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热门17篇)
总结是对过去经历和所得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写作技巧有哪些?来和我一起学习吧。下面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一
[摘要]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随着中国的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已经或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双语教学强调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因此,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各个高等院校而言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双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本文结合笔者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思考,提出相关的建议供交流和探讨。
一、教师——双语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是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力。而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专业和外语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会外语的人不懂专业知识,精通专业知识的人不会外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较为缺乏。现有的双语教学教师基本上由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未接受过专门的双语培训,要将专业知识与外语进行融合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若教学不当,很容易让学生把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变成专业英语的学习。教育部双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近80%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
由于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的融通问题,仅凭单一高校的力量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学科的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问题。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集中力量进行统筹安排和统一布署,有重点地选拨各个学科的双语教学名师,并由各学科的名师分别对各院校的不同学科的双语教学教师进行集中的统一辅导和专门培训。另一方面,各个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双语教学师资水平,如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也可引进外籍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并配以中国教师作为助教进行必要的翻译,一方面通过翻译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助教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二、学生——双语教学的接受者。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双语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统一体,如果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则双语教学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外语基础及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外语语言运用过多,会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若外语运用过少,又会失去双语教学的意义。因此,合理掌握运用双语的比例,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摸索的一门学问。
现在多数院校根据学生的外语基础的差异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上推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测试,同时参考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学生按不同起点组织教学,这样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能够促进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强化,英语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课程大多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双语教学可以参考英语分级教学的方法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即对有外语能力或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可开展双语教学,而外语水平较低且对双语教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以免因强制选修双语教学课程加大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采用分班选修的方法,对同一门专业课部分同学选修双语教学课程,部分同学选修传统专业课程,这样,既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外语专业双优人才,又能培养一批懂专业的合格毕业生。
此外,由于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及时地把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状况,提倡更多的教学互动,鼓励运用外语进行对话与交流,因此,对参与教学的学生人数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应控制在30人以内。
三、教材——双语教学的工具。
教材作为双语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工具,是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双语教材应具备实效性、准确性和国际性的特征,使学生能接触到国外第一手的资料,并使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作者思想和知识的准确表达。
目前,双语教材的选择主要有四种途径,即引进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各种教材的选择各有利弊。原版教材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语言地道,内容符合西方潮流,但与国内的教学目标不太相适应,且内容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如笔者在担任《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课程,选用的是philipr.cateora&johnl.graham所编写《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1版。这本教材相对而言较为通俗易懂,有大量的案例,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国外也是经典的国际市场营销教材。但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内容偏多,对于教材而言不够简练,将近700页厚厚的一大本,学生一拿到书就有很大的压力;而且案例介绍大量的美国知名企业,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却比较陌生,不利于进行课堂讨论。另一方面,书内涉及到东方不发达国家的内容,包括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介绍,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出发,不够客观,有些观点比较陈旧。国内出版教材内容更本土化,结构体系符合中国的教学习惯,但又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选,以符合国内双语教学的要求。自编教材则受教师自身水平和资料来源的影响较大,翻译教材则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内容也受翻译水平的限制。
因此编写和选择一本符合专业教学特点与要求的英语专业教材,是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力量编写符合中国特色的、满足双语教学要求的专业教材,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手段。
教学方法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手段,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系统讲授专业基础和前沿知识,同时在外语的运用中使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外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运用能力。实施双语教学与单纯母语教学有所不同,双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以第二语言为媒介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不但需要集中精力听,还要能听懂和理解。因此,运用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更强调师生互动。因此,双语教学中最好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互动性的手段,如:启发、提问、讨论等。课程的总体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要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学生的反馈与需求做出不断的调整。
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堂教学可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课堂上双语使用的比例,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外文书面信息,以ppt形式呈现,使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外语逻辑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外文专业词汇,理解专业知识外文概念,对于重点内容或关键点首先以外文讲解再辅以母语解释,对于教学难点则主要以母语讲述。对于一些深奥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宜使用母语阐述,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避免将知识学习课变成专业英语课或阅读理解课等常见的双语课弊端。
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是目前高校面临的新挑战。为解决这一新的课题,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加强管理,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也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合作,进行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二
是否得分7是否。
得分72.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7分)单选题1.保证班级教育管理活动实效性的是()。()(7分)。
理论维设计维操作维实施维得分7社会化职业化理想化条理化得分7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校风得分10“我是谁”“他是谁”“她是谁”“我和你是谁”2.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品德()的过程()(7分)3.班风是()的重要标志。()(7分)4.通俗地说同一性就是个体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10分)。
多选题。
1.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确立要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原则来制定。()(7分)。
得分7。
针对性整体性实效性可测性整分合整体育人实践锻炼全员参与得分7目标管理平行管理常规管理2.“开学四把火”的案例体现出教师运用了班级教育管理的()原理。()(7分)得分73.班级集体管理的主要形式有()。()(7分)。
民主管理。
得分7接受教育的一种方法。行为训练法的关键,就是把学生置于()中。()(7分)。
行为训练法个性锻炼。
实际锻炼意志锻炼得分7教育性单一性发展性。
多元化。
得分。
105.班级组织的特殊性体现在()、()和半自治性()(7分)。
6.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向()、由()向()发展的过程。()(10。
分)。
具体抽象低级高级得分10设计师、学习者咨询者、组织者研究者外交家、信息平台7.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有哪些角色特征()()(10分)。
《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远程教育)》在线测试一。
判断题:
儿童说谎行为属于学习障碍。(第一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焦虑是儿童常见异常行为表现之一。(第一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第一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第一章)(1分)。
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躲避人群或生人,不合群是儿童退缩行为的表现之一。(第四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儿童品行障碍有时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第三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儿童多动症与品行障碍是没有区别的。(第三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儿童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一般会随年龄的增长自行消失。(第四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0。
教师要注意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个别辅导。(第二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儿童吮吸手指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均属正常行为。(第四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学习障碍一定是由学习方法不当引起的。(第二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注意力障碍的孩子一定是多动症。(第二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教育疗法是儿童异常行为的常规辅导方法之一。(第一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任性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第六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可减少孩子的恐惧感。(第五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学会自我调节放松是防治考试焦虑的方法之一。(第五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遗传因素与儿童孤独症无关。(第六章)(1分)答案:2。
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恐惧等于恐怖症。(第五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明显的外露性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第六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溺爱是引起儿童暴怒发作的主要原因。(第五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孩子怯懦产生的原因与不正确的家教方式无关。(第六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说话不流畅现象。(第七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第七章)(1分)。
答案:1您提交的答案:1获得分数:1。
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是没有区别的。(第七章)(1分)。
答案:2您提交的答案:2获得分数:1。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三
赞美如同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学生更加需要这样的阳光,学生得到权威教师的赞美后,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取得近乎奇迹般的进步。
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不单纯是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应关注的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更应特别关注.所以赞美性评价不单单是评价,更重要的是教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客观情感理念去培养和引导学生,短期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长期影响学生的人生行为和处事法则,对学生长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赞美性评价效果明显例证。
“赞美性评价”作为一种激励性评价方式有其独特作用,需要评价者教师在对客体学生的客观判断的前提下,用激励性的语言或类似的表达方式去鼓舞、唤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此同时完成对客体价值的重新认识的'一种评价方式。
在现实教学中,相关负责教师在评价每一位学生时,要尽量斟酌使用的赞美性语言,其中更多具有赏识与鼓励的作用,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然产生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此过程中,教师正确适时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具有很强的自我上进改变自我的功能.
例证一。
如我在实训教学中,做折纸游戏,学生参与度很高,包括平时不上课的学生来上课,也能和老师一起做练习。一轮折纸游戏结束,我问同学们,师:“为什么答案如丰富多彩?”
生:“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做事方式也会不同。”
师:“这位同学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其他同学呢?”
生:“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行为方式不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从性格出发,强调了行为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形成最终答案时的重要作用,关注到了因果关系涉及的两个层次。”
生:“老师,我认为您的表达的不清楚是形成答案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
上实训课最终的结果姑且不去理论,就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并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而老师从学生回答内容的角度肯定每一位同学思考的结果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此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表扬和赞美,而是一种思维探索模式的全新体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很有成就感。
例证二。
一位去年教过的学生专门找到我并郑重感谢我.
生:老师,您好!您总算下课了,我一直在等您,想跟您聊聊.
师:**,你好!好久不见,最近气色很好啊!(他穿一件枚红色t恤).
生:真的?老师!您能看出来我气色比以前好了?
师:是啊!事实胜于雄辩啊.
生:老师,谢谢您啊!一直以来,想找您表达我内心对您的感激,您改变了我,谢谢您!
师:你本来就很棒,老师只不过发现了你的优秀而已.关键还是你自己.
生:老师,我现在是学校的名人了,您知道吗?那些上过您的课的学生他们都认识我.您把我制作的视频让他们看了,还狠狠表扬了我,他们因此很受感动,很多人都告诉我了.我现在每天六点多就起来打篮球,晚上也不熬夜打游戏了,我觉得自己比以前精神了很多.老师,我要感谢您!您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要感谢您一辈子,有您这样的老师,我真的很幸运.
师:是吗?记得你当时身体一直不太好,我很担心你.但是让我惊奇的是,你竟然带病坚持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我看了你制作的视频,很感动.因为视频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反思,对自己人生的一些最现实的规划,整个视频做的很用心.留给老师的是更多的感动.
生:老师,谢谢您!我自从上学以来,从没有被老师重视过,您真的很了解我,您对我的关心让我坚持完成您布置的制作自我介绍的视频作业,我做的时候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想到您在课堂上真的对我的作品很关注,更重要的是,您鼓励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其实很出色.老师,谢谢您!
师:**,我今天上了一天的课,你的事情让我十分开心.这是我听到最让我高兴的事情了.谢谢你,**…….
这个学生是计算机班的,因为喜欢玩游戏,经常熬通宵玩游戏,长此以往,身体健康状况大打折扣,骨瘦如柴,走路轻飘飘的,稍一加快脚步,脸上汗如雨下,脸色发黄.
结语。
赞美性评价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主体快乐的体验经过努力获得的赞美性评价语言,这种特殊意义的语言促使其每天进步一点点,进而产生渐进的身心成熟,以适应未来复杂的社会考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四
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的最基本活动,是从猿到人的自主性活动,同时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泉。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利润是社会生产中永恒的主题。纵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无不与其优秀的企业构成与发展紧密相关,而企业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史[1]。生产运作管理在二战后经历了大产量时代、个性化定制时代、精益生产时代以及大规模定制时代,随着人们对生产运作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已从制造企业的管理拓展为社会三大产业共同的管理。当前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都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领域。基于此,对这门课程的熟练掌握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夯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的性质本身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而通常的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很难使学生对制造企业现场产生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工程应用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是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不强。国内有关生产运作管理的教材,较具代表性的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教材。此书竭力通过案例、思考题、小组讨论题等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反映较好。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且授课学生大多没有生产实习经验,缺乏针对性,因此学生难以把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觉得难以做到学以致用[3]。此外,国内其他一些教材的内容过于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较少关注生产运作管理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技术。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口授加ppt讲解为主,基本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地听。且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方式展开困难,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很难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程实践环节,虽然也采用软件模拟仿真、沙盘演示、录像播放等方式,但由于实验内容本身只涉及到某一章或某一部分,且实验之间彼此独立,缺乏必要的衔接,不利于学生多方位了解问题的本质,这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状况区别明显。
3.学校与生产运作相关的实践实训基地较少。当前,很多学校既没有和当地优秀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实际生产运作管理流程实验室,使学生难以获得实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4]。这一方面受制于学校经费的制约,难以购买大量生产业务流程仿真软件与设备;另一方面受制于学校所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使大多数企业对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产生疑虑。
三、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1.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引入。读、写、议教学模式,通?^在课堂上对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课程的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其中“读”是指布置一个课题,推荐一些书籍,让大家课后进行阅读,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写”是指大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实际验证;“议”则是指大家做成ppt形式,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对学校周围餐厅选址问题、学校食堂经营运作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组成临时讨论小组(3d5人),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每一小组选派一人做代表性发言,由大家对其进行讨论,最后通过总结与评价,对每一个小组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其效果。通过读、写、议活动,学生能对目前现状找出多方面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多种多样的解决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利用仿真软件合理设置实验内容,注意各实验之间的衔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优化生产运作系统:
(1)生产运作系统描述;
(2)仿真目标设定;
(3)系统绩效指标设计;
(4)生产流程和运作数据收集;
(5)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6)仿真模型运行及瓶颈识别;
(7)系统优化策略及其评价。具体实验教学体系列表如下。
3.递进式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的建立。考虑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为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采用分层递进式的模式,将其分为4个层次:
(1)《生产运作管理》基本理论教学(以课堂传授为主);
(2)生产经营过程模拟训练dd以电脑装配生产过程为例;
(3)业务流程软件仿真与应用(课程设计);
(4)企业车间现场的短期实习、实训。对不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程度应不一样,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业的特点,应有不同的着重点,结构如图1所示。
4.现代智慧企业信息化实训实践基地的搭建。以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为对象,设置阶段性实训项目。在确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后,以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为载体来设计企业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实训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图2d图4为所构建实训基地原理图。
四、结论。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要求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而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要加强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完善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轻松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五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做到知行统一,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班级德育目标。
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国家、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设想或规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设定、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德育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思想情况,既要有班级目标和班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班级的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切忌无目标的德育教育。“临渴掘井”是搞不好德育教育的。实践证明,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是班风班纪最差的班级;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该班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学校的后进班级。
二、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无论是品德课,还是语文、数学、科学、音、体、美等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每位教师备课、授课都可以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寓德育教育于其中。因此,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取得共识,利用各学科蕴含的教育元素,对学生适时开展德育教育。如《地道战》一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是怎样抗击敌人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科学教学中,学习《保护大自然》一课时,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谁破坏大自然,就是破坏自己的生命之源。在音乐教学中,在学唱《祖国爱我,我爱祖国》这首歌时,让学生知道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第二大河黄河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摇篮,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训练队形,学好本领,锻炼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更多的事。在美术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懂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在祖国浩如烟海的悠久历史中汲取知识的力量,受到英雄人物伟大人格的熏陶感染,使自己不断丰富起来。
三、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让每个学生都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并让他们了解国旗的有关知识。升、降旗仪式上,通过介绍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等教育。国旗下的讲话,还可以讲述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在天安门升旗时的情景;香港、澳门回归那一刹那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奥运会上,运动员大哥哥、大姐姐夺冠后,在比赛场上升国旗的庄严场面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国旗是国家尊严的标志,增强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教育班队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长期、近期的德育活动目标。如:每月可以搞一次大的活动,两项小活动。如:举行“祖国,我爱你”诗歌朗诵、举办“家乡变化真大”、“家园,我为你骄傲”、“小树苗,我们比高”、“我是安全宣传员”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深受教育。近几年来,我们对学生开展了“一讲三轻五做到”养成性教育,“一讲”即讲卫生;“三轻”即脚步轻轻、说话轻轻、举止轻轻,使校园内“动”、“静”结合;“五做到”即做到按时上学、放学,注意路途安全,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做到尊老爱幼、见面问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做到集会快、静、齐,爱护学校公物。
五、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育。
一、两棵树,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森林,同时,又可以借机宣传预防森林火灾,使学生明白不能野外用火。“清明节”举行扫墓活动,为国献身的革命前辈们献上一个花圈、花篮,借此,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加倍珍惜。“五一节”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使之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能致富”、“勤劳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等道理,并乐于参加劳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可采取送节目,送礼物等形式,使他们感受到博大的师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九月十日教师节”,正值开学,可以召开师生“谈心会”,使学生收回放野的心,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并可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知道回报。“十月一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题教育,让学生懂得怎样的行动才是爱祖国,自己如何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我们要灵活抓住各种节日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一点我不必多说。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爱并尊重学生。教育的全部奥秘是如何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爱孩子。”实际上,只要我们走下讲坛,走进学生中间,也就能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只要真心地爱学生,真正对学生投入了真情实感,就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一种爱护。
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进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都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但学生犯了错误,违反了纪律,我们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当然学生的错误一般也不是什么大错。应当看到学生的错误往往并不是个人品质和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从学生的一些负面行动中分析、判断出隐藏在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学生犯错往往只是因为好奇、贪玩、自制力差造成的,这是学生天真活泼的体现,也正是学生的可爱之处。如果学生都像成人那样中规中矩、成熟稳健,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对学生多点大度和宽容,就会从学生的错误中看到可爱,就能从学生的缺点里看到完美。
2、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疏导,发怒和责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才能把事态的发展引入正轨。而且不仅要自己做到,还要让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和班主任一起来做思想工作。班主任和教师更要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
有一天,我早早地进入教师,地上有几片纸花,还有一片片未打扫干净的尘土。我没有立刻让学生重新打扫,而是自己拿起扫把打扫干净了。期间,有的学生过来帮忙,我说“不用了,我自己来吧”。第二天我继续打扫,连续几天后,我们班的卫生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自觉性也有了提高。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权利”,当错误发生时,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耐心适时地给予引导。同时要努力寻求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如果我们只盯着他的缺点不放,他就永远只能呆在自己的阴暗角落,而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他,并且耐心地去引导他,他就能从一个所谓的差生变为一个人才。
在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特别好动,上课也不集中精力,总爱违反班级的纪律,但他非常愿意给班级修理东西,于是我经常在班内表扬她,这让他对班级越来越关心,我还适时地与他心平气和地谈话。久而久之,不仅在对待班级方面,在学习上他也不断要求进步了。
3、言传身教,不要总用“管”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要重视他们的自尊心。如果用“管”的心态,教师往往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以道德的化身去和学生交流,这样师生矛盾就不可避免。要把自己的爱和欣赏巧妙地传达给学生,不露痕迹地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欣赏你、喜欢你。总是以说教的形式教育学生的话,会让你关心的学生不自在。当要教导学生应该怎样做时,教师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
记得在某次我们学校的阶段性测验之前,教室里要准备考场。学生从总务处搬来了十套桌椅,因为好久不用,所以上面有很多灰尘。我向学生借了一块抹布,把每套桌椅都擦净了。学生们不解,就问我“我们又不坐为什么要擦?”,我就顺势回答学生,“如果你去别的班,这么脏的椅子你会坐吗?”学生不说话了。以后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地像对待荷叶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每个学生都有非常敏感的自尊,我们稍不注意就会刺伤他们脆弱的心灵。
要想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还要求我们注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崭新的教育手段,辅以鲜活的事例,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六
(2010.10~.12)。
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课题组。
(执笔:覃柏洲)。
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我校课题组自10月起,承担国家教师基金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尊重生命科学,尊重教育科学,抓住生命教育核心概念作为课程及教学研究的依据和延伸,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为目的,进行开拓性探索。经过两年的探索和研究,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方法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课题组主要成员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其成功的经验为本课题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课题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一)让生命教育在培训中提升。
学校课题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总课题组和实验区(县教研室)的各类培训与课题研究会,从而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还专门聘请了咸丰县教研室姚胜权老师做研究学术指导,姚老师在大会上作了《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和《课题研究公开课的创新实践》两个专题报告,使全体研究人员受益匪浅。7月,学校课题组选派覃柏洲等老师参加了“海峡两岸生命教育高峰论坛暨'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议”。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州、县课题培训及各种研讨会等等。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使广大教师的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二)让生命教育在学科中生“根”。
目前,虽然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但生命教育在其它各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还可以做到,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1、在思想品德渗透生命教育。思想品德是奠定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学科,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注重渗透生命与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闲暇生活,保持良好的心境,善待自己,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懂得公民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了解公民获得法律保障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应潜心研究与探索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状况,采用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社会现象观察和调查、实践体验等形式,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潜心挖掘智慧、美、自由、公正、希望和爱的种子等人间终极价值,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潜心创设教育氛围,通过体验和理解,在引导学生与教材、与教材中的人物和事件“遭遇”时,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教育真正从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转变为生命的体验,成为感悟人生、提升生命境界的过程。
3、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音乐是天籁之音,音乐生命是人的生命。音乐大师梅纽因说:“艺术世界里没有‘犯罪’这个词,当孩子学习唱歌和跳舞后,他们会更善于思考,理解问题和相互沟通。”音乐,它本身就对培养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其情操、促进个性成长、对人格培养乃至成为全面发展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音乐和舞蹈的特有语言滋润学生道德修养、感染学生生命活力,从而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4、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体育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通过体育与健身课的教学,使青少年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身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生命美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又获得了享受体育与健身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与探索体育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遵循体育运动的功能,即促进人体机能的生长和发育,防止疾病,推迟生命衰弱,丰富文化生活,增进友谊和交往,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更强、更高、更快的精神魅力,体验自己旺盛的生命力量。
5、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美术活动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中获得实现自我的生命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价值的体验,为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应潜心研究与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创作和欣赏中,通过感受、顿悟、体验获得生命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升华影响其人格形成,从而有效地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自然资源的爱护珍惜,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真善美事物的赞美,对假恶丑事物的鄙弃。
6、在数(理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神奇的数学王国,充满了无数抽象的定理和尚待“猜想”的奥秘命题。数理化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推理思考、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都是生命发展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因此,只要潜心设计,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数理化学科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着渗透生命教育的时空。在教学实践中,应潜心探索如何结合数理化教学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效的人口、能源、环境生态等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理化大师们的严谨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7、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良好愿望出发,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不仅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真正体现与时俱进。同时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生命的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8、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英语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与探索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上;放在如何利用英语教材的“生发点”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上。
(三)让生命教育在活动中开“花”。
1、组织生命教育知识讲座。近两年来,学校聘请了丁寨公安派出所、乡卫生院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广大师生讲授有关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卫生知识。
2、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强身健体的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还养成了阳光心态。
3、组织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地震应急演练,溺水应急演练,火灾应急演练等等。通过活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保护生命的措施,还要不失时机地时时告诉学生,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她;年轻的生命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重视她;最大的生命长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我们要保护她。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同时,将生命教育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机结合起来。如办生命安全知识手抄小报、黑板报、墙报等。
3、组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校内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并教育学生积极预防流行性疾病,拒绝不良嗜好与习惯等教育。
(四)让生命教育在体验中结“果”。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教育孩子懂得,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1、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对邪教组织、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健康对于生命来说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升华。如在20秋季学期,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世纪兴煤矿厂”,让学生体会煤炭工人在井下工作的艰辛,体会父母为养育我们的不易,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于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懂得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为了自己的亲人。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水平。
1、明确了进行生命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联系。
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教师建设的一系列生命教育的学校课程,涵盖了生命科学观、生命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对生命教育的理论关注和掌握的更加多了。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了生命的人文关怀。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为人师表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帮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这种教育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爱具有本体价值。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3、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了生命的灿烂美好。
生命的存在在于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命。通过师与生的对话、生于生的交流,教师的健康的、快乐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有爱心的、有创造性的生活,都会给学生以榜样作用。
(二)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让学生去体验生命历程,感悟人生道理,唤醒生命意识,激扬人生目标,做大写的人,做大器的人。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及成长过程。在获得对各种生命现象及自身认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并获得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生命意识。
三、课题研究遇到的困惑及问题。
1、研究的课题对生命教育的理念、理论、做法、措施等了解甚少。
2、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非常少。
3、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缺乏前后的联系,相对比较独立,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四、后期课题需要做的事情。
1、保障机制健全,推进“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注重科研引领,拓展“生命教育”实施渠道。
3、加强平台构建,丰富“生命教育”实施载体。
4、开展专题培训,促进“生命教育”专业发展。
5、整理提炼资料,形成“生命教育”研究成果。
总之,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课题组深深感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儿童的人文关怀。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娇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产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宝贵,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凸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本课题组认为,与知识教育相比,没有什么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宗旨,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因子,在课堂和各项教育活动中落实生命教育,引领学生尊重生命,快乐成长。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七
摘要:如何使酶工程的教学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从事酶工程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才,是从事酶工程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科研促进教学,加强实践。
关键词:酶工程教学内容科研实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持续创新和重大突破,是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由其引领和孕育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生物技术将会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力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并促使人类的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深刻变革。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工业、医药、农业、化学分析、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如何使酶工程的教学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从事酶工程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才,是从事酶工程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将工作中的教学体会介绍如下。
1.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1.1注重绪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是一部书的开篇,主要起到介绍和导读的作用。在绪论部分教师向学生展示本门课程学习的思路、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主要观点与其它学科领域的联系等,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在绪论中教师还可利用生动、鲜明的例子使学生们了解酶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酶工程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主要的工业产品、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等。生动、精彩的开头既能调动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后继课程的学习中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1.2讲授内容主干清晰、条理分明。
1.3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21世纪的今天,生物技术产业不断、迅速的发展。酶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出现。酶制剂工业给社会带来的效益额以约18%的速度不断增加。预计今年将达到30亿美元。因此,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讲授酶工程的课程更要注重内容的安排,以教材为主的同时,辅助其他的参考资料。例如,我们将郭勇编着的《酶工程》作为指定的教材,同时融合熊振平等编着《酶工程》,梅乐和等编着《现代酶工程》,孙君社等编着《酶与酶工程及其应用》,孙俊良编着《酶制剂生产技术》,沃尔夫冈?埃拉(wolfgangaehle)主编《工业酶―制备与应用》等参考书籍,以及期刊和在线资料的内容,对教学内容随时加以补充和更新。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介绍酶工程方面的最近的科学动态、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比如,介绍模拟酶、人工酶、极端微生物酶、非水介质催化、酶的定向进化等新知识点,使酶工程授课内容跟上科技发展,同时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认识到酶工程是一门随着时代脉搏跳动的新学科。初次讲授时,只讲授概况,然后同学们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汇报式详细讨论,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展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1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综合授课。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板书也是考核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布局板面,字迹、图表规范清晰、内容安排条理整齐。对于酶工程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此外,对于一些工艺流程或者图片式的知识不容易表达。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再加上对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教学手段考核要求的变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可以充分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也非常有利于演示统计软件的具体应用过程。其缺点是教学节奏快,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囫囵吞枣。
因此,在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例如在酶的分离纯化章节的时候,关于各种纯化方法所有仪器设备的图片以及工艺流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再如,关于酶制剂应用章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信息量的提供。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例如酶动力学,采用传统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及时准确的掌握新知识。
2.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提供很多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机会。例如第一堂课的时候提供一些专业的网站和论坛便于学生及时掌握酶工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此外布置一些作业例如一种新的观点一个新的知识或者关于酶制剂在某一领域的应用等由同学进行查阅总结再做成ppt进行全班的学习。同时为班级申请一个公共的信箱将课堂的ppt和讲义发送信箱内便于全班同学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不仅利于同学学习专业知识对于同学们踏入社会也是一种锻炼和帮助。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酶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有目的的在每一章都提供一些应用的例子,并且在最后一张全面的讲解酶工程的应用。例如,在酶的生产和分离纯化这两章,提供现在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的生产和纯化的技术过程。在酶分子修饰和固定化中都涉及到相应的应用例子。在酶工程应用这章就更详细的介绍酶在食品、医药、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实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不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校的教学理念:“先做人再做事,人人成功”。因此酶工程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每次课间休息的时候,给同学们观看一些具有哲理的文章。
例如,如何学习牡蛎适应社会;学习卷柏的实打实的精神;学习“精神枷锁”对人生的影响;同时利用业余的时间给同学观看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等,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课程开始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内容自定,题目自拟,参考文献不能少于10篇。课程论文将作为期末考试的一个重要参考。统一时间由同学讲解。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3以科研促进教学,加强实践教学。
酶工程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的环节。根据我们单位科研实力比较强、学生数比较少的特点,我们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同学们参与到科研队伍中。例如,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酶制剂,以及酶蛋白的分离纯化;以及酶的分子修饰和改造等。使同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便于理解课堂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八
摘要: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本文通过高校学生调研,通过数据分析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1双语教学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1.1概念内涵。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
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各地情形复杂,因此双语教学也表现出各类不同的情况。
按照“双语”的不同情形,一般我们所了解到的双语教学多为汉语和英语,这是目前高校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但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还有一类双语教学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其双语的概念为汉语及其民族语言,像朝鲜族、蒙古族等,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双语教学,在其高考及各类期中期末考试中也有专门的双语试卷。
1.2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学校特色教育的体现。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我国该学科教育兴起于80年代,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尚需大量借鉴国外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旅游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景观学等众多专业学科体系,而这些理论体系大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学者的学术知识也是来自国外,或是留学或是翻译英文文献。
由于各地语言习惯和各人理解能力的差异,学者们在翻译和讲授国外理论时难免与原著有所出入,因此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接受国外原著和一手学习资料的机会,培养其外文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的理解专业定义和理论内涵。
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也能为学生将来从业上岗打好基础,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为广泛,许多学生毕业后开始从事管理、经贸类职业,在校期间通过双语教学的培训,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各类专业的深造学习,并与各方面人才进行专业交流。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九
摘要: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1.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分析。2、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的背景分析。3、农村远程教育管理的目标。4、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教学优化。5、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方法。
信息化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面对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落后的学习方式正受到巨大冲击。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其主要技术特征。从数字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硬件、软件和人件;从网络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天网、地网和人网。因此,远程教育并不是孤立地使用这些技术,而是相互结合整体兼容地运用这些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接与跨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投入巨资,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项目。
一、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分析。
11月,随着第一批基层远程教育工程电教教师骨干培训的结束,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至今基本上形成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因此,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发挥“天网”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着的实践应用价值。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远程教育要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许多学校得到了普遍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受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的制约,大都存在着以下不足:学校硬件设施的多样性和不平衡造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个环节或学科,系统性不强,尤其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的全面支持;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困难大,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广,目前为我市新增345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教室22间、微机网络教室22间、卫星地面接收站243个、光盘播放点102个;新添置计算机969台,使我市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提高到21:1。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而远程教育环境下优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才开始起步,如果缺乏符合当地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必将制约远程教育效益的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科实际,深化我市教育改革,推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作用。
我市在电化教学方面,城区学校已经具有超前的信息技术设备、技术、经验的示范性,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研究骨干队伍和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
近年来,全市教师又进行了全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初级培训,98%的教师达到计算机初级操作水平,并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契机,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很抓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各位教师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目前,全市共有30几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200名教师参加并系统接受了市级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数千名教师参加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校本培训,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目前,我市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尚在初始阶段,远程教育设备还没有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工具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加强,这也与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缺乏系统培养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水平和条件环境尚不具备。
目前,我市远程教育应用的总体教学模式趋势是:“教学目标——引入资源——教学展示——学习提高”。虽然从整体来看还处于教学辅助的阶段,但它比较符合农村教育目前的实际现状,并且还有继续扩展深入的余地。
这一基本模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1、光盘播放点。光盘播放点主要装备在教学点,学生人数几十个人,教师几名,教师信息技能欠缺,但是经过培训能掌握光盘播放系统的使用方法,在配置全套教学光盘的条件下,也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因此光盘播放点设备使用模式采用“实时播放”,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是:“教学目标——播放展示——学习提高”。其目标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拓展学生的视野。
2、卫星教学收视点。主要装备在完全小学,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也高。这一层次的设备使用主要采用“电教室应用”,即将学校建立电教室作为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场所。在资源应用的方式上大多是演示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朝着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方向迈进。
3、计算机网络教室。乡村初中建设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从功能上看已经具备了两方面的职能:对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提供资源补充,同时还是当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由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其教学模式当以“网络化的自助”教学为主。
三、远程教育管理的目标:。
1、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2、探索代远程教育设备、技术及资源为依托转变教师观念、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建立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创新氛围。
4、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在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力得以培养。
5、探索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熟练、合理应用,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
四、远程教育实践应用教学优化。
1、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主体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在中小学多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播放光盘,构建多媒体电子备课流程,创造交互式的网络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多维关系生成,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2、远程教育与学习方式——构建以“it”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适应和活动能力。
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信息适应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这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初步具有信息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的能力。
3、远程教育与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辑多媒体教学模块,创建具有图文、音频、影像、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学科多媒体教材、校本网络专题课程和各类站,促进教育时空的多维组合,使学生能在网上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
4、远程教育与校本资源开发——构建交替共享的资源开发模式。
与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汇集整理教师原创论文、课件和课堂录像,学生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等创新素材,创建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研发资源交替共享的网络平台。
五、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方法。
1、建立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规则。
由各实验校课题组负责人主持,提前一周备课,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组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各备课组成员分章节,负责设计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提供的教育资源、素材资源或多媒体课件资源,借助电脑和语音教室的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各备课组成员下载、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教案。
2、综合运用模式,整合优化过程。
出自 CoOco.neT.cn
形成在网络环境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所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3、活动项目与定量评估的结合。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拟好一份电教计划,写好一份电教教案,上好一节电教课,制好一个课件,撰写一篇电教论文;组织开展电教优秀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个人主页、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网站、电子办公评选活动,分级评比、量化积分。
总之,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参阅资料:。
《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张民生金宝成。
《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
《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柯森载《教育研究》,年第6期。
《江西电教》5月10日江西电教馆网站新闻。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
现行教学理论提出很多好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又存在很大偏差,本文带着对初级中学学生学情的思索,从现今大力提倡的兴趣教学和探究方法入手,浅探了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易出现的偏差及其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获得语文素养的熏陶。
一、语文课堂探索。
尽管我们教育者总在不断地学习,但在各种理论实践以后却经常感到茫然。很多老师发出了这样的喟叹: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可是为什么最后受伤的还是我?所以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编制梦想的天堂,语文课堂教学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创新与完善。
二、现有两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偏差。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运用中的偏差。
兴趣教学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乐了学生,喜了老师。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讲《爱莲说》,学生对这种枯燥的文言文深痛恶绝。那么大家就来活动一下,提一下兴趣,老师由歌曲《荷塘月色》创设情景,设计的活动花样繁多:从独唱到大合唱,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从咏荷的歌到咏荷的诗,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专门安排两个学生做记分员,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pk,凡举手发言者皆可得分,课堂热闹非凡。最后好不容易把学生从想象中拉回到书本上来,让学生讨论荷花的特点用途及品德,学生们很乐于为老师报出他们知道的荷的用途,也急于在老师一再渲染的这场对决中获胜,这其中老师最核心的讲解学生根本没听清。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撒欢儿倒很开心,但能掌握课文翻译、理解文章主旨的人寥寥无几。
2.大力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运行中的偏差,现在人们都大力提倡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学习,这种探究遍及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学生。
我是一个老师,我觉得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身实践决不能放任。我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荷花淀》,课文分三段,第一段老师示范,引导学生朗读,从生字到重点词、段落大意都在黑板上列出: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第一层(1――4自然段):月夜编席。
第二层(5――29自然段):夫妻话别。
第三层(30――31自然段):水生离家。
接下来老师宣布小组讨论,按照老师的方法学习第二、第三部分。满教室翁嗡的声音,四人一小组,每人都在张嘴,各执一词,谁也听不清谁在讲什么。教师在一旁任其探究,最后选组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完,老师刚要总结两句,下课铃响了。一堂课就这么过了。这样的课上的是小说,也许学生还有兴趣读完它,还有人去讨论。那么对于《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课,这些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什么东西都一无所知的学生,让他们展开所谓的讨论,他们还不如与周公说说悄悄话。
三、解决两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偏差的方法。
1.对“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偏差”课堂改善法。
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立足于课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上《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在歌曲中创设情境后马上结合教学,在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课文、读课文、听课文。用古诗词中的咏荷篇章引起学生兴趣后回到“爱莲说”的`课堂主题上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学生有兴趣,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堂上没有语文气氛,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兴趣。但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更是一个认识过程。所以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在乐中学,学并着乐。
2.对“大力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教学运用中的偏差”的课堂改善方法。
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我们不仅因此而作肤浅的理解。以“问题――探究――发展”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动和创新能力的增长。
《荷花淀》这篇课文,全文自然分段,情节简单,字词也较容易容易掌握,其重难点在于重点段落、重点语句的分析,所以讨论段落的问题不仅费时长且是多余,这样做会使这篇精彩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淡化甚至完全落空。这样的课堂只会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教师在上《荷花淀》这课时我们可以从水生、水生嫂的人物刻画入手,重点让学生体会其中某些细节描写,比如:一群妇女商量时的语言。或者揣度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众多教学方法争教坛的今天,兴趣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两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所有的理论只能用于适合它的事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所教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应有的创新,赋予它以新的内涵,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一
【论文摘要】以往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是从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差异角度展开的,这样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克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矛盾,但难以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启示。因此,从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入手,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结合的层次对应性,弄清其结合的内外机制,就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教育理论被实践群体内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研究者根据实践群体反馈,对教育理论进行修正、完善的相互作用过程。由于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层次性,这就决定了其结合也有一定的层次对应性。加上不同种类教育理论品格和目的指向的差异,因此不是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能为实践群体所选择和内化。只有那些具备内化条件与结合机制的教育理论,才能成为真正指导教育实践的可行性理论。
在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必须保持自身的可实践性。因为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才能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那些从学科逻辑体系中演绎、从其他学科移植或翻译引进的教育理论,因其缺乏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土壤,缺乏与教育实践历史的、情景性的联系,很难直接用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要具有可实践性,就需要经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发展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创生的教育理论,才能做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在创生指向上具有针对当下教育实践的目的性,具有走进实践群体内心世界的亲和力,形成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实践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等系列实践特性。
纵观历史上对教育实践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教育理论,可以发现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切合实际的指导性,这是成为指导教育实践理论的前提。二是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实践者行为的改变是教育理论最终得以实践的重要标志,它往往以师生形成新的操作程序加以显现。三是实事求是的推广性。教育理论具有切合实际的指导性,表明其对指导特定条件下的某些实践活动是有效的,但能否在一定层面和范围内推广,才是真正表明其指导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关键。四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众性,这正是教育理论走向实践群体的特有品格。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只有面向生活才具有现实的生命力,做到与时俱进;也只有面向大众,才能获得实践群体的支持,打牢践行教育理论的群众基础。
首先,要形成在二者结合中起桥梁作用的中层教育理论。中层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思路,他提倡在整体的.社会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实践研究之间建构一类与特定领域和实际问题相关的中观层次的概念体系。中层理论的定义决定了中层教育理论建构者既要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能准确、完整地、富有创造性地解读抽象的理论文本,又要与实践群体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丰富的关于当前教育实践的经验,并能深刻把握和理解当前教育实践的状态。中央和省市教科所研究人员就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可以利用自身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实践指导者的双重身份,选择其中最为当代教育实践所需要的理论作为切入点,将抽象的教育理论作应用性加工,对外来教育理论作本土化处理,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样建构的中层教育理论,既坚持了抽象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又把其理论核心变成了易于为实践者理解和操作的方法,从而起着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作用。
其次,借助对教育政策的影响走向实践。教育理论要实现大面积地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最为有效的捷径就是通过影响教育政策的制订,借助教育政策对教育实践产生广泛作用。要成为这种影响教育政策研制的教育理论,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教育理论建构主体具有参与教育政策研制的权力。这类教育理论建构主体可直接以建议或提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影响相关研制者的思想,将自己的理论渗透到教育政策之中乃至为教育政策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二是教育理论本身恰好是教育政策研制者所需要的。就不同层次教育理论对教育政策研制的影响看,只有那些影响较大且反映了时代教育改革脉搏、代表多数人心声的基础教育理论,才易引起教育政策研制者的关注。因为以此为基础制订的教育政策才能既反映时代特征,又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就应用教育理论而言,因其能为教育政策研制提供具体建议和技术支持,因此只要研究的问题与政策制订者所要解决的难题相关,就容易引起关注。至于推广性教育理论,因其关注的是教育理论具体化、实效化的推广办法,与特定情境中教育政策的研制和教育行政直接相关,因此这类理论也为教育政策研制者青睐。
上述结合表明,每一教育实践层次都是对应两个层次以上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层次既连接上一层次实践群体,又指导下一层次实践群体,以形成两个实践群体之间相互沟通的基础。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外在强求,而是内在的统一。这种内在统一性,一方面通过教育实践,个体内化教育理论的心理机制得以深化;另一方面,则通过教育理论与实践群体结合的心理机制实现面上推广。
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个体应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教育理论影响教育实践的第一步是实践者学习、内化教育理论的演绎生成过程,其认识是沿着原理论——概念论——感性论的路径进行的。实践者通过这一步形成能切实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内化理论,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问题解决者内在实践经验的结合。第二步,实践个体应用已经内化了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经验,发现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理论。实践者通过这两步,完成从内化他人理论到自我理论的生成过程,在个体认知上达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仅此还不足以促成实践者付诸行动,还必须以知的统一为基础,通过情感的动力作用促使其自觉地实践教育理论。这就要求教育理论实践者要注意首战必胜,让自己一开始就尝到甜头,形成积极实践教育理论的心态。践行教育理论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实践者必须经历持之以恒地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显著成效。因此,践行教育理论中,实践者必须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为了增强实践者践行教育理论的意志力,除了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实践者的思想境界和目标追求外,要在每一关键环节对实践者的微小成功予以物质和精神激励,促使其形成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内在成就动机,产生坚持下去的决心。[3]同时,实践者之间也需要一个宽松的内部心理环境,要及时给失败者以鼓励和关心,促使其产生感激、报答支持者的情感,把关心转化为再次实践的动力。只有实践者把内化了的教育理论转化成特定环境中的实践情感和意志力,他(她)才能持续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二者全程和全面地结合,并最终形成预期的实践效果。
教育实践群体是以一定社会阶层或集团的方式存在并开展活动的,因此教育理论是否符合实践群体文化心理就非常重要,它直接制约着实践群体对教育理论的选择,影响着其对教育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为此,我们需要建立起教育理沦与实践群体传统文化融合的心理机制。[4]一是根据实践群体对教育理论解读的民族性,创造易于为本民族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二是引导实践群体形成自觉学习、内化教育理论的职业道德。在相关政策和舆论宣传影响下,促使实践群体逐步把学习、理解、研究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形成违反教育理论将从内心感到有违教师职业的不安感。三是理论研究群体应从心态和情感方面与实践主体群产生内在融洽。要善于根据教育实践群体需要,自觉地变革教育理论,形成分解与重构抽象教育理论的习惯。通过分解细化,把实践群体难于理解的教育理论体系逐级转化为便于操作的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均有很强的价值性,其中必然暗含利益和情意倾向。教育理论在走向实践过程中,实践主体群必将从自身利益立场对其进行选择。只有那些给实践群体带来实际利益的教育理论,他们才积极选择并乐意践行之。
由于理论研究群体与实践群体生存环境和利益立场的差异,要让教育理论的建构者更多地理解实践群体的利益,必要时可建立二者密切结合的利益拥绑机制。一是形成教育理论研究者乐于参与实践,教育实践群体积极追求理论学习的制度。就当前我国的情况看,国家已经借助学历教育和课题项目等激励机制,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实践群体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情;主要问题是如何让理论研究者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扎下根来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制度还没形成。二是形成激励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群体代表共同制订教育政策,共同参与重大教育课题攻关的机制。以此创造更多机会让实践群体发表对教育理论的意见,促进教育理论研究者积极吸收其改进建议,借助二者密切合作的方式创新教育理论。三是在创建与应用教育理论中,要注意利益机制的作用。对理论研究者而言,需要站在实践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建构出符合实践群体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就实践者而言,首先教师要有为学生发展舍得牺牲的精神。因为教育理论更多是从学生利益的角度设计的,其在走向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比过去付出更多精力,同时还要承担因实践新理论引发的教育改革所带来的风险。[5]其次,在新教育理论的推广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先选点实验,以调整教育理论在实践中造成的利益分配偏差。同时,注意将实践群体的阶段获益与最终获益结合起来,形成逐级获益的机制,以确保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持续发展性。
总之,只有借助外在的利益激励机制,将理论研究群体与实践群体的内在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促使理论群体向实践深入,反思抽象理论实践化的思路;引导实践群体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反思自我经验普适化、理论化的加工方法,以此促成二者同绕重大教育问题的解决,协作建构“抽象理论——中层理论——实践机制”纵向贯通的教育理论体系。用这样的教育理论体系来指导教育实践,再配之以践行教育理论的情感和意志,才能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平.“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命题的再追问——从命题合理度、作用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9).
[2]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
[3]罗凯梅.教育实践研究的叙事转向[j].基础教育研究,(1).
[4]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5]郭向宁.教育理论与实践分层结合的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二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引发思考、探索未来、学会选择的课程,是一个系统化、分阶段实施的教育过程。职业生涯教育需要通过前瞻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职前探索准备,思考未来方向;通过培训增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教育意识和能力,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要建立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组织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活动和大赛,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指导。
职业生涯,最早由美国生涯理论家舒伯(dona,dsuper,1957)在《职业生涯心理学》中提出,是指个体遵循一定的道路或者途径,实现所选定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教人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学问,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因此,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个系列化、分阶段实施的教育过程。它的核心理念是:安身立命。即教育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承担各种社会角色,寻求与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1职业生涯教育内涵的误解。
1.1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简单的就业指导。
从理论层面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在9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欧美传入中国。国内职业生涯领域有两个较有影响力的流派,一是以心理学背景为主流的学院派,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研究职业生涯课题,注重人格的研究和心理的完善;还有一派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背景的务实派,侧重于强调求职技能技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以协助求职者实现职业目标。综合上述两种派别,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包含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两层含义。目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之中,简单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解为职业规划教育,其中的目标就是寻找到适合个体的职业。因此,许多探讨集中在分析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为毕业生提出诸多就业指导性建议和策略、通过校企合作等计划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生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未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普遍可以看到诸如以下现象:各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很少系统性为新生制定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活动方案,即将面临就业时才设置一系列讲座来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技能技巧的传递,开设宣传形式的就业宣讲会、杰出校友返校分享求职经验和成功人生经历,导致大学生习惯性忽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仅仅在毕业时临时抱佛脚,被动吸收和接收学校为其安排的就业指导,接收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而缺乏符合自身个性特点和职业理想的选择性思考。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简单的就业指导,由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教育,要实现由学校到工作的短期、静态、片面的就业目标指导转向关注学生全程、动态、可持续的生涯发展教育。
1.2职业生涯教育不是专门的技术性教育,也不是片断式的短期教育。
专门的技术性教育在于传授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如果把就业指导比作一门课程,同样可以把它定义成为一门传授找工作的技能技巧、面试经验、职前准备的专门性课程,它能够将寻找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和经验汇总成简洁而又有针对性的条条框框,把求职路上毫无头绪的求职者训练成求职高手。职业生涯教育显然不是上述教育模式,国内学者将它定义为一种把教育对象当作全人(holistic)的教育,不是仅仅传授专门领域知识的技术性(specialized)的教育,是统整性(integrative)的教育,不是片断式(fractioned)的教育。从横向方面来看,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全人教育,从纵断面来看,职业生涯教育就是终身教育,它是维持和贯穿人的一生的全面教育。这与法国教育学家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有着共同之处,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职业生涯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涯规划,是关乎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的终身课题。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三
本周一(20__年10月30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九年4班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为《唐雎不辱使命》的第二课时。
公开课的教案是根据教参里的“教学建议”,结合我想展现4班的诵读能力的教学意图,设计而成。
自信地说,我的这节课还是有亮点的,毕竟我很用心在备课,而且我的课堂把控能力还算不错。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公开课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三大方面,来说说他人对我这节课的评价。
一、教研组的集体评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内容安排太多,所以一直在赶着上。
2、重点不突出,每个环节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
3、跳跃性过大,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很突兀。
(二)、教学设计可做如下修改。
1、“读一读”(无句逗朗读)、“考一考”(基础字词句的翻译)这两个环节可以直接删去。
2、把“说一说”(复述情节)、“评一评”(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点,保证时间让学生展开说。
总的来说,公开课的内容安排不宜太多,而且最好要有弹性的设计,可以随堂做调整。所有教学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展开要充分。
二、教研后我与江丽鸿老师的共同探讨。
1、句逗训练很有意义,可以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平时可以多做训练,但教师要有相应的指导与落实巩固,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2、借助关键词来复述课文,这个形式不错,可以多让学生练习说,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训练他们概括的能力。
3、“写一写”(随文练笔)作为课外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参考《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写法。
“仿课文,写作文”一直以来都是江老师研究的课题,而且小有成果,很值得我借鉴。
4、关于“士”的文化精神,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结合本课的课后练习四以及《出师表》,做一次综合性学习,就算没有时间开展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三、朋友圈的留言。
1、黑板有点乱。
这是我的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同学,在看到我发的公开课照片后,在下方的留言。
小学老师们注重细节,追求精致课堂,我早有耳闻,此次体会颇深。
我的板书设计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两张插图、两个小黑板,把大黑板遮拦得杂乱不堪,确实不妥。细节决定成败,我要引以为鉴。
2、你的字进步很大!
这是以前的一位同事给我的留言。
坦白讲,在读师范时,板书就是我的软肋之一,而从教以来自己又懒于练习。
所以,她的肯定,我受之有愧。其实,我需要改进的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此次公开课应该说遗憾不少,甚至可能会让这些年来一直关注并关心我的人失望地认为:“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只是这样!”
不过,只有我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其实,大多数笨鸟还是只能在后面慢慢飞的。但是她会一直飞下去!
今后的教学,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继续保持对教学的敏感与热爱,不气不馁,一步一步向前走!
加油!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四
xx年伊始就开始给自己设定了全年的目标和方向,在部门的带领下稳步开展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一直在努力寻找工作亮点的地方,精力难于一处而最终未能实现,但在由于工作内容分散,xx年下半年过去了2个多月的时候,上级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做另外一项与目前工作并无关联的管理工作,当然即将面对的这份工作前期的内容不是清晰的,职业的方向也不是明确的,我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最终做了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决定,因为下一个工作会让我更专注一致,也因为他更具有挑战,于是自己再次开展了新的航程,中间有过工作更替艰难的过渡,有过对于技术工作难于割舍的心痛,更有着迎接新的挑战与未来所带来的喜悦与兴奋,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可谓全心投入到了公司所赋予的职责中。艰难和繁冗并不是真正的挑战,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对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的分析,管理方法的探索。百度中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描述,只是简单介绍了是规范到财务体系管理的一部分,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就是面临现代企业的发展资产管理面临着管理难、盘点困难的情况。而对于对管理并不了解的我来说这一切都太难了,私下里不断的学习,头脑中最长出现的就是如何做、下一步干什么的思路,有时候面对工作难题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头疼。还是在不断地思考中理清了资产管理的主线。
但终。
xx年将是公司更新的征。
与信息部门共建研发专有资产公共管理平台,便于公开管理。
开展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及现有固定资产能力评估,梳理资产。
;功能,建立资产生命周期衰减价值分布模型4。
年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新的工作挑战,加强和部门同事、跨部门同事的沟通和联系,搭建研发与集团内各单元的桥梁。按照部门岗位职责并高于岗位职责的心态来做好本职工作,认真、仔细、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工作。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五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而教学档案则是产生于高校各项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自入学到毕业,教师从教人手,教什么、怎么教到教的结果如何,教与学的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所留下的每一步进展的痕迹,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影像材料等就是教学档案。例如教学业务档案(上级机关下发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课堂及实践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总结、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估、师资培养、典型教案、编著教材、实习实验指导书、教学检查总结、对学生的考察情况、教师教学日历等)、学籍管理档案(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异动情况记录表、学籍卡、学历学位发放记录登记表等)以及其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及影像材料。
为使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各二级教学单位都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等。为了对教与学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直接向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解,而且要翻阅“有据可查”的教学业务档案。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离不开教学档案。教学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收集、管理好教学档案。
2、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水平的客观记录和反映。
档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记录。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反映。通过对历年的讲稿、教案、实习实验指导书等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教学的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讲稿、教案、实习实验指导书等多年来一成不变,说明教师的业务水平没有提高,也就意味着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则就是一种倒退);对历年的学生考卷、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毕业设计、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材料等的比较,同样能反映出学生学的情况;对同类学校间教学档案的“横向”比较,能直观地反映各个高校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这些都是探求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3、教学档案管理为教学水平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从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来看,丰富的教学档案是搞好教学评估的基础和前提。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的科学分析,并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为学校改进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就是在对被评估单位所提供的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课程实习大纲、课程安排、试题与试卷分析、学生成绩以及学籍、毕业设计或论文、学历学位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辅之以走访、调查、民意测验、随机抽查等,对这个单位的教学管理水平做出的基本评估。相反,一些单位平时不注意档案材料的积累,该归档的材料未及时归档而导致遗失,那么要想让评估专家组做出符合实际的评语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为了做好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应该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4、教师和管理人员是决定教学档案是否完整的主要因素。
教学档案的形成要经过至少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学文档材料的形成阶段,教学活动内容被载入某种材质(如纸张、光盘等),这是决定教学档案是否完整的第一道关口。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教师的讲稿、教案不完整,甚至没有教案和讲稿;上课时只列几条提纲,甚至提纲也不列;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检查等以言代之。这直接导致教学评估时无档可查,造成无谓“失分”。第二个阶段是将文件材料进行集中、整理立卷的归档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学管理人员是否按教学特性和归档要求将教学文件材料转化为教学档案。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者往往会认为某些材料“不重要”而随意处置,或将其中对己有用的不向教学管理人员移交。所以,他们是否将教学文件材料全部向教学管理人员移交是决定教学档案是否完整的第二道关口。
1、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全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
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是决定教学档案是否完整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尤为重要。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属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虽然是自己劳动汗水的结晶,但是无权占为己有;这些材料是受档案法保护的学校固有财产,必须保证其完整无缺,并按照规定向档案室移交。
2、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要保持教学档案的系统和完整性,必须建立和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注重教学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行规范化管理。高校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各项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程序,完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统一,做到有章可循,保障教学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和查阅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教学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有一支既懂档案知识,又懂教学管理,并能运用现代化手段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现在,大多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由各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负责收集和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教学档案管理员。这不仅加重了教学秘书的工作负担,而且由于很多教学秘书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难以保障。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每一个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高校应当配备专职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系统培训,使之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学习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和帮助,组织他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4、利用教学档案为教学工作服务。
档案的生命在于它的有用性。教学档案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只是被分门别类的锁进档案柜中,成为“死档案”,那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最终会影响到人们为之劳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开发教学档案资源,主动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如将教学管理制度、优秀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研究论文、历年的试题、学生考试的试卷分析、优秀毕业论文、师资情况、教师历年的科研成果等汇编成册,供广大教师参考,供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查阅。其结果不仅能引起他们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使他们愿意配合、支持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从而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良性循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
总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档案管理,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实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教学档案信息及时有效地为高校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六
药学是科学与实践性合为一体的高、精、尖的综合性科学,对药学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当高,高等医药院校在对大学生施行医学道德培养方面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培养药学人才修养素质的重要渠道。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思想因素。高等医药院校在大学生中开设医药伦理学课,对于加强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医药道德思想的精华,使古代的医药学家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二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道德觉悟的主要因素。理论的用处在于与实践的结合统一,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力的。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的同时,应亲身去体验医药学实践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处理方法,去目睹药学人员跟患者、服务对象关系,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药学人员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三是育德思想,育德思想是增强学员道德责任感的最佳途径。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凭借对药学专业的热爱和造福于人类的崇高理想,在学习专业方面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知疲倦的去探求,拥有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以及献身社会医药事业的精神。
二、专业特色实践活动的途径。
近几年来,医药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科研及科技创新活动。如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等项活动进行组织。学生在各类科研活动以及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脱颖而出,并在专业知识、企划能力、实验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等多方面经受了极大的实践磨炼与提高,许多学生在期间开始萌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尝试自我创业。还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临床辨证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员把理论运用在临床的同时,试探性的向医师角色进行转化。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即是学员社会化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员提高临床技能的主要阵地,是学员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专业特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医学现代化,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勇敢创新,提高整体临床效果,当前医学高等教育均有的弊端是培养出的医师临证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差。根据早、多、反复临床来培养中医人才的要求,应构建起拥有医学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临床实践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以多种途径来加强社会实践,培养思辨能力、专业素质、临床技能等,这是医学自身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医学培养人才的模式也随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医师实践能力不行。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走创新教育之路,创新教育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精神及能力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围绕专业特色开展临床教学实践、科研及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活动。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19起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后,目前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医学创业教育课,优秀的学生首选就业目标是实现自我创业。近年来,北大清华等高校大学生创办企业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专业特色实践活动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冰,侯飞燕,蔡小华.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如何适应基层医疗的需求[j].中国当代医药.(15)。
[2]黄进,廖虎,许晓波,万学红.八年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08)。
[3]张昌菊,周敏,简道林,艾寿坤,付承英.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05)。
相关阅读:
优质药学服务与门诊调剂管理。
体会医院药学服务的措施。
鬼针草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schiff碱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研究。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论实践篇十七
1.能够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常高校内部的人文体育教育和高校的德、智、美等联合组成了高校内部教育体系,并且在整体上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为体育是人的根本,开展育心和育人都无法脱离育体。特别是高校内的校园文化,主要也包含了高校内部人文体育的制度、精神以及设施等,都离不开具体的制度、物质及精神等方面文化,而人文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可以直接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非常集中且羡慕地表现出校园文化的发展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促使其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达成有效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2.内容广泛,为高校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
高校体育教育属于高校人文体育教育的基本实践方式,通常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体会及启迪,从而领悟到体育活动中的科学、严谨性的规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育和感悟。将人文精神深化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当中,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最新的人文知识,从而有效地增强其体育发展技能。另外,校园文化也属于高校人文体育进行实践发展的载体,融合在校园文化环境当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对学生的导向、熏陶以及激励的作用,从而以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高校人文体育具备综合教育的优势。
高校内的人文体育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内容以及非常强大的科学依据,因此这些因素直接给予了高校人文体育的'综合教育功能,其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起到教育作用,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越来越高。可以说不但打好了学生的身体基础,同时也直接培养了学生完善的人格及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的能力偏向社会化发展。另外,这种独特的教育优势,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可迁移性及可操作性,因此其综合教育的优势非常明显。
1.优化高校体育课程。
由于高校内部的课程通常都是具体体育项目的学习课程,像篮球、跑步以及羽毛球等,这些课程中普遍缺乏人文教育因素,即使是存在一定内容的人文课程,也并没有真正获得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多数学生直接忽视这部分的人文课程内容。因此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低沉的特点,不断地改善其自身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可通过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中人文内容的特点及重要性。
2.结合德育智育,体现人文精神。
在大多数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重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加强学生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教学成果。很多报名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其高中阶段时,学习的文化知识课程的内容及所用的时间都普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少很多。因此就要求高校内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将体育技能直接上升到一个理论化的高度,将智育和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来促使理论知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具备人文体育精神,最终促使学生各个方面都获得有效提升。
3.营造整体人文氛围。
高校体育教学渗入人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需要积极地营造出校园人文教育的有效环境氛围。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必备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将其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在高校内部各个地点标贴相应的标示和标语,也可以开展多种样式丰富的体育类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及体育精神的宣传等,直接拓展先进性的人文体育课程,并完善相应的教学方式,最终促使全校范围内都形成一种人文环境氛围,实现高校人文教育的目的。综上所述,要想实现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实践发展,就需要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合德育智育,体现人文精神,营造出整体人文氛围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理念成功地渗透到实践教育发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