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通用14篇)
总结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总结的完美是基于对自身成长的深入思考和整理。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一
这份关于古代教学内容的资料拿在手上沉甸甸,里面内容的价值更是不可小觑,对于我们学堂乃至老师更是如获珍宝,现在终于能体会智博老师当时看完的激动心情。
《当代学校国学教育构思》这本资料内容比较多,我利用平时零碎时间终于看完一半了,就这一半的内容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整理了几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国学教育的深刻认识。
第二类,体,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主要是:经、史、子、文。上次学习也听张恩富教授讲过,这次更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经”感触比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经,主要是十三经,经过唐宋儒遂加增补篇目后,又有了“四书”。四书偏重心性修身,适合后人研读实践。古代科举考试是要从十三经中任取一句作为题目,来做千文内短文。所以古代举子都是要熟读十三经的,十三经正文是64万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仅经典一项,肚子里都是背过上百万字的,熟读千万字的。从先秦到民国每位文人儒士都经历的共同的教育,这就是所谓“读书”又叫“读书人”。为什么古人背书厉害,是因为“读”就是吟诵,“书”就是指经史子文。吟诵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背诵而不被遗忘。这也是我们学堂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三类,艺。艺是用来熏陶性情,培养品格的。经史子文并不能保证品性的提升,而与环境熏陶和生活习惯关系更明显。需两者结合起来修学。这是智博老师为什么总是问我们何为雅文化,何为俗文化的原因了。艺的主要门类,有琴棋书画、花酒香茶,词曲歌说、玉石古玩等等,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则以品性为目标。国学教育的艺类,应为雅文化。一般以利益为目标,福禄寿、平安吉祥等等为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学,只是不能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去学。
第四类,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比如平时大家比较少谈的政治,治国之学。其实这是儒家学的特长。历代大儒积累的治国智慧真如汗牛充栋,无法计量。这些学问,正常儒士都是必须学习的。而且儒士对经典理解到位了,对着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问题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当此之事应该怎么做。但今天社会的不和谐,有谁从儒学的角度对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国方策?所以学习国学教育是当务之急,不仅修身养性,还能保家卫国。
第五类,小学。主要是指一套中国文化的基础学问,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工具书等。说起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让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诵,说读书的“读”就是吟诵,这是古人读书的方法,是老师直接传给学生的。现在的人否定汉语读音的意义,分裂汉字的音形义功能,用词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中文化内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诵每个字有声音的意义,有些词句吟诵时还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诵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诗词了,这才算得上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落实吟诵学习很紧要。
学到这里真是意犹未尽...因为不但了解到古人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特别是看到古人读经典的字数,对陪孩子们读经典突然感到乐此不疲,对今后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照做,怀着一颗真心,一定会做到真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二
我们上学年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了国学经典活动方案,上学年初我校对学校大门两侧围墙进行粉刷,并以国学教育为载体的对墙体进行了的文化布置,大门左侧为《弟子规》插图经典内容,右侧为《三字经》插图经典内容,主题标语为“弘扬国学经典,构建现代文明。”印制了《朱庄小学国学教育读本》,以《三字经》、《弟子规》、《古诗六十首》等古典文化作为诵读内容,教师写教案,每班每周安排一节国学教育课学习并背诵,每日预备、大课间、放学定时播放国学诵读内容,上学期开展了国学教育诵读比赛,取得很好的效果。
结合以国学教育为主题开展了养成教育。我校每月开展主题月活动,学生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开学初制定有《养成教育方案》,印制有《文明礼仪读本》,要求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规范礼仪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充分利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定手册》,每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四位一体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通过主题月活动贯穿爱国、自信、感恩、惜时、文明礼仪教育,以实际行动表达决心,规范了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结合主题月活动内容,目前我校升旗仪式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信及组织能力。每月开展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受到了爱国、自信、惜时、文明礼仪上的教育,举办了感恩征文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了感恩,在学习中也充满自信和力量,进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过去的一学年我校做到了以优质的课堂教育人,以悠扬的铃声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出色的活动培养人。目前已达到生生熟记于心,进而达到全村老幼耳熟能详,真正做到传承先贤仁德智能,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三
国学经典蕴藏着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国学教育是中国人在向国际化迈进时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弃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动力。英光小学开展“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伍”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丰厚孩子们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间接涉及到立志、修身、处世等国学知识,课外阅读教材、思品、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国学知识也占有了足够多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没有单设“国学课”,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通过礼仪课、音乐、美术、思品课讲述故事、情境表演、美文诵读等形式将国学知识渗透其中。学校对教师提出国学教育做到要对国学有感情,有自己的认识,要把对国学的理解贯穿到日常教学当中去,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用什么样的思想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小就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故事等)、背(自背、互背古诗)、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的读写等)、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体活动如下:
1、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校园里开展。2、在国旗下向同学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用爱心扮靓校园,精心对教师进行布置。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师的评选活动。5、通过美化我们的校园,增添了学校的“国学之美”。
国学的浸润,让孩子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每天清晨,当教师来到校园,迎面过来的同学都会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敬礼、问好,课间打逗现象明显减少,国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知礼仪的习惯。
1、明确意义,启动诵读。
将"经典诵读工程"列为教科研课题,成立课题组,以"经典诵读工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确定各年级国学教育的研究主题。一、二年级准备研究的主题是讲礼貌;三年级是讲规范;四年级是说谦虚;五年级是说勤劳;六年级是谈孝心;针对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实际状况学生的学习方向。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做好家访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访,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读经诵典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认真实践,创新方法。
(一)保证时间。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语文老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
(二)多层次、多方法开展活动。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
(三)依靠教师,保证质量。
(四)利用假期丰富实践四、总结经验,成果展示。
要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使诵读活动在校园开展得有声有色。
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代要求,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角度出发,扎实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在校园掀起"诵千古美文,扬民族精神,建书香校园,做少年君子"的国学诵读的热潮。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四
曾经我觉得《国学》高高而不可攀,遥遥而不可及,有阳春白雪的味道,《国学》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至201*年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全体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悟到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
阅读《国学经典与教育》后,我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读到《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告诉我们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工作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方法,要经常自我反思,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论语》不仅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们学会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理解了《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让我学会了感恩,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诚守信。国学知识是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当你看不清前方时,它会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能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导自己走出迷茫;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而是要从自身找不足;学习《国学》能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吧。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五
学习《弟子规》,千万要重实质不重形式,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存心至为重要。
《弟子规》的核心是一个“孝”字,这背后是培养人的那分爱心、孝心、恭敬心、真心,这是很关键的。
把根基扎的牢上加牢。专精结合,持之以恒。一门深入就是抓住《弟子规》,精是精益求精,每次的读诵,每次的理解,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真正贯通《弟子规》的人,也一定会治家,企业也是一样,理是一个,理事无碍。
听《弟子规》要随文入观,要放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树立对古圣先贤的信心。在听经文的时候,明白自己是学生,要随文入观,要谦虚,永远谦虚,谦受益。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父母们,绝不是老师。
孩子的恭敬心重要,爱心重要,孝心重要。
先把自己改变了,再去改变你的家庭,改变你的企业,改变你的学校。爱是先幸福自己,后幸福别人;恨是先折磨自己,后折磨别人。世间最赔本的买卖就是恨,世间最不亏本的买卖就是爱,希望我们大家真的有那分爱心,把老师的话,把古圣先贤的话牢记在心,先把自己充实好,再去充实别人。永远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永远记住身教胜过言教。
命运的“命”怎么写?上面是个人字,下面一横,底下是叩头的叩,表示人一叩头,命运就改变,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命真的由自己来做,福真的自己来求。叩头是恭敬心,人一叩头,命运全改变了,事业的道路上全都是贵人,真的是恭敬一切人,恭敬一切事,恭敬一切物。
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
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从儿童教育开始,为此,历史上的一些专业人士还根据儿童的接受和记忆特点,专门编撰有相关的读物,从形式上看,这些读本往往是朗朗上口的带韵文字的组合。这类教育学,被称为“蒙学”,这类教育读物,被称为“蒙学读本”。既然说“自古以来”,那么“古”到什么时候?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史籀篇》是已知最早的蒙学类识字读本,虽然历代对于此读本的形成年代曾有争论,但至少是可以说相当早,一说是战国时期。之后,历代又有更多的蒙学读本出现,内容从识字类增加到百科常识、人伦规范、人生哲理类等等。
在这类读本中,影响较大的有西汉的《急就篇》、南朝梁代的《千字文》(此文还被佛教界用于对于大藏经的编号)、北宋的《百家姓》、南宋的《三字经》和清代的《弟子规》等。自从《弟子规》问世后,人伦规范类的蒙学读本之最有影响者,除了《三字经》,当推《弟子规》了。(鉴于此两者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我曾经建议我的一位研究生以此两者为文本,撰成《基于蒙学读本的传统儿童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学位论文。)。
《弟子规》本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时人称“李夫子”的李毓秀所编的《训蒙文》,从这个题目来看,这是非常明确的教育(训)儿童(蒙稚)的文本,明撰有《训蒙大意》,专门阐明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训蒙”一词亦自有据。后来,山西浮山人贾存仁(据余跃龙调研考证,其生卒年为1724~1784)修订了此文,而有《弟子规》之名,从此才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后来也有的《弟子规》本子将作者之一标为贾有仁,但依《浮山县志》有关贾存仁的记载,提及他撰有《弟子规正字略》,《弟子规》当是更为简洁的流行名称。在传抄过程中,“存”字也有可能被误认为“有”字。
《弟子规》的内容,是属于行为规范类,尽管也有识字的功能,但主要还是告诉人们做一个社会人应当懂得的规矩,以及应当如何将这些规矩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内容依《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段而安排,因而显得更有逻辑性。而这一段经过三字一句的形式性的统一之后,也成为《弟子规》的序文,并因此而分为七部分,即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是以礼的教化为先,文的教育为次,以此为教育方针,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整体来说,《弟子规》实际上进一步发挥了《论语》中这一段落的内容,有点像佛教中的“变文”,即将一段经文加以发挥,可以形成很长的篇幅,很丰富的内容。但《弟子规》将这种“变文”的文字处理得更整齐而有韵味,更适合于儿童朗读记忆。
《弟子规》在当今的中国大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只是有些家长重视,有些公司也将其作为员工教育的读本,甚至佛教界推广此读本也很尽力,一些寺院开设的国学班中,《弟子规》是必读教本,这也是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对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某些不足的反省。
在众多的有关《弟子规》的解读作品中,由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所讲授的《弟子过》并据此整理成书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作品之一。此书既依据作者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自然有着这个讲坛的风格,通俗易读,深入浅出,故事较多,文字活泼,编排讲究,以其“故事性”为例。钱文忠教授对《弟子规》中阐述的行为规范,又用相应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更有利于读者加强对于原文的理解。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作者将《弟子规》中的一些例子在今天的适应性问题加以分析,重在说明此类例子背后所强调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是值得倡导的。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六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学习,我的感触很深,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条例》中第十六条提到幼儿园应当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扩展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1.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但入园后的教育效果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此家园结合已经成为必然。作为幼儿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在与社区的合作中,可直接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如利用社区的各种机构(社区办事处、敬老院等)、设施(健身器材等)达到资源共享。还可邀请或参观社区内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警察叔叔,听听、他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知识、小常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敬老院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敬老尊老的好风尚、好品质。
《条例》第二十七条提出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安全管理。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是保证入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抓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首先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广大教师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只有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次全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把晨检关,午睡值班、户外活动环节检查等;最后要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学会注意保护自己等。
作为刚入职半年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认真学习《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严格按照条例精神,在幼儿园教育的各项活动安排中,既要符合学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又要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场地来开展各种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安全工作,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园中愉悦身心,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得到真正的快乐。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七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__。
学习《国学》有以下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篇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八
经典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经典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真理,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学习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筑基立业。
经典国学教育首先强调的是筑基立业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经典中的励志故事和孝道思想,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成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直的品行。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孝道使我明白,只有能够尽孝的人才有能力为社会和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经典国学教育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优秀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这些故事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努力探索、进取。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经典国学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学习经典中的修身教育,我开始懂得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做事有原则的人的重要性。经典教育教导我们用心灵去感知,用智慧去思考,用学识去积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塑造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教育我们注重家庭和谐,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丈夫或妻子、父母。治国平天下则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关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四段:儒道并重,兼容并包。
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结合,追求内外兼修的目标。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我明白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以及如何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学习道家的思想启迪了我的心灵,教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平衡和包容心态。经典国学教育在儒道思想上的结合使我看到了不同学派之间的智慧交融,也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五段:自身成长与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教育,我逐渐意识到是时候从自我成长走向社会责任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会努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传承经典国学思想,与他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影响更多的人。同时,我会继续深入学习经典国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身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经典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我们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一方面,经典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在个人成长的同时能够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经典教育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总的来说,经典国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受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九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国际道学应用教育专家、著名道学家、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指出: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而仅进行“智性”教育。所谓慧性教育,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经典诵读正是培养和提升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明了二进制,其灵感的源泉来自于中华经典《易经》,并在“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写道:“古代中国人的学说价值远远胜于近代人。”中华文化先进的科学理念比西方整整早了几千年,国学经典《易经》《德道经》《黄帝内经》《庄子》等都是最好的慧性修身教材。
经典诵读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诵读的音韵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贤文章的境界,诗词的美感,并结合生活实践,由语言感知到情感的融入,这一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学生。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成为学生思维的认同,并演变为行为的展现,而且交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的强大文化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尊师重道、亲子相长、互助和谐的强大文化力量,加强文化积淀,重振人文雄风。可以说,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经典国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我有幸参与了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并且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经典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经典国学教育是指通过学习经典文献,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问修养和人文素养。经典国学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可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
相较于传统教育,经典国学教育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式。首先,经典国学教育以经典文献为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其次,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备细腻、包容和高尚的文化修养。再次,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
第四段:个人体会。
参与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后,我收获颇丰。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我感受到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例如,读《论语》使我明白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读《孟子》让我理解到君子行方正而不倨傲,读《道德经》让我体会到无为而治的智慧。其次,经典国学教育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最后,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我的创造力,使我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
经典国学教育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当前的经典国学教育仍面临一些困境,如教材选择的挑战、教学模式的创新等。为了更好地发展经典国学教育,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经典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家庭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经典国学教育。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典国学教育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上是我对经典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通过参与经典国学教育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智慧,同时也明白了经典国学教育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一
近年来,经典国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热潮。经典国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品行修养,通过学习传统的文化经典,让学生积累智慧和素养。在我参与经典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首先,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典国学教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于一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也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成就。在学习《论语》、《道德经》和《华严经》等经典著作时,我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次,经典国学教育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做人的准则和要求。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学会了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等优秀品质。在家庭和学校中,我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践行着经典国学所倡导的价值观,使我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第三,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原动力。然而,在当代社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而经典国学教育,则将这些传统文化重新呈现于我们面前,带给我们一种肯定和自豪感。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自信和认同感。
第四,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经典国学古文阅读注重对词章用语的理解和解读,培养了我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经典著作,我逐渐掌握了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并对古代文化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辩论,我学会了以他人之心迎接问题,并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本身是一种享受和追求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我不仅能获取知识,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智慧和潜力。而且,经典国学教育也渗透了一种人文关怀和温情,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因此,我愿意将经典国学教育作为我的一生良师益友,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总的来说,经典国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增长智慧和提升品行。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受益,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树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我深信,在经典国学教育的引领下,我们将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二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为: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同学们,你们是否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你门是否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你们又是否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
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可以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地诵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积累丰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出处 COOco.NET.cn
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三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四
当时代的画笔描绘出2022这一新的年轮,篇章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岁月回首,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井冈山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求解放”到“奔小康”,一代代伟大的筑梦人打造出了一支支民族复兴的力量。
漫漫征程,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和考验,无数先烈为民族献身,伟大的共产党人为人民奋斗大义凛然。
“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声声呐喊是一代代革命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在百年长空上留下的经久不变的回响,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就义无反顾地把人民写在旗帜上、融入血液中的誓言。
以不忘初心的精神彰显着为人民服务方得始终的“无我”境界,大境界造就大胸怀。“无我”是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更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党中央以实当头、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成就着“不负人民”的大作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着伟大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新时代的领袖他这样说“我愿意做到‘无我’,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一个政党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心相连、甘苦与共,那么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古老而现代的中国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呈现出勇往直前的大气磅礴。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不渝初心,无不蕴含着共产党人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全心全意爱民、暖民和亲民,锻造出心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和极大的格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亿万人民”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就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为本,与群众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下,不忘初心、牢记曾经蜡烛成灰的使命,修身立德匠心筑梦,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复兴建设中,以虔诚之心治学,以精诚之心育才,紧跟党的脚步砥砺前行,笃行不怠,为教育战线的改革和发展尽绵薄之力,以满满的正能量滋润和影响着象小小青松般的学生们茁壮成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自己无悔的奋斗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