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大全(17篇)
在工作生活中,总结是提高效率和提升能力的有效方式。怎样写才能让人对总结印象深刻呢?希望大家能积极阅读这些范文,并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其中的经验和技巧。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一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用途结构性质制法保存。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念内涵外延。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化学性质微粒。
上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二
背书记要点,看书看全面。
有人觉得文综需要背诵的东西很多,要考出好成绩来一定要下大工夫去背,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文综三科的内容确实多,单单地理一科,初中和高中的课本加起来就有9本。这么多内容,不背是不行的;但要靠背诵过关的话,早该从高一开始而不是等到高三。
我的方法是记要点。做过高考练习的同学都知道,高考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
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掌握要点之后,还要学会诠释,用自己掌握的学科的语言去展开。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
在复习文综三科时,我花在看书的时间远多于背书。说句玩笑话,当别的同学背得天昏地暗时,我倒是像看小说一样将课本看得津津有味,连注释、图说这些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别人辛苦背完半本书时,我可能已经轻松看完整本书了。看完了,合上书本,花上十几分钟在脑子里过一下自己刚才看到的内容,然后再去做题,把看到的知识结合题目作答,大脑中的印象会更深刻。
另外,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每周一练。
保持“手感”
高考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
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
我记得从总复习开始,我们每周六下午都要进行一次文综考试,成绩还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到高考结束时,一位老师就和我开玩笑:“做了几套文综卷,有没有100套?”后来想一想,即使没做满100套,也相差无几了。
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
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去年考文综时,就有同学说做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掌握方法与技巧。
归纳总结,这是学好所有科目的“通行证”,对文综史、地、政三科来讲,也不例外。从高三起,我就在这方面下工夫,把平时练习、考试中遇到的自己不会做的错题,老师讲评时提到的重要题目、典型题目、类型题、小专题等,都记在专门的“摘录本”上。这个“工作”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前后共记了两大本。
题目不一定要做非常多,但做完题后一定要总结、归纳,在时间安排上,做题、总结按3∶1比例安排,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方法。而且做完总结后,你会发现各个科目的脉络、题型变得一目了然。
比如历史,经常出现的题型有原因类、意义类等。原因类的题目,你需要分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等。意义类的题目,则需要全面考虑,比如对当时的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教育以及国内外各阶级有何意义。归纳全了,考试时思路清晰,也不用担心漏了要点。
说白了,做摘录虽然麻烦点,但这个过程是你整理知识系统的过程,在做摘录的'同时你也在复习中;而且自己整理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有助于记忆。
【科目学习】。
历史:用时间串联知识。
重点事件、重点时间。
历史给我的感觉就是跨度大、知识点多,答题时有些点常常不容易找到,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另外,历史对语文水平也有较高要求,尤其是中国古代史,许多材料都是大段大段的文言文,一旦不理解其中某个文言文关键词的意思,可能整道题就答非所问了。我自己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考宋代王安石变法,因为没摸透材料的意思,整道题败得很惨。所以,我个人认为历史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
我的对策就是看书,尤其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必须要抓课本,在考前老师一般都会提醒大家回去把课本看一看。但课本怎么看也是很有文章的。从课本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可能看完了还是觉得没条理、很乱;我的办法是先通读一遍课本,合上书在脑中按照不同专题把课本知识归类,再按时间发展顺序把各个知识点串成一个一个链条,这样记忆就比较清晰。
重点历史事件的时间,是一定要看,而且一定要有意识背诵、记牢。最好能熟悉得像条件反射般,一看到就知道这个时间点中外各发生什么事情,通过时间把各个事件串起来,然后再延伸回忆各个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意义等。
这点在答题时尤其有帮助。答历史题常常需要全盘考虑中国及外国的国情、阶级情况等,明确这个时间点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影响等,考虑就比较全面,答题起来就不怕漏掉。
地理:从地图入手,一“网”打尽。
以图定位、经纬定位。
地理学科,据我的同学反映,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说是“文科中的理科”。但我觉得这其实也不难,只要平时下点工夫,熟悉地图,掌握一些解题的原理或者思路,地理还是比较好学的。
地理考试中,地图占了很大比例,有以地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等自然人文知识,也有直接考查图中重要地点的;再加上地图是比较直观的东西,不像背书那样可以按照文字背下来,所以地理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熟悉地图,以图定位。
我的“笨”方法就是在卧室里挂两张大地图,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每天没事就“泡”地图。先熟悉基本的,比如一些重要的海峡、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理形状等;再慢慢将所有知识填充到地图中,比如这个国家的气候、人口、资源、交通等;最终一看到图就联想到相关知识,看到考点脑海中也能浮现出一张图。
掌握图位定位后,最好还要掌握“经纬定位”,运用经纬网串联起所有知识,知道经纬度,一确定了地点,马上想到地图、相关区域知识;想到气候、自然带,想到大气环流、洋流;想到典型产品、能源等。尤其一些特别的经纬线及经纬线的交会地点,比如180度经线经过哪些地方,北纬30度、东经30度在哪交会等。
另外,地理很多知识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比如高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有不少内容与高三的区位地理内容密切相关,复习时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关联点串起来。比如,复习西南交通时,可以和人文地理里的交通与商业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好记,而且思路也更开阔。
政治:用政治观点看生活。
时事联系、细心解答。
政治,感觉是文综里比较枯燥的一科。按我同学的说法就是,不念最好,但又不得不念。不得不念就得找方法,归纳起来也无非是时事联系与解题技巧。
文综三科和时事的挂钩都很密切,但联系最紧的就是政治科,它的考查范围都与时政密切相关。我们除了课本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平时可以多看一些新闻、报纸,像凤凰卫视的时事热点栏目,订阅《参考消息》、《半月谈》等。
高考的题目是给你一个时事背景,要你用一些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它,平时做练习、看新闻时就要自觉地按考试模式来操练:这个问题用政治学原理怎么分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又该如何分析。久练成兵,到看到考试题目时,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反应出该用什么知识点来解答它。
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所以,该背的原理、方法论一定不能偷懒。到最后阶段,最好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头脑里有个明朗的知识网络,明白不同的原理、知识的网络方位,知道遇到原因类、判断类、意义类各种类型题该从哪个角度入手。
另外,做题时,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选择题,要注意题目中出现的关键词,看清题目要求你用的是什么原理,一般至少能先排除两个选项,提高自己的正确率。高考复习时,经常有同学做题时不审题就下笔,丢分都是白丢的。有些题目,真的是需要你细心才能拿到分数的。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三
笔记对历史尤其重要!大神建议蜂友们把所有五本书都仔细看一遍,然后把统一历史时期的所有史实都记全,注意小字注释都要看哦。至于背景意义影响,基本是老师总结出来给的,自己要翻书再找找,看有没有老师没有提到的,尽量都记全了。那么在历史背书和复习时只看笔记本就可以了,不用担心有什么东西被丢掉。
不过历史笔记要把握大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世界史从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时间上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发展以致最晚的工业革命是同时的。其中的变化与经济原因的.联系是一定要总结出来的,只有全部联系在一起看,才会真的明白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整理框架。
政治背书关键是整理框架。比如经济,用消费生产分配市场四个方面,消费又分为消费类型,恩格尔系数,消费分类,消费心理消费观,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等,而消费和生产之间又有联系,分配和生产之间也有联系。这样就可以用一章网络把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
这样遇到实际问题之后,题目大到给用经济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小到给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分析,都调出知识网络,看是否与材料有联系,留下有联系的即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丢点的可能。当然,除此之外一些适当的总结也是必要的,比如公司如何经营,就可以做成专题,从经济生活整本书中筛选出有联系的东西。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四
有些考生在谋篇布局时,记叙是三段叙:开始如何经过如何结果如何;议论则是三段论:应该如何那些人如何所以如何。如此千篇一律,令人乏味。清代曾国藩说得好: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高考作文,理应在谋篇上创新求异。具体说来,有这么七种模式可以为你迅速布好考场作文之局:
一、关键词式。
下笔之前选取一系列关键词,围绕关键词一一述说,便可铺展开整篇文章的局势,既简洁明了又全面周致,是不错的方法。比如河北考生的高考作文《大爱无声》,开篇表明中心论点地震中我们用坚强、用善良甚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歌大爱无声,然后以三个关键词领起文章的三个部分:
a.师魂;
b.责任;
c.无私。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一名在地震中舍己保护学生的人民教师,用铁的脊梁擎起了学生希望的天空,用坚强的臂膀挽起了学生弱小的生命,用爱心重建了一个个完整的`家庭,展现伟大的师魂;第二部分感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您对百姓的关心,歌颂爱民如子、日夜劳碌在救灾第一线的国家总理;第三部分写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洒脱的纵身一跃,感受到了那一片片赤诚的爱国之心,赞美全然忘我、无私奉献的子弟兵三个部分都紧扣关键词,在展示灾区典型事件的同时,对大爱的主题进行升华。这篇文章巧用关键词布局,既展示现象,又抒写感悟,事例充实,感情充沛。
【运用指南】。
以关键词谋篇布局,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文章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语。对核心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恰当地提取出关键词。实感提取关键词困难的考生,不妨尝试选择一些社会热点关键词,如和谐爱心创新进取等。像这样一些社会热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只要在具体文章中,将这样一些意义宏大的关键词结合题目限制、个人实际来谈,就可以写出立意高远又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此外,考生还可以考虑结合个人的兴趣点来提取关键词,如叛逆友情成长等。对自己一直关注的东西提取一二,接着再对其加以论说,一篇完整的文章很容易就出来。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五
高考英语学习从简单的开始。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语高考学习方法指导大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兴趣就是的老师,我们也唯有提起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东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压根连兴趣都没有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学好呢?所以,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培养出兴趣,只有这样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才不会那么吃力,才会更容易学到知识。
2.日记法。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更多是是学而不是练,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感觉学到东西了,但是实操起来就什么都不会了。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除了多学多读以外,还要把它应用到实处。除了做习题外,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习题过于死板,还是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的日记当中,这样才会更有利的提高英语水平。
3.交流法。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纸上谈兵终究不是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英语运用到日常交流之中。
很多人会说我们国人的是中式英语,发音和语句都存在问题,这主要还是我们平时说得少,所以运用起来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为了提高英语的水平,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可以把英语也运用上,这样慢慢的我们的英语水平就会有所提升了。
1.词根词缀记忆法。
可以参考词根词缀的书,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根,通过词根扩展词汇量。
2.联想记忆法。
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近义归类联想,汉语谐音联想等方法。词汇的记忆过程是大脑进行思维的过程,只有使用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效率。
3.语境记忆法。
放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记忆单词,可以记住同一个单词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的多种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学好英语,我们必须首先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思考:二是善于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思考:三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把听课、记忆、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另外,我们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不管我们学习什么,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英语学习的最高效率就是时间、学习内容、负担量、成本和成绩的函数。具体地说,英语学习的最高效率是指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最少、学习内容最多、学习负担最轻、成本最低和学习成绩最高。国内外研究成果证明,学习效率与学习方法的使用有着正比例关系,应用积极、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成了减轻负担、全面提高英语素质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刚刚步人英语学习的殿堂.往往不知怎么入门,因此,我今天教给同学们一些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开发智力、触类旁通、寻找规律,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初中阶段,怎样学好英语呢?这里以预习、听课、复习记忆为重点,谈一些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六
1、着眼于学生高考能力的指导。
高考纲要对学生能力作了七个方面的要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比较能力、分析和认识本质的能力、判断、批判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表述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加以培养。而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在复习中“悟”出来的,是学生在复习自学中体会出来的。因而,教师在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在复习中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在这七个方面的能力。
在高考复习中,学生是复习的主人、主体,学生的复习思维习惯如何,将决定着他的高考能力的大小和高考成绩的高低。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应着眼于学生复习思维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在复习时侧重于学科内书本知识体系的整理、书本知识与现实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养成每天看教科书的习惯,在对教科书的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将教科书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的习惯。
二、学法指导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学生的自主复习,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而且手中没有什么复习资料,脑中没有什么现实中的问题,因而复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高考的能力题目只能是就书本而书本。这时,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编写学案。学案的编写应和教师复习的每课时相联系,指导本课复习的目标、复习的重点、复习的难点,对于书本中的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应一一落实在学案中,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就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同时,对高考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在学案中,在学案的最后教师应选择一些高考的典型试题,让学生去分析、去研究。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如何用好学案加以指导,如:如何根据学案去读书本知识、如何根据学案去整理书本体系、如何根据学案去解决高考题目,等等。
2、指导审题,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思路。
在高考中,审题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不少学生因审题能力较弱,往往答非所问,得分率较低。因而,在复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审题的方法。例如:对于选择题,首先要读懂选择的主干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次要注意主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说明了什么、表明、主要是指、最等等;再次要分析不同题肢的表述的正确性,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联系题目的主干,将与主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对于主观性题目,首先应读懂题目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其次,寻找题目的关键字和关键词,再次,应对于题目所问的问题进行定位,是属于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或者政治常识,如果属于经济常识,应定位于哪一课、哪一节或哪一框的内容,最后才能构思问题的答案。
3、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教会学生组织科学严谨的答案。
在高考主观性试题中,表达不清是造成学生答题失分,特别是论述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段落层次不清,理论与材料脱节,逻辑混乱等。自高考命题改革以来,为克服学生多多益善、杂乱无序、堆砌材料或泛泛底座的现象,评分标准也由原先的采点给分逐步向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转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为此,在高三复习中,学会组织科学严谨的答案、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十分必要。政治科高考试题的答案,无论在逻辑缜密、语言简练、还是在格式规范化方面都堪称表率,在复习中,教师应利用高考试题,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与研究,主要分析为什么这样表述?否则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等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4、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高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复习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
5、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
教材是平铺直叙的,平时的讲授也是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的,是一种平行系统,而高考命题的思路变成了专题形式,是一种立体系统。因此,高考复习必须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掌握立体分析的方法。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复习: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国企改革的哲学思考、国企改革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等等。这种学习方法既形成了知识系列,实现了相关知识的贯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6、指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网络编织。
现代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我们要达到总体复习的目标,必须过知识网络关。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应指导每个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编制成知识网络表,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形成所学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有清晰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知识整体。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下列网络:
总之,学法指导应贯穿于高三政治复习的全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效率,提高高三学生的政治高考成绩。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七
高考前想要高效的提高物理成绩,各位同学就要把高考物理考纲中要求识记的知识点、高考物理公式和物理学史多看几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物理备考攻略指导方法,欢迎大家来阅读。
理清概念,稳扎稳打。
物理中需要背的概念并不多,而一些特别强调记背的内容如选修3-5等并不是很难。对于其他的内容,需要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对于底层概念有较牢的把握。总体上可以将高中物理分为几大板块,在复习时有针对地建立起对应的知识体系。比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复习时先从书本抓起,理清概念后可以减少后续做题过程中因对概念不熟悉而要重新查找知识点的麻烦,这可以通过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实现。
在建立知识体系的时候,要注意细节,争取能够一次性把需要记住的物理概念记牢。这就需要耐心和细心,在复习过程中稳扎稳打,切不可心浮气躁。比如对运动学公式的记忆准确、对功能关系的细节理解、对振动、原子物理等概念的熟悉。虽然记忆的内容不如化学、生物多,但是要注重理解与运用。
“题海战术”,补足短板。
物理就像数学一样,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开阔眼界与思维,不断熟练解题技巧的运用。需要大量“刷题”并不意味着一直刷题,在刷题的同时要注意技巧。在完成对概念的熟悉之后,要及时转向实战运用,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建议可以分类刷题,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突破。力学不行就多找力学的题来做,电磁学不行就多做电磁学的题,做多了就会慢慢总结出这些题的相似之处,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久而久之,说不定可以转劣势为优势,这就需要具备相当的毅力和勇气。
一、吃透说明、调整策略,节约备考时间和精力。
比如说删除了力矩,那么磁力矩还备不备考?当然不搞,力矩都删除了还谈什么磁力矩?再如热学中理想气体考试要点调整后,就只需掌握对体积、温度、压强的关系作定性分析。
二、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多钻难题、偏题和怪题。
从近两年,特别是去年理综试卷分析来看,理、化、生三科中物理难度偏高。为达到三科难度适中,今年物理难度将会有所降低。从考试说明的样题中就看到物理增加了两道选择题,而且最后的物理压轴题难度也将会有所下降。考试说明的调整也说明这一点,删除内容多为计算繁复的知识。对此,我们更应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上。
三、理顺知识网络。
学科网络是解答各学科试题的通道。虽然有三科综合题,但难度都不是十分大。综合能力考查主要还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两年的理科综合试卷和考试说明样题,都基本如此。所以不要过分强调综合,而忽略了学科内主干知识的梳理、归纳。
重点扫除知识“盲点”
对照考纲,把新课学习时不太清楚的知识点全部都弄清楚,把已经弄清楚的进一步熟练。其中包括物理概念,定理、定律,所有的公式,搞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能够进行推导。避免涉及到基本知识时不能把握题目的真正意图,或选择题不能够正确的辨析,计算题用错公式,张冠李戴等。
基本题型反复熟练。
每一种物理基本题型,每一种基本模型,都要重新过手,要做到“三不”,即:不怕麻烦、不怕重复、不厌其烦。比如:追击问题、传送带问题,板块模型、动生电模型、感生电模型等逐一梳理,绝不遗漏。
理清物理力学三条主线。
牛顿定律——整个力学的基石。它确立了运动与力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受什么力就会做什么运动。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就搞清楚了力学的根本。
能量观点——主要涉及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包含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观点解决问题比牛顿定律更“高端”,它能够解决一些牛顿定律在高中阶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变速率曲线运动)或者更加方便的解决一些牛顿定律不便于解决的问题(如复杂的多过程问题)。
动量观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注意区分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以及各自擅长解决的问题;注意区分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它们各自擅长解决的问题。
理清了这三条力学的线索,同时也就解决了物理电学一半的'问题。
课本和考纲是“秘籍”
物理复习过程中,不能脱离教材,教材要认真阅读,而且要精读。包括教材上的那些装置、情境图,还有课后的练习题。选修3—3(热学)、选修3—4(振动、波、光学)、选修3—5近代物理部分(波粒二象性、原子原子核),这几部分的教材更要反复地阅读、梳理、并熟练记忆。
需要攻克“实验堡垒”
物理实验既是重点,更是难点。复习中,所有的实验,都要从实验目的入手,知道实验设计的来龙去脉,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还可以有什么变化。切忌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以“变”应“变”。
定时训练是“磨刀石”
物理复习之后即时的定时训练,既可以有效地检查复习的效果,以便即时进行弥补,又可以训练解题的速度,提高熟练程度,这一点必须长期坚持。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八
文综学习内容往往都是需要背诵大量的基础知识点内容,文科考试内容有百分之90以上是在基础知识之中,如果想要取得一个良好成绩,那么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课本知识很多,但也可以通过一遍遍的观看课文,来达到一个基本记忆状态,在关键时刻可以将之提取出来即可,而课本学习内容的技巧,需要掌握课本知识点的框架,将每一个知识点都串联于其中,再不断将知识点填充于其中,形成一条条的知识链。
现实热点。
我们在紧抓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要关注现实发现的时下热点,毕竟政治考卷对于时下热点的出题概率在往年的高考之中并不少见,注意热点的同时分析,了解时下热点的重点内容,发展方向,并以此做出自己的理解分析,也可以将近一年的热点找出分析,与课本知识点结合联系,联系自身运用知识点来进行分析热点,以此培养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历史学习。
历史学习重点在与把握课本之中的知识点内容,掌握历史时间线和重要事件发展历程,将知识点一一记录与笔记之中,将知识进行分割笔记,梳理时间线中的历史事件发展,从而进行更好的记忆梳理,构建自己历史知识网络。
政治学习。
政治学习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运用。政治的学习重点最主要的就是架构一个知识体系来进行知识点填充,毕竟政治的知识点运用主要运用于分析解答知识题之中,把握重点知识为主干,再辅以自身理解进行填充。
地理。
地理的知识内容主要在与认图,我们可以将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的主要山谷盆地等画于之中,以手动画图来进行辅助记忆,再将课本知识点填充与其中,地理学习过程是将地图、地形、地理名词的学习运用,只要掌握地图,就等于掌握地理的一半江山。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九
对于基础薄弱,在低年级时物理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具体困难是跟不上班级正常的复习进度,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课上课下都很吃力,没有反思学习的过程,学习效率低,学习热情不高。大多物理生在面对上述状况时,往往是消极防御,而正确的做法是主动出击。
第一,预习和完成作业的关系。这里说的预习是指在新一章复习之前,把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通过看书或笔记,最大限度地回忆起来,好处在于通过预习可以跟上正常的复习进度。这里的作业是指老师第二天要讲的习题,如果确保完成作业,第二天听课才更有针对性,才能有收获。如果时间确实来不及,可以有选择地放弃一部分作业,但预习无论如何不能少。
第二,当前知识和以前知识的关系。课上学当前的、课下补以前的,这样做往往效果不明显。这时一定要稳定心态,集中优势兵力打包围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基础差的学生起点较低,因此上升的空间很大,如果能够制订合理的短期目标,不贪多、不求全,在不知不觉中物理成绩就会向上走。
克服成绩下滑对策。
对于如何克服物理成绩下滑,具体的困难是无法接受成绩不断下滑的事实,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动摇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我认为应首先进行调查摸底,全面分析出现成绩下滑的主、客观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果是个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导致成绩下滑,应多在主观上强调集中精力多下工夫;如果是学习方法没有调整到高三复习课的方法上来,而仍然停留在新课学习的方法上,应尝试调整学习方法。
由于长期形成的心理优势,当成绩下降时,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差,容易做出错误判断,不利于摆脱物理学习的困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 “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一
最为关键的是明年是我省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一定会对复读考生有影响,所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专家建议,填报志愿时要更加慎重,报考院校最好提高命中率,能考上不要考虑复读,可见今年填报志愿的“挑战性”。
慎重填写专业调剂。
填报(涂)“去否其它专业”志愿栏的要求和方法,在填涂“去否其它专业”志愿栏时,考生要明确表示对专业是否愿意调剂的态度。考生如果愿意专业调剂,可将《机读志愿卡》上相应的小长方格涂满涂黑,并在各志愿表中填写“去”,如所报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招生院校可根据考生具体情况调剂录取到该院校其它专业;考生如不愿意专业调剂,可将《机读志愿卡》上相应的小长方格空起来,不要填涂,并在各志愿表中填写“否”,当其所报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时,招生院校将不再调剂到其它专业录取。
1要慎重选报第一志愿,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非第一志愿在录取中的重要性。即以各批次第一志愿院校为起点,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使自己选报的院校志愿保持一定的梯度,切忌平行型。要注意开阔视野,既选报招生人数多的院校,也要选报招生人数较少的院校;既选择近地区院校,也要选报边远地区院校。这样才能有较多的录取机遇,防止落选。
2认真阅读了解招生院校名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男女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以及近年来报考志愿的多少、录取最低分数线和录取批次等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报志愿。考生如想了解详细的内容,还可查询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站或与院校联系咨询。
3考生被高校录取后,向院校提出申请退档的,学校可以同意。但考生被退档后即为“死档”,不能再参加任何院校的录取。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认真了解所报院校的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盲目跟从,要三思而后行,真正做到诚信填报志愿。对自己诚信,对学校诚信、对社会诚信,不愿意上的学校不要填报,以免影响自己的志愿和其它考生的正常录取。
估分,填报志愿第一步。
填报志愿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估分,因此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要对自己考试时填写答案有清晰的印象,这样考完估分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估分出来之后,还应该与平时的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对比,取一个中间值,就能明确自己的实力。然后根据三年来招生院校相关专业的录取情况,确定自己报考的大体类别学校和专业,是名学校还是一般学校,是热门专业还是冷僻专业。尽可能收集一些报考院校的资料,也可以与上了该院校的“前辈”了解一些学校专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明白四条“线”的含义。
1每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和考生都被一些分数线搞得稀里糊涂,什么是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院校投档线、专业录取线和院校录取线。为此,本报采访了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专家,给这四条线一个通俗的解读。
转载自 COocO.nEt.cN
2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录取前,省招考部门会根据今年我省试卷分数统计情况,将我省招生总计划与考生人数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划线并公布,这就是各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院校投档线:我省要求,在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高校一般应在本校招生计划数120%以内,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比例。投档时,省招考中心在本批次录取控制线上,把所有报考该院校的第一志愿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按院校提出的比例向这所高校投放考生档案,已投档考生中,排名最后的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的调档线或投档线。
3院校录取线:被该校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今年在我省的录取线。专业录取线:专业录取线是指一所高校某个专业在我省的录取分数线。一所高校在我省招生时,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招生计划。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由于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以及考生报考情况的不同,专业录取线就不同。该专业录取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线就是专业录取线。
1根据这几年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专家介绍,填报志愿容易犯的错误有,同一批次院校的第一、二、三志愿的院校填报没有拉开档次;选择学校过于盲目;志愿填写出现错误。估分出来了,院校也选好了,专业也结合了考生实际情况,这时就要注意填报志愿的技巧,如何让志愿发挥最大作用。
2根据自己判断,按照志愿表分别在每个批次上选出两到三所自己愿意去的学校以及专业,而且同一批次院校的第一、二、三志愿的院校要拉开档次,形成“梯度”,录取分数线有足够的差距,这样前面的志愿落空时,后续志愿才能发挥作用。考生和家长切忌不要空下志愿栏,最好都填写上,以防前面志愿的院校没有录取,后面就没有被录取的任何机会了。
3填报院校不能盲目,有的考生只是道听途说哪个院校好,什么专业全国排名第几,这些信息有时候不是很准确。家长和考生最好能和所报院校联系一下,或者是周围亲戚朋友有上该学校的孩子了解院校专业情况,师资力量等等。学校的情况要从规模、知名度、以及是否进入211工程、是否是省部重点、建校的时间、软件硬件等多个方面去考虑。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二
第一.报好大学的专科。
在校期间勤奋学习,两年或三年毕业后考取本校的专升本,被录取后直接上本科三年级。
第二.报考排名靠前的非重点大学或非“211”工程大学。
由于中国重点大学和“211”大学的评比并没有定量、公开的标准、地域差异、院校认同度等各方面因素,因为各院校的学术水平处于动态的发展中,一些非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重点学科、学术水平等方面已超过了一些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而判断一所大学的水平主要看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第三.报考重点大学排名靠后但学科实力较强的专业。
在志愿选报中,大多数考生家长还是停留在对院校的认同度选择上,对深层次的专业问题探究较少,特别是各大学的专业学术水平,科研实力、设有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高校特色专业的知识知道的并不多。
如果考生能避开热门,选综合排名靠后但学科排名靠前的专业,录取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第四.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招生缺档或录取分差偏低的院校。
因地域关系、院校层次和考生家长认识上的偏差,某些重点大学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出现缺档现象,不得不录取二志愿考生,这些院校录取分数与重点线基本持平,此类院校是成绩不太稳定,分数在一二本之间边缘的考生第一志愿的首选目标。
第五.报考名校的分校。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
第六.上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
此种方式适合家庭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
这类学校专业由于学费偏高,报考人数少,相应的录取分数偏低,相当于花钱买了一些分数。
此类学校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第七.上就业相对好的'全国唯一的特色院校。
如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中国计量学院。
第八.报考非重点大学或非“211”工程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
第九.报地域相对偏远的院校。
如211工程大学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云南大学等,此类院校如有与考生喜欢的专业并对院校地理位置不是特别挑剔的话,也可作为目标院校。
第十.报考好大学的冷门专业。
冷门专业转好专业的途径:1.大三时就读本校的第二学士,用一年时意间修满第二学士的学分,第二学士一般都是本校的较强的专业。
2.在校期间加修几门课程,考本校中自己最喜欢的研究生专业;3.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毕业时你的冷门专业也许变成了热门专业。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三
今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在第一批本科a段实行平行志愿试点。省招考委在解读时说,相对于志愿优先录取方式的志愿填报,平行志愿确实可以降低考生报考风险,但考生填报志愿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平行志愿减少了高分落榜现象,但不可能杜绝高分落榜。其风险主要来自于高校的投档比例,以及考生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否达到填报志愿院校投档线要求及选择高校专业志愿情况、是否服从调剂等。
实行平行志愿以后考生落榜将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档案投出后被退档。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考生成绩达到志愿院校投档要求被投到志愿院校,但是在所有投档到该院校的考生中分数偏低,或出现专业志愿填报较高、不服从调剂的情况,就有可能被退档。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同批次院校同时投档录取,考生被退档后,即使高考成绩符合平行填报的其他院校的要求,因这些院校已经同时完成投档,所以就没有被投档的机会了,只有等待征求志愿参加补充录取或下批次(段)录取。投档到所填报志愿的院校又被退档是考生落榜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未被投档。考生高考分数虽然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但均未达到所填报的三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档,只能参加一批本科a段征求志愿补充录取或转入下批次(段)录取。
为正确填报高考志愿,考生填报志愿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优点和实行平行志愿后仍然存在的填报志愿风险,更加切合实际地填报好高考志愿,实现自己的理想。
平行志愿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多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使考生拥有更多的被录取机会。但高校招生录取中的竞争不会减弱,竞争是永远存在的,而且随着考生填报名牌高校志愿机会增多,名牌高校录取的竞争有可能更加激烈,录取与否就要靠考生的实力了。
对于考生来说,平行志愿的a志愿填报至关重要。被投档后又被退档的情况,是平行志愿填报中最大的风险。为此,考生必须准确定位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填报自己有一点希望却无十足把握的高校。
同理,考生也必须在确定好自己的a志愿之后,合理搭配自己的b志愿、c志愿。平行志愿对院校来讲是平行的,但对考生本人来说是有严格顺序的,在投档检索时还是按考生填报的先后顺序投档,这一点请考生一定注意。因此考生填报的院校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拉开档次,要考虑学校的层次和报考热度,成绩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至少要有一个志愿是自己成绩能够达到并保证录取的。考生如果完全把同一层次学校依次排列,可能出现志愿落空。
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可能让不少学生无视自己的志愿,不考虑兴趣与爱好,而一味地追求名校,这从长远看,可能对考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与未来就业不利。考生和家长要尽量克服这种将分数与学校完全对应起来的心理,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就业需求来选择学校与专业。平行志愿给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请广大考生及家长要有效地利用平行志愿,综合考虑,切合实际,慎重填报好高考志愿,能够如愿以偿地升入符合考生理想和自身条件的高等院校。
普通类一批a段第一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如果部分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省招考办将在一批本科a段院校录取结束后,立即将剩余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在一批本科补报分数线上的未被录取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和地点重新填报征求志愿,参加征求志愿录取。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填报征求志愿,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填报征求志愿视为自动放弃。一批本科a段院校征求志愿设3个平行的第一院校志愿和本段院校的批次服从志愿。
高校录取二志愿考生的相关规定。
普通类第一批录取本科b段、第二批录取本科、第三批录取本科和专科(高职)批次的院校如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多于学校计划招生数,还要录取第二志愿以及其他志愿的考生,其总分至少要比录取第一志愿总分最低的考生(不包括按政策降分录取的考生)高出20分;有关高校录取二志愿考生关于分数级差的要求,由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写明,并向社会公布;第一志愿不足计划招生数的学校,在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上按考生志愿顺序依次提供考生档案,由学校审查,择优录取。实行一次投档录取的院校,如果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多于学校计划数,则不能再调阅第二志愿及其他志愿的考生档案。
三所一批次院校按二批次分数线录取。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参加本科第一批录取,采取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一次投档办法,投档比例由学校确定,但最多不超过计划招生数的120%。
考生报考师范专业需参加面试。
为提高师范院校招生质量,仍按省制定的报考师范院校的面试标准在高考前进行面试,应届考生由所在中学负责面试,往届考生面试工作由各市招考委确定,可由考生原毕业中学或所在县(区)招考办负责面试。面试结果装入考生档案,不符合面试标准者,院校不予录取。
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面向全省招生。
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地质、矿业、石油、军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的定向就业招生(除贫困县定向招生外)应面向全省招生,不得指定行业、单位或局部地区生源范围招生。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就业招生同时进行投档录取。定向就业招生(含贫困县定向招生和少数民族定向招生),在控制分数线上只择优录取第一院校志愿且有定向就业招生专业志愿的考生,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若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补充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若仍完不成计划,则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考生自愿填报有关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志愿并按有关政策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等学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高等学校对无故拒签协议的已录取考生,可取消其入学资格。高等学校及定向就业单位不得利用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向有关考生收取国家收费政策规定范围以外的任何费用。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四
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历来是考生顺利进入理想高校的关键一步。填报志愿时,究竟是侧重选学校还是侧重选专业,成为考生和家长颇为犹豫的一个问题。考生报志愿要综合权衡院校与专业,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是基本原则。
“只要是某某大学,任何专业都行”或“只要学某某专业,什么大学都可以”,成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选择。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高招办主任张峰认为,这两种思路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但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要从考生实际情况出发,尊重考生意见。
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被重点大学录取后感觉所学专业枯燥,提不起兴趣,甚至是对大学的环境不适应而自动退学的事情。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志愿的合理填报对于每名考生日后顺利入学就读的重要性。
侧重选高校:关注三要点。
对于侧重选报高校的考生,张峰认为有三个要点需要提醒考生注意。一是要给自己准确定位。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选定要报考的学校属于哪个批次,缩小选择范围,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应层次内的高校加以选择。二是要正确处理层次交叉的情况。如果考生报考本科一批的学校有希望,但是报考本科二批会更有把握,就应该把层次重点放在本科二批,结合前几年高校录取情况来选择这个层次中自己满意的高校。当然,本科一批院校也应该填上,不要空着,只要不一味追求“名牌大学”、“热门大学”即可。三是要了解高校的具体情况。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校风校规、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差异等。
侧重选专业:考虑三因素。
侧重选报专业的考生需要注意三个因素。首先,热门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平衡。考生要了解与专业对口职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少考生不了解社会需求状况,将某些就业难的专业视为好专业,扎堆儿报名。当然,专业的供求状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次,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也不一样。这主要是学校的师资、办学历史及相应的社会认可度所致。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大公司在选择毕业生时,习惯圈定学校范围,因为他们更注重毕业生的受教育环境和综合素质,而把专业置于其次。在实际选择志愿时,考生要全面考虑,综合权衡。最后,选专业要强调兴趣。考生选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和职业缺乏了解,往往会盲目选择,或者由家长、老师代为选择。而家长、老师主要考虑就业和录取因素,对考生的性格、兴趣重视不够,致使考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是一部分大学生不爱读书的原因,也是导致就业难和学非所用的直接原因。
院校与专业:综合权衡。
总之,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在确保录取的大前提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校的知名度和所在地域,专业特点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身体状况,学费和上大学期间的其他费用家庭能否承担,以及继续深造或就业的前景等。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将高校与专业两者对立起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个人及社会发展趋势,如此来确定是侧重选高校还是侧重选专业。“为上大学而上大学”或“为学专业而学专业”,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考生和家长在最终敲定志愿时,一定要综合权衡这两方面因素,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慎重地做出选择。
[高考填报志愿指导_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五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六
11问:为什么不能盲目和随意填报志愿?
12问:报志愿常见的不理智现象有哪些?
13问:填报高考志愿有哪些常见的失误?
15问:选择专业比选择学校还重要吗?
16问:选择志愿时如何处理就业和兴趣的关系?
17问:报志愿选择专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问:如何选择专业?
19问:什么是专业的内涵?
20问:了解专业内涵有什么作用?
21问:如何看待热门专业?
22问:如何分析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
23问:如何选择热门专业?
24问:如何辨别新专业?
25问:第一志愿为什么是顺利录取的关键?
26问:填报非第一志愿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27问:报志愿是服从调剂好还是不服从好?
28问:未报服从专业调剂录取前能否更改?
29问:考生的高考体检主要检查哪些项目?
30问:考生的高考体检结论有哪几种?
31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体检结果通知单?
32问:考生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的怎么办?
33问:学生入学后应缴纳哪些费用?
34问:对复读生参加高考有没有特殊规定?
35问:复读生应如何填报志愿?
36问:贫困生如何优先选择学校?
37问:残疾考生报志愿要注意什么问题?
38问:填报独立学院志愿应注意什么?
39问:如何正确看待和积极填报高职院校?
40问:如何报考香港、澳门的高校?
41问:网上填报志愿有哪几个操作步骤?
42问:网上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43问:考生在网上修改志愿应注意什么?
44问:考生忘记网上填报志愿密码怎么办?
45问:志愿表上的志愿是否需要填满?
46问:如何避免无效志愿和错填志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指导教学设计方法篇十七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战后诸葛亮用计夺了荆州死赖不还。吴国都督周瑜献计,趁刘备之妻丧,用联姻之计,诱刘备到东吴扣之,然后逼刘备还荆州。这原本是一个很妙的美人计,但不想诸葛亮看出破绽,利用吴国太爱女之心与孙权孝母之道大做文章,使得吴国太处处护着刘备,使孙权周瑜投鼠忌器,最后落得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第二个发生在春秋时代。一个落难的公子流落齐国,齐王给了他一个美女做妻。十余年后,那个公子的国内发生内乱,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回国夺位的良机,纷纷劝说这位公子回国争位。但在奢糜的生活中,公子不愿离开优越的待遇和美丽的妻子,断然拒绝。但他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虽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在灌醉了丈夫后,让家臣把他送回国了。后来,这位公子夺位成功,成了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霸主,而他也将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接回了国,让她做了夫人。这位公子就是晋文公重耳,那位妻子就是齐姜。
我们不妨讨论讨论这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吴国太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为了自己的爱女,不顾吴国的霸业,使诸葛亮之计得逞。更重要的是,她将周瑜——吴国优秀的都督的话当耳边风,结果使得诸葛亮二气周瑜成功,加快周瑜的病情恶化,使得他英年早逝,也使吴国元气大伤。试想一下,如果吴国太目光放远,使刘备被吴国扣留,交还荆州,这不但使吴国国力大增,而且蜀国必定因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第二个故事,齐姜真的可以称为英雄了。她没有被眼前的奢华迷惑,她想着的是丈夫的霸业,宁愿自己与丈夫离别也不愿耽误丈夫的前途。平心而论,晋文公的出现与她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如果她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女流之辈,那历史书上就永远也没有晋文公这个词了。大胆说一句,她的决策甚至已经英明到了挽救整个晋国!
感情与理智是两个对立面,而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有靠理智去面对才行。
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例文3。