑的问题。美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52.欧洲西部的面积是500万km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53.中东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埃及的首都是开罗。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54.欧洲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55.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56..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日本的四大岛中,位于最南边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黑种人的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如巴西占到全国人口的40%。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59.德国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美国首都华盛顿。
60.欧洲西部的工业属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在发达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61.俄罗斯位于两个平原之间的地形是乌拉尔山。位于高原和山地之间的河流是勒拿河。
62.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应选在南极极点。
6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中东地区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资源。
64.青藏高原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季风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或中东地区)。
65.日本的四大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州。日本以哪种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型经济。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中东地区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
67.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南非。被称为美国“黄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世界上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挡。
6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是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71.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72.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为主的高原。
73.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分布于:非洲北部。
74.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其长度是6600km。当北京时间(东8区)是14:00时,莫斯科(东3区)应该是:9:00。
76.将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逆时针旋转900,与印度国家地形最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东北部。
77.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汽车城”是指底特律,钢都是匹兹堡。飞机制造中心是西雅图。78.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被誉为俄罗斯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航运价值很高。通过运河,该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80.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在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8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从红海经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经过的运河和海峡是: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82.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条件是: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河流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东部降水多,光热条件好。
83.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世界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84.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南极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国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
85.法国的工业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86.美国的三大地形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为主体的山地。
87.北美外来移民中80%以上的是欧洲人及后裔。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88.世界上被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由于该国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这三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89.从大洲与地区看,玉米的原产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埃及是一个地跨哪两大洲的国家:亚洲和非洲。
90.法国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
91美国城市的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队,休斯顿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各大洲地形特点各异,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地形。
93.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那里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同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教徒奉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94.习惯上,被我国称为“南洋群岛”的是指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群岛。各大洲中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9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96.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97.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北部地区。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八
1.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4.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季风环流。
5.天气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简单天气图。
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水循环。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
7.洋流。
洋流的形成。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及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地理复习提纲资料”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九
style="color:#125b86">
《地球的圈层》
习者水平分析:
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b、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可对学生的描述进行鼓励性评价)。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
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
(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
那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
教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呢?
仔细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1.25,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
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下列表格。
地震波类型。
纵波。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横波。
根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如果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叹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1.25中找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处的大概深度。
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
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如果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测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
7、根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均匀吗?请举出实例说明。
(最后,教师可对比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确实很像一i个鸡蛋的内部结构)。
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鸡蛋不看书)。
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做出上述内容。
4、最后可根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等于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
过度: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在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想!
学生思考。
学生哄笑。
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
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
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回答问题。
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证-,激发学习-。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地球外部圈层。
课堂小结。
请根据图1.27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各自的范围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
教师小结:(完整版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地球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地球这个“精彩’的、充满生机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感受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个家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请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伸出你我双手,自觉的去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每位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下列探究:(字数:200—300之间)。
选题二: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课后探讨。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精神。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动4、5题。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一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展示课件)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师: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板图:-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师: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思考: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师: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展示投影: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这就是-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提问: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师: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师: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介绍坎儿井原理。
师: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
提问: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
学生回答。
小结: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学生: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西北地区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它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但我们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课堂练习。
1.我国面积的_______沙漠,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地区。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
3.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区的有_______、_______。位于青藏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
5.青藏地区的畜种有_______、_______、藏山羊。
五、作业布置。
西北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呢?
六、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3.地表景观(由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1.主要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疆山地牧区。
2.种植业少,为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疆沙漠绿洲)。
三、矿产资源丰富:(-疆)石油、天然气;(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煤。
四、生态环境脆弱。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二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45%)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不会。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板书】二、水循环。
【学生讨论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板图】(教材第59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板书】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计算机显示】。
思考题。
(1)海陆间的循环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为什么我们常常画成单向的?
(2)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3)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
(l)海陆循环画成单向。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
【过渡提问】关于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总结板书】。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结全节】。
【课后作业】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
【板书设计】。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三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四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五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六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考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4、预计到2010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当堂检测: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七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八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植物有机质。
土壤肥力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属性组成共性特征。
气候资源可再生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可再生。
生物资源可再生。
矿物资源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组成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可再生、能量密度小、无污染目前工程投资大、效益不高。
海洋空间资源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
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暴雨洪涝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地质灾害。
类别危害监测和防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地理教案湘教版免费资源推荐篇十九
1、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