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模板15篇)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摘抄,让您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一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基地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参与”为原则[5],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区别于面向实验教学为主的实验室管理,创新实践基地的顶层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从平台环境、实践内容、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规划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基地管理、组织、设计、实施、运行的主体,教师宏观指导和专家顾问,成为隐性参与者。
2.2突出自主创新。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自我管理、自主创新、鼓励探索”为指导,突出学生的创新自主性。引入项目制、团队制等企业运作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各学生团队在基地统一协调管理下独立运行,有序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全过程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自主运作,为学生提供激发和释放创新激情的广阔空间。创新实践内容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探索,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形成创新性解决方案和应用成果。
2.3突出多元化培养。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实践训练、创新活动、成果孵化”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创新多样性。计算机应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结合学科专业的实践特点,面向不同的学生需求,建立工程训练、学科竞赛、项目研发、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产学研合作等多元化创新实践形式,涵盖信息系统、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计算机应用各专业领域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内容,设置程序开发、ui设计、系统运维等多元化仿真岗位,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实践兴趣和认知需要。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二
1.专业认知实习。
会计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走访会计部门,认识真实的会计资料,与财务人员交流,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与认知消除其对会计工作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其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
2.专业社会实践。
专业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当面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一些专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技能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技能实践,并将创新技能学分的获取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以此来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具体的会计岗位并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将其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
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
“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
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六)改革毕业论文形式。
我院自开始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将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调整为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及答辩两个部分,在会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将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调整为综合轮岗开放实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变近年来学生不深入企业调研、单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编造论文应付了事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投资策略、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针对实习中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最终,通过答辩的形式,教师可以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状况,辨别其专题调查报告中所写内容的真伪,以便减少杜撰与抄袭等现象。我院对毕业论文形式所进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七)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我院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从考评主体方面,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都纳入考评主体的范畴中来,区分校内外实训的评价主体,同时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将实践教学的多个参与方都纳入考评体系中来;二是从考评内容方面,既要关注学生提交的实验成果,也要关注其实验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三是从考核形式方面,将小组作业、口试、成果展示、小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技能比赛等形式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考评中来;四是从考核方式方面,将原有单一的结果性评价调整为注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在综合仿真实验和轮岗开放实验中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三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策略,分析了现阶段大学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发展的趋势,并对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措施进行了讨论。
1.现代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优良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程往往由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过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学生“考前突击”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教学模式既没有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基础知识,也缺乏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掌握了期望、方差的计算方法,会做各种估计,却不能理解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的现实意义,不懂得如何应用各种统计信息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性质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统计学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价值挖掘和辅助决策都依赖统计学原理来解决。现代统计学向着应用性更强和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掌握统计思想与数据处理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练习。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开设的应用型统计学专业都缺少实践操作教学环节,或者是实践内容偏少且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统计应用流程实践操作训练,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技术能力不强。
1.教学方式创新。
要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针对基础理论知识课,要采取教师精讲配合学生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并积极应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实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领导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统计模拟分析和社会调查实践,利用案例将数理统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高度整合,便于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掌握统计学知识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关注实际生活,多多查阅图书、报纸、杂志,多看新闻,扩大知识面,形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实训教学创新。
实训课内教学内容主要有统计调查方案、问卷设计、统计数据分析等,课外教学可以由学生组成合作社会调查小组,将课堂知识和课外调查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从而系统锻炼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统计学建模、统计调查大赛,学校可编制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统一开展有关从业认证资格证书的学习与培训,例如,统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对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统计实践工作,积极接受在岗技能培训;新入职的教师可以参加企业岗位实训,掌握统计学岗位实践技能,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吸引统计从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储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统计专业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是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环节,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引导学生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全面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四
论文摘要:对中国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指出高校教育者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选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等院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以往那种传统单一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各高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大都以复合型应用型培养人才模式为主。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杜瑞清老师在他的文章中将其定义为:“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它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牟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外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我们去借鉴,但我们不能完全借鉴,应根据日语本身的特点,根据地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近年来,在中国,除了语言类的专业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目前全国设置日语专业的院校大约有260多所,无形之中加剧了日语专业的就业压力。如何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确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尤其对于那些起步较晚、日语专业处于弱势地位的理工科院校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求得发展,是眼下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虽然我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并不算少,培养出来的学生日语总体水平也不低,但却存在专业技能与日语水平两级分化现象。日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欠缺金融、机械化工、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而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日语水平却很低。能同时把专业技能与日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日语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形成了目前应用型专业技术日语人才紧缺的局面。另外,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频繁,大量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涌入我国,国家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不能不提到高校外语教学的议事日程上。
目前,我国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为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模式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日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础技能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各高校开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主要以日语+专业这种方式培养日语专业+人文学科(如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或日语专业+工学、理学、医学等“专业技术+日语语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的专业建设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日语专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持续健康的发展。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一,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其二,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更高的要求。
其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强调知识的运用,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更加广泛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善教育结构,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途径;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过时、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会培养出一批思想观念迂腐守旧的人才,从而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相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则会加速社会的发展。因此,理应把创新的概念引入到日语培养人才模式中,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传道授业的教师,而要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必须先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讲授,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为教师提供多种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业务水平。比如定期派遣现有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双向交流,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来学校讲学,或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学习,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
2.根据学生专业需要,灵活合理地选用教材。
教材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条学习的捷径,教材的选用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好的教材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从国内各院校当前日语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低、新信息摄入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和手段,不断地补充新信息、新知识,扩充教学内容,编写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教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科,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按照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灵活合理地运用,使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成效的好与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多制作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语知识竞赛、日语口语角、演讲比赛、日文歌曲大赛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专业技能、基础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日语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针对日语学科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为培养高素质日语应用型人才而努力。这样才能确保日语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水平、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五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主要是信息化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因此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具有大众化特点,实施大众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应当是实践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讲授,通过思考式讨论,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放开思想、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实践技能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结合,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贯穿并渗透本科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本科教育的教学共享。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充分结合,提升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
(一)教学观念方面。
在现行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仍然采用单向式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以试卷作为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充分落实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没有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也没有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并没有具备明确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没有摆正,学校的科研资源和成果并没有充分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让高水平的科研过程来提供教学的支撑,但现今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并没有提供学生实践研究的平台,学生缺乏自我实践意识。
(二)考核体系方面。
近些年我国各地全面开展了以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除了缺乏思想观念的认识之外,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教学评价制度,也是制约我国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评价考核体系,并建立与之配套的人事分配制度,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实施重视实践能力的考试方法,通过口试、课程设计、论文、作业、考试、实验室开放等多种渠道,全面的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一)加强思想观念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体现在专业教学的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加强思想观念的认识,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发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在课程中,将学生作为中心,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当今计算机领域的学术见解和科学成果充分结合,提供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高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应将人才质量作为指导思想,并不能仅仅在课程结构和师资建设方面进行强化,还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保障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评价体系应当从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真实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时代需求,改变传统的评估体系,减少理论性考题数量,建立以应用和创新和核心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六
物理是初中刚刚设立的学科,学生对于物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奇、趣味的实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物态变化其中的温度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在上课伊始,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体温计是什么原理吗?”学生一致地摇摇头,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我。我没有直接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懂得其中的知识。我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乒乓球,接着让学生利用物理的办法将其弄得干瘪下去,之后我将这些乒乓球放在了提前准备好的烫水里,结果不到几分钟,乒乓球干瘪的地方就慢慢地鼓了起来,恢复成了最初的样子。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都感到十分好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么?”我指着温度计和乒乓球问道。“热胀冷缩。”一个学生大声地说道。看到学生都对这个实验有了兴趣,我让学生打开物理课本,开始为学生讲述关于热胀冷缩的物理知识。我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物理是一个实验和知识并重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开展物理知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加强他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融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时,我为了让学生对于融化和凝固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这两个现象,我准备了很多蜡烛,并利用加热蜡烛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蜡烛在高温的环境中,会慢慢从固态变成液态。接着,我又将即将融化的液态蜡烛放在一个低温的空间里,让学生观察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凝固这个概念。这两个实验的演示,给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印象,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融化和凝固这两个概念,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为其将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使初中物理教学由单纯地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和掌握物理知识,走向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崭新阶段。物理实验意识作为物理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光的折射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筷子折断现象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这句话对么?”学生一致地回答:“对!”我接着追问学生:“那你们怎么证明?”一个心直口快的学生回答:“因为书上这么写的。”我继续反问学生:“书上也有错的时候,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证明你们说的是对的?”一个学生大声的说:“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说法是对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赞同。看到学生初步具备了物理实验意识,我开始为学生讲述光的折射的其他应用知识。
初中生因为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在生活中,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的办法,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完学生现代顺风耳――电话这一章节之后,一个学生提出想要做一个简易的电话。听了他的想法之后,我给予了肯定。我按照他的理念设计了一个物理实验,让他根据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设计,自行完成简易电话的制作。由于对实验的设计和结果有了充分的了解,他很快就按照他的思路完成了他的实验。
总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还帮助学生树立了物理实验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多多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七
摘要:“留白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独特、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文章对“留白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留白式”教学法;策略。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追求将教学内容讲全、讲透、讲深,将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束缚在教师所设置的框架之中。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留白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巧妙地留有空白,可锻炼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大脑思维,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新知识导入时设计“留白”
在教授新一节的物理知识时,教师不要直接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出来,而是应该先带领初中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提问,让初中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探寻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同时,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新课程的导入内容,将新课程中较为有趣的知识内容透露给初中学生,给初中学生留有想象,激发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讲授电路和电器等新课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一共知道多少种家电?”“我们所处的班级里有哪些家电?”这些简单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初中学生回想自己见过的家电,并积极观察教室中已有的家电,培养初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再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家电是怎样正常工作的吗?”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大胆想象并回答,最后再逐渐导入电路这一知识内容。
二、在重点知识讲解时设计“留白”
重点知识的掌握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关系,在讲授重点知识时进行巧妙的设计,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初中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知识内容[2]。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重点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教师不要立马将其中的理论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提出“光发生折射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规律”这一问题,引导初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回答,然后教师再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初中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光的折射实验,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初中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情况,进而发现自己在思考时存在的不足和偏差。最后,教师再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初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在课堂整体教学时设计“留白”
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科学合理地选择留白阶段和时间。不要为了将知识内容讲全、讲透、讲深而占用全部的课堂时间,将初中学生固定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物理知识内容,观察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和状态,合理地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通过一定的提问引导和实验,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3]。
四、在例题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
教师应在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电学”例题讲解中,应该在例题的内容中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根据以往的例题形式,自主提出例题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先提出一个例题让初中学生了解电学的基本题型,然后再让初中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电学知识套用到例题中,形成一道新的例题,通过这种反向思维来加深初中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在板书设计上应该以纲要符号形式为主,让初中学生通过板书上留出的空白,回忆起全部的物理知识,并且顺着板书框架逐渐推测出所有的知识内容。
五、结语。
“留白”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程导入、重点讲解、例题板书等方面合理设置“留白”,为初中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时间,逐渐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出处 cOoCO.NEt.CN
[1]吴会强.空白艺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4):151.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八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环境科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有关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前提下,环境科学专业在国内外大学中被广泛设立。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本文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深入改进并优化实践教学的方法,深入研究影响实践教学的每个模块,探索一种应用型实践教学的体系,以期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授课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创新方式;深入实践;培养人才;教学效果。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演化、环境中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当前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各种职业,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中心人才支柱的作用。但是现如今,传统教学方式使我国环境科学毕业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将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在其工作后不能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如今教学改革中,应该加速培养一大批这样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型人才。环境科学的教学就应该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大学培养出环境科学的实践型人才,并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以下是我认为可以优化教学的一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适应如今的形势并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创新型人才,如此一来我们就更应该认真地设计相应的教学体系,对实验的相关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为目标,创建出更加新型的实验课程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应的增加一些实验的教学模块,对实验技术和实验的应用分析也应该增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帮助学生更快的就业并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对教学深入改革并加入实践的元素。
实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入实践,这样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昀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深入到教学中去,使教学体系更加完整和系统化,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取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改变现有的思想,深入发展实践教学。
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场所从而让学生更早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有了更好的适应能力。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曾提出过很多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学生放在这种应用型的领域去,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反,如果一味地坚持现有的传统思想,单纯地依靠理论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不与社会现实相衔接,不加以创新和改变,就会被发达国家落下。因此,我们更加需要通过和社会相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深入,学校应该把实践教学和传统的理论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三、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立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后,我们应该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把实践的教学方法深入到改革中去。
(1)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校外建立更多的实习场所。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从而建立更多的学生实习场所,这样更加有利于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为学生建立更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促进学校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个人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素质拓展是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既是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还是对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竞赛式、创新式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的素质以及对实践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3)深入开展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式学习环境,让学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的角度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同时经过合作训练的学生会掌握到更多平时得不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我们在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拥有一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往的考试只是考察表面的理论知识,没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考察,但是实践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拥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整体的运行能力,所以,只有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方面更加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说,为满足当前社会对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深入发展实践教学,在校外建立实习场所,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深入开展合作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创建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型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出处 cOoCO.NEt.CN
[1]李强,曹优明,朱启红等.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
[2]李亮亮.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2013.
[3]陈婷,龙於洋,殷峻,沈东升.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九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层次教育,应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的能力,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融合。
(二)课程结构不能体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方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对教学与产业的联系重视不足,课程结构不是面向实际应用设置,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理论知识的讲授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相脱节。
(三)师资队伍无法适应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把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一方面,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起点,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2.系统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考虑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安排上,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做法,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在实践教学课时的设计上,考虑理论学时的安排,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以学生为本原则。实践教学的开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创造性。
1.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却各有不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专业针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具体来说,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包含逐层递进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素质培养,该目标侧重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二个层次是专业技能培养,该目标侧重于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个层次是综合素质培养,该目标侧重于学生探索能力、职业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职场适应能力的培养。
2.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诸多的不同,并有着自身的内涵、特点和优势。[3]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是理论教学的深化与目标。哈尔滨学院会计学专业改变了以往由理论到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遵循认识的规律,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体安排上,学生在开始具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前,安排学生第一次见习,对即将接触的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始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备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第二次见习,以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等集中实践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专业岗位要求,突出岗位针对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哈尔滨学院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分层递进的三个实践教学模块,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基础实践教学模块。基础实践教学模块侧重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通识知识素养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两方面。具体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企业见习、纳税业务实训和学年论文等。基础实践教学模块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对即将接触的大学生活及专业方向有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更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该模块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性实践教学模块。提高性实践教学模块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集中实践环节的方式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包括会计专业综合实训、信息化综合实训、erp沙盘实训、金融企业业务实训、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业务实训、标准化企业运营环境实训、专业实习等。该模块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支柱部分,从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针对不同行业开设了不同的实训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方向性,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素质拓展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实践教学模块旨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以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突出学生探索能力、职业沟通及团队合作等职场适应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syb(大学生创业教育)、sed(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科技学术成果、社会调查与公益劳动等。该模块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升华,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设计了不同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是将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或深化的过程,即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哈尔滨学院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注重实验教学平台的架设,以基础实验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通识理论课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包含实训学时,这部分实训学时的教学侧重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验证。
(二)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赛过程中,既有创新思维的形成,也有实践能力的提高。[4]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哈尔滨学院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创业+竞赛引领实践教学”为基本思路,积极打造学科竞赛平台,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及初步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十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当中,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传授学生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这对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这样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教材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作页,这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职业成长上的一些特有的规律,在学习情境的设置上也采用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同时还带领学生完成这一领域当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些工作任务,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完整的体验所有的流程,使得学生在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上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2、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目标和任务的规划和部署工作,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取和任务直接相关的重要信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的多种途径,从中选择出一种最佳方案。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以小组共同配合或者是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技术辅导,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可以按照之前的设计进行,之后还要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对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提出一种相对比较好的改进措施。
2.1教学准备。
对于教学资源的准备,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中应该能够囊括所有的工作区。其次是要提供丰富的参考书和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设备方面,应该配备足够的发动机台架、试教板、发动机零件和一些需要使用的操作工具等等。通常其数量应该控制在8到10套左右,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组学生都能配备一台发动机,每组学生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到8人左右,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由两名教师授课,其中一个教师必须要经验丰富。两位老师同时进行组织教学,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承担不同的任务。
2.2明确学习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目标,同时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架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出不同的总结,这样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根据工作页上的规划和工作的流程进行贯彻落实,最后就是要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境,由教师引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去充分的讨论,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接下来就是教师要对任务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在学生完全接受了学习任务之后,师生之间要科学的'划分学习小组,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可以按照其条件的差异分别进行。
2.3计划与实施。
在计划与实施阶段,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下,有序、可控地自主学习。引导就是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在学习资源中查找到所需的专业知识,思考并解决专业问题。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任务的策划者、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计划与实施阶段的教学并不等同于传统的实验课。其一,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不是零散的技能点的训练或是对已有理论、经验的实验论证。其二,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比如在学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时,学生在学习准备阶段学习了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安装位置等,在计划实施阶段将进一步学习工作原理、拆装活塞和连杆时所需的工具、活塞位置和拆装步骤、清洁整理工具和复位、协作工作等。让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下,根据自己讨论拟定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步骤,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实施方案。
2.4教学评价。
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效果反馈和评价是考核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这一阶段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对工作任务活动进行详细的回顾和评价,同时还要将自己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新的成果在合适的平台上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到自身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将这些不足进行回顾和反思,之后要对学生做出最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分析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中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也可以更好的分析,这样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评价的方法,而这两种评价方法的关系是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完成工作的质量和完成工作的能力,学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过程评价通常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找到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判。
3、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效果。
学习任务实施后,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学习任务目标,能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如:能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基本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识别汽车发动机各系统外部的主要零件;能正确使用通用工具及相关专用工具;能识别发动机内部各机件装配关系并总装发动机;学会总装竣工后的质量初步检验。学生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为学习下一阶段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作业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基本能具有完成工作的方法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合作、运用维修资料等方法,能制定和实施计划;能增强学生的工作质量意识;通过多种评价形式与教学反馈,找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学习原因,找到改进学习的方法,明确以后学习要努力的方向;能达到完成任务的相关工作要求。
4、结语。
我国当今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中更是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汽车发动机构造和拆装课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起到的积极作用将更加明显。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十一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且基础知识缺口较大等问题,迫切要求人们职业学校的教师从教学方法上寻找突破口,对教法实施大胆创新,从而扭转教学上的被动局面。五年前,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德国专家亲自授课的培训班,德国职业教育中运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人倍感耳目一新,使笔者深受启发。德国职业教育理论界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识基础作为起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分组实践时,同组同学的能力和知识层次应大体接近,教师为每个组分配的任务是以考虑到能完成和必须完成为前提的。这样,教师指导起来方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连最差学生的失落感也荡然无存。
二、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感受和体会。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辛苦的是教师,教师在备课时,要潜心钻研和探索出快捷、知识容量大、适合本组学生学情且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例如制作多媒体动态画面、进行图表演示,也可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首先,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其次,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图表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出技术层面上的革新方案,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更是学生取得点滴成绩之后的欣赏者。在实训车间,教师应首先将本节课要做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实现什么目标、评价标准等内容告诉学生,然后教师就要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时间、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并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形成初步评价意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的角色转换工作要逐步实现,让学生树立我要做、我会做的观念,心中要有理论、有计划、有数据、有方案、有步骤,要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要有张扬的个性,这对性格外向的学生不成问题,但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交流起来便有了障碍,但这正好是改变这些学生的最佳课堂形式。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收获的往往是惊喜,连多日不见自己孩子的家长,也对自己孩子的迅速进步感到惊奇。
四、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仍然很多。
在德国,实训设施更新的步子迈得特别大,这就保证了教学内容、实训课程与时代的步伐合拍,甚至跑在了市场的前面。相比之下,人们的实训设施缺口较大,师资力量培训不够,培养的学生适应不了技术已得到创新的市场。“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边缘学科的学习,但人们的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仍略显不足。有些教师在名义上虽然运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形式上看起来还像那么一回事,但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含金量。有些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和完善、边缘学科懂得太浅太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敢突破重点和难点。有的教师由于对学情缺乏足够的了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有抵触情绪。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在软件方面,人们应提倡教师自学和外出培训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有问题的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五、结束语。
总之,就笔者个人来讲,虽然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个人的预想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向同行中的行家里手请教,汲取营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至理名言警示人们,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积极探索的勇气鼓舞着人们奋然前行,而这也正是人们前行的动力所在。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十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开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的教学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由此产生。这一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内容。实践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在课堂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既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也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人们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这就对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育和其他的学科教育不同,它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职业活动为前提的原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和“学”的相互融合、互动,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是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分为两种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是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的布置,然后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搜集资料、设计、实施、制定方案等来完成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灌输者,更多的承担引导的责任,让学生独立的完成项目。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案例,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拓展其思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对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向老师发问,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寻找问题、探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灌输教育,而是真正的独立自主,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1、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要内容,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这一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如果只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来教学,容易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比如说,计算机教师在开始新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任务,以避免学生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出现理解障碍,降低课堂效率。
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前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对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条件进行详细了解,还要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性,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从某个知识点切入,展开教学。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有趣的视频、音频等课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
3、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人才,并不是仅仅依赖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计算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交流、碰撞,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质量。教师要不断的累积教学经验,在授课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4、科学实施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行动导向这一原则,依据教学需要和目标,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模板。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课时内容,对教学单元进行科学的分解,并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能够连贯在一起,实现教学的流畅性,以此来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从教学问题、教学内容、教学训练等各个方面,实现教学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难度,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教师在结束教学任务以后,还要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实践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归纳和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计算机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5、加强课后训练活动。教师在布置了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思考,等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让各个小组分别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探究目标、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都要详细的表达出来。在各个小组完成展示完成之后,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并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来提出相应的优缺点,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其缺点进行点拨,促使其改正和进步,找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讨论争辩的基础上,能够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巩固操作技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学生各抒己见,实现了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同时加强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水平。
6、丰富教学评价模式。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丰富教学评价模式,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不能够只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课堂学习;第二,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并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方式发表意见,结合学生的意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计算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从学生出发,合理运用行动导向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更愉快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十三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将实践的重要性提到首位,特别重视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为:在实训车间能胜任的工作,参加工作后同样也能胜任。“导向”具有引领和开导两重含义。引领重在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和目标,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本次实训应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开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向学生示范实训任务时,可将重点安排在注重安全防范意识的操作部分和学生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引起不良后果的部分,而将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完成。这样,学生不但得到了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品尝到了成功后的欣喜,收获了自信,教师的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而这也正是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师最好的.回报。下面,将本人五年来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总结的一些经验,与职教同人共同切磋,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能被更多的教师接受。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十四
情境教学符合现代建构主义学说,是新课改下重要的教学理念。将之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创造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将道德准则与行为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这样更能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动活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表演情境。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机械而空洞的理论说教课,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难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思考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机械地接受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理论,而并不能用于行为实践,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样的教学并不能突显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功效,注定是失败的。采用情境教学法,不再采用机械的讲解,而是将枯燥而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而形象的情境之中,具有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更加利于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中获取丰富而形象的感性信息,从而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思想品德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可以说生活是学科存在的沃土和发展的基础。脱离生活的教学,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难以将抽象的点讲清、讲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讲,而是要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生活,审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寻找生活中的学科素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产生活现象来创设丰富而直观的教学情境。如此丰富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之中,让学生获取感性认知,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以实现学生对抽象深奥知识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能空洞地讲大道理,学生不爱听,不愿听,更谈不上真正的理解,整个课堂如同一潭死水。为此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设计“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自由交流。如此熟悉的话题,自然就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进而在愉悦而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回忆起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重温父母为自己所倾注的一切,而自己还曾经产生过反感、厌倦。在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要关心、热爱与尊重父母,怀揣感恩之心,将心中的爱扩散,这样的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发现与创造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讲到底,将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失去思考与思维的独立性,只能成为接收信息的容器;而是要精心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以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新旧知识的联结处等巧妙地提出问题,以发挥问题激趣、启思、导行的功效,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当然,在设计问题时,还要兼顾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难易适度,这样才能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引导全体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使教学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学堂。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看学生能记住多少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中,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以将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来不断提升与内化。如表演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通过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进入特定的生活场景,在真实的情境中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这样的教学正是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规律,更能促进学生将教材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自觉行为。如学习完“交往要讲艺术”这一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运用礼貌用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打电话、访友等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教材知识来自主地进行剧本的创编与表演。这样通过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参与的主动性,而且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和自由发挥的平台,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表演中来丰富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来提升理解水平与运用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将这些知识点真正地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实践。
总之,情境教学将有形的境与无形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之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理论教学,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在直观的情境中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认知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1]徐少国.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3(8).
[2]李加林.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3]韦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3).
[4]胡佳.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4(24).
创新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篇十五
论文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数控实训的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主要从数控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的角度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大量的在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因此数控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数控实训的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提及“行动导向”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并发布“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融入于教学各要素、体现于教学各环节中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往情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的实践中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教学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一般以教学单元形式进行,因此,需要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职业教育单元教学目标编制可运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可将单元教学内容归入认知(知识)、情感、技能(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三大类。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为: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设计、加工工艺分析、仿真及真实数控加工;知识目标是掌握mastercam软件运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运用、数控加工技术;情感目标是能制定工作方案与计划、满足“5s”管理要求、具备组织协调、相互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会编写相应成果的总结文档。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结构性安排。
(1)教学策略的制定。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工作应进入了教学策略的制定环节。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地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情境的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张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调在完成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并以此为启发点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自主的学习。一般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有以下几种:问题情境、资源情境、案例情境、故事情境。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很新颖的烟灰缸创意,让同学分析其加工可行性,答案是无法加工的,让同学深刻体会到设计的`烟灰缸不仅要创意新颖而且要保证具有加工的可行性;资源情境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网络资源及大量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完成烟灰缸的设计及加工;案例情境为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让同学分析其中的优缺点,进而吸收其中的优点,避免犯同样的失误;视频情境为学生播放应用cad/cam技术完成工厂设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cad/cam技术的力量,引发学习者丰富的联想,进而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媒体的应用。
各类媒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由于媒体的性能与特点各异,对有效传输教学信息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充分掌握各类教学媒体的性能、特性和设计方法,才能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教学媒体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
4.教学评价的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评价重点放在针对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指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一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归纳、有所发现;并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数控实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