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大学读书笔记推荐(模板23篇)
创新是指在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新思路和创造性解决方案。善于观察生活,对于写作的灵感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导。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一
看了这本书,俄罗斯总统普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他这个人。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讲了他的性格特点。其中许多时值得我们学习的像爱国,率直,勇敢,富有梦想......,其中最触动我心灵的是他追求梦想的那份执着。
普京小时候受许多反映特工经历的书籍和电影的影响,对充满惊险故事的情报生活向往不已,并决定要加入克格勃。16岁那年他要求加入时由于没有大学学历没获得批准。普京于是决定报考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以便为日后加入克格勃作准备。因此,当时他拒绝柔道教练建议他报考技术学校的好意。父母也赞成教练的意见,也给了普京不小的压力。但普京一门心思要加入克格勃,所以对这些意见统统不加以理会。他语气坚定地说:“我就是要考大学,就这么定了。”在大学里,他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不断去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他在大四时就加入了克格勃。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梦想,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大有不同。有人说:“梦想不过是个美丽的肥皂泡。"也有人说:“梦想是人生旅途的光辉终点,它需要你为之奋斗一生。"......那么就让我们跨越历史长河,看一看一些人的梦想吧。
当你憧憬着自己的梦想变为灿烂的现实时,你是否想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这句话呢?鱼再硕大,你渴望得到鱼的愿望在强烈,如果你不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只能使羡鱼而已。树立起远大的梦想,只是获得成功的起点,而把远大的梦想变为现实,还得由实干的精神,还必须付诸实际行动。
如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从香港回到内地后,常常像这样一个问题:“外国人能够得到世界冠军,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部能?”1958年,他在一个誓师大会上发出这样的誓言:“我要在3年内夺取世界冠军!”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在提高球艺的同时,针对自己的弱点,努力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终于,在一年以后的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力克群雄,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后来又在第26届世乒赛上和队友们一起夺取了男子团体冠军。作为教练率领的女队在第28届世乒赛上夺得了女子团体冠军。
所以树立了梦想后,就要作好好为之奋斗的准备。记住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吧:梦想原来是非常愉快的,而实现都往往不然。“为了那愉快的梦想,我们必须去提高自己。
说到了梦想,还让我想起了小时那天真烂漫的梦想。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从小由一个梦,一心只想往前飞。也的确,我们小的时候,也曾想在天空中像那些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我们也想过当著名的科学家,军事家,画家......不过随着长大,我们变得更加地现实,觉得以前的.梦想很幼稚、离谱,从而放弃了对以前一些梦想的追求。先让我们看一些名人儿时的梦想吧。
这些事例说明我们要坚持追求自己树立的梦想,当然这梦想要是合情合理的。
总之,梦想一旦树立,就要勇往直前,为之奋斗终生。朋友们,扬起出征的风帆,让梦想放出光辉,照耀着我们的道路前进吧!最后用一首诗来结尾:
梦想向灿烂的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梦想像洁白的风帆,带着人们航行到知识的彼岸/梦想是夜里的明星/梦想是雨后的彩虹/梦想是花丛中的蝴蝶和蜜蜂....../梦想啊!在我心中/史一艘宇宙飞船/我们驾驭着它/去追寻那灿烂的明天。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二
我的大学读后感:只有知识才能使人进步,只有读书才容易获取知识。没有了知识,人们就会像一堆废物一样。没有了知识,人们也不会发展科技,建设一个现代的文明的世界。
读书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因为书可以给你带来欢乐、感动,甚至悲伤,甚至愤怒书像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又像是一只只载着希望、梦想的小船,在记忆的波涛上航行。
清风明月之夜,一卷在手,纸页沙沙,书香缕缕,兴起而读,兴尽而止。读书于我而言已不仅是开拓视野,增长才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慰冀,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好书就像看到一幅名画、听到一首名曲一样使我幸福而颤栗。记得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我一连几天都悲兮兮的。我的心境随着小说里的一个个人物而跌宕起伏,读道情深处我禁不住潸然泪下。我已分不清哪个是小说里的世界,哪个是现实世界。我觉得自己好像是死了好几回,又生了好几回。痛苦而厚实。这种感觉在我后来读陈忠实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时再次得到了验证。当时我是坐在宿舍的床上。当我读到后来蓝袍先生他们那个班的同学举办联谊会时,一群耄耋之人,回首人生、感叹命运时我忍不住失声痛哭。吓的全宿舍的人都往出跑。
读书其实是在读人生。许许多多的人生。书中总是汇集了一些独特的魂灵。善于读书,其实是借助读书深深地翻阅自己。前些日子买了一本季羡林的散文集《世态炎凉》,读罢醍醐灌顶。季老是学贯中西的大儒,一生历尽坎坷。读他的文章如泉水叮咚、娓娓动听,深刻的如同一位祖父,而没有丝毫的傲慢、虚荣与做作。对于像季老这样的老学人我是充满敬畏。大作品使我们变矮,小作品使我们升高。不同的阅读带来不同的'水准。
萧伯纳说:好书读的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对于这话我深有体会。先前我曾一度仗着自己读了几本书,发了几篇文,而大言不惭地扬言要当作家。似乎作家的桂冠容易的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到似的。然而随着阅读境界和思想认识的变化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浅保且不说作家必备什么想象虚构能力、悲天悯人的体验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等,单就那一套庞大的文艺理论就够人受。我开始为自己的狂妄而脸红。我再也不敢对人说我要当作家。至少是现在不敢。
读书是为灵魂寻找镜子。我们应该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以洞照灵魂与心智。读书应该汲取与思索并重。阅读的根本使命就是教会使人思考。要善于从中提炼出对现实有意义的东西来。
出处 COOCo.nEt.cN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三
十一假期,我抽空拜读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沙俄专制下的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
他是一位伟人,我们家喻户晓,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就是高尔基。这个假期,我读了他的书《我的大学》。
书中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作者为了上大学,来到了喀山,最终因种种因素,高尔基没有上成大学,而是在那里上“社会大学”。在这期间,他曾当过搬运工、面包师助手、小店店员······在刚来到喀山时,他遇到了小偷和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尔基看书的“愚蠢行为”,有的人赞赏高尔基渴望获得知识的精神,这些赞同高尔基获得知识的人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坚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这种压迫。高尔基经人介绍,认识了藏有很多书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销售货物,到了晚上刻苦读书,并最终走向了革命的路。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尔基生活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经历了诸多磨难,从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后来,他在潘科夫的店铺里一边做工,一边埋头苦读,不顾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读书。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也有很多书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比高尔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那就很说不过去。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用功学习,超越高尔基。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四
进入大学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学历之后,自己所见所想就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后来我在阅读之中找到了答案。随着一个人阅历的增高,我们各自的思想也会慢慢的发生改变的。就像我们阅读一样,多读一本书和少读一本书的人或许现在看不出任何区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呈现的会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阅读不会让我们瞬间改变,它是一种潜藏的力量,它需要积累,也需要沉淀。所以我们现在所做出的努力,只是为了成就不久的将来。而这一次读书的经历也告诉了我,想要拥有一个思想更透彻的自己,就要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标,找到那些更加正确的真谛,在用实际去证明和探索。我相信之后的结果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我也愿意为此而努力,去找寻更多有趣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满。
简单的一次读书,让我体会了太多,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存于世,并非只是为了完成生命的使命,更多的是要去创造生命。一成不变未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多跳脱于沉默,多去思考和探索,或许是一件让我们能够有所成长的事情,所以在往后的时光里,继续专心于阅读,每日空出一些阅读时光,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的丰盈美满。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传世巨著。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五
在三位伟人所演绎的故事中,我最敬佩的是贝多芬,他在双耳失聪时,还坚持自己的创作;无论家境多么艰苦,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的梦想。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如《田园》、《第六交响曲》等。贝多芬的一生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只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梦想。
他,贝多芬有着颇像海伦凯勒的命运,同样是残疾人,但都创造了奇迹,为人类的艺术征途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看着他们如此坚定的信念,如此坚持的脚步,即使再艰难的命运,再大的挫折,在追梦、圆梦路上也不过如此。
真心向你推荐这本书,它会在你以后的路上成为一盏明灯,点不点亮它,在于你!点亮它,你的人生便翻开了新的一页。生命的一番体会,从《名人传》开始。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六
有句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所谓的名著就是大家都说应该去读,但谁也没有去读的作品。这么说应该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有一个名字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相当的熟悉,只是不知道诸位看过这本书没有,它的名字叫做《大学》。是的,我们都在读大学,但此大学非彼大学,我今天要说的是位列四书(据说是曾子,子思,孔子,孟子四子所著之书)之首的《大学》。
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说:《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并将其概述为“三纲八目”。《大学》的特点就是有纲领有条目,有规模有节次;它由纲到目,由个人到国家,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大学》的纲领,作为《大学》的开篇目,它为我们培养完美道德指明方向。其次是《大学》中的八条目。“致知在格物”说的是要想获得知识,按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得先认识、研究事物,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的行事,达到最佳效果。“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我将其通俗的理解为诚心诚意的为人处事,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修身在正其心者”,一个人想修养自身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端正好了自己的心态,才能理智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合理的做好每一件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是说,上自一国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在《大学》中,修身养性被一再强调是做人的根本,它在人们心目中载有很重要的地位;我觉得它已成为那时人们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的标准;也是一个人由个人自身的修养到管理家族、管理国家外部提升的一个关键点。“身修而后家齐”就说明这一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知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这句话的大意是: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好自己,是因为人们会有种种感情和认识偏差;对于自己或亲爱或轻贱或厌恶或敬畏或同情的人,往往都会有过分的偏向。所以,要想“齐家”还是要先修养好自己。
关于治国,《大学》中强调治国要有治国原则,即治国者要慎德;有了孝悌慈幼等标准,就可以推己及人实施挈矩之道。“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治国者不能与民争财,不能与民同欲;治国者必须要知道财货不是本不是宝,只有善和善人才是宝;国家得到有贤智的人才能治理,排斥贤智者,不能包有子孙和人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
“《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学的法则。”朱熹如是说,确实!在我看来,《大学》教给我们最多的便是修身养性,做一个具有崇尚道德的人。
读完《大学》,好像总有种被影子尾随的感觉,那个影子其实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却时常变换着四个不同的名字:明德、格致、至善、慎思。其实影子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大学都是从那个地方开始,又很有可能会从那个地方结束。从而产生了一种被尾随的感觉。读《大学》时,不经意间读着就读完了,好像是毫无知觉的,但是想到那么些难以忘却的影子,就会想说些什么。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孔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也,则庶乎其不差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开篇这么说,足可见《大学》的重要性。那么《大学》究竟讲了些什么呢?学界一般认为《大学》的中心思想是“修己以安百姓”,主要是“三纲”和“八条目”,并对其加以阐发论述,把道德论和政治论结合起来,把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融为一炉,内圣外王,发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主张。可是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自己读不出来那么深刻的内涵,我更认为这是一门修身哲学,主要应该是中大人所熟悉的那四个的名字:明德,格致,至善和慎思。
首先是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管是朱子本《《大学》还是古本《大学》,开篇都是一致的。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总领《大学》三纲。其中明明德是根本原则,那么明明德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明字当作动词,明的本意是日月的光辉,比喻为像日月的光辉一样照耀一切的人类的理性。明德是指人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的德性本体,在有生之后,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见有时而昏,所以必须加以学问之功,一充开气禀之拘,克去物欲之蔽,是心之本体,依旧光明,就像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所以《大学》之道,在于不断彰明自己内在的德性,培养自己高尚的仁德,这是《大学》的根本修身原则。
其次是格致,所谓致知在格物,要坚持明明德这个根本原则,还必须要做到格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对于格致,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个故事,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实验,王阳明21岁时,有一天,他在庭院里看见很多竹子,就想到了先儒的“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这句话,他就想到通过格竹,应该可以掌握竹子所包含的至理了。于是王阳明就“取竹格之”,沉思其理,结果“格”了七天七夜,不但毫不见效,自己反而被“格”得病倒了。后来王阳明唔道:“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为一也”。后来他吸收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发展了知行合一说,格致从此可理解为知行合一,穷理尽性,追求真理。
然后是至善,前面做到了明德格致,接下来便要修身至善了。今天我不讲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么些宏伟的目标,对于我们读大学的普通大学生来说,修身至善是最根本的目的。身不修也无以齐家,无以治国,更无以平天下。那么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呢?《大学》原文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说要知道最高境界的至善在哪里然后才能有明确的志向,有了明确而远大的志向,然后才能做到内心宁静,内心宁静不乱,然后才能做到遇事泰然安稳,于是泰然安稳然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行事思虑周详然后才能得到道的真谛,获得认识上的真正成就而到达至善的境界。
最后说说慎思,其实慎思并不是出自《大学》,但套用一下李安勇老师的话,我们读《大学》不仅应该知道《大学》是什么,《大学》为什么是这样,还应该要求我们慎重地思考大学应该是怎么样。所以要慎思。打个比方说,南怀瑾先生曾说过湖南曾经有人用大学首章的“大学之道...则近道矣”做咒语来治病,我们稍微地思考一番便可得出这不过是个玩笑的结论。再比如,《大学》里千年来争论不休的“三纲”里的第二纲是作“新民”还是作“亲民”,学界一直也没有定论,那么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就要学会慎思,程颐、程颢、朱熹以及张居正是认为当作“新民”的,他们认为《大学》后面中就提到的《周书》《康诰》中提到过“作新民”,汤之盘铭里也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及诗经里也提到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由此可推知当作“新民”,解作革旧之新,即是自己明明德当以推之及人,使全民新。而南怀瑾、孔颖达、王阳明等却认为当作“亲民”,他们以下文的“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为由,认为是作亲民,我们可以经过慎思,取自己所需,比如觉得两方都说得通,亲也好,新也罢,亲亲新新其实都可以理解为自明德后推己及人,让其他人亲或者新。
另外,“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近乎道矣。”这句话和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深深触动了我。
“止”,在书中是做到的意思,更有提到止于至善的说法,我想,这里的善和“老子”的“上善若水”是有联系的,大概和《三字经》里面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共通之处。当我们明白,知晓了什么是好的,美丽的`,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的目标,确定,坚定自己的方向,这和党校培训里面的端正入党动机等思想也有类似之处,原来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有共通之处,我暗暗佩服着古人渊博的学识和今人难以企及的智慧,为什么说是古人和现代人呢?这里我想澄清一下,毕竟这个古人是我中华历史上的,而这个党校里面的思想大多是源于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应该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我说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共通,我很佩服!“定而后能静”,是的,孔明在《诫子书》里面也提到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概孔明也读过儒家的经典吧,不过这个就不是读书人需要思考的了,我想说的是孔明对“静”的解释比较贴切。“静而后能安”,遇事泰然处之,还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到底是胸有成竹的一种说法还是平心静气的对待,我也不能说的很清楚,是意会了不能言传还是言语无法表达清楚,原谅我的词穷,我想绝不是苟且偷安那种安,也不是安于现状的安,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看法吧。“安而后能虑”,我们总要好好地思考之后,以矫健的身姿去迎接问题的到来,要掌握局势,应该要做到兵法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这样我们了然于胸,又有什么好困顿的呢?遇到问题还有什么烦恼呢?自然而然的,就是虑而后能得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想大家也能够不言而喻了。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道理,古人诚不我欺也。
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禁产生了叹服之心,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简明扼要的指出了事物深刻的道理,精辟,不失为传世之瑰宝。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同样的书,学习到不同的内容,更加的充实自我。虽然现在我们对《大学》的感悟还很浅显,但我相信等我们的人生阅历再多一点、在丰富一点的时候再读《大学》,我想我们一定会有另一种,更深更透的感悟。《大学》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读!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七
刚看完一本书《大学生的坟》,刘兴奇老师写的。感谢涂鹏学长,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借阅了这本书。看完后感触良多。
转眼间大二了,却一直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回首一年半的大学生活,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学到。如同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反思,“当代大学生,是我们上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们。”我们90后,无疑是幸福的一代,电脑网络,手机,交通的发达,让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却也被深深的腐蚀了。
我们离不开电脑,离不开网络游戏,离不开网购,电视,手机。我们整天对着电脑聊着qq,微信。玩着电脑游戏,放肆的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大学成了无数青年人爱好、理想与能力的坟场。”qq个签我们的大学成了无数青年人爱好、理想与能力的坟场。”
刘老师(大学生的坟作者)有句话说的很现实,对于大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企业已经不再看文凭了,而是看一个人的能力,书里提到了一个名词,软实力。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是指大学文凭、技能证书等可以证明的能力,而软实力是指暂时没法用证书考核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分析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性格品质等。硬实力,大部分人不缺乏,而软实力,却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
还有一种人群,便是一心想着学习,读书谋出路的人员。她们每天按时的上着课程,课余时间便是读书,考证,自习。考了三级考三级,六级,考研。他们的社交圈局限于班级,甚至只是宿舍。他们害怕与人交流,或者是不懂与人交流。坚信着知识改变命运,为着几千块钱奖学金努力的奋斗着。却荒废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也就是软实力。毕业应聘时,却连一句自我介绍都说不出。刘老师自身就是一家公司的总裁,我想他对于毕业大学生的看法是有所依据的。
很多的人喜欢窝在教室或者宅在寝室,而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比赛,也不喜欢听各种讲座,不管校内校外,不管收费免费。他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某一次服装打折而眉开眼笑,为某一次水果涨价而絮絮叨叨,为食堂的饭菜难吃而怨声载道,为某次游戏的输赢而捶胸顿足。部分人进入大学就抱着一种想法,高中那么辛苦。那么大学自然是用来玩的。
部分人高考前对于异性的渴望压抑太久,一上大学,体内的荷尔蒙就控制不住,逮一个就是一个,死不撒手。眼里除了对方还是对方,心里除了爱情还是爱情,不食人间烟火。一旦花心就醋意大发,一旦分开就疑神疑鬼,一旦出轨就砍瓜切菜,一旦失恋就寻死觅活。这类人属于没见过世面的那种,饥饿太久,吃到青菜萝卜就觉得是山珍海味了;寂寞太深,月下散步就以为胜却人间无数了。
对于大学恋爱,我是持谨慎态度的。或者是家庭原因,前一段恋爱的影响,再或者是人庸无才。大学一年半,并未恋爱过。我理想中的恋爱状态,是双方能互相激励,能在对方身上学到东西,获得成长的。而不是无聊填补寂寞,或者满足虚荣心罢了。若孤独,便享受孤独。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八
所谓天志,就是上天的意志,是最高的行为规范准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在先秦时代,借天之名申已之意是一种惯用手法。墨子此篇亦如是,借天之名,表达自己对治理天下的想法。在我看来,这是墨子治国思想的总成,尚同、法仪、兼爱、非攻、明鬼等观点在这儿得到了装配组合,形成了简单的理论体系。
天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一开始,墨子指出了天的威严不可抗拒。如果一个人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长,他可以逃避到相邻的家族去。如果处在国中而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但是得罪了天,就没有地方可以逃了。俗语说:“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了罪,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呢?”上天不会对山林深谷幽暗无人的地方有所忽视,他明晰的目光一定会看得见。所以千万不能得罪天。
那么,什么是天允许鼓励的,什么是会得罪天的呢?墨子说: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下的事,有义的就生存,无义的就死亡;有义的就富有,无义的就贫穷;有义的就治理,无义的就混乱。上天喜欢人民活着而讨厌他们死亡,喜欢人民富有而讨厌他们贫穷,喜欢天下治理而讨厌混乱。所以,义就是上天喜好的,不义就要被天惩罚。
接着,墨子讲了在治国时如何遵从天志,做到“义”。他说,“夫义者政也。”义是用来匡正人的,这个匡正不能从下而上,要从上而下。百姓竭力做事,不能擅自恣意去做,有官吏去匡正他们;官吏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将军、大夫匡正他们;将军、大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三公、诸侯去匡正他们;三公、诸侯竭力听政治国,不得擅自恣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们;天子不得擅自恣意去治政,有上天匡正他。这其实就是法仪和尚同的观点,一是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为所欲为,要按照天志行事;二是要从天子天始,一层层传达贯彻天志,按照天的意志去统一思想,匡正行为,努力做事。
那么如何才是“义”呢?墨子认为义就要兼爱。上天是爱民的,抚养人民,知道人民的疾苦。从前禹、汤、文王、武王所做的事,上尊天,中敬奉鬼,下爱人民。所以上天说,对我所爱的,他们兼而爱之;对我所利的,他们兼而利之。爱人的事,这最为广泛;利人的事,这最为厚重。所以使他们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受人称道,尊为圣王。而桀、纣、幽王、厉王所做的事,对上辱骂上天,于中辱骂鬼神,对下残害人民。所以上天说:对我所爱的,他们分别憎恶之,对我所利的`,他们交相残害之。所谓憎恶人,以此为最广;所谓残害人,以此为最重。所以使他们不得寿终,称他们为暴王。
义还体现为非攻,墨子说,居于大国地位的不攻打小国,居于大家族地位的不掠夺小家族,强者不强迫弱者,贵人不傲视贱人,狡诈的不欺压愚笨的。这就必然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做到这三利,就会无所不利。就是天所好的义,这样从事的君主就可以称之为圣王。
此外,墨子多次提到祭祀鬼神,认为对鬼神尊敬也是义的表现,这就是明鬼。明鬼也是墨子思想的重要一部分,他在明鬼一篇中讲了许多鬼神之事,来证明这个世上是有鬼神的,不敬鬼神要受到惩罚,有点无稽。可细细想来,也许是借鬼神之名增强震慑作用,劝导当政者多行义举,关爱百姓。
上篇的最后墨子再次明确了天志的重要性,他形象的将之比喻为圆规方尺,有如用圆规方尺来衡量方圆,用天志可以衡量出国君为政的好坏,并且只有这个标准才是正确的标准。
中篇和下篇其实是对上篇内容的延伸,有许多重复交叉的地方。在墨子的文章里,如果分篇论述大多有这样的问题。中篇开头对天志和义关系的作了进一步论述,指出“义自天出”,天志就是要讲义。作为治国之君,一定要顺从天意,才会得到天的赏赐,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接着墨子描画了一个理想国度: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吃饱穿暖无忧无虑。要做到这样,归要到底就是要顺从天意,做到兼爱、非攻、明鬼、非命。下篇再次呼吁君子们不能总是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一定要遵从上天的意愿行事。在治理国家当中,要做到尚同,以义来匡正天下。做到兼爱,非攻,爱护人民,不发动不义的战争,不欺凌小国。
虽然起名为天志,其实是墨子自己的想法,他将自己的重要观点借天的名义表达了出来。我总觉得这应该写成一篇巨制,可不知道为什么墨子先生并没有多费笔墨,在在论点的论证上往往点到为止,有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在论述层次上有点混乱,令人费解;还有说到兼爱、非攻时提的论据,依然是这些原篇中的内容。因此,在我看来,天志虽然是墨家思想的总成,但在深度上和影响力上远远不及零散的观点。正如有学者认为:“墨子天志的观点,未能深入形而上的世界观中作讨论,在理论的深度上不足,故而未得于后世再被发挥”。还有人说到墨子的天志观对秦汉以后的宗教活动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天志和鬼神的学说被引入了宗教的范畴,而且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我想这和墨子先生的本意相差太远了吧。
不管怎么说,天志体现了墨家的治国理想,将天而不是天子个人的意愿作为治国的标准,还是有其进步意义。墨子在文中描绘的理想国度,也体现了当时的人民对安定平和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九
说到读《大学》,不得不先说我读它的契机。最开始对“大学”两个字的印象便是知道它代表着高等学府,虽想知道高等学府为何定名为“大学”,但当时的愿望并没有很强烈。大学的时候,“大学无用论”在周围的人和网络上开始流传和蔓延,自己深觉不妥,却又不知其中关窍,甚感茫然。直到自己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们这一批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在进行人生规划时陷入了困惑,我才真正读了《大学》,希望能解开自己多年的迷思。
《大学》1700多字,可谓字字珠玑,它阐释的道理历代被提倡,几千年来从无例外。如今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泛滥,大家无非是想于自己困惑虚弱时获得一时的安慰。于我而言,若“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所以人生有欢乐也有痛苦”之类是“鸡汤”,那《大学》便是让心灵骨骼强壮的排骨汤,不仅安慰一时,更是提神养气,强身健骨。《大学》一篇提出了一些主张,也进行了一些推理,而具体到你“你走路要先迈哪条腿”这样的操作步骤却没告诉你。它是一碗汤,但却“汤鲜味美”、内涵无穷。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等同等重要的“经书”。但是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的朱熹又作了《大学章句》,才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成为“四书”中的一员。宋元以后,《大学》成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是人的原始性、动物性,这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不用后天学习。“小学”中该学到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用来约束自己的基本行为,并且受限于时代和社会,更像“自我”的要求。而“大学”阶段的要求“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是在精神上更道德化的“自我”。道德化的“自我”自然需要理想的追求和良心的约束,我们在学习中(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中关于理想和善念的提倡很大程度上便是“超我”精神的提倡。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划分“小学”与“大学”了。“小学”多半是社会层面的生存要求,而“大学”则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的精神理想了。朱先生说“大学”要“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大学”阶段我们应该获得的能力是分析事物(追根溯源)、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如果说“大学”之前我们还处于人格发育阶段,那么“大学”就应该是人格成型阶段。这样说来,区分大小学教育并不是年龄上的界限,而是深浅上的区别。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学”应该学什么,那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大学”应该怎么学。《大学》中提到治学的方法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其中“穷理”即分析事物(追根溯源)的能力,与我们常提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接近。所谓物有本末之分,事有先后之序,当我们对事物的先后充分了解,也就到了“近道”的要求。这个道理虽然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不然为何会有诸多对他人的责难与心中难抒的愤懑。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持有一颗同理心,便会了解他人所想,即便不能认同,也会让自己内心无扰。正如柴静《看见》里的一段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便是对这个道理更具像的描述了!
“正心”即人不能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之情。处理事情时,人若有倾向性情绪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及时排除不良情绪。这个观点对吗?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这和情商(eq)的概念很像。虽然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干扰情绪,但是我们时时以“正心”要求自己,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和判断事物才能避免许多阻碍自己发展的因素。“正心”主张的是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修己”讲的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文化内涵的沉淀,“治人”讲的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由此可见《大学》虽是古人之语,历尽迁年却依然指点着今人的作为。
《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历代封建君王的推崇。但治学却不能因噎废食,让我们对它的光彩之处视而不见。它所提倡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依然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倡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细细思索。杨澜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这才是大学所要传递给每一位学子的真正价值。大学教育的失败在于自己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胸怀与格局。
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你应该知道《大学》和“大学”的意义!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
读完巴金《家》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悟。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十分喜爱它。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读过这本书,故事的内容就不需要介绍了。
看完这本书后,特别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觉得书中的觉慧与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残酷的现实确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亲死后四个月,二姐就患“女儿痨”死了。她性情温和,从小熟读《烈女传》,她学到了许多封建“妇道”,知道作为女人,要顺从一切,忍受一切。那本书里,有个寡妇因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个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烧死,也不出来,因为怕失体面。二姐熟读这本书后,显得与她年龄不大相符的沉默与忧郁。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哥的处境十分困难,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来与一个从小在李家走动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这门亲事后来没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纸团的办法,选中了另一个姓张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虚话,虽满肚委曲,但也没有反抗,也从不曾想到反抗。后来祖父死了,恰好这时大嫂怀孕,临盆在即,这就成为叔婶们打击他们的可趁之机,他们一方面在祖父灵堂前提出分遗产,一方面又认为祖父去世不久,长房在服孝期间,在家生孩子,将与祖父在天之灵相冲,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个偏僻的乡村去生产,说离开家里越远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与长辈因循、敷衍、妥协、服从惯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让大嫂留下来在家生产的`建议。他最后还是拿着衣被陪着自己的夫人上轿,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来。虽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珏那样难产而死,但当孩子弥月以后,大嫂抱着孩子回家,巴金看着叔婶们脸上所显露胜利者虚伪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憎厌。
巴金是觉慧吗?高家的悲剧源于李公馆经历的悲剧;鸣凤、瑞珏、梅表姐这些悲剧人物的诞生,是巴金从李家悲剧生活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这是因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剧。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经受了大量的心灵折磨以后,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说《家》中觉慧的决心和眼泪。他比觉慧看到的更广,也更深。
可以说巴金的《家》是他对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记叙和讽刺。
这一次读书活动中,我有了更多的体会。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里,随手便可接触更加全面的资讯。但生活仍是不可缺少纸面的阅读的,即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也不能遗忘这一种阅读方式。对于书本来说,它能够传达的是更加直观的,也是更加具有感染力的一种力量。所以即使我们的学业繁忙,即使我们有更多追寻的方向,我们也不能忘了在这大千世界之下,有一种更加深沉的力量在默默等待,那就是阅读。
每日空出一些时间,把目光放向书本,把宁静投注于阅读时光,我们会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力量。平时烦扰的生活一瞬间清空,留下来的是一种安静惬意的读书时光。有人总是问,读书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正的投入过读书之中,你就能够体会,读书给你带来的,不止是思想上的觉醒,更是对你未来的一种启发。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一
我一拿到《我的大学》这本书,我就如饥似渴得把它看完了,合上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由俄国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他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含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话经验。我虽然生活在新社会,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旧社会是什么样。
这本书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退缩!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二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三
《优秀大学生成长笔记》是校长在开学之初推荐给我们看的一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给予了我关于大学生活的很多指导.
想要成为优秀大学生,首先就要弄清楚哪些方法能对促进目前的生活起作用,那些毫无用处,应该丢弃。每遇到一个观点,不要轻易地相信它,而是想办法把它当作一个工具利用起来。有一句名言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我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拖延和缺少规划导致的时间浪费很快就会导致我们在学校落后。所以为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我们应当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制定详细的每日计划、每周计划和每月计划,并在制定计划时估算时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实施计划时,要拒绝拖延,立即展开行动。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记忆,有良好的记忆力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方便,提高生活效率。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记东西,三心二意是记不了东西的同时记东西时应当放松。
阅读与记笔记是我们大学生活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阅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说跨越路障,选择性的跳过困难而对自己用处不大的部分.记笔记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阅读中记笔记可以增强我们对知识的吸收,上课记笔记有利于我们后来的复习,从而有利于我们在考试中的发挥。谈到考试,我们既要重视,又要超脱,摆脱对考试的沉迷.至少在现在考试成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必须需要我们的重视.但过于重视会引起焦虑,影响考试的'发挥。所以我们需要超脱,但超脱不等于从此变得冷淡。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在繁忙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思考.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在任何一门课程获得成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时我们想不到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能收获很多.谈到了这么多成为优秀大学生要做的事,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四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东西之一,很多人家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书。在书的海洋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在我看过的书中,爱的训练这本书就算一本好书。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把这本厚厚的《爱的训练》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受,那就是——爱。爱的训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它折射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训练》文字虽然简洁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尔可的妈妈准备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尔可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完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尔可想妈妈想的快死了。
最终,12岁的马尔可自告奋勇准备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确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尔可踏上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尔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关怀,最终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尔可的消逝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关怀下,马尔可和妈妈最终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尔可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尔可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当了,哎。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时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埋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假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我们四周的一切,确定会发觉,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关怀我、我多幸福呀!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五
韩愈的《师说》提出的从师的必要以及择师的标准。常为后人作为从师的箴规。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言,就极为珍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也就是要以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他们的长处就值得我们学习。不论他们是几岁的小朋友,还是目不识丁的老婆婆,只要他们知道的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应该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要真的能够如此,首先得放下架子,虚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向别人请教。不能因为别人比你强,而忌妒他,不愿向他请教;更不能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他。
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志士都是虚心从师,才取得显著的成就的。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每写好了诗都要拿到邻居老婆婆那里念给她听,问她哪些地方听不懂,需要修改。巩固生物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一处都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
能虚心从师固然重要,但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别人的缺点,学习他好的方面,而以他不好的方面为戒。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吸收其精华,剔除糟粕。
朋友,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吧,让我们继续发扬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中国传统。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六
读一本好书,提升阅读品味,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能力,写下读书笔记,把知道的了解的感受描写下来更是能提升写作能力,下面就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的大学生读书笔记吧!
《老人与海》是我在暑假刚刚读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也许我还不能完全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但是我还是肤浅的想想谈谈我的读后感!
故事里的主角——老人圣地亚哥,已经连续八十四天都捕不到鱼,有许多同为渔夫的人嘲笑他,同情他。
这些都没有使老人消沉,即使他的躯体已日渐衰老,却拥有最年轻的灵魂,他的眼神永远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在老人身旁,还有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男孩子。
两人的年纪相去甚远,却能彼此理解对方。
男孩是老人唯一的,真正的朋友,他喜欢跟随老人捕鱼,父母却反对他到太远的海域。
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向着更伟大的目标,孤身出发了。
在茫茫大海上的等待是寂寞难耐的,贫苦的老人身旁没有收音机为啊讲述出色的棒球赛事。
水面下的世界或许绚灿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四方一色的水土。
但这位随遇而安的老人,没有被这种孤独感压倒,他思考着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流动着的海洋。
老人还会对着偶然见到的海鸟说话,不管他听懂没,他喜欢自言自语,有人会说他像疯子,但老人不去在乎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在他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荒谬,他仍然随心地卷动着鱼线。
终于,有一条很有分量的鱼上钩了。
年轻时身强力壮,曾被称为“冠军”的老人,却被它折腾得十分狼狈。
左手被绳勒得麻木,鲜血飞溅,面临着生命的威胁,老人始终没有放手。
曾经苦苦地追求,如今终于抓住了,这位坚强的老人还会放手吗?他多次说到“但愿孩子在这儿就好了”,简单的话,看出了老人正与他那潜在的孤独和无助作斗争,始终不肯认输放手。
那孩子,已经成为老人精神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番波折以后制服了大鱼,遗下的血腥味却引来群鲨的袭击,辛劳捕捉的战利品也只剩一副空骨架,成为别人口中的垃圾。
老人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悲剧英雄”。
到最后,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睡着了,梦中,还是一如既往地出现着狮子,那是王者的象征。
整个故事就是说了一个失败的可怜老头了?恰好相反,老人是彻彻底底的胜利者,他比任何人都要坚强。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样的豪言壮语,从来都只会出现在胜利者的口中。
老人说出了这样的话,并不因为他读过了多少书,仅仅是他那最高尚的灵魂使然。
一个老人还能这样,我们还可以轻易言败吗?
也许人生有如一次长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因为爱情、家庭、仕途的挫折,每个人都可能有困惑、迷惘、失意而不自拔的时候,一种颓丧、空虚、落寞的情绪有如阴雨连绵,久下不停,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犹如一轮艳阳照亮了读者的心灵,照亮了前行的人生之路。
整编小说着力刻画,主人公桑提亚哥这个铁铮铮硬汉子的形象,它正直、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是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人,独战鲨鱼于厄运面前而不屈服,最后获得了成功,这种精神让读者读完有一股如电细流从心底直入头顶,一身震撼!
《老人与海》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在于简明凝炼的言语,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原稿进行了2多次的校阅,删繁就减,含而不露,引读者不尽联想,从中体悟深邃的生活哲理。
《老人与海》文体优美,选用了具体的感情表达方式,把眼之所见凝于笔端,如有这样一段“——海岸上只剩下一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一丝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蓝色的,深邃得几乎变成了紫色——”画面简洁清晰、凝练,使读者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7月2日是海明威老人逝世的日子,重新看到那《老人与海》。
重读。
心灵受到极大震动。
这种共鸣其实是内心深处对它所散发的人性光辉的一种共鸣的呼喊。
我试图在圣地亚哥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它让我开始思索,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
什么是成,什么是败。
什么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在病中。
多天,我还在病中。
绝望和挣扎,病痛和烦躁。
治疗和反复治疗。
服用毒药物日益肥硕虚弱的身体,菜色的脸。
继续无止境的治疗和可能越来越多的失望。
身体继续变坏。
种种。
老人与海。
我与病魔。
老人与那条鱼的决斗,就是我和病魔的决斗。
看着这本书,我成了故事的主角。
等我出来,已经泪流满面。
老人是乐观的。
他依旧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用谎言来修饰穷困的生活,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
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
这就是人。
首先,活着,宽容的对待一切。
嘲笑。
冷漠。
甚至唯一能够喜欢和他在一起的孩子也被家长带走之后。
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
为他后来悲壮的胜利打下了伏笔。
老人是有信心的。
那长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使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捕捉到大鱼。
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为了得到时机,他甚至渴望遇到走失的鱼群。
终于在他没有捕到鱼的八十五天,他用一条大青鱼做诱饵,他把岸和太阳都甩开,开始了他英雄的旅程。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老人是耐性的。
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鱼好象是有灵性的。
水面无波,那条鱼在海底静静的和老人比拼耐力,做着一场风雨欲来前的殊死搏斗。
三天三夜。
饥饿、疲惫,困倦,伤痛、孤单,越来越强烈的人的极限。
哪个都是不亚于那条大鱼带来的危险。
他与其说是在征服鱼,还不如说是在征服他自己。
超越极限。
"鱼啊,"老人轻轻地说出声来,"我跟你奉陪到死。
"生命此时不是赌注,而是一种抗衡。
老人是多情的。
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
它真出色,真奇特。
对对手的赞美,体现着老人丰富善良的情感。
因为这种大马林鱼总是成双出现,雄鱼有食物总是先让着雌鱼。
所以最先上钩的也是雌鱼。
当雄鱼见到雌鱼被抓后始终不肯离开,最后雄鱼在船边高高地跳到空中,看看雌鱼在哪里,然后掉下去,钻进深水。
老人这个时候是哀伤的。
他捕鱼是他英雄主义的荣誉而不是仇恨。
老人是勇敢的。
老人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是永远不会打败他。
永不言败的坚强让老人做为自然人体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
老人将带血的手放进海里,血水交融,人也融进了海的魂,激进而坚强。
鱼毕竟是鱼,它开始了反抗。
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开始。
斗智斗勇,这是一场真正的较量。
经验和熟练的技巧显然此时发挥着巨大作用,他象一个军事家一样,知道鱼的心理,做着战前充分的准备。
他时时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
"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他说。
他赞美对手: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
来,把我害死吧。
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他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甚至换位思考: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保持头脑清醒,要象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
或者象一条鱼那样,他想。
他征服了那条大鱼。
这场大马林鱼的征服不是战争的结束。
回程是快乐的。
然而鲨鱼出现了。
灰鲭鲨、加拉诺鲨、成群的鲨鱼。
鱼叉、小刀、短棒,搏斗。
他终于回到了岸。
生活应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应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痛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人在体验痛苦后才能得到征服痛苦后的那种喜悦。
我想:我应该是喜欢痛苦的。
记得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在初中的时候,班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了这样一本书,而刚好又传到了我的手里,我拿着它一直到看完才舍得传出去。
从那以后,我的课桌上就有了这篇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自以为自己已经就是不可打败的英雄。
“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奋斗。
即使有多少的磨难,不要放弃。
你可以被打垮,但你不能轻易言弃。
你可以最后没有胜利,但你必须努力的奋斗在其中的每一个过程。”这是我今年的某个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也是在看了这篇小说后得到的。
自以为很好。
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
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
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
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
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
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
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
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
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
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
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
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
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
其次,夏落蒂。
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
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七
高中毕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在其中说到了这一本书。让我们在暑假尽量把它看了。
当时看完了,现在把精华整理出来并用列表的形式写在下面。
1、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仙人一步的行动和“预判”能力(眼界)。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表现:不能坚持,轻言放弃。——李笑来老实说: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碰到一个情景能够用正确的概念去解释它。
2、用真诚去组建一个自己的团队,用于学习、交流。注重团队合作,要有奉献精神,不要太在意得失。
3、大学里,能得到和失去的都十分有限,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去计较。
4、大学,诗意的栖居,做自由的精灵,莺歌燕语在继续。
5、快速阅读的秘诀在于:首先仔细阅读每章的绪论和结论,然后扫视其他部分。当碰到感兴趣的句子或者紧扣主题的重要段落时,就在旁边做个记号。
6、要广交朋友,舍得,真诚,负责,合作。
7、拿国学思想武装自己:世界是美好的,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勤锻炼。
8、宿舍只是休息的场所,图书馆才是只是的摇篮。
9、大学中的朋友很可能是将来事业的一部分,当然首先你自己得有“利用价值”。
10、沮丧是最昂贵的浪费,低潮是最致命的伤害,学会掌控自己,因为人这一辈子最缺的就是时间。
11、学习:学会自学,独立思考,独自解决问题。
12、增大自己的阅读量。
13、交际,扬长避短。
15、效率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产出/时间,而时间有限,想办法增大产出。
16、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毕业的时候让自己有一个完整的、有序的知识体系结构。
17、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情绪化。
18、行动比说更重要。
19、有直线,就别走弯路。
20、学习要靠切实的目标来维持,经营。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八
三毛是她的笔名,她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不起眼,另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惩,可聚而不会散,才是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这是我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的三毛语录。当时一眼就发现了这句话,也深深喜欢上了,同时也对三毛充满了好奇。对于她的作品,也有一种阅读的冲动。她的作品浅显易懂、简单、朴素,但作品却透露着真诚与人世间最奇妙的“爱”。而《我的宝贝》则以幽默、简单的写作特点展现在大家面前。
让我感觉她的为人很朴实,不做作,她的作品亦是如此。以自己的经历,带着情感的文笔,用最真实的作品打动读者的心。
“之所以如此爱悦着这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年我与它们结缘的时候,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我想,这应该是三毛写这本书的原因吧。《我的宝贝》里面有很多古老的,旧的东西的故事,三毛的宝贝几乎呈现在这本书里了。
对于这本书,不仅喜爱里面的宝贝,尤其喜爱她的特点,笔法幽默简单。个人觉得其中‘林妹妹的裙子’就是典型,很幽默,全书唯独这一情节使我印象深刻。可能是因为她让我的思想稍微“跳动”了一下吧。她可能把她所有的情感融入了这一章节中,仿佛是她本人在向我们讲述着这一物品的由来,手舞足蹈的。不带任何修饰,简单朴素,当初是什么样的情感,就以什么样的情感跃动于笔上。
她说父亲嫌她的衣服不够,要她去买。而她却不喜欢那些太挤的裙子。在古董店里发现了这条林妹妹的裙子。她把衣服穿到了欧洲的大街上时,总有人问她裙子的做工。当我看到“如果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到,我就说‘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不好买哦’时,愣了一下,送的?不应该是买的吗?回头重新看了一遍,不禁被她的小幽默逗到。她以幽默的态度,简单的语言诠释了她对这条裙子的喜爱。
个人觉得‘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不好买哦’这是这则故事的亮点,使这则故事顿时生动起来,活泼的氛围中带着一股神秘的色彩。这则故事前半部分都在叙述着作者不喜欢什么样的款式,不喜欢逛衣店,喜欢去旧书店看书。而只有这句话的这一小段中,真实的体现了作者对这一条裙子的喜爱。同时也将林妹妹林黛玉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让人觉得少了这句话,文章就显得单调了。无法充分体现出这是作者的宝贝,只是简简单单的喜欢,没有到视为宝贝的地步。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着这条裙子的来历。但是,增加了这句话,却增加了作者对这条裙子的喜爱,同时也为这条裙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在中国,有多少个姓林的小姐呢?不禁会让人幻想这位姓林的小姐是一个怎样心灵手巧的人呢?会有这么精致的裙子……不仅写出了这条裙子成为宝贝的理由,同时也让人认可了这是件宝贝,它是林妹妹的,它有着历史,它有价值。
虽然只是其中这么一则小故事,但是却体现了三毛写作的特点,简单、朴素却又不失幽默。我想,她的作品之所以会受到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独特的写作特点和加以情感的文章,不做作。写着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经历,不将他们扩大化,写得轰轰烈烈,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的情感来创作它们。这也是我喜爱三毛作品的原因。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十九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二十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不知道在电视里面听了多少遍,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然而,自己却从未认真想过,这句话的前后来源,也并未深入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直到开始品读国学经典——《大学》,才开始有了点点认知,虽然理解浅薄,但也希望持续学习能够有所进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能够弃旧图新,使人能够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人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意向坚定;然后镇静不焦躁,心安理得,思虑周翔,最终能够有所收获,万物都有根本和直接,事物都有先后,我们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终,才能更加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里虽然是说光明正大的品德,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一样。无论你想做成什么事情,你都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定下目标之后,然后静下心来,慢慢筹划,梳理事物的本末始终,做出思虑周翔的方案,无论工作、生活都会大有好处。我们时常被很多同时并行的事物缠身,工作中亦是如此,尤其创业公司,产品兼运营、运营兼销售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一人身兼多职,有时候会觉得工作无从下手,那么你就要开始梳理这么多事情的细枝末节,优先级等,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列出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案,这样便能轻松处理好事情。
之前在学校一直看到格物、致知这两个词,但却从未细细深究。直到看了《大学》,才知道这也是儒学中对“三纲八目”的追求中的两个点。古人所谓的三钢就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所谓的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不知道被多少大学引做校训,但是确实很多人并未深入了解,这又多么可笑呢。
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万事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获取知识之后才能让自己的一年更为真诚;意念真诚之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之后才能让自己更好的修养品行,只有品行修养好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学会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方法之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掌握了治国的方法之后才能让国人过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二十一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布满自由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训练、同学的友好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埋怨,更没有哀痛,而是怀着一颗主动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不能吃的食物,他也高开心而兴奋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照旧高开心而兴奋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果读完了三班级,就永久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连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躲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宠爱戏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高校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高校”里学到了许多著名高校所学不到的学问。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最终成长为一个革命学问分子。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知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是啊,司马迁就是靠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人生不行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第一,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信念,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二十二
闲来无事就拿《爱的训练》不停的翻着看着。一页、两页……我渐渐地被书中的小短篇吸引住了,仿佛我就是书中的那个小男孩,我班的同学仿佛都成了书中男孩的同学。我身临其境的一边读着一边感受着。
这部《爱的训练》篇篇洋溢着爱,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所蕴涵散发出,真的爱,宏大的爱,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一部最为真诚的训练的爱,训练的爱在眼前呈现升华。
《爱的训练》里,费鲁乔的血,我仿佛是并住呼吸阅看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这一篇像似洗涤心灵真爱的篇节,深深吸引着我,几乎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在瞬间,却用无声的爱,爱惜了自己的姥姥……用无声似有声的.举动呈现了英雄的行为壮举。
一种责怪、诉落声,不停地从姥姥那喇叭筒的嘴里飘出来。“当心呀,费鲁乔,你正往歪道上走,我见过好多孩子都像你这样开头,先从家里跑出去,跟其他孩子打架,输钱,然后慢慢从投石子到动刀子,从耍钱到干其它坏事,从干坏事最终抢劫。”
费鲁乔站在不远的地方,身子靠在厨柜,没有一叮点辩解。听着奶奶说。
他就是这样特殊顽固的一个小男孩,即使心存多愧疚,“我错了,原谅我吧。”像这样的话,都很难从他嘴里说出来。时常就是心软,也不表露出来。
读完了这篇之后,我感受到了他的内心爱。虽然平常费鲁乔。从来都不在嘴上表达对家人的爱,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英雄的赞歌。现在,我回想起自己的奶奶,使我更加惦念和爱我奶奶。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对我特殊的好。似乎觉得,从我刚生下来,奶奶就在我的身边。我慢慢长大,奶奶从托儿所、幼儿园接送我。生活中照看我、疼爱我、带我去玩。因此,我特别宠爱奶奶、感谢奶奶。我给奶奶捶背,奶奶开心而兴奋地直说:“孩儿真孝顺!”
奶奶很好满足的。只要你说声:“奶奶辛苦了”或“奶奶你真好”之类的话,再给她捶捶背、揉揉腿,她就会更心满意足的。现在我难受的是奶奶走了。
费鲁乔走了……我们的小英雄走了……一颗美丽的童心走了。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而好的难忘的记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英勇无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一个人的努力充分呈现出了人性和爱的光辉。冷静地迎接死亡和威逼,这呈现了多么崇高的爱,费鲁乔就是一个值得赞美,可歌可泣的英雄。
大学读书笔记推荐篇二十三
题外感受:
1、比腰封更恶俗的是在书得封面上印有跟腰封同性质的推语,比如此书封皮上单向街三个字。有事会因为进行了这样的链接后二败坏掉一方之名,出版社却自作聪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2、书的叙述方式更像《新周刊》的十年总结特刊,在每个时代拎出些典型,却乏善可陈。特别是书的后半部分。用跳色的符号事件说理,跟书的`前半部分很不协调。
言归正传: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因为历史成为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
70年代生人,现在大多仕途平坦,赚到手软,有革命浪漫情怀。
而这代人内心也有焦虑迷惘,单从许知远之前书作的名字即可窥见一斑。她们在试图丈量,觉醒与崛起的差距,并努力用行动将其变得更短。他们更在焦虑,为什么醒来的国民还是一张张受过欺负的骄横嘴脸,时而唯唯诺诺时而飞扬跋扈。娴熟变化角色。
110年有多少重复迂回,难道旨在权衡辩证某路与某种主义的可行与否?知识分子或被社会推就为勇者或无名氏的头衔一世终了。而非见风使舵明哲保身。不论对于权力还是众人,知识分子都不会因此成为嘴舍或领袖。言论中立而富有建设性。从知识分子的言论或行为中,民众不再一味孤行,更多的是获得常识以及行为上的启发。权力者更不会空谈混日,他所面对的将是一群冷静聪明的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