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通用15篇)
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总结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采用适当的段落划分和标题设置,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可读。总结是让我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利器;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一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二
我们为各位同学整理了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供大家参考学习。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三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四
很多人都认为
成绩
是用大量的题堆出来的,其实不然,要想提高成绩,我们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知识点是学习
各门课的关键。我们要对它格外重视。因此,下文精心准备了这篇中考数学知识点解析,以供大家参考。圆的面积 s = r r
其中, 是周围率,等于3.14
r 是圆的半径。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2r 。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为:s=r2(r的平方) 。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数学知识点解析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五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杜甫《登高》原文。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中九年级课本中为“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六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对集合,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或;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于含有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
5.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七
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序号:1234567。
项:45678910。
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
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
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八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6年春,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_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结果:
(1)“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来自 COOCo.nET.CN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二、曲折的年代。
1、“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的原因:
(1)_的扩大化,特别是“_”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受到政治批判的人物及作品:
(1)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2)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3)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4)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5)结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出现的背景:
(1)“_”结束。
(2)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_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繁荣的表现:
(1)反映“_”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4)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九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十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十一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题型很多,每种题型又不完全孤立,其中有些题型的解题思想有相似之处,如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所以一直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中考考查的实际问题多贴近生活,而且立意新颖,设计巧妙,所以决不能靠死背题型,要具体分析每一题的实际情况。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十二
在中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数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几何,另一部分是代数。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函数的应用这一章包括两个内容,分别是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与方程这一节知识汇总。
知识点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知识点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知识点三:用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节知识汇总。
知识点一: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
知识点二: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基本初等函数)。
知识点三: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在本章中我们要理解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怎么联系和转化,这是函数与方程思想的本质,函数反映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际生产生活中,这种变化随处可见,如何利用函数来揭示,这就是函数模型所要应用的。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十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十四
我们知道,全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偶数两大类。被2除余1为奇数,被2整除为偶数。它们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奇数偶数,奇数和奇数之和是偶数等。灵活、巧妙、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性质,加上正确的分析推理,可以解决许多复杂而有趣的问题。用奇偶性质解题的方法就称为奇偶分析。巧妙运用奇偶分析,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来,根据俱乐部的全体成员围成一圈,每个老实人两旁都是骗子,每个骗子两旁都是老实人的条件,可见俱乐部中的老实人与骗子人数相等,也就是说俱乐部全体成员总和是偶数。因此张三说45人一定是骗人的。这实质上是利用了对应的思想。
原来对每一枚硬币来说,只要翻动奇数次,就可使原先朝下的一面朝上。按规定的翻动,其翻动1+2++77=3977次,平均每枚硬币翻动了39次,这是奇数。根据7739=77+(76+1)+(75+2)++(39+38)可以设计如下翻动方法:
第1次翻动77枚,可以将每枚硬币翻动一次;第2次与第77次翻动77枚,又可将每枚硬币都翻动一次;同理第3次与第76次,第4次与第75次第39次与第40次都可将每枚硬币各翻动一次,这样每枚都翻动了39次,都由正面朝下变为正面朝上。
针对数的奇偶性,还有很多富有智慧性的问题。例如,有足够多的三种水果:苹果、梨、桔子,最少要分成多少堆(每堆都有苹果、梨、桔子),才能保证得到这样的两堆,把这两堆合并后这三种水果的水果的个数都是偶数。我们可以借助列表来解决。
可见,三种水果的奇偶情况共有8种可能,所以必须最少分成9堆,才能保证有两堆的三种水果奇偶性完全相同,把这两堆合并后这三种水果个数都是偶数。
你瞧,如果你能巧妙地进行奇偶分析,你的智慧一定让人拍案叫绝!
数学知识点解析与应用篇十五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1) 解题步骤:
a、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2 )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 3 )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 4 )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 5 ) 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6)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2、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3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