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生活过程中,通过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形成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反思过去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指导和启示。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从自己的感受、思考和改进方面进行展开。想要进一步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要点,不妨看看以下精选的范文,或许能有所收获。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一
通过课程培训教师们或许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或许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下面是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阅读!
从六月下旬开始,我参加了株洲市新课程通知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规模、力度大。
“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知识意识: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惟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
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二
今天聆听了张海教授的“跨越式课程教学”内涵的讲授,对跨越式教学理念有了清楚的认识,对跨越式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已经树立了19年的教学理念有了动摇,开始反思我的教学。
我感觉自己的教学中确实缺少阅读与练笔训练的强度与密度。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去阅读或进行小练笔,但不到位,而且很难保证阅读量。每节课上,只是在拓展知识环节上才能出示一篇相应文章让学生阅读。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教学需要,并没有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练笔时,学生也只是用三两句话来简单描述一下,缺少具体内容。而且我所给予的时间也不足,再加上强度不够,导致这一环节形同虚设,仅是做样子而已。所以我的学生(四年级)在写作上出现了恐惧心理,不会写、写不好,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我也知道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导致词语匮乏,缺少文采,但一直没有想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认识了跨越式教学模式之后,我茅塞顿开:学生不爱课外阅读,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搬到课上呀!我准备回去后自己先试行一下:
然后,指导学生们使用配套的阅读教材开始阅读训练;
其次,写作上可能学生刚开始还会像以往一样迷茫,但不要着急,
我可以配合课文内容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我相信,真正去落实“211”模式教学后,孩子们一定会慢慢地就会由写几句话进步到写一段话或几段话的,我对此信心以十足。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每天课前5分钟,讲评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对于慢班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讲了三遍四遍还不懂是常有的事。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一课时,对于“今诚义吾众诈自成公子扶苏、项燕”一句讲了多次,第二天课堂提问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时千万不能发火,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细语轻声地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反复讲清楚,然后再出示训练题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地、耐心地、多次演练,终于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四
传统教师角色存在的倾向性是:强调给予别人,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所以,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行为提出了改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教师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实施教学。
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要在一个新旧课程及教师教学行为的过渡、渐进与交替中完成。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考试和接受评定。
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表现在教育观念、教学制度、工作方式、办学条件等很多方面。如:教师是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应试教育,这种方式提高考试成绩快,能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传承,过去教我的人都这样,大家都这样;简化的工作方式,省时省力,见效快;教学条件、班额、教具及设备等的限制。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也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以及教学质量低下,就与一刀切、统一要求有关。有人说“龙生九种”,“人各相异”,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是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发展。如在常见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甚至把解题的过程写出来。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就包办代替。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知识传递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交流方式:
(1)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2)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4)以探究——研究为主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
显而易见,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多向交流方式为最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交流网络。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这种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送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由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的、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了几千节课,教了几十年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问自己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这就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而现代教学却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今天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角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做促进者,他的角色行为表现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和学生一道;教师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行为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机盎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也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教师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再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找出一个起点为开端,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如:一个兴趣,尝试一种新的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种困难,要改善一个困境,解决一个问题,或弥补一个缺失;一种“不明”的情况,课堂上的意外与无法解释的体验,这些意外与体验可以看做是进行研究、发展教学策略的一个起点。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在情境得到认识与理清之后,教师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如果行动策略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那么这一轮行动研究就宣告结束,接着再进行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如果行动策略被证明无效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视,并发展出新的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直到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
3.适应教师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新课程,昭示了教师角色发展的一般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知识资源: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更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基于此,教师要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看做是一个终身的、整体的、全面、个别而持续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牵涉到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角色的功能与它所存在的教育环境有关,原有教师角色的存在有其课程原因,而新课程为教师的角色生长提供了促进条件。教师认识与分析这些条件,有助于自己与传统的角色分离,建立新的角色。各种影响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综合,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将会更为顺畅,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有:准确地认识自我;能结合具体时间与空间环境评价自己;不断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可行的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适时评价发展计划。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五
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我以往的工作中没有遇到的,通过这半年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
小学高年级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整个班级的班貌就要从培养习惯开始,我紧抓此关键的教育时机,逐步树立我们班的班风。根据学校为我们创造的教育环境——对校园“规则意识”的学习。首先,利用早晨、中午、班会等教育时间,运用多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悟道理,小知识竞赛等等,让“规则意识”深入孩子的心坎,使每人都产生积极的向往心理,“相当一位文明好学生”。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评选礼仪小标兵的号召,我们班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的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孩子们通过竞赛、争章等活动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形成了“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使得我们班在纪律上,还是良好习惯上都能初步形成。
本学期由于学生人数特别多,我积极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把小组长每天必干的工作讲清楚,反馈时效率提高了很多。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李远航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经常会发现他自己一个人捧着语文书默默地看。表扬他两次之后,他变得愿意和我说话,居然有一天跟我提议,他们路队有散队的现象,路队长责任心不强,如果他当路队长,一定会认真负责,把路队管好。结果,他工作十分认真,他们的路队情况一直很好。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你关心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孩子才会乐意为你做事。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我们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班级管理中有事我会及时有家长沟通,及时告诉家长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家长也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发现不是家长不管孩子,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只要我与家长沟通之后,家长都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张俊宇是个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有一次,连续两次数学作业没写,早晨一到学校就到我的面前解释,此事告知家长之后,跟家长谈话中得知家长长期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挺好的,所以没有怎么去管教孩子。这次沟通之后,家长知道了孩子的问题后,及时监管,孩子的作业不但写完了,而且质量很高。
个别同学的'教育,比陈鹏、冷学林两人,脾气火爆,不能自律,很难与同学相处,更需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学校教育的后盾。所以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家校配合。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我意识到必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进行作业展览,请家长谈自己的困惑,形成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20xx年xx月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
本学期,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使班级的某些工作不能全面开展。另外,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彻底。转差工作还不够彻底,效果不明显。
今后,我将继续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真诚之心培育人。我相信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刻苦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定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六
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外面的课堂真的很精彩;同时也认识到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观摩了昌乐二中的课堂,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前,科代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组的组长,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来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现在,我们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就等着老师“灌知识”。通过这次对山东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观摩和学习,山东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他们通过“271模式”实现了学生的“破笼而出”。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再次体会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文是内涵:物理课和其它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物理课堂让学生学习物理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理知识,更要通过物理的学习来接受物理精神,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这次会议所见所闻,确实让我们震撼,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昌乐二中原来也是身处乡镇的落后学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了很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实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成为享誉全国的名校。我们现有的条件,远比他们当年好,不能再坐以待毙。反思我们所谓的课改,要真正落到实处,该是清醒的时候了,不能再犹豫了,赶快行动起,急起直追,投入到有效课堂改革之中,创造我们教育美好的明天。
2.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学习反思,不断吸收借鉴优越的教学理念;3.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4.各班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方便师生教学;5.适当缓解大班学生授课的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七
xxxx年5月24日—25日,我和高级中学领导及各科老师代表参加了地兵团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第二次观摩研讨会,这次学习听课使我收获颇多,我对高中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虽然一天半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但我们听到了来自课改区的专家老师的教学心得,学到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对我们即将面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更加有信心了。以下是我对本次听课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来自宁夏银川一中的政治课改专家杨学萍老师说到“新教材,重选材,轻体系,新课改后教师的备课最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书本,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书本。
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从以教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改成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来自 coOco.nET.cN
为了完成上述的转变。教师还要自主学习,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才能深刻理解新课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每个教师来讲,新教改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一个新的挑战。
新课改要改变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和观念,是很不容易的。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新课改不一定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学生的配合——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在华山中学听了三节课,老师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华山中学学生的勤学思考和较高的个人素质,而各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如何在非重点中学开展新课程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坏的学习习惯。这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种行政方式推进的,培训教育不足。杨老师说到新课改后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新课标下的如何考核考评,以适应课程改革,还未有具体化。教学缺少范本,导致一线教师的教学上的困惑,对于新课改的推进产生很大的阻力。这一点,还是要请专家们编写出更多的实施案例。使一线教师有模仿研习的机会,更好更快的提高。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八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是:1.课标解读.2.教材分析.3.由其他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下文是本网小编为您提供的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必须进步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进步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长大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四、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四、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九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双基知识,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个人教学实践,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机械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老师,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力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评价这个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没有想象就没有感悟。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进行课境想象,使学生从中对所学内容有之感悟。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而以个人电脑、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知识的积累途径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此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广泛、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所以,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要积极的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须具备的技能。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一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二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
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五
7月12-13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会,感触颇多;特别是于教授对新课标及教材深入的解读,及真实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课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曾经迷茫,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
与20xx年版相比,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20xx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xx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0xx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xx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六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习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七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几年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给予我无数的帮助,启发和引导。以下是我新课程地理教学中所得的几点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呢?这是我们许多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针对现在学生见识广,生活经验丰富的特点,我们不妨让他们通过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当然我们还可借助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
新时代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在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发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为什么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
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们需要肯定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通过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八
为期四天的新课程培训结束了,它让我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自主、有效的课堂是我们经历新课改中的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但这其中需要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教“什么”。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部分内容,它所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内容是静止的,没有先后层次的。同一版本的教材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班级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在把握课标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去超越教材,补充教材,赋予教材“生命”,从而达到合理的利用教材。
从徐丽霞老师的“自能教学法”的教学视频中,李玲老师的演讲中,赵国防老师灰谐、幽默的言谈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些名师课堂的魅力。在他们的课堂上都体现着“学生能说的'的老师不说,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讲,学生能理解的老师不帮”的思想;注意学生学习习惯与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他们课堂教学的另一大特色,在课堂上他们做到了创新与传统的完美结合。用徐丽霞老师的话来说,他们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表达、会交流、有能力、有气度、能自信面对一切的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思想碰撞、智慧共生的活动过程。首先我们要抓住本节课教学的“核心问题”,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呈现一个真实的课堂。其次,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思考的权利,平等地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想学,以至于会学。
张厅长说过:让学生尽量多地做具有智慧价值的作业,做更多的需要动脑动手、需要亲历亲为的学生喜欢的作业。回头看一下我们所设计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有导向作用吗?名师们的做法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作业要做有用的,它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活动性,实践性的,是课内外具有一定思维挑战性的任务。
课改进行到今天,我们面临了太多的改变:教材变了,教法变了,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变?专家们用同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读书,读教育理论专著,读各科的教学研究书籍;动笔,写教学札记,写读书笔记。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使我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借用李玲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投入...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十九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基于"对话与交流";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这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钻研新课程,探讨新教法,特别是在实践探究方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收集资料、写文章、讨论、辩论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有了一点体会和心得: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所以,教师也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探究"长城"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有关长城的常识外,我们还收集了更多有关长城的历史、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用途,以及长城的实际作用等等的知识资料,还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不拘一格!
实践探究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纯自由地去开展活动,而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身心获得一定发展提高的过程。学生毕竟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事先有关活动的方式、途径、经验的总结等等,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例如: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可以先从搜集爱国主义基地的相关资料入手,记录下有关收获,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访问周围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耻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高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成才教育基地等等,了解相关基地的具体名称、地址、联系人或联系电话等,最后还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许多学生都很规范地写了出来,也有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风格独具,很有创意,从真实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入手写活动的小结,很有特色。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历来不多,平时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一般把活动布置在周末休息日,甚至安排上两个星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的实践活动时,从准备视听材料、学习有关常识、布置活动场所和程序、调试到正式开展,我给了他们足足一星期的时间(中间包含周末)。视听活动开始了,会场内,学生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认真专注,全心投入欣赏活动中;放眼看去,学生们听的听,记的记;都在为接下去的介绍活动收获环节做着精心的准备。很快一节活动课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结束了,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感觉效果真不错!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并鼓励少数"超常"的学生追求卓越。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要认真批阅;对于优秀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要有所表扬;对于优秀的作业或作品,也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展览出来。例如:有位同学的'环保文章——《一条古运河的命运》被送到校刊上发表,从此,他的积极性更高了。此外,我还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引入"个体标准"。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课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评出了"最佳素材奖"和"最佳评论员",同时请大家自评"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一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前后的变化,体会到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它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我们的实践探究活动中,通过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形成高尚的信仰、情操、态度、兴趣、气质和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是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知识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更新,使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满足终身的需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本领,是现在学习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的这种探究性学习正是改变了过去"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动手"和"动脑"等多方面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与思考中获得知识,释放了学生的能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所获得的历史知识不可枚举。他们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其渊源背景、事件过程及基地建成的意义,又从地域的角度考察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表现及行为,还从人文的角度考察其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受到了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有些学生对历史问题敏锐的洞察、精妙的分析、以及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如的文字组织能力等等,实在令同学和老师佩服!所以说,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学,把被分割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学,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和要求。
三、它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强调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整合,从而赋予新课程更多的民主色彩,使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达到一种"快乐教学"的境界。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仅仅做学生学习上的导游,更要做伴游。要让学生也有尊严,敢于在和教师讲话时昂首挺胸,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起到导的作用。更要求教师有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教师的这种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探索创新。例如:在长城专题学习中,大家讨论是否应该修建长城的问题时,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上课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这正是我们所渴望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培育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必要选择,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在民主、互助的氛围中合作,学会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师生共同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已使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希望和乐趣,看到了新课改的成功所在,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胜任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教学。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二十
从xxxx年9月迎来新课程,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让我有这样一种体会:新课程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
体验最深的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要求教师们要有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高素质组织能力,以及课堂中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应变能力。新课程还赋予了德育工作的新内涵,突出了人际交往、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意识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变过去教师硬性渗透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接受。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课程任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背后是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摒弃了注入式教学法之后,教师能否跳出眼花缭乱的程式化教学方法?……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新世纪的老师提出了挑战,给出了难题。因此,教师知识与观念的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对教师理念误区的破除已是箭在弦上。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有一桶水,更是要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思考最多的是:“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遗憾最多的是:
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许,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前的反思,课堂上还需培养对教学的控制。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二十一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应该百读不厌,每读必有一获,记得曾有人说过:一本厚厚的书你把它看成厚厚的书,你还没看好,一本厚厚的书你把它看成了一本薄薄的书,你就把握了书中精髓。《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学习参考书。这本书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100条建议。名师们把自己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切身体会与思想精华都熔铸在每一篇文章中。
在实践篇中看到教学要有“精”、“气”、“神”,我对这个观点很赞同,我想通贯全书的新课程实施也应用这三个词来高度概括,“精”指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气”指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神”指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三个字,新课程的实施就如潺潺流水,欢快一路向前。就拿“神”字来说吧,“神”专指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我们对个人形象要精神,可能努力一下都能做到,但对自己讲课要做到传神,学生听课要做到入神,似乎如此高境界有高不可攀的感叹。
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的“精、气、神”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新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联系我们教学实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增强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使用。其一要发挥“笑”的积极效果。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笑声的作用,善意的笑,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幽默的笑,是营造宽松氛围的催化剂;会心的笑,能取得微妙的褒贬效果。其二要恰当运用手势。教学中的手势按其构成方式和功能可分为:象征性手势、会意手势、指示手势、描述手势、评价性手势。其三要善于使用面部表情,做到自然、适度、温和。抛开教师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交融、对话。
2、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
3、要注重课堂的生成,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充分的专业积淀才能游刃自如、调控自如,才能与学生深层对话,才能传神、入神。
4、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同一教案不同人上效果完全不同,还在于个人对教材钻研程度不同,导致操作中出现不痛的现象。课要传神,对教材的解读要到位。
教师的“精、气、神”还源于本身的不断修炼。做为教师,首要立意,也就是自己先要了解,作为教师,是被动地去教,将教师视为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将教育视为一种传承文明的高尚事业,自愿地将这种想法化作一种爱,去理解,去帮助,去教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化腐朽为神奇,真正达致桃李满天下,芬芳满人间。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二十二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教师的讲解成为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和引导,恰如其分地进行精讲提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内容,参阅名师教案,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深入体会精讲提升对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深入文本,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我不停地进行思考,在面对课堂生成的时候,怎样能有效地将精讲提升切入。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教学展示,现以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我对我的课题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聚焦文本,吃透课文。
文本是我们课堂的依托和媒介,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来达到语文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只有教师吃透文本,掌握课文的精华,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授课,学生们才会产生多样的课堂生成,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关键点来进行重点点拨,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校的。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中,我通过多次阅读思考,结合网络搜集资料和教师用书,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两句感叹句,让学生根据文本质疑,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二、方式多样,调动思维。
在新课程引导下,我们越来越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相较于单一的教学方式确实更吸引学生的眼光,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精讲提升主要集中在老师的“精讲”,目的是带着学生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答疑解惑,那么如何把精讲完美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如何让学生听我们讲,我觉得这也是作为我的课题研究需要关注的一点。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和兴趣抓住,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重点点拨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讲授中,我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在具体操作中,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三、注意点拨,开启智慧。
精讲提升的关键点在于“精”,抓住点引导学生去深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使理解更深化。在让学生谈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后,我说到:“你们精彩的发言让老师想到了一个词: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们虽然舍弃了看自己的花,但走在路上的时候却看到了更多的花,而且当你从自己门前走过的时候,也看到了自己的花。”接着我又提问: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现象。孩子们畅所欲言,班级轮流值日、班级图书角,大家感触深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了真实的感受。
有效的精讲提升,关键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语文素养,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们只有将理论学习和实际的课堂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努力,才能使精讲提升达到真正的效果,成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五、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六、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八、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生命涌动的课堂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
总之,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把课标学习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的理论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运动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以前总爱听专家课,因为可以现学现用。照搬这位老师精巧的设计,模仿那位教师灵活的语言。甚至想方设法拷贝课件略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之后却发现效果大打折扣,过后仍然做原来的我。
5月11日至12日,我又去兰州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继续教育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火车上我就在思索,这次观摩,我该学习些什么?带着疑惑走进了会场。
这次观摩会主办方安排了江苏省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戴建荣、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80后特级教师张玉栋、以及兰州实验小学张艳平、赵莉等几位专家的优质课及讲座。
第一堂戴建荣老师课就让我有了深深的震撼。戴建荣老师为我们上了三年级的《揠苗助长》,然后做了《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我是第一次见识戴建荣老师上课,戴老师的教学竟是如此精彩;使我震惊的是原来语文课也能上得这么美;磁性的声音,深沉的语调,巧妙的留白,深情的吟唱,令学生与听者都沉醉其中。这就是戴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个人魅力,更是语文魅力的展现。
戴老师拥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语言,能够在课堂上放开地展示自己,与学生交流,着实令我佩服!同时,戴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也令我赞叹不已、望尘莫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对语文老师来说都可以完成,但“吟”诗,决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做到的,若非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极强的语文功底,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高度!还有“舞”诗,这更是一个极好的创意,他甚至想得到用手语来表达诗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令人赞叹!
随后在戴老师《古诗文教学——读之、歌之、吟之、舞之》的报告里,他提出古诗教学中“读之、歌之、吟之、舞之”这四步教学法。确实,古诗在戴老师的演绎之下,已成了一幅画、一支曲、一段舞,留在了每个人心中。在讲座中,带老师谈到了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其内容让我震耳发聩,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现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诗文远远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必须要我们的教师加以补充,试问我们能补充够《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几人。其二,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这是他们学校学生阅读计划,细读其内容,我才知道我们的学生与发达地区的有多大的区别。为此,我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附后。
随后又听了张艳平老师的《第78期作文周报讲评》。这节课更让我意外。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而张老师认为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她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以课本为主的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她每周将学生的习作编辑为作文周报,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所编辑的作文周报的讲评。在讲评中首先展示本期教学周报的前五名,然后让学生谈在这些文章中的收获、这些作文失败的地方,然后结合这些文章教会学生一种具体的写作方法,最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张艳平老师主张“读经典的书,写真情的文”,“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基于大量阅读的小学习作研究”,这些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新的思路。
薛法根老师通过讲课给我展示了“关联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师实验”,又做了《好课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报告。薛老师的组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组块教学把文本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板块,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体现文本的核心价值。一般每一课分为三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听着薛老师针对那些课文所进行的独特的课堂设计,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如此鲜有的教学切入点,这般罕见的教学思考,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受益匪浅。
如果说薛老师讲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那么他的报告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薛老师在讲座中没有具体的讲解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因为这些东西,在武林高手眼中只是一些具体的招式,真正的高手是以修炼内功为主的,真正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的。
修炼自己的涵养,让自己像个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进取心、保持一颗善良心。
坚守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育才有力量,有信念的教师才有智慧。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关注差生,因为所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秘密都集中在差生身上,教育好了差生,就掌握了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密码。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教学风格,我们身边不乏好老师,但是我们缺少名师,或许薛老师的讲座能让我们拉近与名师的距离吧。
大会的最后由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张玉栋做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的讲座。张老师初登讲坛,教师里一阵惊呼:“哇,专家也能这样年轻”,出生于1982年,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小学特级教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一个个光环令人眩晕。实话说他的讲座内容我记住的并不多,我记住最多的却是他在讲坛上的风采:从容的举止、优雅的谈吐、丰富的文化底蕴,从他身上,我又想起了薛法根老师的话:“让自己像个老师”,张玉栋太像一个语文老师了。会后思索了良久,后来在张玉栋老师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从读书开始,修炼》,他的内涵,他的魅力可能就是他看过的一本本书中的积淀吧。读书使我们更单纯更深刻,更丰富更完整,是我们成为一个懂得并且能够爱憎、希冀、呻吟、生活的人。是的,使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个好老师的真身。
这次学习,我仍然没有学会该如何上一节优质课,但这次的观摩让我多了一些思索。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仰望着这些大师的风采,我不会走的太累。
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的“精、气、神”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新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联系我们教学实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增强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使用。其一要发挥“笑”的积极效果。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笑声的作用,善意的笑,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幽默的笑,是营造宽松氛围的催化剂;会心的笑,能取得微妙的褒贬效果。其二要恰当运用手势。教学中的手势按其构成方式和功能可分为:象征性手势、会意手势、指示手势、描述手势、评价性手势。其三要善于使用面部表情,做到自然、适度、温和。抛开教师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交融、对话。
2、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
3、要注重课堂的生成,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充分的专业积淀才能游刃自如、调控自如,才能与学生深层对话,才能传神、入神。
4、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同一教案不同人上效果完全不同,还在于个人对教材钻研程度不同,导致操作中出现不痛的现象。课要传神,对教材的解读要到位。
教师的“精、气、神”还源于本身的不断修炼。做为教师,首要立意,也就是自己先要了解,作为教师,是被动地去教,将教师视为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将教育视为一种传承文明的高尚事业,自愿地将这种想法化作一种爱,去理解,去帮助,去教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化腐朽为神奇,真正达致桃李满天下,芬芳满人间。
通过几个月的网络培训,我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可以采用下面这样具有实际背景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
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对于教材中一些通过操作而获得新知的安排,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而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去机械的记忆。
四、老师要做到课后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改进教学。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作为新人的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酝酿、多思考、多学习,才能驾驭好教材,引导好学生。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提升教育质量篇二十三
宁强县广坪中学 杨琼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各个学校成为教师们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掀起一股浪潮。我们所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新目标)》这套教材,本套教材全书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录音磁带设计紧密围绕本单元内容,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且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并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法重点。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分散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当地学生普遍害羞,在说英语上难以启齿,口语和听力相对较弱。根据这些情况,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的课堂实践: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及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生们都会因为得到表扬而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和满足,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因此激励性评价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虽然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