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专业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经验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个人成长。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但要注意保持独立思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找找灵感吧。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一
7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明德国学中心举办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经典培训。主要内容以以《弟子规》为主,方法是诵读。另外,老师还针对学者都是成年人以及都是教师的原因,专门针对夫妻相处、长幼相处以如何在学校中贯彻学习〈弟子规〉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时间很短,并不能学得太深,但是其中的感悟却是很深远的。
首先明德培训中心是一个受教育局许可的民办短期非盈利性学堂,地方是一个很幽雅的华侨老家,办学资金主要由店铺租金和民间热心人士所提供,这些华侨和热心人士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提高国民素养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爱心、善行让人深深感动。第二,培训班虽然学习时间不长,却免费给大家发了好几本有关修身养性教子之书,让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势。第三,从上学以来,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也看了不少书,却比较少这样专门教大家待人处事修身养性的书,而这些知识却又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现在及时补上也不晚,而且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母亲,这次学习必将对我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得课堂上,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谁觉得自己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请举手,我想了想举了,据说现场七十多人听课,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两个人举了手。老师说了句你们都是老师啊!?其实,我举手后也问自己,是否真的那么有把握,想后也彷徨了。因为,我举手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在孩子学习及各项技能方面有把握教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却深感愧疚,因为在外头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却常常不听我指挥,时常让我生气,这点让我觉得很吃力,我也再三反思,是否是自己平时做出了太多不好的榜样,或是大家庭氛围有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一直在尽力避免让孩子接触到看到,不过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一直很想找个突破口解决这个问题。
学了国学后,我突然明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像〈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家庭伦理学〉等书能从小规范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做人打下良好的生命底色。从此,我决定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读背这些经典,一边背一般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注意复习背诵和与平常的表现品行联系起来,及时总结表扬奖励,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很适合我的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补上传统文化这些课程,让自己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因为学习我也变得更注意礼仪礼节,包括更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也越爱听我的话,形成良性循环。
觉得不管什么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怎样做人特别重要,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二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三
我喜欢的国学经典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四
这次有幸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听了x的教授上了一节精彩国学经典诵读课,使我受益匪浅,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xx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让人学习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给我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总之,我要与孩子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五
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六
国学课程实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加了是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小学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入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小学组在市二小举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匆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认真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我边看边想:如果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一定变得丰富灵动,也一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七
当前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与同行探讨。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基本上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就拿《三字经》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本书不仅知识性强,而且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儿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义。很多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背诵过《三字经》,但是那只是一种机械的背诵,他们对于《三字经》里面包含的故事内容知道的太少。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挖掘书中蕴含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寻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故事,听故事,就能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挖掘到文章里蕴含的德育思想。
学校里的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的阵地之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设国学经典教学的小环境,从而创设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当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浓郁的书香气氛,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美文,这时的学生会回味无穷,他们会感觉到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这都对学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警示作用,更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的一个提醒。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绘制的国学经典小诗文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告诫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一旦当学生形成了自觉行为后,就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细细地研读唐诗宋词后,我们发现,很多唐诗宋词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其实质是在表达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相似的实词进行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强烈爱国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对作者内心的理解,最终产生对祖国热情的情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诵读多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实词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中热爱生活的思想。比如,当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时,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是很简单、单纯的,很多都是因为能在一起玩得来而交往,他们在这个阶段不太明白同学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以及友谊的价值与可贵。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应该多关系启发学生重视友谊之情。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挖掘国学经典诗文里面有关歌颂友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古诗时,通过反复诵读与学习能感受到友谊的真谛。在小学语文教材与资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体现友谊的诗句,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友谊之情:朋友的送别;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这些不同的场景一幅一幅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品味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仅仅围绕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首先要务必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至少每周两节小课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要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司马光这个人物时,教师要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诉司马光充满着智慧,同时告诉学生司马光学习也很刻苦,他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师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体会经典的意境。其次,教师教学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师光靠短时间的小课教授学生国学经典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氛围来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无处不在。首先,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课前一吟”,让学生能够做到天天接触,天天吟唱,天天复习。其次,我们让每一面墙和每一块黑板都会说话,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写上去,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师可以成立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内容如果只是局限在书本上,而没用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实施,那学生学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浅显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提高了自身的修养。经典诵读的活动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个班级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学校里可以利用校广播站,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课之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广播;组织学生编写国学经典内容方面的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把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植入到学校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环境氛围下的渗透,并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让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才有效果。
总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下,心灵得到净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富于经典诵读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当前国学经典教学的好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能在小学阶段读到世间经典名篇。教学不会停止,思考不会结束,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在不断地思考中探索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发挥教书育人的有效作用。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八
我熟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它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也就是说: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曾子杀猪》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儿子也闹着要去,她就哄儿子要听话,回来给他杀猪吃。当她回来时,曾子当真要杀猪。可她上前制止,说是骗儿子的。曾子就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向父母学,今天你欺骗他,以后他就不相信你了。”曾子杀了猪,给儿子煮肉吃。
在我的家里,也有这样的故事。记得二年级的期末时,妈妈答应我,只要我专专心心做事,认认真真学习,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笑猫日记》和我喜爱的玩具。当成绩单拿下来时,妈妈毫不犹豫就实现了我的愿望。
在学校里,我借了课外书来看,到了该还时,如果看完了,按时归还;如果没看完,我一定会去申请再延长几天,看完后立即归还。
现在,我身在学习部,身为老师的助手,光信用还不够,还应该多一份信任。每天不但要把学习功课做好,还要把班上该做的事做好,才能获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徙目立信》的故事就是我最好的学习例子。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共同努力吧!你帮我,我帮你,心灵诚,品行美!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著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敬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伴侣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同学进行文明礼貌训练,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需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才智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气。中华民族几千年连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勉、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渐渐品尝,其乐无穷。同学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同学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化了同学们的心灵,为同学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渐渐汲取。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
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很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退的时候,我们不行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行能在自己的生命中连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乐观提倡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同学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吸取千年文化中的养分,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伴侣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同学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同学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欢乐收获与成长。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十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宝,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问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加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同学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同学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同学的朗读水平,使同学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力量大大提高,其次学问面也在扩大。我们看出孩子在一每天进步。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叙述了很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久读经典,同学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担当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国学经典的刻骨铭心的载体,诵读国学经典一直以来都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能从中得到提升和启发。在我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经典的博大精深,更体会到了其对于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下面,我将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强文化自信、丰富人生智慧、培养人的情操和助力人格培养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对于诵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诵读国学经典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重视。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深入阅读四书五经,我了解到这些蕴含着中国古人智慧结晶的经典,是对古人智慧和道德观念的传承和发扬。我了解到这些经典不仅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更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认真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诵读国学经典增强了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近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有些人对中国文化开始产生怀疑和质疑。然而,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诵读,我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中国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当代世界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诵读国学经典,让我坚定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诵读国学经典也丰富了我的人生智慧。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这些内容深邃而精细,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让我认识到一个人从做起、从身边做起对于改变世界有着巨大的作用。老子的“无为而治”理念,使我明白在社会变革中坚守自己的初心,静待时机的重要性。这些经典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智慧的指导,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睿智、真实地应对各种困境。
此外,诵读国学经典还有助于培养我的情操。经典中的诗词曲赋给我带来了惬意和治愈感。诵读国学经典,如《论语》中廉隅的孔子的言行作风,如诗经中含蓄婉约的意境,使我品味到古人那无愧于天地的高洁情操。当我诵读这些经典时,仿佛置身于古人的生活中,感受他们对美的追求和人生态度,这让我感到心情愉悦,也让我对美的追求更加坚定。
最后,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我的人格培养。国学经典一直被认为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诵读国学经典,使我内心温润而坚定,修炼了我的品格。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我的仁义礼智信等品质,让我懂得怎样做一个称职的人。同时,诵读国学经典还教会我如何待人接物,使我懂得谦虚、包容、尊重他人。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更应该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问题。
出自 cooCo.NET.cn
总之,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重视,也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此外,诵读国学经典还丰富了我的人生智慧,培养了我的情操,助力了我的人格培养。国学经典是一本治愈我心灵的书籍,无论我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直抵灵魂的洗礼。我希望能够继续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性,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著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表达了对他人的敬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表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展现代化建立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展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地和文化素养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需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才智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气。中华民族几千年连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勉、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渐渐品尝,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渐渐汲取。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很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退的时候,我们不行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行能在自己的生命中连续国学经典的精华。
我校积极提倡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吸取千年文化中的养分,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欢乐收获与成长。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十三
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强化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此,我将分享我对诵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诵读国学经典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这些经典作为古代智慧的结晶,蕴含了诗、书、礼、乐、易等多个领域的经验和智慧,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读者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人文与风景,感受到先贤们的智慧与艺术。比如读《论语》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读《史记》可以感受到司马迁的史家风范。这些经典作品文笔优美,语言简练,通篇都充满着智慧和真理,仿佛在与先贤们对话,使人受益匪浅。
其次,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而我们的眼界和认识是受限制的,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标准。而国学经典中弘扬的是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道德观念,让我们明白何为人之为人。譬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宽容、礼让之道;《孟子》中“仁者爱人,爱人者众,爱人者善”,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仁者,关爱他人,以及为人处事的原则。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接受正能量的洗礼,培养起健康的心灵和崇高的品格。
此外,诵读国学经典也有益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灵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读经典不是为了简单的记住一段文字,而是要从中体悟其中的智慧,与之对话,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经典中的成语、典故、格言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道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诵读国学经典以养正心安气、修身立志为目的,可以淡化世俗之欲,使人心境平和,远离尘嚣。当我们沉浸在古代先贤智慧的海洋中,心情逐渐澄明起来,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不再那么重要,心胸变得更加开阔,思考问题也更加深刻。国学经典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明辨是非,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能坚守信念,耐心等待,懂得如何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让我们远离尘嚣,净化心灵。对于现代人来说,诵读国学经典既是传承文化的方式,也是磨砺自我的途径。相信只有真正从内心认同并实践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我们才能够以更好的姿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十四
国学课程试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精确把握好试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与了是学校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老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学校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致,调动同学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同学的学习乐观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同学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同学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老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呵护同学热忱,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决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念。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化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爱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全部的节目不免心生怀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如同在倾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叙述生活的阅历、生命的真谛、生存的,让人们仿佛徜徉于学问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其次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学校组在市二小进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伴随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忙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耀,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仔细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许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扬,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爱好。我边看边想:假如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确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肯定变得丰富灵动,也肯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文化爱好者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十五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诵读经典,弘扬美德文化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电视《国学小名士》的影响下,我望着书架上陈旧的《孔子》《唐诗宋词三百首》,在意识地驱动下拿起书本,轻轻地吹去灰尘,耳边响起轻微而美妙的风声,重温了过去的圣贤经典,感受美妙的传统文化。
我在每个静谧美妙的傍晚总是雷打不动的守候在电视机前,滋滋有味地观看《国学小名士》。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这个节目中,最让我铭记难忘的是无人监考的那场节目。在参加考试时,一位身着黑色衣服的“小黑”比参赛选手似乎更惹人注目,在考试进行的时候,监考老师的`离开让我诧异不已。原来,监考老师离开也并非巧合,原来是为了测验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果然,“小黑”开始“行动”了,他竟然明目张胆的向另一位考生望去,真是“胆大包天”啊。最最另我吃惊地是,几乎全部的选手都把自己的答案毫无保留的提供给了“小黑”。我坐在电视机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答案已似乎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道理,我们不能成为这样的人,也不能成为提供答案的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我们在今后的考场上,不管是否有老师的监督,我们都要把诚信作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自己要把诚信作为无形的老师,人人平等,不能作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用自己的汗水换回自己应得的成绩。
最使我目瞪口呆的环节就是“我爱记诗词”了,当选手说出来一句句流畅优美的诗词时,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我不得不感叹自己是“井底之蛙”了,浩大的书海之中,我读过得诗词数量是多么渺小啊!同时,我也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大河中优秀诗人的伟大诗词而骄傲!
面对“躺”在地下的垃圾,你会在意吗?看着电视机屏幕的画面,只有一位同学注意到并且拾起了垃圾,而电视屏幕前的我却羞愧不已,纷飞的思绪把我拉回那一天——。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我们要把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发扬起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言行一致,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美德的种子在你我心中发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