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汇总23篇)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于情感表达,我们可以从个人经验和他人经验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下是一些科技创新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一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在实际地理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只用传统的言语讲授,这样的方式会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概念与原理,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很显然,演示法有突出的直观性特点,通过形象、逼真、动态的过程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有用地理”的真正内涵,加深了学习印象,慢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地图法。
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__版中,共有47条标准涉及到“运用地图学习”,它包括“运用地图说出/描述/归纳/概括……”“在图上识别……”“阅读图”“在图上指出……”等具体的标准。
地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方法中无可替代,地理教师要多用、常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使用地图的习惯,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使用地图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纲要法。
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纲要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点也有很好地促进作用,这种方式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知识点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四、探究法。
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育不是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法注重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往往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运用。探究法不仅仅适用于课堂的某一环节,也适合于整节课。
五、生活教学法。
生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记忆会更加深刻。
将热点时事融入到教学中,如:“西成高速铁路,20__年12月6日全线开通运营”,这可以联系到__的行政区划、地形、气候、农业生产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全球最长海上公路——港珠澳大桥在20__年1月1日正式通车。”这可以联系到__的海陆位置、气候、交通以及区域地理等内容。
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教学法的运用会逐渐促进学生形成关注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良好习惯,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影响及原因,进而想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来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慢慢将学生变成“地理人”。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二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地理课堂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学能手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结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见到的一些现象,提出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导入新课不能拐弯抹角。
导入新课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谈话法,可以设疑提问,也可以进行演示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根据新课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导入语言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二、不能抛开课本满堂灌。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合谐的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上抛开学生和课本唱独角戏,从上课到下课,自己一讲到底,以显示对教材的熟练程度。这样做一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把学生读书、做练习的时间挤到了课外;三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是应该禁忌的行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钻研课本的习惯,把课文学深学透,将地理课的教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语言要规范。
规范的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衡量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因此,地理教师的语言一是要逻辑性严谨;二是要概念准确。如某地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三是用词要恰当。“武汉位于广州的北方”、“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等,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四、板书不能杂乱无章。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知识的重点要点。地理板书除文字外,还包括一些板图、板画,要把文字板书同板图、板画做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布局,避免文字板书与板图、板画相脱节。许多板图(画)是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边画的,要合理布局文字板书与板图(画)的位置,不要使板图(画)影响后面的板书,造成文字板书的拥挤或由于板面限制而造成前详后略的情况。
文字板书要层次分明,特别是每个大问题的几个方面,要统一使用1、2、3、4……或者(1)(2)(3)(4)……,不能混淆。新课尽量采用提纲式板书,少用括号式、结构式板书。
五、要规范用图和指图教学。
挂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教具,是地理教师的得力助手。在教学中指图最好使用指图器或者比较精致的教鞭,不能随便用手指、粉笔或一根粗糙的.木棍去指挂图。在指城市、河流、山脉、高原、平原等地理事物时,要做到点是点、线是线、面是面,力求准确无误,不能漫无边际地指,抓不住要领。
指图讲解时,教师要努力做到指图动作与语言表述的协调一致,教师的站位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不要面向黑板或挂图,更不要用身体挡住部分学生的视线。
六、规范地使用录像、投影片。
我们提倡电化教学进地理课堂,利用先进的投影、录像甚至微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慎重地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投影片、录像带,避免使用与教学联系不密切的录像带。教学中暂时不用投影时,要遮盖住投影器;用完投影后,要及时关掉投影器。用完录像后,也要及时关闭录像机和电视机,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干扰。
七、要拘小节。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教师良好的习惯、行为、修养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一些不好的习惯和行为会产生不良的作用。
教态方面,要端庄、自然、大方,不要拘谨,也不要随意地走动;在进行演示时应力求准确合理,教师应从小事着眼,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八、结尾不能拖泥带水。
课堂教学的结尾不要拖泥带水,挤占学生的课间时间,也不能草率结束,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要养成按时下课的好习惯,关键是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时间,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用心探讨课堂结尾的技巧和艺术,提高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三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高考和中招考试取消地理后,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一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相当完整,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即形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换句话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总的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
――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浓郁突出的“地理味”
――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
――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
――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趣味性强。
一节完整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良好的开场白,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紧接着,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寻找和讨论新课的知识点,运用地图剖析难点,排除疑点,强化重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网络。同时,使用多种语言技巧,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解疑。并且,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最后,反馈教学效果,强化训练,扼要结尾,就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学生通过探讨、答疑,获取知识,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突出了“有趣、多能、重情、务实、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要的目的。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四
一、思想品行: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也极大的开阔了视野和文化境界角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自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和叙事教育写作,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
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主动学习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朋友,促进相互了解支持。教与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且引导学生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家长的帮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和感念,这样做可以更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而且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来自 CooCo.NEt.Cn
作为一名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精力思维力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备课和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中,也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坚持每天读一点教育名著,每天思考一个自身和学生教育中的细节和问题,通过点滴积累,努力让自己做思想教育管理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匠。
坚持在读写研究中学习工作生活,成了我最近几年来的特色,虽然占用了很大的时间精力,但是我从中收获了一种接地气的成长方法方式途径。
今后,我还要在创造机会,努力在英语和信息技术方面做蜗牛一般的努力。蜗牛精神,既是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信仰,也是自身主动成长的一种必要的毅力和动力。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我前行的路上给予的极大帮助支持,有精神上的,有物质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心存感念,更好的前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动力和智慧。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五
课堂教学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理智型。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著追求。
二、情感型。
这种教学风格的表现是,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三、幽默型。
这类教学风格所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四、技巧型。
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
五、自然型。
这种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当然,教学风格可能还不止上述几种类型,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归纳。即使是上述几类,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毫无联系。实际上,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互补的,只不过是某些教师更多或更鲜明地体现着某一特殊类型,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实践过程,是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锤炼和追求的结果。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六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高考和中招考试取消地理后,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有独自的特点。一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相当完整,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即形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换句话说,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是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总的特征,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风格的。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
――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浓郁突出的“地理味”
――图文并。
[1][2]。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七
端正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发学生智力,充分发展师生的潜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积极开展教研教改,使每位老师的整体得到全面提高。.
二、情况分析。
本组有三位教师,其中一位是兼职的,,其余两位是专职老师。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加上配套的挂图等设施不完善,因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还有下一番功夫。
三、工作任务及目标。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提高课时效率,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推广自学辅导法、目标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全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切实搞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使用和研究,吃透精神,取得较好效果。加强新课程目标和理念学习,做好新课程各项阶段性的工作。
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老带新、互相学习、整体提高,力争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研组。
四、实施措施。
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授之以&”渔&”,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做到教师忙在课外、学生忙在课内,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组织教师深钻新课程、新教材,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教师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配合学校搞好优质课竞赛和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
抓好德育渗透工作。结合本组学科的特点,在计划备课上课中体现德育渗透内容。
五、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新课程目标讨论制定计划。
第二周集体备课。
第三周讨论八年级新课进度教学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四周组织教学竞赛。
第五周讨论八年级复习计划。
第六周集体备课。
第七周讨论段考命题。
第八周论文评选。
第九周刘俊示范课。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试卷分析讲评讨论讨论后段情况。
第十二周评优秀教案复习建模课。
第十三周八年级模拟考试。
第十四周刘杰老师研讨课。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
第十六周评选优秀教案。
第十七周集体备课。
第十八周迎考复习。
第十九周材料搜集。
第二十周教研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八
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改变了“教师__心地位,学生处被动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基本格局,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索发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种活动能力。
在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出让学生能顺利自学、探究的学习程序。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有了较大的活动自由,但教师仍需要作为引导人或成员参与到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中去,并且事实上由于采用了自学、探究、讨论等方式致使教学活动趋于复杂化,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等。
二、实际训练。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使学生亲自检验所学地理知识的本身是否正确,检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第三,它可以为将来在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作准备。对于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更是一条基本的途径。此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德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语言传递信息。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对于学生来说,口头语言的训练、书面语言的表达“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至今仍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四、直接感知。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直观是“领会的开端环节”,地理学科的直观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特殊意义,这是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间接性”所决定的。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于条件限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如地下、高空或发生在久远地质年代、历史年代的地理事象,教师较难或不可能都让学生进行直接观察和感知。所以,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必须和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合理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象征符号认知。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演示法展示地理事物外部形象的直观教具不同,地图是以一系列惯用的象征符号来表征地理事物的,它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特征以及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的特点,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同语文学科运用词典,生物学科运用显微镜,物理、化学学科运用实验一样,地理学科运用地图是其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方法。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地图都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地图或者其他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必须结合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并且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配合,做到符号认知和直接感知相结合,图象信息和语言文字相结合,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和“纲要信号”图示法。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九
本节课的亮点是比较成功地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复习课之中:
1、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知识之间的记忆链接,加深了记忆: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象、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可以非常有效地把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知识归纳起来,增强记忆的深刻性。
本节课只用了4幅思维导图就把《中国的地理差异》整一章的主要内容生动有趣地归纳出来,右总到分,知识之间的记忆链接非常有趣紧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4幅思维导图如下:
2、本节通过思维导图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反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反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的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主题中心,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点的连接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发散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更加庞大有序的数据库,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就越强。
如本节课《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最中心的主题就是“青藏地区”,由于地区轮廓也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本节课“青藏地区思维导图”就以青藏地区的轮廓和轮廓内部的“青藏地区”主题作为导图中心。为加深学生记忆和加强记忆的有趣性,本人将青藏地区的轮廓进行加工,使其与海豚的轮廓有几分相似。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部份内容的`重点,因此延伸出去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高”和“寒”,自然环境特征深刻地影响了青藏地区人文特征,因此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人文”。而“高”、“寒”和“人文”三个关键词又可以继续发散,发散内容可以有很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人就只列出一些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适当发散。发散过程中非常注意思维的逻辑过程,因为无序的发散会使知识变得凌乱,违背思维导图的宗旨。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建立“青藏地区”的数据库,也同学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地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3、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鼓励多用生动的图形来取代生硬的文字,鼓励根据个人喜好形成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鼓励多发散等方面的特点都说明了它将非常有效地激发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兴趣。
如本节课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都是我国地理环境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也是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可能很多学生都去过这些地方旅游,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加到思维导图里面去,体验到创作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4、本节使用的思维导图框架预先设好并印发给学生,减少笔记时间,增加思维空间,而且方便学生进行再次复习。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
摘要:
初二地理知识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界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技能和学习能力,深化自我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等。作为教师应结合初二地理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初中地理知识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和作用。尤其,初中地理开始作为考查科目出现在初中教育阶段之后,初二地理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作为教师应结合初二地理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借以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一、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民主的、和谐的,其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构建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其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主要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如,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进行交流等等。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这一特性,采取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平台,给予学生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诱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借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学习“中国的旅游业”教学内容时,笔者鉴于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爱好,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之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收集、讨论、总结。充分尊重学生,渗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整合、优化地理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在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上或者教学内容选材上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或者地域特征有些不切合实际,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作为教师应以教材为基准,结合学生、地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重组,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认知和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于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学生的认知规律、需求、生活经验等进行重组,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性,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坚强后盾。如,初二地理教材内容的顺序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的,因此,笔者将其顺序进行调换,将“中国的行政区划”作为开篇来教学,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以互动、朗读、抢答等动态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突破地理知识的难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
三、强化初二地理作业的设计。
作业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最后一环节,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发展等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作业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笔者在作业设计上倡导“高效课堂”模式,即: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作业的完成时间上设计多元化的形式,如,采取导学案的形式设计提纲问题作业;在新内容教学结束时,设计课堂训练作业;对于课堂巩固知识设计基础性的地理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知识的主干,如,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世界最高的山峰、高原等世界之最的地理事物,中国的陆地面积、行政区划的等级、省级行政区划的数量等这样基础性地理知识,笔者采取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只需写出关键词即可,花费时间短且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笔者则以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为背景来设计开放性较强、答案不统一的作业,来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创新性等等,引导学生多角度、以地理的眼光去分析实际问题,升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初二地理教学属于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上有初一的地理知识基础,下连接着学生的地理考查。新课改倡导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借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芸先.初中地理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一
从70年代中期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开始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如果把计算机引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地理学科的特性,使广大的地理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收集地理素材,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图、声、文交互性强,界面友好,操作简捷方便、灵活易用,易于控制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其优势,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出示地理感性材料,便于学生观察,而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处理,在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既可以显示地理事物的全貌,又可局部放大显示,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平面景观,又可显示其空间立体形象;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平面景观,又可显示其内部结构。如利用三维立体地形图,可使地形图旋转显示,从而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一地形,了解其基本特征。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静态特征,也可显示其动态变化过程,如演示褶皱、断层的形成过程。既可以显示地理事实材料,又可揭示地理基本原理。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播放影像资料,所以在讲火山、泥石流时,可播放相应的录像资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的刺激,使学生乐于接受,又体现了趣味性原则。又由于计算机友好的人机对话功能,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可以有多种控制,还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运用多媒体。
[1][2][3][4]。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在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深刻影响了高中教学工作。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全面发展。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显示人文关怀,具体落实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
以往的'教学模式多以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师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地理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地理知识的传递,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梳理重难点知识,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还原、重演和展开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直观展示地理知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如在教学《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西北地区的风蚀蘑菇、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长江三角洲地貌等,让学生将直观的图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起来,分析地貌形成的原因,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理清知识脉络。
二、合理融入考试难点。
当完成相关的知识学习后,需要借助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达到一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后,需要利用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进行这些教学环节时,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积极转变思路,寻找其他有效的途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布置相关的地理作业时,可以将社会环境和生活与理论知识加以联系,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有效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如在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这一节进行教学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地貌地质考察活动,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布置的相关作业。如学校选择的地区有典型的沉积岩的分布,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该岩石,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为分析该岩石的特征,并结合书本让学生思考岩石的转化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重难点知识,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科学解决出错,合理引导学生学习。
3.1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多是在课后作业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在对出错情况进行处理时,往往忽视了错题的作用,仅仅只停留在改错、纠错以及找错层面。教师要想有效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必须要科学解决出错,充分发挥错题的作用和功能,并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往往难以比较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气压的高低,从而无法准确掌握热力环流的方向。
3.2因此教师可以先借助flash动画将气压高低情况以及热力环流方向进行演绎和解释。其次,设定近地面中“冷———热———冷”这三个点,让学生绘制图画,并对等压线弯曲程度、高空和近地面的气流流动方向和气压高低等进行标注,然后找出其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最后,利用变式图设置疑问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加以检测,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有效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拓展自身思维,提高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现代化教学。
4.1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习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方法一般包括主线启发、反问启发、对比启发、直观启发、情境启发和设疑启发这六种方式,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法,确保学生能主动回答相关的地理问题,实现地理现象的视觉化与直观化,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高中地理而言,教师讲解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时,学生往往难以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4.2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提高。如学生对“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这个知识点难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的知识反问学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及时融入考试难点,科学解决出错,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现代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确保学生熟悉和喜欢地理,最终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地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地理如何学习。
重视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边缘联系。
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与文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均有广泛密切的联系,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注重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如考查学生对民居、风俗、园林、旅游、考古等问题分析与研究,都能体现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养。
专题复习中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历年高考试题试题的解读,强化表达能力,研究真题,把握命题趋势。重视真题的练习与分析,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有序性、严密性,加强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和书写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准确而简明地使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
高中地理有哪些答题套路。
一、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适中的气温、适度的降水)。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等)。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运输方式、干线交汇处)。
2.政治因素(省会—省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政治或经济或文化中心等)。
3.军事因素(一些军事要塞—作用在减弱)。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二、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三
与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比,实行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出现了变化。管窥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把重点放在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上,而在新课标中,高中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活动,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悟地理学习与应用的方法,根据自己探究到的方法对地理知识做到更好地掌握;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一直受益。因而,实行新课标后,教师成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演,真正的演员变成了学生,而教师作为导演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真正的体现出来。
一、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地理认知进行启发。
首先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应当明确,事实上,教育与生活是具有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生活领域诸如生活环境、状态以及经验等的关注,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活的加工和再现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地形雨、对流雨和锋面雨等降雨成因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气流上升凝云致雨的过程中的原理进行深入生动的理解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烧水的过程中,提起锅盖出现的现象。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联想领悟出与烧开水的水蒸气上升遇到较冷的锅盖形成小水滴的原理类似,降雨也是这样形成的。地理的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被动地使用课程的教学资源,应当主动探究使用并积极地开发教学资源。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留心日常生活,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得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
其次,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选择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在内,以此为良好的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得学习环境更加适宜。因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当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取诸如ppt展示、对互联网网页进行浏览、打造专题的学习网站、下载相关的教学录像和视频组织观看等,将地理的教学素材进行不断的扩充和丰富,课堂有效性获得极大地提高。例如,在对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和锋面雨形成过程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静态的地图难以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flash将这些地图变成动态的展示,将雨带移动到的地区按时间的先后展示出来,将锋面雨形成时冷暖风的交锋过程用动态图像体现出来。此时,教师不需要再有太多的说明,学生可以对图像很好的理解,并且脑海中更容易留下原理过程的情境。运用这种手段,将抽象的转变为具象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注重兴趣和地理思维的培养与开发。
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智力开发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多引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事例,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起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和情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生动风趣的语言运用和激越的情感往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在地理教材的编排上,有些偏人文的知识点是比较枯燥的,但它们作为一种重要的素材,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与贯彻。因而,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美化,争取做到幽默风趣,结合情趣与理趣,让笑声出现在课堂中,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和谐轻松,促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其效果要明显高于枯燥说教的教学方式。
三、采用教学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评价和体验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所谓的教学评价,即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诸如气质、毅力、意志、进取心、自信心、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等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考查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了新课程教学后,人们格外注重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调节产生的影响。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充分的保护,激励他们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爱护,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来。
其次,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追求评价主体与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诸如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生之间的互评。逐渐改变过去主要进行外部评价的做法,在学习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与主动发展,从而推动学习进程、促进学习效果以及效率的有效提高。我们开展评价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逐项的对照和反思评价的结果,对自身的素质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理解,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教育目标等都要发生相应的更新与改变,每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应当将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地更新,不断探究并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准确的认知,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地理有更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04.
[2]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04.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05.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第一中学)。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四
学校把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确定为“三步六段”、“35+10”模式,即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课中分“六段”,课堂时间分配为35分钟+10分钟两部分。
一是课前师生实现“两个前置”。教师由备课改为编写“导学案”,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探究经历,实现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目标。二是课中认真落实“六段”环节。三是课后落实反思跟进。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师生做好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学生做到堂堂清、巩固落实。
(二)规范课堂实施流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六段”环节,即是: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平等对话、探究质疑氛围。教师首先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搞好三次学情调查,即调查学生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课前学生板书的正确率、调查5分钟交流中暴露的问题。然后根据学情精讲点拨,精讲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拨云见日、点石成金。同时,还要做好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通过“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课堂小结把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通过检测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
在课堂时间管理上,认真落实“35+10”模式。前一节课里的后10分钟,就是下一节课的开始。在这10分钟内,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师指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等,指导学生读通读懂教材,参与学生预习,与学生共同探究导学案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参与者。这是点火预热期,学生处在第一学习态,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了充分展示、有效质疑,学生会利用“45分钟”以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主动学习,课堂的时间也就不再是45分钟,而是35+10+x。课后学生深入预习,进入第二学习态。
第二节课35分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当堂检测,这又是学生的第一学习态。留下10分钟再预习第三节课内容,如此循环,用两个“第一学习态”夹击“第二学习态”,有了良好的“第二学习态”,课堂就高效起来了。
(三)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各班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性别、兴趣爱好等状况,组建了多个高效学习小组,建立了包括学习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强化专家引领指导。
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学校除聘请中央教科所华教湖北省办事处的专家担任总顾问驻校指导外,还请来湖北大学教授“坐诊”,为高效课堂“把脉”。专家们深入课堂看课,开学两个多月来,看课80多节;参与指导校本研修30多次,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稳步推进。专家引领指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论证,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否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二是提供教育理论支撑,通过专家报告、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三是参与指导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建章立制,积极反思,课堂高效初见端倪。
(一)认真总结,积极反思。
学校根据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坚持天天有小结、周周有总结,并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来看,学生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高效课堂需要学生预习充分才能精彩展示,展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它促使学生力求把每个知识点弄懂,以满足课堂交流的需求。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不再害怕课堂,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质疑,常常在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上,经常出现小组合作解答某一问题的情景,这是我们传统课堂中很难看到的情景。
2、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看,“满堂灌”的现象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搬走了讲桌,学生不再是排排座,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面对面坐着。教室四周全是黑板,每个小组一块板面,教师不再控制黑板,而是退回到学生中,形成了“生进师退,生不退师不进”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学生在展示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中收获着职业的幸福。教师上课也是上学,与学生同样“带着学案来,满载知识归”,实现与新课程共同发展。现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精力流失率明显降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3、从学校教学管理上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实施高效课堂,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使为之服务的教研组集中备课、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电教工作、后勤服务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章立制,持续推进。
学校立足长远,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的系列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立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示范课验审制度。实行高效课堂“示范课”申报制度,所有申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孵化室”接受专家评委验收,不能达到标准的再次申报验审,直到合格。
2、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的专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巡视,做到“有课必查,违规必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业务反馈”,值周校长在每天第八节课反馈当天课堂巡查情况,通报当天的工作情况,对违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4、建立导学案评价制度。每周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一次评比,将优秀导学案收编入册,供学科教师参照学习。
5、建立名师评比制度。学校建立了“高效课堂名师梦之队”选拔制度、“学校创新发展岗位功勋人物”评选制度等,以此激励教师潜心研究,专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几个月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学质量的曙光让学校教职员工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学校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效课堂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平稳提升。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五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技巧.
作者:袁一志胡华林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刊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六
摘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课程理念、标准和目标进行逐步的落实。在课程改革的巨大浪潮中,应当更加注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并落实“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的力度,注重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落实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七
摘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其学习地理能力,逐渐让学生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高效课堂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运用于其他方面,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以良好的感情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为教师,应摆脱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放下教师身份,在努力消弭与学生之间隔阂的基础上,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下,学生便会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沉浸于学习知识中去。在地理教师这个朋友的指导下,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学生既能感受到地里学科的独特魅力,也逐渐锻炼了自身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高中阶段,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非常沉重,若是任由学生如此发展,会逐渐消磨掉他们的意志与斗志。而教师这个所谓的“过来人”则能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给他们提供帮助与建议。因此,这个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适时建立友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里变化并了解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并为他们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动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地理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下,各学科教师纷纷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确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强的认知能力。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以及新观念地不断涌现,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对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1.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以其直观、形式多样的特点广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如讲到“等高线”“等深线”“气压带的分布”等知识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呈现出这些地理事物,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而不是通过想象力去学习这些知识。
学习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将其与地图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识图、读图,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此打造高效课堂。
2.采用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展开新课之前,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如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内容时,笔者便根据学习目标给学生设置了学习任务,即通过学习,了解“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等知识。如此,学生就能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很大提升与锻炼。如此,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这对提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也极有帮助。
3.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问题的带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改进过去的单一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手段,为提升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一直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这对他们高度掌握知识极有帮助。
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你们所处环境处在哪个气压带吗?”等到学生回答完该问题之后,笔者又问他们,“你们这种该气压带影响下的气候是什么?这种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始探讨知识;之后,笔者又问学生,“你们知道气压带与风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笔者留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大气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此,整节课学生都在回答问题中度过,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变得更加深刻。如此,便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优秀人格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重视自己在学生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使他们在该阶段能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娟.彰显新课程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j].文理导航,2011,(02).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八
同时,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指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技术能够很好的与高中地理图表相互融合,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并且促进了各个学科教学的效率的提升。
同时gis技术能够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要充分发挥gis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让教师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完善高中地理的教学。
同时教师在应用gis技术时,还应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得教师在通过gis辅助教学时能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在应用gis技术时应注意对自身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
传统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课本、板书、讲解等方式来教学,学生主要是听和记忆,教学模式主要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在通过练习一些课后习题巩固知识。
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gis技术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地理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等的数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的技术。
并且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普及,社会对具有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人才的需求更大,因此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将其加入高中地理课程体系,让学生意识其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充分体会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并且通过让学生感受到gis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并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潜力的发掘。
并且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教师通过感受到其实际的应用来培养学生是思考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并且gis技术也是一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教师在借助gis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起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系统,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并且gis技术具有强大处理和操作功能,能够科学有效的发挥其地图处理功能来进行使地理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加强学生的理解。
并且gis技术中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特征等,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要素,辅助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各阶段的特征,从而更准确的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gis技术具有图层管理功能、专题地图制作功能、空间分析功能。
gis的图层管理功能能够对地图的点线面进行分层管理和分类管理,教材中的地图一般都是许多图层要素叠加之后的效果,学生在观察时不能清晰的辨认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gis的图层管理功能对各个图层进行管理,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详细清晰的地理知识。
gis技术的专题地图制作功能能够利用点、线、面、文本、地图符号、填充色彩等,以非常直观形象的方式完成各种地图数据的生成。
具体的应用方式是通过gis软件绘制各种交通图、地形分布图、河流分布图、旅游分布图等,教师通过结合具体的地图来讲解对应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边观察边听讲,从而更有效的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如在讲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规律的知识中,教师可以通过gis的数字高程型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然后通过对应的地形剖面图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地理信息和空间信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地理知识对应的图形,从而更好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柱状图、直方图、坐标散点图、饼状图等来使地理数据可视化,将数据信息转化成图形信息,从而更好掌握地理事物的规律。
如可以将中国人口密度的数据表制作成分层设色专题图的方式来表现中国人口分布空间的不同,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总结人口的分布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空间分析主要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地理对象分布、位置、演变等来帮助学生了解其对应的地理成因和规律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对不同的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等,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特征的成因和规律。
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gis技术叠加农业地域分布图和相关的气候图、地形图等,让学生系统掌握农业地域成因。
总之,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熟练应用gis相关软件,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只有把新理念充分渗透于课堂,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教学环境有待完善等因素,导致地理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很难被及时消化吸收,教学质量下降。
因此,在“生本教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
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
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
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
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
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
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
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
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弥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
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
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
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
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
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2]郝永谦.“高效生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践行[a].新教育时代(11月总第5辑)[c],:1.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十九
一、思想品行: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也极大的开阔了视野和文化境界角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自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和叙事教育写作,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
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主动学习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朋友,促进相互了解支持。教与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且引导学生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家长的帮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和感念,这样做可以更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而且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来自 CooCo.NEt.Cn
作为一名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精力思维力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备课和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中,也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坚持每天读一点教育名著,每天思考一个自身和学生教育中的细节和问题,通过点滴积累,努力让自己做思想教育管理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匠。
坚持在读写研究中学习工作生活,成了我最近几年来的特色,虽然占用了很大的时间精力,但是我从中收获了一种接地气的成长方法方式途径。
今后,我还要在创造机会,努力在英语和信息技术方面做蜗牛一般的努力。蜗牛精神,既是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信仰,也是自身主动成长的一种必要的毅力和动力。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我前行的路上给予的极大帮助支持,有精神上的,有物质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心存感念,更好的前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动力和智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二十
摘要:
初二地理知识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界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技能和学习能力,深化自我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等。作为教师应结合初二地理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初中地理知识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和作用。尤其,初中地理开始作为考查科目出现在初中教育阶段之后,初二地理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作为教师应结合初二地理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借以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一、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民主的、和谐的,其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构建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其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主要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如,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进行交流等等。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这一特性,采取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平台,给予学生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诱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借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学习“中国的旅游业”教学内容时,笔者鉴于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爱好,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之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收集、讨论、总结。充分尊重学生,渗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整合、优化地理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在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上或者教学内容选材上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或者地域特征有些不切合实际,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作为教师应以教材为基准,结合学生、地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重组,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认知和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于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学生的认知规律、需求、生活经验等进行重组,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性,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坚强后盾。如,初二地理教材内容的顺序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的,因此,笔者将其顺序进行调换,将“中国的行政区划”作为开篇来教学,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以互动、朗读、抢答等动态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突破地理知识的难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
三、强化初二地理作业的设计。
作业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最后一环节,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发展等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作业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笔者在作业设计上倡导“高效课堂”模式,即: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作业的完成时间上设计多元化的形式,如,采取导学案的形式设计提纲问题作业;在新内容教学结束时,设计课堂训练作业;对于课堂巩固知识设计基础性的地理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知识的主干,如,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世界最高的山峰、高原等世界之最的地理事物,中国的陆地面积、行政区划的等级、省级行政区划的数量等这样基础性地理知识,笔者采取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只需写出关键词即可,花费时间短且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笔者则以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为背景来设计开放性较强、答案不统一的作业,来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创新性等等,引导学生多角度、以地理的眼光去分析实际问题,升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初二地理教学属于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上有初一的地理知识基础,下连接着学生的地理考查。新课改倡导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借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芸先.初中地理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二十一
摘要: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互相交流与互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提问效果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如果能提出更具生物学特点的问题,不但能有效激起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生物概念与原理,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好生物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如果初中的生物老师在课堂的提问中一直采用形式单一、耳熟能详的、周而复始的问题提问方式,学生就会产生反感,就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心不在焉,那么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造性、好奇心都会被严重制约和压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但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要改革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呈现出应有的新姿态,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课堂提问中应遵循的原则。
1.提问的准确和科学。
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明确,不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让学生产生误解,从而无法正确回答。例如,“新生命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样的提问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如果这样提问“新生命在哪里发生?”就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这就要求初中的生物老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前,要能认真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语言,做到问题设计既要符合自然科学的事实,又要语言准确精练科学。
2.提问的对象和难易度。
课堂提问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问题的难易度、得到的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应该选择那些生物基础扎实,有一定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其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明白,生物不是很难学的,只要肯努力有基础就能学会。对于一般难度的问题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们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就应该提问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回答出来,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使他们学习生物。
3.提问的精与滥。
课堂提问确实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但是要做到恰到好处,问题的提出要少而精,而不是多和滥。问题的提出要做到精,问题的设计就必须准确与科学,既能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发散他们的思维。如果问题的提出比较多和滥,就会使学生难于应付,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更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4.提问的技巧与评价。
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应用一定的技巧,不能每次提问都平铺直叙,让学生没有新鲜感,从而丧失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的兴趣。技巧的使用应能激起质疑意识,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都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的精神,敢于表现自己的意识。对于回答特别好的学生也要真心的进行表扬,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理想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保护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初中生物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1.提问要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环节,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承上启下,而且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向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长白山的气温和锡林郭勒的气温是非常类似的,但是二者的植被类型却不一样,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思考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提出的这个问题,不但使学生明确了将要学习的内容,指明了学习的目的,而且还使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即使新课得到了有效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提问应掌握提问的艺术及方式。
对学生提问题时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及方式。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声音的大小、语调的快慢、语气的强弱、态度的变化等。要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信任和关心他们的,只有和学生搞好了关系,成为了朋友,才能使学生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的答案与教师预想的答案不一致时,应能快速地找出学生答案中合理的部分,给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而不是不一致时,全面否认学生的答案,从而打击学生的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勇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催促他们赶紧答出答案。
3.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是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的表现。因此,生物老师在让学生学习了某节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针对学过的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并相互回答,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的观点,进而使全体同学都能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让学生提出来自己没理解或有疑问的部分。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在种植水果的时候,怎样做才能让果子长的既大又甜?”等。这些问题不但使学生更深的理解了教材内容,更使他们感到学习生物是有实际用处的,从而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研究生物。总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不但是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更是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的集中表现。有效的提问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环节,离不开学生的配合,离不开生物老师对提问技巧的掌握,更离不开老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只要我们教师能和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那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叶兴福.有效提问研究[j].青年文学家,05期。
[2]庞薇.对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期。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二十二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地理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相对以往教学,新课标有着重大性的变化。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要求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树立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关系,即互动教学。
关键词:地理;互动;艺术。
教学的目的`不在教师“教出去”,而在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听懂、学会和熟练掌握。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关键在于一个“巧”字。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地理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如,在教学“西亚和北非”一节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在这盛日炎炎的夏季,大家是否曾想过撑着伞,头部枕着救生圈,悠闲自在地漂浮在大海上,多么惬意!不知世界上是否有这种地方?”这样导入,一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好奇的心理兴趣盎然地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二、巧打比喻。
恰当的比喻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如,在教学“地形雨”时涉及迎风坡和背风坡,学生容易把二坡混淆,我用人爬山的例子做了这样的比方,人们在登山时心情是很复杂的,在登山时登的越高,消耗的体力就越多,很容易出汗,而气温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却相反在降低,山上的感觉非常清爽,人们在下山时心情非常愉快,并且很少出汗,而此时气温随着海拔不断降低而升高。登山好比迎风坡,迎着阻力往上爬,下山好比背风坡,心情愉快往下走。通过形象比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很多初中地理知识讲授时,可以适当选用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想象又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人口与环境”时,选用一幅“苦难的母亲”让学生看图回答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母亲代表地球,其苦难的原因不能提供吃、穿、住、行条件。(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众多的问题。如,社会不安定因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3)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相适应。
四、利用音乐穿插地理教学。
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利于人类智力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有时以音乐为背景穿插常规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如,在教学“水资源”时,面对21世纪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人类浪费和污染的形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呢?我选用《爱的奉献》高亢激奋的歌曲,使此时的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所谓:寓教于乐,乐中有教。
地理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久而久之,学生能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同时作为一名21世纪的地理教师,只有不断研究课堂教学技巧,开拓知识面,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篇二十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创建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纵观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充分得到应有的发展,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的低效将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的人。因此它要求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本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生活质量,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这样的人就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动的唯一依据。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的“客观知识”教给学生,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造成学生缺乏思考、提问、批判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素质教学的功能。小学优质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教学本领,而且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启发性和创造性,改变学习方式,体现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研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和谐、全面、自由的发展。在美国的兰祖力和里斯所著的《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一书中提到优质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将教学搞活,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富有意义,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达到有机结合,从而给现有的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3.目前国家和北京市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单一传授式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一些课堂中缺失主体性、有效性、创造性、情感性,教学效率比较低,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教学方式改革,以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和学效益,促进学生主体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效地教和学,从而使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
4.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学校中也正在努力尝试进行优质教学实践,但在学科领域中实施优质教学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我校组织的几次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时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学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着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
(1)、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好多教师仍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未能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情感概念个性等重要的教育资源。
(2)、有效性缺失: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课堂教学密度小,质量差;教学效率低;知识迁移能力差。有些单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组织形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多样化,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还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未能很好地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充分发学生的潜能,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3)创造性缺失: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重演绎思维,轻归纳思维。
(4)情感性缺失: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中的情感性缺失;教学中情感阻隔。
由于教师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从主观要求出发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听众、观众,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合作,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枯燥而呆板、平淡而乏味,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以致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高度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其基本特征是优教、优学、优质。所谓优教是针对教师行为而言,指教学目标各更先进、教学设计更合理、教学内容更科学、教学方法更有效。优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学习态度端正、情感意志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思维状态活跃。优质则是针对学习效果而言,指通过课堂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有效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体系,其内涵特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教学目标的先进性、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学主体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情境的愉悦性、教学结果的发展性。优质教学应该具备民主的课堂文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持久发展。
从广义上说,“有效教学”是指凡是对教学功能工作有影响的各种要素,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优质资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目的。从狭义上说,“有效教学”指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使得一堂课为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选用等达到最优化,并且各环节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实施优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方式是说“说话和做事的方法和形式,”因此,教学方式是教学行为的方法和形式,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步骤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