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专业14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怎样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让听众印象深刻?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和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片段:这是大班下学期初的一个数学复习的活动。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小红包。小红包里装有1元钱和2元钱不等,红包里的钱共是7元。老师说,她卖的每样东西都是1元钱,请小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的东西,从自己的红包里取出相应的钱数来。老师出示两粒红苹果,小朋友有的直接取出一张2元钱,有的则取出两张1元钱;……老师出示了六条鱼,小朋友有的取出两张2元钱,两张1元钱;有的取出一张2元钱,四张1元钱;有的取出三张2元钱和一张1元钱。每次活动,老师都会提问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这一活动环节持续了16分钟,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也几乎每次都能顺利而较快地完成老师的任务。
当然,这样的处理对幼儿的认知是有一定的挑战,这一挑战有助于他们已有经验的提升。如果老师觉得这样的调整所形成的对幼儿的挑战性偏大,老师也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比如:有的小朋友取出6元钱是两张2元钱、两张1元钱,我们可以将它表示为:
用一个圆圈将这些数字圈起来表示“总共”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其实反映教师临场应变能力,或者说上考量的是教师现场活动的设计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练习,通过练习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建立起相应的“反应系统”。“反应系统”的完善程度其实就是能力高低水平的反映。那么,教师为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他可以有意识地作怎样的练习呢?当发现幼儿对所设计的活动情境中所蕴含的学习任务是大多数幼儿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的,教师就应马上意识地在所设计的活动的难度上作适当的提高;或者是发现了已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对所设计的活动的兴趣点与教师预设的思路不一致时,教师首先就应该作出判断:幼儿的兴趣有价值吗?兴趣点蕴含着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可以怎样调整已有的思路有以顺应幼儿的兴趣呢?当然,活动的现场设计能力对每位教师来讲是一种挑战,正因为他是一种挑战,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计划的设计”上就更应考虑得更为完善、周全一些,对一个活动的可能“路径走向”多作几种假设?也许活动现场的设计就越有把握。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现一只小猴子。
接着出示盘里装了2个桃。
师:有几个桃?用数学几表示?
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2。
动画展示小猴吃掉了一个桃。
师:现在有几个桃?用数字几表示呢?
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1。
动画猴说:桃太好吃了。小猴又吃掉了这个桃,这时候小猴望着空盘子。
师:盘里还有桃吗?
学生回答后,师:盘里一个桃也没有,空的,又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学生开始找自己的数字卡,有学生举出0的卡片。
师:你为什么用0表示呢?
生:一个桃也没有,就是0,0表示没有。
师赞赏学生的说法。
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0的认识。
发动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或文具,表示数0。
有学生把铅笔盒里的铅笔藏起来,表示0支铅笔。
有学生握紧拳头,表示伸出0根手指。
同桌学生活动,想办法用身边的文具、物体等表示0。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师运用桃、粉笔具体的实物表示数字的含义,一步一步,抽象出数字0表示没有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桌活动,想办法表示0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身手得到展示的机会。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的目标是通过律动、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带领孩子们跳了一段《健康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消除了由于初次见面所带来的陌生感。在导课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
来自 cOOCO.Net.cN
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场景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老师通过《找朋友》这个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分清自己的`左边右边,让孩子们了解左右对生活的重要性。
最后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运用和小朋友握手,既了握手的礼节,同时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因为和孩子们是做反动作,所以老师在示范中,有些小失误。老师在做示范时,应是规范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再者说,在做完《找朋友》的游戏之后,小朋友说出左右小朋友的名字,左右的幼儿应有所表示。以便更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杨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授课当中,一直蹲着和孩子讲话,这样拉近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很有亲和力,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仝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刚开头的自我介绍非常好,是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邵老师教态笑容可掬,很有感染力,能轻松的驾驭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这就是我对“区分左右”整个活动的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之中才能找到完善的教学途径。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1、尝试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并能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对自然测量及宽窄比较的学习兴趣。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将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固定在演示版上。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等。
3、请幼儿带一些平时自己收集的东西,如糖纸,贝壳等。
一、排一排。
1、出示三张不一样的纸,区别宽窄。
指导语: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宽?哪个窄?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你怎么知道?(重叠比较)2、按宽窄排序。
指导语:请你按从宽到窄(从窄到宽)排一排。
二、看一看。
1、教师向幼儿出示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引导语这两条毛巾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条毛巾哪条宽,哪条窄?(指横向距离)2、幼儿得出不同的比较结果。教师:怎样来证明谁说得对呢?在交流中引出测量的.方法。
三、学一学。
1、教师出示各种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任选一种,重点演示测量时收尾相接的方法,量横向距离。
2、幼儿选择一种工具,通过测量来判断哪条毛巾宽,哪条毛巾窄,最后得出结论:两条毛巾是一样宽的。
3、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受了毛巾上直条花纹和横条花纹的影响而判断错了毛巾的宽窄,因为直条让人感觉很窄,横条让人感觉很宽,其实,它们的宽窄是一样的。
四、试一试。
教师发给幼儿各种测量工具,请幼儿尝试测量其他一些物体的宽窄。如:门和窗,哪个宽哪个窄?桌子和椅子,哪个宽哪个窄?等等。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首先,抓住实物图数的内在关系,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建构。
在活动中沈老师利用实物图片导入,让让幼儿观察书包的不同,找出图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感知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接着进行分合练习,让幼儿知道9可以分成4和5,9也可以分成5和4这一问题,这样使幼儿自然而然的由数的组成和分成,过渡到自然数加减法的表象中来,再教授4+5=9,5+4=9。这样幼儿对自然数加法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再引出第二个问题:根据分合式列减法,这样幼儿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9的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整体可以分成部分,部分合起来是整体”,整个始终围绕这一主线进行活动。
其次,关注幼儿学习,强化有效互动。
整个活动中沈老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放手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全力以赴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幼儿在展示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资源,利用问题,及时讲解和评定。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观念,让所有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最后,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活动的预设过程中沈老师将原有的实物图片进行重新放大,便于幼儿的观看找出实物中的不同特征,而且画面美观清晰直观,由于借班活动幼儿对于9的分合也还是刚开始学习,没有消化,就来学习9的加减,沈老师在活动中的一步一步导入直接让幼儿观看实物图片,感知蕴含的数的关系,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幼儿顺利进行建构生成,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到达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活动中沈老师都能很好地加以正确引导和处理,这既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显示了老师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反思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反思。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课后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通过特定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预案。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七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八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九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十
1、 理解5以内的减法。
2、 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1、 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 《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 白纸
1、 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 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边,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4、 幼儿两人一组,师 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 减法算式。
5、 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小朋友们可以在生活还可以利用什么东西进行5以内的减法学习的?
这堂课整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一开始动物和他们的蛋出现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很想知道答案,所以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也很积极配合,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开始时孩子们还很清楚开始有几个最后剩几个,后面就有点乱,有些是不明白讲的是什么,有些是知道但是结果却算错了,但总体而言还是达到了整个活动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十一
1.通过活动使幼儿理解单数双数的概念,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一、请小朋友们听《好朋友》的歌曲进场,歌曲结束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复习1-10的数字。
二、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这是哪里?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所有的东西,不论大小都是2元,想不想距老师一起去逛2元超市呢7老帀这里准备了一张代币劵,看看这是多少钱?从那丢地方看出是5元?个圆圆的硬硬的叫什么?(硬币)那还月一种软软的纸的叫什么(纸币)?一共有5个一元的,所以就是5元钱。那刚刚老师说了,我们要到2元超市去买东西,看看老师昫怎么买东西的。
2元钱买一件商品,再用2元钱再买一件商品,看老师用5元钱在2元超帀买了几件商品?(两件)买的什么?那还剩几元呢?还一元钱在2元趄市能买到什么?(买不到)为什么??2元超市就用2买一件商品,还差一元,所以买不到。
三、圈一圈。
老师这里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1到10的代币劵,要请每个小朋友圈一圈,2元圈一下,并思考一下,看看这些代币劵中间藏着什么秘密,你能买多少件商品。请小朋友轻轻的起立,到旁边的桌子上圈圈,2元钱买一样东西。(放轻音乐)。
哪些是没剩余钱的?
教师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五、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举起手中的扑克牌,教师如举起单数卡片,孩子就要举起单数数字。
五、游戏:《小鸡找家》。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十二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教案网]。
3、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2、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十三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分类标记卡。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篇十四
2、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型减法和消去型减法活动准备:
3、幼儿用书、教学图卡;2、雪花片5个(2个红色、3个黄色)。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一、雪花片。
1、师:"今天老师发现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听话,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漂亮的雪花片。"。
2、师:"我们怎样把这5个雪花片按颜色分成两组?红色雪花片有多少个?"。
3、师:"5个雪花片去掉2个红色雪花片,还剩几个黄色雪花片?"。
(小结:将总数分为两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用"一"来表示(出示符号卡)。)。
二:排队。
1、师:"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前面站成一排,请你们按顺序报数。"。
2、师:"现在站在前面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那老师请这3个小朋友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那么现在前面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三:图卡教学。
2、师:"秋天到了,叶子都落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捡了一些漂亮的枫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总共有多少片枫叶?黄色和绿色枫叶分别有几片?全部的枫叶减掉绿色的枫叶,还剩下几片黄色的枫叶?"5—2=33、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小朋友们再见!"数学《秋天的落叶》活动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以游戏为中心,以玩游戏的方式上的,在游戏中让孩子了解去掉可以用"—"号表示。从孩子的特征和性别之分利用符号玩游戏,从而让孩子学习分合型减法和掌握这符号的意思。整体来说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流程比较顺;从孩子的操作上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的减法。
虽说这一节课从传统的方式上说,我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是我也有疑问,以游戏这种方式上5的减法会不会太简单了,我是不是还没跳出传统的说教的方式?目的性太强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这是我上完课之后的第一想法。后来我想,让孩子从游戏中理解"去掉"的意思,按自己的意愿设计这个"去掉"的符号,可能会让孩子对"—"这个符号的理解更深刻。
但在这个活动中有一点值得我反思的就是:活动中我虽然有与孩子一起实践再操作,不过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是我说的比较多,我牵着孩子的杯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如讲解为什么要用减法。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另外,因为活动中要完成算式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运用什么形式让孩子探索会更好,让孩子探索操作的过程理解分合型减法、消去型减法。不断的反思能最快的提升我们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各种树木,知道了树木名称,形态,作用,并且对它的叶子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捡叶子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创造,使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