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实用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强对某个领域的反思和思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果。写心得体会要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避免使用模糊词汇和术语。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思路和启示。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一
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赤壁市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活动,成为了赤壁市小语青研中心的一员。整个活动下来,很受感动。感动市教育局周青、江清秀两位教研员对小语工作的执着与孜孜不倦,感动课题组长们对小语工作的艰辛付出,感动小语工作者们的敬业精神与无私奉献。通过学习,使我对我们的语文课题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对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活动中,江老师的精彩主持,两位老师的片段教学,三位组长有针对性的课题阶段性总结,以及其他教师代表发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课题研究中肯定可以提高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我们教师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听了几位课题组长的总结发言,我知道了:在课题研究前期,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然后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还要查阅斯霞、崔峦等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参与者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
二、课题的研究氛围很好。
三个多小时的参与,学习,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直到结束了还意犹未尽。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能参与到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伍中来。就拿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与方法”来说,对于一篇课文课时划分的研究,需要我们课题组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在阶段汇报会上,听取课题组成员的意见,认真修改才提炼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课时划分。在这里,我想要感谢市教研员周青老师和江清秀老师对青语会成员的耐心指导。听组长邱辉说:每当她遇到困惑时,两位教研员就会亲自对她进行指导,给她指点迷津,使我她如沐春风,增强工作的信心,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活动的实践会让我成为思考者。
加入了小语青研会,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课堂教学中的小小细节,从日常教育教学点滴事情做起,及时反思,及时改进,真正把新课程理念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之中,做到细微深处见真情。我相信,在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同仁们一定会共同成长。就让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提高自己,服务学生。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二
这次来听杨老师讲课的人可真多。看杨老师那紧张的样子,我们就知道这堂课非比寻常,也都增添了几分惧怕,几分紧张。我呢!更是忐忑不安,一连好几个问题都被“小神童”——向伊明同学抢走了,根本没我的份,只能坐着等下一个机会了。“妈妈下岗了,心中十分丧气,你该如何劝慰妈妈重新振作起来呢?”马上一只只手举了起来,我也举起手来,一位同学又把我的答案说了出去,老师怎么不叫我呢?看来,今天我是没有“发言权”了。想到这,我不禁有点灰心。要知道,为了今天这堂课,我连电视都没看,在电脑上查资料查了好几个小时呢!什么时候我这样用功过?杨老师似乎对同学们的答案还不太满意,还在耐心地等待更好的发言。可明摆着,好的劝慰的话都说了,还有什么?我又思索起来:妈妈下岗了,下岗了还可以再上岗呀!难道不是吗?于是我充满自信地举起了手。“好,你来说!”杨老师把话筒给了我,我激动极了,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再也爬不起来,您下岗了,那么您可不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呢?当然可以。您不要觉得工作难找,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寻找,就一定会找比以前更好的工作!”“谢谢你的劝说,说得真好,妈妈很感动。”杨老师很肯定地表扬我,一边用鼓励的眼光注视着我。顿时,全班同学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课后,老师说我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好,今天所有在课堂上发言过的都奖励一本作文本,并且全班同学今天都不用做家庭作业,我们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后来老师又说:“今天一些很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女同学也发言了,像:米晗、曾婷、孙微芬~~~等等!”
我听到老师表扬我,心中高兴的“开花”了!
你们说,这节语文课,我能不能忘呢?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三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学好语文,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从业素质奠定基础。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客观上,中职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有许多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打好语文基础,有许多本该在小学阶段就解决的问题都未能解决,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汉字书写的笔顺、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未能学好,有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课文和练习题,什么课外书都没读过,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他们对学习语文是既无基础又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希望他们学好语文、学精语文,难度相当大。
不仅如此,一些中职生及其家长主观上也有轻视语文学习的倾向,他们认为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学好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而语文课只是读书、识字、写作文,对以后从事技能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学好学坏不要紧。甚至有些学生对学校为何开设语文课都不理解——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干脆说:电脑玩得好,何必学语文。
此外,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本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基本素质?是侧重于专业语文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的高职高考语文应试能力为主?以上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且科学的结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么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开展教学,要么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课程目标的模糊,极大地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无法确定,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回会感到无法操作,学校无法选用合适的教材,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也没有一定之规,随意性比较大;自然,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在普通高中全面实行新课标、新教材,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提倡个性化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等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反,中职语文教育界却显得比较沉闷,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材开发都比较缓慢,大有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之附庸的嫌疑。从而,严重束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从传统的过分关注结果、面向“过去”的终结性评价已经转向注重过程,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干扰,本应更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然而,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依然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无形中降低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
由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实训为主,作为文化课之一的语文课的教学时数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职教育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教材教法,将无法完成既定的职业语文教学任务,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以上种种情况表明:中职语文课程必须改革。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改革当前的语文教学呢?要立足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全面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切实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的组织教学过程;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语)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中职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要从中职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的难度,制定出符合中职生职业特点和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
。
教无定法,但是有规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学者研究、探讨、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为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法学法的研究蓬勃开展起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认真学习借鉴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理论,并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形成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
由于许多中职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不好,致使语文学习兴趣缺失,听说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是:(1)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的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不能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的主要意思;(3)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
面对这种状况,简单介绍听说的基本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平时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实在太差了,写的字不仅不规范、美观,还七扭八斜,令人无法辨识,而且写字速度也很慢。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该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让每个都学生练成一手好字,既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又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够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而首先应该弄清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等等,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像跟智者进行一次谈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具有人文性,“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职业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倡开卷有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能够自由、轻松的阅读课外书,放飞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中职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得以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最好与专业课教师合作,起到主副互补,共同发展的效用。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评价方式不改,教学改革就无法有质的突破。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四
近期,我参加华龙区组织的小学语文。
教学。
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陶醉。
邵老师在讲《搭石》时,通过简介什么是搭石,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感知到了课文中的更多信息和情感,也就意味着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识字,轻松识记。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祝老师在讲《猫》中的生字时,采用“开火车”和“小老师领读”的游戏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
书写规范美观,板书设计美观。
如《猫》一课,板书设计成长方形,所有内容围绕“古怪”、“淘气”板书,和课文很相称;《搭石》和《长城》板书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四、教师教态自然大方。
三位老师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大方,恰当的微笑,使人感觉亲近。手势简练、明确,运用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促进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更利于教学任务的进行。
五、教师语言组织能力强。
三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那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六、注重语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邵老师在讲《搭石》一课时,趁学生学习体验了那感人的品质,感到心潮澎湃时,指导学生激情练读,要求读出感情。并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1在反复的诵读中切实受到强烈的感染,同时也体现了分层次要求。在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充分感受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最后,她再让学生用激动而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七、注重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以“学”为主。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侧重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想办法让学生去触及文本,并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体会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你能读一读吗?”“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读”“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这样的评价细节随处可见。
三位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己制定了如下努力方向:
1、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尤其是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课堂语言的锤炼。
2、要在备课上下真功夫。自己先对文本真的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方法。
3、从教学内容总体出发确定好每节课的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三方面的目标。再精心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
4、注意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使用要合理恰当。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五
加入平乐乡学校这个大家庭,学校为了使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能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能手。学校特别组织了有经验的教师为我们所有的青年教师上了两堂示范课。
在听完邓荣富老师一年级的语文课之后,我感触很深,就本堂课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1、浮华退去,尽显山区课堂教学的本色。
40分钟的课堂没有大起大落,这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更能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的辅助作用,华丽的课件被几张图片所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联系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的本色。
2、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标准。
邓老师的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融入到课堂,跟着老师的步骤走。
3、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邓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收放自如,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邓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邓老师教学《小小竹排江中游》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听老师介绍,那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整篇课文的情节之中、大家仿佛都走进了一副美丽的画卷中。
听完潘少荣老师在四年级上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语文课,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古诗并不是那样的枯燥无味,而是一种享受。就本堂课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1、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
2、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3、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在让学生朗读时有一名学生读的非常好,潘老师用语言激励,让学生更加自信,我想,这个孩子一生会记住的!
4、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潘老师的语文课让我们看到了教学基本功的深厚,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着古诗的独特魅力。
总之,这次听课,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成长。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六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的研究的重点,现就这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而是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学习到方法。
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我个人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乐于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不同的课堂类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定的收获。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更加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七
一、我要写”“乐于写”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须臾不可少的学习情感。
小学习作教学更应始终把“我要写”“乐于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我要写”“乐于写”的书面表达习惯,使学生达到“需之切”“乐其业”的境界。
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有哪些生活经历体验,引导他们写出来。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作过程就是利用内部语言思维、表达的过程。先说后写是开始学习写作的好方法,这是学习使用内部语言构思写作的过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应该有适量的先说后写。
一条是生活习作,从写“放胆文”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所见、所说、所听、所想,养成经常写的.习惯。另一条是系统习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也从写放胆文开始,逐步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观察、学会习作,把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更好一些。通过这两条线的训练,养成“有内容”“会写作”的习惯。
读写结合”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在大量阅读中学习写作。
大量阅读既可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能力,更能塑造人格。
《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运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是“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展示交流既可以促进学生“乐于写”,又可以评价出真实的写作能力。至于写一篇作文式的考试最好在高年级进行,而且要与平时作文结合起来全面评价。一篇作文定输赢的做法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习作就是习作,是自己练习写作。决不能拿“作文选”作为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标准。要承认差异,不搞一刀切。多做纵向比较,只要学生努力了,进步了,写出来的作文说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就应该是他自己的好作文。做横向比较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习作,学习同伴的习作,承认自己的差距,树立信心提高自己。
《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从各阶段目标上看,写作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超越阶段性特征,要从情感出发,以兴趣为先导,以生活为源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另外,三维目标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具有整体性,写作教学自身也具有的整体性,不要把写作教学分的支离破碎,那样会“按下葫芦起来瓢”——顾此失彼,要以激趣——积累——思考——表达——交流为主线促进写作水平整体提高。再其次,写作能力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一起构能了语文能力,同为语文素养,所以要整体考虑他们之间联系,以大语文观进行写作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可以组织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randomword.4--]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可以结合本校提出的读优秀诗文的活动有效开展。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暑假里又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虽然是又一次的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出处 cOoCo.NEt.cN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九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这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价值。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我看了邓爱香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看后颇有收获。邓爱香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本节课教学中邓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在课文的最后刘老师带我们解读了一篇小诗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整堂课下来,刘老师课堂气氛紧凑,图文结合,同学们兴趣盎然,带着愉快的心情学完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深的知道高年级的语文课页可以拼读的这样有滋有味,让我对语文种满了信心。
教学设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金秋十月,是个不一样的十月,迎来了“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胜利举行;迎来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众多著名的教育专家;迎来了全国各地选送的优秀参赛选手;迎来了全国各地不辞劳苦、怀着拳拳之心前来认真学习的老师们。
有幸作为6600多为观摩代表中的一位进入会场进行学习,我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在这两天半的时间里,我认真聆听,收获颇丰。
本次赛课以识字、写字为主要研究主题,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均要体现“识字写字”。来自全国各地的39名教师参与了比赛,分ab两个赛场同时进行。赛场精彩迭起,高潮不断,给了前来观摩的所有一线语文教师不少启示。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山东的刘凤玲老师执教的《学棋》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是关注主体情感。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通过故事、游戏等情境设置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能识字、快乐识字,使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写愿望的生长有了土壤;二是强化方法过程。保证课堂上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并进行认真的示范和较为到位的'指导。从整体布局到基本笔画,引导学生经历“读贴——临写——对照——修正”的过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三是适度渗透文化。由单字的正常形态到组合的穿插和谐,引领学生品味汉字之妙,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丰富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内涵。四是重视习惯培养。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中年段应教会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养成独立识字的好习惯。山东曲得洪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则重在激发学生探究汉字文化的兴趣。其中包括字理的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本意、引申义等。本课在生字“恭”的教学处理上,承载着厚重的汉字学,教师先展示了恭字的甲骨文写法,在绘声绘色的析形中帮助学生了解恭敬是发自内心,传递了中国汉字以行表义的特点。
高年级段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江苏连云港的马玉春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他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同时书写指导能体现年段要求,不仅要写好单个字,还要学会行款整齐的写好几行字。
短短的两天半的学习,收获颇丰。这些老师的课堂为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模仿的“影子”,也为今后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识字和书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十
首先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不能离开语文课程的性质,不能背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要素,不能离开听说读写的任何一项,同时摆正好文本与延伸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容易忽视这些基本要求。有的老师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延伸与拓展的空间开得过大,背离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脱离了文本,使一节语文课变成了一盘大杂烩,忽视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接受消化的能力。
我认为,要想延伸和拓展语文教育,需要立足语文教材,同时更需要突破语文教材,教材本身的内容是有限的,它只给学生或教师提供了一个好的经验或者说是案例。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阅读、文字识别等能力都是通过教材基础内容实现的,通过教材上的内容,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这就是我所讲的语文学习要立足教材。
诚然任何一项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都是离不开教材的,要想拓展和延伸语文教学,则需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此,教师需要关注三个关键内容。
一是每个学生都是长短板,他们个体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些思维差异点,多去设计合理的学习内容。学生兴趣是关键,学习内容或目标设计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建设多层次多元化训练项目,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培育等。
二是拓展和延伸并不是无限度的,而是要把握好度,因此课堂拓展延伸重点内容应该关注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上,不要做过于夸张,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语文教学本体,同时还会喧宾夺主。比如在网络媒体发展的当下,很多教师会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在实践中常常忽略了语文教学根本,语文课堂不能与思想政治课堂和艺术课堂划等号。语文本身具有很强包容性,但是同样其自身的特色也是非常明显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和成长需要为目的,把教材与生活融为一体,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鉴于课堂时空的局限,一节课我们应选准一个角度、一个方面进行延伸拓展。比如作家方面的延伸、文体方面的延伸、专题方面的延伸、写作技能方面的延伸,有的放矢,不能信马由缰,随意扩大范围,面面俱到,以致于过犹不及。
三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延伸拓展的方式。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延伸拓展的方式,应有助于学生形成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延伸拓展的方式应体现层次化。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解决等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交流和合作。前文所提每个人的能力大小是有差异的,因此为了体现能力目标的要求,为了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延伸拓展时可采取分层次要求的方式,将所拓展的内容按能力层次的要求分类,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或者选择同伴进行探究。这样可以体现“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的评价理念。同时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延伸拓展的方式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再那么传统和枯燥,相反教师们通过多媒体资源等让语文内容更加多彩地呈现出来,通过各种教学视频、ppt等形式让语文内容能够更加形象、灵活的呈现出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热情,也能够激发他们更好的想象力,开阔视野。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语文学习与学生身心的特点,把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沟通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需要突破语文课堂的局限。课堂学习只能是一部分,它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这就给教学者提供了外延和拓展的契机,通过结合外部资源,从而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广泛的信息内容,通过综合对比、延伸、拓展等提升学生思维空间,提升阅读量,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教学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要将语文课堂内容与课堂外内容融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十一
20xx年3月28日—29日,在景洪市东风俱乐部隆重举行中国教育梦——海峡两岸小学名师好课堂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也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次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高子阳老师的《秦兵马俑》和吴勇老师的《习作指导(舌尖上的滋味)》,还是姜树华校长的《小木偶的故事》以及吴敏而老师的《绕道而行》,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教诲,一睹名师风采。听后令我心灵震撼,让我感受到教师可以如此多角度的授课,学生可以轻松的学到知识,同时也感知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她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此外,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然后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此次教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姜树华校长的.示范课《小木偶的故事》,在教学中,姜校长都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他先让学生交流童话,用简短的一句或两句话描述这个故事,简单了解课文后,出示文中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自由排列”,并讲出理由和叙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叙述、归纳能力。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让学生想象,“假如时光倒流,小木偶有了小女巫给的这些表情,在遇到小红狐它们,它会用什么表情面对?”课文结束,出示三个题目“小木偶的故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小木偶的眼泪”,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题目,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但充满了童趣,我们在下面聆听,都融入了情境中,大家都有一个感受“人不能只有一种表情”。
吴敏而老师的讲座“课文与课外阅读的结合”让我深思自己的教学,她主张在阅读课中,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教师之协助学生了解抽象概念;参与教学活动不说明,即只给予学生知道,不深入讲解;只安排素材、时间,不过多干涉学生如何学习。我觉得很接近我的教学理念,在我的教学中,我慢慢尝试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是阅读课,平时的一般教学,我也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疑难之处,让其他学生讨论回答,今天的课文《再见了,亲人》,是关于朝鲜志愿军回国,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景,我只带领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出示正文,让他们“自问自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超出了我的预想,其他同学的答案也让我吃惊,这时,我想起吴敏而老师的一句话“老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就是聊天,就是分享”,瞬间醍醐灌顶,我为什么课前就把课堂中的一切都设想好,教学时只让学生按我的思路走,我也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啊?只在走弯时指导一下就行。
这次的听课,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节课,老师都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让我认识到在课堂中,读、写、说要结合在一起。
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是我们年轻的教师需要去认真学习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扬长避短,以谦虚的态度面对课堂教学。希望经过磨练,使我的教学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十二
今年我选修了大学人文语文,在认真听完了周金声老师的每一堂课后,使我对于人文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对人文语文学习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人文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人文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人文语文的存在,是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
然后,人文语文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论语》、《老子》,学习了中国文化的奇葩——汉字文化,书法艺术,对联艺术,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如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讲到的“哲学所提到的任务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这一个任务:‘认识你自己’!”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
最后,我个人觉得,人们无意中忽略或不愿承认一个事实,即“一切即哲学,哲学即一切”,所以原本没有所谓的“科学”与“人文”,因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空间,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一的过程,只是人们主观的分为“科学”和“人文”。而且,毛主席早在的《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只是科学重视理性分析,人文重视感性认识,但是两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
在“重理轻文”的今天,我觉得人文语文让我们理工科学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因为感性的终点是理性,理性的终点是感性,哲学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两者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起了当代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毕生追求的人生哲学和治学态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觉得,这就是人文语文教会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愿诸君与吾共勉之。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个星期四的早上,杨老师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明天早上,我们要进行一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自我介绍”。
演讲的前一天,杨老师让同学们回去写好草稿,以备演讲。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有的在练习嗓子,有的现在才写稿,还有的在大声喧闹。我也不甘示弱,正在埋头修改作文 。
时间过得很快,"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杨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刻雅雀无声。接着杨老师发话了,说:"口语交际正式开始。”
不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排山倒海的掌声。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他那种勇敢。大胆的作风仍值得俺去学习。
他快步向讲台走去,他那急冲冲的样子,好像在害怕什么似的。
他站在讲台上,开始演讲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那位同学说;"我叫什么(名字早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这时,教室里又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又一个同学举手了。他上去时好像也很紧张。演讲时,他左手拿稿纸,右手拿话简,两只手在不停地发抖,说话的速度也加快了,好像有十万天兵天将在追杀他那样,非常紧张,总想快点读完。过了一会儿,他演讲完了,他好像变得很开心,不太紧张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上台演讲的人也一个一个地演讲完了。
"我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这时,教室里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掌声,在教室里面回荡。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大胆地去面对。我受益非浅!
语文爱好者的语文课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们的老师讲课很有趣,大家都很爱听,特别是综合活动课最有趣。每当老师教我们学综合性学习时,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记得那天又上综合活动课,内容有猜字谜,说歇后语等。老师一说猜字谜,同学们就兴致勃勃,精神抖擞。我们先学习猜字谜。老师先说了第一个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我们边听边比划,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出答案。可都被老师一一否定了。我冥思苦想了几个都觉得不对,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日”。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并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是这个字,经老师一分析,我们才恍然大悟。接着,老师又出了下一题:“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往下照,人人都说好味道。”这谜面一出,我一下就想到了,是“香”字,我把手举得高高的,大声说出答案。老师夸我了不起,我开心极了。随后,老师又连出了好几个谜语让我们猜,我觉得每个字谜都很难。看看同学,有的皱眉思索;有的抓耳挠腮;有的交头接耳。没过一会儿,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
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老师边听边提示,笑眼观看同学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没过三五分钟,沉浸在谜语世界里的同学纷纷走出了迷宫。一连串的谜语全被解了。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还沉浸在有趣的字谜中不能自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