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热门18篇)
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这些总结范文旨在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和参考,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一
学习,归根到底要靠学生自己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初中生不仅要学好各学科的知识,而且要逐渐掌握独立闯荡“知识世界”的本领。我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一、预习。
教育心理学专家实验统计,学生如果只听教师讲解,事先不预习教材,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25%。如果先预习,再听讲,就可记得所学内容的65%!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对不同的课型,预习的方法应有所不同。对概念课预习的要求是:弄清所讲的内容。思考,明确为什么要学这些概念。有疑,把不懂、难懂的地方勾出,留待听课时解决。
数学规律课的预习与概念课不尽相同,规律像谜语,“谜底”一揭出,就没什么猜头了。教材把解题思路写得明明白白,你如果像看概念那样看教材,很快掌握了“谜底”,思维大门就闭塞了。对于这类题型,不要急于去看解题过程,自己试着独立去解决,如果考虑再三,仍有困难,那么再去看教材。
二、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有清晰的了解。然而教材不可能把每一节课的目的都写清楚,所以就要认真听教师讲解。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项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明确了它与前后左右知识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虽然同学在课前进行过预习,但由于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理解不可能深刻,听了老师的介绍,就可以更加自觉地掌握这部分教材。
在预习中,同学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一般的内容,如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一定掌握得住,特别是,预习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之处,还有待听取教师的讲解以求得解决。在听课的方法上,一要紧跟教师的讲解,防止“掉队”,有的同学某处听不懂,被“卡住”了,于是就老在这个问题上思考。而教师并不会因为你一个人不懂就停下来帮你释疑,他继续讲下去,当你从沉思中“醒悟”过来时,发觉教师已讲到后面去了,自己掉了队,漏听的这段内容影响继续听讲。所以,今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死盯着一点去思考,不妨在书上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把它存疑,先继续听课,待下课或课间空隙时间,再向老师或同学求教。二要处理好听课和笔记的关系。不少同学很注意课堂笔记,但所记多半是书上已有的内容,由于记记笔记很费时间,难免影响听课。初中课堂学习主要听教师讲,认真思考,适当记笔记。书上有的,一般的解题过程,都不必记。对于书上没在的,老师补充的内容,某种巧妙的解法,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适当记一点就可以了。三要争取多发言,锻炼自己。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或上黑板板演,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不要轻易放过。有的同学爱好面子,怕答错了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或担心同学会笑话自己,这些顾虑是不必要的。学科学习要有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三、复习。
家里的`东西得放在固定的地方,用起来可以随手拿到,不至于到处乱找。数学系统性很强,更需要有条理。平时学习的知识往往有局限性,比较零碎。例如数系发展不能一步到位,先学有理数,后学实数,把初中数学分割成两大块,复习时就得把它作为一项内容来学。又如在有理数范围内学了因式分解,待数系发展实数,就应该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可这时教材里不再安排专门时间来学这个内容,复习时就得把它作为一项内容来学,这样就把有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学习,就可以学得更深刻,更完整。据心理学家研究,刚记得的知识,过一小时就会忘记一半,一天就忘了三分之二,一周遗忘了75%。所以,学习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每天课后先要回忆当天学习的内容,把它们弄懂、弄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作业。有的同学没有这个习惯,课后只知道做作业,把课本仅仅作为练习册使用,这是不好的。有的同学复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猜题,主观认为老师会考的就认真去看,可能不考的就麻虎过去,这种侥幸的心理要不得。数学知识好像是一根长长的链条,一环套一环,很难说哪一环重要,哪一环不重要,一环一断,整个链条就断了。当然知识也有轻重之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得串点为线,聚线为面,面中显点,以点带面。
复习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有的同学计算容易出错,复习中就要克服急躁情绪,沉着稳重。具体计算时,一步一回头,边算边查,步步为营,还要注意速算和巧算。演算最好框好,注上题号,以便复查。平时要记录下自己考试、作业、答问中的错误,分析原因,研究改进的办法,复习中要抓住这些错误不放,该看书的看书,该问老师的问老师,该加强练习的加强练习,逐条过关,力求把自己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解题。
学数学总得多做点题。书圣王羲之写字练干了三缸水,“马家军”威震国际田坛,在高原上每天跑一个“马拉松”。杨乐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他从初二起,中学五年里课外共解了一万多道数学题,被同学誉为解题“神童”。他自已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神童,杂技演员如果不苦练,也会从钢丝上摔下来。”数学大师苏步青为了报考知名的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练了上万道数学题,结果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考了双百分。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团体赛第一名,有人向前教练单教授请教有何秘诀,他回答说:“没什么秘诀,就是指导学生多练一些难度大的题目,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嘛!”
既要多练,又不能负担过重,矛盾怎么解决?
鲁迅先生说过,要变“职业的读书”为“嗜好的读书”。把解数学题仅仅当作任务完成,哪怕解一道题,也会感到是负担,相反,如果对数学很感兴趣,自觉去解题,即使做10道题,也不认为是负担。所以,首先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题的自觉性。
练,开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好高骛远,一味追求难题。当然,思维能力的训练,光靠基本题是不够的,要有多种题型,一定的难度,但这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上二楼的,不上去,老是停在一楼,这固然不对,只能上二楼,硬要上三楼,跌跌撞撞,勉强爬上去,迟早还会跌下来。总之,解题“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因人而异。
数学题数量无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逢题必做,大量习题可通过“博览”达到见多识广。属于基本练习,题型非常熟悉,可一看而过。有些题目并非一目了然,但题型并不新颖,可以抓审题、分析两个步骤,掌握解题思路即可。至于题型新颖、难度较大的习题,则需“细做”,认真琢磨,逐题玩味。
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演绎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归纳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综合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用分析法?什么样的题目适宜两法兼用?对数学里几种大的解题思路要熟悉,通过解题实践,慢慢总结出经验,摸索出一些规律。
解数学题,往往会在某一步上被卡住,如果要添一条辅助线,拆某一项等等,这个关卡有时久思不解,这时可暂时放一放,让大脑休息一下,打打球,做做其它的事情,过后再来思考,思维可能豁然开朗,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二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的解读,越来越工具化、格式化,把美的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把美的语言生硬的套在格式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于是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脑海里缺少了美的意境。这样的结局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沉重的警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热爱语文,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语文呢?我想这个问题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本自己的经,都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这里只是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愿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欲望。
师生间具有亲和力,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更乐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教师应做到每堂课都力求在新授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在实际情境下,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兴趣点”兴趣高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抓住了。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灵活的途径来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感悟。这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使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奉献给学生,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法,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广开思路的环境中学习,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以发挥,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
也可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榜样的作用就在于他学有方向。榜样最好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这样有可比性、可学性。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够做到,对自己要有绝对的信心。
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指明学生热爱学习的方向。
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会有成就感,对学习也会更有兴趣。学习目标可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注意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建立适当的目标,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设立与自己能力一致的个人目标。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而失去信心;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热爱学习。
五、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及时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的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序上达到了目标。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强化,这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
出自 Cooco.nET.Cn
这里的评价是指在分数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等级、写评语、表扬或批语等方式评价学生,这种评价会起强化情感的作用。肯定性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种手势,一句简单话语,都可以起到对学生评价的作用。但过度的表扬或奖励,也会减效或失去效力。对评价要富于指导和激励作用。评价对要注意学生心理水平与个性特点,还要因人而异。
总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有了,热情就高了,主动性能力就得到发挥,认知水平就逐步提高。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热爱学习,激发自身潜能,从不同角度挖掘每个学生语文潜能。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三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可见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显得很重要。以下就这一要求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老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与他们谈论学习和一些他们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隔阂,使他们觉得老师平易近人,进而由喜欢老师过渡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其次,我们还要把一些抽象的学习概念具体化。如学习“身临其境”这一个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临其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使按照词典上的文字解释背诵下来,也是很抽象的。教师可以把“身临其境”分解,使之具体化,如“亲身参加庆祝元旦的活动。”“自己独立思考,不是随意抄袭别人的作文。”“亲自到过泉州开元寺。”尤其是在教学作文时,我觉得这一点更加重要,如教学作文《××,我想对你说》时可以这样分解:“我”和“你”所指的人物是谁,想说什么,为什么想说,要怎样说。这样,把抽象的一篇作文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后再启再发,作文给学生带来的难度也就减小多了。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求和欲,变“逼我学”为“我要学。”还有,教师应积极尝试“愉快教学”的教学模式实验。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当然的,还有其它的途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设疑激趣、以奇激趣、情境激趣、竞赛激趣,游戏激趣以及故事激趣等。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课堂变得引人入胜,多彩多姿,达到最佳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一接到老师批改的作业,最心急的是自己作业的打钩有几题,至于自己哪些题目做错了,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很多学生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分析。教师批改后的试卷发到手,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分数或评定等级。成绩高,心里暗自高兴,甚至会骄傲起来;见到“挂红灯”,便把试卷揉一揉,塞进抽屉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都养成这样不良习惯,老师的批改还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的学习还会进步吗?为此,我对全班学生统一要求,今后无论分发哪一个科目的作业、试卷,都要认真地用眼看、用脑想、用嘴议、用笔改,千万不要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尤其是在作文方面,我让学生把老师批改后的作文再次认真修改后又重新写下来,让学生自觉养成勤于修改作文的习惯。当然,其它诸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也要加以注意培养,如课前自觉预习的习惯,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课后巩固复习的习惯,还有细致观察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一句话,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对老师的教学来说是事半功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应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四
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具体地说,是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引导”,帮助幼儿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
我园在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抽查评估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观察中目的不明确,只凭自己的兴趣,观察那些自己感到好奇的地方,如看图说话《大象玩滑板》,只注意大象滑的动作,而对时间、地点,以及从图中能看出什么道理却不甚了了。
问题二:观察顺序乱,看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问题三:记忆故事能力较强,基本能讲出故事的内容,但个别重点词汇易忘记,说明记忆时未抓住重点。
问题四: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较弱,如编应用题,大部分幼儿只能按一个模式套。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教法存在着问题。
“学会学习”应是帮助幼儿找到学习的“路”与“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一、学会观察。
1.有目的地观察。
在观察之前,教师要告诉幼儿观察的任务,如看图说话,教师要一边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内容,一边指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什么东西?图中人物在干什么?怎么干的?人物的神态、表情怎么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人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幅图说明什么意思?为幼儿指一条路,在以后的观察中,他们就会自己向自己提出要求,主动而有目的地观察。
2.有正确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幼儿的观察目的虽然明确了,但也会因观察的顺序不对或方法不好而影响观察的效果。要告诉幼儿先观察什么,然后再观察什么。例如:观察一组图中什么东西画错了,一些幼儿很快找到了几处错误,而另一些幼儿总找不到。问找得快的孩子,他说:“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个一个看,找到一处记一处,直到看完。”而一些孩子说:“我一会儿看这里,一会儿看下面,总也找不到。”很明显,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3.分清观察主次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师通过讲解,告诉孩子应重点去看什么,哪些则不必看。如:秋游活动,观察秋天的主要特征,教师就应启发幼儿:“看着秋天树的变化,秋天有哪些花,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孩子在广阔的自然界中就会循着你的问题去找,去观察。
二、学会记忆。
1.明确记忆的目的与动机。
教师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确记忆什么,什么不要记,再让幼儿知道怎样记。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才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去记。另外,记忆时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感官参加识记,如:一个音乐活动,幼儿边听音乐,边唱,边跳,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2.把握意义,灵活联想。
教师应引导幼儿理解材料的意义、内容,如运用一些生动的课件、图片,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新旧知识进行联想也是提高记忆的一个方法。如我们常用的认识数字的儿歌“l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等等,经过这样加工,孩子很快就记住了。
三、学会思维。
1.学会举一反三。
在学习中要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如:在语言活动中可以用“接话”的方法,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同样一道数学题,请幼儿编出不同的应用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与独创性。
2.学会追根问底。
鼓励幼儿在学习中发现表面现象中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如孩子发现蝴蝶与花的颜色很相近,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它的颜色是为了好看吗?”“为什么颜色与花色相近?”“为什么怕别人发现它呢?”
3.学会抓住重点。
在每个活动的最后,要帮助幼儿归纳,让幼儿总结在这个活动中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也是思维的统摄能力。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五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现对这个学期的课改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爱学生,让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
热爱学生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处处为人师表,关爱每个学生,特别照顾和关心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不歧视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机会,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不自暴自弃,还能让他们在老师的身上看到希望,使每个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从而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产生爱的情感,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具备远大理想,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并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各人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成绩又比较稳定的同学,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则不能盲目地过高要求他们,过高的目标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有很多的害处,有可能使他们心灰意冷,对学习不再抱有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设置疑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时刻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从而进一步诱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比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极高的表现欲,而开展比赛教学活动恰好能把学生的表现欲转化成学习热情。
(中国大学网)。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我认为教会学生总结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他告诉我们,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就会有新的发现。我们如果把总结与合作学习紧密相结合,既可以推陈出新,又可以使合作交流优势互补,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教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一、做好课时小结。课时小结如水池补漏。一般来说,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什么重点、难点,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都作了精心准备和安排,但教学中不一定都能完全实现,有些学生学会了知识,但在他的脑海里是零乱的,没有系统性,还有些同学一知半解,这时的课时小结就尤为重要了。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然后教师把学生所说按照自己的教学重点有条理地板书下来,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些在本节课学习收获有些茫然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就会比较清楚,而且能加深印象。
二、每日小结不可忽视。一天小结如刚打的水泥地面的保养。一位好的瓦工师傅在打完水泥地面后,总是要求一定要保养好,学生学习知识也一样应注意保养。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中,学的知识门类较多,有些知识可能在脑海已留下深刻记忆,但有些知识在脑海里犹如湖面上的一道划痕,很快就会消失,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放学前或睡觉前的几分钟进行知识疏理、回忆--简短地总结一下当天学了那些知识,会收到到很好的效果。
三、抓好每周小结很重要。一周小结犹如夯实地基。人们都知道万丈高楼从地起,作为地基首先应该夯实,这样才牢固。学生学习一周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这一周到底学了些什么,而且没有一点条理性。这时只要你在每周的星期五用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所学写于一张纸上,然后交同桌互相参阅补充,学生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但会对本周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习惯,也会成为很好的学习方法。
五、不可缺少的每月总结。一月总结如水库固堤。为了使水库更加牢固,一劳永逸,就要经常加固水库堤坝。那么学习知识要是经常巩固,它也可以使他们记得牢、记得久。通过上面各种方法的总结,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总结方法和习惯,一月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月自己到底学会了那些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可以直接说,爱动笔的可以写在纸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挑写得比较全面的在全班交流,达到填缺补漏,巩固个人和全班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记忆,牢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他们记忆久远,掌握知识更牢固,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也就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溶于教学之中了。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七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气氛。
设置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机智题”(猜中猜),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索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在引入新课let’s talk中,我将图片背对学生,让学生猜“what’s he like?”,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又丰富了自己的表达能力。“he’s ____ and ____.”
二、注重口语交际,保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合作互助活动。在进行交际“who’s your ____ teacher?”“what’s he/she like? ”“he’s/she’s ____ and ____.”时,我利用小组对话交流,看图描述,戴头饰交流等方式,使其洋溢于真实的活动氛围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又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
三、拓展训练,丰富言语。
知识掌握的实效性在于运用。再对重点句型的拓展上,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和老师,朋友,家人的照片,也可借助教师提供的照片,进行对话,这样,学生的思维思路打开了,并与旧知识相连,能自动的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
回顾本节教学,感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能较好的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并能通过自己的创编来与同学进行交流。但在成功的同时,也不免发现了课堂中的缺陷:有的同学因为基础差,虽想说却不会用英语进行交际,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
一、加强层次教学,让优等生再次提升新台阶,后进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敢于在课堂中开口说,发现自己存在的“小天地”。
二、借助小组活动,提高活动实效,让学生从实质上去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在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敢于去开口说,大胆说。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八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教会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能质疑课本知识。”三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个“导学”问题,通过迁移发挥其“导问”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突出的“导学特色”是人教社实验版新教材的一大亮点。而“熟视无睹”是人的通病,更何况是小学生。因此这些“导学”泡泡不仅要引起教师的关注,更应该引起每个学生的关注,不能让学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一些“装饰”,甚至“熟视无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重要作用,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质疑。
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三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学会在课文恰当的地方加上一个个“导学”大泡泡,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槐乡的孩子》一课,引导学生在“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旁加一个泡泡写上“为什么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呢?我要往下读读看。”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形象如《我不能失信》一课,引导学生在题目边加一个泡泡写上“这是谁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我要往下读读看。”这其实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二、引导学生加上感悟性、点评性的评价话语,并提出思考的问题,。如《找骆驼》一课,引导学生在“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旁加一个泡泡发出“老人真会观察啊!你能说一说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吗?”这一感叹和提问,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老人说的话,揣摩学习他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引导学生在“你看,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旁加一个泡泡发出“真没想到,中国古代的画家这么了不起!你能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吗?”这一感叹和提问,其实是引导学生留心课文的内容,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三、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东方之珠”》一课,引导学生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旁加上一个泡泡写上“我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你能找出来多读几遍吗?”,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引导学生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旁加上一个泡泡写上“我发现这个自然段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你能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吗?”这其实是关于写法的提示,让学生从小就注意“总分”段落的结构特点,为习作打下基础。如《好汉查理》一课,在“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不得陪杰西在草地上玩”旁加个泡泡写上“从‘整整’和‘每天’,我体会到了……”这其实是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狮子和鹿》一课,引导学生在课文最后一句加个泡泡写上“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又如《好汉查理》一课,引导学生在课文最后一句加个泡泡写上“联系生活实际,我体会到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教会学生解决课本中提出的一个个“导学”问题,而且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式的规律上,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概括--偿试应用,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作者邮箱:lyl26@。
[巧用导学功能,教学生学会质疑(网友来稿)]。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九
数学教育效率的提升建议。
1.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准备得很充分,采用图片、测量工具等各种辅助教学器材,但是一节课下来,教学效率却是很低的,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很少。其主要原因是老师只是按照备课簿上的信息死板地讲解,而没有根据学生课堂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老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却没有重视学生“怎么学”的环节,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其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1.2缺少合作式及探索式学习数学是一门严密的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调动起来,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1.3课堂提问单一,缺乏系统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例如,老师会不厌其烦地问“对吗?”、“你们同意吗?”,还有的比如“为什么要选择a而不选b?”等问题。这些问题过于单一、思考价值比较低,会严重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率也很低,学生总是重复着低层次的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1.4时间安排不合理良好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复习、新授、练习、验收等几个过程,他们的时间比例为1:3:3:1.有些老师为了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一大堆情境,导致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不足。还有些老师怕学生听不懂,反复地重复同一个问题,浪费过多的时间,也是低效率的一种表现。
2.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
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2.1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只有时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才能增加老师的责任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长久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被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更强调老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该由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被老师取代了,导致教学行为严重扭曲,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才能受到束缚。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求既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老师作为教学主体,其主要作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锻炼他们的观察、操作、表述能力。
2.2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从实际出发,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将数学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实际的场景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其数学应用的意识。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仅能增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如此循环,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2.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新课标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个体性的指导,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使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有实际意义,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数学应用经验。
2.4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数学作为一门严密性学科,其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将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到数学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例如,在教授小学六年级知识“圆的面积”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去观察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它们的面积应该怎么算,引导学生学会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
依旧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我大二的暑假过得挺有意义,因为很荣幸并且很高兴地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20__年青海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青春献青海”,我所在的团队所属是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政法分会。我们一行9人于期末考完的第二天即7月17号的上午八点多就上车出发前往湟源日月藏族自治乡哈城学校进行计划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累并快乐的支教很快结束了,28号上午搞完文艺汇演就把已经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和个人行李物品搬上车,和那群朴实可爱的学生艰难地告别后返回学校。支教时日比原计划多了2天。短短十二天的支教让我获益匪浅,颇有感触。我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第一次担任校学生的历史教师,感觉难度有点大,由于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只有社会课),加上教育的不到位使得孩子们整个水平处在极差的位置,对于原本属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基本历史常识一无所知,到最后不得以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希望以此来促进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经过几天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兴趣。但由于时间的有限,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求知的大门,仅仅能够给他们带去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给他们的暑假增添求知的快乐。
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8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的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3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5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中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午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余的交流,支教队员之间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
青海农村的学生十分朴实可爱,但有时候我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我们到的那天,好多附近的学生闻声过来主动帮我们从车上搬行李、整理厨房和住的房间,我们离开的那天,黑板上写着“老师们别走,我们舍不得”,有好多学生哭了,看着他们的泪花,我心里感觉酸酸的,赶紧逃上车关上车门十几天中,有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饭,有的学生给我们送来牛奶送来蔬菜,有好多学生给我们送礼物留作纪念,有些名字都还不太记得住。在他们写给我的心里话中有的这样写道“林老师,虽然您看着有时候很严肃,比我哥哥还凶,但我还是不怕你,您上课很有趣,谢谢您教我们,带给我们快乐!”有的写说我晒得很黑,像碳,让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带上防晒油,有的写问我要电话号码和qq号,更多的写的是感谢的话和“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明年再来”之类的话嗬,这群可爱的孩子!
当老师很难,当小学的老师,更难。以前我觉得当老师很酷,那么多孩子在家皮得很,一老老师面前就服服帖帖的,我弟弟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骂不怕,打不怕,每次调皮得实在管不住的时候就搬出他们老师来当杀手锏,只要说“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告诉你的__老师来!”保管有效。支教之后我就觉得,当老师不仅不酷,而且很辛苦,给几个班改作业、备课上课就够累的了,课后还得总结反思,还得处理一些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吵口打架、课堂捣乱、抄作业等学生问题,找学生或其家长谈话,反正事情不少,这些都是当过老师才有的切身体会。如果教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那还稍微省心一些,要是教的是小学生,课堂除了上课还得管纪律,课外眼睛还得盯着学生别打打闹闹出事,出件小事苦口婆心罗嗦一大堆,想想这些就头大。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真的,狠难,狠辛苦。
对团队、对团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整了一个乒乓球比赛,活动并不是很流畅,活动中总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搞的我自己也生了自己一天的闷气,我的沉闷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后来经过反思,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活动前与队友沟通不够,以致做活动时队友不是很明白我的意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说话言语欠考虑,也太急躁了些,另外怪我缺乏对队友能力的绝对信任等等。活动之后我反思了很久,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团结和信任。这是这次支教给我的切身体会。此外,作为队里唯一的大二学生,一口一个“学长”地被叫着,我时常感觉到的不是骄傲和得意,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是遇事时的冷静和果断,挂有副队长之名就要敢担当,对于因为自己一天的沉闷而影响其他队员的心情,给团队的团结带来负面影响,事后我深感内疚和抱歉。
这次支教不仅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让我体验了一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的感觉,还近距离地切身观察了青海农村的生活,进一步了解青海。暑期支教让我明白,作为师范生的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距一名合格的老师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更多的锻炼。
在这次支教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支教“支”什么?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和爱。为孩子们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是馈赠于他们最好的礼物。支教,让我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支教,也让我重新思索我的人生定位。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群人。首先,我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队友,是他们给了我充分的发挥空间,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去做,是他们和我一起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变得精彩,变得完美;最后,我要感谢这群大山的孩子,是他们让我们队伍的工作变得有意义,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爱的真谛,是他们让我们的暑假变得充实,是他们给与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次暑期支教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丽而多彩的一笔,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一次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的大学记忆。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一
这是一篇韵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韵文中形象的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上课以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猜猜它是什么?(月亮)。
2、真聪明,你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是圆圆的,像园盘。是弯弯的,像镰刀,像月饼,像小船。)。
3、是啊,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上,星星们调皮地眨着眼睛,在星星的中间有一弯像小船一样的月亮,月亮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板书:小小的船。
4、配乐,师范读课文。
先听老师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不太熟练的`句子多读几遍。
觉得读得比较熟练了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轮读)。
2、谁愿意当小老师来给我们领读?(指名读、齐读)。
3、你认识这首诗里的生字宝宝了吗?齐读星星生字卡片,指名读。
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谁能想办法让我们把他记住呢?(重点分析坐:你来坐,我来坐,两人坐在土堆上。闪:人在门中,一闪而过)。
三、品读课文,想象中创新。
1、画月亮,理解“弯弯”。
(小船、镰刀、香蕉……)。
2、放《小小的船》曲子,师描叙,生闭眼想象:
3、表演读。
说的真好,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伴随这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朗诵这首诗,能表演的就放下课本表演。(面向家长)。
4、游戏: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摘星游戏”,请小朋友到上面来摘星星,先读出上面的字,再组个词,然后领着大家读,那么这颗星星就属于你了。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能真的坐上宇宙飞船,飞向蓝天,登上月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老师这儿有一份作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作业印刷好发给学生)。
【作业纸】。
1、我会说:
弯弯的月儿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像()。
2、我会读:
爱照镜子的月亮。
月亮爱照镜子。
天冷了。
每经过河边、湖边。
月亮弟弟没衣服穿。
她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
他一定很冷。
看看今天。
风伯伯。
是胖了?还是瘦了?
快把云衣服送来。
给月亮弟弟穿上。
3、我会画:把你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4、我会找: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和歌曲。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二
一到二年级的识字课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主要有由成语或词组组成的韵语、新编三字经、儿歌、对子歌、拍手歌、反义词歌等。韵文产生于最初的蒙文教学。出现于《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书籍中。其中的文字并不能连字成词,都是单个的'字,就因为文本的韵脚压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好记。当时的学生,两年后就能达到千的识字量。当时的老师并未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能从生活识字的机率也很少,为什么他们能达到这么好的识字量呢?为什么他们会学的这么好呢?这就是因为汉字本身不表音,而韵文可入耳。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学生可以记得很牢。人教版教材吸收了这一宝贵的经验,在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韵文。每册书基本上安排了8篇韵文,并列为每单元的开篇之作。那么,如何把握好韵文识字课的识字教学呢?根据本人一年来的一系列识字课的研究,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韵文识字课是人教版教材在吸取前人的在识字方面的宝贵经验而编排的。它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愉快地去进行识字。因为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多种方法读或打节拍读或溜读等,这无疑能激趣学生的浓厚兴趣。所以在进行韵文识字课的识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本上进行随文识字。
2、韵文识字课一般都短小,廖廖几十个字,学生很快就能读通读顺基本背诵。这时,老师千万别担心内容很快讲完,学生没事做。所以将韵文当成古诗来讲解,这就误读了韵文的意义。应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次诵读,感受韵文的韵律美。而且,若是选择讲解句义,就把握不好识字与写字的时间,会出现写字时间不够的情况。
3、韵文是中化民族一种古老而质术的艺术语言形式,它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它当成简单的识字课,它除了担负识字写字的任务之外,还兼任着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所以应该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识字与情趣相结合。这样才能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
总之,韵文识字课并非简单的识字载体,上好韵文识字课,能提高学生识字自动化的水平。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低效的教育,无论谈多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将是多余的。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法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赏识的作用才能凸显,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教师如果能认真投入地倾听学生的讲话,这不仅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还能赢得信任,引发学生讲出他的心里话,使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赢得教育的契机!学会了倾听,就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我们才能从中找出学生思想的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正确处理好每件事情。
善于倾听,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善于倾听,是拓宽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体现。对学生的倾听,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适度,指出不足加以改正。而对自己的倾听,则会发现真实的自我,明确前进的方向。教师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才能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加以剖析。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他人很难,学会倾听自己更难,因此,我们要善于倾听,倾听来自他人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倾听学生,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表达的时间,要带着长辈般的关怀与朋友般的亲切去聆听学生的倾诉。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用满腔的挚爱滋润学生稚嫩的心田,要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多和他们沟通,能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倾听不仅可以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且会在更加融洽的师生交流中,得到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实施新课程,教师应该学会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
倾听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不仅讲者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听者也要有适当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姿态、眼神及面部表情等体态语来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反馈,也可通过简单重复、适当升华等语言评价来反馈。教师在倾听中应认真揣摸和分析其表达实质,推断出学生的未尽之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意图,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善意的、会心的理解而倍觉高兴。老师在听学生讲话时,应尽量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评价”而倾听,既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又让其可以畅所欲言。要耐心听,不随便打断孩子,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幸福。
班主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像魏书生所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要听老师讲课,老师也经常要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同的学生,心理状况不尽相同,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疏导也应探寻多种途径。当然,班主任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师生之间存在某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他们的心情,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但我对他们写的内容在班上绝对不提,对于他们心中存在的痛苦与迷茫,以评语的行式与他们沟通,对于书面不能表达的,我私下找他们谈,努力让他们信任我,说出心情,对于班上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的,让学生开主题班会形式让大家讨论,形成共识。平时,班主任也要善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言行、喜好、表情。有时在路上碰到,不经意的一次微笑或是平常关心学习的一句简单问候,都是一次成功的情感交流。班主任只要善于寻找途径和时机,尊重学生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馨、老师的真诚,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对集体充满着向往,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班集体才是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才是班主任“无忧”的班集体。
倾听,心理学上就认为,一个人将悲伤、委屈、苦闷等情感通过对自己信任的人诉说而合理地发泄出来,可求得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卫生。学生通过倾诉,把内心深处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等等表达出来,教师则可以仔细聆听,并通过眼神和皱眉等体态语言告诉学生:
“我是理解你的,你完全可以信任我,我愿意分担你的一切苦闷!”
尊重和了解每一个孩子,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更有表达的自由,即使是学生也不例外,善于倾听是尊重学生的首要条件,善于倾听更能体现出现代教育的人性化,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吧!让我们在起倾听中对每个学生实施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作者通联:532503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江中学)。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四
不知不觉加入支教一个学期了,由刚开始的好奇、新鲜,到现在的责任与不舍。还记得开学时支教团到我们的寝室招新的场景,听到学姐跟我们分享她们支教的体会,有苦有乐。现在我来说说我支教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得到去支教的消息是支教前一天的晚上,相信你们懂得。我教的是一年级的音乐。我上网查教学方法,查教学视频,查歌词,抄歌词。激动与紧张交织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我见到孩子们的前一秒。我支教的学校是王湾小学。那是一所被命名为“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听学姐说这里的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
刚进学校大门,就听到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有的学生看到我们来了,都大声的喊老师好”。有的问学姐是不是还教她们,有的问我是不是她们的新老师。看到热情四溢的孩子们时候,我的那种纠结的心情顿时就放松了。一个叫谢小玉的女孩跑过来拉我的手,问我是教几年级的,我说一年级。她咧着嘴笑了,说她就是一年级,她带着我来到了她们的班级。一个很小教室,甚至比不上一个有钱人家的厨房,但就是这样一个教室承载了12个孩子的梦想。
刚开始几次是走去王湾的,每次走在路上我就想,等会上课的内容,有时候在想,我走这么长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得,每次的上课效果都推翻了我的设想。孩子们很乖,很听话,可能因为年龄太小,好吧,我姑且把这当成她们对我的喜爱的。
我们的力量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个社会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五
周末,我们在组织的引导下,以及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带领下,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支教机会,支教对象是__小学的五年级学生。
当我们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__小学时,首先看到的是操场上排队的低年级学生。而后我们按小组进行了随机班级分配。我们一组,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在支教之前,我们做了不少前期的准备,包括海报、教案、资料、故事、单词等。在课前,我们到班级里问同学要了教科书,并询问了她们上课学到了哪些程度的知识。面对走廊里异常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还是觉得准备不足,料想课堂上随时会有突发状况。
开始进行英语课时,在简略的介绍后,我们开始了认单词比赛,抽点同学上黑板根据英文写中文,五年级的孩子们还是很小,依然好动异常。课堂上时常出现吵闹的情况。于是只好领读单词引导大家。
在上课过程中,以及下课后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小组一起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现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家庭、环境等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青少年从小学到中学时期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给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的人生都至关重要。对于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同学和一些打闹无度的同学之间的不同,对我们自身反省、对教育重要性的体会都异常深刻。这一次亲身体验支教活动,的的确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人之初,无论性本恶或性本善,教育,都是人生最好的洗礼。我想起小时候看的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对我影响深刻,还有一部今年的电影《勇气》,都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家庭、学校、生活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祝愿这些孩子能在成长中获得人生那些至关重要的珍宝。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六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是我在西胡垌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讲课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准备,开始上课得到时候,脑子好像完全不听指挥了。刚开始我让学生翻开课本地14页,地3章的题目会“1~5的认识和加减法”,我顺手就写在黑板上了。这首先就是课题书写不正确。接着新课导入,我要求学生观察教材14~15页上的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的比较仔细,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强、直观感知能力强的时期,我没有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去开展教学,所以学生的兴趣并不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4个向日葵”“3个花”时,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使用数量词不当的错误并去纠正他。这个问题是我得师傅胡老师提出来的,她指出小学的教学活动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并且贯穿。我有次感到了小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任何好习惯都要从小、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培养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在课堂纪律方面,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为注意到其他同学的状态,没有刻意去维持纪律,导致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这一点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缺乏对同学的倾听。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多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特别指出“xxx听别人回答问题听得多认真啊”,多鼓励多表扬,我相信孩子的好习惯就可以逐渐养成。
听过我的课后,其他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议,我已经记了下来,并且胡逐步改正。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会不断进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七
[论文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实质是发展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即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内容上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认知策略教学、元认知策略教学与情意调控策略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才能保证策略教学效果:策略的选择、策略的完整教学、策略使用、策略反思与教师评价;可以通过课程式或学科渗透式来实现实际教学。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习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罗(,1949)在一系列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动物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一旦形成一种定势,将会使以后的有关学习得到稳步的改进;后来有心理学家又对儿童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学会学习”的概念。[1]20世纪7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学会学习”才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展开了实际意义的研究,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学习策略理论的建构。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会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发展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即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教师对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实践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
根据麦基奇的观点,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在内容上也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认知策略教学:指教师对知识信息加工的策略教学,包括选择重点方法、联结与建构、分析与综合、记忆复述法等。第二,元认知策略教学:指教师不仅直接、明确地解释所教授的策略是什么,而且还要提供为什么以及何时、何处应用这些策略的详细信息。第三,情意调控策略教学:指教师对学习者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反馈与控制的指导教学。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环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完整次序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才能保证策略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策略的选择。指诊断学生的需要,选择策略教学的版块,确定教学的时间等。
第二环节,策略的完整教学。完整教学包括三要素:
(1)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内部动机。
(2)策略剖析,即通过样题提供策略运用的具体详细步骤,展示内隐的思维过程和策略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3)学生的自我复述和自我解释。复述是外部指向内部转化的必要环节,策略教学后,应立即要求学生复述策略的使用步骤,既可以促使学生理清思路,又可以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便于老师及时矫正。自我解释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向自己解释学习内容的知识获得过程,是一种较自我复述要求更高的加工。
第三环节,策略使用。指以精选的习题,巩固策略的掌握。
第四环节,策略反思。包括:
(1)对策略有效性的评价;
(2)策略的最关键之处或整个思路的回顾;
(3)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
(4)此策略还可用于的类似地方。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掌握策略的运用及产生迁移。
第五环节,教师评价。包括矫正策略的错误使用和评价策略的使用效果。[4]。
三、学习策略教学的实施。
学习策略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技能、方法,如何将它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已是学习策略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的教学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课程式教学。将学习策略的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学习策略本身就是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学习的规则、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某些学习策略,但是脱离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得不到显现,同时,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实际使用的策略教学的教材;第二种,学科渗透式。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讲解学习规则、方法与技巧。这种方法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密切联系起来,学生能真切、及时地体会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学习的动机。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对教师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除了对具体学习内容了解透彻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策略性知识,要有一定策略教学经验,同时,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策略知识,也不利于策略的迁移。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学习策略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素质以及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学习策略教学的要求。
理论上,学习策略的教学是可行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做出成效,由此可见,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教师以及学习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策略教学的接受对象,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策略的有效教学。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使用存在显著的年龄局限性,如5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复述策略;6、7岁儿童能在明确指导下使用复述策略,只有到11、12岁时才能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这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认知与元认知的发展没有达到掌握该策略的水平,这种“不成熟”状态制约着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与使用;另一种原因就是虽然认知与元认知水平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策略,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策略的有效教学,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策略教学有效性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因此,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使用策略的自觉性。
教师是策略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掌握学习策略的水平、策略教学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都对策略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学习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发展至今已经是硕果累累,无论是通用学习策略还是学科学习策略,研究者们都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学生接受的仍然是传统的学习策略,比如大部分学生仍然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记忆英语单词、课文。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不了解学习策略研究、实践丰富的成果,没有相关的策略教学经验;即使知道了也不相信新的学习策略会提高效率,情愿教授学生传统的学习策略,拒绝尝试改变。因此,只有教师自身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有了策略教学的实践经验后,才能够有效地“教会学生学习”。
学习材料、学生学习水平等因素与学习策略的匹配也是策略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每种学习策略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超出该策略的有效范围使用策略,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可能出现反作用。例如,“关键词法”是一种记忆英语生词的精加工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适用于配对项目的学习中,并且对成绩较差学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成绩较好学生也采用这种策略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5]因此,在策略的学习和教学中必须了解该策略的适用范围,做到学习材料、学生水平与学习策略的最佳匹配。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才,现代教育的目的也已经成为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学习的技能、方法,是学生“会学习”的体现,也应该成为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丁加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
[5]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学出版社,2005.8.
学生学校教育学习教学篇十八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近一周的支教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想当初,我们一伙人组成的蒲县支教小分队满怀激情地,充满朝气地开始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支教。可以肯定,每个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都收获不少,那么现在就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吧。
首先,通过这次支教,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的合作和帮助。以前,我总是认为或习惯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一件事,但现在看来其实那样会很累很累,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甚至不可能完成。就拿我们这次支教来说,我们是来给学校学生们上课的,我们这十来个人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这样才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来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还有,在困难当中可以相互照料,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这都是以前很少能得到的。
其次,就是对自己今后从事教育的初次锻炼。毕竟是面对台下那么多学生,能够从容不迫,更好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大家,我觉这次给了我很多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当看到一些农村地区落后的教育设施等,更加觉得努力教好学生是我的一种责任。还有,我们这次支教去的都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乡镇,能够亲身去体验这种生活是对自己身心的锻炼,以及对培养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增强了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的同时,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欠缺,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瓶颈。
通过这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我从中得到不少锻炼。因此,会使我更加努力学习,多参加类似这样的活动,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