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模板24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提高自身的素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避免杂乱无章。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文段,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星星引导你去前进,而让我转变的就是一颗星,那个照亮了我生命的启明星—《论语》。
《论语》是孔子所说的话,每短短的一句话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最社会,对世界,对现实之中的事情,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我正处于人生的路口,不知从何处出发,也许,踏错一步就会进入那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的诱惑,电脑、游戏、赌博、毒品……都在危害着我们成长的环境。但从《论语》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鱼蛋阿姨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在我来说,学习第一,我们正式学习的年龄,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
张若虚在《春江花日夜》里树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虽然很小,但我们还是需要规划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你会吗?我想说是了学习的时候了,学习是很重要的,学而第一,为自己的将来而打拼!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要正直,要有道德,讲道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是需要道德的。讲话为名,有礼貌。促进到的法治社会的发展。
在《论语》中的不断探索,我发现我的心灵成长了很多。当然,在《论语》中不只是我说的这些,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虽然在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不不同。但连古代人都明白的道理,你都做不到,你又怎样去面对现代社会呢了?连古代经典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论语》点亮了我的生命,让我感悟了成长。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见过太多,所以自信,也不会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修为就是不会忧愁,因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忧,见识过了风风浪浪,经历过了大风大雨,才有了如今的平静。这样的人,哪怕天塌了下来,也只会安安静静的去补救;而那些有勇气的人,修为就是不会畏惧,有了勇气,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难再大,风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是因为勇气,有了支撑下去的信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危险,也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的勇气下慢慢灰飞烟灭。
从古至今,成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唯有孔丘,不仅见多识广,待人宽厚,更是无所畏惧。或许我无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论语,但是,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乱世中,依旧驰聘神思妙想。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三
坐在桌前,写《论语》。拿着《论语》摇晃了半天,也感不出个头绪来。恍惚中似乎看见一缕魂儿头过纸背,飘荡在春秋战国和两三千年后的今天。
想当年,孔老人家为做官周游列国,历尽颠簸,费劲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够酷,还是不太会做秀,反正最后没戏,只得回到老家教书。为了多挣几个钱,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个温饱,最后也没发财。就得了几束肉干,几片干鱼,很失败的样子。
说他是办学的祖宗,有可能的。听说以前的私塾都挂他的画像。现在私立学校是不挂他老人家的像了,不过收费比起祖宗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说他书教的好,似乎有点儿勉强。据观察,他就的教学宗旨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由,会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在路上大伙儿互相讨论学习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凭兴趣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吧。
学的怎么样,全靠一个“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劳;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经收到了肉干,鱼片,“我是老师我怕谁?”
后来要不是几个学生有出息,哭着喊着又是叩头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会成为千古圣人。嘿嘿,不信啊?你说他书教的好,让他拿特级教师证出来看看!
教书不怎么样吧,说话也没什么水平。
那天不只怎么的跑到河边上憋了好半天,总算说了句有意思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弟子们历尽记录下来大呼高明。其实就在他不远处有一位老农也在说;“不抓紧点种上,秋后就得饿肚子了。”
从战国回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写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吗?还是按照“四勿”原则,端端正正的写上:要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刻苦努力,向孔子学习。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四
凯开书,第一章“学而第一”熟悉的句子映入了我的眼帘。但是李泽厚先生的解读远远比我的理解深刻的多。对我熟悉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者谈到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一精一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即不谈论、不构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一性一”(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或日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一性一”乃华夏传统的一精一神核心。为讲明这“乐”,李先生还引申了陶渊明思念朋友的诗,以体现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
玖【论语今读】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刺激便不能启发,不疑虑便没有发现。指出桌子一个角,不知道还有另外三个角,我也就不再说了。”)。
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度”;二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明确要求、触类旁通。
“愤”是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教学内容中的部分意思,但又未能彻底弄明白而产生着急的心情;“悱”则是学生经过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时,却又找不到恰当的言语来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因而十分着急的情形。以前我们在教学时往往在学生“愤”与“悱”的时候,不是点拨,让学生去悟。而是着急于学生吞吞吐吐的话语,替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如果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课文和点拨学生表达。针对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一性一和积极一性一,使学生迫切地希望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五
小学那一本本的校本教材,发觉离我们已甚远的儒家文化在城东小学是如此的盛行,孩子每天在学校都能与孔子、庄子等智者对话是多么的幸福!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和孩子一块诵读城东小学的.校本教材中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也让我再次有机会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思想家交流,这也是多么的幸运。
曾记得买了一本少教版《论语》,给孩子看,说实话,小时候让孩子看这类书籍,只是想让我们国家这些优秀的国学精粹趁孩子这个年龄记忆力强的时候,循序渐进地单纯记忆,只要他知道不要求他明白,让他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慢慢去领悟、感受。后来,到了三年级学校校本教材里出现了《论语》名句,孩子的兴趣更高了,因为有很多他会背了,他也有点懂了,虽说还不很透彻,虽然还只是从孩子的眼光去领会这些道理,但他能从平时生活中、学习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做,这就达到了我们的初衷。有了这些心得,足矣。
另外,从家长角度读了以后也有一种新的心得:孩子从孔子的“君子九思”和“子绝四”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而我从中也得到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对于现今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做到了这“九思”吗?特别是其中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忿思难”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好好反省反省吧!做到了吗?要知道父母的一席话、一行为就可暖孩子心使之积极奋发;也可伤孩子心,使之消极不振,前后可差1之千里了。
我想,我的孩子从小就诵读精典,接受精典的熏陶,对他的一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每天与孩子一块在精典诵读中感悟人生,构画出一幅祥和的亲子画卷,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六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着作。今年寒假,郑校特意挑选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考,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 COOcO.nET.cn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需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来说吧,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夏天,我妈妈去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时她检查出来的血糖值是11。7,医生建议我妈妈马上住院治疗。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害怕,因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严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马上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可是,那时我还在学校上课。我无时无刻地牵挂着我的妈妈,尽管她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叫我不要担心,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严重。那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如此强烈的牵挂。因为我很怕改变现状,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爱,所以我要更好的爱我的父母。
自从那时开始,我十分关注我妈妈的饮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好处,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还定期提醒她检查血糖值,有时间就多陪在她身边。幸好我妈妈现在的血糖值都很稳定,但每天都要吃药。以后,我一定会更好地关爱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现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七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__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现在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实在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不过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论语》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与传颂。曾有许多学者研究其思想,而我,却主要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出发,读懂并体味了《论语》。在我的阅读中,我体会到了其思想的深邃与哲理意义,感受到了其中的人文气息与人情味儿。下面,我将分别从《论语》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与历史意义五个角度出发,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文精神。
在我看来,人文精神是《论语》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中的“仁、义、礼、智”四个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人们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解读。《论语》中特别提倡“仁义”,这种“仁”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的关注和关心,“义”则更像是一种人人平等的要求和呼吁。而这种关注和呼吁,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全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具备了这种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人们自由交往的理念。
第二段:思想内涵。
笔者认为,《论语》的思想内涵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的“诚、孝、忠、恕”等思想,表达了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在这些思想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论语》提倡“诚”这一关键点。“诚”不仅意味着诚实,更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做到信守自己的承诺、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这便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而孝、忠、恕等思想,则可视作在“诚”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具体运用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牢记“诚”的道德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智商。
第三段:个人修养。
《论语》的另外一个特色,则是精神层面上的个人修养。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洞见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修养方式的一些具体阐释。而在许多读者看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自己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修身”意味着要注意自身的健康、道德和自身的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齐家”强调要建立家庭,要有家庭规划,让自己有适度的压力;“治国”即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有所作为;“平天下”则表示了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让整个世界变得和平、温和和有序。个人的修养,不仅涉及到自身的个人成长,也与人群之间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第四段: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格外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论语》中的思想内涵,则对这两个概念给予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在《论语》中,孔子常有对于“宜、必、务”的强调。孔子强调,一个人首先必须强调自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创造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己任。在这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对劳动的责任、义务,勉励自己成为一个有贡献价值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历史意义。
最后,笔者认为,《论语》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论语》反映了先秦到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其内容博大精深,意义重大。如果说百科全书是科学知识的总结,那《论语》就是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生产的结晶。同时,其关于团队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仍十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下去,以便于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感悟,并终生受益。
总之,阅读《论语》是一次精神享受。通过对轻松、优美的语言的感知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认知人性,不断提高自然的文化素质。同时,这也是一件富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对于研究和了解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仔细探究,《论语》中那一份深深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一定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独特体验,更为全面深入地走进繁华的历史中心,接受中国文化的洗礼,共同寻求一个更加美好、理性的生活方式。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九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
有一段时间于丹《论语》心得特别火,但通常,我对比较火的事物都不太留心,虽然下载在手机里,但是一直没看。至到最近,工作很是繁忙,人也比较烦燥,晚上在睡前看看此书,确实不错,甚至感觉到了古圣先贤智慧的光芒,可以让人很平静。下面就简单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
万物之理相通。时事因时因事而变,有时重教化,有时重律法,有时重军事,有时重民政,有时重内政,有时重外情,任何一种理论既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更非一劳永逸之良药。知而行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怕了。于丹老师讲授的《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原来的认知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给研究古诗词的人去熟读的,而像我这样的老百姓是仰望而不可触及,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耐心把这本书看下去,能不能理解几千年前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但是当我翻开这本《论语》心得,疑虑便烟消云散了,正如于丹所说的,《论语》的道理是朴素的,温暖的,她的解说没有我想象中的高谈阔论,而是带给我一种简单而贴近心扉的感受。看《论语》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来,那样一种从容谦仰的态度正是儒家所提倡的,所追求的。
这本书中穿插了很多简短但耐人回味的小故事,令我感触颇深。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让我理解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让我明白如何做一个仁爱之人;网球明星和女孩买头花的故事告诉我应该以开阔的心胸去面对生命中的缺憾;茶师为了最有尊严的死法求教的故事更让我看到了心灵勇敢的力量……这样的小故事于丹还给我们讲了很多,有些也许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读完这本《论语》心得后,我觉得贯穿全书的思想就是注重自我的心理建设。那个有抑郁症的喜剧演员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现代人很大的启示。在纷繁的社会里,在忙碌的生活中穿梭的人们,在职业角色的外衣下,我们还有多少空间留给心灵呢?为什么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生活得不够欢欣,不够幸福?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同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答案是肯定的。于丹游刃有余地将这部《论语》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发现这本语录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任何时刻都能引导帮助我们。只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就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扬优秀品质的重要指南。本文通过阅读《论语》的体验与感悟,来探讨其思想内涵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段:学习的方法。
阅读《论语》需要有一种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方法。在读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从而引申出更深刻的道理。同时,也要有总结的能力,做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炼出精髓,把知识应用在现实中。
第三段:思想的启示。
《论语》虽然是一本孔子的言行录,但它所表达的思想却大大超越了孔子个人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仁德法治。这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仁是中华民族核心的核心美德,其贯穿于整个《论语》。我们应该学会以仁心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用仁爱精神感化身边的人;德是做人的道德信仰和修养,她体现了孔子对自己的要求,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应该认真修炼自己的德才能为人师表;法治则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投身法制建设,搭起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
第四段:价值的渗透。
《论语》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思想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孔子的言行充满人间智慧,对于现代人也有启发意义。文化的传承,更要以《论语》为指南来实现。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展现出像孔子那样的思想和精神的品质,这也是适合我们国家现代化的精神之源。
第五段:结语。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学习、理解,从而将学到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都应该在读书中结识道理,在读书中汲取营养,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理解,『论语』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将在我们这里得以发扬光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源泉,也为我们自己和国家再创造美好的明天打下基础。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拜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后,内心激动,觉得此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观察【论语】的角度以及其提出的很多有关【论语】的观点都是十分独特新颖而实用的,让我对【论语】有了一番新的体会。总的来说,【论语今读】主要通过以下这两方面来解构【论语】,即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的“半宗教”一性一质与“半哲学”一性一质。说它是“半宗教”,主要缘于其雅俗共赏的普遍一性一、对其他宗教的包容一性一及“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更是称,“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倒有些像西方__的【圣经】一书了”,“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而说它是“半哲学”,则因为虽然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但其中孔子对其学生问题的回答中处处反映了一种深沉的理一性一思索,是对理一性一和理一性一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正因为是靠理一性一、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并非【圣经】。也正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图,【论语】也不是【理想国】。”李泽厚先生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其所试图阐述的观点所在。
然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我们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都学过【论语】,但当时也只是应付考试,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今年寒假,我收到学校的礼物是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我心里一阵窃喜,因为这正是我想读的书!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平凡的我虽然从不需要考虑“治天下”的大事,但是对【论语】的魅力却十分向往,而且书中讲自身的修养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所以闲暇之余,我总一爱一背几则论语,慢慢咀嚼其中蕴涵的道理。李泽厚先生的这本【论语今读】视点独特,是自已心中所理解的孔子思想,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上学期,学校发了一本很厚的书,封面的篆字拿回家我妈妈都不认识,里面的内容都是从右往左从上到下竖着念,好在旁边有标注汉语拼音,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说这本书很珍贵要好好爱惜保管,这本书就是国学经典《学庸论语》,“论语”的“论”要读第二声。
感谢学校开了读经典这门课程,我们语文谢老师带领着我们早晚吟诵。在幼儿园的时候背诵过《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国学经典,我对古文化很好奇,虽然很多不太理解其中的涵义,但是谢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慢慢就能体会书本中的道理,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老师告诉我们,《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核心著作,记载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多么有用途,“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我来说有些深奥,但是从读经典这几个月以来,加大了识字量,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朗诵能力,对学习尤其是学习语文助力不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书中篇篇经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节我最喜欢,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撒谎,学习认真,温习功课,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和朋友的信任。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好这些,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性情。当然这些很多是老师和父母讲给我听的一些理解,我要按照孔子说的那样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读好经典,不断提高自己。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制造了光芒绚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xx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其次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索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仔细读书,就会越来越怀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索,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索而不读书,怀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索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假如不得已要出远门,也肯定要告知他们准确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肯定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假如耽搁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忧。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才智,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今天,我读背完了《论语》中的学而第一,使我深受感触。同时,也知道了其中的含义。
其中的第2条:有子日:“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在古代,人人都很孝敬父母,没有一个喜欢造反,就算喜欢冒犯父母的也很少见。每个人都很文明,尽职。
第6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与《弟子规》中总序里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此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是一样的,讲的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言行谨慎信实,博爱众人,亲进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我要在假期里多背《论语》,并且要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用这些道理约束自己。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论语》以其简洁明晰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领着几千年来的文化探索与思考。通过阅读《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人生智慧,更能够在这些智慧之中找到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应用。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悟到了孔子对于人生道德、教育和社会伦理的思考,进而在自我修养与为人处世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反思和启发。
第二段:人生修养与道德观。
《论语》中孔子的言行无不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修养与道德观的重视。孔子以做人为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时,孔子主张以道义为先,追求道德价值的最高境界。他的思想启迪着我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的认识,让我意识到只有在自我完善并做好表率的情况下,才能引领他人真正实现道德观念。
第三段:教育与学习的观念。
《论语》中的教育观念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孔子提倡学习至上,他倡导的“温故而知新”依然给我们以启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强调师道尊严的重要性,并主张个别化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天赋,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而非机械地套用一切。这一观念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认识到学生应该更多地发展自身的特长,而非一味追求成绩的高低。
第四段:社会伦理的价值观。
孔子在《论语》中对于社会伦理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他主张社会应该以仁爱之心相互关照,提倡个体之间的友善和和谐。孔子强调要追求道德与正义,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他反对权利和利益占据道德之上,主张以道德价值取代物质求索。对我而言,这些观点启发了我对于社会伦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尊重、互助相助的关系,追求与他人的和谐共存。
第五段:生活智慧与人生感悟。
通过《论语》的阅读,我获得了许多关于生活智慧和人生感悟的启示。孔子的“不做已见,力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等语句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这些智慧语录教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也告诫我要持续学习和修正自己的错误。在我迷茫或失败的时候,这些智慧语录都成为我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结论。
《论语》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在阅读过程中给予我了深厚的思想滋养。通过对于人生修养、教育观念、社会伦理和生活智慧的思考,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论语》中孔子的智慧言行不仅在古代,也在今天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部经典著作,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教育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在学习国学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宝石璀璨夺目,它就是《论语》。读《论语》让我获益匪浅,虽相隔千年却似近在眼前,耐人寻味的经典理论荡涤我心灵的尘埃。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它包含孔子对教育、政治、哲学、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读完这本书,孔子的形象跃然我眼前,我对孔子的印象极为深刻。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他开创儒家学说,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立私学,打破贵族教育。他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人的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在他的教育方法的指引下,我努力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对儿子就像对学生一样,不唠叨,用心简单引导。子曰:“学《诗》乎?不学《诗》,无以言。”“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告诉儿子学《诗》的意义,告诉儿子学《礼》的好处,只告诉儿子这两个方面,其它一句不啰嗦。孔子以其自身感悟引导儿子学习《诗》与《礼》,儿子在孔子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学习了《诗》与《礼》。儿子自己悟到、学到的本领才是真本领。
他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执着努力的人。当鲁国不重用他时,他放弃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去周游历国,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一传就忘记所有,离开妻儿,他在外整整十三年。十三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啊!我出去参加夏令营,才五天,就受不了了,无法坚持。可孔子不然,虽然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他为了实现理想,放弃了一切!这种执着精神,这种坚韧的意志是成就孔子的关键。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这句好学名言已经被我铭记在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恐怕再失去它。他自己也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多么好学的一个人呀!要是我具有这样的精神,我定会有一番成就。看到孔子这么伟大的人,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成为他那样勤奋好学的人!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范仲淹幼年不幸,他出身贫寒,年少时只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读书。每天晚上,他都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到第二天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生活如此艰苦,他却毫无怨言,专于研读,终有所成,还为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受赞誉。
现在看来,至少名人少年多立志这句话并没有错。然而经历了挫败后,对“弘毅”的觉悟或许更加深刻。
论语个人阅读心得体会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说对人的分类与判断,我们学论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我们的价值观,价值观就包括了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在这一节课,我的到的对君子与小人的分辨是这样的:君子是有价值观、原则与方式的,所以学习任何知识都会学得比较好,因为掌握了方法,所以君子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局限(君子不器)。君子也是二元以上,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原则但不去攻击别人(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在学术上的另谈),君子先做事然后再说自己做的事,这样既不会有空话(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也能用在判断事上)。
小人呢?没有自己的原则、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也是一元或元都不元的思维,只能掌握有限的数量较少的知识,并且因为没有思维体系把知识串联起来,所以能做的.事是固定的,像一个器具只能做相对于君子来说是少得多的事情(“小人器也”君子不器。当然,君子不愿意学某些东西或者有些东西不学另当别论),因为没有自己的原则,所以喜欢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经常变脸,跟谁在一起都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温故而知新也是一种思,但是要结合学,否则光学不思,就会迷惑,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更多有益的东西,灵活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上是我学习论语的感受。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对于整个东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许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许,如果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确实是这样一种后果的直接缔造者。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诚的教徒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宗教始终不过是无数围绕“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会有一个帝王真的允许哪个宗教来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会有哪个人怀着神圣的心情认真去探讨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国不会出现像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性觉醒期,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片刻从人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中国的哲学是彻头彻尾经世致用的哲学。“子不语”所表达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实质则是漠不关心,以致所有“怪力乱神”在最初就驱逐出了研讨的范围,也使得在后世这种实用主义的风气经年不绝。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十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诲和人生智慧。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对我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就我阅读《论语》的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思辨能力。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具有非凡的才智和充实的学识。他善于逻辑思维和推理,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和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他提出的观点都充满着智慧和见解,给人以启迪,使我认识到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与孔子的智慧相比,我觉得自己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修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其次,《论语》中所提到的一些道德准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他教导人们要以诚待人,以德为先,以礼修身。这些道德准则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困难,而孔子的道德教导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只有在道德准则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气质卓越,行为高尚。
第三,《论语》通过讲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与争鸣,给我们展示了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孔子与他的弟子之间并非一味的教诲和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启迪。他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相互纠正,共同追求道德和智慧上的提升。这种师生关系备受推崇,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尊重其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学习。
第四,通过阅读《论语》,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气质。孔子主张培养“君子”,即道德修行、学问修养、言行举止合乎规范的人。在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正是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最后,透过《论语》,我认识到“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价值。孔子提出了“天道”,即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天然的道德原则,这种原则与人的本性相吻合。他主张人们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这种思想给予了我深深的启示,让我明白了自身的责任和目标。唯有在实现自己的道德提升和人格完善的同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孔子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论语》,并将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与思考能力,追求真理,追求格致卓越。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阅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一直以来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挤时间看看书,可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牵绊,直到前些日子,才终于拿起放在枕边的被搁置多时的《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己,完善自己。“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己。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一个头脑!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自信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质之一。特别是正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的学生,更是要从我们这里学习、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会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约制。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励自己。与成功一样,强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个过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绩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充分肯定它,适当奖励一下自己,鼓励自己再加把劲,这样就能得到一点自信。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自己激励的办法之一,是运用临时性的激励办法。学会自己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内心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把每一次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信心,都会有助于主宰自己的意志与习惯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它能助你与成功同步前进。让我们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学生吧,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快乐是一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读书让我们明智,学习让我们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乐趣的一部分。不想标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毕竟我只是俗人一个。只想平静的面对虚名利禄,以古以镜不断学习,做到“守节声色场,安志纷闹中!”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作为一本经典之作,《论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笔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有了许多心得体会,下面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读《论语》让我深刻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卓越。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智慧和学识无疑是无与伦比的。通过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人性、道德、教育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孔子将“君子”定义为有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律和修身养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这种智慧和卓越的见解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读《论语》使我认识到修养自身是最重要的。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才能德才兼备。只有自我完善,才能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通过读《论语》,我意识到人的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再次,读《论语》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强调了“学而时习之”的观念。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在书本中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孔子提出的“三纲五常”以及他对于教育的重视让我深思。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作用愈发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应对社会的挑战,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读《论语》促使我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虽然《论语》是一本古代经典,但其中所涉及的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现代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们的功利主义思维、道德缺失以及社会关系的冷漠等。通过读《论语》,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并且更加明确了在未来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应对。
总之,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孔子的智慧和伟大的思想引导我们,让我们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反思了现代社会的问题。通过读这本经典之作,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成为更加优秀、有价值的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论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思想,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该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友好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神话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几对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这笔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非常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谏官。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平原君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时荒山中吹笙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博戈达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这些事例让之事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作弄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八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家庭教育了我怎样与课堂教学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学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十四
阅读论语,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所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明白了人道、仁爱和诚实的重要性,还发现了自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儒家思想所给予我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抚慰。论语不仅给我带来了启迪和教诲,还为我指明了道德的方向和人生的价值。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更加坚信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论语中所强调的“仁”和孔子的思想,对于我而言有着极大的启示。论语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像春天的阳光一样充满温暖与仁爱,待人宽厚、和蔼可亲。作为一名学生,我明白自己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做到明辨是非、善待他人。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做一个真正的仁者,才能真正的获得内心的平和和快乐。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真实与正直的重要性。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货令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坦诚正直,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真实、坦诚与正直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我决心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坚守真实与正直的原则,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用以指引人们如何过好一生。这一理念使我深受启发。个人的修身,是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道德修养,做到修身齐家。在我看来,修身齐家指的是要做到修身养性、守规矩、知感恩等,以此来推动家庭和谐与进步。治国平天下则是人人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并决心将之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阅读论语也给了我希望,为我指明了人生的价值。论语中的许多智慧箴言和对人性本质的探讨,给予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志士”的含义,认识到了追求卓越和抱负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实现自我并给他人带来帮助和利益。同时,论语也提醒我要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成为一个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阅读论语,给予了我新的见解和思考。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告诉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阅读论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之指引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我相信,在论语的指引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