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范文(17篇)
总结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使其更加有价值和稳定。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一
由于课堂内时间的限制,也由于主题阅读仅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补充,因此主题阅读的任务由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主题阅读选择了国际地理系列阅读丛书作为阅读材料,其难度适宜,在内容上涉及了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样化的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较多地放在汲取知识、而较少地放在语言形式如句型、搭配、语法结构上,但正是如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并获得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提升了阅读速度、扩展了词汇。
二、自主设计练习题。
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面临着如何有效地深化所吸收的知识的问题,而让学生自己为所阅读的材料设计练习题,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进阶学习方式。通过泛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了粗略的掌握,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学生提炼出关键知识点,在反复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对于内容的记忆,而且提高了书面输出能力。
三、课内外小组讨论。
如何将被动词汇转化为主动词汇,是中国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很少有口头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大班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人发言次数和时间长度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每四人为一组,同一小组内进行同一主题的阅读,各小组除了在课堂内进行有老师参与的小组讨论之外,更要在课后进行了由组长主持的小组讨论。在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对所阅读的主题进行延伸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需要用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词组来表达所涉及的概念、原理等,客观上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
四、课堂呈示。
小组讨论为所有成员提供了自由的讨论机会,而课堂上的ppt演示则使得学生得到了更为正式的语言输出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选择、总结、简化、改写,并辅以图片、声光效应,最后由一位小组成员进行陈述;个别小组预先准备了录像、甚至采用现场实验的方式,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演示过程。演示组的学生在准备ppt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效果,并锻炼了组织语言和口语表达的能力,而其他学生则在观摩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得到了有效地语言和知识的`输入。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践中,发现通过基于内容的主题英语学习,学生不仅在词汇量上有了一定的扩充,在口头复述表达能力上也到了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为浓厚,学习的自信也更为充足。cbi教学鼓励学生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交流,拓宽了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思路。但是该模式也存在着新的问题,比如缺乏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实际运用中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多的准备、学习和参与的时间。如何将cbi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地运用、并推广在所有的学生中,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生存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作者:邹丽琴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9)分类号:h3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三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准确、流利、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欢迎,因为交际法运用于英语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这符合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本文介绍分析了交际法的内容,讨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交际法。
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功能法(thefunctional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functionalcnotionalapproach),产生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
1.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基础是有关交际能力的理论。交际能力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海姆斯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懂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但实际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换句话说,海姆斯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2.交际法的原则。
交际法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实践方面,学习者总是千差万别,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然而,在使用交际法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围绕以下四项主要原则来进行:(1)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2)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4)把听、说、读、写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把口语和书面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3.交际法的特点。
第一,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第二,强调教学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第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第四,认为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不可避免。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生应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步纠正。
把交际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breen和candlin认为,教师在交际法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协调和加强所有学生之间以及这些学生和各种活动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教和学的小组活动中充当独立的参与者。教师还充当组织者、向导、顾问和管理者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应用交际法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
1.意识到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动机。在课堂上,交际活动的场景越真实越好;在课后,鼓励学生寻找使用英语的机会,例如参加一些英语活动以及商品交易会等。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情形,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进行交际。
3.组织交际性的语言活动。
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role-play),语言游戏communication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模拟表演(simulation),辩论(debate)等。其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演练的机会,达到熟练运用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
4.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学习英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因为在英语的实践中能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活动。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听,读练习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及写作练习是产生语言输出的活动。听、说、读、写平衡发展,相辅相成。教师一定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对学生加强练习。
5.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焦虑,不自信怕犯错误等,有些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实际上在应用交际法教学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会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练习多了,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际,即使在交际过程中,学生犯某种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也不应该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6.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者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交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一是“鱼”,二是“渔”,外语教学过程中,“渔”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有和现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对学生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利用学习策略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只有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交际法引入我国已有几十年,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在大学的教学中。交际法是一种可取和可选的教学法,它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当然交际法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高校教师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利用交际法教学的优势,把交际法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应用于教学,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icative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
[2]richards,jackc.&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6.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四
提出的标记差异假设把学习的`困难程度和领域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本文通过标记理论在综合英语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出学生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容易出现的错误.加以解释并提出对策.
作者:王瑜张军燕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6)分类号:h3关键词:标记性标记理论标记差异假设语言迁移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五
摘要: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接受事物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初中学生亦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采取“大锅饭”的形式去教学,难免会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分析,总结了一些现实的应用中的对策,以供教师参考,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大锅饭”;实际意义;应用对策。
前言: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接受事物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初中学生亦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采取“大锅饭”的形式去教学,难免会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近年来,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英语教学瓶颈,不仅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还保障了英语教学质量,不仅利于学生易于掌握英语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入我国,在各个学校进行研究和实践,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比如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例子不一一列举,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简单的讲就是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科学的进行分组,根据各层次间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使得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的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1]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研究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意义。
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影响成绩,大多数家长都会不惜重金选择课后辅导班。现在为什么课后辅导班这么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分阶段、分层次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进行讲解。那么,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分层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对现在的教育有何意义?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为所有的根本,而分层教学理论恰恰与之相适应,因人而定,因人而教。分层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吩咐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本身需求,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3探讨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对策。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备课讲解英语知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吃“大锅饭”的现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进度,有些却“不够吃”,而有些却能正常接受。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无形的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形式下,初中应用教学与分层教学理论的结合,解决了教学模式上的困境。
3.2教师根据英语知识水平,进行学习目标的分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因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学习所达到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其学习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初中英语学习进行学生特点,把课学习目标分解为三层,简单、容易、不易。第一层简单,针对底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达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在逐渐要求达到容易和不易的学习目标。第二层容易,针对中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求其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本知识,慢慢过度到不易程度。第三层不易,针对高层的优秀学生,教师要求其在掌握所有教授的知识基础上扩充阅读量,增加其英语知识储备量,为英语写作提供帮助。
3.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尤其是在英语阅读上。例如,初中英语教师根据已经分组的学生自身特点,掌握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具体情况。[3]其次,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区别性的讲解,对每层学生选取不同阶段的阅读材料来进行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加以区别对待,保证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效果。最后,针对不同的阶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一定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的,让其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成就感和自信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适应的教育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分层,教学内容要因人而定,教材上要因人而动,更要在分层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理解英语知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六
摘要:随着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动力理论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己成为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正确理解学习动力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实际,可研究大学生经济学英语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和学习动力理论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经济学英语课程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校;经济学英语。
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习动力是在个体学习心理系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动力性、结构性、生成性、系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该合力引发、维持并强化主体的行为过程,直至达到目标。学习动力系统由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中,认知系统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认知活动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行为系统是由行为、行为结果的评价和习惯等因素构成的外部执行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和调节系统,它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行为和信念的转化过程。
学习动力有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情境动力三种形式。目标引力是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诱引倾向,其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现出来。内部驱力由学习者获取知识,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需要引起,并推动学习者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激起状态。情境动力是由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外部情境而使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倾向,其主要以奖励与惩罚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教师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效率。第二,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业成功,能维持和加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通过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
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由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构成。第一,轻松感。学生在轻松的时候,思维就会变得迅速敏捷,这加速了知识的接受、加工和结合的进程,知识也能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第二,愉悦感。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不知疲倦,思维机制也会加快运转,知识也会很快被吸收。第三,新奇感。新的教学信息,新的教学方法,新颖而又有启迪的教学模式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接受知识。第四,成功感。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进步,如能及时得到肯定,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功感,使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和进取心。
为了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
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学英语学习的效率。第一,难易适中,突出自主。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适中,并且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预想自己可以实现,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结合教学的要求来建立这样的目标。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具有自主性,要出自学生自愿,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安排。在学生自主动力作用下,学生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而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控制。第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以经济学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本身为重点。该过程激发直接学习兴趣、指向性明确,没有中间环节。这种学习目标一经建立,就会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并伴随着一种自我愉悦感。第三,目标转化,动力内化。一般情况下,学生怀有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因此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共同的经济学英语学习任务,形成群体性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当利用群体性学习目标的间接动力激起学生投入到经济学英语活动时,教师应适时的引导他们理解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经济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来培养群体性学习目标。
(二)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活动被激发起来后,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加以维持和加强,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坚持性和效率。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自信心。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与进步,促进学习动力的加强。经济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过程、寻求学习策略,保持学习的动力。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经济学英语学习内容,克服课堂疲劳心理。
教师在安排经济学英语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或在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兴趣开始转移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学生接受新的刺激,重新兴奋起来,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灵活多变的经济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单独发言等,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方式也要灵活变换,使他们始终处于新鲜的刺激中,大脑不易产生疲劳。第二,掌握“逗引”的教学艺术。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巧妙的问题逗引学生去深入探究教材,领着他们去领略无限风光。“逗引”能迅速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逗引”还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选准“逗引”的时机和突破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想。第三,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教师要擅长运用活泼的、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将教学引向成功。幽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效。尤其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强度较大的学习之后,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这时如果能适当地动用教学幽默,不时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笑,就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实验表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最深刻。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注意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确保学习任务高效地完成。
(四)优化经济学英语学习环境。
系统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方面协调,可以使系统在原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潜力,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效果。因此,对经济学英语学习动力系统的开发要重视其外部环境。经济学英语学习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际环境。第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校设施、经济学英语教学设备及有关学习资料等。教师要利用高校的物质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发挥校园设施的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和校园景点的布置,来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激发学生经济学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其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学英语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把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视听信息合理地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良性转化。第二,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指的是经济学英语学习之外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实际影响的一切校内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等。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其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构筑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班级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情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第三,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在经济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关系。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经济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能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动机,直至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其二,经济学英语教师的精神风貌能满足学生快乐求学的需要。经济学英语教师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能使学生的心理中包涵更多的崇师、敬师和亲师的理智情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吴光林.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陈锋.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
[5]张敬国.学生学习动力初探[j].教育探索,,(2).
[6]陈虹.让“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动力[j].北京教育,,(6).
[7]陈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7).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七
与科研型本科高校不同,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集中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上。随着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快速发展,其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现存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又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如何培养地方本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其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创新和完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新课题。
一、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主要创业教育模式。
(一)黑龙江大学的辐射式创业教育模式。
(二)天津工业大学的“磁石式”创业教育模式。
结合自身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又借鉴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天津工业大学制订、实施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在其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构建了多层次的模块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的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创业有关的基本知识,即在其教学计划里的必修课与限选课中嵌入了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模块。该板块通过课内讲授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目的之二是提高大学生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创业的实践能力,即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创业教育的相关技能课程模块与实践课程模块。该模块是选修课,与专业主干课教学同时进行,多采取理论案例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三)上海交通大学的“混合式”创业教育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采用“混合式”创业教育模式,是面对全校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创业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其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另外,对有意愿、有条件创业的部分大学生,增开有针对性的相关创业课程与培训,提供相关创业园地预孵化及资金等支持,把他们培养成为上海交大学生中的创业“种子选手”。为此,聘请了许多知名学者、企业家,利用创新创业大课堂给学生作报告,鼓励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希望学生都成为未来的创业者。
二、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全校模式”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全校模式”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种类型。其一,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根本目标是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二,注重用创新意识的培养来带动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创业能力。其三是混合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会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创业者,这种方式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
(二)以活动项目为驱动,借用第二课堂开展创业教育。
以活动项目为驱动,是在借鉴清华大学发起的“挑战杯”活动基础上,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先后设立了不同形式的创业活动项目,在社会、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一定的创业氛围,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与创业环境。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活动,都主要借用了第二课堂,利用讲座或者选修课等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全校的`创业教育培训等工作。
(三)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团委是其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
团委,仍是某些地方应用本科大学领导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一方面,团委与大学生接触更频繁,易于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团委本就有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职责,通过组织各种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各种活动,从而推进学校的就业工作。
三、深化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建议。
(一)创业教育目标的多样性要求创业教育模式具有针对性。
不同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学生创业目标差异较大,因此,其创业教育模式要针对各自的教育目标来进行。在明确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各自创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各校要采用适合本校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组织、管理上做到有保证,在课程、实践平台上做到有机结合,加强对创业教育进行科学评估,质量监督等工作,科学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为更好实现学生的创业教育目标,各个地方应用本科大学既要注重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合作,也要注重各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政策、资金捐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需要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亦是其创业教育得以运行的前提保证。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在其组织的形式与管理机构等的设置方面。一是以活动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它对应的管理机构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校团委;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开展创业教育手段,它对应的管理机构是该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教务处。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中,要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其他院校的实践探索,在各自的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上,要设立专门、专业的组织管理体系,来进行协调、调配校内外的相关资源,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三)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设置既要有体系,又要有针对性。
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在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所体现,都能针对各自不同的培养对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多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其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对一些有强烈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会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既要具有体系,又要有针对性;在横向上要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纵向上又要顾及到学生具体层次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异同。
(四)搭建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目前主要有“科技园”、“孵化基地”等,它们虽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实习机会,但从科学的教育角度看,还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践体验。大学生如何在创业教育的平台上实现体验式的学习,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尚需解决的问题。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真实创业体验,最终能让大学生终生受益。搭建地方应用本科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创业体验,同时通过各种相关活动,时时让学生进行虚拟的创业体验,这种“融入式”[2]的创业教育模式,更受学生的欢迎。
(五)构建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大学生创业不是简单的事,可能在校期间就成功了,也可能学生毕业很久后才能成功,也可能怎么努力也不成功……如何对各个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进行评估,究竟是以学生是否达到各自的创业教育目标来评价,还是以各学校的创业教育过程来评价?而如何去测量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前后其创业精神与创业态度的变化,这不仅是技术方面问题,更需要在时间上来进行界定。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地对创业教育的过程和创业结果进行评估,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部分,更是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结语。
目前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多着眼于“教育模式”的研究,这远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今后应注重理解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注重研究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机制与运行原理,找到适合各个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为促进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学生能顺利创业、就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为我国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八
[摘要]本文试阐述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并提出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促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掌握外语知识和延缓或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
在语言学上,我们将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称为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它可存在于语音、语法和词汇中。其中以语音石化尤为突出。由于语言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试分析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并提出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一、语言石化现象的基本概念。
语言学家们认为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它的发展是指语言学习者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从“0”状态向以该目的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nss)的语言能力状态不断前进的过程。但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一前进过程无法顺利完成,他们的中介语水平永远无法达到nss的语言能力状态。selinke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石化”(fossilization),即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长期”(long-term)停滞不前,当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仍包含有一些与目的语不符的“语言结构”(structures)时,他们就停止了学习,他们的中介语永远无法发展到nss的状态。selinker在重申了石化的`定义,他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这一新定义克服了1972年的定义中的缺陷。
二、大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
1.语音石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在将近十年英语学习之后,仍然无法克服他们的“中国腔”。比如说,他们常常出现长短元音不分,甚至是用汉语中某些相近的音替代汉语中没有的读音的现象,而且,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由于两者的不同,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时,往往会破坏英语的节律读成汉语式的英语在语音节律上造成石化。此外,学生的来源地区对于他们语音石化也有一定影响,如来自有些南方地区的学生的语音有着明显的方言特点,或者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语言学习初期接触到不正确的发音而出现的一些很难纠正的语音的错误。
2.词义石化。
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使用英、汉两种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的极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同一对等的词语微乎其微,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在以下两个方面发生石化现象:其一,词义误等的石化现象。学生们在与英美人士交际或翻译时,常依照汉义来选择英语词汇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如lover一词在英语中指情夫或情妇,与husband或wife的含义完全不同,而汉语中的“爱人”一词一般指自己的配偶,因此把lover一词当作汉语中“爱人”来指自己的配偶就会引起误会了。其二,情感差异的石化现象。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以外,还要表达说话人或作者对所讲事物与听者、读者的态度,也就是表达感情。词汇表中的有些词语在翻译时虽然已将其主要概念表达了出来,却忽视了其内在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使不明实情的中国学生白受其苦。如“狗”在汉语中多有“卑鄙”等贬义,,但在英语中,dog却又有“忠诚,友爱,可爱”等褒义。
因此,学习者务必要弄清词语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意义,直译是绝不可取的。如果在运用英语时一再出现由此原因引起的错误表达,那么语义方面的石化现象就会产生。
三、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语言石化现象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其本质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延缓或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使之更加接近目的语。
1.学习策略的训练。
研究表明,在整个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外语学习的主体。在接受语言输入时,学习者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从中“悟”出规则,加以吸收。在语言输出时,学习者在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自我监控等一系列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异常活跃的状态中。每一个外语学习者在试图完成某一学习和认知任务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认知策略。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习策略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语的认识,帮助学生确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努力摸索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学习。这样,学习者在交际时心理压力减轻,增强了信心和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努力创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语言石化的形成。
2.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错误固然不好,但也并不是只有消极意义而没有积极意义。一般地说,对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行为主义的机械态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要通过不断的强化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容许学生错误的存在,对错误采取有错必纠、有错即改的方针,强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产生错误,怕人笑话,不敢大胆开口,久而久之,就索性缄默不说。另一种是功能派的宽容态度,认为错误是语言学习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标志,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需要及时纠正,错误可以随着学习者的进步逐渐改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听其自然,只强调学生语言的流利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克服了怕产生错误的心理,但是说话毫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停留在洋泾浜语的水平,无法准确表达。应该说,以上两种对待错误的态度都存在片面性。我们对待错误既不能有错必纠,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错误产生的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纠正语言错误。
参考文献:。
[1]cohena.gelearning[m].boston:heinleandheinlepublisher,1990.
[2]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
[3]周红云.语言的僵化现象[j].外语界,,(4).
[4]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要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6):8-12.
出自 CooCO.neT.cN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九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后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分组分享教学法应运而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组分享教学的前提班级教学正常开展,也就是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以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丰富的趣味性活动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主观能动性强。
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如果学生是被动学习,单凭教师教学就很达到学习目的。分组分享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进行分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总之,这种教学法既满足了学生互动教学的需求,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效果明显。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法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在分组分享教学过程中,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学习,为解决同一个问题团结一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着“零”距离的状态,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学习效果很明显就展示在大家面前。
3.学习效率高。
分组分享教学法在主动学习和相互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比,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4.学生优势互补。
高中生体育能力差别很大,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分组分享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对方身上的长处,与自身进行对比后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高中体育教学分组的方法。
1.目标分组。
教学方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教师可以以教学目标位分组的标准,将需要完成同种目标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如高中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教师可以将训练射球的学生分为一组,将训练传球技能的学生分为一组。
2.年龄、性别分组。
高中生处于情感意识的成熟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种运动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另外,由于高中生处于性别的敏感时期,有的运动适合男生,有的运动适合女生,更多时候为了减少男女生同组学习产生的无悔,教师在进行分组分享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性别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教师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同组成员之间的年龄差距不恩能够太大,男女最好分开进行分组。
分组。
abc分组一学生的成绩差异为基础,有的学生能力强,有的学生能力较弱,教师在进行分组分享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能力较强的a组,能力中等的b组,能力较弱的c组,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减少组员之间的攀比现象,有助于组员之间的沟通。
4.变动分组。
变动分组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是将已经划分的小组进行重新调整,主要针对小组中能力提升的学生。另外,为了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变动分组显得尤为重要。
5.宗教信仰分组。
宗教信仰分组的针对性较强,主要以我国宗教信仰较为强烈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主。如西藏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同班级内学生的信仰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信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从而完成教学工作。
1.创新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分组分享教学法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水平,教师首先应该创新教学目标。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教育不断革新,新课程三维目标是现代课堂发展的主要方向,高中体育教学也应该树立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是确保学生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第二维目标是满足学生知识与能力需求的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第三维目标是在前两维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情感意识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2.创新分组方式和标准。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分组分享教学法,还需要教师创新分组方式和标准。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组。分组分享教学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形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益。
3.创新教学结构和环节。
与传统的分组教学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和运用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教学形式,使课堂效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分组轮换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以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状况,在原有分组的基础上对各小组进行调整,如足球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射球组”和“传球组”,其中某一组学生技能训练达标后教师就可以将其调配到其他小组接受其他的技能训练。
4.与其他教学相结合。
伴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存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分组分享教学法还需要教师将体育教学其他学科相结合。教师在合理划分教学小组后,还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建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足球训练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特色,向同学们介绍刘燕敏《天才的造就》这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的成功史,学生在了解名人练习经历后,会提高自己训练的决心,保障自身能力的提升。
5.完善评价体系。
现代课堂重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运用分组分享教学法后,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效果,完善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成绩式”的评价体系,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体能以及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如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勤、主动性以及小组成绩融入到期末考核中,丰富评价体系的内容,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体育课是调节学生课堂压力的重要方式。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明确认识体育教学活动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分组分享教学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在了解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的前提下,明确高中体育教学分组的方法,结合教学需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如创新教学目标、创新分组方式和标准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保障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3]徐嫩林。快乐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
[4]龙定文。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3.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
摘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质量途径。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指出:若没有语言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无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初中阶段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了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口语学习不同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于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
(1)变换距离或位置。
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着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
(2)变换伙伴。
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
(3)变换练习方式。
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的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小组合作阅读适合于研读课文或其它书面材料的教学,例如指导学生做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2reading的阅读练习时,其活动步骤如下:
(2)各学习小组组长在要求组内同学阅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同时,安排每位同学重点理解上述三个问答题之一。
(3)组内同学相互汇报各自对文章的理解情况,然后共同讨论,使得全组同学对文章理解得全面、深刻。
(4)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5)用适当的方式评价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小组对文章的理解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应具有激励性)。
4、合作学习在讨论课文深层次内容环节中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2reading“language”时,根据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manyenglishwordsandidiomshaveinterestingstoriesbehindthem.
doyouknowanyofthesestories?
在讨论时同学尽可能地使用所学过的英语表达,由于在合作小组讨论中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因此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结束语。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突破了整班教学时空的限制,提供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弥补了整班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互进,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1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s].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2):2。
[3]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16—18。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一
摘要:随着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动力理论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己成为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正确理解学习动力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实际,可研究大学生经济学英语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和学习动力理论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经济学英语课程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校;经济学英语。
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习动力是在个体学习心理系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动力性、结构性、生成性、系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该合力引发、维持并强化主体的行为过程,直至达到目标。学习动力系统由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中,认知系统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认知活动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行为系统是由行为、行为结果的评价和习惯等因素构成的外部执行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和调节系统,它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行为和信念的转化过程。
学习动力有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情境动力三种形式。目标引力是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诱引倾向,其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现出来。内部驱力由学习者获取知识,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需要引起,并推动学习者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激起状态。情境动力是由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外部情境而使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倾向,其主要以奖励与惩罚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教师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效率。第二,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业成功,能维持和加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通过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
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由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构成。第一,轻松感。学生在轻松的时候,思维就会变得迅速敏捷,这加速了知识的接受、加工和结合的进程,知识也能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第二,愉悦感。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不知疲倦,思维机制也会加快运转,知识也会很快被吸收。第三,新奇感。新的教学信息,新的教学方法,新颖而又有启迪的教学模式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接受知识。第四,成功感。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进步,如能及时得到肯定,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功感,使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和进取心。
三、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案。
为了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
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学英语学习的效率。第一,难易适中,突出自主。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适中,并且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预想自己可以实现,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结合教学的要求来建立这样的目标。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具有自主性,要出自学生自愿,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安排。在学生自主动力作用下,学生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而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控制。第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以经济学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本身为重点。该过程激发直接学习兴趣、指向性明确,没有中间环节。这种学习目标一经建立,就会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并伴随着一种自我愉悦感。第三,目标转化,动力内化。一般情况下,学生怀有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因此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共同的经济学英语学习任务,形成群体性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当利用群体性学习目标的间接动力激起学生投入到经济学英语活动时,教师应适时的引导他们理解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经济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来培养群体性学习目标。
(二)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活动被激发起来后,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加以维持和加强,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坚持性和效率。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自信心。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与进步,促进学习动力的加强。经济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过程、寻求学习策略,保持学习的动力。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经济学英语学习内容,克服课堂疲劳心理。
教师在安排经济学英语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或在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兴趣开始转移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学生接受新的刺激,重新兴奋起来,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灵活多变的经济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单独发言等,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方式也要灵活变换,使他们始终处于新鲜的刺激中,大脑不易产生疲劳。第二,掌握“逗引”的教学艺术。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巧妙的问题逗引学生去深入探究教材,领着他们去领略无限风光。“逗引”能迅速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逗引”还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选准“逗引”的时机和突破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想。第三,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教师要擅长运用活泼的、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将教学引向成功。幽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效。尤其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强度较大的学习之后,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这时如果能适当地动用教学幽默,不时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笑,就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实验表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最深刻。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注意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确保学习任务高效地完成。
(四)优化经济学英语学习环境。
系统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方面协调,可以使系统在原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潜力,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效果。因此,对经济学英语学习动力系统的开发要重视其外部环境。经济学英语学习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际环境。第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校设施、经济学英语教学设备及有关学习资料等。教师要利用高校的物质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发挥校园设施的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和校园景点的布置,来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激发学生经济学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其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学英语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把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视听信息合理地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良性转化。第二,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指的是经济学英语学习之外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实际影响的一切校内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等。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其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构筑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班级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情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第三,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在经济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关系。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经济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能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动机,直至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其二,经济学英语教师的精神风貌能满足学生快乐求学的需要。经济学英语教师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能使学生的心理中包涵更多的崇师、敬师和亲师的理智情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吴光林.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陈锋.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
[5]张敬国.学生学习动力初探[j].教育探索,2005,(2).
[6]陈虹.让“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动力[j].北京教育,2002,(6).
[7]陈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二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紧密,这就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英语教学的最终意义在于人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是,怎样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对于语言方面的教学,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语言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组织语言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因此,笔者就我国当前的情景教学法在英语中的应用问题展开论述,文章首先对情景教学方法进行了概括论述,继而分析了情景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英语情景教学的几种方法,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作者:李娜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英语系刊名:商情英文刊名:shangqing年,卷(期):2009“”(32)分类号:h3关键词:情景教学法英语教学积极作用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三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准确、流利、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欢迎,因为交际法运用于英语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这符合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本文介绍分析了交际法的内容,讨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交际法。
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功能法(thefunctional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functionalcnotionalapproach),产生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
1.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基础是有关交际能力的理论。交际能力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海姆斯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懂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但实际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换句话说,海姆斯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2.交际法的原则。
交际法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实践方面,学习者总是千差万别,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然而,在使用交际法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围绕以下四项主要原则来进行:(1)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2)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4)把听、说、读、写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把口语和书面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3.交际法的特点。
第一,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第二,强调教学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第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第四,认为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不可避免。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生应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步纠正。
把交际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breen和candlin认为,教师在交际法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协调和加强所有学生之间以及这些学生和各种活动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教和学的小组活动中充当独立的参与者。教师还充当组织者、向导、顾问和管理者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应用交际法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
1.意识到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动机。在课堂上,交际活动的场景越真实越好;在课后,鼓励学生寻找使用英语的机会,例如参加一些英语活动以及商品交易会等。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情形,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进行交际。
3.组织交际性的语言活动。
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role-play),语言游戏communication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模拟表演(simulation),辩论(debate)等。其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演练的机会,达到熟练运用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
4.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学习英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因为在英语的实践中能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活动。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听,读练习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及写作练习是产生语言输出的活动。听、说、读、写平衡发展,相辅相成。教师一定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对学生加强练习。
5.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焦虑,不自信怕犯错误等,有些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实际上在应用交际法教学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会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练习多了,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际,即使在交际过程中,学生犯某种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也不应该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6.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者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交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一是“鱼”,二是“渔”,外语教学过程中,“渔”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有和现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对学生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利用学习策略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只有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交际法引入我国已有几十年,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在大学的教学中。交际法是一种可取和可选的教学法,它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当然交际法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高校教师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利用交际法教学的优势,把交际法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应用于教学,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icative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
[2]richards,jackc.&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1.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6.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四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语言学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其在语言生活实践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应用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更高效的学习英语,成了摆在广大大学英语老师面前的新课题。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有50年的光辉历程,它的研究面广,涉及的问题多。应用语言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生活实践是应用语言学理论最根本的最终来源。应用语言学特别强调所使用的方法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常常要一边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建立和完善应用语言学理论。
一、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催生了各种与其理论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最早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就把语言看作是刺激反应的结果。在语言教学理论中,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要学会一种语言,必须进行强化刺激、反复刺激,才能产生深刻反应,达到记住并运用的行为,这就是听说法的由来。听说法在教学中主张强化训练和句型重复训练的方法,使学习者在强化重复中形成语言习惯,达到学会第二种语言的目的。听说法的核心是听说领先,即重视口语。听说法在语言教学中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以听说训练为主,听先于说;读写训练为辅,读先于写;所有语言活动围绕句型展开,认为句型是教学的基础;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模仿、练习、记忆和重复刺激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在语言教学中只教语言本身,不教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教学要借直观的语境来进行。
到了50年代,产生了一个新的语言学派,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由于生成语法对语言的习得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因此对语言认知教学法产生了直接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而当时流行的听说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具有口语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要求,语言学界对听说法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在生成语法这一理论影响下便产生了认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现规则和创造性运用规则的过程,对一种语言整个规则系统的学习重于简单的模仿和学习,掌握好规则就可以自己造出句子并对各种新的句子进行理解。认知教学法强调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使学习者运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交际中所需要的句子;强调语言学习就是掌握规则,而不是掌握某一种具体的句型;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全面发展;允许学习者犯语言错误;广泛采用视听教具和其他媒介创造情景来进行交际性的操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以发挥和调动学习者的能力为主。认知教学法从习得的角度探讨语言教学,促进了语言教学的深化。它主要的贡献在于重视学习者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运用能力。
随着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在美国兴起,交际教学法也随之诞生。交际教学法把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把语言意义放在首位,注重语言变化的运用。
交际教学法的核心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因而主张以具体的交际功能项目如问候、邀请、做客、看病等主要线索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面,加强针对性。它认为学习外语不能脱离使用外语的情景,外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言规则和机械地操练句型,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地使用真实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设立交际情景,学生是交际者,老师发起学生间的各种活动,有时自己也参与进去,而学生间的活动是大量的。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以话语为教学单位,教师在体现交际情景的话语中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对以上语言教学方法的了解,我们应该充分看到每种教学法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为外语教学服务。
由于我国大力普及高等教育,连年扩大生源,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生源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也出现了很多困难,无法使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和在将来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摸清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好恶、兴趣和愿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法,既可以采用某一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1)分级管理,小班授课在学生入学后,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评测,不但包括书面评测,更多的是口语方面的评测。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是从小学、中学一直学习外语,但却不能讲出几句像样的外语。分级管理有利于口语同一水平的学生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教与学,进行某些项目强化训练;同时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进步程度,随时调整教学班级。小班授课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性,更好地模拟出语境进行实际操练,让每一位学生都开口讲外语,突破开口的心理障碍,看到每天的进步就会无形中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2)区别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短期目标,使其容易达到,目标的可及性可以消除学习者的心理恐惧感。对书面和口语基础都很差的学生,就要采用听说法,首先就是从最简单的听说训练开始,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记忆和重复来形成语言习惯,使其能简单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这里的词汇量是指学生能够做到听说的词汇量,在此基础上同时加强其各方面的训练;对于口语基础相对好一点的学生,使用认知法或者交际教学法,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习者突破原有句型的限制,利用有关的语言规则,自由创造出交际中所需要的句子,并将其运用到英语交际中,使其在不断的交际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对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规划由于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把学生的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课堂、课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而不仅是对一个学期进行规划。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分类和呈现方式分类的基础上分解教学任务,将其划分为学生课外独立自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教材学习两大板块,然后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教材学习的同时,提前公告本期教学目标内容,使学习者知道自己的能力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么去自主学习,实现学习从量变到质变,建成以学生为主的英语学习全过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4)创造语境,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广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现实中,好多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没有更多使用的机会,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其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鼓励学习者及早训练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养成靠耳朵吸收,用嘴巴巩固的习惯,在生活中更多使用英语,不要单单光靠眼睛学习英语。并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英语广播电台练习听力,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把自己掌握的语言能力发挥出来,消除犯错的恐慌,营造一个学用英语的环境,弥补课内教学之不足,尤其是听、说方面之不足,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在英语交际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习得,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5)不断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者的积极性是通过不断的进步来激发的,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积极提供外部有利因素的同时,千方百计调动起决定作用的学生这一内部因素,使学习者主动地学习英语。对基础差的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多组织适应他们能力水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英语口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多为其提供展现舞台,通过和外国人的直接接触,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使其感觉到外语水平的进步给其带来的便利,增强其提高英语水平的积极性。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弄清楚学生的诉求,知道学生最想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多采用学生关心的事物作为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也可以通过学生提供,只要是学生感兴趣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营造出学生最想见到的语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允许学生犯错误,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辅导作用,通过不断的操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三、结束语。
语言学习是教与学、学与用的的过程,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成果不断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把通过cet-4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把英语作为工作学习中与外界沟通的工具,就会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之路任重而道远。所以在外语教学上,不管是听说法、认知法还是交际法,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来灵活运用,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摸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同时又费时少、效果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芳听说法与认知法之对比(外语).4消费导刊。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五
各种英语演讲比赛层出不穷,推动了高校英语学习的'热潮.但英语演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研究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和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英语演讲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却正强作者单位:仰恩大学,英语教研部,福建,泉州,3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7“”(44)分类号:h3关键词:演讲比赛英语演讲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六
新疆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很难找到一种教学方法适应每个学生.折衷教学法融合了中外多种教学法的长处,是最佳选择.折衷教学法的'应用,从根本上可以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作者:张虎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7)分类号:h3关键词:少数民族折衷教学法英语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理论应用篇十七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多媒体为信息时代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为高校外语教学引发了重大变革,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媒体导入课堂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课件制作途径,对课件的设计与资源进行选择,多媒体教学与教学环境相适宜,加强教师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培训。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进入了各个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所用课时多,占用的教师人力大,并对声像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果,它操作方便快挺,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提高了知识信息传递的效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的理解和接受信息,使学生加深学习语言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现代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他强调:“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一个好的知识结构可以简化知识,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利用,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外语教学中,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景,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帮助他们很快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生的兴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它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使教育内容更直观形象,可以使教育信息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刺激学生的大脑,能更迅速地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代教育媒体有时会因呈现频率快,知识过于密集而使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课堂教学变成了知识集约化的传授,而弱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论文)此外现代教育媒体投影的、播放的是老师预先安排设想的内容,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冒出智慧的火花,需要教师认可、鼓励,而现成的媒体呈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演示,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单调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巴班斯基认为:“创设必要的教学物质基础,显然是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发挥教育教学过程的条件。”计算机的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把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文字、几张图片,播放一段视频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用眼看、用耳听、动脑想、动嘴说,做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做到自然而然的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自制课件辅助教学时,备课、课件的制作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操练时,可以通过程序设计,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容量操练,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堂上,教师只要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课文的逻辑结构,综合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可以使教师少费口舌,从而赢得了教学的时间,使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详尽,课堂练习容量和内容更为广泛有趣,新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为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保障。
(一)选择科学的课件制作方法。
科学的多媒体课件主要应体现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能充分、合理、恰当利用多种媒体(文字、图象、视音频及动画等),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其次,必须以学生为本,摸透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在课件中尽可能全面地提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解决方法;而且课件播放不能是单纯的线形、要有一些人机对话或交互式元素。同时,色彩对比要强力、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课件制作的途径不但要能够辅助教学,而且应该让老师能够承受的`起。所以需要选择一种省时、省力的课件制作途径。首先应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创作工具。目前使用较多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founder,authortool,animatorpro等。其中powerpoint最容易掌握,易学易用,操作流畅,稍有电脑知识的人都可以自如使用。当然具体选择还需看自己的爱好。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应当精通一种,达到运用自如就行。制作过程尽量自制为主,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其次教学课件是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不能单独追求制作的技巧,和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二)课件的设计与资源的选择。
虽然教学模板可以直接调用,但输入大量文本、绘制图像、制作动画、剪辑影音仍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事实上快捷制作课讲素材是提高课件制作效率最关键的一环。除利用拷贝、扫描输入文本和图片外,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还可以使用素材光盘中的相关素材,收集internet上的素材等方法。制作课件前首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着重分析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之所在。对于有必要运用多媒体表现的部分和没有必要过于强调的地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设计课件的大概轮廓。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来充实课件。其次应该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兴趣。课件材料一定要选择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内容要精彩,图片、音像、动画要精致清晰,容易理解。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彩的生活片段,经典的影视剧片段,著名艺术作品,名胜古迹图片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与客观环境相匹配。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原则:一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能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精力是否小,得来以及用来是否方便。二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四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四)加强教师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培训。
多媒体英语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不能总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沦和教学观念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将重心移向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强调发现学习,主张人文主义的各种努力。在整个施教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除了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外,他们还需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随时觉察个别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对缺乏信心的学生要适时加以鼓励并协助探索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直接影响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开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应用,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学科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还要具备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为教师学习多媒体创造条件,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进修、观摩学习、学术座谈会等机会来彼此互相切磋、共享心得,并从团体活动中获得心理的相互支持。
三、结语。
在教学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与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能把教学工具的技术性提升到极端,而无视教育的人文性,诸如西方国家曾试办过完全用现代教学技术代替教师,用计算机控制的程序化教学代替课堂教学的学校,这种尝试以失败告终。试验者发现,教师的地位是无法代替的。技术需要理性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依据客观事实,合理地综合利用,发挥各自特长,以取得最佳效果。要力求简洁,以最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学重难点为准则;要以操作方便、可靠,有明显的效果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