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学反思大全(21篇)
总结是思考的映射,是过往经验的收获,更是未来发展的指引。总结需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总结是难忘的回忆总能让人心生感慨,也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写总结之前,先梳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海洋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学《平分生命》这篇课文的时候,感触很深。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品读文本,感悟亲情的伟大,感悟小男孩的勇敢以及医生被小男孩的勇敢所震撼的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成功。
在教学3-5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合作探究,小男孩在抽血前、抽血时、抽血后的不同表现以及有这些表现的原因。孩子们得非常得深刻,例如:“抽血前小男孩的先犹豫了一瞬间,最后又点点头”,为什么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又点点头呢?我在教学时,强调读书要有自己的感悟,马上有同学补充还要联系上下文,于是同学们就联系前文知道男孩和妹妹相依为命,男孩是妹妹的唯一亲人,联系后文知道男孩以为抽血就会失去生命。
通过引导让孩子们领悟到以下三点:
1、害怕失去生命后,妹妹没有人照顾,所以犹豫。
2、如果不抽血,妹妹就会失去生命。为了妹妹的生命,小男孩愿意牺牲自己。
3、又有些担心自己死了妹妹没有人照顾,所以最后点了点头。
来自 COoCo.NET.cN
同学们还想象了当时点头的表情是十分的严肃、庄重的。在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领悟得特别地深刻。特别是在文中6、7自然段,当小孩得知抽血不会失去生命地时候那一串动作地表现,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地感悟,周子涵说:“我从‘跳’、‘高兴得又蹦又跳’,知道了小男孩在知道抽血不会失去生命的时候特别的高兴。”引语略。杨佳林说:“我从‘转’字,知道了小男孩很天真。”学生还从最后一句话中读出了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点了课题,从而再次体现了男孩的天真、对妹妹浓浓的爱意。学生又感情的分角色朗读了6、7自然段后,我问孩子们:"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小结道:生命是么的宝贵,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都害怕死亡,然而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文中的哥哥愿意为妹妹献出生命和平分生命呢?学生们说得特别感人,于是我又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类似这样感人的亲情故事。学生从例子,谈到了要对人的回报,以及自己在生活中也要向男孩一样勇敢、愿意为亲人付出。于是我就趁机深情的小结了本课:“亲情的力量使文中的哥哥愿意为妹妹献出生命和平分生命,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都享受着亲情的温暖与幸福,妈妈的细心呵护、爸爸的耐心鼓励,爷爷奶奶的真心疼爱等等,那是亲情呀,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更要懂得回报亲情。”也许是这番言语勾起了孩子们的许多的回忆,许多孩子都沉浸在感动之中许多孩子都红着眼睛静静的听着。
在教学后,让我也对教学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育者,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深入文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在本课中这一点还非常成功的。对于生命,每个人仅有的一次生命,要好好的珍惜。对于生命中的每个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我的同事、我的亲人。生命短促,不必要计较那么多,教书要对得起孩子,做人要对得起良心。生命中不断有人来了又去,对于单个的人,渺小的个体,我们把握不了全局,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开心一些,有作为一些,如此而已,也不枉费来世上走一遭。
海洋教学反思篇二
本篇课文蕴含很多海洋科普知识,学生对“能源危机、海洋考察、海底探测、利用潮汐和海水温差发电、海洋污染”等知之甚少,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个人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但如果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搜集相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也未尝不可。这个过程应该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积极的一种重要标志,当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要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究。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1.引用成语。(“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2.表示特殊含义。(“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课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3.表示强调。有学生指出:“望洋兴叹”与上文的“喜怒无常”是相照应的,加引号强调人类面对“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的大海显得束手无策,感叹自己的渺小。
海洋教学反思篇三
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带着这样的几个问题:“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从那些话可以读出来?哪些词句突出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敬畏之情?”去朗读感悟课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通过这句话,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是什么力量可以使人类跨入21世纪不再“望洋兴叹”。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感悟课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体会到海洋的确实21世纪人类的希望,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导学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课文的第9自然段中强调了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我是这样来激励学生热爱海洋、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导学生抓住“不过”、“首先”、“必须”、“只有……才……”等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其二,从反面理解内容,做了一个这样的说话练习“如果人类不保护海洋,不珍惜海洋资源将会()。”其三、我有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适当补充,并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其四、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当然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四字词语,课后还让孩子做了一个用用书中的词语练习写一段话的练习。
海洋教学反思篇四
本篇课文蕴含很多海洋科普知识,学生对“能源危机、海洋考察、海底探测、利用潮汐和海水温差发电、海洋污染”等知之甚少,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个人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但如果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搜集相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也未尝不可。这个过程应该也是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
1、协作自“练”,勤于钻研。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积极的一种重要标志,当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要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究。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协作自“练”、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1.引用成语。(“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2.表示特殊含义。(“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课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3.表示强调。有学生指出:“望洋兴叹”与上文的“喜怒无常”是相照应的,加引号强调人类面对“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的大海显得束手无策,感叹自己的渺小。结果大多数同学比较倾向第三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养成思考、勤于钻研、探究的习惯。
2、以诱达“思”,勤于探究。
海洋教学反思篇五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我把选择、布置作业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作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反应异乎寻常的热烈,积极主动性空前高涨,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个我能够想到或不能够想到的新颖作业。
老师们,相信你的学生,适当地放一放你那温暖的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吧!只有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只要你给他们一些信任,给他们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们定会还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海洋教学反思篇六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学生们都不生活在海边,对海的认识比较缺乏,仅靠资料的搜集也无法满足理解的需求,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总体感觉效果没有其它课文来的理想。
当然,很多词汇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能源危机”、“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海洋污染”等,虽然,我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学生还是有点似懂非懂。我决定课余利用视频,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
海洋教学反思篇七
这是一篇以说明为表达方式的说明文,也可以成为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而且再生性很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所以我这样安排教学的:
第一步,引导感悟海洋。教学时,我是抓住这样两个关键语句来引导学生感悟海洋的。第一: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带着这样的几个问题: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从那些话可以读出来?哪些词句突出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敬畏之情?去朗读感悟课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通过这句话,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是什么力量可以使人类跨入21世纪不再望洋兴叹。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感悟课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体会到海洋的确实21世纪人类的希望,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导学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课文的第9自然段中强调了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我是这样来激励学生热爱海洋、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导学生抓住不过、首先、必须、只有才等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其二,从反面理解内容,做了一个这样的说话练习如果人类不保护海洋,不珍惜海洋资源将会()。其三、我有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适当补充,并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其四、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当然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四字词语,课后还让孩子做了一个用用书中的词语练习写一段话的练习。
海洋教学反思篇八
知识点:
1。海陆面积及所占比例: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为71%,陆地为29%。
2。海陆分布特点:北半球多是陆地但北极周围是海洋,南半球多是海洋但南极周围是陆地。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4。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里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5。海陆的变迁。
(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一、选择题。
1。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2。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
4。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a.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
b.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c.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d.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
5。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
d.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由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6。六大板块中几乎完全属于大洋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
7。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此地区的地壳原来是海洋,后来上升为陆地。
c。此地区原来是陆地,现在是海洋。
8。按面积大小顺序排列的大洲是()。
a.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
d.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9。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a.南极洲、印度洋。
b.欧洲、北冰洋。
c.欧洲、印度洋。
d.大洋洲、北冰洋。
10。读图(1—2),在下面示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
a。岛屿。
b。海峡。
c。半岛。
d。大洋。
二、连线题。
亚洲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里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三、综合题,读图完成下列练习。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
4。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洋。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_________洋。
海洋教学反思篇九
核心提示: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世界地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快乐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课前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世界地理频道”网站,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料空间。
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我相信,这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形成空间概念。
掌握世界各大洲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点;世界海底地形的类型、特点和分布。
掌握世界人口及人种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回顾知识。
学生完成复习资料p154基础知识。
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一)七大洲地形特色。
(四)、世界地理空间概念。
1.识记一些重要的点的经纬度。
秦皇岛(120°e40°n)鄂尔多斯高原(110°e40°n)酒泉(1000e40°n)。
罗布泊(900e40°n)杭州(120°e30°n)武汉(115°e30°n)重庆(105°e30°n)拉萨(90°e30°n)海口(110°e20°n)哈尔滨(125°e45°n)广州(113°e23°26′n)台湾海峡(1200e23026`n)。
摩尔曼斯克(30°e70°n)圣彼得堡(30°e60n)开罗(30°e30°n)。
土尔其海峡(30°e40°n)几内亚湾(0°0°)刚果盆地(20°e0°)。
马六甲海峡(105°e0°)亚马孙河口(50°w0°)夏威夷(160°e23°26′n)东京(140°e36°n)开普敦(20°e35°s)悉尼(150°e35°s)纽约(75°w40°n)新奥尔良(90°w30°n)旧金山(120°w36°n)布宜诺斯艾利斯(60°w35°s)长城站(60°w60°s)英吉利海峡(0°50n)恒河三角洲(90°e23°26`n)咸海(60°e40°n)直布罗陀海峡(50w350n)。
2.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60°e:乌拉尔山脉、咸海、阿拉伯海。
80°e: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
105°e:贺兰山、兰州、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湄公河三角洲、新加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一
书后练习中“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人类将海洋称作‘21世纪的希望’,主要是因为”,这道题对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许多学生只关注到“海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实若是静下心来理清课文脉络,此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将从哪些方面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这个问题展开。在讲到第六自然段“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时,我结合《补充习题》中《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阅读拓展了学生对海洋中高蛋白食品的认识。通过对这个大问题的探讨,学生更加认同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在谈论“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时,学生说得都很好。但在讨论“面对资源丰富的'海洋,应当放开手脚开发,还是最好不开发,你有怎样的想法”时,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走了极端。这不禁让我反思:是我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将地球面临的困境将得太严重了?还是在上一个讨论环节花了太多力气?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看来“度”还是很重要。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对于海洋,学生都很好奇,因此,在预习中,让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在上第一课时时,学生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相交流手重的资料。我没有想到学生对大海了解得还真多。什么是“蓝色宝库”,可在还水中提取大量的`矿物质,及稀有物质;什么海洋是生物的起源;海洋分“海”与“洋”两部分……交流时一改以往看着资料进行读资料,这次都脱稿“演讲”。有些没论到交流的还不开新呢。看来,在教学中,遇到学生赶兴趣的,还要利用各种活动课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活动与互相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课文的教学上,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再请学生用朗读,把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出来。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课文的有关知识整理成一篇介绍海洋的周记。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三
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说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引导学生抓住开发与利用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到人们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最后说一说保护海洋与珍惜海洋资源是否矛盾。
其次,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例如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望洋兴叹等,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写道: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的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细细品味其中的矗立、驶向、潜入,让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同时在教学中让孩子们了解了望洋兴叹的出处。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四
《中国的海洋资源》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提问、以图析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的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引导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优点:从课堂氛围来看,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地理事物进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我通过一些案例和视频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海洋的眼泪等资料,学生可以在自主的探究案例中发现隐藏的问题,然后自己去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另外我把海洋的保护设置成一个活动题,让学生讨论来得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解决措施,最后情感升华,取得不错效果。
缺点: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略有不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五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
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所以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
教学时我将感悟积累贯穿整个课堂。这类课文切忌上成自然常识课、科学课。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琢磨,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从而既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如海洋一课中对海洋带来的灾难的描写、海洋的“喜怒无常”、海洋是个“聚宝盆”等等,都通过体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品味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六
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是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极是陆地。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是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极是陆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七
近日我执教了一堂《海洋——21世纪的希望》,虽然这堂课上的并不算成功,但是作为课题研讨课,我从中还是获益匪浅的。
首先,在课前第一次备课之后,听到了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修改意见,从这些意见和建议中,我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例如教学设计中有些过程性的东西不能大而化之,应该进一步细化;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环节的设计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等等。从老师们中肯的建议中,我自觉自己对于如何设计好一堂课在认识上有了质的变化。
其次,在课后的与专家面对面中,又使我收获良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时,不光要指导学生一些整合的方法,同时自己也要合理整合材料,使材料能更好地为文本服务。第二,整合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服务的,所以整合的材料要更多地体现语文的东西,体现文本,返回文本,为学生的理解铺路。第三,`语文教学应该明确几个教学重点,既要让学生了解书中所透露出的信息,如海洋这一课所涉及到的一些海洋的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资源、水力发电资源、水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等就是学生需要获取的信息;又要让学生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如海洋一课中对海洋带来的灾难的描写、海洋的“喜怒无常”、海洋是个“聚宝盆”等等,都应该通过体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品味能力;再就是要对文体进行研究,对于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要进行渗透,为学生自己运用语言文字打基础。
通过这次教学,使我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难点也有了全新的体悟,也对如何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自己的认识。总的说来,经过这次锻炼,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它使我能更自信地面对今后的工作。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八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抓住课文的重点段(1、2、5),让学生体会“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又为什么敬畏海洋?体味人们对于喜怒无常的海洋的无奈”。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说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引导学生抓住“开发”与“利用”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到人们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最后说一说“保护海洋”与“珍惜海洋资源”是否矛盾。
其次,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例如“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望洋兴叹”等,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写道:“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的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细细品味其中的“矗立”、“驶向”、“潜入”,让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
海洋教学反思篇十九
《海洋宝库》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学得也比较扎实,让我很欣慰。从他们的课堂变现来看,孩子对海洋中各种的资源都已经“了如指掌”。
首先,我以介绍“看海”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热爱海洋,并适时的提出问题:如此美丽的海洋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呢?收到了我想要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既能分散的、准确的回忆出上一课时学习的各种海洋生物;又能够在此基础上稍微扩展一下思维,回答出本课时将要学习的其他资源,如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该部分教学目标轻松完成,是自己比较理想的一个环节。
接着,在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时刻,顺水推舟引出下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洋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孩子们需要收集、储存一定的知识才可以回答出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以选择方案、展示图片的方式呈现问题,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完成这个内容。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果然,在集体智慧的'力量下,孩子们收获不少。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中,设置一、两个精致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暂时的集中,有益于快速的解决问题。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省时、省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精练的准备问题,相信会受益匪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加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愉悦的情绪会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推动学习的进程,甚至能够事半功倍。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想象的画面,猜猜未来人类将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到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东西,如,自动清洁机器人,环境监控仪等,所以借用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孩子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老师的桶里没有准备足够多的水,那么学生很快就会用光我们桶里的水。然而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显得不够科学。活动安排的时间过少,学生未能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不应该只是口头上的客套话,它应该实实在在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体现出来。“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时刻提醒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海洋教学反思篇二十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学生们都不生活在海边,对海的认识比较缺乏,仅靠资料的搜集也无法满足理解的需求,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总体感觉效果没有其它课文来的理想。
当然,很多词汇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能源危机”、“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海洋污染”等,虽然,我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但是学生还是有点似懂非懂。我决定课余利用视频,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海洋教学反思篇二十一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世界地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快乐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课前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世界地理频道”网站,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料空间。
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我相信,这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