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篇一
张老师这节课总体来看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巧妙自然。
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3、教学准备充分,张老师利用课件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很好。
4、整节课师生互动很多,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
5、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很多。
自己的一点建议: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不是很好,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尽量少一些提示,避免填空似的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与为导向。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总结。
评:1、在游戏中感知。肖老师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通过“听口令,做动作”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了课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在活动中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用自已喜欢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好朋友在班级所处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比较和体验以及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洁的。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这时肖老师借助第4组第3排,抽象出数对(4,3),并围绕(4,3)进行读法和意义的教学。如数字4和数字3各表示什么意义。
3、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先是利用现在的座位来理解第几组第几个来介绍自己和认识同学,从而抽象出数对的写法,接着设计了“座位表”让学生用数对来填写自已的位置,强化了新知。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简洁性把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课堂自然生成,生动饱满。
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呢?肖老师利用本班学生座位,通过课件将座位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学生座位逐渐变成这两条线的交点。然后每组每行都连成线,幻化成方格图,标上列数和行数,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所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在重点处肖老师紧紧抓住(3,2)(2,3)这两个数对,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两组数对中,如果数字相同,顺序不同,则表示的位置就不相同。
4、在应用中提高。肖老师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智力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3,2)、(3,4)和(3,6);(3,2)、(6,2)和(8,2)这两组数对。让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即“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代数知识也得到巩固。
不足:1、本课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时间的关系,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三次数学化明白“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只经历了两次数学化,弱化了生活中常用的“组”和“个”转化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
2、在引出“数对”的环节,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指代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出现老师直接告知数对,而不是探究出“数对”。
其一,找准起点,重视学生已有经验。
上课伊始,教师以“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条,要求学生在小纸条上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各自的位置,相机抽起了几个学生的纸条。课一开始,教师读出学生小纸条上的内容,让全班学生猜一猜纸条上描述的是谁,不同的学生描述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学生从可能从左边数在第四组,另一个同学则从右边数可能在第九组,学生有时很难准确猜到是谁,为什么么会这样呢?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再顺势导入“怎样能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气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也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二,比较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自然建构。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展示比较学生的奇思妙想,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4,2)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教师报数对,学生站起来的游戏环节,对学生的位置(3,5)和(5,3)及(6,2)和(2,6)及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数对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横轴上的数,再写纵轴上的数,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思维也因此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突破了难点,也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其三,探究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别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在新授中,老师始终将“说小军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一说(看座位表):第4组第2个;二说(看座位表)第4列第2行;(建立组、个与列、行的联系)三说(看点子图):第4列第2行;经过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后,四说(看点子图,伴随手势和多媒体演示):(4,2);五说(点子图变为方格图,直接说出数对):(4,2)。通过不断说“小军的位置”,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体现了由认识“几组几个”到“几列几行”,由座位表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
其四,关注人文,游戏摇号助高潮
知识延伸设计,李校助的安排恰到好处。在教学简洁表示出“数对”这一知识点时,看看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的,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方法的统一性。展示数对历史的图文资料,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向学生揭示“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源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人文的熏染。课尾小知识的呈现,介绍根据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一个物体的位置,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卫星定位,不仅是本节课的艺术性小结,更开启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将学生的求知目标引入到一个更深、更广、更富有挑战性的空间领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此外,教师把练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助整课推向高潮。教师没有机械安排练习,而是从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上着手,把摇号与数对融为一体,突破了数对中0不能省略这一知识,学生在高昂的情境下轻松地巩固了所学。
总之,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罗列这一节课的成功,李校助课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教学艺术,真让我受益匪浅。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篇二
《确定位置》评课稿
《确定位置》评课稿1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下面我就何老师早上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如课前交流中,何老师说:“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师:怎么来检验她没有吹牛呢?生:上课时,像黄老师说的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时何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何老师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学生理解了数对的含义之后,何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袋子里有写着数对的卡片,从袋子里摸奖,摸到哪个,就请卡片对应的同学站起来,这位同学就是今天的幸运之星。
全体学生兴致高昂,等待着成为幸运之星。老师摸出了第一个卡片,一名学生站了起来。何老师问:“你为什么站起来?生:因为卡片上写的是3列2行,我就是3列2行的。师:请你到前面来,领取一颗幸运之星,然后请你来给发幸运之星。这名学生兴冲冲的来到台前,领奖,激动不已。师:下面我们请一名学生来摸奖,被摸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两人就是今天的幸运星搭档。”学生全都兴奋不已,有的学生激动的叫起来:老师,我来。
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的目标行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感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幸运之星的激励式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动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数对的含义时,有一个片段,何老师:老师只有一个孩子呀,怎么出现了四个呢?
生: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数列,从哪开始数行的。师亲切的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说:你看,说得真好,这就需要我们统一定位。
再如:在后边比较王乐和周明位置的活动中,数对(2,6)和(6,2)有什么不同?学生表述的不太清楚。
师示范引导说:因为数对(2,6)表示的是————
生:第2列,第6行。
师:而数对(6,2)表示的是—————
生很自然的说:第6列,第2行。
师:因为6在第一个数对中表示的是———(生:第6行————在第二个数对中————生心领神会的说:表示的是第6列),而2在第一个数对中表示的是————
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完整的叙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何老师始终都在巧妙地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示意引导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虽隐晦但却效果明显,虽无声却胜似有声,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从何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只有尽可能不断变换评价方式,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才能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确定位置》评课稿2xxxx年5月4日上午,有幸观摩了幸福路小学朱臣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老师设计精心,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朱臣老师善于制造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生成。多次运用对比教学,合理的捕捉和处理课中生成资源,优化出数对的表示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
整节课朱老师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男孩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这7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4,5)表示最简洁、方便。本节课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总之,一节好课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朱老师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比如还有教学细节的捕捉与处理,对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应对,教学策略的优化,课后的延伸的拓展等,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张显了教师的个性风采。
《确定位置》评课稿3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成为了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做得怎样呢?如何能使我们的课堂评价更为有效呢?基于这样的想法,带着学习和观察研究的目的,我认真聆听了须敏霞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到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这节课流程清晰、语言精练、讲练结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课堂上学生回答后的信息处理,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让我有些许的不满意。当然,这只是一名语文教师的个人浅见。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首
先要真诚、有亲和力,具有调节性,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死;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正确、有探究力,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再次,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热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为思维碰撞的天地。
《确定位置》评课稿4最近听了校内几位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同课异构,收获很多。张晓燕老师上课干练,厉登高老师的课问题意识很强,候详海老师课设计的很精巧,章晓燕老师的课开放。其中章晓燕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啦啦操引入,贴近生活,学生有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意见不统一,为了统一怎么办?板书很多学生的说法,体会同一位置很多不同方法,学生产生统一的需求。
关注模型的建立,利用图到圆圈的转化,然后是数对的基本要素列和行,更加明确了列行的含义、规则。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被感悟、被结晶。而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另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位置,学生情感体验丰富,能力得到提升。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些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简单地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通过写数对、找数对的方式进行分层次变式练习:普通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含有字母的数对,逐层深入,进一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的意义。通过找同列、同行的学生的位置,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从在教室中找自己的位置到找同学的位置等等活动,设计的及时。因为课上到此时学生已经疲劳,此时活动能加以调节,学生又感兴趣。
因为下午上课干扰多,章老师能不断肯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学生说4列3行,4,3……答案,教师鼓励学生说:“看,我们自己的表达竟然和数学家很接近。”
板书主题鲜明,重难点都在板书中,但有点过满,可以更凝练。
想法:更统一、更简洁是破题的核心,学生出现了很多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思考的可以更充分些,呼唤学生的渴求并呈现,激发学生强烈的意愿。
《确定位置》评课稿5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思维结果最终要通过语言这一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既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正因如此,我对本课学生的课堂发言作了认真观察和分析。本课学生的发言有如下特点:
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在课堂上发言的欲望和质量(包括主动性、真实性、创新度和声情质量等)越差,这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然而,在顾老师的课堂上,却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有的甚至不需要老师点名而直接站起来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发言人数将近70%,这在高年级课堂上是难能可贵的。顾老师特别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你可以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个建议不错”,“更简单的方法还等着你去发明,去创造呢,老师相信你!”“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等等,通过这些平等对话式的交流,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完整、规范、有条理的表达是良好发言习惯的基本要求。本课大部分学生的发言完整、流畅,无艰难生涩之感,让听者倍感舒服。看下面几个片段:
片段一:解决预习思考一
生:通过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解决了预习思考一。我可以上来演示一下么?
师:可以。
生:(边说边演示)小兔说,小军坐在第四组第三个。小兔是这样数的:先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再向后数三位,一二三。所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小猴说,小军坐在第三排的第四个。小猴是先从前往后数三排,一二三;然后再向右数四位同学,一二三四,所以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
片段二:评讲练一练第四题
师:第四题,谁来说?
生:我认为这两个3的意义不一样,第一个3表示第3列,第二个3表示第3行。
师:来看①②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相同么?
生:我认为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不相同。(1,5)和(5,1)数字相同,但数字的位置不同。
师:你来指一指吧。
生:(1,5)在这里,(5,1)在这里。(电脑演示出相应的位置)所以它们表示的位置是不同的。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发言时,能自觉使用“我认为……”、“因为…所以…”等连接词,也注意使用“我们组通过讨论……”这样的句型,代表发言内容是集体交流的结果。而且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很精练,可见顾老师平时的训练很到位,注意发挥教师和部分优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课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而学生的预习是个体自主学习的开始,这时他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提前解决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起来表现自己,讲自己知道的,讲自己的发现,声音响亮,充满自信。正是预习给他们注入了“底气”,才有案例中争着发言,全班人人参与的场景的出现,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要认识并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不同差异的学生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学会肯定、展示自己,使课堂成为学生们展示、发现的天地。
质疑和独创性是发言的最高品质,也是生态课堂的“灵魂”。本课教者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在每次交流汇报之后总不忘问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折射出教者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因如此,课堂上时常迸发智慧的火花。例如,有学生提问:确定列的时候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行的时候一般从前往后数。做这类题目可不可以从右往左数,从后往前数?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把列写在前面,行写在后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辨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加深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再如,有学生问:有没有比数对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了?虽然学生的问题显得幼稚,但教者的回答却颇有智慧: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很好了,更简单的方法还等着你去发明,去创造呢,老师相信你!这样的回答既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当然,在学生发言中有一个细节,顾老师处理得不够好,当汇报练习三第八题的完成情况时,生:我们19页的第五题是全对的。在第八题中,表示国际象棋的位置g2时,中间加了逗号了。
师: 国际象棋中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表示位置的方法?
生: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一致的。
这里学生发现了表示国际象棋的位置时,没有用逗号,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言,但是顾老师没有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其实只要引导学生把它与前面学的数对稍加比较,就会发现,表示国际象棋的位置时字母和数容易区分,可以不需要逗号,这也是一种习惯表示方法。看来,对于学生独创的有新意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准确判断,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总之,良好的发言习惯是学生上课认真,思维活跃的表现。同时,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每个教师责无旁贷!
《确定位置》评课稿6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青蓝互助“同课同讲”活动,听了张*和李**两位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的感受很深,本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张老师以游戏“打地鼠”引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出了课题。“找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探究新知时,以座位“找一找”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2.两位老师同课同讲,衔接、过渡自然,李老师语言精练,设计的巩固练习形式多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整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确定位置》评课稿7《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何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位置的空间观念。新授开始,谢老师就利用动物王国的情景,从小猪的位置入手,“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找到它位置的”,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初步让学生感知如何从二维角度去描述物体的位置。
根据物体排列规律:排数和层数都是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个数或号数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坐标中原点的确定。只有明确了“第一组第一个”“第一排第一个”或“第一层第一个”,学生才能以此类推,确定其他位置。因此,教者在教学的前三个环节,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有层次的安排。在“说出小猪的位置”环节中,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先提问:,现在要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仅仅用第几个,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看来,确定小猪位置的说法还挺多的。说的同样是这只小猪的位置,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会不同呢?教师及时揭示:为了交流的方便,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队伍中确定位置的顺序是一般从前往后确定排,从左往右确定个,可以用第()排第()个描述队伍中的位置。“寻找楼房号”环节由于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教师引导学生由小猴住的“第二层第三号”放手让学生推想出“哪是第一层第一号房间”,从而找出其他小动物住的楼房号。从实际效果看,因为有了每个环节的准确定位,所以学生确定位置都比较准确。当然在描述位置时,教师也让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说出位置。例如:书架上书比较多时,也可以用“第()层倒数第()本”来描述喜欢的书名位置,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整节课,谢老师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创设了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带领学生观察、讨论、体验,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大量数学信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片沃土。
《确定位置》评课稿8确定位置是一篇说明文,大家是否有解决的方法的呢,确定位置课文评课稿,我们来看看下文。
1、杨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用数对写出小青的位置,根据领到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article/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3、要重视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
这就是这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
《确定位置》评课稿9【1】不同于上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本课是六年级关于位置方向的综合运用,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北偏西、南偏东等词语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感知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合理性。
本课教学十分精彩,教师创设有趣形象的情境操作,不仅让学生充满兴趣,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确定位置,更加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其次教师设置了层层递进的游戏教学环节,从知道方向和距离能找到位置,导致到方向和距离,不能找到位置,在冲突中推着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如何能准确描述位置,最后找到方法后能完成任务。
三个游戏环节同时也是三个教学层次,教师设置的非常精妙,并且教师在趣味性,逻辑性之外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性,是一堂值得学的的数学课!
【2】下面结合本课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1.课前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从理论层面,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黄老师从课前活动的设计就关注了这一点。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班长的位置,其他学生来猜。其中大部分学生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见他们理解“排”的含义,但对于“列”描述不清。我想黄老师此时,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她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义,顺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梳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先列后行的表述方式,我想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很清晰。当然,这个环节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2.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在本节课中,黄老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学生自己的位置,到图片上学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圆片,再到一个点,这样就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又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如此教学真正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的形成不断完善。
教学大环节把握住后,教学的细节更值得我们研磨:
(1)在学生面对座位图时,怎么确定“列”与“行”,当时对于“列”的确定出现了分歧,黄老师老师的处理是让同学们判断谁的正确,从观察者本人的角度来从左往右数。把课件中的座位图和实际生活中的座位图结合起来不断进行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抓住一点,即从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是学生理解并认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从而统一认识,解决分歧。
(2)黄老师老师设计了一个创造数对表示位置的环节,虽然我们都知道数对的书写形式是约定俗成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探究的空间。在此刻,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每一种表示方式都寄托了学生的思想,在比较和梳理的过程中,会更明确数对的书写方法,也会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方便。
创造数对环节的意图是明显的,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这时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如请(5,4)的同学起立,请(10,6)的同学向大家挥挥手等,学生兴趣很高涨,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了。后来黄老师出示了(1,x)结果站出来一排,紧接着让孩子们创造一个数对也产生这样的效果,黄老师出现了(x,x)(x,a)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3.练习有层次,密切联系生活。
黄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生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课程的拓展
以学校各教学楼为例,按方位布置好,告诉孩子们点子图可以根据需要向两边延伸,最后和地球的经纬度衔接,使课程即有了深度,同时也拓宽了课程的宽度。
以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其实一堂课的好坏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和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需深研教材,备好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调控课堂。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篇三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word文档可编辑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张老师这节课总体来看比较胜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奇妙自然。
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肯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渗透了数学学问,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3、教学打算充分,张老师利用课件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协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很好。
4、整节课师生互动许多,供应了充分地沟通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
5、学生回答正确时,刚好予以确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许多。
自己的一点建议: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不是很好,老师应注意让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尽量少一些提示,避开填空似的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学问点不多,内容比较简洁,上这节课,关键留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洁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须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详细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洁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详细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迥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学问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相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学问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精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须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好玩。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纳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化,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上这样比较简洁的一类课,我认为应当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加为导向。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总结。
评:1、在嬉戏中感知。肖老师先从孩子们感爱好的嬉戏导入,通过“听口令,做动作”这个小嬉戏,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揭示了课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在活动中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用自已喜爱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好挚友在班级所处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比较和体验以及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洁的。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好玩味的”这一基本理念。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主动的相识情感。这时肖老师借助第4组第3排,抽象出数对(4,3),并围绕(4,3)进行读法和意义的教学。如数字4和数字3各表示什么意义。
3、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先是利用现在的座位来理解第几组第几个来介绍自己和相识同学,从而抽象出数对的写法,接着设计了“座位表”让学生用数对来填写自已的位置,强化了新知。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对”在生活中的好用性和简洁性把学问的,技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课堂自然生成,生动饱满。
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呢?肖老师利用本班学生座位,通过课件将座位中的组和行渐渐抽象成直线,学生座位渐渐变成这两条线的交点。然后每组每行都连成线,幻化成方格图,标上列数和行数,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验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清楚地建构了方格图,“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所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在重点处肖老师紧紧抓住(3,2)(2,3)这两个数对,让学生视察、比较从而得出:“两组数对中,假如数字相同,依次不同,则表示的位置就不相同。
4、在应用中提高。肖老师通过变更练习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智力价值,激发学习的爱好,提高学生的实力。结合“座位”引导学生视察、比较(3,2)、(3,4)和(3,6);(3,2)、(6,2)和(8,2)这两组数对。让学生发觉数对中的一些规律:犹如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学生的相识。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即“随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随意一点”代数学问也得到巩固。
不足:1、本课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刚好间的关系,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三次数学化明白“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只经验了两次数学化,弱化了生活中常用的“组”和“个”转化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
2、在引出“数对”的环节,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指代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出现老师干脆告知数对,而不是探究出“数对”。
其一,找准起点,重视学生已有阅历。
上课伊始,老师以“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老师在课前与学生沟通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条,要求学生在小纸条上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各自的位置,相机抽起了几个学生的纸条。课一起先,老师读出学生小纸条上的内容,让全班学生猜一猜纸条上描述的是谁,不同的学生描述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学生从可能从左边数在第四组,另一个同学则从右边数可能在第九组,学生有时很难精确猜到是谁,为什么么会这样呢?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再顺势导入“怎样能精确地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很好地调动了气氛,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阅历也在对话中呈现,老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二,比较学习,完成了对学问的自然建构。
在本节课中,老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由直观到详细,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学问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终通过展示比较学生的奇思妙想,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4,2)表示最简洁、便利。又如在老师报数对,学生站起来的嬉戏环节,对学生的位置(3,5)和(5,3)及(6,2)和(2,6)及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数对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当先写横轴上的数,再写纵轴上的数,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思维也因此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突破了难点,也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学问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其三,探究递进,体现学问形成的按部就班。
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殊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在新授中,老师始终将“说小军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一说(看座位表):第4组第2个;二说(看座位表)第4列第2行;(建立组、个与列、行的联系)三说(看点子图):第4列第2行;经过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后,四说(看点子图,伴顺手势和多媒体演示):(4,2);五说(点子图变为方格图,干脆说出数对):(4,2)。通过不断说“小军的位置”,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的建构过程。突出体现了由相识“几组几个”到“几列几行”,由座位表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
其四,关注人文,嬉戏摇号助高潮
学问延长设计,李校助的支配恰到好处。在教学简洁表示出“数对”这一学问点时,看看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的,一句简洁的话,却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方法的统一性。展示数对历史的图文资料,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学问面,又向学生揭示“一个宏大的数学发觉源于一个好玩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人文的熏染。课尾小学问的呈现,介绍依据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一个物体的位置,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卫星定位,不仅是本节课的艺术性小结,更开启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将学生的求知目标引入到一个更深、更广、更富有挑战性的空间领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忱。
此外,老师把练习与嬉戏的有机结合,助整课推向高潮。老师没有机械支配练习,而是从调动学生的爱好点上着手,把摇号与数对融为一体,突破了数对中0不能省略这一学问,学生在昂扬的情境下轻松地巩固了所学。
总之,简洁的几句话,不足以排列这一节课的胜利,李校助课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的教学看法,精湛教学艺术,真让我受益匪浅。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篇四
《确定位置》评课
一、导课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上课伊始,刘湘丽老师以学生的游戏——“击鼓传花”的活动导入新课,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传到花的这位幸运同学在什么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而这些看似简单、随意的师生对话,一是较好地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教师在搜集信息: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充满生机。
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引出“数对”这个数学知识前,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并用彩色粉笔板书,因比较醒目,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下一步出示的数学家笛卡尔表示方法形成了一个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表示的方法和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差距和区别,从内心里敬佩数学家笛卡尔,从而怀着崇敬的感情喊了喊他的名字,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了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注意到刘老师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说得又响亮又清楚、真不错、给点掌声”,如:请学生写出自己的座位号或说一说自己朋友的座位号等活动。可以想象:当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座位号时,那真是一丝亲切在心头„„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的评价时,学生的心里是多么的自豪„„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通过语言暗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最可贵的是教学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现在老师只要说出一个数对就能让一列同学齐刷刷的都站起来,你们信不信?课件(4,y)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升华,这个y代表的是第4列的某个同学,但哪一行不知道,所以第4列的所有同学都必须站起来,但一开始第4列有的同学不知道站起来。经过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写一个能让同一行的同学全站起来的数对,如(x,1)结果第一行的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课堂效果就非常明显。又如景区平面图的三清山的景点“老道拜月”“猴王献宝”它们的位置不在画好的平面图内,学生能想到延长横轴和纵轴,补充平面图来确定这两处景点的位置,说明学生已经能用数对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进一步体现了课堂效果的明显性,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整节课同学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上课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整节课充满勃勃生机。
一、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才体验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数学的生活化。
在教室中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环节,师:同学们都能在平面图中用数对找位置,现在回到我们的教室,你们要把观察的角度转移到我这来,刘老师为观察者,观察者的左边起是第一列,请第一列同学和我招招手,第三列同学和大家招招手,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和后面的听课老师招招手。第二行的同学也招招手,第三行招招手,1
刘老师说:现在大家明确了如何站在观察者的角度用数对来确定位置。那么,以老师为观察者,谁用数对来介绍刚才拿花同学的位置?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来,明确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回到导课的问题中去,学生马上就能用所学的数对知识来介绍刚才拿花同学的位置,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让学生迅速地体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刘老师说:“大家都能用数对准确的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现在,我来说数对请相对应的同学起立”以上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息息相关,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练习的这个环节中,她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现在就让我们拿着这张闯关得到的团体票去游览风景秀丽的三清山吧!三清山同学们多么熟悉的景点,同学们的兴趣更浓厚了,做相关的练习轻松而愉快!用数对表示周围的景物,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建立起空间观念。意在想象与推理中来巩固数对知识。这样,巩固数对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对的图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纵观本节课,刘老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刘老师通过颇具灵感的设计,展示了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
四、提几点建议
1、数对相当于坐标,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某一处的位置。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对。但数对是谁留意生活而发明的呢? 刘老师介绍了数对是笛卡尔发明的,但既然提到笛卡尔,是否让学生多了解数对发明的背景和在生活中的其它用途呢?如果考虑到时间的话,能否让学生课外去了解有关数对更多的知识。比如了解笛卡尔发明数对的背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笛卡尔便把蜘蛛的位置作为开始,标为(0,0),便用数对表示出了蜘蛛网上的所有交叉点;还可让学生了解数对的其它表示
(1)在下五子棋时,我们会发现五子棋的列用数字表示,行用字母表示。
(2)地球上的纬线是横着的,经线是竖着的,也可以用数对确定下来。
这些知识的延伸能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项的发明都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
3、学生探究表示数对的方法时间是否用得过长。
4、刘老师课的结尾是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让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课的结尾设计是否感觉平铺直叙了一些,能否使这节课更加别具匠心、耐人寻味、意义深远、锦上添花。如课的结尾能不能设计一个高潮:通过数对的描点连线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幻化出了一个红心的图案,使大家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用心学习,用心做事,做生活 2
中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就会天天都开心。”
《确定位置》评课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得以体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从现实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位置”在生活中运用广泛,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猜一猜”引出课题,导入新知,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这种充满了“人情味”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明确了什么是位置,初步感受到准确表达出一个人的位置的方法。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现实场景为素材,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趣,利用我们身边的情境来看、说、写、找,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中,程老师充分重视游戏、观察、比较、发现等各种学法的应用,并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找座位”、“说美景”、“送动物回家”、“下象棋”等多种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中,程老师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确定小青的位置,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位置后,又顺着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进而自然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知识的获得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主动地探究、主动地发现。最后,在新课教学快结束时,向学生展示了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大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与其是作为本课的结束,更是向学生展开了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学生在欣赏这些应用的同时,是对数学产生更深厚兴趣的过程,数学文化的渗透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总之,这节课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脑观察,动口表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与程老师商榷,在巩固环节“小动物回家”这一游戏时,小动物放的位置应在纵横坐标的交叉点上,而不应该放在这个区间里,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来看,似乎显得不够严密和科学。
《确定位置》评课稿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3
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本节课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些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作铺垫,都有极大作用。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精彩亮点:
1、找准知识的建构点,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数对”的概念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本节课程老师利用学生的座位为辅助手段,有意创设多个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维的提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2、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本节课多次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恰当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将数学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
比如程老师将我们桐城市的各个景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学生说对了,还能欣赏美景,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真有用。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比如一个学生受伤了,还在认真思考问题,程老师就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带病坚持上课,表现还这样好”。还有小朋友用点子图来表示“小青”的位置,虽然不是很简便,但程老师鼓励这一个学生:“你的方法很有创意。”等等,程老师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本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效果也非常不错。接下来谈谈自己对程老师课堂一些小的细节的一点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在新课伊始的游戏“猜一猜”中,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写出自己的位置,有学生写“我个子很矮”,有的写“第一组第3个”,有的写“我喜欢跳绳”,有的写“穿红色衣服”等等,在学生们相互熟识的情况下,外貌特征是孩子最熟悉的,班上很矮的同学,大家只要一看,谁都知道他在什么位置,不必再数第几组第几个,所以这个游戏并不能突出“位置”确定用“第几组第几个”这种方法的简法性,由此引入课题,似乎不是很顺畅,也不是很有必要。
2、在拓展延伸中有一题,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将标有数对的点连起来看是什么图案。有的学生说连错了,因为每人连的图案都不太一样,老师此时可以不急于表明:其实不是大家连错了,是老师给的数对不一样。如果在学生困惑时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学生一定会知道:是因为数对不同,点的位置不同,图形也就不一样,这样学生自己探究感知出新知识,会更加深学生对数对的认识,也更感受到了“数对”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感谢程老师奉献给我们的精彩的一课。这节课有我们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要求恰当,教学紧扣主题。
2、教态亲切、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没有简单照搬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而是从真实的课堂情境出发,再引入教材中的情景,创造地运用了教材。
4、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既给学生美的享受,又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我有些困惑的地方:
1、经线和纬线出示的时间是否有点短,学生有没有时间品味,能不能出示图例。“神舟六号、七号”课件的出示时一字一声,如果配了音乐而不用一字一声效果是不是更好。
2、老师的好朋友在(11,),能不能再添一个(,2),这样是否更能说明数对这两个数字缺一不可,缺了哪个都不行,它是一对数,所以打上()表示更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对。
关于程艮凤老师《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位《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课时《确定位置》
(一)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根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中建立数学模型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程老师一开始运用卡纸,请学生书写自己的姓名,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让其他的学生根据描述来猜猜是谁?使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发现到问题——很不容易猜。那么,如何准确的表达一个人的位置,让我们很容易地就知道是谁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该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学生也明白要学什么。在探究如何确定位置时,程老师以班级座位表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尝试用一种方式来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通过汇报、交流、分析再一次发现问题——如何用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来表达,并最终达到统一:用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加上小括号的方式来表达,明确指出这种数学上的表达方式就叫数对。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数对的练习,进一步明确数对中两个数的含义,明确数对的表达方式。接着,程老师从本班真实情境出发,与学生做游戏,找一找、猜一猜,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理解数对这一抽象概念。
在从班级座位表转变到方格纸的这一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知识建构过程中,程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演示,从座位图的逐渐变淡到最后的消失,完全呈现出方格图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座位图与方格图之间的联系:座位图中第几组就是方格图中横轴上对应的第几,座位图中第几个就是方格图中纵轴上对应的第几,使学生有大脑中初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模型。在完成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后,程老师再次借用课件出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放在方格纸中),让生描述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达到了很好的巩固与应用的效果。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通过找一找,逛游乐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对的理解之后,程老师再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哪些地方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对数对理解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整节课精彩纷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态从容、和蔼,师生互动氛围好,教学效果颇佳。
《确定位置》评课稿
《确定位置》这节课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直观性强,学生之间学习描述位置主 5
要凭借生活经验,而这节课要上升到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有幸聆听实验小学程艮凤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其成功之处在于: 程老师架起了一座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从生活中学生在教室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体验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最简单的。同时设计了很多趣味性和游戏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学习,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问题中积极探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在上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高高举起不愿放下的小手,许多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都在遗憾、叹息。
这节课结构紧凑,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例如程老师写出只有一个数字去找好朋友时,却没有同学起立,这时程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两个数字也就是数对才能确定位置。
另外,程老师课堂经验丰富、态度亲切,不吝啬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学习,这里不一一尽述。
可能是借班上课的原因,教师在组织学生根据数对来描点连线时,课堂稍嫌混乱,如果教师先说清楚要求:根据数对,在格子纸上找到对应的点,按顺序连起来,就能看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判断、评价。
关于程艮凤老师《确定位置》一课的评价意见
本节课由游戏导入,引出课题,继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最后通过一系列地、多样化的练习来强化、巩固这一知识点。整节课目标明确,教学流程安排清晰、合理,教学效果非常好,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亮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一、充分利用身边有利地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习到了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如:学校附近地图的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数对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欣赏了桐城的诸多风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再如:象棋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爱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二、导入新颖、有趣。本节课的导入不落俗套,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述方法,引出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一个同学的位置。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活跃了气氛,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数对的必要性。
三、难点点拨巧妙。通过课件轻松地将实物图与方格图联系起来,将座位图逐步数学化、抽象化为方格图,处理得非常巧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师生互动非常多,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如:对口令游戏,用数对点名回答问题、引出数对表示方法等都是以学生为主。
五、游戏了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体现在:
1、寻找身边的数对知识的运用。
2、介绍“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3、“经纬”线知识。
六、注重了课堂细节的处理。如:数对(1,5)与(5,1),(4、6)与(6,4)的对比,当学生用点字图表示学生座位时,教师予以肯定、表扬等等。几点思考:
1、练习题的选择是否可以精练些?
2、“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这部分知识的引入与数对知识的衔接是否可以更自然些?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篇五
卫生间蹲位数量的确定
一、现状
近些年来,多处公共场所女性使用卫生间都有排队等待的现象,严重时曾出现过女性不得不抢占男卫生间使用。
二、原因:
1.由于生理特点,女性使用卫生间的单位时间比男性长。
2.现有建筑规范中对男女卫生间数量的计算标准不合理,或已经严重滞后(过去女性外出参加公共活动的比例可能比男性少一些)。现有建筑规范中,如果按每100人为单位计算卫生器具,大多数工程类型中女性的比男性的还要少,个别的充其量也只是基本一致。
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女性外出参加公共活动的比例已和男性基本接近。
三、楷林做法:
1.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2.制定相关行业及标准,以率先体现对女性的关爱。
商业部分: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 48-88》
第3.2.2条 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位顾客1.35㎡计。
第3.2.7条 自选营业厅的面积指标可按每位顾客1.35㎡计(如用小车选购按1.70㎡计)。
第3.2.13条 大中型商店顾客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男厕所应按每100人设大便位1个、小便斗2个或小便槽1.20m长;
二、女厕所应按每50人设大便位1个,总数内至少有坐便位1~2个;
以采用小车选购的自选营业厅为例:
顾客人数为:4000÷1.7=2352.9(人)
按2400人考虑,男女各半,则
1200÷100=12(个)男厕位
1200÷50=24(个)女厕位
如果感觉厕位过多,可以分散成若干卫生间,布置在楼梯间下方、边角位置。
此外,不要忘了给员工准备卫生间。
(第3.4.3条 商店内部用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男厕所应按每50人设大便位1个、小便斗1个或小便槽0.60m长;
二、女厕所应按每30人设大便位1个,总数内至少有坐便位1~2个;
二、盥洗室应设污水池1个,并按每35人设洗脸盆1个;
四、大中型商店可按实际需要设置集中浴室,其面积指标按每一定员0.10㎡计。)
办公区域:
检举|2012-01-17 15:04 是按照设计人数的。可能要用面积换算一下。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第3.3.5条 厕所
一、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二、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三、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四、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男厕所每4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0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
2女厕所每20人设大便器一具;
3洗手盆每40人设一具。
注:①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②设有大会议室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③专用卫生间可只设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面镜。
办公建筑规范上指出参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但是按照该标准计算出的卫生间数量不符合社会上常见的设置 网上有对办公建筑卫生间的推荐,如下
男厕每40人设置一个大便器,每30人设置一个小便器;女厕每20人设置一个大便器;每40人设置一个洗手盆。目前很多项目的设计大部分都超出了规范的规定。一般,每个男厕大便器的服务面积集中在500平米左右,而女厕的服务面积集中在300平米左右。
健身房区域:
(1)根据你的排水点和供水点考虑可以设置卫生间的位置和数量 最好能兼顾几大功能训练区(篮球、羽毛、乒乓、健身房四个功能区)
(2)健身房:更衣室内如果面积和排水点允许,可设男女各2-3个蹲位,男小便斗2-3个,训练区最好有公共卫生间(如方便也可和其他功能区公用)
(3)篮球馆、羽毛、乒乓的公共卫生间,如果在一层,公共卫生间男女3-4个蹲位,男小便斗3-4个。
如果在两层,如可能,各层分设公共卫生间,男女2-3个蹲位,男小便斗2-3个
(4)最重要是要根据你的平面图综合考虑。如果可以,在你初步完成设计时,一定要找使用者去提出修改建议,毕竟客户的实际经验和满意是我们设计师的职责。
以上只是经验估算,有点班门弄斧,仅供参考。
会议室区域:
按尺寸排开计算
100人会议厅需要有3男3女
50需要2男2女
50以下1男1女
按50个人头加1男1女就可以
如果不分男女,请按男女相加总数-1就好
如100人会议3男3女=6-1=5,5个位置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