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5篇)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思路具有指导作用。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教学思维,以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阅读这些教案可以激发你的教学创意和思维方式。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0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2、能摘录并积累相关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2或第4自然段。
5、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集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和美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flash动画,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3)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相应的词句。
5、汇报。读一读画下的句子。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勒嵌且嚼
(3)重点指点字形:锡腾嚼
2、出示生词:欢腾矫健飞翔安闲马驹内蒙古偶尔牵牛花锡林郭勒一碧千里
(个别读、小组间互相检查读一读。)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三、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己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自读,已经画出的语句。
四、练习。
1、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词语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
2、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摘录并积累相关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2或第4自然段。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新授: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指名回答: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2、结合练习题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同桌讨论讨论:草原上有()、()、()、()、()、()。
3、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自己找出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尝试背诵。
5、小组互相背诵。
三、作业:
1、按要求从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摘录词语。
2、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一篇小短文。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ppt课件。
视频短片。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1.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2.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cd。
1.设问引入: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双叫什么吗?为什么?提示课题,齐读。
2.练习激趣。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
3.谈话激疑。是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连起来说一说。
5.指导学生勾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齐读。
1.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3.小组研读课文第五、六段。
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的意思的。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 给春天
三月桃花水 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 增添勃
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 流勃生机
1.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 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新词卡片。
1. 默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1.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课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体会到这种感情?画一画,再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1.写你喜欢写的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4.一幅画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
2.想像画的情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
重点难点
1.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准备
课文cd,几幅风景名画。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堂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_____”,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以及对比辨析、近义互解等方法理解文中“道别、叮咛、歌韵、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声音,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声韵美、景色美,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特色,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中的新词,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法:情境诵读法、迁移引导法。
学法:对比练习法、阅读想象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指名学生发言,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去了解秋天。)。
是啊,有人喜欢看秋天,看它的五彩斑斓。今天,让我们来听秋天,听秋的声音。
(板书课题)。
谁来读读?(指导朗读,读出停顿,读出静心,读出陶醉,读出号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诗,读好它就是最美的语文课。
二、学习新课:
1.自己读一读,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每人一节,检查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检测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
(2)词语认读检测。
4.分节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第一、二节:
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仔细听,这样读好吗?
(老师范读第一节,学生点评,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读出秋天的幽静。学生练读第二节。)。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两节放在一起读吗?
(引导学生发现诗节语句结构的相似性,第一节写秋风吹树叶,第二节写蟋蟀鸣叫。)。
当你找到了规律,就可以把它读得很好。现在请你在诗中找一找,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中的近似语句,指导读出节奏和情感。)。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指导读好“暖暖的叮咛”“掠过”“歌吟”。)。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指导读出排比句的起伏变化。)。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指导读好“远方”“匆匆”。)。
还有一节,谁能来试着读读?其他同学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再出示: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想象朗读,读出趣味:
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也走进了作者眼中的秋天里。
(1)出示第一、二节: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听,你能看到那幅画吗?
(引导学生想象秋风吹黄叶、蟋蟀擦翅的场景,补充语言训练:黄叶会说什么?蟋蟀会唱什么?)。
(2)我们把诗歌变成了图画,你能把图画变成诗歌吗?
(出示秋雨图和诗歌架构,让学生尝试填空式表达。)。
(3)出示第三小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用这样的句子再来说说吗?
(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听到的雨声。)。
(4)试着自己读读,还能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来?和同桌说一说。
(5)组织全班交流,让秋天的美丽个性化呈现。
6.一咏三叹,读好结尾: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声音渐小,秋去秋来。)。
三、小结:
听听,秋的声音——看看,秋的风景。
《秋天的雨》。
教学要求: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
体会。
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
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
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认识8个认读字。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一、导入。
板书:国宝金丝猴
问:
1、你见过金丝猴吗?它长的什么样?
2、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自学课文,看看书中介绍了关于金丝猴的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如有不懂的词,请借助字典理解。
(二)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据自学提示,独立阅读。
(一)自学提示:
1、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二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金丝猴的那些知识?
3、三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二)自学情况交流。
1、自学字词情况:
腹部、乳白色夺目、高雅华贵、忍耐
惧怕、酷暑、幼芽、拒绝、率领
砍伐、仅仅、赠给、逼人、逃之夭夭
(三)朗读课文,解答问题。
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四)读一读有关的段落。
四、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
(一)说一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讨论明确:金丝猴浑身是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只有在我国才能看到。
(二)补充材料: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面临灭绝,打算怎样保护它们?
五、总结。
(一)现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说的话?
(二)选做:设计以金丝猴为内容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阅读,能够基本的理解课文。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斩钉截铁敬佩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封建封闭。
借:借口借用借钱。
初:初中初升当初。
渊:深渊渊博。
敬:尊敬敬爱敬礼
憾:震憾遗憾。
板书设计: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国徽》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叙事儿童诗,充满情趣,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热爱和崇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
朗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读)为凭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
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徽、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先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为国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读给同桌听,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感受成就与成功,寻找分享与快乐的感觉。
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就可以知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它和国旗一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还需加倍努力。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92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通过本册语文的学习,要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叙述表达的能力,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材简析: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本册课文开头5页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写好钢、毛笔字等内容的图片,这样安排,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出钢、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本册课本结构简明,类型不多,主要为“课文”和“习作”两大部分;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明确规定“只要求认识的”生字不列入考试范围,学生习作仅限于学写片断;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练习样式不多,数量适中。
3、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本册课本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重展示时代风貌。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插图构思精当,绘制精美,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本册课本提供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范字,安排了专门的习作课,采取了读与写“长线结合”与“短线结合”并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在学习习惯方面,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接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3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四、主要措施。
1、重视识字教学。在认真教好本册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注意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运用,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写钢笔字、毛笔字等习惯培养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默读、查字典、听讲、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4、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在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能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注重日记教学,把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作为日记教学的重点,多练笔,多修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2课时。
第二周: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第三周:
4、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
练习13课时。
第四周:
5、北大荒的秋天2课时。
6、西湖3课时。
第五周:
7、拉萨的天空3课时。
练习23课时。
第七周:
8、蒲公英2课时。
9、三袋麦子2课时。
七彩课堂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来自 cOOco.net.Cn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3、师:说的好,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难,找到金钥匙改变穷山沟的美好愿望。)。
(日积月累b组的词语,要求会读、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